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4篇

來源:文書谷 2.84W

當閲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14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1

通過參加這次培訓,讓我明白了兩個道理:

第一,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做事,但是很多人做事卻總是不得要領,不分主次一通亂做,結果是什麼事情都沒做好,適得其反。美國玫琳凱公司創始人玫琳凱.艾施説過:“急事爭辦、重事重辦、普通事按常規辦;程序化的事務弄個規距、流程來辦;沒有意義的事情可以應付敷衍;沒有頭緒的事情先易後難;辦一件、銷一件、不拖拉、不忙亂。”縱觀自己在平時的工作中就存在有時處理事務時沒有分清主次,思路不是很清晰,顯得有時很茫然,工作效率就佷慢,取得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通過參加這次培訓,知道要做好事情就得有預見的計劃和安排,才能充分保護好時間和精力。任何工作任務,一旦開始執行,速度是第一位的,完美程度是第二位的。只有爭取到時間,才能有效的控制好結果。對於我們每一個人來説,就要求我們在實際的工作中辦事不拖拉,工作有速度。

第二,明白“學”與“習”的結合,方能成就未來,談到學習,我不由的想到了先輩們“學而時習之,不亦説呼”、“業精與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古訓。少時的我並不真正明白其中的深奧哲理,現在回過頭想想這就是至理名言。“學”的`過程就是照搬別人的經驗,而“習”則是提取有益自己的補丁來為自我遮風擋寒。 學習的過程就是從感性到理性昇華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只有上升到了理性,才能變成自己的東西,這些理性的積累就是自己的財富,有了這些平時積累的一磚一瓦,才有日後的高樓大廈。工作本身並不能給人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而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財富。 面對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每個人都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觀念,時時處處不忘學習,把工作當成最好的學習,做到學中幹、幹中學、學習與實踐相結合,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相促進、雙豐收的目標。古語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説,我們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僅有積極的態度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得擁有幹工作的真實本領。我們只有通過工作中不斷學習,才能掌握幹好工作的本領,成為一名高效能的員工。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2

無意間翻看到美國管理大師史蒂芬.柯維編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好習慣》一書,最開始是持着懷疑的態度,認真讀下來不免覺得這本書應該好好的品讀三四遍才能領會和運用。

整本書不是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個任人使喚的奴隸,從中真正領會的是如何能夠自立和自主,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可以成為主人的人。

由內而外的塑造自己,打破以往的道德、運氣、閲歷等因素的“謊言”限制,從七個習慣的培育説起如何做一個高效能人士。

今天説一説第一個好習慣:積極主動

積極主動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得很。有句俗話:表面笑嘻嘻,內心XXX。想必真的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還是不那麼容易的。

積極主動這個習慣使得我們從“依賴期”正式進入到“獨立期”的邁出第一步。

文中這樣寫道:

“積極主動”即採取主動,為自己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和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做決定。主動積極的人是改變的催生者,他們摒棄被動的受害者角色,不怨天尤人,發揮了人類四項獨特的稟賦——自覺、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時以由內而外的方式來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他們選擇創造自己的人生,這也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決定。

當我讀到這段話的時候,我決定好好把這本書讀完。

每一句都是抨擊着我,讓我從反駁,而且詮釋“積極主動”這個習慣如此的完美。不忍細細品讀多遍。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至高境界,我們通常都自我安慰説:人類就是情感動物。但是豐富的情感對我們做出正確的判斷有作用麼?或者説是起到了積極作用麼?“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告訴我們大的變故或突發事件要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主動的第一步就是控制自己的`情緒。

下一步談到如何主動“回擊”外界的刺激,而非是“被動”忍受。主動“回擊”的方式有很多種,不是説一定是衝突的“回擊”而是感應、變化外界的刺激。我也常常安慰自己和他人:伸頭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還不如坦蕩蕩接受,落下了好名聲。

工作中常常遇到自己不能“積極主動”的一面,總是“縮頭縮腦”“畏手畏腳”,私下裏反省之時也常常責怪自己的這一行為。許多時候就是情緒“作祟”,讓自己產生了錯誤的念頭,做了錯誤的“回擊”,比如遇到工作棘手的且複雜的工作在做的時候,常常應付性的忽略甲方的要求,而是固執己見,從最後的結果看往往忽略了很多可貴的經驗的價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3

