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蘭河傳讀後感【精】

來源:文書谷 2.66W

讀完某一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呼蘭河傳讀後感【精】

呼蘭河傳讀後感1

“晚飯一過,火燒雲就上來了。照着小孩子的臉是紅的。把大白狗變成紅色的狗了。紅公雞就變成金的了。黑母雞變成紫檀色的了。餵豬的老頭兒,往牆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兩匹小白豬,變成小金豬了。”

這樣一幅絢爛温暖的晚霞圖是蕭紅的《呼蘭河傳》最初打動我的地方。蕭紅的確是一位善於描寫的高手,她總是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語言來為自己的童年“繪畫”,繪出一幅幅雖並不生動甚至有些單調但純淨、真實、自然而富有回憶的畫面。寒冷的被凍結的東北大地,蕭條的並不算熱鬧的呼蘭城,帶給居民福利帶給孩子們樂趣的泥坑子,小吃攤上的麻花、豆腐,大街上流動着的車馬牛羊;爛漫多姿的火燒雲,天空中飄着的燕子、蝴蝶,菜園裏結着的大黃瓜大倭瓜;祖父教的唐詩,“我”家荒涼的大院子,忠誠的大黃狗,噴香的苞米;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娘娘廟大會……

這一切的一切,不管是呼蘭河城的一街一道還是大自然的親切饋贈還是延續百年的傳統習俗,都把讀者帶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滿滿的都是對兒時的回憶。我們在感受作者筆下呼蘭河城帶給她童年回憶的同時,也不由自主的回憶起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但都是大同小異的。不管是如作者一樣的單調平淡,還是如你我一樣的充滿趣味和歡樂,都是讓人難以忘卻的。那時的我們不富有,但我們真的很快樂。無論將來我們身處何境,年華幾何,童年都會是我們第一筆不小的`精神財富。

童年固然是美好的,回憶起來也多是甜蜜的。但《呼蘭河傳》帶給讀者的遠不止這多彩的風土畫,還有它所吟唱的悽婉的歌謠。它所講述的故事稱不上曲折離奇,也更談不上優美動人,它只是娓娓道出了生活在這座小城裏的幾家幾個人的生活和遭遇。但正是這些平淡無奇的小城市裏人的經歷和他們的命運卻讓人沉思,發人深省。最讓我有感觸的是兩個人: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馮歪嘴子。

呼蘭河傳讀後感2

最近,我看了一本書,名叫《呼蘭河傳》,這本書的作者是民國四大才女之一—蕭紅。(她出生在這東北邊陲小鎮——呼蘭河,講述了她自己童年的故事和家鄉的人物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

寒冷的冬季,小狗被凍得夜夜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教爪被火燒着一樣;天再冷下去,水缸被凍裂了,井被凍住了;大風雪的夜裏,竟會把人家的.房子封住。這便是蕭紅眼裏的呼蘭河,她的家鄉,一片白色的世界,一個寒冷的世界。

這裏,偏遠,熱鬧,冷漠。在“大泥坑”常常淹死孩子時,人們聚着看熱鬧,袖手旁觀。鄰居拉磨的“馮歪嘴子”取了王大姐,短暫的幸福之後,受盡了人們的冷嘲熱諷, 因為他是私自決定嫁娶,這在當時,是極其不孝的。

( 在這個極冷的白色世界,還有更冰冷的。——承上啟下)我記憶最深的是隔壁胡家的故事。小一團一圓是一個12歲的小姑娘,她被當作童養媳賣給了胡家。胡家對小一團一圓很不好,經常無端打罵她,但在外人眼中這不過是讓小一團一圓聽話,十分正常。最後越打越兇,小一團一圓痛苦地離開了人世。

(除了呼蘭河的寒冷,更讓我瞭解到當時社會的現狀,當時人們的冷漠),我更覺得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該是多麼的幸運、多麼的幸福呀!女孩子也可以 唸書,也可以做得和很多男孩子一樣好。記得有一次,我看見一個新聞,一個大廈招聘員工,要求在三分鐘內復原一樣東西,只有一位女生想出了跑出去重新買的辦 法,獲得了這份工作,人人都是平等的。

