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國崛起有感

來源:文書谷 2.2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大國崛起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大國崛起有感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1

五百年來大國興衰更替的風雲變幻,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傳奇發展之路,閲讀《大國崛起》,品讀歷史的鏡鑑,掩卷沉思,不由得想到,同樣有着大國之稱的中國走在腳下的是怎樣的一條崛起之路.

日本——這個所謂“大國”的崛起背後是中國血淚的苦難史,這個“在螺螄殼裏做道場”的小國,雖然資源匱乏,她域窄小,起初也不很發達.可憑着一個“借”字,借雞生蛋,借刀殺入、借花獻佛,愣是從一個矇昧落後的國家,藉由軍國主義的利鞭,被馴化成了一個地域小而野心大的強國.從侵華戰爭的燒搶擄掠到堂而皇之屢次去靖X神社“拜鬼”,然後無賴的將歷史教科書全盤篡改,企圖粉飾其不堪的侵略擴張的歷史來矇騙國民,東亞的日本小國就這樣走上了它的強國之路,轟然崛起.

日本的這種欲蓋彌彰,無法直面歷史的態度,讓人聯想到了一個與之截然相反的強國——德國.德國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給世界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作者把德國比作一個年輕氣盛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在自己力量壯大之後,面對老一輩人他要求有話語權,要有自己的'地盤,因而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果可曉而知,年輕人在此次戰役中受到了重創,但是這樣的挫折並沒有使他變得成熟,他只是覺得委屈,一種認為自己應經有了足夠的話語權卻遭到排斥的委屈.正因為如此,他才會想要伺機報復,在幾年後再次化身為惡魔,給世界帶來災難.不用説,年輕人再次慘敗,但是這次他們接受了教訓,變得成熟了.由一個年輕氣盛的小夥子經由挫折蜕變成成熟穩重的男人.雖然日耳曼民族曾經走過擴張道路,然而,幾百年以後的今天,與日本形成強烈反差的那一幕讓世界為之動容,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起義紀念碑前下跪.那句“勃蘭特跪下了,德意志站起了.”讓人在一個民族回眸歷史的眼神中,不僅看見了過去,更預見了未來.正如作者在書描述的:“這個民族在狂暴中體現出的力量是那麼的可怕,而在沉靜中所表現出來的智慧又是如此的驚人而優雅,這個民族似乎生來就是為了創造奇蹟,無論是他們的狂暴還是他們的沉靜,無一例外地令整個世界為之動容.”

——這,才是大國之風.

反觀我們國家的國情,我國無論從人口還是地域面積上來説都是名副其實的大國,然而這樣得天獨厚的大國特質卻讓我們在大國崛起的道路上遠遠落在了包括日本以及許多歐美資本主義小國的後面.這讓我們不得不在“大國”的問題上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作為發展中國家的身份,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我們像是一個高大魁梧卻步履蹣跚的人,賣力的走着自己的一條路.然而,可曾想過,我們地域遼闊,但卻地大物薄,我們資源遼闊,但是人口密集,使得人均佔有量僅僅是其他國家的幾十分之一,如果把那些發達小國家比作獨生子女家庭,那麼我們國家就是拖着十幾口人過日子的大家庭,我們要用同樣的一份口糧去養活十多口人,這樣想來,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我們承載着大國之難,帶着龐大的人口一步一個腳印的在發展道路上走的雖然艱難,但是一步一個腳印.

許多所謂“大國”,之所以為“大”,是因為他展示給世界的是他最光鮮亮麗的一面,當“大國”的富人們徜徉在燈紅酒綠的上的社會,用他們的規則主宰着一切時,可曾想到貧民窟的窮人們連黑麪包也吃不上,當他們築起高高的資產階級象牙塔時,社會已經無情的把底層的勞動人民拋棄了,貧富兩極急劇分化,富人的天堂,同時也是窮人的地獄.