“習慣”這兩個字,看似簡單,卻內涵深刻,回頭仔細想想,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習慣從本質上反映了一個人的內涵和素質,甚至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今日的你是過去習慣的結果。今日的習慣,將是你明日的命運。改變所有讓你不快樂、不成功的習慣模式,你的命運將改變,習慣領域越大,生命將越自由,充滿活力,成就也會越大。《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這本書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思想和眼界上了一個新台階。

我們從來到這個世界,就已開始培養習慣,比如小時候我們會哭着依賴別人,長大以後,我們必須養成更加適應當前環境的習慣。良好的'習慣會讓我們終生受用。《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從正面反面兩個方向來展示證明每個習慣的重要性,並結合自己的實際經驗和親身感悟闡述了自己對每個習慣的認識。

通過閲讀《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才發現,事業成功只是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他層面和諧發展才是正真的成功。我們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但要做得卓越,不能只是單以行動,而是靠良好的習慣,要提升自我,樹立克服“慣性”的意識,並且“由內而外的全面改造自己”。習慣左右我們的成敗,成功其實是習慣的使然。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們學習了很多東西。今天的我們是由無數個過去所組成的,我們重複舊有的習慣,只能得到舊有的結果,我們想要有所突破,就要修正即定的軌跡。就像薩達特在自傳中寫道:“如果一個人無法改變自己的思想構造,就永遠無法改變現實,也永遠不可能取得進步”。所以我們先改變我們的思想,然後讓思想來決定行動,讓行動來決定習慣,讓習慣塑造性格。一個人有優秀的習慣,想不成功都難!

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對於個人而言,習慣若不是最好的僕人,便是最差的主人。如果我們能有“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我們一定會走向成功的彼岸。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4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瀏覽一遍《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總體的感覺是,本書可以説是一本關於人類潛能啟蒙“聖經”。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大力宣揚個人的命運控制受自己控制。本書講如何成功,核心是要通過自內而外的修養,逐漸養成七個習慣。由此,不禁聯想到兩千多年前中國《禮記·大學》中關於修身齊家安天下的類似説法,“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同時如“殺雞取卵”、“磨刀不誤砍柴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我國的典故在本書中也有相似論述,由此看出中西方價值觀的相同點,以及古今中外人性的共同點。從這些觀點看,在為人處事基本原則等方面東西方文化的價值觀是如此相似,因此深入學習實踐本書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是實現個人成功、企業成功的可行之道。

筆者認為七種習慣之間,存在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愈是積極主動(習慣一),就越能掌握人生的方向(習慣二),有效管理人生(習慣三)。能夠不斷砥礪自己的人(習慣七),方懂得如何瞭解別人(習慣五),尋求圓滿的解決之道(習慣四、六)。同理,一個人愈獨立(習慣一、二、

三),就愈善於與人相處(習慣四、五、六)。不斷地磨鍊自己,則可以提升前六種習慣的境界。而我認為不斷提升自身修養,確立以原則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是培養良好習慣基礎和保證,在迅速變化、充滿機會和誘惑的社會環境下,只有確立並堅持自身的價值觀與原則,在自身的發展中才能明確目標,分清主次不斷前行。公司在業務迅速發展擴大的同時,在各項規範體系和制度的'建立上,存在不可避免的不足與遺漏。從公司的一個員工的角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每個人有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工作中不推諉不抱怨,積極與同事和各部門配合,互相理解,為實現共同的目標和組織的成功努力,做正確的事。相信會取得公司的企業文化的認同。相信這樣的情況對個人的成功是一個更好機遇。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發掘個人潛力、管理領導企業成功的理論書籍,同時在每章後都附有實踐落地的方法和工具,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可以反覆研讀、實踐,相信我們可以按照本書的原則,不斷改進和提升自己和組織,取得人生和事業的成功。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5

作者開篇帶領讀者運用想象完成一個概念的詮釋:蓋棺定論。假如我們是已故之人,面對前來參加我們追悼會的親朋好友,我們希望聽到別人給與我們的評價是什麼樣的?回顧我們此生對他人對生活的影響與貢獻有哪些?是否有遺憾或者驕傲之處?由此讓我們真切的瞭解到何為“以終為始”。

讀到此處,我被震撼且認認真真的去想象了一下面對自己“蓋棺定論”時的心情。特別感謝能受教於此書,讓我現在就可以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目標,認清自己的人生方向,牢記併為之努力。

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找到自己正確的“方向”呢?作者提出一個基礎理論——“任何事都是由兩次創造而成”。一是思想,二是行動。

以建築為例,在開始建造之前,一定是先繪製出設計圖紙,然後再開始施工。這就是兩次創造的含義。所以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要先開始第一次創造。我們要確立自己的願景和價值觀,找到自己的生活核心。