《呼蘭河傳》這本書帶給我許多感悟,我很佩服蕭紅能寫下這個讓人身臨其境的故事,我喜歡這本書,讓我更珍惜我現在的生活。

呼蘭河傳讀後感3

有人説,蕭紅的書帶着一股肉味,直接衝擊人們最敏感的器官,揭示人性的冷漠和無知。就像夏天吃上一頓火鍋,讓你額頭大汗淋漓,內心卻依舊冷如冰霜。也有人説,呼蘭河,惟妙惟肖,有聲有色,是世俗畫,更是風俗志。但《呼蘭河傳》給我的感覺:不是在敍述一段兒時的回憶,而是在呼喚着小城裏的人們要向自己內心的自私和封建愚昧的思想挑戰。

泛黃的紙張,破舊的小院,荒蕪的田地,壓抑的北疆呼蘭小城,蕭紅用她獨一無二的語言將這座小城的淒涼與人性的冷漠,孤獨與思想的愚昧刻畫的淋漓盡致,語言平實,卻字字見血,性情平和,卻滿心抗拒。

一幕幕場景:令人窒息的東二道街的大泥坑;小城的精神"盛宴"—跳大神、放河燈、野台子戲、四月十八廟會;小團圓媳婦的慘死;馮歪嘴子一家的艱辛生活......蕭紅用她獨有的語言風格講述着這座小城別樣的生活,有不滿,有無奈,有譏諷,更有反抗。小城裏的人不僅受着封建主義者的壓迫和殘害的.苦難,更深層次的是壓在身上的精神枷鎖—愚昧、保守和落後,壓得人民喘不過氣,更壓得這座小城烏雲密佈。

蕭紅用一場場人間悲劇訴説着對封建壓迫的不滿和人民愚昧落後的控訴,主人公拼盡全力想要擺脱,卻發現自己也身處圍城之中。通過對環境的刻畫,讓有二伯病態的心理和被歪曲了的性格,馮歪嘴子的不屈韌性在同一座小城中碰撞,靈動有趣。

翻開這本書,寥寥數語,卻足以讓讀者感受到了小城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和整座北疆小城無言的抗訴。

呼蘭河傳讀後感4

筆調細膩,安靜隨意,卻又淡漠憂傷,在她的筆下,呈現出一座繽紛的城市。字裏行間透露出的感情,一直都是那麼淡漠憂傷,但提到她的祖父時,筆調一下子輕盈明快起來。這座小城裏,究竟有着作家蕭紅怎樣的回憶呢?

寫到祖父和他的園子時, “蜂子則嗡嗡地飛着,滿身絨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圓圓地就跟個小毛球似的不動了。”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感情,親切的稱呼,足以看出作者對園子深深的感情,彷彿把蜜蜂當做一個調皮可愛的孩子一樣,用母親般疼愛的口吻進行了描述。作者細膩的描述間,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天真調皮的小女孩,踢白菜的胡鬧,捉蜻蜓的三心二意,拼命灑水的活潑,不服氣着辯解的可愛倔強……

但是,在描寫其他地方的時候,筆調一下子淡漠而憂傷起來,平靜的敍述的口吻,彷彿一切都不起波瀾。即使是哪家人家裏出了事,大家悲傷一陣子,這事兒也就過去了,一切都恢復平靜,不管如何,日子總是要過的。開始我並不認同,可是,後來我想想,的確是如此,那家人肯定是悲痛欲絕,但周圍的人,那出事故的.人與他們又沒有關係,他們自然不會永遠記着這件事,慢慢地這風波也就平息下去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啊!但是,作者這裏的傾訴,為什麼感覺有着悲傷感,還是,她曾親眼看到過這樣的事?

作者對自己親人的描寫,祖父是重中之重,對祖母、媽媽、爸爸的描寫則略少些,也就是作者並不喜歡嚴厲的祖母和冷漠的爸爸媽媽,而喜歡親和的祖父。爸爸和媽媽一直對幼年的蕭紅十分冷漠,祖母更是用針扎過小蕭紅的手指,藉此整治她的調皮,所以小蕭紅無論如何都喜歡不了他們,但是,當最後描寫祖母不是躺在牀上,而是躺在長板上,被白布單蓋着的時候,雖然是平靜的描寫,但卻從中感到作者的一種空茫和不安。

其實,這座熱鬧而繽紛的城市——呼蘭河小城,蕭紅還是愛着這裏的吧!合上了手中的書頁,我卻還沉浸在呼蘭河的故事裏……

呼蘭河傳讀後感5

這個寒假,我有幸閲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整本書主要描寫了作者兒時的故鄉黑龍江呼蘭河縣的特色,風俗及小時候熟悉的人物和印象深刻的事。

