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童年》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74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童年》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童年》讀後感

《童年》讀後感 篇1

秋日的第一縷晨光,散滿在書桌上,而我則在看着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説——《童年》。

阿廖沙是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四歲喪父,從這以後他便跟着母親、外祖母和外祖父生活。外祖父是一個兇惡的人,阿廖沙經常遭到外祖父的毒打。在這個處處散着恐怖氣息的家中,還住着兩個每天鬧分家的舅舅和兩個表哥。阿廖沙也認識了許多人,比如善良的“小茨岡”;每天研究科學的“好事情”……這些人教會了阿廖沙許多道理,但他們都以不同的理由離開了阿廖沙。阿廖沙在經過長久的悲慘生活後,他的母親也去世了,從此他便走向了人間。

阿廖沙的童年從開始至終都是一個悲劇:外祖父和舅舅們的惡毒;親人之間的勾心鬥角;爭吵、鬥毆不斷地發生……在這個黑暗的家庭裏,到處都散發着“戰爭”的硝煙,但好在阿廖沙有一個善良的外祖母。她教會了阿廖沙如何成為一個善良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的童年是快樂的,是彩色的,是沒有痛苦的,是無憂無慮的!甚至有很多孩子不明白什麼叫“打”,因為我們從來沒有經歷過被打。被人拿着鞭子抽的滋味,那也許是一種無法想象的.痛苦。我們擁有了那麼多,可我們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的眼裏,大人掙得那麼輕鬆,那麼容易。的確,我們沒有體會過阿廖沙那樣的生活,他那種只有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的滋味,我們是無法感受得到的!一個十一歲的孩子,他本不需要這樣做,本不該過這樣的生活,但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那個吝嗇的外祖父!正因為他的自私,他拋棄了自己的妻子、兒女,甚至只有十一歲的外孫!他不是人,他是禽獸!

在這裏,我願全天下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而我自己也要像阿廖沙一樣做個勇敢、正直、善良的人!

《童年》讀後感 篇2

尼克松説:“所有我認識的偉大領袖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是偉大的讀書者。”有人説,一本好書是不會寂寞的》實際上,讀者更不會寂寞。一卷在手,神遊天地,俯視蒼穹,與那些偉人的心靈對話,和自然界的萬物溝通,那才是世上最美的享受。

在放假期間,我讀了一片高爾基寫的長篇小説——《童年》。這部小説描寫了高爾基童年的成長經歷和19世紀末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畫面。

這本書主要寫的是阿廖沙從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説從“我”和母親去投奔外祖父開始,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外祖父開了家染坊,因為家業衰落,他變得貪婪,殘暴,還經常打外祖母和孩子們。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把他打倒昏死過去。曾經阿廖沙也被他用樹枝抽到沒有知覺。他暗地裏放高利貨,甚至叫幫工去偷東西。阿廖沙的兩個舅舅也是粗野,整日為爭奪家產而爭吵鬥毆。這些場景使阿廖沙飽受驚嚇。

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下,也有温暖和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着另外一些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幹,熱愛生活,對誰都很能容忍,有着聖徒般的寬大胸懷。她像一盞明燈,照光了阿廖沙孤獨的'心,好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後來説道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躲在黑暗中睡,但她一出現,把我帶到了光明的地方,那是她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

幸福的童年是相似的,不幸的童年各有不幸。《童年》裏刻畫一些生動的人物形象:嚴厲而暴躁的外公,慈祥的外婆,愛喝酒鬧事的舅舅……

而阿廖沙正是一個體驗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愛豐富了他,使他充滿了力量;苦難讓他明白了,不為做不幸的人而羞愧……

讀完這本書後,我期待着我得趕快長大,做一個和他一樣的人,做一個偉大的作家!