生活核心來源很多,在生活中常見的有工作、家庭、孩子、金錢等。但這些核心是對的嗎?我們要時常反思,假如以工作為中心,那麼這可能會失去我們家庭,這種例子比比皆是。當一個夜以繼日全身心創業工作的男人,經過拼搏到達事業巔峯。此刻他相依濡沫的妻子兒女可能早已離他而去。

由此可見,大多數人的生活核心都是不穩定的,顧此失彼,難以恆定。唯一的恆久不變、歷久彌新的、值得信賴的`核心就是原則。它不是存在於某一方面,而是貫穿於生活的方方面面。

也許此時你想問,原則是什麼?原則就是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向具有怎樣的品德,扮演什麼樣的生活角色。原則因人而異,但整體方向都趨於一致。比如:善良的品質、孝順的子女、耐心的父母等等。

史蒂芬博士提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一份個使命宣言,對自己的生活核心原則一一作出承諾和宣誓,誓死捍衞,作一名以終為始的人。

以始為終的習慣是自我領導的原則。它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用於家庭和企業。用撰寫個人宣言的方式尋找人生核心目標同樣可以複製於家庭和企業。而全員參與宣言的制定是保證宣言被始終捍衞的核心,唯有參與,才有認同。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6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人性的本質是主動而非被動的,人類不僅能針對特定環境選擇迴應方式,更能主動創造有利的環境。

採取主動不等於膽大妄為,惹事生非或滋事挑畔,而是要讓人們充分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創造條件。

積極主動不僅指行駛的態度,這意味着為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一個人行為取決於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類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積極主動應該是正面的不應該是負面的。

無論是能直接控制的、間接控制的還是無法控制的問題,解決的第一步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裏,也就是説,只有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解決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我們才能做到對自己負責,對社會負責。

習慣二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太多人成功之後,反而感到空虛,得到名得之後,卻發現犧牲了更可貴的東西。因此,我們務必掌握真正重要的願景,然後勇往直前,堅持到底,使生活充滿意義。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有效管理是掌握重點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有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的,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我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雙贏者把生活看作一個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個決鬥場,一般人看事情多用二分法:非強即若,非勝即敗。其實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夠的.立足空間,他人之得不必就視為自己之失。

習慣五知彼解己——溝通的原則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係方面受到的一個重要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瞭解。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假如兩人意見相同,其中一人必屬多餘;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毫無益處,要有分歧才有收穫。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練自己,因為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

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7

投身於高速公路事業當中,我們每個人都是這龐大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都安排了特定的使命和責任。只要我們身在這個崗位上,就必須力求圓滿的完成每一項任務,這樣才不失為一個稱職的工作者。

可是,人的狀態是會波動的,人的能力也是高低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做事就必須講究方法,要始終保持高效能,用有限的時間、有限的精力去做出最大的成績。在這方面,光靠堅強的毅力或者緊迫的自我施壓是不行的。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深受啟發。下面我就結合監控員的工作來談談,如何去提升個人的工作效能。

要事第一:每個崗位的工作都有輕重緩急,我們要學會辨識各項事務的優先級,不要雜亂無章的做工作。監控員要負責外線電話的接聽、導航和解答;要負責收費崗亭的監控;要負責視頻窗口的監控;這顯然就需要我們學會合理分派注意力和時間。譬如眼下河北地區暴雨天氣較多,在車流量大的時候多關注一下監控視頻顯然更重要一些;再比如有外線電話諮詢路況信息或需要導航,我們顯然要優先處理電話事務,及時為車主解答疑難,避免司乘人員因為道路不熟、撥打電話分散精力而出現安全事故。

有預見性:常做一項工作,大家肯定都會有一定的經驗,這個經驗在實際工作中就可以提供預見性。簡單地説就是根據面臨的事務預先設想可能會出現的情況,做好應對,避免處理事務的時候茫然無措。比如正常通行的高速路突降暴雨,結果就會導致較多路段出現擁堵甚至交通事故。這個就是我們要預先設想到的情況,對監控屏幕中容易發生事故的路段,有彎度或者其他安全隱患的路段進行嚴密監視。

工作有預見性,其實就是對工作經驗的.良性總結和利用。就像我們等紅燈的時候,不要綠燈亮起來才開始掛檔位、鬆手剎,那樣就會耽誤時間。好的駕駛習慣是在紅燈結束之前做好相應的準備,綠燈亮起馬上就走,這樣才能在有限時間裏達到更高的通行效率。

