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童年》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2.05W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薦]《童年》讀後感15篇

《童年》讀後感1

苦難就像一杯熱咖啡;你快樂了,這杯咖啡就格外香甜;你膽怯了這杯咖啡就格外苦澀。

——題記

19:39:11阿列克謝早年喪父,隨母親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他、母親、外祖母,常常遭受外祖父的毒打,他每天都過着非人的生活,時刻受着。黑惡勢力的摧殘,家庭環境的黑暗時刻困擾着。但他依然堅強地活下來了。無可厚非,作者在展示和批判落後、野蠻、腐敗的醜惡現實,但也讓我清楚地看到主人翁阿列克謝的頑強和樂觀精神,並展示出自己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對人生有了更深的體會和認識。從外祖母身上看到最光輝的人性:善良、樂觀,富於同情心。的確,生活總是向我們襲來更多的苦難與困惑,但我們不應該做的是逃避、膽怯,而是應該迸發出自己內心一種堅強的信念和樂觀的態度,《童年》中有這樣一句:“無疑,從這層土壤裏仍然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出善良——富有人生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對光明的人性的生活必然甦醒這一不可摧毀的希望。”作者以犀利的文筆,更加激起我們心中無比希望,給予我們人生更多的啟迪。苦難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態度。

魯迅,為喚醒人們快死去的靈魂,不甘屈服用自己手中的筆作刀槍與舊社會作鬥爭;杜甫,因為厭惡當時腐敗的.政策和封建制度,辭官歸家,用犀利的詩篇抨擊當時社會……這樣的例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但它們卻明明白白向我們闡述了一個莫大深刻的哲理:不要因為一時的苦難而悲傷,我們應該在苦難中成長,在困難面前鼓起勇氣,經受考驗。讓樂觀主義精神不斷地洋溢在我們心中。我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穿梭在人生的驛站。

苦難、挫折難免會困擾着我們,當困難,挫折到來時,我們不應該垂頭喪氣,我們不應該怨天尤人,面對痛苦,挫折,關鍵的不是天神,而是你自己……記得亞米契斯在《愛的教育》中説過:“要堅強、勇敢,不要讓絕望和庸俗的憂慮壓倒你,要保證偉大的靈魂在經受苦難時的豁 達與平靜。”的確,當我們在被困苦所纏繞的時候,不要讓心中燃燒的一團頑強的烈火熄滅,應該燃燒,燃燒,再燃燒,照亮這一片苦痛的黑暗。苦難成就了人,人造就輝煌人生,樂觀直面困難,讓挫折為之動容。勇敢追求,成就人生!

《童年》讀後感2

人們總説我們這一代的人很幸福,是温室裏的一朵小花,吃穿不愁,有優越的學習條件,只要要求合理爸爸媽媽就會盡量滿足,但捫心自問:“我們幸福嗎?”我心裏就如翻滾的浪潮久久不能平靜,我陷入了沉思……

文中的作者懷念童年時的兩種遊戲——拍洋畫、打彈子,可是作者遺憾地發現這種遊戲已銷聲匿跡。雖然這些遊戲簡單,卻給作者的童年生活帶來了無窮的樂趣。看了這篇文章我很羨慕作者。那些洋畫、彈子雖然很廉價,玩起來卻那麼帶勁,讓人意想不到。此刻的玩具雖然很貴,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上千元,遙控賽車、悠悠球、芭比娃娃、變形金剛、高達瓶裝玩具……買回來玩幾天新鮮勁一過,就把它棄之一邊,這樣是多麼浪費。傳統的遊戲如陀螺、鐵環都是自我製作的,動手又動腦。而此刻的玩具眼花繚亂、花樣繁多,對開發智力幫忙併不大。異常是電子遊戲,危害視力,並且容易上癮,一旦沉迷其中,就無法自拔。不僅僅是作者小時候玩的.玩具讓我們羨慕,更讓我羨慕的是作者小時候有那麼多玩的時間。文中寫道:“放學後,放下書包,從午時時分一向到傍晚,才在大人的呼喚聲,不捨的結束遊戲”。雖然玩得土頭土腦,但令我十分嚮往。能有這麼多的時間用於玩耍,這對於我們來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瞧瞧我們先自愛這些學生整日埋頭於作業之中,做完課堂作業,還有家庭作業。做完了家庭作業,還有爸爸媽媽佈置的作業。好不容易盼來了雙休日或是假期,像大腕明星走穴趕場似的,奔波於各種培訓班之間,忙得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了。學習!學習!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有點時候真期望我是機器人,能夠不知疲倦,我們哪能夠喝小夥伴一齊玩?即使有一點時間也都呆在家裏獨自地玩耍,缺少了很多很多的小夥伴合作與溝通的機會。

