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1.3W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彙編15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

《蘇菲的世界》起初聽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這也許是一本類似於小孩子探險的故事。直到翻開它我才知道…呵,大相徑庭。

《蘇菲的世界》用小女孩蘇菲莫名其妙收到一位不知名人物寫信教授的哲學課程講述的從最早自然哲學到近現代的哲學家們代表性的哲學理論。

首先,我覺得這本書講哲學知識是次要,它提醒我們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是重新喚醒我們的好奇心才是它的主要目的吧!書中把我們比作生活在兔子身上的微生物,而大人們隨着對外界的熟知,開始安於循規蹈矩的生活,不想知道生活中的一切的來由,也懶得去想“為什麼”。這使我想到小時候見到什麼都想問,但大人們經往也回答不出什麼讓我滿意的答案。久而久之,有時見到不懂的事情,想再問句為什麼時,心裏卻早就知道得不到什麼解釋。於是便只默默地想着。後來也便只粗略地看過,連想也不想,因為也得不出結果來。那些哲學家們便是似乎對每個事物都有無數疑問,同樣也沒人能為他們解疑答惑,但是他們卻不會就此置之不理,而是去學習更多知識去解釋這一花一草的來由而不是隻會欣賞。因此,我們應該保持好奇,相信一切都會有可能發生,而且也許現在所謂的不可能未來會成為我們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一小部分呢?

其次,我覺得哲學家們提出的一切都是相互矛盾的,這樣很快從這個思維跳到另一個思維,一時間讓人很難理解和轉變。這也許就像有時做題時,我都搞不懂自己在想什麼,等到終於七拐八繞地想出來下次再看這題卻怎麼也統不到原本的思路上了。有很多哲學家會想出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讓這兩種觀點在自己腦中來回交替,好像是在不斷交換立場與自己的另一觀點對抗。在我看來,這是很讓人無法理解並且不可具體想象的。原來我以為我知

道哲學家就是那些提出種種為世人所流傳的'科學或對人生的理論看法的。但現在我發現我好像並不理解哲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並且越想方設法地理解反而越糊塗。

總體而言,我覺得看了《蘇菲的世界》讓我腦子裏一團亂麻。有時我甚至想我們或也是一個書中的角色,那如果是這樣我們完全可以像蘇菲一樣,自己來把握自己的命運讓自己的活更充實。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2

今天我們在課堂上學習了《蘇菲的世界》中的第二封信。它的中心思想就是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對世界的好奇心。

信中來信的人給蘇菲舉了三個例子,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第一個。小孩子第一次見了狗時,就會非常的興奮,會使指着狗手舞足蹈,但是年長、見識更多的人認為那是在浪費體力。若是那個小孩子已經見了很多次狗後,或許也不會那樣了。換做我們第一次見一隻全身透明的青蛙、一隻全身雪白的獅子或是一隻游泳圈一樣大的烏龜時,也會像那個第一次見到狗時的孩子那麼興奮、激動。

讓我們來幻想一下,如果地球沒有了引力,世界會是什麼樣的呢?一開始我們會異常的興奮:我居然飄起來了!但是,後來我們會發現的是越來越多的煩惱,早晨起來,洗漱時,水是飄在空中的',我們要向太空站的宇航員一樣,用一個裝滿水的袋子裏把水擠出來,在臉上抹一抹;吃飯的時,食物會一不留意就飄走了,並且我們只能吃壓縮食物;走路時,不,我們只能像兔子一樣跳着前進;並且還要天天健身,尤其是腿部的運動,不然我們的腿部肌肉會因為沒有引力而萎縮;睡覺時,我們需要將自己塞進睡袋裏,固定在牆上,不然一覺醒來,你會發現自己已經不知道身在何處了。這些情況一開始或許我們都會認為:天吶!這好玩兒極了!後來,我們可能會像曾經嚮往太空生活那樣嚮往有引力的生活。後來的後來,我們便會習以為常,甚至幾百年之後,人們會認為這樣的生活理所當然。

