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讀書心得(精選15篇)

來源:文書谷 4.47K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擺渡人》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擺渡人》讀書心得(精選15篇)

《擺渡人》讀書心得1

我更好奇的是他們一起回到迪倫的世界之後會發生什麼。

我的這樣簡短的點評是不是太水了?

那就再説點什麼吧。

這部小説真的不是【鬼怪】的原型嗎?內心想着生火就能生火,想着去哪兒隨便打開一扇門就可以去哪兒,男主比女主大很多輩子,是一個連靈魂也算不上的存在,女主隨時都可能會死掉,男主會想方設法保護她……各種情節都讓我想到【鬼怪】,所以之前説【鬼怪】編劇抄襲是抄的這部小説嗎?

這部小説的愛情線來的有些莫名其妙,像是硬要把男女主湊在一起似的,突然間就有了不一樣的`感情……女主要為了他放棄一切……我不知道是我看得太不認真了還是真的沒辦法被他們感動。

我覺得讓我最有感觸的還是迪倫為了救一個剛會走路的孩子而衝出安全屋的情景。那大概是人和擺渡人之間最大的區別。

可是為什麼崔斯坦會成為一個擺渡人呢?他之所以會遇到女主,命運安排他和女主相愛又有什麼至關重要的原因呢?沒有類似“拔劍”那樣的理由嗎?

《擺渡人》讀書心得2

今天在新華書店看到,克萊兒·麥克福爾級《擺渡人》後又一新作《黑石之墓》。廣告上面還寫着:暢銷歐美33個國家的心靈治癒小説,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人性救贖之作。一個史詩般動人的温情故事,迴歸人性,引人深思等等,總之媒體一片好評。既然都好評了,我也看一看吧。

開始看到50頁左右時候覺得這是什麼鬼,可能我還沒看到精彩的部分,接着看吧。越往後看,越覺得這書怎麼一點邏輯都沒有呢,男主是以女主心裏對另一半的幻想而變的,女主喜歡他可以理解,可男主角咋回事,怎麼就愛上了女主,就因為他是純潔的靈魂,純潔還是因為她是virgen。越往後看,越沒勁,看書看一半又放不下。等我看到最後那結局:

他們再一次相遇了,他抓着她的手,説: ——“嗨,原來你在這裏。”迪倫回答説, ——“我在這裏”。

對不起我想到了劉若英的《原來你也在這裏》。

看完之後我百思不得其解,媒體評價這麼高,難道是我品位出問題了。到家立即打開豆瓣趕緊看看大家怎麼評價,結果很滿意,我的品味沒變,三觀還沒改。看到滄海逐龍的.評價,才明白這又是一次媒體的炒作,為了利益的再一次的營銷。

另:我專門查了一下該書在外媒到底獲得了怎麼的評價。大家注意看 這部小説已入圍蘇格蘭兒童圖書獎和嘉林兒童圖書獎,長列出的布蘭福德Boase獎和UKLA(英國文學協會)圖書獎,以及被提名為卡內基勛章。 且不論英國文學協會含金量多高,單看前面,這本小説入圍蘇格蘭兒童圖書獎和嘉林兒童圖書獎。沒錯這本書的整體基調是給兒童看的,我就問新華書店你把這書分類到外國文學是怎麼個什麼意思。

《擺渡人》讀書心得3

當你足夠愛一個人,你就會變成他(她)。我一直很相信這個道理,但讀完這本書之後,我在心中又默默為這件事情加了一個時限——永遠。崔斯坦為了超度魂靈,隨時準備變成那些亡靈在最後一次許願中想要得到的陪伴者的樣子。但為了愛情,他可以把這件事情變成永恆。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流於平淡、庸俗的,但是往往驚喜和轉機也因為庸俗、平淡而倍加可貴。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到,愛是不應該被被動對待的,追尋幸福的最誘人之處就是追尋的過程。因為它應該是不經意間的火花,是看不見的幸福終點。

迪倫看似到了生命終點也沒找到的東西,竟然就在她離開人世的一瞬間出現了。雖然這是作者很巧妙的誇張描寫手法,但是其中的含義卻是躍然紙上的。如果每個人都認為等待就會得到幸福,安靜走路轉角就會遇上愛,那麼也就不可能有轟轟烈烈和刻骨銘心了,所有的愛都只是為了愛而愛了,那多可悲。説到此處,我還想強調一下,愛情不只限於未婚或尋愛族羣,因為這本書中的愛是適合所有類型的關係的,親情、友情,還有任何轉瞬即逝的片刻温情。

故事大圓滿。基本過程就是女主從死亡—荒原—天堂,然後為了love,再從天堂—荒原—重生的過程。還順帶把男主一起拯救了。但是這塊很多情節交代的並不清楚,比如為什麼男主和其他擺渡人不一樣,為什麼他會流血?是遇到女主才出現的這種情況還是他一直有別於其他擺渡人?為什麼他是有軀殼的,其他擺渡人女主看到的就只是光暈?還有重返火車後男主是怎麼穿越到現實的?還有前半截很多鋪墊的擔憂和男主的思考,後面都找不到對應。

