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名著讀後感6篇

來源:文書谷 1.63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外國名著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外國名著讀後感6篇

外國名著讀後感1

《海底兩萬裏是法國著名作家儒勒·凡爾納的代表作之一,是“凡爾納三部曲”的第二部。本書狐妖描述了阿龍納斯在一次意外中遇到神祕人物印度的達卡王子,然後跟着他的遊艇經過海底,看到海底裏面的各種新奇事物及美景。同時也遇到海底擱淺、土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許多險情。

想必喜歡幻想的同學一定都看過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寫的《海底兩萬裏》這部科幻小説吧?它講述的是法國生物學家阿龍納斯在海洋深處旅行的所見所聞。記得我剛拿到這本書時,立刻被它緊張曲折的情節、神祕莫測的海底世界、豐富有趣的科學知識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一口氣讀了三遍仍然愛不釋手。現在,讓我們懷着好奇心,帶上無窮的想象力,跟隨我再次走進《海底兩萬裏》的精彩世界,開始這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之旅吧!

故事發生在1866年,當時海上的人們發現了一隻所謂獨角鯨的大怪物,阿龍納斯教授接受邀請參加捕捉行動。在捕捉過程中卻不幸與其僕人康塞爾和魚叉手尼德蘭掉入水中,意外游到了這隻怪物的脊背上。後來得知這原來是一艘構造奇妙的潛水船。這潛水船是一位叫尼摩船長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島上祕密建造的。尼摩船長囚禁他們在這艘潛艇上做了海底兩萬裏的環球旅行。故事就發生在這海底兩萬裏的.十個月旅程中……

我最感興趣的是這本書的科學性。書中涉及了許多生物知識和部分物理知識,例如説:動物的分類、光的反射、潛水艇的構造、海洋生物循環系統、珍珠生產等……這是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不僅使我大開了眼界,認識了很多海洋生物;而且讓我愛上了科學,真是受益匪淺啊!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是:阿龍納斯到海底採珠場。忽然,有條巨鯊向採珠人撲來。尼摩船長手拿短刀,挺身跟鯊魚搏鬥。在尼摩船長被鯊魚的巨大軀體所壓倒,危在旦夕時,尼德?蘭迅速投出利叉,擊中鯊魚的心臟。船長救起那個窮苦的採珠人,又從自己口袋裏取出一包珍珠送給他。對於尼摩船長,因為我現在年紀還小,無法讀懂作家所塑造這個人物的真正用意,但是從這件事情中,我覺得他雖然神祕莫測,但卻有強烈的正義感,是一個勇敢、善良的人!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書中的僕人康塞爾。首先,他對主人的非常忠誠。在文章開頭,他在得知主人要去參加危險的捕鯨,甚至有生命危險時,果斷地選擇了與主人同去;還有當主人落水的時候,他也勇敢地跳了下去與主人共存亡,這是多麼的忠誠啊。其次,他非常博學。文章中他不厭其煩的對各種水生動物進行分類,很好學,對科學的愛好使他掌握了許多海洋知識。我不禁想到了自已,平常看到別的同學成績好很是羨慕,但自已總是不太用功,吃一點苦就受不了。所以我應當以康塞爾為榜樣,向他學習刻苦鑽研的精神。

本書作者——儒勒?凡爾納是一位傑出的科幻小説家,他一生馳騁於幻想之中,創作出眾多的著名科幻作品,如《神祕島》、《八十天環遊地球》等。凡爾納的幻想不是異想天開,都以科學為依據,他所預見到的很多器械,後來都變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實有之物。凡爾納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他並不是人類科學的老師,真正的老師是幻想!幻想,讓我們發明或發現新的事物。所以我們要熱愛科學,追求科學。

外國名著讀後感2

第一次在那厚實的書架上抽出《童年》,就被那封面上的插圖吸引了。一幢豪華的紅瓦房子前,有一位男孩,他那沾了泥土的稚嫩的臉上,有着一種不可抗拒的堅定力量

《童年》是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作品。它以“小市民”們庸俗自私、空虛無聊,揭示了沙俄專制的黑暗和罪惡。

小主人公阿廖沙三歲喪父,寄養在外公家。而外公的殘暴、黑暗、虛偽讓他不解,只有慈愛的外婆像天使一般,籠罩着他一次次搬家,讓他結識了人生裏的許多匆匆過客。儘管他的生活充滿了壓抑,但總有那麼多令人愉快的事。隨着外公家的愈加落魄,他那苦樂交織的生活也一點點逝去。