我們沒有他們輕鬆的步履,是因為我們從未遺棄前進隊伍中任何一羣的落後者,從未卸下身上的責任,走在隊伍最前列的人總會回過頭,向後頭的大部隊伸出援助之手,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和諧的,全面的,我們要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但絕不是隻讓一部分人富起來,在發展的道路上,超速度的快感只能造就虛華世界的表象,只有統籌兼顧的大國風範才支撐得起大國沉重的脊樑.

大國之大,終究要承受無數的考驗,才能成其“大”.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使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而廣受稱讚.在這場危機當中,中國頂住出口大幅下滑的壓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並向受災國提供援助,成為抵擋危機的堅強支柱.二零零三年在非典疫情陰影籠罩下,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抗擊非典,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了一個覆蓋全國的疫情監測網絡,遏制了非典肆虐的趨勢,成功的控制了疫情.當甲型h1n1疫情再次來襲,我們憑着成功的經驗,沉着應對.

大國之大,還在於每一個讓世界回眸凝視的每一個精彩瞬間.

北京奧運會,驚豔全世界,讓中國初露大國風采.“北京歡迎你”,中國喜迎八方之客,盡顯大國之風.開幕式上,金聲玉振,奏響中華文明的天籟之音;穹蒼浩瀚,璀璨星火盪漾着新時代的流光溢彩.本次奧運會成為“地球村”最大的國際盛會,盛況空前,我們要借這一大好機會,充分展現出泱泱大國的優雅風度.我們既要向世人展示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優良傳統,作為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因為擁有五千年的深厚底藴,我們可以充滿自豪地歷數家珍:長城、兵馬俑、“四大發明”、絲綢之路等等,我們也要向世人展示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這些成就,我們才有實力來承辦奧運會,建成以鳥巢、水立方等為代表的美輪美奐、巧奪天工的奧運場館和一系列的基礎設施,並決心把她組織成一次恢宏壯麗的盛會.我們看到,奧運會精彩的開幕式有中國元素,也融入了世界的色彩,這就是一種大國風度.大國風度,就是以博大胸懷迎接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不辨遠近,不分親疏,讓朋友們賓至如歸,如沐春風;大國風度,就是既對自己的文化、傳統充分自信,引為驕傲,也對他人的文化、習俗高度尊重,充分理解,取長補短;大國風度,就是以一種平常心對待勝敗,把善意的微笑、親切的問候、熱烈的掌聲送給各國參賽的運動員,全方位、多角度展現出一個文明古國的風采與氣度、智慧與理性、眼光與品位,給世界留下美麗的記憶.

中國,這個名副其實的大國,正是以其優雅的風度,絢麗的風采成就其大國風範,譜寫出壯麗的《大國崛起》!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2

大不列顛帝國的繁榮從伊麗莎白一世時代開始,但真正讓這個國家走向頂峯卻是從工業時代開始的。

有人評價説:牛頓發現了進入工業時代的“鑰匙”,瓦特拿着“鑰匙”開啟了工業時代的大門,而亞當斯密卻倡導了自由貿易的市場經濟法則。沒錯,牛頓發現了“牛頓力學定律”,把人們從迷信神學轉變到了崇尚科學,把我們現在認為“很弱智”的問題解決了,讓人們瞭解了世界的運轉方式,並悄悄地告訴了當時的人:工業時代將會很快來臨。而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向人民宣告了:工業時代已經來臨了。亞當斯密發現了自由市場那隻“無形的手”,讓人民清楚地認識到工業時代的本質是社會化大生產的自由的市場經濟。

英國在18世紀工業時代把英國領上了世界大國的舞台,也讓世界發生了重大變化。

《大國崛起》這個節目的確是一個增長知識拓展智慧的的好地方。

在近現代以來的世界舞台上,有九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先後登場,對人類社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它們是: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

歲月悠悠,有些歷史已經永遠地消逝。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險、荷蘭的大型商船隊、英國全盛時期的第一屆萬國工業產品大博覽會、攻陷巴士底獄、德國第一個火車站、美國黑船逼迫日本開國、彼得大帝興建聖彼得堡、蘇聯討論第一個五年計劃、五月花號抵達美洲……