童年對於一個人很寶貴,一身僅有一次,並且是轉瞬即逝的,作者十分懷念童年。簡單童真的遊戲給作者帶來了七彩絢爛的童年,相比之下我們的童年是缺失色彩的。對即將遠去的童年我感到留戀,更多的是遺憾……

《童年》讀後感3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由班主任老師推薦的一本世界名著--《童年》,作者是偉大的前蘇聯作家高爾基。這部舉世聞名的小説深深地吸引着我,每每翻開那封面,我便如痴如醉,甚至讀到廢寢忘食。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把它讀完,讀完後我的內心感慨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這本書是一本自傳體小説,參照的正是高爾基自己悲慘的童年生活。小説的主人公阿廖沙是個孤兒,寄居在外祖父家裏,外祖父吝嗇又殘暴,兩個舅舅自私且粗野,只有外祖母心疼他,給他講故事,教他做人。阿廖沙受盡了各種苦難和折磨,在外祖父家被歧視,在學校被欺侮,母親出現後也並沒有改善他的生活,反而因為自己生活的不如意也總髮脾氣。阿廖沙再回到外祖父家的時候,外祖父已經破產了,阿廖沙撿破爛賣錢,以優異的成績讀完了三年級便永遠告別了學堂,此時,母親逝世的消息傳來,而阿廖沙卻已經要去“人間”自謀生路了。

《童年》是高爾基所著的三部曲之一,其餘兩部是《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作者在這本書中描繪了一個歷經磨難的少年,同時也把當時社會的黑暗和殘酷展現在了我的面前。作者生動的描述讓我在讀書的過程中常常會聯想,覺得自己就是阿廖沙,他快樂我就快樂,他痛苦我也跟着落淚,讀到為了生活阿廖沙只能去撿破爛的時候,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畫,畫中一個瘦削的男孩在臭氣熏天的垃圾堆裏,頂着烈日揹着口袋,不停地翻找着……與他相比,我的生活無憂無慮,沒有煩惱和痛苦,就像生活在蜜罐兒裏,父母每天無微不至地照顧我,讓我衣食無憂,可以坐在教室裏安然地學習知識。然而,我卻經常不滿足,總犯錯誤,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真正意識到自己有多麼幸福,跟阿廖沙的童年相比,我的童年猶如天堂一般。所以,從現在起我要變得更加懂事,好好珍惜這幸福的生活,好好感激和報答給我這一切的父母。

文中的阿廖沙讓我成長了許多。每個人的童年不盡相同,但是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和守護,即使童年有些不如意,也要學會忍耐和克服,這樣我們才能從童年走出來,真正成長為一個合格的人。

《童年》讀後感4

我讀了《童年》這本書後,受益匪淺。

《童年》講述了五歲的阿廖沙因父親去世,跟隨外祖母、母親投靠外祖父。在那裏,阿廖沙嚐盡了人世間的辛酸;外祖父蠻橫、喜怒無常,經常打阿廖沙和其他孩子。兩個舅舅因為貪圖外祖父家產,常常打架,甚至謀害家庭成員;他們謀害阿廖沙的父親和“小茨岡”。可是儘管生活中有很多品德敗壞的人,但也有一些優秀的人在影響着阿廖沙,如和藹的外祖母、“好事情”、“小茨岡”等。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我的童年。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一門深奧的學問,既需要包容,也需要愛。小説中,阿廖沙的舅舅為了個人利益隨意傷害他人,給他人帶來痛苦,最終讓所有人都憎恨自我,不僅僅是家人不容納他們,這個社會也不容納他們。這是很不幸,也是很可悲的。作為人,與別人一齊相處,如果只想着如何從別人身上得到利益,不想着別人的感受,這個世界將會淹沒在戰亂硝煙中。沒有人與人之間的關愛、理解,僅有相互之間的仇恨,這個世界將會十分可怕。