當別人想要一個蘋果時,你把你認為最好的香蕉給了他,他不會感謝你;不要認為每天早起鍛鍊理所當然瘦下來,可是鍛鍊的方式不對,反而會再長胖;不要認為每天加班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老闆理所當然提拔你獎賞你,可是你沒有給出成績,再多的加班也是徒勞無功。

這個世界並非所有事都是理所當然的,我們要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3

寒假裏,因受到老師的推薦,我買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一進入書中,我就被迷住了。

主人公蘇菲的經歷真是讓人感到神奇。書中涵蓋大量的知識,神祕人艾伯特與蘇菲一起研究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頓、馬克思、達爾文等許多著名的人物,蘇菲卻並不覺得枯燥,相反,還提起了她的興趣。同時,蘇菲身上勇敢而又具有冒險精神的氣質值得我學習,她敢一個人獨闖神奇少校的小木屋,在我看來,那裏就像鬼屋一樣可怕:柴火在舊爐子裏發出嗶嗶剝剝的聲音,屋裏很少的傢俱,有一整面牆是書架,上面放滿了書。一個白色五斗櫃上方掛了一面圓形的大鏡子,外面鑲着巨大的銅框,看上去就像老古董……沒想到,蘇菲的經歷也能使我變得勇敢呢。

寒假裏,爸爸帶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弘陽廣場遊樂園玩兒。弟弟一定要去那個鬼屋裏面看看,光站在門口,就已經很嚇人了,原來在珍珠泉我進過鬼屋一次,從頭到尾都是閉着眼睛,靠在媽媽肩膀上的,聽聽聲音就讓人毛骨悚然。可弟弟死纏爛打非要我也進去,只好多買了一張票,捨命陪君子了。

進入鬼屋,可怕的聲音響了起來,弟弟雖説歲數小,可膽子不小,竟然還唱起了歌。我嚇得兩腿直髮抖,他卻又跳又笑跑到前面去了。不必擔心他會跑丟,鬼屋只有一個出口,也就是説,我走快一點就能追上他了。心裏這麼想,可兩腿卻像灌了鉛一樣,怎麼也邁不開步子,前面又傳來了弟弟的呼喊:“姐姐你快點啊!”可我就像木頭人,一動不動,都可以在這裏扮鬼嚇嚇別人了。

這時,我想到了蘇菲。接到神祕人的信後,她一直努力勇敢探究,她也才十四歲,我為什麼不能學學她呢?想到這兒我,把眼睛迷成一條縫,能看見路就行了,把這兒當做就我一個人,加快步伐,很快趕上了弟弟,勇敢地走出了讓我害怕的.鬼屋。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不但讓我學到了勇氣,書中的哲理知識也非常耐人尋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4

古人云“鳳凰引火自焚換來新生,我捨棄過去換來嶄新的生活。”千年輪迴,道不出我的惆悵,若有一場大火,寧自投燃鬢,不自懊怨,定是焚書坑儒那場藍色的火焰,雨澆不盡,風吹不去。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書,更是一個世界。它給予你的是一種思考人生的哲學。我愛它,又想棄之於它,因為我想要擁有自己的世界。

這本書至今已經温讀兩遍。第一遍,尚且年幼,悟不盡內涵;第二遍,雖稱不及成熟,卻也擁有了自己對世界的審美觀。

我不知道自己因為什麼的存在而存在;不知道為何要提筆寫下下文;可能想表達的就是一種感覺吧。是的,我在尋找。

獨自熱忱着一腔熱情,獨自堅定地相信“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因為”,但是擁有無數個“可能”。用一百個設想去假設,用一千次嘗試去實現,用一萬次尋找去發現——

“我”為何而存在。

走過了一片片土地,去尋找另外的自己。在落日餘暉中聆聽禪房的鐘聲;在海下七、八米的地方飄浮尋覓海洋的心跳;在台灣小鎮騎自行車漫步林間聽樹與風的歌。在巴黎街頭,在威尼斯小巷,在麗江古街,在泰山古寺,渴望在下個街角,遇見可愛的“你”,帥氣的“他”,未知的“我”。