這一幕幕歷史的縮影,在《大國崛起》中為我們所呈現,這也是中國電視人以電視傳媒這一特別的載體來展現近現代世界發展的一次實踐。

《大國崛起》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為我們當下的現代化發展尋找鏡鑑;試圖站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以尋找人類共有的精神財富為敍述平台;試圖在風雲四起的歷史變遷中,尋找推動我國發展的根本力量。讓我們一起聆聽歷史,一起去尋味這深遠的智慧。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3

一個大國,它的標準當然是經濟發達,社會穩定,民眾與領導者之間的相互信任和互相尊重。但是一個大國的形成並沒有這麼容易。

荷蘭和西班牙是世界上最早的大國,它們臨近海洋,能夠便利地貿易、交流,但是隻有地理位置的獨特優勢,是不能讓兩個佔地面積極小的國家成為世界性大國的。最重要的是,國家的強大凝聚力。荷蘭的恩裏克王子以國家的名義支持航海家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使葡萄牙的航海大發現不再是個人的孤立冒險,而是成為有計劃有組織的國家戰略;西班牙的伊麗莎白女皇在和哥倫布的談判中,接受了一個有航海抱負的.平民的要求,為了資助哥倫布的遠航,女王甚至賣掉了自己皇冠上的珠寶。這就是一個民族、國家的凝聚力,自上而下的一股團結力量,使兩個在歐洲邊緣的國家成為了大國。

但是,在很多國外學者談論大國崛起之謎時,都提到了思想文化的影響力。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有這樣一句名言:“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肯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的確,莎士比亞的作品能夠提高羣眾文化素養,也能提升國家人文精神,使當時的英國成為一個文化豐富的國家。英國的牛頓定律打開了英國走向工業大國之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為英國展示了新的經濟秩序。所以,一個國家良好的思想、文化可以使國家崛起,也可以影響世界。

當然,國家的崛起也有另一種答案,就是體制創新。17世紀,一個相當於兩個半北京大的荷蘭憑藉一系列完整的商業制度,締造了一個稱霸全球的大國;英國靠推行自由貿易建立市場,使用自由市場經濟模式,讓經濟騰飛;當美國這個新興國家利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稱霸了許久,而突然經濟落寞時,則用政府無形的雙手來干預,使經濟漸漸回暖。所以體質的健全和創新能使一個國家長治久安,保持穩定。

我們回頭看一下我們的中國,在19世紀,20世紀,為什麼中國屢屢遭到歐洲國家乃至亞洲國家的欺凌?我認為首先是咱們國家思想的問題,那時中國還處於封建社會,信奉封建思想,而這種思想讓國家閉關鎖國、不接受新的思想、文化、技術,讓我們的經濟發展停滯,與世界國家拉開了長長的距離。其次是體制問題,國家壟斷經營,不給市場一個自由的空間,使得經濟發展緩慢,無法入流,無法跟上世界其他國的腳步。所以打開國門,向發達國家學習,無疑是後發國家走上強國之路的開端。

大國崛起,是個漫長的過程,必須有一個經濟與政治的現代化的過程。而只有在不同時期,根據自己的國情和時代的需要,做出正確判斷的國家,才能獲得歷史的青睞。大國之所以難解,因為每個大國的發展模式都是不能簡單地複製和模仿的,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以前我們是學習蘇聯,學習它的計劃經濟等等,但是如今,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中國還要走的路很長,我們要摸索出一條新的路是艱難且冒險的,但是隻要我們中國人團結一致,上下一心,我們離成為強國的夢想也就不遠了。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4