《童年》讀後感 篇3

童年在我們眼中應該是美好的,充滿歡樂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的,直到看了高爾基的《童年》。

《童年》是一本自傳體小説,也就是説裏面的故事有80%都是真實的。它主要講的是高爾基因父親去世來到外祖父家,與形形色色的人交往,可謂嚐遍世態炎涼。書中的“好人”,也就是那些曾經讓高爾基的童年有過一點光亮的人,幾乎是死的死,走的走。比方説學徒小茨岡,他經常保護童年的高爾基,但最後被兩個卑鄙的舅舅害死。而“好事兒”,他是高爾基的第一個非親屬關係的朋友,從他的一言一行來看,他應該是個科學家。正因為如此,他因不信仰神而被人唾棄,最終被趕走了。我本認為這本書太過悲慘,但後來轉念一想,這畢竟都是事實,悲慘不悲慘不由誰説了算。高爾基的童年固然悲慘,但他也漸漸在這種悲慘中成長起來,對他的未來是有益的,不經歷一定的.苦難是成長不起來的,正如我們之前讀過的《七的魅力》。

薇諾因父母出車禍而陷入深深的悲痛中,但她也在這痛苦之中成長了起來。我一直都認為悲慘的事件不會帶來好結果,但命運處處和我作對,偏偏不想來什麼就給我來什麼。

我家裏養過N只倉鼠,而有一隻倉N代是唯一一隻悲慘地去往“松子星”的。由於是冬天買的,它很快就出現了由於温度太低而休眠的症狀。我便將它拿到暖氣機旁一直吹,希望它能從死亡線上拉回來;最開始稍微有了一丟丟生機,但很快就淡了下去,最終還是昇仙兒了,為此我還哭了好久。

雖然這不是一件開心的事,可這就是事實,令人悲痛,但至少讓我學到了點東西——不要在冬天買倉鼠,這樣相當於是在害死它。悲傷的往事往往能讓你學到點什麼。

《童年》讀後感 篇4

今天我讀了這本高爾基寫的童年,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描述了高爾基在童年時候發生的一系列事情。高爾基是一位非常偉大的作家,但是他的童年卻是非常的悲慘。他四歲的時候,自己的父親就因為意外離開人世,他跟着自己思想的外婆來到外婆家中生活。在外婆家他認識了許多的新東西,當然也看清了一些事情的本質。在這個地方她認識了很多人,比如説自己的兩位舅舅,自己的兩位究竟要並不像外婆那樣思想,完全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他的外祖父跟舅舅一樣自私自利,而且非常的殘暴。

在慈祥與殘暴之間他就這樣慢慢的度過了自己的童年,與他所處的時代相比我們現在的童年可以説是極其幸福的。但是我們在很多地方都是比不上他的,也許因為我們生活的太過幸福,沒有經歷過一些苦難,所以在一些地方上我們遠遠不如他。最常見的'就是現在很多人對自己的父母形成了依賴,即使是一些比我們年齡還要大的人,他們雖然説已經成年了,但是依然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還對父母形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總是自讓自己的父母來解決,而不是自己獨立解決。其實現在的我們更多的就像是處在温室裏的花朵一樣,沒有經歷過風吹雨打的困難就無法真正地散發出花香。可是阿廖沙他去在很小的時候經歷過這些事情,所以我才説他要遠遠的比我們優秀許多。

看完這本書之後,我決定要在以後的事情遇到困難不再主動找父母解決,而是自己先獨立解決。我要對自己有信心,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堅持,並且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童年》讀後感 篇5

我們的童年,不僅是快樂的,更是是幸福的,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沒有必要被人世間的險惡紛爭給束縛住,也不必管社會的黑暗腐敗……而高爾基的“童年”則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例子,沒有孩子的天真,活潑,只有每天數不盡的工作,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但是卻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不僅使我感慨萬千。

《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也就是高爾基)在7歲父親去世後,隨母親寄住在外祖父家中度過歲月。其間,他得到外祖母的無盡的疼愛與呵護,更受到了外祖母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薰陶,同時也親眼目睹了兩個舅舅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打架,以及在生活各種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貪婪的現象。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地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的景象的狹小天地裏”度過了自己並不愉快的童年。

阿廖沙的生活多麼黑暗啊,就像他的家庭一樣——父子、兄弟、夫妻之間勾心鬥角;為爭奪財產常常為一些小事爭吵、鬥毆……周圍的人貪婪、殘忍、愚昧的事情太多了,有時甚至連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她勤勞、堅強、善良,勇敢,常常給阿廖沙講好聽的神話故事,也潛移默化地教他做一個不向命運所低頭的人。