最初的那些日子,阿廖沙的生活是一片陰暗,三歲的他在這陌生而又緊張的大家庭中,顯得綽綽有餘,而這個大家庭對於這位不速之客,並沒有太多的熱情款待,而老頑固外公卻時不時的`找藉口讓阿廖沙捱打。面對大人之間的勾心鬥角,拳腳相加,讓幼小的他很不理解。現實與幻想的差距,讓小小的他變得堅強、正義。外公的不幸遭遇與逐漸成功讓他同情感慨。喪父的讓他大為吃驚。在他的世界裏,上帝已不再是上帝,而是一位心靈的傾聽者,他總是站在最上方,俯視這個世界。當然,上帝也不只是一位上帝,他更是人的靈魂,有至高無上的,也有罪惡的。在歲月的磨礪下,阿廖沙學會了很多很多,生活的墮落讓他體會到了下層人民的艱辛,更讓看清了是非面目。我至今還記得那句話:我要先殺死他,然後再殺死我自己。這是一位年僅十歲的小男孩所講出的。同伴們的嘲笑,教父的嫌棄,並沒有讓他放棄自己的生活,而繼父對母親的殘暴卻讓他忍無可忍。漸漸的,他懂了,由原本的無知變得懂事。有幸他遇到了無數的上帝,使他的心中開始萌芽。

小阿廖沙的遭遇時無數俄民們生活的真實寫照。或許那個年代已不被人所記憶,但阿廖沙的精神卻值得我們去學習。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需要他有一個艱苦的童年,但擁有一個艱苦童年的人,必定會有一段不一樣的感悟。

上帝賜予了我們不一樣的命運,他砸開水晶球,拋向人間,有的人見到了幸福,有的人只撿到了痛苦。然而這些都是我們珍貴的財富,不一樣的人生感悟,體驗,就會有不一樣光彩。幸福是靠自己用雙手創造的。在那個時代,不幸就是節日,鬧火災就是娛樂,在空洞的面孔上,連傷痕也成了一種裝飾。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下,想要創造出幸福,也並非易事,書中的阿廖沙,卻擔起了這份厚重的責任。

由此又不得不讓我回憶起美國現任總統。或許很難想象,幾百年來都受到白人歧視的黑色人種,也會登上美國政權的最高寶座。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考量,回首的心路歷程,宛如一部生動的勵志教材。對於他的青少年時代,閃光之處並不多,相反,放浪的生活曾將青年時代的奧推向吸毒的懸崖。這顆不被人注意的種子,終究還是從石縫中抽出小芽,開成一朵成功的花。我們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或者説那是你的夢想,但為什麼不去嘗試呢?成功總是需要經歷無數的失敗,彩虹總是在雨後出現,這就是這個世界的邏輯。

還記得春天時,野花上那繽紛的蝴蝶嗎?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它不惜自掘墳墓,在繭中掙扎,才蜕變成如今的蝴蝶。事情總是有那麼不完美的一面,這個世界也沒那麼多公平。給你一條路,你別無選擇,命運無法改變,但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改善命運。我想,每一條路的盡頭,都是滿滿的收穫,只是在於我們是否願意走下去。

成功的花,它的芽是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外國名著讀後感3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以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倫·凱勒——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又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一個度過了88個春秋,卻熬過了87年無光,無聲,無語的孤獨歲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這麼一個幽閉在盲聾啞世界裏的人,竟然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吉利夫學院,並用生命的全部力量處處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美國《時代週刊》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創造這一奇蹟,全靠一顆不屈不撓的心。海倫接受了生命的挑戰,用愛心去擁抱世界,以驚人的毅力面對困境,終於在黑暗中找到了光明,最後又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要是人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當成最後一天該有多好啊,那就更能顯示出生命的價值,然而人利用時間和享受時間卻是有限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充分利用每一天的話,那這將會是一件多麼令人高興的事情啊!三天光明,對於常人來説只是人生中的短暫的一刻。