緣於對《大國崛起》這本書的鐘愛,不僅因為歷史性強、可讀性強,而且是教育性更強,特別是對我國近年來經濟形勢的分析與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方面的論述讓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大國崛起》一書從多個角度闡述了五百年來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台上,相繼出現的葡、西、荷、英、法、德、日、俄和美國等九個世界性大國的興衰歷程。雖然各個國家的崛起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宜”的規律和公式,但是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樣,歷史演進的一些細節,同樣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留下一些深刻的啟示。

通過對《大國崛起》的閲讀,我認為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單位,乃至一個國家,都要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素質和心態:

首先要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知識是當今社會的生產力,誰掌握了知識產權,就是掌握了生產力。因此,我們每名國税系統的幹部職工,無論你的職務高低、工作、生活條件如何,都要不斷的進行學習,掌握多方面的知識,不斷的創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這樣一來,你才能勝任自己的工作,才能更好地體現個人人生價值。

其次要講誠信。如果向知道世界上什麼東西比生命更重要?《大國崛起》中的荷蘭商人們用他們的行動作了很好的回答:那就是信用。他們用生命作代價,守望信念,創造了傳之後世的經商法則,贏得了海運貿易的世界市場。一個人,“言而無信,不知其可”;一個企業,如果偽劣盛行,人們互相猜疑,信用體系崩塌,企業是遲早要倒閉的;一個國家,更是要注重信用,才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要有自由的思想和創新的思維。人都會犯錯誤,但區分性質,如果是在為單位發展,開拓新空間、新思路上,犯了錯誤,我們可以及時總結,開拓思維,只要不是重複一個錯誤,我們就有發展。對人要寬容,更要對人的思想自由寬容。思想的自由,可以極大地激發人們的創造力、想象力、競爭力,為國家的發展提供綿綿不絕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在我們税務系統也一樣,我們在工作中要善於發動羣眾集思廣益,對不符合羣眾利益的問題,我們要及時改正。

同時,必須重視人才隊伍的建設。人才是知識的載體,也是創新的主力,這一點通過近年來日新月異的税收信息化發展形勢就最能説明問題。要想使自己跟上時代的步伐,不至於掉隊落伍,就必須要通過不斷的讀書學習,使自己不斷更新知識、增長才幹,同時還要運用學到的知識,積極開拓思維,不斷創新各項工作,這樣才能夠得到大家的認可與尊重,才能做一名對國家、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讀了《大國崛起》,我終於理解了魯迅先生對落後中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悲奮情感。千里之堤,毀於蟻穴,中國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就註定了中國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運。縱觀那些強國的歷史,我雖然無法感受當拿破崙為凱旋門墊下第一塊基石時是怎樣的喜悦,無法感受當年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昂首挺胸所擁有的勇氣,無法感受當年的羅斯福總統帶領整個美國走過血肉模糊,充滿硝煙的世界大戰所付出的艱辛,可我卻從中深切的體會到了,一個國家要崛起必須先學會讀書,學會思考,學會創新,必須首先要喚醒國民的思想意識。

中國是一個正在崛起中的大國,改革開放使我們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發展道路,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國政治、經濟和社會事業都有了質的飛躍,儘管在各個領域都還存在着不盡如意的矛盾和困難,但相信我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方式把這些問題逐一解決好。只要我們認真學習借鑑先進國家經驗,創造並堅持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一往無前的堅定走下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必將列於大國崛起之列!

掩卷思考,感觸良多。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將會把讀書學習當作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堅持不懈、勤勉學習,潛心思考、豐富底藴,進一步提高政治素質和工作能力,為寧強國税的和諧健康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5

《大國崛起》為我們講述了15世紀以來9個世界性大國的崛起,它們分別是: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金融資本家荷蘭;十八、十九世紀的強國法國、英國;二十世紀熱衷於擴張領土的日本、德國;目前的世界第一強國美國。

俗話説:月滿則盈,水滿則溢。除了美國、俄羅斯外,另外七個國家似乎都越過了強盛的巔峯,淪落為二流國家,那它們的衰弱又是為何呢?以史為鑑,我們又能學到些什麼呢?

