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城的詩》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1.17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你想好怎麼寫讀後感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顧城的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顧城的詩》讀後感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1

在這次集會中,我有幸接觸了顧城的詩。細細品味《顧城的詩》這本書,只覺一股甘甜的清泉在心頭流淌,久久揮之不去。

顧城是一位朦朧詩人,他就像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將心中那些如絲如縷的意象與色彩編織成飄忽的詩句,朦朧而神祕,甜美而夢幻,如童話般明媚,又如秋葉般靜美。

詩集中,我最喜歡、感觸最深的要數《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這首詩了。顧城以兒童的視角,在兒童的夢想中改造着這個世界。這首詩中的兒童如清澈的風,拂去這個世界的污塵,他用他的想象讓這個世界完整而美好。詩中描述“我想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這一聲用有力的吶喊給予我們一種極大的震憾,比成人更加振耳發聵。當北島在説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墓誌銘”時,顧城卻在詩中描繪着“笨拙的自由”:他畫下“許許多多快樂的小河”,讓“長滿淡淡茸毛的丘陵相愛”,讓“每一陣靜靜的春天的激動都成為一朵小花的生日”。他盼望未來,他“畫下想象中,我的愛人”,他“畫下所有最年輕的,沒有痛苦的愛情”。他沒有排斥黑暗,只是用他稚氣的理想將自由與光明塗鴉在幻想的白紙中。顧城這首詩的一字一句都是那麼單純,就像是經歷過暴風雨洗禮的藍天那般一塵不染,使人們沉積在心靈中的灰塵過濾,留下那個最純真的自己。

但是,這幻想的美好藍圖在現實世界中能否實現?詩歌離開美好的幻想來到現實。“沒有領到蠟筆”説明作者的理想藍圖並不被社會所認同,因此作者只得“撕碎那一張張心愛的白紙”來擺脱絕望,“白紙”指作者的生命或沒有寫出的詩。但顧城緊緊握着幻想媽媽温暖的手:“我是一個被幻想媽媽寵壞的孩子,我任性。”這表明詩人顧城將仍然執着地追求幻想,永不捨去。

顧城曾説,他渴望美,永恆與生命。其實,人人都是如此,我也是這樣。假如我也可以像詩人筆下的人物那樣畫畫,我想畫下天空,畫下細碎的風聲與飛鳥,畫下許許多多潔白的雲朵,畫下太陽——發出金燦燦的.光芒……

顧城的詩,如同沙漠裏的一汩甘泉,滋潤人們的心田;顧城的詩,如同薄霧中的一顆晨星,照亮前行的道路;顧城的詩,如同天山上的一朵雪蓮,慰藉疲憊的身心……正是因為現實社會太過浮躁,我們才更懷念顧城,懷念他筆下的童話世界。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2

初次接觸顧城的詩是因為那首“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後來,“你/一會看我/一會看雲/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也讓我印象中的顧城多了一份浪漫氣息。但直到我真正看完了他的詩集後,我才對他有了更全面的認識。

從他詩中我能夠感受到他豐富而温柔的內心。他的詩就像是一個孤單而又笨拙的小孩。不論是《野草》中略帶寂寞的無名小花,又或是《遠和近》中因為感情而蒼涼的心思,還是《結束》中悲壯的被上帝藏進濃霧的砍殘的.月亮,都看得到他如同晶石般在不斷低吟,吶喊的心。

這本新的詩集帶給我的是另一個顧城,一個寫着古體詩和寓言敍事詩的顧城。他的不少古體詩會讓人驚訝,才高凌天庭,狂歌萬世行。自嫌天地小,卻到山海空。詞若清泉酒,命如黃花消。塵世葬千回,詩魂總輕飄。字裏行間透着一股子同李白一般的飄逸與灑脱。寫朦朧詩後,古體詩變得少了,也依然斷斷續續地寫着,味道卻和他晚期的現代詩一樣,有一種澄清的悟性。詩集中後半部的寓言詩寫得十分生動,想象豐富又鞭辟入裏。

顧城認為詩是理想之樹上閃耀的雨滴,他要用心中的純銀,鑄一把鑰匙,去開啟天國的門,去表現純淨的美。他在用稚氣的理想拯救天地,他要在大地上畫滿窗子/讓所有習慣黑暗的眼睛/都習慣光明。悲涼又崇高,崇高又聖潔。一語洞悉了大世界的斑駁,用孩子般的夢想訴説這一切大概比成人的吶喊更具震撼。