前半截女主基本就是傻白甜,跟着poker face男主走。後來終於弄清自己死了,要趕路去天堂。也不哭也不鬧,就想着能不能不要和男主分開。後半截,其實也是傻白甜,為了救嬰兒的靈魂不管自己的靈魂,也不管男主了,當然,男主從頭到尾都是男友力爆棚的。

總之,有點兒失望,場景選擇有新意,內容情節太瑪麗蘇,“史詩般的.動人故事”我是真一丟丟都沒有感覺到。

每次驚險刺激的生死逃亡的背後,也都是有温情,有堅韌,有希望的。很少人能時時感覺到,身邊的一切有多不堪一擊。當生命都逝去之後,生前的一切酸甜苦辣就都沒有任何意義了。當然這不是因為我對生命悲觀,相反的,某種程度上來説,讀這本書對我來説是一次靈魂超脱。雖然故事的主角是少年少女,全書的基調是奇遇、魔幻,但我想説的是,我很擔心它會因為體例和故事背景被真正適合它的更多讀者忽視。

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沒想到自己會那麼快讀完它,看到“如果生命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靈魂的擺渡人?”這句話,會不自覺想象這是一個讓人唏噓不已,感天動地的故事,所以一開始還是帶着些顧慮和好奇的。但是當我讀到故事過半時,突然驚覺自己對每字每句都印象深刻,而且耗時不多。上次有這種閲讀體驗還是因為《追風箏的人》,所以瞬間感覺被這本書戳中了興奮點。

《擺渡人》讀書心得4

愛與相愛,依靠與被依靠。在愛這個過程中,原本依賴的那一方,轉而變得堅強。擺渡人與被擺渡者因為不捨的感情,最終交換了位置。

兩者的感情來得好突兀。像是突然之間就有了好感。但是細想之下,就像是最後描述説這種感覺像是“命中註定”一般。有時候喜歡一個人,被他所吸引,就突兀得如此,説不清,道不明。喜歡一個人,就像是被命運決定了自己的取向一樣。

擺渡人這樣的存在,想來多麼的孤寂。也能感受,他們為什麼漸漸感情麻木。他的生活中有無數的過客,但是與他並無關聯。過客們都想着自己目的地,又有幾人會回過頭來看看,與自己相伴同行的人。

於是,他們改變着自己的外貌與名字,只希望在擺渡的過程中,儘量讓人信賴,以完成自己的不知何年能完結的目標。直到,有一個人,記住了他的眼眸,記住了他除卻外表以外,眼神中的.光亮。並歷經艱難,回到他身邊。最終給予他幸福的救贖,或者是擺渡。

在這個過程中,女孩由一個依賴者,到後來反而轉變為了堅強的那一個。擺渡人,反而更像是依賴者。這個轉變也很有趣。對於愛的執着,讓人破除了心中的疑惑與隔閡。只要不管不顧的去追尋,愛就在那裏。

而現實中,有幾個人只為愛而活,活得不管不顧?

《擺渡人》讀書心得5

最美好的四個字不過是“我在這裏”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只是因為你需要我。

或許真的在冥冥之中她們就註定會相遇,一起牽着手在荒原中漫步,從一開始的各種不合,到最後的難捨難分,他們一直都在一起。

上天註定了他們要相遇,分離,卻低估了愛的力量,我愛你,即使前路漫漫,萬分兇險,我也要去找你,哪怕我被黑暗吞噬,為了你,我也會拼盡全力。

再次重逢後,為了能一直在一起,面對未知的未來,再多的恐懼無所畏懼,只要能牽着你的手一直走一下去就好了。

我知道你需要我,所以我會一直在你身邊,

最後做到了許多原以為不可能對事情,

所以我在這裏,

一直在這裏。

或許愛情不需要太多動聽的語言,只需要簡單的`動作和簡短的話語就足夠温暖人心,“我在這裏”,多麼美好的四個字,看到最後的我心都快融化了,害怕的時候有人牽着你的手,無助的時候有人會一直在你的身邊,有時候一個眼神就能夠傳遞所有美好,真好。

可是我的擺渡人,你在哪裏?

《擺渡人》讀書心得6

今天一口氣讀完了克萊兒麥克福爾的小説《擺渡人》,在書中我看到了人類最美的情感和品質:愛和堅持。

這部小説的情節並不複雜: 15歲的單親女孩迪倫,成績優異,但卻由於父母的離異把青春叛逆期的生活過得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説,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唯一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了。這一切讓這個女孩無比痛苦,她決定逃離這個讓人抓狂的現狀去看望自她5歲起就再未謀面的父親。可是途中火車在黑暗的隧道里出事了——等她拼命爬出火車殘骸後,卻發現世界已經變成一片荒原,而倖存者好像只有她一個。