在大航海時代崛起的葡萄牙、西班牙,它們探索整個世界,不僅完善了人們對我們生活的星球的瞭解,西班牙還獲得了美洲加利福尼亞成片成片的金銀;葡萄牙則獲得了非洲大量廉價的勞動力,亞洲迷人的香料。可這一切,卻並沒有給這兩個國家帶來多少利益。葡萄牙自身的問題非常之多:人口少,只有150萬人,無法派兵分配到大量的殖民地;財富大量流失,隨着香料的'傳播,各國的商人也從地中海開闢了航道,地中海的航道不僅成本比經過好望角的航道低,速度也更快;國內享樂之風盛行,葡萄牙人只顧着手中的金錢,卻不顧生產,很少有除了香料的其他財富來源。而西班牙則犯了與葡萄牙人一樣的錯誤,貪圖享樂,導致了金銀所造成的價格革命,使國家迅速衰弱。

荷蘭的崛起源於它很早就採用了民主的政策,使它在貿易中迅速崛起。但失敗往往比成功容易得多,荷蘭將大部分資金投資在外國,又往往收不回來。法國大革命後,拿破崙發起的戰爭徹底摧毀了荷蘭的經濟體系,很快,荷蘭便走向了衰敗。

而英國的崛起源於它工業、海軍的快速發展,在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更是到達了巔峯,可是,英國卻在緊要關頭止步了,使自己的工業化發展大大低於德國、美國,很快就衰敗了。法國的衰敗恰恰與英國相反,英國使止步於工業發展,而法國卻是不停地擴張領土。拿破崙一世登上皇位後,便開始發動了戰爭,由於對待俄羅斯、英國、西班牙等國家的失誤,導致了稱霸一時的法軍迅速潰敗。而拿破崙三世重登皇位後,又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對待普魯士、意大利,有了普法戰爭的慘敗,加上後來世界大戰的影響,法國就再也沒能東山再起了。

德意志和日本的失敗取決於他們的錯誤擴張,他們都想稱霸世界,一個入侵歐洲,一個入侵東南亞,最終,結局證明了一個想和整個世界對着幹的國家註定是會失敗的。

那正在崛起的中國從他們身上可以學到什麼呢?1、要積極參與國內的生產活動,不能過於依靠進口貨;2、投資的眼光要準,要在重要的方面投資;3、不能止步於現狀,成為現實“龜兔賽跑”的兔子;4、知足常樂,不能一味地擴張領土。希望中國可以以史為鑑,一直保持世界強國的地位。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6

曾經的中國經歷過數不清的欺壓與侮辱,現在它已成為一個泱泱大國;曾經的中國經歷了28年的奮鬥,現在:中國已是崛起之大國!今天,中國成為首個可應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國家,這無疑使每個中國人振奮!

“甲型”從國外來到中國,在大陸引起了一陣又一陣恐慌:我們的體温是早上測完中午測,中午測完晚上測,每天午休還要學預防知識,好不容易放假卻也因為這倒黴的'甲流被否定了!咳!真是人心惶惶又“慌慌”啊。但是“甲流”高一尺,“中國”高一丈。我們的祖國成功進行了臨牀試驗,用自己的實力與技術向國際證明了“甲流”疫苗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使中國成為了第一個可以應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國家。

簡單至極的新聞,但是意義非同小可。它向全世界證明:我們是一個正在崛起、發展、強大的泱泱大國;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中國在發展、在前進。與中國,“甲流”是一個困難,但是它更是一個可以解決的困難。對於可以把“嫦娥”送上月球,把奧運會舉辦在北京,把世博會安家在上海,把亞運會落户在廣州的中國來説,又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我們崛起、前進、拼搏的步伐呢?