《呼蘭河傳》全書分七大章和尾聲,第一和第二章節主要寫了全縣的三條街與當地跳大神,放河燈,看野台子戲和廟會等風俗,其餘五個章節寫了與作者同住一條街的鄰居和親人,把祖父的和藹可親,馮歪嘴子的辛勤質樸,有二伯的古怪性格描寫的淋漓盡致。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而且十分的封建和落後,在那裏,由於人們的迷信和愚昧無知,發生了一個個悲劇,另我印象最深的是命運悽慘的小團圓媳婦,她生了病,高燒不退,婆婆不僅不帶她去看病,反而還請了個騙人的“法師”,最後把她丟到滾燙的開水裏洗澡,結果不但沒有治好她的病,反而還要了她的.性命。那裏的人們寧肯順從天意,也不願相信事實,名知道可悲也不願意反抗,我看着看着也增添了很多憐憫和痛恨。

作者還描寫了很多童年的趣事,在房頂上採蘑菇那段就非常有趣,好好地去房頂採蘑菇,卻弄的鞋子掉進了鍋子裏,弄了一鍋的泥漿湯。還有一次,作者把花兒插在了祖父的帽子裏祖父非但沒發現,還笑着説:“今年花兒真香,隔着幾十米都能問道香味兒”。這也讓我聯想到了自己,童年的美好時光是多麼的讓人留戀,我們都要好好地珍惜,長大了才不會後悔。

《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看完這本書,我在想,每個人的童年竟然如此的不一樣,作者童年生活的地方儘管那裏充滿着無知、愚昧、苦難、悲涼,甚至絕望。但是她還是用最平和的語氣描述着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將一切的不美好都包容了,讓我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將來再來回味這份屬於自己的美好童年。

呼蘭河傳讀後感6

呼蘭河是蕭紅長大的地方,經過蕭紅回憶式的描寫,我的眼前彷彿也呈現了一個同樣美麗的故鄉,呼蘭河竟讓我心馳神往了。書中的語言乾淨明朗,清新自然,捧讀時,有如在山野中綴飲一杯菊花茶,其清香一直繚繞不去。

我喜歡蕭紅的敍事風格,也被她筆下的呼和蘭所感染。

蕭紅以自身的童年回憶為線索,在小説的七個章節中,分別描繪了小城風情、家中的親疏人物,以及獨立旁枝的人物故事。七章雖説儼然一體卻又可以各自獨立,把我帶入了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家鄉的生活畫面和風土人情中,在感受自然的純樸的同時也再現當地人們平凡落後的生活現狀和平庸愚昧的精神狀態。

在大山裏生活的人們,外來思想無法傳入,人們還是信着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套教條,靠着土地和老天過日子,有病有事求神靈,甚至連談婚論嫁也要過了神靈這關。在"團圓媳婦"這一章,就淋漓盡致的展現了神靈對小女孩身心殘酷的'剝奪和人格的褻瀆。人們在封建社會的愚昧無知,在生活中所鬧出的笑話與無奈,一生只為了"吃穿用生孩子",每天算計着的也無外乎"柴米油鹽".我覺得可笑又可悲。當下我們與過去的他們有哪些差別,弊益又在哪?我們又在重複些什麼?

"呼和蘭這小城裏邊住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時候,祖父已經六十多歲了,我長到四五歲,祖父就七十了……"

蕭紅語言自然,天然去雕飾。我認識了那個高大而慈愛的祖父,我彷彿看見了,小蕭紅拉着祖父的手,走在通往果園的路上。在燭光掩映的房間裏,蕭紅吱吱呀呀地跟祖父學着"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在夕陽的餘暉中,他們相視笑着,走到歲月深處。

呼蘭河傳讀後感7

呼蘭河傳,這是蕭紅的傑作,是世界的經典!