前幾年的.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美國為了得到豐富的石油,不擇手段,在伊拉克開展了一場毀滅性的戰爭。這使得伊拉克的人民痛苦不堪,婦女兒童遭到傷害,父親、丈夫、兒子為了保護人民而犧牲,原本美麗的伊拉克也變得“傷痕累累”。不僅僅是伊拉克的人民遭殃,就連美國、英國自我也深受其害;許多士兵在戰場上犧牲,孩子失去父親,母親失去兒子,妻子失去丈夫。這是多麼可怕的災難啊!

可是如果我們放下利益,放下武器,放下自私,用愛去維護我們的世界,那麼不僅僅是一個社會會受益,整個世界都會受益。到處都會充滿歡笑,鮮花會到處開放,人們都歡樂地生活在一齊。只要有愛,沒有血緣關係的兩個人也能想兄弟姐妹一樣生活。

讓我們放下私心,用愛來經營這個世界吧!

《童年》讀後感5

童年是人生最寶貴的一筆財富,童年的遊戲更是難得的寶石,童年無論是貧窮的還是富有的,在日復一日的歲月裏它都會成為生命中最誘人的磁場。而《童年》這本書中的小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又得怎樣令人忘懷,令人感慨的`呢?

阿廖沙在幼年時,父親就永遠地離開了他,不得不使他感到孤獨寂寞,也不得不讓人產生憐憫之情。幸好阿廖沙的外祖母非常疼愛他並且經常講述優美故事來使他受到薰陶。可同時,他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奪得家產爭吵打架,明爭暗鬥以及在生活瑣事上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早已在他的心靈上留下了印跡。

當我讀到這樣一段話的時候,深有感觸:“我們的生活是令人驚奇的,這不僅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層充滿種種畜生般的壞事的土壤是如此富饒和肥沃,而且還因為從這層土壤裏仍然勝利地生長出鮮明、健康,富有創造性的東西,生長着善良的人所固有的善良,這些東西喚起我們一種難以摧毀的希望,希望光明的人,人道的生活終將蘇生。它是想要告訴我們充滿嚮往,把在沉睡的民眾喚醒。

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燦爛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煩惱痛苦地,更是無憂無慮的。有那麼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麼叫做“打”,因為我們從沒有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吧。當然,除此之外,我們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而打架鬥毆之類貪婪、兇狠的事情。更不會發生殘忍的把某個無辜的人無端地折磨致死這類想都沒想過的“恐怖事件”。

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繁花落盡,敗葉隨舞,想起了那段最無暇的時光---與雪人相伴,與蝴蝶共舞,童年是多麼的快樂!如流量一般,轉瞬即逝,一去不返,只留下那美好的回憶。

《童年》讀後感6

我看過許多的書,有:三國演義、簡愛、搗蛋鬼日記,九十九個成功育心的故事等等。如果你想聽聽我和書的故事,就“王母娘娘開蟠桃宴—聚精會神吧!