神祕男孩崔斯坦的出現徹底打破了迪倫枯燥而平靜的生活,在她的世界裏掀起了驚天駭浪……而這樣簡單的情節卻建構出震撼人心的.力量:一個是懵懂中以為自己是倖存者的花樣少女行走在自己靈魂超度的荒原中,一個是為了履行工作職責進力保護自己超度對象的無生命體,他們在互相的剖析和吸引中得到了世間最純潔的愛情。正是在這份真摯、濃烈而又不畏付出和冒險的“愛”指引他們堅持共同走過了彼此的心靈荒原,成為彼此的擺渡人,最後得以共同走向新的生命歷程。

“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我存在因為你需要我)”,這句寫在書本封皮上的句子在我讀完全文再次會看的時候竟然淚濕眼眶,這不是世間最美的語言嗎?夫妻間的存在因為愛情;父母和子女間的存在因為親情;同學朋友間的存在因為友情;我們在世界上的存在因為我們是這個星球上獨一無二的必不可少的一份子,我們每個人的存在都是因為有“你”需要我,為着這份“需要”我們還有什麼荒原不能穿過?還有什麼困難不能克服?還有什麼目標不能堅持達到——那怕靈魂在某一時刻會灰飛煙滅? 因着這本書我完成了自我心靈的擺渡:抓住每一天,活好每一秒,奮鬥每一刻,因為有“你”需要我!

《擺渡人》讀書心得7

昨日臨睡前看了一篇文章,讓我重新拾起了寫讀書筆記的想法。摘取一段:

問:一直宅在家裏看書是否可行?

答:你必須保持入和出平衡。

你不輸出,等於沒有輸入。

直到開始輸出的時候才發現,以前所謂的度過根本就是錯過,所謂的宏圖根本就是執念。

跟知識的邂逅就跟談戀愛一樣,沒有什麼命中註定,能做成的事,能讀精的書,很少是從計劃表中出來的。以為看完豆瓣上評分8。8以上的書和電影機就會成為大牛嗎?

圖樣圖森破。

因為不論知識還是經驗的獲取路徑,永遠都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個時間和理論的往復折返。靠直線獲取的總是費效比最高的。就像你可以背大英百科全書,然而卻並沒有什麼卵用。

於是,決定開始嘗試着有意識地去記錄一些讀書感受了。有些凌亂。

最近看的2本書是《擺渡人》和《島上書店》。我看書一向很雜,但是大多數時候是以娛樂為主,因為喜歡故事,所以看的書中通常以小説,或者回憶錄為主。這兩本書是一起買的,只是網上很多推薦書單裏有,就買下了,擱置了一段時間,就完成了閲讀。

我算是比較喜歡買書,不論盜版或是正版,書頁質量好就行,不論價格高低,只要讀了就覺得沒有浪費,總是要吃飯的,總是要吃零食的。

我覺得可以把兩本書放在一起説,因為以我的文學修養來講,這兩本書於我而言只是2本比較暖的小説而已。後來在網上問了下讀過這兩本書人的感受,發現其實跟我一樣的人還不少。主要是我幾乎覺得文字有點晦澀,我一直以為是翻譯的問題,不過後來有人告訴我説,這兩本書要有一點外國文學底藴的人看了才能有更多共鳴。

好吧,我醜還我有理了。

拋開文字上的晦澀不流暢,《擺渡人》和《島上書店》給我感覺還是很温暖的關於愛的故事,因為愛,我們變得勇敢和堅強,因為愛,我們變得不一樣。

我很喜歡這樣的落腳點,因為不論是文學作品還是電影作品,中國人很喜歡把一個人的崛起歸功於某一次巨大的災難和挫折,在主人公跌入谷底後逆襲成功,結局恨不得把這些災難或者敵人神話成幸福成功的必備神器。殊不知,還有很多人在被那些挫折打垮後從此一蹶不振。

這兩部作品,如出一轍更加強化了愛存在的意義,讓我感受到的主人公變得堅強和勇敢的過程,這個過程有時候一開始其實並不是有意義的,只是出於本心去做這件事而已,然後不小心就邂逅生命的向日葵,讓陽光灑向了主人公原本有些灰暗的生活,至少因此變得有勇氣和堅持去爭取生活欠我們的各種可能。

《擺渡人》的主人公迪倫的`改變是因為在充滿艱險的走向不知道是天堂還是地獄的途中愛上了自己的擺渡人崔斯坦,因為不能忍受不能再見到心愛的人,她重新踏上了這段路,去尋找愛,尋找另一種未知的可能。

《島上書店》的主人公AJF的改變是因為收養了一個被遺落在書店的小姑涼,那時的他妻子離世,他日日買醉,不諳世事。小姑涼的到來讓他不得不開始好好生活,他重新愛上了一個好女孩,雖然最後還是患癌去世,但是自己的妻姐和警察朋友繼續經營了他的書店。延續了他的理念“沒有書店的地方算不上是一個書店”。

其實蝴蝶效應並不僅僅是適用於那些壞事情,對於最後皆大歡喜的美好也一定是這樣的,從你本心的第一個動作開始,一件影響另一件,才會最後成就我們期盼的皆大歡喜,這樣的美好帶有更多的驚喜,帶有更多喜出望外。這份收穫,就如AJF後來收穫了愛情、親情、友情、尊重是一樣一樣的吧。