做高效能的人士,這對於監控人員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我們必須將有限的精力和時間合理的分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工作質量和效率提高。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8

《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是美國富蘭克林柯維公司創始人史蒂芬·柯維博士所著,書中論述涉及每個人的事業、婚姻、家庭、生活、教育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據稱此書在美國影響力近次於《聖經》。

如柯維博士在書中所説“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

為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理想願望,現代人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可是,如果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每個人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效能差異源於習慣的'不同。

柯維博士認為習慣是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範疇,即“做什麼”以及“為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願促使“想要做”。

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要通過閲讀觀察來學習總結規律和方法,同時要通過實踐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依照意願去做該做的事。

以下7個習慣原則據説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2、以終為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信息、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啟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即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9

在春節期間能和LP8的領袖們一起讀這本書,覺得非常有意義。從三階段已經出來三年多了,仍然不能忘記三階段內的高節奏、高效的生活,此刻重新回來做三階段的教練,讓我重新又走了一次三階段,自己走三階段時覺得每天都是被教練拿着鞭子走過的每一天,覺得每一天都過得很痛苦,此刻自己在教練的位置看的更清晰了,團隊的位置,每個人的位置,每個人的盲點,每個人要突破的,我需要支持團隊的…都展現在眼前。

春節期間讀了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受到很大的啟發。這是本很值得讀的書,書中強調品行修養的同時,還介紹了為人處事的技巧。人的品德基本上是由習慣組成的。俗語説: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

書中鵝生金蛋的故事讓我明白,惟有產出與產能取得平衡,才能達到真正的效能。,但這的確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這讓我對自己的事業有了一個新的看法,以前總覺得在公司裏只有自己是最努力的,總是覺得員工不夠負責任,不夠努力,殊不知是自己只注重產出而不注重產能,現在明白想要一個好的產出也得尊重產能,實時的維護產能,就像書中説的"你希望員工怎麼對待顧客,就怎麼對待員工"。這讓我對員工的工資結構有了一個新的想法,尊重產出與產能的平衡原則。效能在於平衡,可以買到員工的'雙手,卻買不到他的心,而心才是忠誠於熱忱的根源;可以買到員工的身體,卻買不到他的頭腦,而頭腦才是創造力於智慧的源泉。

曾經有位朋友跟我説過一句話"除非你願意,否則沒有一個人能傷害你",看了這本書才知道,原來自己一直是消極被動的態度來回應這個社會的,曾經還一直為自己總是受環境影響情緒而苦惱,今天終於找到了原因。看了這本書的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後,讓我明白,為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為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很多東西。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要有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把要事時刻作為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10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所著,這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綜合綜效、不斷更新。整體分析這七個習慣,發現執行力價值最高的習慣之一是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的習慣可以鍛鍊自我領導與自我管理的能力。書中解釋自我領導是在決定哪些事情重要,自我管理主要是將不同重要的事進行優先排序,並在實施計劃的過程中做到自律和條理清晰。作者從生理學角度解釋在自我領導過程中是右腦在起主導作用,而自我管理的過程是左腦起重要作用,用來對重要的事進行分析和排序。

書中認為做到自我領導和自我管理需要有獨立的意志,是否具有獨立意志的表現是誠實守信,品行合一。這種由內而外形成的自我管理,是獨立意志的具有體現。由於自我品行良好,因此在執行過程中不會很痛苦與艱難,同時,在獨立意志指導下的人們將容易控制自己的'感情、衝動與情緒。讀到此,深刻體會到一個人品行的重要性,不僅僅是有助於我們進行與他人的溝通交流,提高辦事效率,同時良好的品行又是自我的一場修行,在不斷歷練中淬取精華,這也許就是支撐人不斷奮鬥的精神食糧吧!

如何做到要事第一呢?這是一個自我成長的過程,我做的並不好。書中認為,做到要事第一要對時間進行管理,分辨出輕重緩急同時培養組織能力,此過程的昇華便是個人管理了,個人管理最有效的結果是維持產出與產能的平衡。書中作者提供了對周圍事物如何進行分類,書中認為可以把身邊事物分為四種,第一緊急而又重要的事,如危機、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限定時間內需要完成的工作;

第二不緊急但又重要的事,比如預防某種意外發生而做的準備、可以提高自我價值、培育高產能的活動、工作計劃等;

第三緊急但又不重要的事如接待訪客、電話、會議、某些在自我能力之外的公共活動等;