週末,我在家裏閒得無聊,就想找本書來解解悶。於是,我隨手從書架上拿了一本高爾基的《童年》來看。以往我看書都是囫圇吞棗的看了一遍,就再也不翻那本書。可是剛看到幾頁,就被裏面的情節打動了,便忍不住多翻了幾頁。看着看着,我有點同情小時候的高爾基。他才那麼小,就承受那麼大的壓力:被家裏人欺負、被家裏人打,想看書的時候,就只能偷偷的在沒有人的情景下看,如果看見了,就要被打,唉。如果我生話在那個年代,肯定也會像高爾基那樣被大人們虐待,可是幸好我生活在21世紀,哈哈!我暗暗慶幸自我生活在21世紀。看看我們,豐衣足食,不愁吃不愁穿,多幸福啊,而我們卻生在福中不知福,有時犯錯了,向爸爸媽媽發發嗲,就矇騙過關了。

生活得像個小皇帝、小公主一樣。上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考上北大的大學生,20幾歲了,什麼事情都要依靠父母,連日常的事情都不會做,早上吃飯的時候,雞蛋都是媽媽在剝,記者問他:“你為什麼不自我剝雞蛋呢?”而他卻很淡定地説:“我不會剝雞蛋。”聽到那裏,我不僅僅大吃一驚,這麼大的人了,連雞蛋都不會剝,那他考上北大清華又有什麼意思呢!看到了高爾基的'童年,和想起了電視的報道,突然明白了什麼,我們應當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他們乾乾家裏活,讓他們不要那麼累,在有生存本事的情景下也要好好學習。在高爾基的那種艱難困苦下,還是那麼好學,成了大文豪,所以,我們應當向他學習!

《童年》這本書個我很大的啟發,我提議大家也能夠看看,裏面的資料可真是諸葛亮的鵝毛扇—神妙莫測!

《童年》讀後感7

教師推薦我們去買高爾基的《童年》來看,我被主人公阿廖沙悽慘的童年生活深深刺痛了:高爾基筆下的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到專橫的外祖父家,卻經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幸虧善良、慈祥的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認識兩個自私、貪得無厭的、為了分家不顧一切的舅舅。樸實、深愛着阿廖沙的“小茨岡”每次都會用自我胳膊為阿廖沙擋鞭子,儘管每一次會被抽得紅腫,他也不後悔。最終這個善良的,強壯的人,卻被活活的壓死了,看到那裏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

我覺得阿廖沙的童年是令人窒息的,那時候的人沒有親情可言,他們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如果不是有一個勤勞、堅強、善良的'外祖母的支持和愛護,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就更加黑暗了。

比起阿廖沙的童年,我真是太幸福了,享受着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夥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還有教師慈母般的温暖,歡樂的音符每時每刻都在我身邊跳動。我問過許多同學,“捱打”是是什麼滋味?他們都説不明白,因為我們的父母從來不會真正的毒打孩子,我們自然無法經歷過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可是我從書上的描述中能夠明白那必須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入骨髓的痛苦。

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温馨的大家庭裏,那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暴力,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那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理解春風雨露的滋潤,在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的過程中茁壯成長,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幸福和歡樂的。

天哪,不比不明白,這樣一比較,最終明白了“天壤之別”這個成語的意思了。我們每一天生活在蜜罐兒裏,被甜水泡着,花花綠綠的錢堆着,被愛包圍着……可是我們總是不知足,總是想奢求更多。

從此刻開始吧,我決定不再奢侈,不再浪費;開始為長輩着想,為他人着想,體諒他們,愛護它們;更應當開始滿足自我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為自我的童年生活留下一點值得驕傲的東西。

《童年》讀後感8

每個人都有童年,也無法忘懷童年所給予他的回憶。無論這種回憶是否美好,是否擁有重要的價值,都將無法忘記。因為這種回憶早已深深植入他的記憶中了。閒暇之餘,我和孩子一起讀了高爾基的三部曲之一《童年》。這部經典名著之所以吸引人,是因為高爾基採用自傳體的形式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

《童年》一書很好的詮釋了“黑暗”一詞,反映了當時社會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那些鉛樣沉重的醜事。但正如那句話所説的:“有壓制的地方必然會有反抗,有黑暗的地方也必然會有光明。”這個世界裏也有一些高尚的人,比如主人公的外祖母以及主人公阿廖沙,他在黑暗的現實中,反而被錘鍊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的人。讓我們看到了真、善、美、光明和希望。

