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與黑讀後感(精選10篇)

來源:文書谷 1.4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與黑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與黑讀後感(精選10篇)

紅與黑讀後感 1

拉爾神甫曾經説於連身上有種捉摸不透的東西,使於連要麼飛黃騰達,要麼被踩在腳下,沒有中間路可走。那種東西也許就是他的叛逆,他對原不該屬於自己的榮譽的追求。如果於連不能獲得他覺得自己應有的榮譽,他的追求很可能受到那些擁有榮譽的貴族們的哂笑。——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的追求是染指。所以,要麼光榮無限的生存,要麼徹底的被毀滅。

於連的一生註定是在這個輪廓裏鬥爭,而他在做具體的事情時也是如此。他做很多事總是喜歡將自己逼到絕路。要麼獲得自己需要的成功,要麼名譽盡毀甚至性命難保。他第二次爬進馬蒂爾德的房間便是,他對自己説,爬上去,要麼重新獲得她的愛,要麼回來自殺,沒有中間路可走。永遠不給自己留退路。

在於連的身上永遠有兩個完全不同的`極端。不同的極端交織在一起,如同美麗的陶瓷是由陶土在火與水的交替中獲得了永恆的生命,於連在司湯達的紅與黑中鮮活。

結果也是極端的,不是成為一件價值連城的瓷器,擁有火紅的人生,要麼成為一堆毫無價值的爛泥,扔向黑暗的一角。

紅與黑讀後感 2

我最近再次拿起了《紅與黑》這本着作,研讀起來。我看了一個上午,終於在每句話都力窮看懂的基礎上讀完了它。這本書不但為我們展示了一個病態愛情的悲劇,也為我們展示了在紅道勢力和黑道勢力統治下的法國社會的黑暗和醜惡。

就我以為,説於連是個個人主義野心家固然不錯,但不如説他是個追求幸福而又不幸走上歧途的人更為確切些。自然這種歧途不是簡單地採取了某種有背社會道德的手段,而是來自他心靈深處的.本質所發揮出來的。

他的平民出身,較高的文化,工作是家庭教師,與女主人發生戀情,事情暴露,槍殺戀人,被判死刑,是他一生的骨架,“追求”幸福的“熱情”和“毅力”,對階級差異的反抗所表現出近乎英雄的氣概就是動人的血肉。這是對那個社會的反抗,也是對碌碌無為,虛度青春的反抗。年輕有為的青年於連表面上看是被毀於病態的愛情,實際上是被毀於當時病態的法國社會。這正是很好的揭露了當時法國舊社會的黑暗。

我認為紅色象徵於連的追求人生意義,而黑色就代表社會中形形色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拼命奔波,卻不理解自己存在真正意義的人們吧!

很多人認為於連是個自私自利的人,其實這是錯誤的。作者並沒有批評和諷刺他,對於他的更多的是一種深深的同情和無奈。這更是《紅與黑》經久不衰的原因!

紅與黑讀後感 3

《紅與黑》講述了一個懦弱靦腆的平凡青年的一生,他靠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而孤身一個人在一個森嚴的社會上辛苦奮鬥,其間種種不光彩的手段。他自以為踏上飛黃騰達的坦途時,社會卻無情的把他送上了斷頭台。

這本書雖然有着複雜的感卻像我們很好的描述了但是法國社會的現實與殘酷。有人説,這本書不太適合國小生讀而我卻不認為,一個在糖水中泡大的孩子永遠都不會知道純咖啡的苦。在現在的中國社會中,這樣的事還在發生,我們這些所謂幸福的90後們,有誰親生體驗過舊社會的.苦?試問一下,孩子受一點苦,父母們捨得嗎?試問一下,你願意嗎?一個過分天真的孩子,在他步入社會時會吃很多苦。如果一個人只知道一件事情的好處而不知道它帶來的壞處,那這還叫是非分明嗎?早點讓孩子看清社會的醜陋有什麼不好?

這本書的主角於連是一個自尊心極強的青年,他家並不富有,可以提得上窮了,但書中的人都給了他尊重,一個貴族對平明的尊重,在當時的法國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啊!但在生活中,在21世紀,窮人受到尊重了嗎?沒有!這代表着什麼?時代在飛躍!人的素質在退步!科技在踏步往前跨,素質在大步往後退。

我很喜歡這本書,因為作者[司湯達]用生動的語言來描述了一位青年短暫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的殘酷。

紅與黑讀後感 4

今天,老師給我們講了現實主義作者,在我讀的書中,有一本叫《紅與黑》的書,正是一本現實主義作品。

《紅與黑》算是一個悲劇,主人公於連是一個不甘平庸,野心勃勃,自尊心極強的人,他既激情又冷靜,既要獨自作主,又要表示服從。他的性格,他所在的時代,註定了他將是一個悲劇。於連不是一個偉人,但確實是當時一類人的代表,他有着對未來的`嚮往,努力躋身於上層社會,擺脱貧困。

在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一個人出身對其的影響力,於連出身平民,備受當時社會的歧視,在長期的壓迫下,改變了於連,使其對社會充滿不滿,心裏扭曲,在激發於連奮鬥上進的同時也導致他走上了一條動盪的人生之路。