從每個人的眼睛中,去尋找。我看到了明亮的眼睛,深邃的眼睛,低沉的眼睛,頹廢的,無奈的,朦朧的,渴望救贖的;我發現了好多的“我”,快樂,悲傷,冷淡,親切,殘忍,善良,成功,失敗,然後我一次次的重新認識了自己。

我們像錶盤上的錶針,看着時間流逝,又不知愛惜,就如你不知道你為何而來。好在,現在,您還年輕,可以讓我走到你背後,輕輕拍拍你的肩頭説:

“嗨,朋友,趁着年輕,出去走走,看看,認識認識自己吧”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我從不相信“命運是上帝安排的”這類的`“鬼話”,那都是一些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人的自圓其説。我只相信一句話“路,是人走出來的。人生的悲哀在於沉溺於過去的塵埃,模糊着當下的足跡,丟棄了攀高的階梯。”

你問我,找到了嗎?

可能還沒有,但至少,我可以問心無愧地對你説:我是謝小天,我為自己來,也為自己去。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5

上學的時候經常聽到蘇菲的世界,跑了好幾次圖書館都落空了。難怪這麼受歡迎的書這麼熱。雖然不知道這本書是關於什麼的,但還是想看看它的真面目。

碰巧又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

《蘇菲的世界》可以説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簡單的文字向每一位讀者展示了哲學自古以來的發展歷程。這本書講述了一個14歲的女孩蘇菲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每天都收到這封神祕的信。在信中神祕導師的指導下,她走進哲學,開始思考。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伊德等大師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受一些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樣在她面前展開。蘇菲試圖解開這些謎團,找到答案,利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積累的知識。

《蘇菲的世界》無疑敲響了我們中國許多不受歡迎的哲學的鐘,或指明瞭道路。許多哲學研究者自己認為,哲學應該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原始和深刻的理論,併為用困難的語言描述而自豪。

哲學需要解決的是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計算和衡量的準確公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定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先驅。在我們的世界裏,只有科學,沒有哲學,只有事實,沒有洞察力和價值觀,才能避免災難和絕望。科學給了我們知識,但只有哲學給了我們智慧。

在這部小説中,塞進整個西方哲學史,對於追求速度的這一代來説是非常有吸引力的。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外,普通人也或多或少地意識到今天缺乏教育。我們的.教育沒有提供關於生活及其意義的必要知識,這些答案隱藏在哲學的奧祕中。

蘇菲在文章中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讓她走上了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此外,蘇菲還有毅力和毅力。這是非常值得學習的。只有有了毅力和毅力,我們才有機會做我們想做的事情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6

你是誰?

世界從何而來?

書一開頭,就提出了這兩個看似簡單實則深奧的問題,引起了主人公蘇菲的思考,正是這兩個突如其來的問題,把她從平凡的現實世界帶到了神祕的哲學世界,為她開啟了一扇思想的大門。

仔細想想,我們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這兩個問題?如果某天你的手機(時代不同的緣故,或許沒有幾個人家門口還有郵箱)也收到一封這樣的信息,你會認真思考嗎?大概會置之不理吧,或許某些好奇心強的人會回撥回去,但有多少人會去思考這兩個問題呢?倘若是老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大概會不假思索的説;“我是xxx。”這就是享受着安逸生活的人類,這就是人類的悲哀。

回憶一下,我們究竟對問題有幾分探索精神?我們究竟真正認真的思考過問題多少次?可能一次也沒有。我們就像機器人一樣,木然的接受着一堆堆數據,卻不會去思考,不會去質疑。老師不是萬能的.,書不是萬能的,百度更加不是萬能的,如果每個人都像機器人一樣,沒有探索精神,沒有質疑精神,沒有反抗精神,那火車從哪兒來?書本從哪兒來?電腦又從哪兒來?如果每個人都碌碌無為,得過且過,那我們的大腦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我們和其他的生物還有什麼區別?