它斷斷續續的,使人摸不着頭腦。蕭紅以她孩童時的眼講述的不僅僅一社會地位較低人物的婚姻,更是以作者孩子的眼光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的境況。

從孩子純潔的眼光看到了當時社會的動盪,人心是不可估測的。又以孩子視,生動形象的寫出生活在流言蜚語中的馮歪嘴子的及其不,這裏似乎暗含了蕭紅對人生的感。為了兩個孩子,馮歪嘴子堅難的將兩個孩子撫養大。這本書,與《活着》的意義非常接,都是在堅持中挻着,活着。

這本以一個孩子單純天真的視角,描繪一個小鎮上的風土人,續寫自己童年生活的一點一。

我們的生活中許多像馮歪嘴子一樣的人,流言中堅難度。但是,她不為困難低頭,而是雖受限,卻寄寓着希望。這種卑微者求生的那種態度,是分外動人的。

呼蘭河的人是消極的。那些漏粉的人一直唱着歌,那唱不是從工作所得到的愉快,好像含着眼淚在笑似的。逆來順受,你説我的生可貴,可我就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險,我卻自己以為得意。不得意怎麼樣?人生是苦多樂少。逆來的,順受了。順來的事情,卻一輩子也沒有。

“一篇敍述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卵歌謠。”這是著名作家茅盾《呼蘭河傳》的評價。

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作者的眼裏處處都是新奇......

但,不幸的:‘我’童年的樂趣總共加起來就是這麼多吧。儘管還有唯一的一個玩伴――‘我’的祖父。祖父慈祥而富有童心,祖父的眼睛永遠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容,有時笑的比小孩子還要歡樂。祖父拉着‘我’,一天到晚,門裏門外,寸步不離。祖父教授‘我’讀唐,‘我’實在聽得厭煩了,不知道祖父是講厭煩了?

看完了這本書,我在想:每一個人的童年都是不同的,如此不一樣!就像作者的童年時那是絕望了的,但她還是以最平和的語氣描述離一切。以一顆包容的心寫出瞭如此不凡的《呼蘭河傳》。

蕭紅,以一個孩子的視角反映出中國的一個大時代。

呼蘭河傳讀後感8

這個寒假,我看了一本蕭紅寫的《呼蘭河傳》,便沉醉在這本書中了,它把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

這個小城並不繁華,一年四季有非常多的事。在蕭何的筆下,卻寫得如此生動獨特。其中,這個小城的東二街道的六七尺深的大泥坑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不下雨那泥漿好像粥一樣,下了雨,這泥坑就變成河了。在連續三個月不下雨的時候,車伕和馬翻過好幾次車,而翻了之後,過路的人看着他們似乎也起不來,便來幫幫忙。有時因為拖不出馬,而準備走人。

但看看馬快被泥坑憋死了,只好又過來再次幫忙,還不時的喝彩噢!噢!。鬧得非常熱鬧,也使居民説長道短,得以消遣。當這個坑淹死了豬後,有些人會把死豬拿去賣,並且是非常便宜的。有些小孩就説這是瘟豬肉,並且是在許多家長面前説的,便會被家長打。我看後,覺得蕭紅是在諷刺這些貧苦的勞動人民,讓人感到淒涼、悽苦。許多人説過一些不會掉進坑裏的辦法,如:有的説拆牆,有的説種樹,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它讓我感慨:多麼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裏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

茅盾曾經説過:要點不在《呼蘭河傳》不像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説,而在於它於這不像之外,還有些別的東西------一些比像一部小説更為誘人些的東西: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

這本經典的小説生動、形象地諷刺了人們的無知、愚昧,同時,蕭紅用了幽默的語言,描繪瞭如此讓人同情、痛恨的一件件事。《呼蘭河傳》這部作品是蕭紅後期的代表作,她通過這部作品,描述了一個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灰色的城市,灰色的.社會。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人們再善良,也拋不開那些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舊思想,土辦法。文章的開頭覺得還是非常輕鬆的,但是,讀到後面,會覺得非常沉重。在尾聲的時候,蕭紅寫了她的祖父已經死了,而後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讓我讀了,覺得更加悽慘、悲傷。

呼蘭河傳讀後感9

説實話,看完這本書,我第一印象中只留下四個字:封建迷信。在這本書裏,有各種各樣的奇怪做法——有給人叫魂的,有給人跳大神的,有請胡仙的,有鬧鬼神的,也還有抽帖的。不得不説,封建迷信思想充斥了整本書,那個年代似乎離我太遙遠了。

但當我再次翻看這本書時,它卻帶給我一種熟悉感,因為裏面有很多個片段是我曾經學過的。像《祖父的園子》這篇,當時還未全部理解的內容,現在看完整篇,便釐清了前因後果,一種“讀懂了”的'滿足感油然而生。我終於知道蕭紅為什麼要取題為“祖父的園子”,她是想以此來懷念她的祖父。因為在她不安分的童年裏,唯有祖父對她最寵愛,祖父帶給她更多美好的回憶。

這部蕭紅寫的自傳體小説,生動地描述了舊時代那種地主家庭的生活,也真實地展現了當時窮富人的強烈對比。就因為當時是地主制的生活環境,有些人根本不拿人當人,有人意外死亡,知道的人“哦”一聲就過去了;來了乞丐想討點東西吃吃,卻會被主人家放狗咬,一旁的人也是袖手旁觀、漠不關心,令人心寒!