那些做成的事,那些精讀的書,從來不是從計劃表裏出來的。

比起那些多麼感人肺腑的愛情勵志故事,這樣的娓娓道來,這樣的理所當然是不是更接地氣,更有共鳴。

同類型的小説還有《一個人的朝聖》。

《擺渡人》讀書心得8

穿過這條山谷本來應該是一件相當愜意的事。這裏的路全部由小鵝卵石鋪成,又平坦又寬敞,讓迪倫想到了沿着久已廢棄的鐵路線在鄉間漫步的情景。這條路順着兩山之間的低谷曲折向前,顯得優雅從容。兩邊的山坡也不給人逼仄侷促的感覺,而是起伏平緩,上面長滿了小草和野花。如果草坡上方沒有那些突兀的懸崖峭壁,這裏簡直是風景如畫。向內側彎曲的崖壁巍然聳立,直插雲霄。極目仰望,唯見一線天空,微弱的天光驅散不了地面上越積越深的陰影。黑暗籠罩了這個地方,陰影包圍了迪倫,她忍不住打起了冷戰。 她身邊的崔斯坦沉默不語,神情緊張地兀自健步如飛,還不時快速地掃視周圍。他的緊張感也傳染給了迪倫,她不敢看四周,只是目不斜視地盯着前方,祈盼他們能不出什麼岔子順利通過。

多好的時光啊,我可以靜靜的坐在這裏讀一本喜愛的.書,坐在樹蔭下,感受陽光的明媚,微風的吹拂,欣賞綠葉紅花。

上學的路上可以打開車窗,感受迎面吹來的風,放着自己喜歡的音樂。

原來生活可以這麼美好,幸福可以這樣優雅浪漫。靜靜的,想時光就停在這裏,讓煩惱一切隨風而去!

《擺渡人》讀書心得9

擺渡一詞在我心中原本是在寬闊的河上,會有船伕帶着客人渡河。讀完書後,我知道擺渡人是帶着一個個靈魂穿過充滿着惡魔的荒原,再送他們去目的地的途中保護引導靈魂,他們不知經歷了多少個漫長的世紀,擺渡了不知多少個怎樣的靈魂。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模樣,正如書中崔斯坦所説,“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為你們的需要。”……

整部書下來,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矛盾,選擇,愛和勇氣。

15歲的迪倫在學校中並沒有交到想交的朋友,總是和母親吵架,生活一片狼藉。她在乘火車去找父親詹姆斯的`途中火車遭遇事故,她醒來後的靈魂,遇見了他的擺渡人崔斯坦。在她知道自己已死的真相,懂得這裏的遊戲規則後。她對崔斯坦的同情,令崔斯坦感到吃驚,因為從來沒有人會同情他,同情這一趟一趟下來的辛苦,中間會有些人不值得他為他們這樣做。她依賴着他,他們在穿越山谷時,崔斯塔為了救她被惡魔抓走,她在安全屋等着他,兩夜一天;他給她講故事,講到二戰時俄國士兵在波蘭集中營時,他對迪倫説,“每一個靈魂都是獨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與過錯。”……

路途坎坷,她們一路上從彼此產生好感到相愛,他們彼此的心中有所懷疑,矛盾,崔斯坦覺得自己是在利用她的脆弱,那可能也不過是孩童害怕時向他尋求慰藉,但又擔心迪倫是對他產生真感情,在過分界線時,她不得不離開她,那時對他的殘忍。迪倫擔心他是不是是在利用他的感情讓她老實聽話,好少給他添麻煩。儘管他們心中都有所矛盾,但最終他們選擇相信彼此。在過分界線時説好一起穿過,但崔斯坦穿不過去,迪倫傷心地到了分界線的那邊。迪倫見到德國士兵喬納斯後,又找到伊萊扎,知道了回去的方法。但是離開了擺渡人的保護,回去的途中必然九死一生,迪倫最終選擇為了愛,勇敢地踏上了回去的路途,經過經受了惡魔的襲擊,她一天又一天的走過漫長的路途,終於在一個安全屋中見到了崔斯坦。迪倫最終説服崔斯坦,帶着崔斯坦回到了現實世界。

另一個擺渡人蘇珊娜在見證他們的穿回後,心中不免感到嫉妒,於是他欺騙了一個桀驁不馴的靈魂傑克,和他一起穿回了現實世界。儘管崔斯坦和迪倫回到了現實生活中,但是由於他們的穿回,給荒原造成的破洞,讓惡魔也穿了過來。審判官給他們下了判決,經過妥協只要他們能把破洞彌補住,讓惡魔不再穿入,並把現實生活中的惡魔消滅,便可饒過他們。但是審判官最終審判了蘇珊娜和傑克,把他們送回荒原,由於人世和荒原的平衡已被破壞,審判官奪取了迪倫父母的生命,但是在真正的荒原上蘇珊娜和傑克在渡湖時,傑克不小心被湖中的惡魔抓走,蘇珊娜未能將其救回。迪倫想要彌補自己的過錯和審判官達成協議,如果她們能在荒園上追上他們,便讓她和崔斯坦代替他們去死。但這樣子對崔斯坦並不公平,他剛剛他剛剛來到這人世間,享受這裏的美好,卻又要一下子突然奪去他的生命,但他為了心中的愛決定去陪迪倫一起去,儘管還是會和她分離,還要去做擺渡人……