和阿廖沙相比,我們是幸福的,我們的童年燦爛,多彩:每天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聽着老師講課;回家有大魚大肉等着品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被人欺負,家人會毫不猶豫地狠狠地教訓那人一番……但擁有着這些,我們似乎並不知足,我們總是奢求更多。因為,在我們眼裏,大人們掙錢是那樣的容易,似乎都不費吹灰之力。我們多天真啊!的確,我們不用像阿廖沙那樣只十一歲就到“人間”獨自闖蕩。但讀過《童年》之後,我們應該後悔過自己曾經的奢侈,我們應該不再浪費,我們應該學會珍惜。

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珍惜童年,珍惜如今這來之不易的美滿、幸福的生活,並向阿廖沙學習,學習他的自強、勇敢、努力的精神。

《童年》讀後感 篇6

令人振奮的一本書——《童年》

今年暑假,我由於期末考試成績下降很多,呆在家中意志非常消沉。百無聊賴間,我讀到了一本書——《童年》,這本書以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的童年生活經歷為原型,將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和自強不息的品格展現在讀者面前。看完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了小主人公阿廖沙人生的艱辛,也為他堅定的意志、不屈不撓的'頑強鬥爭精神所折服,這讓我重新振奮起來,找回了曾經所擁有的自信。

在《童年》裏,小阿廖沙三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只好跟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外祖父家中,阿廖沙並沒有過上讓人羨慕的幸福生活,反而早早地在親人身上體會到人性的自私和貪婪。外祖父家是一個充滿猜忌與仇恨、籠罩着一層黑霧的家庭,在這個家中,兩個舅舅常常會因為爭奪財產相互爭吵和鬥毆,而本應令人尊敬的外祖父也會常常因為一點小事把阿廖沙最親愛的外祖母毒打一頓,甚至能把小小的阿廖沙也打得失去知覺。而在家庭之外,他們所生活的也是一個令人倍感壓抑的充滿醜惡、野蠻、殘酷的時代,幾乎每天都會有人用各種方式欺負小阿廖沙,不僅不同情小小年紀就失去父愛的小阿廖沙,反而無休無止地歧視和刁難他。

然而,醜陋的生活現實並沒有讓小小的阿廖沙屈服,他沒有絲毫退縮、也沒有悲觀消沉,反而用他堅定的意志、倔強的精神,頑強地與命運鬥爭,最終鍛鍊成長為一個堅強、正直、勇敢和自信的少年。

《童年》表達了高爾基對美好生活的無比嚮往,它讓我學會了思考做人的道理,比起高爾基困苦的童年,我所經歷的挫折又能算什麼呢?起碼在我的身邊從來不缺少親人的疼愛、老師的關愛和同學們的友愛,只要我能像阿廖沙一樣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不屈不撓的意志、優秀善良的品質,相信我一定會不斷進步,擁有美好的未來,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童年》讀後感 篇7

《童年》的作者是前蘇聯無產階級偉大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小説中記敍了他親身經歷的童年。作者幼年時就失去了父親。外婆帶着他和他的母親來到了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但外祖父家並不和諧,打打鬧鬧早已成了家常便飯。他在兩個成天不務正業,幹盡壞事的舅舅身上看到了人性的醜惡,又從慈愛的外婆身上看到了真善美。他10歲就開始獨立謀生,但再嫁的母親受盡暴虐之後也去世了。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作者阿廖沙(即高爾基)的身影,他那雙天真無邪的眼睛裏充滿了一種炯炯有神的光,那應當是勇敢的光芒吧!現實的殘酷使他過早的經歷了資本主義殘酷的剝削與壓迫。

