《天行者》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6.14K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天行者》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天行者》讀後感

《天行者》讀後感1

讀完了劉醒龍的《天行者》,可是沉重的心情卻一直無法輕鬆下來。

《天行者》以三個在一個名叫界嶺的偏僻山村的民辦教師為主線,講述了民辦教師在偏遠、落後、貧困地區,為了廣大貧困農民的孩子能夠早日走出貧困,早日擺脱無知,早日融入現代社會而默默無私地奉獻着。

界嶺是一個偏遠、落後、貧困的地方。離最近的小鎮也有30裏的山路,一到大雪天,幾乎和外界隔絕。村民幾乎都是文盲。讓孩子們上學受教育,得用各種手段去動員。讓村裏出一個大學生是這些人多少代的願望,也是這些民辦教師的終生奮鬥目標。貧窮得最好吃的就是油鹽飯,即用一點油將剩飯炒一下,然後加點鹽水;貧窮得許多孩子交不起學費。

民辦教師就是那些農村中受到教育程度較高些的、願意為當地農村中的孩子擺脱文盲、愚昧狀態而甘於奉獻的、而被選拔到當地學校中任課的那批人員。小説中的幾個民辦教師,完全不同於公辦教師,他們與公辦教師的待遇和工作條件有着天壤之別。

公辦教師拿着國家工資,退休後可以無憂無慮地領取退休金,安度晚年生活;而他們不在國家正式編制之內,他們的收入甚至不及在城鎮家庭保姆的`收入。小説中的幾位民辦教師的工資是70元,其中35元由地方教育系統支付,另外35元由村裏支付。而在當地縣城當保姆第一個月的工資是120元。

公辦教師從來不用擔心開支的問題;而他們由於工作在偏遠、落後、貧困地區,所以該由村裏支付的那一半兒工資,經常因為村裏沒錢、或是教育不被村長重視而被長期拖欠。

公辦教師在課外可以用開辦各種補習班、特長班的名義,再掙些額外收入;而他們由於上學的孩子因貧困而交不起學費,買不起書本,學校沒錢維修教室等等,為了使教學能夠進行下去,他們經常要將自己的錢墊進去。在業餘時間還不得不進行些開荒種地等額外工作,以創些收入,維持學校的各種開支和補貼貧困孩子的學習生活之用。

《天行者》讀後感2

天行者,聽上去彷彿是飛翔在萬里高空的最自由的、最灑脱的、最不受拘束的一羣。但是,在《天行者》裏的這羣人,卻是實實在在是匍匐在社會最底層的。他們是排除在三百六十行之外的一羣民辦教師。他們確實為了一個轉正指標勞心費力,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良心和操守,守護着貧困地區和大山深處的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們。除了書中詳細描寫的餘校長、孫思海和鄧有米等人,我們還可以看到望天國小的胡校長,以及那在學習交流會上所有的民辦教師。他們都是在中國大地上默默苦行的民間英雄。

《天行者》敍述的故事很簡單,民辦教師的日常生活和反抗自私村長的故事。他們所遇到的所有好人都是類似於萬站長那樣的角色,有點護短,但是在關鍵時刻又十分可靠。他們所遇到的所有壞人都是類似於村長餘實那樣的角色,自私自利,唯利是圖。如果只是單調地穿插劇情和言辭堆砌,那一定是萬分單調乏味的;如果只是敍述人物美好的一面,那一定只會是歌功頌德,讚美高大全的。他們是民辦教師,在身處最艱苦環境為了孩子的同時,也在心裏為一個指標憤憤不平、摩拳擦掌。

小説在剛進入描寫餘校長三人時,並沒有給出什麼正面的“表揚”,甚至讓他們三人顯得有點猥瑣、市儈。但是讀者的視角隨着張英才的視角逐步深入,通過升國旗、送孩子們回家和最後的轉正指標的轉讓,都讓校長等三人變得高大起來,但是同時不失樸實和坦然。張英才走了,一個個支教的`老師來了又走,他們還是繼續守在這大山裏,幾十年前如此,下一年依然如此。

小説發展到最後,所有去過界嶺國小的又出去的人,最後又回到了這個地方,聚在了一起。鄧有米落跑了,王小蘭死了,藍小梅嫁給了餘校長,餘校長轉正了,孫思海競選村長成功了,餘實失勢了。新的學校修好了卻又倒了。然後,然後再也沒有敍述學校的故事。當大家歡聚一堂時,所有的辛苦都被遺忘,再也沒有後續的故事,我們不知道明天會怎麼樣,但是至少現在是最美好的時刻。或許這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天行者》讀後感3

天行者這部書我早已經讀完,原本沒打算寫讀後感的。可是,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忍不住想寫點什麼。

那天,我去報告廳聽一個社會實踐報告會。我本抱着輕挑而去,最終卻帶着沉重而回。一位學姐為我們講述她在老家當支教的經歷。看着臉上泛着“紅暈”的孩子們,我們不禁有些心酸。到了最後,學姐問了,那句話至今還讓我記憶深刻。

“你們知道嗎?老師的工資一個月才300元。”三百元啊,連我兩個星期的伙食費都不夠。這讓我不禁想到《天行者》中的那些民辦老師。()他們在極其艱苦的環境裏,擔負着為界嶺地區農村孩子授課的重任,付出巨大而所得甚少。他們人數眾多,卻又默默無聞。但是你可曾想過他們還擁有一個家?你可曾想過他們如何用微薄的工資養活一家人?我們不曾想過。我本以為這本書所説的都是中國過去的現狀,我本以為這本書只是為了讚揚那些默默無聞的民間英雄。我本以為一切都已改變。可是,我錯了。她的家鄉不是很偏遠,那麼,在更偏遠地方又會怎樣呢?

國家確實有提高教師待遇的政策,我也確實看到城裏老師待遇提高了,可是,我從來也沒有聽説過偏遠地區教師待遇提高的'消息。國家也有大學生義務支教的政策,然而,這是長久之計嗎?他們也有父母啊。熱血可以流淌,青春年華怎可揮霍。一個人一旦成年,他就有了對一個家的責任。

那位學姐問我們有何好辦法,我們答道有國家政策呢。她説國家政策不知何時才能推廣到她的家鄉。是啊,什麼時候啊?或許會很久吧。我於是想到基金會,可是卻不曾聽説有這麼一種專門的基金會。這些年來,我們只關注那些貧苦的孩子們了,忽視了那些教孩子的人們了。

我真心的希望能夠有有識之士,有能力之士能夠建立一個專門為偏遠,貧困地區教師謀福利的基金會,如果您真有此願,請認真管理基金會,不要讓它從倒紅十字會基金會的覆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