在看完《紅與黑》,我體會到了人生的真諦,我更加喜歡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像故事的結尾,於連最終失敗,最後在監獄中,於連淡化了成功,在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迴歸自身的本心,找到真正的自己。

人生的無數抉擇,讓他痛苦,但是一旦選擇了,他就堅持到底,他選擇了有自尊地活着,也選擇了有自尊地死去,而面對死亡,他泰然處之,他那一句我一點也不缺乏勇氣,因為明瞭,所以無畏。

一切都是命運的戲弄,一滴水匯入大海,根本翻不起浪,他選擇了藉助狂風,把自己推向人生的高潮,但是風氣潮湧畢竟只是一時,當狂風消去時,一切都將落幕,唯有浩氣蕩乾坤。

紅與黑讀後感 5

我是個愛靜的人,打小起業餘時間就大多泡在書房裏,讀書是我最大的樂趣。

古人讀數為的是求取高官厚祿、美人谷黍,而我讀書完全是為了尋找一種感覺。早上醒來時捧起書讀上它幾句,就像是已經吃過一頓美味的早餐。睡覺前讀一段,便會帶着書中的'故事一同進入夢鄉。上廁所時也會捧着本書,進去便是半個小時,全然不知環境的惡劣。我喜歡在沒人的時候讀書,周圍是那麼安靜,彷彿也和我一起分享着書中的樂趣與風景。

《少年文摘》是我最鍾情的一本雜誌。當我拿起它時我總會先細細的看一遍目錄,然後從中選擇那些篇幅最小、最不吸引人的文章去讀,把那些精彩的文章留在最後,這樣越到後面就越覺得是一種享受。但我從不放棄任何一篇文章,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會給我不同的感受。

有時我讀書到了痴迷的地步。當讀到《侏羅紀公園》時便會心驚膽戰,覺得身後便有隻紅眼睛、尖牙齒的恐龍;當讀到《天龍八部》時便會按着書中的方法學着段譽練就“六脈神劍”;當讀到《紅與黑》時便覺得自己是那個苦命的於連,在社會中無助地掙扎;當讀到“三英戰呂布”則會不由自主地有感情地朗讀一段。這也就是讀書的一種味道,一種感覺。

細細地讀書,品味書中的故事,體會書中的人物,這就是讀書的感覺。讀書是享受。

紅與黑讀後感 6

人們都説書籍是打開智慧之門的鑰匙,其實,書又何嘗不是反映作者觀點的一面鏡子?

歷史上,有很多作家都透過書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就拿《紅與黑》來説吧,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叫於連的年輕人,他聰明但出身貧寒,無法施展自己的抱負,便想通過女人作為階梯,擠進上流社會,最終因為誤入歧途而走上斷頭台。

看完這本書,我既為於連感到悲哀,又對他恨之入骨,以他的才能,明明可以大有作為,可是他卻選擇了錯誤的途徑,企圖利用兩個女人對他的純潔愛情,作為他走入上流社會的台階,在這裏,我不禁想問,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是否也曾迷茫,世界上的.善與惡,美與醜,往往只在一念之間,如果走對了,就會在正途上,順利前進,反之,就會掉入萬丈深淵。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遇到多大的事情,也要通過正確的方式解決,才能走出這片“迷茫”的森林。

反觀於連的悲劇,是他個人的選擇錯誤,也是社會環境的必然結果,那個時代,貴族社會的體系,使得他走上上流社會的諸多路都被堵死,社會的不公平,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因素,這也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

在迷茫的時候,不要像於連一樣,走入歧途,要時刻謹記:走正路,方能修成正果。

紅與黑讀後感 7

寧靜的村莊,遍地的綠草,成羣的牲畜。還有——一個年輕英俊的少年。少年坐在濃濃的樹蔭下,手上捧着一本聖經,少年正用純正的拉丁文朗聲讀着。他叫於連。

於連的生命,就像是匆匆劃過天際的一顆流星,短暫卻璀璨。他機智,能用流暢的拉丁文背下一整本的聖經;他自尊,在初到市長家時表現得那麼自信,儘管他只是一個貧窮的少年;他勇敢,願意突破世俗的鉗制,勇敢追求屬於自己的愛情。但正是這樣一個令人敬佩的少年,終是在社會這個大染缸中失去了他本身的顏色

“寧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飛黃騰達。”這讓人無比欷歔的同時,又讓我陷入了沉思。

也許,我們每個人都是於連。曾經的我們,悠遊自在地生活在天真的夢的港灣。而漸漸地,我們開始不滿足。“小紅的新發卡比我的好看。小明手上的`是新出的玩具。”又到了如今,“她腳上踩着今年的最新款。他的手機是最新的一代。”我們越來越不滿足。因為我們發現人與人之間總是有着差異。潛移默化中,我們也從當初那個懵懂的少年變為了雄心勃勃的野心家