這本書中也講了許多蕭紅的童年趣事,本是一些普通的小事,但在她筆下卻顯得那麼有聲有色。同樣是寫玩耍,她能寫出孩子最純真的童趣;同樣是寫景物,她能寫出那份靈氣兒。這裏面的一個個人物,不論是剛出生的嬰兒,還是90多歲的老人,各個刻畫得活靈活現,彷彿身邊就能找到相似的人。書中寫的一些生活常事,彷彿能讓我聯想起自己的生活片段。讀着讀着,我離這本書的距離越來越近……

教師評語:《呼蘭河傳》這本書的確離當下孩子的知識背景有一定距離,但文中敍述的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卻是能讓孩子產生共鳴的。所以,當小作者再次讀這本書時,便產生了不同的思考和理解,更深入地瞭解故事的背景和主旨,進而非常真實地表達了自己對這本書由平淡到喜愛的情感變化,這也倡導了一種“好書不厭百回讀”的積極理念。

呼蘭河傳讀後感10

呼蘭河常年都被冰覆蓋着,它在黑龍江,天氣似乎只有冬天和夏天,而夏天也很短。儘管大半年被大雪封鎖着,但是呼蘭河依然是蕭紅的故鄉,她非常熱愛呼蘭河。蕭紅讀完國小後就離開了呼蘭河,一直到她三十二歲離世的時候都沒有再回到故鄉了。所以她把她對呼蘭河的熱愛和懷念都寄託在這本書裏,也把當時的世態炎涼寫進了裏面。

蕭紅的祖上是張岱,她的母親很早就死了,而她的父親也對待她很冷淡,所以蕭紅一直都是和祖父生活的,她寫的《呼蘭河傳》就是寫和祖父生活的時候。蕭紅在呼蘭縣第二國小女生部讀書,她的作文成績十分突出,大概這就是蕭紅後來成為作家的原因之一吧!

呼蘭河和南方城市,比如深圳、廣州、海南都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每年的廟會和拜神會,就是一個典型了。蕭紅的《呼蘭河傳》把它描寫得十分真切,彷彿親身體會到那裏的寒冷。

蕭紅有一位親戚,名叫有二伯,他似乎是沒有名字的,而名字,就叫有二伯。有二伯總是把“這個”説出“介個”。有二伯的性格有些古怪,很多地方都會體現他是古怪的':他和老廚子吵架時會莫名其妙的哭起來;老廚子明明看見他要跳井,結果他安安穩穩得在井邊坐着;別人在吃東西,他就罵:怎麼不給我?給了他,他又説:你有二伯不吃介個。這不是古怪的體現麼?有二伯就是那麼奇怪的。

小小的磨房裏住着馮歪嘴子,呼蘭河長年都是寒冷的,而磨房又四壁透風,所以馮歪嘴子總是住得不是很舒服。儘管住在窄小的磨房裏子依然結了婚、生了孩子。結了婚以後,她的妻子有一天死了,別人都替他難過,而他自己也很難過,但是在這個孤單的世界裏,馮歪嘴子依然做着他的切糕,我行我素。

蕭紅的童年是快樂的,她的祖父教給她許多東西,使她得到良好的教育;蕭紅的童年是有趣的,大花園裏的花依然開得鮮豔,一直開到天邊。

《呼蘭河傳》中的人物是鮮活、真切的,直到今天我還能感到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懷着這樣的心情,我讀完了《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讀後感11

在假期裏,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呼蘭河傳》。這本書是蕭紅在香港寫的一部長篇小説,離開了自己的故鄉和童年,她的一生註定了顛沛流離。在體裁上,開創了介於散文,詩歌與小説之間的一種題材樣式。在語言上,娓娓道來,樸實清新,沉鬱感傷,使我讀來感觸頗深。