和阿廖沙截然不同的童年生活相比,我的童年就幸福多了,更何況現在的孩子,簡直就是天堂與地獄的對比。此時的我們是否對沉浸在安樂窩中的生活做一些反思呢?與他相比,我們還有權抱怨今天的生活嗎?如今孩子的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甚至可以用無憂無慮來形容。有的孩子更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成天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相比阿廖沙,幸福千萬倍。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更應該去努力奮鬥,去創造一個和諧世界,讓一些像阿廖沙一樣的孩子可以有更多的微笑和温暖,讓幸福的光芒灑滿世界上的每個角落。

想要得到幸福,首先要學會吃得起苦。美好的生活必須有所付出,才會長久,有所爭取,才會得到。高爾基的成就不正是靠他自己的努力爭取到的嗎?總結主人公的一句話:要執着求知、不怕困難、持之以恆、永遠以那種積極、勇於拼搏的態度對待現在和未來的生活。

希望孩子通過讀這本書能夠懂得今天生活的來之不易,也希望這本書能像春天的雨露滋潤着每一個孩子的心田。

《童年》讀後感9

高爾基開創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歷史新紀元,為世界文學寶庫留下了豐贍的遺產。我從《童年》之中獲得了一番不小的收穫。

《童年》是高爾基的第一部自傳體作品,文中主要講述了“我”在童年學生過一場大病,當“我”大病初癒,看護“我”的父親卻去世了,不得已,我和母親去了外祖父家去生活,過起了寄人籬下的屈辱生活。外祖父年輕時則是當地染坊行會的老闆,經營着一間很大的染坊,風光無限,但是之後外祖父的兩個兒子--米哈伊爾舅舅,雅科夫舅舅為了爭奪外祖父的財產,而把家中弄了個雞犬不寧。在書中有各種各樣的人物,某些人物身上的兇殘自私、慳吝貪婪讓“我”震撼不已,“我”目睹了人間的殘酷與醜陋,只有外祖母,她是“我”童年的朋友,天使,她和藹可親,對“我”疼愛,關懷,給“我”講娓娓動聽的童話故事,“我”上了一段學,母親也去世了,這時候外祖父以無力撫養我,“我”便走向了人間,開始自謀生路。

毫無疑問,高爾基的《童年》是一部偉大的作品,它揭示了方方面面的事理,文章看似簡單,但是卻從“我”的`童年中展現出了19世紀中下葉俄國社會風貌及民風民俗,真實地再現了沙皇統治下的俄國百姓野蠻,愚昧,污穢,令人窒息的黑暗生活,以及俄國人民新生命反抗暴政和奴役,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但也描寫出了人生中的美好品質。勞動人民的真善美。本書中用小孩的眼光,完美地詮釋了真善美,反映了人類美好樸實的本質,文中的“我”最好的朋友便是外祖母,正是她在我的心中播下了真善美的種子,使得我即使是在那麼黑暗的童年下生活,但是依然能夠找到生活的樂趣,真善美使得我們生活的社會更加美好,文明,進步,人類最美好的品質便是它們。真善美人人都會具備,可能是一件大事感動,也有可能是一件小課温暖,它們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邊,只要努力去搜尋,就一定能夠發現。身邊的人以及自己身上的真善美。

其實,真善美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年齡的人身上發現,同學之間也很好地詮釋了。記得一節體育課上,同學們在比賽賽跑,跑了沒一會兒我就滿頭大汗,沒勁了,眼看就要放棄,我的同學都來鼓勵我。我突然有了力量,一起堅持到最後。

真善美,美好品質。

《童年》讀後感10

第一眼看到《童年》,是它的作者吸引了我,翻看後,是書的內容打動了我,使我完完全全的陷了進去,喜歡上了這本書與這本書的主人公阿廖沙。

阿廖沙在三歲時,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母親把他寄養在他外祖父卡什林的家裏,因為外祖父的家業不景氣,所以外祖父的性格變得有些暴躁,而阿廖沙的兩個舅舅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親的嫁粧而不斷地爭吵、鬥毆。在這個家裏沒有和平,只有爭吵、仇恨瀰漫了阿廖沙的世界,就連小孩子都受到了毒害。