我們的稜角被現實磨得光滑,我們的思想被自己無情的禁錮,誰還記得,人類的文明,不是憑空出現的,而是我們的先輩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堆積出來的?誰還擁有,那無知無畏的探索精神,敢於質疑哪些權威?只有這樣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會被歷史銘記,才會無悔於自己的一生。

思想本身的危險就在於思想本身是不安的。他拒絕接受已經形成的定見,他需要從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發去認識人,這本身就意味着動盪、不安、危險,還有進步。就像一個被按在水裏的人,嗆了水才能夠學會思考。而我們恰恰需要的就是這種不安的思想,沒有思考,沒有質疑,就沒有進步,沒有真正的未來。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

在我看完《蘇菲的世界》後,心中有感而發,這本書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歷程。

“我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問題時時在我心中索繞,排解不開。我不確定我會知道什麼,我也不確定我會發現什麼,可是我知道,過程有時候比結果更重要。於是我開始追艾伯特和蘇菲的腳步,展開了這場在哲學世界裏的遊歷。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瘋狂地眨眼,於是她走進了哲學的世界。笛卡爾説:“我思故我在。”這個少女也在一些神祕的信件帶領下開始思索哲學的問題。世界起源紗幕一層層被掀開,但是新的疑團卻又接踵而來。席德、蘇菲、艾伯特;席德佳,蘇菲亞,大艾伯特;樹林中無人的小木屋,祖母從吉普賽婦人那裏買來的“魔鏡”……每件事情都是線索,每件事情也是新的謎團。

蘇菲邊走邊想,一個個新的哲學天地展現在她面前。卻不曾想真相是……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一個世紀,兩個世界,一種思想,另一種思想都在這本書裏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處。

像另一個愛麗絲夢遊仙境一樣,如夢如幻,卻又無比真實。在這個哲學缺乏的'時代,我在這本書找到了他兩者之間最美統一。

有時候我會想起我自己走過的路,其實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議的地方,可是由於自己已經“習慣”這樣的生活,也就不曾明瞭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偉大。有位哲學家説過,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我想,那是因為孩子都沒有失去對世界所抱有的好奇心。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為何會存在這個世界上而不感到好奇,那將會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啊。

其實,我也沒有什麼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瞭解世界和生命是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初的意義。可是,我想身為一個活着的人,就應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沒有辦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索和斷定這麼浩瀚偉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終有一天我可站在世界的頂端,仔細審視與我平等的“魔術師”。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8

在上學期間就經常聽到《蘇菲的世界》,跑了幾次圖書館都一落而空。這麼搶手的書,難怪會這麼熱,儘管不知道這書是關於什麼方面的內容,但還是想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

碰巧,在入住華農宿舍期間,我剛好看到的堂妹的書架上有這本書

《蘇菲的世界》可以説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這本書記述了一個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神祕的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蘇菲每天都會收到這種神祕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走進了哲學,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拂絡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仍不斷接受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前展開了。蘇菲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後天所積累的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找到答案。

《蘇菲的世界》無疑給我們中國的很多不暢銷的哲學著作敲了鍾,或者是指明瞭路。很多研究哲學的.學者自身都認為“哲學”就應該是生澀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論,並以自己能用艱澀的語言描繪為榮。

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麼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於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在這部小説裏,塞進整部西方哲學史,對追求速度的這一代而言,本身就極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識的流行趨勢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覺察到當今教育上的缺失,我們的教育並未提供有關人生和其意義的必要知識,而這些答案正隱藏在哲學的奧祕裏。

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9

本書以小説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並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

書中有幾個句子,我很喜歡。

“那轟然一響,我們也是星辰。”

看的時候覺得這句話真美。這是書裏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了。大概是説,我們和星辰一樣在曠遠的宇宙中孤獨而不可重現地存在,既讓人驕傲,因為我們和星辰一樣可貴又優美,又讓人悲傷,因為星辰也是終將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車上,在我看不到的滿天星火裏,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終於到達地球,而發出光芒的星辰,或許已經湮滅無存。我們,也是星辰。

“事實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們只是缺少光線的照射罷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雙不同的眼裏,亦會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裏,黑暗,只不過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過是,太陽有點遲到。