蕭紅的故鄉呼蘭河城不是安詳寧靜的天堂,那裏充滿着無知和愚昧,荒涼的土地上瀰漫着痛苦和絕望,但蕭紅還是用淡泊的語氣和包容的心敍説了家鄉的種種,因為這是她的故鄉,是她曾經最愛的地方。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有她的祖父、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等。先説説她的祖父,那是她童年最喜歡的'家人,在她祖父的園子裏有過很多趣事,對她最好的也只有她的祖父了,所以描寫上那種快樂,躍然紙上。然後是團圓媳婦,她是一個天真的女孩,只有十二歲卻有着十五六歲的個子,每天都會被婆婆打罵,生病了就用各種迷信的偏方治病,被活活折磨死了,她是一個非常可憐的人物,也體現了舊社會的愚昧。有二伯是一個性情古怪的人,他喜歡一個人和東西或動物説話,他一和人在一起,就一句話也沒有了,他也喜歡別人叫他有二伯、有二爺、有二東家、有二掌櫃。馮歪嘴子是一個勇於打破常規,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他遇見事情會樂觀、鎮定的看待,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一個人將兩個孩子拉扯長大。形形色色不同性格的人,才構成了蕭紅的童年。

童年是一段美好的回憶,是一段回不去的過去,不管這份回憶是美好還是不美好。人的一生,或許都有個蕭紅筆下的”後花園“,那裏有故鄉、親人、往事。所以,我會珍惜我的童年,珍惜我身邊的人,快樂認真地過好每一天。

呼蘭河傳讀後感12

今天,我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非常興奮地寫下了這篇《呼蘭河傳》讀後感。

我這才明白什麼叫“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呢!蕭紅寫的全是生活,她的人物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活靈活現的。不管是高興還是悲傷都好像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都能產生共鳴似的,好像她説的都是我們所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她是憑她個人的天賦與對生活的觀察在創作,使我們感到特別真實。

她的言語時而樸素平淡,時而風趣幽默,她的.書使我們對讀書有了更大的興趣,寫出了她對呼蘭河城的觀察遇到她對一些人或事獨特的見解與看法。

她以一個孩子的身份,寫出了一個孩子對自己家鄉的回憶,對童年生活、人的記憶,不是編出來的故事,“我手寫我心”表現得非常突出,我們也應該這樣。

快來一起享受讀書的快樂吧!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那個人叫團圓媳婦,是一位心地善良的人,但是有一天,她得了重病,躺在牀上。起初她的病沒有那麼重,只是有些感冒。可是她一直被老太婆折磨,她給團圓媳婦吃已經變質的豬肉,可見當時人們的心理是無比醜陋的。導致其病情加重,最後連醫生也迴天無術了。終於,上帝召見了她,給了她一個美好的,沒有仇恨的國度。

如果當時她周圍的人心地是善良的,或許這個世界就會多一個生命。

每當我們看到有人有困難,也許,你的一句鼓勵的話語,你伸出的一隻援手,就是給了他希望之光。這本書給了我許多啟迪,教會了我應該以熱心腸待人。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更美好。

呼蘭河傳讀後感13

呼蘭河是一座普通的小城,只有兩條大街,街上僅有數得過來的幾家店鋪,兩家學堂,裏面住着普普通通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合起書本,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我彷彿又看見人們自娛自樂的活動,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燈、野台子戲、野台子戲、四月十八的娘娘廟大會;彷彿看見了河面上的白菜燈、西瓜燈在漂移;彷彿聽見笙、管、笛、簫的聲音盪漾在街道上,彷彿又想起了那性情古怪的有二伯……

我看到了當時社會上的黑暗,與人們的無知。小團圓媳婦原來是一個樂觀的十二歲姑娘,卻因為人們帶以開玩笑的態度而被滾燙的水燙死了,一個叫“磨官馮嘴子”的人,與同院的王姑娘成家,卻因大家的羨慕和嫉妒、冷嘲熱諷、在絕望中離去。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團圓媳婦》文中小團圓媳婦實在是太可憐了。開始,胡家因為她的開朗總是無緣無故的打她,只是單純想來了下馬威罷了。更可悲的是鄰居竟支持説該打。終於她被折磨的生病了,可左鄰右舍卻還看熱鬧,提議用滾燙的熱水醫,可憐的小團圓媳婦啊!硬生生的'被折磨死去。

心痛着,歎息着不由自主地對比起我們現在的生活,我們身邊不免也有這樣的人,看見別人落難,不及時伸出援手,反而幸災樂禍;也有這樣的人看見別人的好而眼紅、冷嘲熱諷!是啊,這個文章中的愚蠢無知的人們與灰諧的小城在每個年代的生活中都會有,但隨着社會的進步,我們的社會漸漸步入文明年代。

我們的童年是美麗的、快樂的,像一首輕快的歌,一幅美麗的畫,我們的童年無憂無慮、自由自在。跟《呼蘭河傳》的作者蕭紅比,蕭紅的童年雖然也有快樂,熱鬧。但是社會的落後,人們的愚昧無知迷信……作者缺少了陪伴,她是多麼寂寞、失落啊!