北島呼喊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時,顧城卻在執著的畫着笨拙的自由,他讓小河快樂,讓長滿淡淡的茸毛的丘陵相愛。他沒有詛咒黑暗,而是把自由和光明搬進詩中,就像一場暴風雨後,一切都十分平靜,世間甚至沒有一星半點的塵埃飄動,受了洗禮般變得乾淨,心也不染風塵。在物慾橫流的人寰世界裏,會出現一個十分無辜的小孩,便是顧城。我很長一段時光無法理解顧城最終殺妻後又自盡的行為,我父親説正是顧城到末了也沒有看透人情與世故,才沒有舒婷一樣的超然與恬淡。此刻想來顧城大概是看透了的,但最終也無法理解和妥協。正是看透了,所以黑暗更加黑暗,正是因為與生俱來的高潔才更加憎惡醜惡吧,終究是無法容忍了,於是有了精神分裂的結局。

可是無論最後結果怎樣,從顧城的詩中卻始終都能感受到他清澈、純淨的心,裹這一種與生俱來,對心靈上的光明的憧憬。塵世紛雜,便多給自我留一席清淨之地吧。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3

讀顧城的詩歌總是讓人感到一種挑戰想象力的快意,因為他筆下的世界是與我們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話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讓你在五彩斑斕之間忘記了現實。

他的詩裏,所有的令人慾解不得又欲罷不能的奇幻活潑的想象,並非詩人刻意為之的技巧,事實上,真正的詩人是拒絕技巧的,詩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觸摸本真的感覺,他只是在記錄,而不是在創造。換句話説,詩不是他靈感的產品,詩是對面飛來的.精靈,她可能來自叢林,可能來自溪水,可能來自蝴蝶輕輕舞動的翅膀,可能來自神祕的時間深處。

許多時間,像煙這一首詩,也會就會喚醒我們的這種奇妙的感覺。時間,以及與時間相關的往事,當我們站在某一個地方驀然回首的時候,常常能有煙波浩渺之感。秦觀的滿庭芳中有“多少蓬萊往事,回首處,煙靄紛紛。斜陽外,歸鴉萬點,流水繞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時間裏的浪子為之唏噓不已。西沉的落日,萬點的歸鴉,無語東流的水,藏在大山裏的小村,一切都被朦朧的煙靄中輕輕地裹着,彷彿是一幅以追憶逝水年華為主題的水墨,讓人想來就有無涯的落寞。

而與這種落寞緊緊地綰結在一起的,就是時間。時間是永恆的,但是與往事相關的時間又是飄忽不定的。而我們生活的每一分鐘又都在變成往事,這就是我們的命運,每一刻都生活在煙雲籠罩之中。

與昨夜相關的時間,已經像隨風漂走的煙的花朵一樣消失了,帶走的還有詩人無法挽留舊夢的歎息。可是,對於生命來説,光是一條永遠流淌的溪流,已經走了千年之久,而且還將永遠的行走下去。既然如此,擁有光的人們,還有必要為昨夜的逝去而歎息嗎青葱的歲月,金色的年華。如煙的往事,清晰的今日。生命中有太多的色彩令我們不忍割捨。正如我們在童年的夏天裏,赤腳行走在水裏的清涼,或者在狂暴的風雨裏騎着自行車瘋狂地奔馳和放歌。正如年輕時候和心愛的姑娘所牽手走過的綠蔭,共同擁有的月色,以及無數次的誤會與眼淚,還有無言相對的身影。這都是我們在昨夜燃起的火光,然而其實即使在火苗最美麗最温暖的時候,讓人忘記時間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奢望過,它能一直伴我們走過如此富有詩意的長夜,我們只是看着空中綻放的煙的花朵,祈禱着,能在黎明後的某一個時候,擁有一個有你的夢。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4

搜尋顧城詩轉是偶然看到此書,翻開一頁兩頁,被作者的文筆所吸引,便一直讀了下去。其實對顧城最大的印象是“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讓我在黑夜中尋找光明。”這首詩,這兩句話基本充斥着我的童年生活,每每講出這句話,總覺得有點時不待我,我自處之的淡然,微微使人心悦之。

開讀之際,在百度詞條上搜尋過顧城,最多的便是顧城和妻子以及英兒的感情糾紛外加殺妻自縊案。現在的時代,現在的眼光也許對他的評級更多的是比較偏執,精神扭曲,因為從古至今的時代便是會更加關注一個人的缺點吧。我看了百度詞條之後,對顧城更加好奇,便讀了這本書。