回想起童年,兒時的`自我有父母和家人愛着,疼着,身邊有數也數不清的玩具,卻還總是挑三揀四嫌玩具不夠。卻不曾想過以往和我們一樣擁有過童年,一樣年齡的阿廖沙卻一向生活在水生火熱之中,他的童年缺少一個家庭應有的和睦,缺少一個孩子應有的歡樂。他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但卻依然能夠產生出他這樣一個完整而堅強的人。這是為什麼是因為外祖父的打罵,周圍人的厭惡嗎不,不是的。是因為他始終懷着一顆堅強而純潔的心來應對生活,是因為他周圍的一些正直、善良的人在無私地幫忙、引導他向前,去突破黑暗生活中的沖沖困難。

故事以作者母親之死為結尾,從組後外祖父的那句“你還是到人間謀生去吧!”中,也暗示着作者真正苦難的日子將要來臨,他要帶着最終的歡樂到人間去了,而阿廖沙的童年也就此結束。

《童年》讀後感 篇8

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是一個陽光正直又善良的少年,但是他不幸地被送到外祖父的家裏,因為他十分敏感,過着困苦的生活,漸漸感受到社會的黑暗,在各種環境壓迫中度過自己的童年。但是在這種環境下,他仍然像一顆初春萌發的嫩芽,依舊以純潔善良的眼光感知這個世界,這背後少不了春雨的滋潤——外祖母。

這周看到關於描寫外祖母的片段讓我感到十分震驚,它甚至顛覆了我對她腦海人設的看法,讓我不得不記下來。

她本在我印象中是温柔又賢惠的人。但現在她是勇敢的,可以説是無畏的,英勇的。

夜已經深了,外祖母正如往常一樣作者祈禱,就在這時,外祖父衝進房間,説外面着火了。於是她就立即朝門外奔去。“外祖母用嚴厲而堅定的聲音指揮者;外祖父卻小聲地哀泣着”“她的舉動把我嚇壞了:她頭上披着麻袋,身上裹塊馬披,便衝進了大火裏。”“到處張羅指揮者大家,一切都在他的眼裏。”在所有人的驚慌中,只有她臨危不懼,還關心着周圍的鄰居。我很敬畏她,她作為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在困苦的生活中承擔着一切,包括丈夫毆打,兒子大家分家。彷彿這個家,她就是頂樑柱,勇敢沉穩。當大火將燒身時,她看見了阿廖沙就在附近,於是少見的大怒在此時從她的口吻裏吐露出來:“不是跟你説了嗎,滾開!”這一面是阿廖沙妨礙到他們治火,更是她擔心阿廖沙會被大火燒傷。但此時,卻沒有想到自己衝去滅火,也十分危險。英勇無畏的一個婦女形象從當時那樣封建的社會中展現出來。

一點點的事例;一些些的舉動;一篇篇動人的.童話;一章章繪聲繪色的民間故事,都編織成愛的網,纏纏綿綿,環繞在阿廖沙童年的印記上,不僅是故事點燃了一顆幼小的心靈,對生活的愛,樂觀堅毅讓阿廖沙的精神世界得到豐滿。這是這樣一個“普通”而又“偉大”的婦女,影響了一個孩子的一生。

《童年》讀後感 篇9

我仰慕高爾基的《童年》很久了,今天終於有機會讀它,真是很高興。將全書讀完,我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這是一本偉大的書,既充滿黑暗,又能看見光明,在冷酷無情中又看到人性的光芒。

此書講述的是高爾基幼年時期從三歲到十歲的生活片斷。

一直讀下去,我進入了一個黑暗但又光明的世界。讀到他的外祖父如何貪婪、殘暴,有一次竟將高爾基打得失去知覺,結果大病一場;還曾瘋狂地毆打外祖母的腦袋,致使髮針都扎進了她的頭皮裏;他的舅舅為了爭奪財產,把高爾基的爸爸推進冰窖裏,還殘無人性的折磨自己的老婆,害死徒工小茨岡。他們冷血得連禽獸都不如。

我認為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一個階段,可讀到這裏,我才知道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擁有快樂的童年。我不禁感到我比高爾基幸福多了。他的童年充滿黑暗,而我童年時,外祖父和舅舅可疼我了,常常和我一起玩遊戲,還帶我到郊外遊玩,快樂極了。我為他感到心疼和同情。