我執拗地相信着,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於連又變回了那個淳樸的農家少年。社會讓我們變了很多。在很多情況下,我們不得不做的事是適應。也許我們曾經想改變社會,最終卻讓社會改變了我們。但是如果我們心中一直藏着另一顆心,一顆不斷向上,不斷向前的心,那麼,內心深處的我們將永遠不會被改變。

紅與黑讀後感 8

天邊那一抹紅暈,照亮了湖水,燃燒着生邊的一切。火紅的顏色,温暖的,卻沒有火的熱烈,沒有楓葉的妖豔。是一點點淡淡而散漫的火光失去了熱度。湖水被燒着,波光粼粼中還閃動着那耀眼的紅。樹葉搖動着發出摺摺的紅綠交錯的光來。

一切的景象都告訴我,這是個火熱的世界。此刻,黃昏將淹沒在夜幕中,火光只是掙扎着,發出短暫的光,卻不發熱。就如英雄,在短的時間支出援助之手,卻沒有將他的心分散出去。所以,人們便等着,等着英雄的出現,而不是去做英雄。

黃昏,沒有了紅光,變成了夜。夜,沒了晚風;夜,每了月亮;夜,每了星星。夜卻還是夜。眼睛閉着,這個世界徹底黑了。黑有多深,象白骨精的無底洞?不,比它還深,無底洞到底還是洞,是洞舊有底。就像世上沒有不可知的事物,只是人們尚未發現而已。慢慢的我感到周圍的水氣在上升。人是敏感的,只有在適當的環境中,這種潛能就能被發覺。

夜並不安靜,當然就不寂靜了。陣陣蛙叫蟲鳴讓我有種毛骨悚然。是的,我很恐慌;不,是害怕到了極點。我甚至有種幻覺,還在向我哭泣,哭泣着這個世界的.不公;哭泣它的孩子們悲慘命運。蟲兒叫囂着,它只是在提醒人們,世界上還有它們的存在,人們不能,更不應該無視它們的存在。

拂曉時分的夜,我已經錯過了。我感到背後暖暖才發現,自己竟然站了許久,腿腳早已麻木的沒有知覺,睜開眼又趕快閉上,刺眼的光——紅色的。

紅與黑讀後感 9

於連和瑪蒂爾德的愛情更多的是一種征服和反征服的關係,誰征服了對方,就會讓對方受到情感上的折磨。瑪蒂爾德出身豪門貴族,且追求理想,不甘平庸,才思敏捷。所有這些都吸引着於連。而瑪蒂爾德對於於連的愛情更多地緣于于連在她驕傲面前不屈服,不屑一顧。這在於連接受科拉索夫親王的建議這一段有趣的故事中表現得猶為突出。可以説是嫉妒和寂寞使瑪蒂爾德瘋狂地愛上了於連。

最終於連還是投入了德。萊納夫人的懷抱而拒絕了瑪蒂爾德。這多少讓人要為後者鳴不平,畢竟她置自己的名譽而不顧,畢竟他不顧一切地為於連的獲釋而奔走。但這種愛卻不是自然的流露。而於連對德。萊納夫人的愛卻是自然地。同她在一起,於連會感到自由平等和獨立。這也是司湯達本人所説的“頭腦的愛情”和“心靈的愛情”之別吧。於連的取捨正是司湯達本人的`取捨。

同曹雪芹寫《紅樓夢》一樣,司湯達在寫完《紅與黑》後認為在五十年後才會有讀者。他盼望着讀者能解其中味,並聲稱他的作品是獻給少數幸福的人的。在寫完了這點小體會後,回過頭來,我不禁又問自己,我是那少數幸福的人嗎?

紅與黑讀後感 10

讀了司湯達的《紅與黑》,不禁長久的陷入了沉思:紅與黑,不同的顏色,不同的象徵。是對和錯、陰與陽、虛偽和正直、反抗與妥協。

於連的對和錯、虛偽和正直,反抗和妥協、放縱與禁慾、道德和私慾、自尊和自卑……我想,在今天依然是存在的,而現代的人所要思考的是到底是物質支配着人呢,還是人支配着物質呢?到底是金錢體現人存在的價值,還是人存在的價值反應在金錢上。記得上學期的班隊會主題是“好習慣、好人生”,讀完《紅與黑》,我就想,好習慣、好人生;還是好人生,好習慣,抑或二者就根本沒有關係呢?愛因斯坦是大科學,他衣着趿拉,在五年級的'課本上,書後練習題説“為什麼説愛因斯坦是一個偉大的人?”,我們照樣幫助孩子分析他為什麼是“偉大的人”。他有好習慣嗎?不知道,但他有好人生。人到了年老的時候,一般有兩種稱呼:X老和老X,比如李老,那肯定是成功的於連,老李、則是另一個於連了。於是有了我們現代人的生存困境。正是這樣,我們需要自我實現,像於連一樣的去自我實現。也許這種超越性的自我實現也將是未來人的繼續追求。也就是説我們身上同樣有着“紅與黑”這兩個不同的顏色。

忍不住想化用朱自清散文《匆匆》中的一句話:你聰明的,告訴我,司湯達《紅與黑》中的於連究竟是紅色還是黑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