甚至連阿廖沙的母親都不堪忍受這種生活,只好拋下阿廖沙而去。但是在這個污濁的環境裏,也還有另外一種人,就是淳樸、樂觀、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裏。

每逢節日的晚上,雅科夫就會彈吉他,奏出動人心絃的曲調。外祖母跳着民間舞,猶如恢復了青春。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歡樂又感到憂愁。在這些人當中,外祖母給阿廖沙的影響是最深的。外祖母為人善良公正,熱愛生活,相信善總會戰勝惡。只有在外祖母的世界裏,阿廖沙才能感到有一絲絲的快樂。

在《童年》整部作品中,高爾基對外祖母的外貌描寫生動而形象,惟妙惟肖,如“她微笑的時候,那黑得像黑櫻桃的.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裏,快活的露出堅固的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鬆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兒給弄壞了。”看得出,高爾基對自己外祖母充滿愛意及敬意。

雖然他的童年並不快樂,但是他有了能夠戰勝悲劇命運的巨大力量!

在讀完書的最後一頁,阿廖沙的童年也結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閲讀時,我品味着黑暗中那星星點點的光明以及愛的力量……

《童年》讀後感11

童年,是美好的夢;童年,是理想的港灣;童年,是記憶裏最為美好的一頁……

童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美好的,但是,對世界文學巨人高爾基來説,卻是另一番感受……

前一段時間我讀完了蘇聯作家高爾基的文學著作《童年》,內心十分感動。他小時候,媽媽把他寄養在外祖父家中。在這樣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外祖父十分暴躁,兩個舅舅也不斷地爭吵、鬥毆。

好在他還有外祖母和其他一些正能量的夥伴。因為他們,幼小的高爾基的童年,留下的不只是當時社會的醜惡,還有生活的勇氣和信心。

就在這種艱險、恐怖的生活環境中,他默默地忍受着,默默地在那種污濁的`環境中掙扎着生存。然而,他依然堅強的走了過來,成為了一名舉世聞名的大作家,為人類留下了一部又一部的文學名著,流傳千古。

正因如此,我心裏對高爾基油然而生一股敬佩感。

在現在的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就如同那一株株枯萎的桃花心木一般,無法在不確定中生活,無法經得起生活的考驗,無法深入“地下”,無法學會把美好生活的養分轉化為成長的巨大力量。

我們的童年,很多人都沒有煩惱和痛苦,從來不用考慮衣食住行,不需要為生活而去奔波,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過着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不僅如此,有的人整天只活在別人的庇佑下,變得越來越懦弱,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遇到一點點苦累就想逃避,就想走捷徑……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如如同沒有經歷風雨的小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一吹就倒,一蹶不振。

我們應該清楚且明白,人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該面對的始終都要面對。自立、自律、自強,是成才的第一步,不能自立,也就沒有未來,不能自律,時間就如同流水一樣白白流失,不能自強,就沒有自己的主見和立場。我們要知道,沒有經過任何的風吹雨打,暫時的成功是不會長久的。

時光,一觸即去,眨眼間我也從童年到了青少年。讓我們一起奮鬥拼搏,不再依賴別人,靠自己的力量,在生活中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深深紮根,茁壯成長吧!

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遇到再大的困難和挫折決不低頭,做一個積極、樂觀、向上,充滿信心和勇氣的人!

《童年》讀後感12

合上馬克西姆·高爾基寫的《童年》,我陷入了沉思中。

主人公阿廖沙四歲喪父,跟隨悲痛欲絕的母親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暴戾的外祖父家,認識了很多親戚,其中包括兩個貪得無厭的舅舅和兩個都叫薩拉的`表哥,以及樸實的“小茨岡”。後來,阿廖沙和外祖父、外祖母搬進了新房子,認識了另一些人,他從他們的一些“奇怪”的舉動中懵懂的明白了一些道理。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個典型的18世紀俄羅斯小市民家庭裏度過的:貪婪、殘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了爭奪財產常常因一些小事爭吵、鬥毆……但同時也有堅強、勤勞、善良在其中隱藏着——阿廖沙的外祖母總是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像醜惡現象屈膝、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我想,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更是陽光的。我們沒有真正見過家人之間的毆鬥,也沒有親身體驗過被鞭子抽打的感覺,更不會看到有人被活生生地折磨死。我們沐浴在親人、朋友、老師賦予我們的愛之下,卻不懂得發現和回報愛,理所當然地認為這些本來就應該有。