正當高爾基處在困境時,終於出現了縷縷陽光——他的外祖母,她經常講正義和光明的故事給他聽,像個天使般引導他走向光明。正如文中寫道的:“在她沒有來之前,我彷彿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她馬上成為我終身的朋友,成為我最瞭解、最珍貴的人——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了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她給予高爾基知識和戰勝黑暗的力量,給予他迎接光明、嚮往美好生活的希望,使他成為一個堅強、善良的'人。

讀完這本小説,我受益匪淺。我現在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愛、良師益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我的童年充滿快樂,使我健康成長。於是我明白:我要一邊享受童年快樂,一邊認真努力學習知識,用知識和智慧為我們的下一代創造一個更美滿更幸福的生活。

《童年》讀後感 篇10

兩個舅舅分家後,外公買了一幢大房子,阿廖沙跟着外公和外婆搬進了新家,這裏描寫了阿廖沙的外婆終日忙祿,外公還教阿廖沙認字,讀聖詩。有一次,阿廖沙目睹外公打外婆以後,他對外公的最後一點好感也消失了。外公的自私、殘暴、吝嗇、冷酷無情,和外婆的善解人意,形成鮮明的對比。 外婆的形象照料了照亮了幼小的阿廖沙, 滋養了他的心靈

作者用描寫舅舅於外公的矛盾 ,來揭示了19世紀,沙皇俄國底層的部分市民, 由於受金錢的誘惑,親情淪喪,道德缺失的可悲現象 。作者暗示讀者 ,上帝不是萬能的 ,只有砸碎腐朽的制度和觀念的枷鎖, 人與人之間才能相愛 ,人間的天堂才會建成。

阿廖沙母親出走回來後,為了引起母親的注意,阿廖沙用搗亂的方式,希望能得到母愛 。因為母親的事,外公毒打外婆,阿廖沙多麼渴望能保護外婆,改變沉悶、痛苦的家庭生活。

作者用描寫夢境,來反映出我對外婆的依賴和擔憂,在一次外婆醉酒之後的口中得知,父親怎樣與母親結合 ,又是這樣被兩個舅舅陷害離家過程,父親成了阿廖沙成長路上的楷模,給他動力給他指引。

母親的再婚並沒有給他帶來幸福 。繼父打母親時,阿廖沙想要保護母親,為此事阿廖沙差點被趕出校門。神甫的'出現成了繼外婆之後,阿廖沙的又一個心靈導師。

文章的最後,阿廖沙又回到了外婆身邊 ,與之相依為命, 阿廖沙為了幫襯外婆,他毫不猶豫的賣掉了自己的獎品書 。 因為經歷了太多的苦難 , 阿廖沙表現出了超出同齡人的冷靜和沉着,有了這樣的心境他才能走向人間,獨自闖蕩。

《童年》讀後感 篇11

童年,像一條汩汩流淌的小溪,緩緩地流在我們的心裏。我們的童年是五彩斑斕的,無憂無慮、充滿歡樂的,而高爾基筆下阿廖沙的童年卻是悲慘、黑暗的。

《童年》中阿廖沙的原形就是作者高爾基。阿廖沙三歲喪父,只好寄居到外祖父家。外祖父不大喜歡他,不僅脾氣暴躁,還經常打阿廖沙。他的兩個舅舅自私自利,貪得無厭,為了分家產鬧得不可開交,死了小茨崗,讓阿廖沙失去了好朋友。阿廖沙黑暗的童年中也有一縷陽光——善良的外祖母。外祖母處處護着他,帶給了他一絲温暖。

阿廖沙的童年雖然是不幸的,但他沒有被不幸壓例,他始終樂觀、堅強地面對生活中的不幸。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向阿廖沙那樣,樂觀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百折不撓,堅強地戰勝困難。古今中外,許多有成就的人都具備樂觀、堅強的品質。大文豪蘇東坡幾經貶謫,仍笑對風雨,“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東坡樂觀、堅強的真實寫照。

生活不會只有黑暗,在黑暗的另一面,總會有星星之火照亮着你前進的方向。阿廖沙的外祖母善良、正直,她的愛撫慰了阿廖沙心靈的瘡傷。外祖母的愛給予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讓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教會了他身處黑暗仍眼裏有光。

我很慶幸沒有處在阿廖沙那樣一個黑暗的時代,我的童年像彩虹般?爛,或許我們沒有像阿廖沙那樣嚐到苦難的滋味,但我們不應做温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風吹不斷雨打。

我希望我是一棵樹,向陽而生,不斷吸取營養,長成一棵參天大樹,無論遇到狂風還是暴雨,都能堅強地屹立着,巍然不動!