蘇珊娜想要去救湖中的傑克,並決定讓迪倫的父母在安全屋停留,等着她去湖中找,她意外的發現其他惡魔在圍攻他時有一隻惡魔卻在努力保護她。這時崔斯坦和迪倫也趕到了這裏,但是崔斯坦不願意為了她冒險,她必須要保證迪倫的安全,迪倫的母親瓊卻被他和傑克之間深深的情意所打動,願意讓崔斯坦去幫忙。在蘇珊娜把保護他的惡魔拉上岸後,她用傑克交給她的歌聲喚醒了他。迪倫也告訴了父母的真相,讓父母回去。在第2天過界時,令人驚奇的是,他們崔斯坦和蘇珊娜竟然也穿過了那道線。他們還將能夠喚醒惡魔,告訴其他的人,讓另外想找自己親人的人,有嘗試的希望……

這可能也是第3本書,標題為無境之愛的原因,迪倫和父母之間願意捨棄生命的愛,迪倫和崔斯坦之間難捨難分的愛。蘇珊娜為了救傑克不顧一切的愛,以及和惡魔對心中所想之人的愛……

勇敢地,真誠地面對所經歷的困境,他們看似無可打破,但是隻要我們充滿信心,充滿愛去面對它,去克服它,終會迎來光明和希望;在做選擇時,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要為了他人着想!……

《擺渡人》讀書心得10

感覺故事構思的大背景是不錯的,但故事走向的邏輯是混亂和有諸多漏洞的。如果把它歸為兒童讀物,感覺還不錯。裏面對人性直白的描述我覺得還是很直接的。迪倫的自我、無畏、獨斷專行、自我沉浸、還有固執的自以為是都是人性上很直接的表現,每每看她在某件事的自以為是,都讓人好生氣,但感覺這才是真的16、7歲的女孩子。家庭的`不幸福,讓他渴望有一個王子的出現。固執的抓緊一個人不放手,不顧一切的堅持自己想要的、無畏前路和未來。其實我是羨慕的。看書名一位是一個又一個小故事,看了簡介發現是講一個女孩死後的經歷。看了書,感覺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依賴和託付還有兩個人的奮不顧身。正本小説都很理想化,削弱了現實和規則的殘酷性,重點描述了人們理想只中的精神力量。

故事從起點又回到起點,一個輪迴一個故事,不知道作者是否想表達:人生若如初見,萬事皆得圓滿。的感慨。

好吧,就喜歡封面的那一句:如果我真的存在,那是因為你需要我。I exist because you need me.

願現實也能給童話一個故事。

《擺渡人》讀書心得11

《擺渡人》這部心靈救贖的小説,是講述了迪倫和崔斯坦的相互靈魂救贖的愛情故事。迪倫是一個在單親家庭長大的性格內向的女孩,母親是一個缺乏安全感比較焦慮且不理解她內心的需要的媽媽,在校經常被同學捉弄,還被他人看似有些不合羣。她一直想去看看爸爸,在學校最好的朋友轉學後決定一定要去看看爸爸。她已經很久沒見爸爸了,記憶中的爸爸有些模糊了,那種急切想見父親的複雜的心情,在去見父親的路上不停地浮現見到父親的各種情景;既期待興奮又緊張害怕。在沒有遇到崔斯坦之前父親似乎是那個唯一能填滿她心靈空缺的人。

人的命運總是難以預測的,迪倫也不例外。在通往渴望而又期待生活的路途上充滿着曲折坎坷;在去見父親的火車上發生的事故,車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困在火車上,那種掙扎,痛苦和慘叫在她腦海晃盪着,過了好一陣子,那種恐懼終於平靜下來了。她的靈魂也走出了車廂,接着遇見一個男孩—崔斯坦,找到了她的靈魂擺渡人,她從陌生,猜疑,甚至厭惡崔斯坦,到接受,理解,欣賞,信任,並深深地愛上了他。

在崔斯坦擺渡迪倫的靈魂的路途上,他們一起經歷了各種風險和磨難,在一起和惡魔戰鬥時發現了對方的勇敢和堅強,發現對方是如此搏命地保護自己,那種用行動和生命來證明對方的愛是如此的真實和珍貴。在和崔斯坦一起歷盡千辛萬苦終於穿越了荒原到達一個所謂沒有痛苦沒有死亡的天堂時,迪倫才意識到她想要的不是天堂的那種無憂無慮的生活,她發現自己之前尋尋覓覓中想要尋找的生命裏的空缺原來就是崔斯坦。沒有和崔斯坦在一起,她在天堂也沒有存在的意義。於是詢問許多想從天堂返回人間的靈魂和長者之後,決定冒着生命危險重返沼澤地去尋找崔斯坦,接受比來天堂之時更加不可意料的挑戰和風險。值得欣慰的是他們有個完美的結局,他們返回了人間,兩人都獲得了重生。

