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讀後感(14篇)

來源:文書谷 3.07W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書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讀書讀後感(14篇)

讀書讀後感 篇1

假期中有幸拜讀了《讀書成就名師》這本書。閲讀能給一個人帶來什麼?或許是財富,或許是充實,或許是打發時間…那麼我想,我在這本書裏找到了答案。

許多名師是天生就愛看書,在中國小就閲讀了大量的中外名著,為自己的人生塗上了厚厚的底色。在以後的教學中這些知識底藴都成為個性課堂的支點,使自己不斷加大閲讀量和閲讀的深度。也有的名師是因為作了教師以後,因為課堂的需要走上了閲讀之路,而一發不可收的。還有的是人過中年才有時間靜下心來慢慢讀書而有所成就的,鍾志農五十歲才開始做個讀書人,58歲成為浙江省特級教師,成就多彩人生。吳正憲老師不是科班出身卻勝過科班出身,通過自身的閲讀和刻苦堅持不斷挑戰自己,讓教書越來越自如,讓讀書越來越成為一種需要,讓寫書成為一種自然,“人生兩大樂事是讀書、教書”讓她從16歲青澀的小姑娘變成了如今的國家督學,數學特級教師,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主任,發表了大量的'數學論文和多部專著。閲讀讓李鎮西從一個上山下鄉的小夥子考上了大學,並堅定地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從中獲得了無數的快樂和幸福。

名師的名是有原因的,不會無緣無故就出名的,就像吳非所説:如果不看書,我不知道早晨起來幹什麼,我不知道怎麼活下去。而且,我越來越發現,書讀得越多,越覺得自己可憐。可見,讀書已經成為名師們生活的自然狀態,就像呼吸、吃飯一樣,是精神存在的必須。

讀書讀後感 篇2

《愛的教育》的標題讓我想,在這個不同的世界裏,什麼是愛,帶着這個想法,我和意大利國小生一起旅行,探索一個未知的答案。

《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兒童小説,原名《心》。作者在序言中説:這本書是專門獻給九到十三歲的國小生的。書中以國小生的口吻,講述了四年級學生中發生的100個動人故事。故事的`主角主要是學生、老師和學生的父母。他們都有高尚的品質。小説描述了他們對祖國和人民、父母和兄弟、老師和同學的深厚而真誠的愛。

小説於1886年發表。在意大利文壇引起轟動,被翻譯成許多中文,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當我第一次來到安利科的故事時,我意識到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有一顆深愛孩子的心,即使父母打你罵你。安利科有一本和父母一起讀寫的日記,現在很多學生的日記上還掛着一把小鎖。最簡單的事情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就像深深的親子愛深深的親子愛一樣,很多都感覺不到。讀完《愛的教育》,我走進了安利科的生活。見證了他們是如何學習、生活和愛的。在感動中,我發現愛包含了對生活的追求。愛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它不僅是為了個人,也是為了整個民族的尊嚴和情感。

讀書讀後感 篇3

過去,我買了一本《愛的教育》。我讀得不好。我總是翻幾頁。現在是暑假。我只是藉此機會好好讀一遍。

《愛的教育》由許多小故事組成。故事中展現了許多美德,為我們樹立了簡單正確的是非標準。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裏面的一個小故事。它説:小主人安利柯在街上散步時,遇到了一個非常瘦、臉色蒼白、抱着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要錢。他什麼也沒給女乞丐,只是看着她揮手走開,事實上,安利柯有很多錢,他只是不想把錢給女乞丐。

其實給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為,而是安利柯媽媽説的'話。你不應該這麼説,她説。當一個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討時,我們不應該視而不見,假裝不知道,尤其是為了餵養孩子的母親,懷裏的孩子可能餓了,如果是這樣,母親應該是多麼悲傷啊!假如你媽媽-我,不得不對你説‘安利柯啊,今天不能再給你食物了’,你想,那時我,心裏會有多難過?”

