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精選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94W

記性不太好的緣故,看了10頁左右,才發現幾年前讀過這本書。用飛機上的時間快速重温了一遍。

《擺渡人》精選讀後感

記得第一次讀的時候,最喜歡的是這個設定:死亡之後的靈魂穿越一片荒原,有機會再次回到軀殼實現復活。

我想這在醫學上是可以驗證的:一些重症病人陷入昏迷後,他們的思想也應該是遊離狀態。那些有着堅韌意志的的靈魂甦醒的概率遠大於易於放棄意志軟弱的的靈魂。

重温的感悟是:每個靈魂都是獨特的,但最有趣的靈魂是哪種呢?我想是純粹的、以及能夠考慮他人的——哪怕知道已經死亡的情況下,也不是一味的悲傷,而是去關心另外一個靈魂。

主人公迪倫就是一個有趣的靈魂。她會考慮擺渡人的感受,哪怕擺渡人可能只是一團光而非人類。她也是勇敢的,在歷經艱險穿越“荒原”後,竟然有勇氣原路返回再經歷一次。

二讀也發現這本書的不足:

1、迪倫與擺渡人之間的愛情,缺乏一些支撐。更多是危難之間的依靠。

2、擺渡人來到現實世界與迪倫相認,需要一個科學的解釋與合法的身份。比如這樣的設定就更合理:他在另外一個人身上覆活,改變了外貌,但不變的藍眼睛讓他們相認。

3、那個猶太營的士兵,故事沒有展開。那個因為迪倫而泯滅的婦女的靈魂,沒有後續補充。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每一個小人物都應該完整,且是宏大歷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結論:擺渡人更像是一部輕鬆的童話故事。它並不能真的擺渡什麼、治癒什麼。就像主人公迪倫,她之所以獲得救贖,更多還是靠自己的意志,而非擺渡人。所以,自己才是自己的擺渡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