哲學給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那麼哲學是什麼?《蘇菲的世界》裏有這樣一段話:“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隻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個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能變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隻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不可思議的戲法感到驚奇。然而他們年紀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裏覺得非常安逸,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向語言和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峯。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因此,我認為,哲學的本質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讓人們思考,為什麼世界是這樣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樣,認為世界本該是這樣。這樣的一些人,就是哲學家。

説不定,讀完這本書,你就會開始思考。翻開《蘇菲的世界》,它會帶你走進一個智慧的哲學聖殿。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0

對於哲學是什麼,可能並沒有一個讓人完全信服的定義,但書中一個比喻很有意思。一個神奇的魔術師能從帽子中變出小白兔,這隻小白兔就是世界,而我們就處在兔子皮毛的表面,努力爬到毛髮的頂端以期看清整個世界,這大概就是哲學。

一直以來提到哲學,好像就是白鬍子老爺爺,神經質似的唸叨着,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兒去……以前的我也持有類似的印象,尊重哲學的同時,總感覺哲學如霧裏看花般朦朧飄遠,又如玫瑰般只可遠觀不可近玩。直到我接觸到這本書《蘇菲的世界》,嚴格的説這是一本寫給青年人的哲學入門書。

以故事來串起哲學史大概是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期間不見囉嗦的説教,看到的只是對話、聊天,以及看似荒誕最終恍然大悟般的.情節,完全摘除了以往哲學刻板、嚴肅的標籤,引起讀者強烈興趣的同時如涓涓細流般將哲學歷程娓娓道來。

回憶全書,一個個鮮活的場景彷彿就在眼前。一道閃電劃過,最早的先民在寺廟前祈禱跪拜,口中漸漸有詞;樸素主義哲學家眉頭緊鎖,思考泥土和水緣何能造就青蛙;古希臘廣場中,蘇格拉底向每一位經過的市民訴説着明白無知才是聰明的理念;柏拉圖站在幾十個一模一樣的餅乾前,構建着自己的理型世界;亞里士多德發出“吾愛我師吾更愛真理”的宣言;犬儒學派在木桶中找到快樂源泉;伊壁鳩魯在花園中追尋心靈家園;傳教士手捧聖經宣示上帝的到來;笛卡爾以手撫腮説着我思故我在;史賓諾莎説,只有一個上帝存在;休姆説,除了我能感受到的,其他都不存在;康德説,遵循道德準則,才能收穫真正的自由;黑格爾站在湍流邊説,河水怎麼看取決於兩邊的石岸;祁克果説,落水的人最關心的是如何得救,而不是會不會淹死的思考;大鬍子的馬克思説,哲學家不僅要詮釋世界,更應該改變世界。

哲學的可貴正在於對於一切持有好奇的心態,看到身邊人如同見到外星人一般,其實每個人也正如外星人一般獨一無二,有生命、會思考,這正是令人驚訝的事實。

哲學不能帶來物質,卻能吹散人生成長的迷霧;哲學不能帶來快樂,卻能查尋令人不快的源泉;哲學不能創造美好,卻能擦亮發現美好的雙眼。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1

偶然有一天,我讀到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它使我重新認識了世界並收穫了許多哲學方面的知識。哲學本是枯燥無味的,但《蘇菲的世界》幾乎讓我成為了一個哲學迷,使我去追尋着“我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

《蘇菲的世界》主要講了蘇菲有一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從這天起,哲學家艾伯特、席德、蘇菲亞、席德佳艾勃特少校等神祕人物一個個出現,蘇菲也在運用少女的悟性和後天知識企圖解開謎團。然而,事實比他想象的要更加怪異……

“蘇菲”這個字,有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也是智慧的世界,我就在裏面探索從古至今的哲學知識,從自然派哲學家開始,到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中世紀、文藝復興、浪漫主義、馬克斯、弗洛伊德……一千年,兩千年,在每一個時空裏的哲學思想都在這本書裏展示出來。其實,我在看書的過程中也在試着思考那些哲學問題,我好像不再是一個深居在兔子皮毛底處的人了,《蘇菲的世界》把我拉了上來,使我用新生兒的眼光重新審視着這個世界,想要一睹那個魔術師的.真容。