現在的我們幸福多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把握當下。作者用生動、細膩文筆向我們反映了當時人們生活的態度和情景,也同時在告知我們心懷夢想就要努力去實現。

呼蘭河傳讀後感14

我剛從書店裏出來,手上還拿着《呼蘭河傳》,不由又想起了蕭紅阿姨寫的《祖父發園子》 ,那 時的蕭紅是多麼調皮,可愛呀!於是,今天上午我再次翻開了《呼蘭河傳》,再次去探索呼蘭河 這座小城的奧妙。

這本書共分為七個章節,分別是:小城風貌、城中盛事、我與祖國、荒涼的院落、小團圓媳婦,有二伯、馮歪嘴子。每一個故事都特別讓人有輕鬆之感。越往下讀,心頭就會沉重一些,讓我置身於書中,流連忘返。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人們是多麼迷信呀!人們跳大神、糊陰宅、放河燈......利用這些來保佑一生平安,他們卻渾然不知這一切都是假的;東道二街的泥坑,曾淹死過多少條鮮活的生命,比如:雞、鴨馬......卻沒有一個人去填那個坑,因為人們認為一切都是天意,呼蘭河的人們還是愚昧的`。人們居然認為跳大神可以治病,放河燈可以讓野鬼投胎,糊陰宅可以讓人們在陰間擁有一切,人們所謂的“盛宴”就是讓十二歲的女孩洗澡,人們還用“治病”的跳大神當成“表演”當地人民是多麼愚昧、麻木。

呼蘭河這座小城的生活是多麼刻板單調呀!人們一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每一年必有跳大神,放河燈、廟會......

這些重要的活動有一個人多麼渴望吃豆腐,但家裏沒有錢,他説他以後要賣豆腐,這樣也行是人窮志短吧!

呼蘭河的人民還是自欺欺人的,他們知道他們生活貧窮,無法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只能自欺欺人地説“沒事兒”

合上書,腦中浮現出呼蘭河這座小城。啊!呼蘭河!你是一個充滿如此世俗氣息的地方啊!

呼蘭河傳讀後感15

四年級時,我從語文課本里讀到了《火燒雲》一文。它是選自蕭紅的《呼蘭河傳》。這本書是我纏着父母好不容易抽空去書店買來的。這書使我我愛不釋手,因為它有它獨特的魅力。

這本書裏,主要寫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以及她的一些親人、鄰居、傭人,比如祖父、有二伯、祖母、廚子、老胡家的團圓媳婦和對一些封建思想、愚昧保守的人和事進行了強烈地諷刺、批判。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這本書第五章。它用了全書五分之一的'篇幅來寫小團圓媳婦的悲慘經歷,她由一個生龍活虎的少女,被一羣受到愚昧思想禁錮的人們活活殘害致死的事情,體現出了封建社會陋習害人的本質,使我想到了現在開放、自由的社會裏生活,是多麼幸福的事啊!那時的團圓媳婦不如一隻雞值錢,而她的婆婆可以為了心情好壞而任意打她、罵她。現在我的媽媽是絕對不可能被我的奶奶打,因為人人平等,人人都有法律的保護。故事中的那些鄰里都懷着一顆樸素的“好心”來幫助小團圓媳婦治病,一個説這種偏方,那個説跳大神、叫魂……她的婆婆平時十分勤儉,連自己手指甲裏被刺了一下也不肯花錢治,卻肯為媳婦花大錢來讓道士。可見她的無知。

那時社會中的人還不相信科學,因此會使一個又一個無辜的受害者死去。最後這團圓媳婦被眾人迫害致死,有二伯和老廚子竟在談論酒菜,由此可見當時的人認為“童養媳”這種錯誤做法是對的,沒有此感到要反抗這風氣。

《呼蘭河傳》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人的無知與保守,看到了封建社會人吃人的現象,更是感受到當時社會主僕、大男子主義的不好風氣,使我感慨良多,許久不能忘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