看了他媽媽説的話,我想起了那些站在我面前要求我幫助的窮人。也許家裏有飢餓的老人和孩子需要我的幫助。如果我能給他們一些錢或硬幣,他們會非常感激,但我當時為什麼不這樣做呢?因為我覺得他們這些又髒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們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我的臉不禁紅了……

讀書讀後感 篇4

西遊記次數出自於吳承恩,據解,此書本無隨悟空大鬧天空這個部分,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加入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一部,且成為本書最精彩一部分!

內容:本書寫是江流兒成唐僧並答應皇帝去西天取經,在途中收悟能、悟空、悟淨之事,並在這三位徒弟與白龍馬陪同下,度過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途中遇難之事中總能反映出悟空機智勇敢、除惡務盡、疾惡如仇性格,體現唐僧愚昧,善惡不變,好壞不分,漁夫,但曲靖之心卻異常堅定!拔尖好吃懶做,按圖好意,有着一顆凡俗之心,但卻也嫉惡如仇,憨厚能幹,老師,傻傻是一個不起眼角色,但是他確實一個任勞任怨,誠懇忠厚人!

感想:在食堂死人西天取經途中,他們客服層次困難,戰勝自己內心中終於我,從一開始不怎麼屯街遇到困難重重到最後屯街一直克服重重困難,給我其實是,在去西天取經路上,只有師徒童心,才能取得真經,讓我明白,在一個集體中,只有每個人都一條心,才能是每個人都愉快,完成事情效率才高!

讀書讀後感 篇5

青春,如同一粒種子,安逸過了,也許從此喪失萌芽的活力。生命只給人一次青春,如果選擇追求,去追求生命的夢想,那麼就會放飛生命的色彩。如果選擇舒適,每天無所事事,那麼青春就會荒廢,如同一堆爛鐵。可謂春春是短暫而不可重複的。

有些人認為青春是瘋狂的:整天遊手好閒的不學習,對父母呼來換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即便如此每天還是無休止的抱怨。我只想問:“不讀書,不吃苦,你要青春幹什麼用,與其浪費不如好好珍惜,讓有限的青春發揮無限的光彩。”而另一種則視青春為無價之寶,每天與時間賽跑,生怕被時間拋棄。

而我要讓青春像風帆一樣,在狂風搖曳波浪敲擊的時候,也要瀟灑地走一回,哪怕最終被風浪淘汰,也無悔這一生畢竟經歷了富有意義的`旅行。我要讓青春像種子一樣,在泥土重壓冷水浸泡的時候也要吐一吐志向,哪怕最後在秋節裏枯萎,也無悔這一生畢竟孕育了果實。我要讓青春象寒梅一樣,在冰天雪地的日子也要吐一吐我的芳香,哪怕最後還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也無怨自己曾經擁有的美麗。

青春是我們積累自己,豐富自己的最佳時機而我們正處於精力最旺盛的時代,也是我們學習奮鬥的最佳時機。所以我們只有先吃苦才會有甜蜜的生活。

讀書讀後感 篇6

有一天,我在家裏仔細閲讀和品嚐了這本名為《小王子》的書。它講述了我——一名飛行員因飛機故障被迫降落在無盡的撒哈拉沙漠中,遇見小王子後發生的奇妙邂逅。後來,小王子離開了我,回到了他的星球。我也修好了飛機的故障,飛回了自己的城市。六年後,我很難過。我一直很懷念我一起度過的時光。為了紀念小王子,我寫了這個故事。它還表達了作者對成人世界缺乏想象力和功利主義的擔憂和無助。

《小王子》告訴我們,我們都是孩子,心裏只有簡單的願望和簡單的`思想,我們曾經堅持自己的玩具,即使它已經破舊,對我們來説,它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因為它曾經和我們一起成長。是的,我們心中的重要性與成年人如此不同。我們曾經為一隻迷路的小貓而悲傷,我們為一朵花的綻放而無限快樂,我們也會為一隻美麗而獨特的蝴蝶而跳躍——這對我們來説很重要。