看到好吃的零食,我們本能地向父母伸手要錢買,如果父母不允許,告訴我們吃太多零食對身體百害而無一益,有些孩子非但不聽,還哭鬧着説父母不愛自己。做錯事了,朋友誠心幫助我們改正錯誤,有的人不僅不虛心改正,反而覺得朋友囉嗦。考試失敗了,我們沮喪地歎氣,老師加班加點為我們補課不求一絲回報,有些同學不但不認真聽講,反倒認為老師有意給我們增加負擔。

我們實在太不懂得“理解”二字的含義了!我們是如此任性地認為自己總是對的,以自我為中心,從未替別人着想,一刻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枯燥無味。請珍惜吧!我們不能永恆擁有這些,所以,就趁着我們還擁有的時候好好體味、好好珍惜吧!

學會知足,學會珍惜,學會體諒,《童年》與我前行。

《童年》讀後感13

讓阿廖沙記憶深刻的還有就是他的兩個不成器的舅舅要分家,米哈伊爾和雅科夫對家裏貢獻並不多,但像兩個小蛀蟲一樣啃食着外祖父。分完家,米什卡舅舅不滿意在雅科夫舅舅的挑唆下來砸外祖父家,能感覺到外祖父的絕望,外祖母的護兒心切,在利益面前親情往往是脆弱的,那個時代如此,現代亦是如此。

阿廖沙很頑皮喜歡在街上與別的孩子打架,為此他沒少挨外祖父的教訓,他發現離外祖父家不遠處的軍官家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很不一樣,他渴望與他們成為朋友,可現實卻不允許,軍官和外祖父都不同意他們成為朋友,因為在那個年代,階級差別很現實,在我看來,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門第之間的`差別,依然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阿廖沙的母親有一天給他叫到跟前,讓他叫另一個男人父親時,他的內心是糾結的,無奈的,心情是壓抑的。但是他無法改變這個事實,往往大人們的決定,小孩子沒有決定權和選擇權,只有接受的份兒,他們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強加給小孩子,我覺得這是很殘忍的。很長一段時間阿廖沙都不能很好的接受這個現實,母親的愛本來給他就不多,還要被別人分走,內心是無比難受的。

阿廖沙漸漸長大,外祖父和外祖母分開生活,他也開始學會賺錢,幾個小夥伴很好的去合作賺錢,但他們很有原則不會去偷。只是去拿該拿的,即使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他們幾個少年仍能堅持住本心,擁有一個很好的品格。

在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中,外祖父給了他生活的方向,教他認字學習,嚴厲管教他的生活行為,擔起了父親的重任,外祖母填補了他母愛的空缺,給他無盡的愛,讓他的童年生活不至於過度的孤僻,陰暗,缺愛。

現在有很多留守兒童都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照看着,他們內心是缺少父母愛的,真希望他們也可以被父母一直愛着,照看着,現實很殘酷,但往往事在人為,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一地雞毛的事兒少一些。

看阿廖沙童年的經歷,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有父母在身邊真的是太幸運了,而且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也讓我們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相對比我們是幸福的,不能説阿廖沙是不幸的,畢竟他經歷了那麼多為往後的生活奠定了基礎,無論我們擁有何種童年都值得我們為生活喝彩。

《童年》讀後感14

我們都知道高爾基,一位著名的作家。可是,這位著名作家他的童年是怎樣的?