對於雙目失明的海倫來説,卻是可想而不可及的。現實生活中總是有部分人哀歎命運對於自己的不公,責怨上天沒有賦予他們聰穎的天資、超人的智慧,讓他們能一舉成名天下知。殊不知現實社會是靠知識才能生存的社會,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如果我們可以好好學習,讓學問把大腦給佔據的話,就可以為以後的道路鋪上一層石頭了!讓我們給黑暗的世界帶來光明,給無望的世界帶來希望吧! 讓我們看看海倫.凱勒的三天安排吧!第一天,我要看人,他們 的善良、温厚與友誼使我的生活值得一過。首先,我希望長久地凝視我親愛的老師,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龐,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她就來到了我面前,為我打開了外面的世界。我將不僅要看到她面龐的輪廓,以便我能夠將它珍藏在我的記憶中,而且還要研究她的容貌,發現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動跡象,她正是以此來完成教育我的艱鉅任務的。

我希望從她的眼睛裏看到能使她在困難面前站得穩的堅強性格,並且看到她那經常向我流露的、對於全人類的同情。”有視覺的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變為白晝的動人奇蹟。我將懷着敬畏之心,仰望壯麗的曙光全景,與此同時,太陽喚醒了沉睡的大地。這一天,我將向世界,向過去和現在的.世界匆忙瞥一眼。我想看看人類進步的奇觀,那變化無窮的萬古千年。

下一天清晨,我將再一次迎接黎明,急於尋找新的喜悦,因為我相信,對於那些真正看得見的人,每天的黎明一定是一個永遠重複的新的美景。依據我虛構的奇蹟的期限,這將是我有視覺的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將沒有時間花費在遺憾和熱望中,因為有太多的東西要去看。第一天,我奉獻給了我有生命和無生命的朋友。第二天,向我顯示了人與自然的歷史。今天,我將在當前的日常世界中度過,到為生活奔忙的人們經常去的地方去,而哪兒能像紐約一樣找得到人們那麼多的活動和那麼多的狀況呢?所以城市成了我的目的地。她祈望擁有三天的光明去感受這個世界,使她熟悉身邊的一切,海倫.凱勒想看到的事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然而這卻只是一個很美很美的夢。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凱勒堅強的性格

外國名著讀後感4

你聽過安妮這樣公主般的名字嗎?你見過莉娜這麼美麗的女孩嗎?你去過彩虹谷這麼夢幻的地方嗎?

沒有?

那就來看一看安妮的世界系列吧。

這幾天我就看見了一本安妮的世界系列的第十本《安妮與莉娜》。這本書的作者是享譽世界的加拿大女作家,擅長小説創作的露西·莫德·蒙哥馬利,她寫出了一系列的安妮世界,她的小説《綠山牆的安妮》被人譽為“世界上最甜蜜的少女成長故事”。

這本書帶我們走入純真世界的感動名作,一部具有高度智慧與風趣幽默的驚喜作品。我們熟悉的馬克·吐温稱其為最能掌握永恆生命且令人極度愉悦、永駐人心的偉大作品。

《安妮與莉娜》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表達了人們對戰爭的'憤怒,以及對和平的愛好之熱情!

莉娜是安妮的小女兒,就是為了紀念如同母親的瑪莉娜而取得名字,因此也包含着傳承過去,放眼未來的期許!十七歲的莉娜,和過去青春時代的安妮有很大的差別。

莉娜有一隻小貓,如雪一般白,莉娜為它取名為傑克·佛羅斯特(霜精之意)。沒多久傑克先生的太太生了一窩小貓。莉娜只留了下了其中最可愛的一隻小貓。小貓全身金黃,非常光亮,有對金黃色的大耳朵,莉娜為它取名為高弟(金色之物)。可是過了一年,“高弟”的名字和它的橘色毛不太相合,正好那時華特看了一本故事書,於是為它改名為“吉奇爾博士與哈特”。“博士”很標緻,舉止很優雅,態度也顯得很威嚴。“博士”的另一面是“哈特”。“哈特”脾氣突然變暴躁時,一定是起風下雨的前兆。

戰爭開始了並且開始招兵,莉娜的哥哥傑姆想去報名,布萊恩醫生和布萊恩夫人安妮在痛苦中決定讓傑姆去。莉娜在日記中寫道——要是我是男孩子,一定隨哥哥出征。而這時候,莉娜反而不希望華特的腸炎好起來,因為要是華特也去了,莉娜就完了。之後的每一天幾乎莉娜都會寫日記。