個人感覺此書給人的感覺邏輯清晰,按照時間的順序,講顧城從開始到結束以詩為鏡,開認識了顧城。無法避免的也許會有偏差,但是也從顧城的`作品審視了顧城,當然外加作者的評價和介紹。

通讀全書,就像看了一首長長的詩作,作者寫了一篇長詩,詩中的主人公便是顧城。遣詞造句猶如詩作一般甜美,猶如聆聽一個詩人在靜靜品讀……

詩人——這個角色,似乎給了我們留下了總是比較偏執,壓抑的感覺。因為詩人總是喜歡靜靜的在一個角落當中去思考,去創作,也許他創造出來的詩作有安靜的,有沉悶的,有壓抑的,有歡快的。但是在創造的過程肯定是不希望別人打擾的。而且我們知道很多的詩人。有的好多都是自殺,比如顧城,比如北島。因為他們更喜歡把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去感悟那一個畫面,感悟那個過程,感悟那一瞬間的靈感,他們比平常人更不容易走出來。我想也許顧城就是這樣。的確,用現代人的眼光來看,他殺妻自縊的做法是他揮之不去的污點。但是也像作者説的,我們瞭解的只是一個方面的顧城,我們沒有360°無死角的去了解他,我們沒辦法去做一個全方位的評價。

就如作者所説“一首詩,兩個人,一場悲劇,一曲讚歌,都在提醒我們,現實跟理想的距離。故事充滿了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悲劇已經產生,我們渴望着這個世界不再有悲劇,好吧,就這樣靜靜的讀詩吧……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5

讀一個人的詩,首先要知道詩人的生活背景年代,生活經歷,才能更好的理解他的思想感情,才能知道詩人在寫什麼。

顧城,朦朧詩主要代表人物,顧城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早期的詩歌有孩子般的純稚風格、夢幻情緒,用直覺和印象式的語句來詠唱童話般的少年生活。其《一代人》中的一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成為中國新詩的經典名句。後期隱居激流島,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作品譯成英、法、德、西班牙、瑞典等十多種文字。

顧城是我國新時期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被稱為以一顆童心看世界的“童話詩人”。讀顧城的詩,就如進入了一個孩子的世界,對這個世界充滿幻想,充滿好奇,充滿期待,我印象最深的一首詩就是他寫的《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這首詩充滿了童話色彩,但又在其間充斥着淡淡的憂傷,你又會覺得着憂傷如鉛一樣沉重,重重的砸在每一個讀者的心上,因為這憂傷寫出了一代人的憂傷,是面對現實的憂傷,“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他留給了我們一句我們永遠都不會忘記的詩。

顧城大部分的詩都是清新自然的,從內心裏流淌出來的,他的詩自然純淨,就像古代主張“性靈”一樣,他的`詩如同自然的寵兒,與自然合為一體,其實我覺得顧城就像是一個活在自己世界裏的小孩子,認真的構築着自己的童話城堡,別人進不去,他也出不來。

顧城至今也是不能被許多人所理解,在1993年和他妻子一同死亡後,很多人都説顧城殺害了他的妻子,這讓一個如此純真的詩人頓時變成了一個心理變態的魔鬼,我覺得這對顧城是不公平的,從一個人的詩便可反映一個人的性格,雖然顧城比較沉默,不愛説話,但只有一個心靈純潔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純淨的詩。

學習詩歌寫作,就應該看顧城的詩,不僅要從中學習他的寫作手法,豐富的想象力,還要學習他的內心,迴歸本真,“性靈”再現,這就是我在讀了顧城的詩以後所感受到的,詩是從心靈流淌出來的,本真在,詩就在。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6

二十三歲的顧城在《一代人》中寫道:“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位以詩為生命的作家用自己童話般的人生描繪出最有詩意的篇章。

顧城的詩一直充滿着童趣天真,就像他的詩《安慰》: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黃的小月亮

媽媽發愁了

怎麼做果醬

我説:

別加糖

在早晨的籬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紅太陽”

他好像從來沒有長大,又從來充滿最高的智慧,他的詩很少會陰鬱沉重,相反,他有着一個成年人不該有的天真,他的詩也隨着他的人生路程有所改變,像《安慰》這種單純明麗童心的作品逐漸被依然保持濃郁童話色彩,但有了更深內涵的詩作所取代,顧城開始思考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了,他不能一成不變地只寫詩了,不得不處理內心的矛盾,所以在這段時期,像《表達》:

“我要到大世界去

去看那些小玩具

這邊刷刷漆那邊刷刷漆

玫瑰

如血之日

如水之時

一些簡單的詞

‘如花似玉’

在眾人中傳奇

我害怕

瘦弱的人看過的'春天”

這種詩不再只有可愛的童心,倒是像用童心來解決自己的困惑一般,知道他人生的後期,寫詩對他來説已經是一種最基本的純自然生命現象,他的詩會寫在任意地方,他完全獨立在時世之外,跟從的是夢與靈感。童話之美一直貫穿在顧城的作品中,他直到老依然用孩童的眼光看世界。

讀顧城的詩,會被他的童稚之心所吸引,他構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隔離外界的世界,他的這種童心,獨特至極,其實他的作品遠遠不止童話美這一個內涵,其中的幽暗的、人性的深刻問題和疑惑都包含在他的詩中。顧城寫詩大部分靠的是感覺,感覺至上,他習慣了用心去觀察,也正是因此,他才能寫得出安靜、舒緩、抑鬱,又不缺少生機的新詩出來。

詩,從不是為了寫詩而寫,而是一種靈魂的舒展,是一種自然地流露,顧城在後期創作中,真正理解了“以詩為生命”,他的詩寫在報紙上,餐桌上,他不會放過每一個從腦海竄過去的靈感,他彷彿回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個真正的童年,以孩童真實的眼光打量這個有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只是有着成人成熟的身軀罷了。當一切陷入困境時,不妨回到最開始的地方,重新來過,重新活過,只要堅守自己的本色,對於顧城來説,童話之美則是他的生命本色。在這個日趨繁忙嘈雜的世界,有時候被世俗所包圍時,不妨回到自己的出發點,一孩子的眼光看這個已經成熟的身軀,總會有詩意般的感受。

顧城的一句話最適合總結他的所有:

我知道我的道路是最美的。

《顧城的詩》讀後感 篇7

很早就買過顧城的詩集,印象裏的是人應該是執着於“黑暗的夜給了我黑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的朦朧詩人。他就像一個純粹的藝術家,將心中那些倏忽而至的意象與色彩轉化為飄忽、絢麗的詩句,童話般明媚,還帶着些許憂傷。我始終記着形容他的那句話:“當代僅有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説的`很矯情,卻又很妥帖。

大眾印象裏的顧城總是戴着一頂用褲腿改造成的帽子,為什麼呢?按照他的解釋,是為了避免塵世污染了他的思想。因為他的靈魂告訴我們,他的詩歌告訴我們,他眼中的世界總會蒙上一層層薄薄的灰塵,而他的高潔卻是與生俱來的。拿頂帽子,讓他遠離了世界,也親近了世界。

顧城,也算是個偉大詩人了,可是他卻和很多偉人一樣,自己拿着生命的花瓶,摔在了地上。

再想想我們自己,我們也許也沒有把自己寫東西的情感,真用在生活中,偉大永遠是口頭禪,文章中寫得驚天地、泣鬼神的感情生活卻很難做到,何不從現在開始,打開心扉,吸取自己所產生的精華,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實兵演練,所有人都做個“偉大的人”。

顧城的詩很難懂,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詩人的心。

膚淺地談下我的讀後感:這是詩人的一個夢,顧城試圖通過詩將夢重現:我將鐵鏈理解為陽光(一節節陽光的鐵鏈),因為此夢和水有光,所以出現一系列意向:泉水、大海、魚而有水則有岸則有“台階”,大海同"晴空"一樣都是青色,魚與‘鳥’相戀象徵宿命的絕望。

白馬從森林深處踏着閃爍的陽光奔來,開遍鮮花。青色的大海翻滾的海浪便是我的火焰,是這晴空最強的兵,它們可以衝破一切束縛奪向自由。在海中,我望見飛鳥與魚相戀,我想起了你……然而這陽光確如鐵鏈般沉重,我的自由只在夢中。

這是一曲對心中美好的頌歌與哀歌,表達了詩人對真善美的追求(或許是愛情),我所有的花都從夢裏出來,我所有的夢都從水裏出來,面對大海,我低聲説了聲你的名字。我所有的花只為你開。表達的愛慕之意溢於言表,然而字裏行間卻充滿絕望與孤獨,我們都在陽光的鐵鏈下行走,你我的結局逃不了飛鳥與魚的宿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