想想生活中也有這樣的照明者,比如每天黎明前努力工作的衞生工作者,他們的工作又髒又累,但他們從不抱怨,全心全意地幫助城市美,雖然有些人抱怨他們的命運如此坎坷,但看到市民走在街上發自內心的讚美微笑,他們也忘記了以前的抱怨,比以前更有力量,再次投入工作。

《小王子》是一個童話故事,一部寫給孩子們的作品,寫給小時候的人。這部小説的語言簡單、純潔、悲傷、憂鬱,簡單而清晰的語言寫出了感人的哲學魅力。這也是一本書,可以讓自己在任何年齡再次感受到純潔的愛,然後再次感動純潔的愛。

讀書讀後感 篇7

以前,我對學習不夠主動也不積極,把每天的作業當成一項做任務完成,做完了就不管。

複習,預習,爸爸媽媽要催促好幾遍,我才去做。不催促我就不去做。爸爸每天讓我背書,我總是不想背,覺得太累了,是一種負擔。以前,我從來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學習。覺得學習好累好辛苦。

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讀書學習,不是為了父母,也不是為了老師,是為了自己,只有自己學好了,長大後有前途和未來,才能成為人才。現在,我才意識到以前自己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不對的,我以後一定更要認真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書中還有幾句話讓我深有感觸,從貧乏到豐富,從平庸到優秀,從貧窮到富有。沒有今天的優秀學業,何來明天的'成功事業?沒有今天的辛勤耕耘,何來明天的豐收碩果?沒有今天的品德修行,何來明天的崇高聲譽?沒有今天的執着追求,何來明天的掌聲鮮花?是啊,只有辛勤努力,才會有回報。

通過這本書,我還認識到,自己每次遇到難題,不思考就去問爸爸媽媽,讀了這本書,我知道了,遇到難題首先應該積極思考,實在解不了,再去請教別人。這本書,是我在學習道路上的一盞指明燈。

讀書讀後感 篇8

今天,我拿起了奇怪而神祕的書《蘇菲的世界》。讀完後,我想了很多……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一封神祕的信,14歲的女孩蘇菲放學回家。——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就這樣,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導下,蘇菲開始思考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的根本問題。與此同時,蘇菲不斷收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在她眼前展開,就像一個團。蘇菲利用女孩天生的悟性和後天的知識,試圖解開這些痕跡。然而,事實遠比她想象的更奇怪……

讀完後,我認為蘇菲代表了人類本身。她對宇宙和世界的探索代表了人類對哲學和世界的理解和探索。因此,優秀的世界觀是人類探索活動的正確指導。我們應該向蘇菲學習,做一個有勇氣探索、嘗試和發現的人。也許你會找到一個新世界!

探索生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探索需要經歷各種挫折。一個人需要在生活的磨難和失敗中成長。新東方學校的俞敏洪經歷了兩次對自己有轉折點的`失敗。大學聯考連續兩年失敗,雲煙情夢破滅。然而,正是這些磨難讓他找到了新的機會,於是他抓住了人生創辦北京新東方學校的機會。人生不如意十有_,可惜失敗了,但它能磨鍊人的意志。新鮮植物可以在腐爛的土壤中生長,腐爛的土壤也可以為植物提供豐富的營養。

《蘇菲的世界》是一個智慧的世界,一個夢想的世界。它將喚醒每個人對生活的深刻讚揚和對生活終極意義的關心和好奇。

讀書讀後感 篇9

從我懂事開始,我就喜愛聽《西遊記》的故事、看《西遊記》電視。在我印象中,我至少已看過不少於十遍的《西遊記》電視和vcd了。只要電視裏播放《西遊記》,我甚至能夠不吃飯,因為這,我沒少挨爸爸的罵。小小的我會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高興、悲傷、着急、氣憤。爸爸媽媽明白我喜愛《西遊記》就給我買了一套《西遊記》的連環畫和vcd片,在電視中我第一次看見了《西遊記》中師徒四人的形象,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金箍棒、緊箍咒。有時候爸爸媽媽帶我出去逛書店,我總要讓爸爸媽媽買回一些跟《西遊記》有關的東西。