本來布萊恩一家和蘇珊還有歐莉芭小姐都以為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就會停止,可是過了很長時間戰爭還是沒有結束,隨之華特的腸炎也好了,過了一段時間,莉娜在起一次音樂會時知道了華特也已經入伍,本來華特想在音樂會結束後再告訴莉娜的,可是在莉娜馬上要上場的時候,艾琳就告訴了莉娜。痛苦的莉娜本來想逃回家,但是莉娜還是忍着痛苦演完了。

華特走了……

在華特走之前莉娜發現了一個戰爭之子,並領養了他,為他取名為詹姆士,他的媽媽生下他後就死了,他的爸爸正在戰場上奮鬥,莉娜給他寫了一封信,可是詹姆士的爸爸遲遲沒有回信。

華特不定期的給莉娜寄信,但不説戰場上的事情,只是回想過去的往事。

不久傳來了華特的死訊,還有他的最後一封信,在信中他寫道他看到了吹笛者,他了解他看到吹笛者所代表的意義——他也將成為吹笛者後面的跟隨者。

每個人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可是沒想到,在這時候沙利——莉娜的哥哥也要入伍,不過他是要去做飛行員。

每個人都像死了一次又死了一次似的,可是沒有人攔他。

一年又一年,終於,勝利了。

莉娜的哥哥們都回來了,可是,華特沒回來……

勝利了,這就是最好的結局!

外國名著讀後感5

“如果你愛上某顆星球上的花兒,那麼,只要在夜晚仰望星空,就會覺得滿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開的花兒。”

我想我還不夠事俗,因為這本書裏有太多打動我的鏡頭,我想我還不是個大人,因為我還是會把自己想像成憂鬱的小王子;我想我應該做那隻等愛的狐狸或者幸福的飛行員那樣才會有幸福的寄託。

“馴養?什麼是馴養?”小王子問狐狸。

“馴養,就是建立關係,你馴養了我以後,對於我來説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而我對於你來説,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狐狸。”狐狸回答道。

“我很想,可是我沒有太多的時間,我還有很多朋友要交,還有想弄懂很多東西。”小王子又説。

“你只能瞭解你所馴養成的東西,人類已沒有時間去了解事情了,他們總是到商店買現成的東西。但是卻沒有一家商店販賣友誼,所以人類沒有真正的'朋友。如果你想要朋友,就馴養我吧!”狐狸回答。

……

摘錄了原文裏的幾句小王子與狐狸的對話,突然覺得狐狸其實很聰明,很聰明,它更瞭解人類。

“馴養”在我們的詞典裏似乎就意識着征服,佔有,而不是建立關係,建立一種互相需要的關係。狐狸説:“人類已沒有真正的朋友。”我是一個消極主義者,所以我很贊同,人類是有很多朋友,但稱得上真正的,我就不知道有幾個了,是不是時間使他們提早關閉了心靈的大門,社會環境使他們不得不做一個自我的人,時髦點叫作“宅男宅女”,我不知道,所以我沒有狐狸一樣的智慧。

最後小王子馴養了狐狸,狐狸覺得很開心,以後當小王子離開以後,當它看見前面那片金黃花的麥流的時候,就會想起它的小王子,就像小王子想着他星球上的玫瑰花一樣。

小王子星球上的玫瑰花和許多的玫瑰花一樣,美麗但又高傲明明柔韌的要命,卻硬説自己有四根最堅硬的刺,但是不管它説什麼,小王子都會很認真很相信地聽着,因為它已經馴養了小王子,從此他們都是彼此的唯一。

其實我一直不贊同作者那麼説,所謂的“唯一”也只是瞬間沒有永遠,沒有時間辦不到的事,包括衝散“唯一”就像兩個正在熱戀中的男女,他們也只是在那一段時間中會讓彼此成為唯一,過了之後,也只是生命的過客而已。

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愛戀,要説永恆的愛戀也只有是“自戀”。

後來小王子離開了地球,回到他的星球去了,丟下了他的軀殼,丟下了他銀鈴一般的笑聲,還有丟下了他的狐狸。

“小王子像一棵樹一般柔弱的毫無聲息地倒下了。”這是小王子最後的描寫,就如他無聲地出現在沙漠裏又無聲地從沙漠中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作者一直都用了孩童的口氣述説着這樣一個故事,所以我們也要帶着純淨去閲讀。似乎有種脱離地球的感覺,似乎能看見小王子的星球,看見他的玫瑰,看見他們的兩座火山,一個火山上正煮着食物,還有他飛揚的圍巾。

飛行員一直相信,小王子沒有死,只是暫時的離開了,但是離開以後,是否還會有另一個星球的小王子來到這裏呢?