第四,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事如電話、信件、消磨時間的活動等。書中指出,高效能認識一般都能把第二類事物做的很好,成績平凡者都把時間浪費在了第三類、第四類事物上,(嗯嗯,我是第三類)。如何糾正、改善自我時間管理能力,書中建議我們以周為單位安排計劃,可以從自我不同角色着手,比如作為子女,這周幾要給父母打電話,作為女朋友,哪個時間要去約會等。

要事第一這個習慣的養成過程是自我領導跟管理的一個過程,願我們在整個過程中以自我原則為中心,關注個人注重的焦點問題以便於對周圍事物的時間分配與管理做出合理判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11

俗話説,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於我們來説影響巨大。通過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讓我更加深刻認識的習慣養成與品行修養。

書中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積極主動的態度、以終為始的願景、要事第一的把握、雙贏思維的互賴、知彼解己的溝通、綜合綜效的合作、不斷更新的創造,他們相輔相成,既從個人要全力以赴確定目標進行個人修煉,由此轉向獨立,從而實現個人成功,又從要建立共贏、溝通、等,促進團隊溝通與合作,其中啟發最大的是“要事第一”的習慣。

“要事第一”是一種自我管理原則,它要求我們將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作為人力資源管理部長,每天必然接到上級的工作安排、平級的工作溝通、下級的工作指導,又被一些瑣事纏身,自己以前在工作中,通常將各項工作進行梳理、大概分類並執行,但沒有運用更加科學的工作方法,有時還是難以靜下心來做最該做的.事。

有時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情矇蔽,不知道哪些事最應該做的事,致使工作效率不高,通過讀書、學習,我學習到高效的工作方法,要更加明確的分輕重緩急,一步一步把事情做的有節奏、有條理。

為提高工作效率,每天上班將一天工作進行羅列、分類,劃分重要而且緊迫的事、重要但不緊迫的事、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既不緊迫又不重要的事四個象限,對照圖表規劃自己一天的工作,同時根據日工作情況調整圖表內容,每天下班前總結一天的工作,分析當天的工作安排、工作效率,總結經驗。堅持了半個月時間,已經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通過圖表讓我的工作目標清晰、明確,同時節省了排定事情的時間,不再糾結於先做哪件事,每天的總結也提高了效率,檢視一天的圖表就可以發現工作完成與否,那些工作可以做的更好,從而使自己積極性能夠充分發揮出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學習前人經驗,系統化掌握更多有用的知識和技能,只有把書中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能真正達到讀書的目的。在工作中,將繼續通過努力與探索,培養這七個好習慣,我相信通過循序漸進的獲得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12

它幫我解答了很多困惑。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事物。但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變得更加消極和悲觀。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從來都不怨天尤人呢?因為他們能以一種積極的、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身的遭遇,用實際行動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圈,掌握行為的主動權,而不受制於外部環境。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有一定差距,就像我們所從事的工作通常不是自身最喜歡的,而處於這種狀態的我們就像迷失了方向的帆船,對工作失去了興趣和動力。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生活地很充實呢?法國的思想家蒙田曾説過:“如果一艘帆船沒有明確的航行目標,那任何風向對它來説都不會是順風。”我們的人生就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我們不知道明天會遭遇什麼樣的風浪,但如果我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那任何風浪都會讓我們更加接近目標。任何工作都有相通的地方,也許我們不能幹一行愛一行,但我們卻可以幹一行專一行。

或許我們會有這種體會:工作是做不完的。每時每刻我們的手邊總會有很多事情需要去處理,例如回郵件、寫文檔、編代碼、學知識、開討論會等等,為此我們常常會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自身能長出三頭六臂。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工作呢?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自身的獨立意志,如何用科學的個人管理理論來劃分工作的輕重緩急,如何用先進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安排自身的工作日程,如何使自身工作變得更加有意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可年輕的我們通常意識不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清楚自身在團隊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最終導致整個團隊無法高效地運作。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在團隊中總能與隊友配合默契呢?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很快地取得別人的信任並在困難中得到別人的幫助呢?因為他們認為圓滿人生不但限於個人的成功,還要追求人際關係的成功、團隊成員的共贏。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才能完成個人難以完成的事情。而團隊成員之間的情誼不是靠一時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來的,那需要我們開誠佈公的溝通和日積月累的誠信。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活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13

它幫我解答了許多困惑。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也一定會遇到不順心或壓力大的時候,通常我們會因此而抱怨周遭的事物。但抱怨並不能幫助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反而會使我們變得更加消極和悲觀。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從來都不怨天尤人呢?因為他們能夠以一種積極的、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遭遇,用實際行動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圈,掌握行為的主動權,而不受制於外部環境。