《蘇菲的世界》,不但幫我學習了哲學知識,拉了我一把,而且使我悟懂了一個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我還清楚的記得在534頁裏,艾伯特説的話:“一個真正的哲學家永遠不能放棄。”是啊,我們在校園裏學習就像哲學家探索真理的過程一樣,只有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才能成功。例如蘇格拉底,他批評各種形式的不公不義和腐敗現象,向地方勢力挑戰,最後因此。蘇格拉底原本可以求饒,但他卻覺得如果不成仁取義,就無法完成他的使命,而由於他如此從容就義,所以吸引了許多徒眾追隨。蘇格拉底堅持不懈,寧死不屈,最後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這正好説明了這個道理:只有堅持不懈,永不放棄,才能成功啊!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飛速流逝,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給我的啟示我永遠不會忘記。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2

其實《蘇菲的世界》這本書早買了,可由於種種原因,我讓這本書靜靜地躺在書櫃裏,把它忘的找八國去了。直到這個寒假,老師説除了必讀書籍還要閲讀其它任選的書目,我才在書櫃裏翻箱倒櫃,把這本被我遺忘了很久的《蘇菲的世界》拿了出來,開始細細品讀。

《蘇菲的世界》是由挪威著名作家喬斯坦·賈德所著。十四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意外的發現信箱裏放着神祕的一封信。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上面僅僅寫着——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就這樣,蘇菲在一位不曾謀過面的神祕導師的指引下,步入了哲學的大門。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

可以説,《蘇菲的世界》完全可以當作哲學啟蒙書來閲讀,絕對能使你受益匪淺。另外,本書的小説部分,蘇菲所經歷的一系列怪異的事情頗像偵探故事,加上現代版的《愛麗絲盟友仙境》,讓我們沉迷其中。

對於這本書,我感觸最深的,莫過於蘇菲的導師給蘇菲的名為奇怪的生物的一封信,上面講到的關於兔子的比喻,我感覺實在再恰當不過了,非常適用於我們現在包括小孩,大人的生活。

一個嚎啕大哭的嬰兒剛來到這個世界上,對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用奇特的眼光面對着這個世界。那麼他們就好比生長在兔子細毛的頂端,他們驚訝於種種事物。可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的打拼,不斷的前進,也就越來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往那層最舒服的毛皮走區,於是,他們就在那兒安居樂業,感覺非常束縛,不員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才會踏上這危險的`一步,其中有些人掉下來失敗了,但有些人死攀着兔毛不放。可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卻依然在討論他們一成不變的話題:今天股價漲了多少?某某蔬菜現在是什麼價錢?……

一系列家庭的瑣事,放在他們的嘴裏,就等同於嚼一塊泡泡糖那麼有勁兒。

所以説,我們要從瑣碎的日常生活中走出來,不要只滿足與此時此刻的舒適温暖,泡在蜜罐固然爽快,但那會漸漸磨掉你的意志。我們不如去闖一闖,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兔毛的最頂端,再度以彷彿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3

《蘇菲的世界》是我的哲學啟蒙書,也讓我瞭解到,一個哲學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從何瞭解?就是從本書的主人公——蘇菲身上了解。從最世俗的開始瞭解:主人公的成績不錯,公民課與作文課尤其如此,數學要落後一些。不過,老師問她“從哪裏學到這些的'時”,她回答:“因為我正在研究哲學。”所以我們找到的成績只是種表現形式,體現不出什麼,那麼,繼續隨我探尋。

為何蘇菲會“正在研究哲學?這與一個人脱不了關係——沒錯,蘇菲的哲學老師艾伯特,不論是最開始的書信授課又或是後來面對面授課,艾伯特引領蘇菲從蘇格拉底認識到佛洛伊德,給予了蘇菲一條哲學的道路。這樣説來,成為一名哲學家,就僅需要一名優秀的導師嗎?我們的確得有一個引領者,可以是書也可以是老師,但好果你成天呼呼大睡,而不去思考、探尋,書、老師,有用嗎?