一切都是那麼憂傷,就如小王子總會在憂傷的時候看落日,一天他看了四十三次落日,小小的人兒,哪有那麼多憂傷,但是當他離開以後,我們會有那麼多憂傷。

離開,只是暫時的告別。

外國名著讀後感6

智者説:“生命是一條船。在煙波浩渺的長河中高高揚起風帆乘風破浪,駛向從未有人到達的海域……而我認為生命更像是一串串風鈴只有當微風吹過,她才會發出“叮噹”作響的和諧悦耳的聲音。

多少次,我倚着窗,抬頭嘹望夕陽,不禁感歎“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最近有幸捧讀了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經典之作《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讓我感受到了堅強的保爾面對悲慘人生,仍對生命的執卓,對生活的渴求,對學習的鑽研,對朋友的真誠以及對敵人的疾惡如仇,對革命勝利的必勝信念。

保爾·柯察金,1902年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由於調皮戲弄了神父,而最終成為洗刷間的教工。此時的他正處於十月革命的背景之下。他和他的夥伴們受到了革命進步思想而參加了紅軍。成為光榮英勇的戰士,投入轟轟烈烈的大革命中,在革命,他歷經了數以萬計的`挫折,失去親朋好友的悲痛,在臂不聽使喚的慘狀,接着又是雙目失明的痛楚。

是何種力量喚醒他13天的昏迷?是何種力量驅使他在右眼瞎了後仍忘我的工作,一心想奔赴前線,衝鋒陷陣?是何種力量又讓他在雙目失明後不可思議地走上寫作道路?無數的問題在腦海中徘徊。

我沉思了許久,對,就是保爾那比鋼鐵還硬的堅強鬥志,對革命理想的無限忠誠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保爾的肢體雖然殘缺不全,但他的生命是完美的,美麗的,永恆的。風鈴正是因為風風雨雨的路程,才會奏出一曲生命之歌。只有經歷無數磨練才會有精彩完美的人生。美國體壇巨星邁克爾·喬丹為追求奮鬥,經歷了無數挫敗和艱苦的訓練才將夢想成為現實。法國著名的科幻作家凡爾納曾向出版社投過900次稿,當處於絕望時,他的妻子説:“為何不試試第901次稿?”果然第901次成功了。我想,每個人的生命就如涓涓細流,只有觸擊暗礁才會擊起美麗的浪花。正所謂: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也許,你會説,總有一天風鈴會被撞得粉身碎骨,落下一片片紫色玻璃花瓣,但是,只要她能唱出那最動人的生命之歌,這又算得了什麼呢?奧斯特洛夫斯基説過一段生命豪言:生命可以燃燒也可以腐朽,我要將我的生命燃燒直至灰燼。我想到了無數仁人志士。貝多芬這個遭受雙目失明的打擊的作曲家,硬是“扼住了命運的咽喉”,創作出舉世聞名的不朽樂章,激勵了多少同他一樣遭受挫敗的人,使他們充實了信念與希望。與我們同樣年輕的劉胡蘭在侉子手面前仍堅貞不屈,心向革命,心向祖國,為國家奉獻出寶貴的生命。毛主席為她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生活的強者,沒有因身殘癱瘓而對生命失去希望,自暴自棄,而是更加奮發,自學成才,還翻譯了16萬字的外文著作,研究學習《人體解剖學》等十幾中醫學書,她中央授予“優秀共青團員”光榮稱號。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如此暢銷,正因為奧斯特洛夫斯基塑造的保爾對人生不言放棄的堅定信念。雖然我無法企及他們的精神境界,我也要做最好的我。我時常告戒自己:“一切都盡力完成,只要努力去做,即使失敗也無怨無悔。”人生的道路漫長而曲折,我們無法預見前面是坦途還是險峯,即使登上的是一面絕壁,我也會毫不猶豫的攀上頂峯,經歷磨練的人會更加堅強。平凡孕育着偉大,“路漫漫其休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我倚着窗,望着天邊那極天一線的曼妙身姿,她盡最大努力,放射出全部的餘輝。我暗想:我要做一串風鈴,隨風曳出我精彩的人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