《西遊記》中最迷人的`人物是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上天入地,獨來獨往,無拘無束,成了孩子們理想的象徵和寄託。西行路上的八十一難以及一路的神奇怪異、動人心魄的神魔衝突,反映取經過程中遭受的磨難和艱辛。真經已成了成功和目標的象徵。每每我碰到困難時,我總會想起孫悟空為幫忙師傅唐僧取到真經,不怕困難、百折不撓的精神,我就會勇敢起來,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

讀書讀後感 篇10

《霧都孤兒》一書主要講述了一個奧利弗的小男孩出生在霧都城的一寄貧院子裏,但奧利弗的母親去世了。因此,奧利弗成了孤兒。後來,因為我想要更多的粥,所以我沒有買。我被誤解為無家可歸,誤入賊區,被迫與惡毒的兇手作戰。最後,在好人的幫助下,我找到了我的親戚,瞭解了我的生活經歷,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這本書告訴我們,善惡、美醜、正義邪惡有三種。奧利弗天生善良正直。

我喜歡的另一句話:走了將近12英里後,天又黑了。他的腳腫了,腿軟了,渾身發抖。我意識到奧利弗一個孩子走了12英里,腳腫了,腿輕了,身體發抖了。他一點力氣都沒有。他不得不躺下,但他沒有放棄,努力前進。從那以後,我想起了自己。我記得有一次,我和媽媽去爬鳳凰山。我爬了一半,沒有力氣。我坐在椅子上大口吸氣,説:媽媽,我們放棄了嗎?媽媽大聲説。那你揹我。我説。媽媽很無助,她只能從山上到山下呼吸。

當我想起這件事時,到上面寫的那句話時,我感到非常羞愧。

讀書讀後感 篇11

假期期間,我又讀了蘇聯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深深吸引了書中的內容,同情了主人公的童年經歷,進一步瞭解了這部經典作品,對童年和生活有了新的.感受。

主人公阿列克謝的父親病得很重,弟弟出生後不久就死了,母親再婚了。他只能住在祖父家裏。這個小市民家庭為了爭奪財產而爭吵和打架是很常見的。只有祖母真正關心和愛他,成為他唯一的保護者。她真誠、善良、寬容的道德品質,以及她美麗的歌曲和童話故事,讓他從痛苦、悲劇和絕望中獲得幸福和光明的希望。對他來説,童年沒有幸福,只有痛苦,沒有休閒,只有疲勞,沒有快樂,只有悲傷,沒有自由,只有抑制,但他學會了堅強,克服困難,勇敢地走向生活。

這本書讓我深深地感受到:童年是一本書,它寫着我們童年的故事,快樂、悲傷和麻煩;童年是一幅畫,描繪了我們豐富多彩的童年,快樂的紅色,痛苦的黑色,憤怒的黃色,悲傷的灰色;童年是一種豐富多彩的飲料,充滿了我們童年的味道,有時是一杯甜果汁,有時是苦咖啡,有時是淡淡的開水,有時是濃濃的奶茶。我們應該珍惜品味,慢慢感受童年,就像阿列克謝一樣,堅強面對困難,獨立面對生活,勇往直前。

讀書讀後感 篇12

很喜愛看書。一天媽媽給我買來了一本厚厚的《西遊記》,我一看,高興極了,就立刻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沒過幾天,這本700多頁的書就被我看完了。

《西遊記》中描述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有一心想修得正果的唐僧,有能降妖除魔、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有老實忠誠、默默無聞的沙僧,還有貪生怕死又好吃貪睡的豬八戒。在這些人物當中,我最羨慕孫悟空了。因為他有一條神奇的金箍棒,這條金箍棒能變得像碗口那麼粗,也能變得像繡花針那麼細。孫悟空還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翻一個跟頭就能飛出十萬八千里。可是最讓我佩服的,還不是這些呢!孫悟空對唐僧忠心耿耿,在陪同唐僧取經的路上,他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消滅了許許多多的妖魔鬼怪。