《童年》讀後感 篇12

經過漫長的1個月,我最終咀嚼完了一本書—《童年》

作者是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作家,“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原名阿列克塞·馬克西莫維奇·彼什科夫,1868年3月28日出生於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

小説中的主人公同樣是三歲喪父,由母親和外祖母帶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個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瀕臨破產。而兩個舅舅也是同樣的粗暴、自私的市儈,甚至他們的兒女也沿襲着這樣的風氣。阿廖沙就在這樣的家庭中飽受虐待:外祖父經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們,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覺,結果大病了一場。在這樣的環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靈能不覺得恐慌和不安嗎?!所以這本書都會令我們每一個人感到不快和壓抑,這也是必然的,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惻隱之心。

高爾基在作品的開頭就寫到:“有時連我自我也難於相信,竟會發生那樣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辯駁、否認,因為在那‘一家子蠢貨’的黑暗生活中,殘酷的事情太多了。”可是,與此同時,我們也能夠看到,在這黑暗的另一面,還有一種叫做光明的東西在那隱隱發光。只要還對光明充滿期望,那麼這一點點微弱的火光就能夠被放到無限大,直至灑到每一處陰暗的角落。我想這大概就是高爾基想要表達的另一個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題——批判俄國幾世紀以來構成的小市民習氣,痛斥小市民的卑鄙靈魂。讓這種卑鄙靈魂消失,正是無產階級努力的方向,直至今日還在繼續……

經過讀這本書,我徹徹底底的瞭解到了我們此刻的生活是多麼的幸福。所以,我們不能放棄,因為我們的前途似錦。完美而幸福,但那是在努力的前提下……

《童年》讀後感 篇13

我喜歡的句子:“喂,列克謝,你——不是一枚獎章,我脖子上不是你掛的地方,你到人間謀生去吧......”

外祖父經常説的一句經典台詞:“你們這號人啊!”。我的感受和收穫:阿廖沙又到外祖父家去住了,外祖父和外祖母自己過自己的,所以阿廖沙和外祖母過,他每天放學去撿破爛兒,每天可以收穫十二戈比,都把它交給外祖母,阿廖沙小小年紀在那樣的社會和環境下學會了獨立,而且不久後他的母親也患肺病去世了,死於1879年8月5日,終年才35歲。最後他去了“人間”謀生。

我讀完了《童年》感受頗深也想了很多,想想阿廖沙再看看自己,我們簡直就生活在天堂一般,沒有比較就感覺不到,原來我們是這麼的幸福,有疼愛我們的父母、姥姥、姥爺、爺爺和奶奶還有那麼多疼愛我們的親人,才感覺到媽媽常説的一句話“生在福中不知福”是那麼的有道理,所以我要大聲地告訴同學們都來讀讀這本書吧!讀後我保證你和我一樣會收穫很多的,讓你學會獨立的`重要,同時一定要珍惜我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哦!讀完《童年》後想起了德國進步女作家--羅莎.盧森堡曾深刻指出:“只有讀過高爾基《童年》的人,才能正確評價高爾基驚人的歷程”我國大作家茅盾也曾説;“高爾基的作品之中國廣大讀者所愛好,是因為他抨擊了黑暗,指出了光明,他雖然是為俄羅斯人民呼喊,但在中國讀者看來,都是自己的心裏話,這實在不足為怪,因為真理只有一個!”

現在我真正的感受到了,高爾基成長的過程中真的是很艱難,所以就更想讀他的《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了,好了!我要馬上、立刻去買這剩下的兩本書了,一定要把高爾基的三部曲讀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