沒用的!哲學要我們一種最本源的力量——好奇心。在艾伯特未出場時,書的一開頭就寫蘇菲想:人應該不止是一台機器吧?這就是好奇心。大部分社會人沒有好奇心帶給自己的巨大力量,也就缺少成為一個哲學家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在蘇菲找到艾伯特暫居的地方後,艾伯特在回信中寫:“如果你在追求哲學問題時,也有同樣好奇心,那你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好奇心乃何方神聖?它很普通。你對新事物珠連炮般發問時,你的心中就充滿了好奇;你對你的發問作出解答時,這也叫好奇。人們往往因為好奇心普遍存在於小孩子中而認為好奇心很幼稚,這種主觀臆斷的判決,本人不敢苟同。到這裏,我們基本可斷定,要想成為一名哲學家,先要恢復你的好奇心。

提起好奇心,人們想到的職業大概是哲學家,偵探,怪盜。如果每個人都具備好奇心又會是怎樣一種場面?也許那時所有人都不會再甘於平凡,每個人都會去追尋未知;也許沒有人會再自曝自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4

最近閲讀《蘇菲的世界》一書,對書中提到的柏拉圖的學説深感興趣,作者熱情的讚頌“哲學家總是試圖避開這類沒有永恆價值的熱門話題,而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永遠 '真' 永遠 '善' 永遠 '美'的事物上”,即永恆的真善美,柏拉圖卻是做到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千年之後當我讀到他關於理型世界的學説時,我徹底地為這位偉大的哲學家所折服,他當之無愧為歐洲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響世人,為人們思考世界,觀察世界提供一種思路和方法論。

理性世界認為世界上的萬物都是不完美的,萬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現實世界的影子,是萬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沒有50塊一模一樣的薑餅,但可以有50塊近似的薑餅,這些近似的薑餅都是由一個模型所製造出來的,這個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麼我們推而廣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話,就可以解釋人為什麼是不完美的,因為投影下的人類和萬物一樣,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動植物不一樣,他可以通過主觀的能動性,比如,讀書,學習,法律等手段使自己變得完美,這樣的話,我們可以總結為,人總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發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圖又言道,人除了有變化的身體外,還有不朽的靈魂,靈魂在迴歸,或者是回憶起理型世界一切的過程即釋放靈魂的過程,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釋放靈魂或者都會釋放靈魂,只有真正釋放了靈魂的人才能迴歸到理型世界中。

那麼怎麼能釋放靈魂呢?蘇菲的世界中並沒有詳細介紹,我們是應該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還是説應該學習陽明先生的“心學”,達到“知行合一”呢?這些都是需要我們進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不斷的讓自己進步,把所學的和所知的相結合。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15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理所當然,這部哲學書讓人懷着對生命的崇敬和對人生的思考,讓我們在經營生活的同時學着成為一位思想家。“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聽起來簡單卻神祕莫測無法回答的問題你想過嗎?這本書常讓我讀到一半便問題重重,不得不再仔細地回頭。卻也大大地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讀一部偵探小説,腦海中不斷映出“為什麼?”

百科全書上寫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

很多人説人死後靈魂會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後是否還有生命?”

沒有書籍能夠回答,除了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學家説人死後會通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認為人死後會住在一顆星星上,會活在一朵雲彩中,當我們敲開每朵雲,可以拜訪這朵雲的主人嗎?這樣帶有好奇的思考還叫哲學嗎?亞里士多德説“人與動物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但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會思考。”

哲學的種種問題被每一種文化關心着,歷,有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提出過不同的答案。哲學家如同魔法師,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產生的.念頭給出不的答案。所以喬斯坦·賈德説:“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剛剛落於這個世界,對於周圍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們閃亮的瞳孔正向世界傳遞着“為什麼”,可惜的是嬰兒不會寫,不會説,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們只需提出問題就好,都説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困難得多,提出問題是一種創造力,是一種好奇心。

在我們一天天長大時,似乎對世界開始習慣,認為一切理所當然,其實不然,這是我們缺乏了嬰兒時代的好奇心的一種表現,我們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學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視角。

當你在鋼筋混凝土中來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來回奔波,是否要靜下來,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學問題,不再認為世界的理所當然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