故事的感觸之一: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其實遇見崔斯坦這樣的人物被他救贖從而讓自己改變了現狀得到寧靜而富有的生活的人不少,卻很少能像迪倫這樣善良勇敢執着地追隨自己的靈魂所在,很多人自己的靈魂被他人擺渡到一個可以安寧的地方就開始安心享受着天堂一樣無憂無慮的生活,很少會去想自己曾經的擺渡人的`生活和命運。可迪倫卻不同,為了自己的擺渡人能逃離那種輪迴擺渡靈魂的生活而冒生命危險去解救自己的擺渡人,讓自己也成為他人靈魂的擺渡人,這就是這部小説的經典所在靈魂所在!

因為現實生活中的人很難像迪倫一樣做到善良,勇敢和堅定地追隨自己的靈魂所在,所以喜歡在書裏找到一個迪倫這樣的人物來填滿現實心靈的空缺。其實迪倫幫助崔斯坦成功逃脱擺渡人的命運後,也是她自己的靈魂真正得到解脱得到安定。因為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對於曾經幫助我們的人,曾經一起冒過險吃過苦的人,曾經一起奮鬥過的人,曾經擺渡過我們靈魂的人;也想自己能幫助他們一次,也想自己能為他們冒險一次,也想自己能為他們吃苦一次,也想自己也能成為他們的靈魂的擺渡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讓自己靈魂得到解脱得到迴歸和安定。就拿現實中父母對我們的愛和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來説,當我們年齡越來越年長的時候,我們對父母曾經對我們的付出和愛會越來越想為父母做點什麼一樣。某種程度上説這也是心靈上的一種救贖。

故事的感觸之二:我們會發現在迪倫和崔斯坦在來回的路途上,其實真正的惡魔是藏在心底裏的那些恐懼,只要不放棄,擁有足夠的勇氣堅強地面對和拼搏,完全可以戰勝那些代表恐懼的惡魔們。那些惡魔其實也代表我們在完成某項任務和達成某項目標時會遇到的困難,恐懼,誘惑和阻礙等,只要我們自己一心專注在共同目標上一直往前奔,那些困難,恐懼,阻礙等等並不可怕;這點是特別值得我們學習的。

《擺渡人》的作者是英國實力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爾,她的作品出名在出其不意的情節架構中感人至深的真情。這部作品讓她獲得了五項世界文學大獎,版權銷售33個國家,是千萬讀者的心靈治癒小説。個人覺得若情緒煩躁不安的時候適合讀這些心靈治癒小説。如果睡前有看書的習慣,還沒有讀過這些書籍的朋友們可以擺在牀頭看看哦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會是你的靈魂擺渡人呢?而你又能成為誰的擺渡人呢?

《擺渡人》讀書心得12

人生如旅,前路未卜,忽而陽光燦爛,忽而陰雲密佈,亦或荊棘坎坷,亦或無限坦途。我們雖不期待,但是總會走向歸途。這一路我們如何前行?需不需要靈魂的擺渡?那個擺渡人到底是誰?身邊的智者,還是我們自己?

《擺渡人》,是姐姐推薦給我的一本書,可是我在翻開這本書的第二頁的時候,難抵睏意,然後這本書就被擱置了。

大年八年級,無所事事,從書架的這頭看向那頭,決定把這本書重新翻開,去尋找其中能夠吸引我的文字。

故事的開始是一個平平無奇的高中生迪倫,穿錯了衣服在學校的忐忑。我還以為它是一個爛大街的言情偶像小説,結果,從迪倫登上看望爸爸的火車的那一刻起,她的命運就此轉變。

有的時候,我們上一刻還在抱怨着周圍環境的嘈雜,抱怨着自己的不幸,籌劃着下一件事,下一刻的我們可能就被命運所左右,生死未卜。

火車出了車禍,迪倫的經過就這樣離開了她的身體,與一位叫崔的靈魂擺渡人開啟了一段艱險而又難忘的旅途。

當然,生命的.另一頭到底是什麼我們根本不知道。有書中所説的“荒原”嗎?有通往新世界的那扇門嗎?有擺渡人嗎?

無論上面的問題的答案是什麼,我覺得文中所説的“荒原”“魔鬼”“擺渡人”都一一對應到了我們的生命中。

你的荒原中到底有着怎樣的景物和人物,這完全取決於你的心境,他們都是你內心的產物。心向善則萬物善,心有惡則萬事惡。

我很想知道我自己的“荒原”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是沼澤、沙漠、湖泊還是荒野?我的安全屋應該是怎樣的處所,是破敗不堪的小屋,還是雖簡陋但是也能給我温暖的茅屋?我的擺渡人會是怎樣的樣子,長者、閨蜜、智者?