讀了《西遊記》之後,我想,如果我也能像孫悟空那樣神通廣大的話,我要讓世界的.每個角落都沒有垃圾,讓世界變得更加美麗;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壞人都抓起來,讓這個世界沒有小偷和強盜,沒有戰爭,讓所有的人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讀書讀後感 篇13

作者莫言小時候,愛讀書。當然,不能死讀書,不能讀死書,讀書死也是不行的。正確理解,分析情況,聯繫實際。之後,思考、想象、推理、寫作。《童年讀書》就注重描寫了這幾點。

莫言以真實的口吻與質樸的語言描繪了他童年讀書的酸甜苦辣與趣聞軼事。在那個連物質都沒有的年代,書更成為了一個奢望。莫言如飢似渴地看書更是當時他惟一能夠獲得快樂的事情。他二哥的形象更是被構造得活靈活現,雙方為了一本現代看似普通的書竟像拼了老命一樣。結尾更是意味深長,原本那個相對開放的時代已離去,思想禁錮的`時代即將到來……

從莫言的吃飯、教育,到讀書,我們總能清晰地瞭解到當時的社會百態。而往往那些絕對貧窮卻意志堅強,對讀書如飢似渴的人,才具備真正的直接鑑賞力。不論年齡,這種生活對於他們來説是幸福,而這種領悟也能使我們幸福嗎?

也許這種讀書方式會遭到許多學者的鄙夷,成為詬病,但這無疑是最真實的方法,與當時真實的作品渾然一體。上世紀的書和現在的真是不一樣,讀書情境也不同。

既不是古時的“煉字”、“煮書”,也不是現今的走馬觀花。時至今日,是網絡文學盛行的時代,文字風花雪月,華麗至極,卻毫無意義和價值,令人云裏霧裏,空談人生,空談生死,這是怎麼也不會讓50、60年代的人們視若珍寶的。

莫言那個時候還不到十歲卻已經閲讀了那麼多書籍,令人可敬!這良好的基礎與習慣是莫言成功的基石。

讀書讀後感 篇14

今年寒假我看了一本書,名叫《苦菜花》,當我拿起這本書是,我以為是介紹一種花的,可當我看了一些時,才知道這本書是講述了山中的村民抗擊日本鬼子的故事。

1937年,膠東半島王宮莊貧農馮大娘,面臨丈夫被地主逼死,大兒子離家出走,便參加了革命,後來和大女兒一起,積極參加村裏的抗日民主政府,抵抗日寇的'掃蕩。馮大娘支持女兒當民兵,送二兒子參加八路軍。在遭到別人告密後,未來的兒媳不幸犧牲,自己也被捕,但馮大娘強忍悲痛,把敵人引向地雷陣。最後,馮大娘拿起槍,將仇恨的子彈射向了王柬芝。

這本書最主要的人物也是我最崇拜的人物——母親。她是五個孩子的媽媽,也是八路軍的乾媽,她關愛鄉親就像關心自己的親人一樣,她疼惜那些為國家為人民、為革命拼命的八路軍就像疼惜自己的子女一樣。她一家人都參加了共產黨,大女兒是婦救會長,大兒子是團長警衞員,而女兒、二兒子是兒童團團長,為保護革命製造槍藥的工廠。她的小女兒一個僅三歲的小女孩被敵人殺害。她經歷過拷打,被鬼子非人般的折磨,堅強的她挺過來,保住了工廠。她讓我看到一位平凡母親堅強。這是一個都多麼偉大的母親啊!如果沒有她,我們現在也就沒有了太平。我們心中一定要對先輩們充滿感激,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

每當我拿起書來時,我真想自己就生在那個年代,去幫那位母親打鬼子。我真為書中的英雄讚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