《童年》這本書就是以高爾基的童年經歷敍述的故事。

讀完這本書,我以為:一説到童年,我們可以用無限想象與美好去勾畫,“幸福”總是會纏繞。可高爾基的童年卻不是如此。

故事以“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為主人公。文章講述了:19世紀沙俄統治時期,三歲的阿廖沙便失去了父親,並跟隨外祖母到了外祖父家生活,結果總是被外祖父打,好朋友“小茨岡”的死,因舅舅們爭家產而幾次鬧得不可開交以及外祖父和舅舅們分家後發生的.一切,阿廖沙知道父親的故事,母親又再一次結婚,繼父卻毆打母親、虐待他的故事,這些一個個事在高爾基的心裏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高爾基10歲後,便告別童年,走向人間。

我覺得高爾基的童年真是比悲慘還要悲慘,這也反映了當時社會,沙俄統治的殘暴、兇惡。雖然有那麼多的不幸,可值得高興的是---高爾基有一個愛他的外祖母。外祖母善良和藹、熱愛生活,她在高爾基童年黑暗陰影下打開他害怕孤獨的心。她經常給高爾基講一些關於窮人有正義的故事,同時他身邊的朋友以及他內心有些小崇拜的人也給他以鼓舞,所以在這種黑暗的環境下,高爾基變得堅強、勇敢。

我覺得如果再和高爾基比童年,那我估計都自愧不如。可是,究竟高爾基的童年對我有什麼啟發呢?

我現在美好的生活使我不會像高爾基的童年一樣不幸。可當我沉浸在物質帶給我的享受之中,比如痴迷電腦而不能自已時,或者是覺得學習壓力大而想放棄學習時,這些就是“黑暗”。我就如同像高爾基一樣在經歷“不幸”,但我要像高爾基一樣從黑暗中走出來,如果我一旦被這“黑暗”沉迷,就會害了自己,就像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所説:與其咒罵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燭。是啊,與其討厭這“黑暗”,不如振作起來,在“黑暗”中點亮希望之光,使“黑暗”遠離,有了這希望,“黑暗”並不怕。

高爾基,我成長路上學習的榜樣!

《童年》讀後感15

每個人都有童年,有的是純潔天真的,有的是幸福美滿的,有的是平淡無奇的,也有的是艱難困苦的。我相信,大部分的人的童年一定是前兩種,可以無憂無慮的在家人的愛中成長。但還有一部分人的童年是第四種,挫折不斷,困難重重,生活在一個冰冷,沒有愛的世界裏。於是他們便學會了在艱苦的環境中頑強的生長。如果不相信,那麼就去《童年》這本書中尋找答案吧!

本書講述的是阿廖沙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從阿廖沙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阿廖沙去“人間”混飯吃結束。他的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着家業的衰落,他變的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廖沙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的`昏死過去。再這樣一個瀰漫着殘暴和仇恨的家庭裏,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醜惡。

儘管這盡人激憤和狂怒的童年以及身邊這些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但阿廖沙並沒有被這些黑暗的醜事和腐蝕人的惡勢力所壓倒。他反而被錘鍊成了一個堅強、勇敢、正直的人。因為在黑暗的現實中,還有善良、正直的種子,而這些種子,則是阿廖沙那個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的外祖母種下的。是她讓阿廖沙看到了光明,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希望。

而現在的我們,遇到一點兒小挫折就放棄了,就停止了奮鬥和前進。當今網絡上有一句話“在哪裏跌倒了,就在哪裏多趴一會兒。“很多人看到後都是一笑而過,卻沒有一個人真正思考過這句話,因為這句話説的就是現在的我們。沒有理想,沒有目標,沒有追求,經不起生活的大風大浪,遇到困難就怨天尤人,還沒開始奮鬥就覺得自己一定不行,一定辦不到。但是隻要我們努力奮鬥,為了夢想堅持不懈、執着拼搏,再大的風浪也算不了什麼。失敗是留給膽怯懦弱的人,他們不應該也沒有資格享受成功的喜悦。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雖然童年沒有像阿廖沙那樣辛苦,但我們更要成為像阿廖沙那樣勇敢、正直,堅強和善良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