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有一定差距,就像我們所從事的工作通常不是自己最喜歡的,而處於這種狀態的我們就像迷失了方向的帆船,對工作失去了興趣和動力。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生活地很充實呢?法國的思想家蒙田曾説過:“如果一艘帆船沒有明確的航行目標,那任何風向對它來説都不會是順風。”我們的人生就好比在大海中航行,我們不知道明天會遭遇什麼樣的風浪,但如果我們有明確的人生目標,那麼任何風浪都會讓我們更加接近目標。任何工作都有相通的地方,也許我們不能幹一行愛一行,但我們卻可以幹一行專一行。

或許我們會有這種體會:工作是做不完的。每時每刻我們的手邊總會有許多事情需要去處理,比如回郵件、寫文檔、編代碼、學知識、開討論會等等,為此我們常常會忙得焦頭爛額,恨不得自己能夠長出三頭六臂。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有條不紊地工作呢?因為他們懂得如何在日常工作中發揮自己的獨立意志,如何用科學的個人管理理論來劃分工作的輕重緩急,如何用先進的時間管理方法來安排自己的'工作日程,如何使自己工作變得更加有意義。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的力量終歸是有限的。可年輕的我們通常意識不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不清楚自己在團隊中需要扮演何種角色,最終導致整個團隊無法高效地運作。可是為什麼成功人士們在團隊中總能與隊友配合默契呢?為什麼成功人士們總能很快地取得別人的信任並在困難中得到別人的幫助呢?因為他們認為圓滿人生不僅限於個人的成功,還要追求人際關係的成功、團隊成員的共贏。只有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才能完成個人難以完成的事情。而團隊成員之間的情誼不是靠一時一刻的技巧就能建立起來的,那需要我們開誠佈公的溝通和日積月累的誠信。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生活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狀態,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讀後感 篇14

七個習慣: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如何解讀這七個習慣,從字面意思瞭解,七個習慣通俗易懂。簡而言之,要求我們工作中化被動為主動,凡事要有計劃與目標,清楚事物輕重緩急,明確他人利益與個人利益對等,切勿損人利己,也避免捨己為人。同時取他人之長補個人之短,互為學習、互為尊重,充分利用團隊力量將個人力量發揮極致,善於總結、改善,温故而知新,螺旋式上升。

總結而言,似乎每個習慣簡單易行,但將其全部執行並貫徹始終卻寥寥無幾,這就是人與人區別所在。成功之人出類拔萃,他們運籌帷幄,統籌全局,謙虛好學,精於安排,善於總結,總能快常人一步。他們的共通之點不難發現,七個習慣已經融入他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何為習慣,正如書中所言,日積月累沉澱的本能或自我意識,良好的習慣成就卓越,而打破不良習慣則需要破繭成蝶般的毅力,所以成就卓越的人萬里挑一。

平凡如我們,如何在平淡的生活和不變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第一步走出舒適區,擴大影響圈。公司之於你即關注圈,個人職能即為影響圈,只關注影響圈,只會故步自封,永無進步。關注圈內時刻反映了你的不足,同時也提供你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就在於你是否主動去爭取。積極主動是走出去的第一步,有時候你離成功只差一個開始而已。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此之中,學習是你的密匙。工作中,個人能力在不斷增長,個人經驗在不斷積累,這是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很多人甘於平凡,安於一席之地,卻不知在享受安穩的過程中,被慢慢超越,最終被取代。所以不斷地學習,才能驅使你不斷進步。常言,職場如戰場,能力才是決定你成功的關鍵,只要優秀如你,機會從不缺失。

我是一位模具設計師,做好每一副模具的設計是我的職責,使每一副模具高效、高質量地打出產品是每一個模具設計師和工藝工程師的追求,設計和工藝相輔相成,不懂工藝的設計師是缺乏靈魂的。所以對我而言,設計是本能,工藝則是我將設計應用於實際的牽引繩,因此對工藝的不斷深入則是對我自身的不斷完善,同時公司的產品成千上萬,我能遇見的只是冰山一角,走出我狹窄的影響圈,接觸更多的新事物,才能不斷地自我充實和完善。

追求卓越固然很難,但突破平凡卻是我們伸手可及,我認為七個習慣主旨並不是讓我們成為卓越之人,而是讓我們積極有效地生活與工作。每個人都可以運用七個習慣在自己的影響圈內成為高效能人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