我們用自己的力量成為首個可應用“甲流”疫苗的國家;我們用自己的力量成為了一個讓全世界震驚的大國;我們用自己的力量成就了一個在崛起而進步的中國!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7

不知道為什麼,我總是對那個處在中歐的強大國家——德國有一種莫名的喜愛,那裏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着我。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國崛起》一書,能讓我在字裏行間探尋有關德國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這個在20世紀的世界歷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國家,曾經是歐洲大陸上一個姍姍來遲者。”這段話真切地表明瞭19世紀德國的現狀——四分五裂。偉大的德意志詩人席勒就發出過沉痛的呼喊:“德意志?它在哪裏?我找不到那塊地方。”由於各列強不願看到一個強大的德意志的'存在,希望能維持一種“歐洲均勢”。在反法戰爭勝利之後,在“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廢墟之上站起來的是鬆散的“德意志邦聯”,分裂為38個小邦國,主要的兩個是普魯士與奧地利。分裂的德國仍看不到最終統一的希望。

還好,一位巨人站在了歷史的轉折點上,經濟學家李斯特堅定的站了出來,正是他所提出的“全德關税同盟”推動了德意志統一的開始。他還竭力推動建設了德意志鐵路系統,讓德國在1872年,鐵路總里程達到22426公里,超過了英國,成為歐洲第一。但這位忠貞的愛國者,卻飽受那些諸侯的壓力與逼迫,不得不放棄職業,清貧一生。但李斯特對德意志的統一與未來發展的前途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雖然德國在20世紀成為了一戰與二戰的發源地,給世界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但二戰後德國總理在紀念碑前的一跪就表明了德國民眾對過去歷史的懺悔。來到21世紀,德國在取得冷戰後的統一以後,更是取得了極大的發展,先是與法國和解,驅散了瀰漫在兩國之間的仇恨陰霾。又倡導成立了歐洲煤鋼聯營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歐盟。它正以一種嶄新的姿態在國際社會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懷着對德國深深的喜愛,我要向大家推薦這本書。

讀大國崛起有感 篇8

今年,單位組織觀看電視紀錄片《大國崛起》一遍看過,意猶未盡,又買書接着來看,看過之後,感觸頗深。

《大國崛起》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以歷史故事的形式,運用富有思辨性的語言,描述了自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國家競相登上世界舞台中心的歷程。它站在整個世界文明的高度,以全球的視野和歷史的眼光,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全方位深入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 從面積和人口看來是小國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過航海探險殖民掠奪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 最先建立資本市場和信用體系的荷蘭,以發達的商業貿易創造了富甲全球的歷史; 法國以其獨特思想文化影響力和對理想主義的追求獨領風騷,始終躋身於強國行列; 英國以温和漸進的方式實現社會變革,通過科技創新的力量率先走上現代工業化道路,稱雄世界達兩個世紀之久; 德國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實現國家統一,短時期內躍升為實力雄厚的強國; 曾閉關鎖國的`日本重視學習西方先進制度和技術,一躍成為當時東方唯一世界性大國; 俄羅斯改革圖強,特別是前蘇聯以全新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開闢人類歷史新紀元,國力達到頂峯; 美國地理位置優越,通過迅速吸收歐洲科技文化成果,憑藉一套較完備成熟的民主法制體系和深入人心的創新精神,在短短兩百年間成為超級大國。

《大國崛起》這部紀錄片無疑稱得上是一次“歷史教學片”,是對公元1500年以來世界9個主要大國發展史的一次集體學習。本片體現出來的跌宕起伏的大國命運同樣令人深思:有的因為走上戰爭道路而削弱,有的因為缺乏進取創新而退出大國行列,有的至今保持較強生命力。 對中國而言,讀懂這9個大國的興衰起伏,對於中華民族的復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9個大國在過去的150年間和中國都發生過直面接觸,對中國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記憶。但沉浸在歷史的傷痛和仇恨中是沒有意義的,基於意識形態的偏見嘲弄和怒斥資本主義的罪惡更是無謂的。

在全球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中國要實現民族復興和大國崛起首當其衝地要融入這個世界。改革開放,制度創新,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的理念等等,這些既是中國從既往強國的興盛中總結的經驗,也是從某些強國的滅亡中汲取的教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