這本書真的很神奇,它讓我在讀的時候一再的將自己帶入到故事之中。我會隨着迪倫的掙扎而痛苦,隨着她進入安全屋而深呼一口氣。這一次我沒有着急看結局為自己劇透,而是隨着情節的發展而去猜測。有人説看電視劇能讓人變傻,看書能增強人的想象力,或許就是因為我們邊讀邊猜吧。

《擺渡人》這本書應該不僅僅是對人死後的情景描述,我一直覺得它在傳遞着一些我們都需要的精神:不為功名利祿的泥潭所吸引所污染;不被所有的以命運為名的安排所擺佈;不要輕易的放開所愛之人的手。

“魔鬼”,隨時都會在時機成熟的時候出現,可以是黑暗的那一刻,亦可以是在陰影之下。他們會想盡辦法佔領所有的純淨的靈魂,把他們拉向痛苦的深淵。他們會無縫不入地侵入身體,讓這些靈魂在痛苦掙扎之後妥協。

這更符合我們生存的現狀吧。每一個猶豫的瞬間,我們都會有被各種慾望侵蝕的危險。人之初性本善,從出生時的一張白紙,到成長過程中的各種經歷,貪婪、懶惰、自卑……各種劣性都想在我們的身上肆意妄為。我們妥協了,它們就在我們的身上紮了根,然後我們就漸漸淪陷。

“安全屋”又是什麼呢?當然就是足夠抵禦那些誘惑的意識地帶。所謂的安全其實也是因人而異的。有人滿足於茅屋粗茶平淡一生,那麼貪念對於他來説就應該是沒有太大殺傷力。而生活自律,心態陽光的人應該對懶惰自然免疫吧。所有的“安全屋”其實都是我們為自己建造的,這也許就是催斯坦所説的“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你內心的映射吧。”

“擺渡人”到底是誰?崔斯坦引渡了很多人,包括迪倫,可是最終,迪倫把崔斯坦引渡到了人間。誰是誰的擺渡人?故事的逆轉讓我猝不及防,但是讀到這裏我也是欣喜之至。

命運的安排終究敵不過內心強大的反抗者。

《擺渡人》讀書心得13

花了兩天看完了這本書,情節的設定讓我為之一歎,很顯然,這不是一本你能夠輕易放下的書。

它通過15歲少女迪倫的視角來解析如何去愛,具有史詩般的質感,驚心動魄。

迪倫認為自己在吉斯夏爾中學沒有真正的朋友,裏面全都是一羣白痴,而與母親的無話可説更讓她缺乏友情和親情。所有,她踏上了火車去見他的父親,然而一場意外發生,她遇見了崔斯坦,一個跟她年紀相仿的男孩。由此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愛戀。

他們一起穿過了荒原,在魔鬼的重重阻礙下,最終到達了分界線。在他們穿過荒原時,,遇到了一個剛學會走路的小女孩,這個情節讓我印象極為深刻。迪倫不能眼睜睜的看着她被魔鬼拖下,不顧生命危險去救了她,讓崔斯坦受了傷。而正是因為這樣,崔斯坦意外發現自己好像變成了人。他們最終也肯定了對對方的愛。迪倫把荒原當成了家,因為有崔斯坦的存在。所以她最終回到了荒原,找到了崔斯坦,併成功回到了火車上。

最終迪倫的不放棄和堅持使他復活,而崔斯坦對迪倫的愛也令他變成了人,最終在一起。

崔斯坦缺失的正是迪倫的果敢和堅持,也是因為迪倫的堅持和他對迪倫的愛縱然她一次次的決定,最後完成了從未有人試過的方法-----沿着路往回走。

這本書對我的心靈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它之所以被被譽為令千萬讀者靈魂震顫的心靈治癒小説。不僅僅在於結尾的設定,也在於他們穿越荒原的行徑和做法,崔斯坦拼死去保護她所愛的人。

下面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幾段話:

我用最適合的相貌出現在每個靈魂面前,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我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我不知道自己遇到第一個靈魂之前是什麼模樣。如果我真的存在,我的存在也是因為有你們的需要。

崔斯坦此時反而猶豫起來。看不到她那雙像大森林一樣深邃的碧眼,疑惑頓時又浮上了心頭。這樣做不對,這樣做是不被允許的。他對她的所有好感都是錯誤的,他不應該放縱這份感情,這是不應該發生的。然而他還是愛了,他渴望體驗人類為之生、為之死的那種奇妙的愛情,這是他唯一的機會了。他緩緩閉上眼,在迪倫脣間留下了一吻。

我自己一個人不行的。不管是走完這段旅程還是做別的什麼事,只要是我自己來,我都會非常害怕。我我需要你。最後這句話是最難以啟齒的,但卻千真萬確。迪倫已經平靜地接受了自己的死亡,連她自己都覺得詫異。想起自己還在塵世的親人、朋友們,她也只是略感傷心。既然她要走上這條路,自然他們終有一天也會來的,她還會和他們再見面的。

她的聲音有氣無力,如同在喉嚨裏嘟囔了一聲。她感覺全身無比虛弱,就像是有人把自己的精力全都抽乾了似的。那一雙雙手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現在很難拒絕它們拖拽的力量。朝着地面,往下,往下,往下,然後令人震驚的是,竟然穿過了地面。塵土和巖石似乎並不像它們看上去的那麼堅固。迪倫感覺自己可以穿過它們向下滑,好像它們是水做的一樣。

跟我走。他用指揮官的口吻説道,語氣中容不得絲毫商量的餘地。這是命令,而他希望她服從。 奇怪,她的頭腦裏一片空白。迪倫連想也沒想過要違抗他的命令,她木然地點點頭,然後磕磕絆絆地跟着他向前走。 男孩崔斯坦甚至還沒等她跟上就大踏步向山上走去,離隧道越來越遠。他對她的倔強暗自稱奇,這個人有一股子內在的力量。不過,不管怎麼樣,她都會跟他走的。

落地前他還有時間猛吸了一口氣。她奮力伸出手,免得直接摔倒在墳場一樣的地板上。這次他兩隻手都伸了出去,空空的手裏什麼也沒攥住

睡意如帷幕般一點點籠罩着她,她聽到風在搖搖於墜的破牆間迴旋激盪。雖然她感受不到風吹過時的寒氣,但她聽得到風呼嘯着穿過罅隙與裂縫,想要鑽進屋裏時的嗚咽聲,這聲音聽起來非常古怪嚇人。她不安地顫抖起來,但趁着崔斯坦沒注意,她儘量控制着身體,不讓自己抖得太厲害。

動物的哀號聲越來越響亮,離他們越來越近。現在噪聲持續不斷,已經交織在一起。迪倫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野獸包圍了他們。儘管她的眼睛左一眼右一眼地瞥,但始終沒看見一隻狼。不過,他們快要到了,他們就要成功了。頭天晚上他們不得已留宿的小屋簡直破敗不堪,這間木屋看起來要比那間堅固多了,她不禁心中一喜。他們現在距離小屋已經近在咫尺了,迪倫幾乎能看到自己那張受驚嚇的臉映在窗玻璃上的倒影。

《擺渡人》讀書心得14

自從我昨天早上打開這本書,我就不能停止看它。這本書描述的畫面細緻真實,代入感很強。我像主人公一樣經歷了整個感人的故事。

這不是什麼神奇的事情,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我們都是等待渡船的靈魂,各種各樣的靈魂。也許我們像迪倫一樣在這個世界上不快樂,也許喬納斯是戰爭的受害者,或者是一個身患重病過早死去的小男孩.但是當擺渡人出現在生活中的時候,他可能是你的愛人,親戚或者朋友,也可能他根本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束光,這是你心中的一個夢.他變成了你喜歡的樣子。

當然,我們也是保護自己靈魂的.擺渡人。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是堅強的,承擔責任的,安慰愛人的靈魂,引導他做一個全新的自己。那時候,我們和特里斯坦一樣,温柔,臂展寬闊。

也許我們還是荒野中漂浮在湖面上的惡魔,侵蝕着那些不夠堅強脆弱的靈魂。我們伸出手抓住他,讓他掉進這深紫色的荒野。

人性是多種多樣的。看書的時候有時候會害怕,害怕被魔鬼吃掉,一不小心就墮落了。有時候温暖,因為我知道總會有我的艄公保護我;有時候我很激動,因為我是指引愛人的擺渡人,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

當然,這本書的結局就像指引無數艄公的楚陽一樣陽光燦爛,也是被靈魂改造,感知美好世界的感受,都是因為愛情。

《擺渡人》讀書心得15

有幸堅持下來看完了這本好書,此書前一半真是沒有太多的吸引力,一度看的我很壓抑,好在沒有放開它。

我們直面死亡、生存和愛,哪一個會是最終的選擇?

在書中,我看到了擺渡人的寶藍色眼裏的温情,看到了迪倫為愛無畏的勇氣,看到他們美好的.愛情結局。

人死後會發生什麼呢?誰會是你的擺渡人?真是一本很好的心靈治癒系小説,至少現在感覺並沒有那麼恐懼死亡,因為死亡意味着失去摯愛親朋,失去了自己他們怎麼幸福生活!所以有時候會想到自己好好的活着也是一種愛的方式。如果死亡後的路真的有人陪你度過,直到你再一次的“回家”,等待家人的到來,也許就並不可怕了。

是否每一個太早夭折的孩子都可以在自己的荒原體驗從未體會過的人生,每個人的荒原不都是自己的情緒和願望所反映的嗎?包括擺渡人崔斯坦的樣貌及性情也是和迪倫理想中一樣。他們是否都像女主人公迪倫一樣在荒原裏有着健全的身體,可以體會刻骨銘心的愛情,有着現實生活中從未有過的勇氣,衝破一切困難只為和最愛的人在一起?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死亡就是去另外一個世界和你的擺渡人一起經歷一段旅程,旅程的精彩由你自己決定,然後到達目的地,繼續好好“活着”。生命沒有終結,只是換個方式重新開始!

願我們都能和迪倫一樣勇敢,一樣幸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