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後感(彙編14篇)

來源:文書谷 5.83K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朝花夕拾讀後感(彙編14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前幾天我向我同學借了一本魯迅的《朝花夕拾》。瞭解到原來《朝花夕拾》是由《舊事重提》這個題目改變而來的,雖然題目有所不同,但是散文的中心思想是一致的。《朝花夕拾》這個題目更耐人尋味,想象着清晨綻放的花朵到傍晚來摘取,而《舊事重提》這個題目更簡單明瞭。

在讀《狗。貓。鼠》這一章時,我就被這個充滿懸念的故事深深吸引,魯迅先生清算貓的罪行:第一,貓對自已抓到的獵物,總是盡情玩弄夠了,才吃下去;第二,它與獅虎同族,卻天生一副媚態;第三,它老在配合時嗥叫,令人心煩;第四,它吃了“我”小時候心愛的`隱鼠,後來證實它並非貓所害,而是阿長踩死的,我感到有點氣憤,同時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到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隱鼠,還把罪名加在貓身上,從而使魯迅錯怪了貓。

自從看到《阿長與<山海經>》時,我已經不覺得她壞了。因為她為人正直、淳樸,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幫魯迅買了《山海經》。

再往後看《二十四孝圖》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從字面意思理解是二十四張有關孝道的圖,可是,我把書翻了又翻也沒看到關於圖的部分。或許我應該慢慢去體會其中的奧祕。

又讀了《五猖會》與《無常》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如此詳細,從中不難看出魯迅是個愛玩的孩子。

在看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名字就非常熟悉,因為在七年級下冊第一課就是這個,講的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其中充滿了魯迅兒時的童趣。

其餘的其他章節我就不一一道來了,希望同學們可以去看看《朝花夕拾》這本書,作為名著,那是必讀的一本書,作為散文集,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我只看了一遍,還不懂其中的精髓,看來我還得慢慢參透。

朝花夕拾讀後感2

魯迅有一篇回憶記事的文集叫《朝花夕拾》,裏面多側面的反映了魯迅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反映了魯迅志趣的形成過程。十篇文章既表達了半封建半殖民的不合理現象,又抒發了對往日師長,親友的懷念,也諷刺了一些社會現象。

在《狗·貓·鼠》中寫的是作者仇貓和仇貓的原因,説貓的實質是縱惡養奸。其實是作者借貓諷刺和貓習性類似的一類人,我開始讀這篇文集時還小,以為魯迅只是單純的討厭貓,現在仔細的連接當時社會想想,那些“正人君子”,軍閥統治者的幫兇就像貓對獵物一樣施暴,實在寓意深厚。

《阿長與山海經》是作者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惦念以及對年幼的時光的懷念,文中寫出了作者由不喜歡到尊敬的幾件事,開始作者並不喜歡這位保姆,討厭她的切切察察,但有一次,阿長給作者講起“長毛”(洪秀全的軍隊)讓作者產生了空前的敬意,但漸漸的消失了,直到文章最重要的部分,阿長找到了魯迅最喜歡的帶插圖的.《山海經》,讓作者感到驚訝的是阿長把《山海經》聽成了《三哼經》,最後竟然找到了《山海經》這着實不易,我也對此肅然起敬了。

《父親的病》是作者用諷刺的筆調寫了庸醫誤人,文中兩個“名醫”開的藥一個比一個稀奇古怪,毫無科學可言,諷刺了那些中醫的故作高深,作者父親病時花了大價錢請來“名醫”效果都不見好,那些“名醫”也相繼藉故辭去,父親的病卻一天天加重了,表達了作者對庸醫的痛恨。現在看來,那些庸醫確實可惡,可以説是草菅人命了,那些開的藥完全就是異想天開,如敗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舊鼓皮做的,説水腫一名鼓脹,用打破的鼓皮就能克服,這實在是可笑。

這十篇寫回憶的文章,確實像一面鏡子一樣放映了當時社會的陋習,迷信和黑暗,也為魯迅以後的志向做鋪墊。

朝花夕拾讀後感3

魯迅常想在紛擾中尋找一點閒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他的童年猶如一棵梅花在河流旁快速生長,花朵紛紛落地的場景的美,流到鄉下,那花是又鮮豔又芬芳。魯迅的《朝花夕拾》跟他的內心一定是一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魯迅的日子有歡喜又有痛苦,但都是給他留着那深刻而又完美的回憶。正如他的`書《朝花夕拾》,就親筆寫了他的日子。

我讀者魯迅先生寫的散文,眼前彷彿看見了魯迅的童年的悲傷痛苦:那天晚上,魯迅的父親在地上保留着一口氣,衍太太讓魯迅把他爸爸叫醒,魯迅拼命的叫着,聲音震耳欲聾,他父親讓他不要叫,並且拼命喘氣,好一回才正常,魯迅又叫,叫到嚥了一口氣。

一切的感覺都是那麼痛苦,令人難受,因此我才會感動。尤其魯迅天真的相信別人,讀起來讓人覺得魯迅先生又親切又十分不聽話。

童年是有痛苦的,是那麼令人難忘呢!我的童年也有痛苦的幾次經歷。我家在農村,一次,我的親人逝世,我什麼都不知道,一直在那拼命的叫着,就算有人阻止,我也不管理,他説別叫了,説話的低微表示他奄奄一息,好久才喘過氣來。我叫着,一直叫到他沒氣了,就在那坐無聲息。我很後悔,當年沒有給他一個平的環境。我就從那時開始,再也沒有如此瘋狂。

現在的時代,老師與父母已學業為重,作業更是一大堆,我們哪有時間去管理這裏那裏的了。

童年已向我們一步步地離開,留下的也只是一些散落的記憶,還不如多讀讀記記《朝花夕拾》,體會魯迅的童年的痛苦與快樂。

拾起了朝花,就像拾起了父親死後的遺言,令我記憶非凡。

朝花夕拾讀後感4

《朝花夕拾》可以讓年少的人珍惜好時光,讓年長的人守望好時光。

父子倆一起看《朝花夕拾》中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你會發現他們都會露出笑臉。孩子是因為文章有趣而發笑,沒有什麼問題。而爸爸呢,也只是單純的認為有趣嗎?我想並不是吧,他一定回憶起了自己年少時的好時光。

魯迅先生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這篇文章時,正因反動局被迫從北京前往廈門,可為什麼在如此緊張的環境下,魯迅先生能寫出如此天真活潑,自由和歡樂的文章呢,一定是源於他對年少時天真、活潑、自由和歡樂好時光的嚮往。

雖説這篇文章只是魯迅先生自己的抒情罷了,但何嘗不是魯迅先生對當時封建制度下思想麻木的'平民百姓的渴望?再回到今天,他依然是對當今的一些中年人的渴望。

現在的一些大城市的工作者們,拼命的奔波在白天與黑夜之間,早已喪失了年少時的種種寶貴心理,匆匆忙忙擠着人山人海的地鐵,使他們喪失了活潑;快步走在如煙籠罩的馬路上,使他們迷失了方向;枯燥做着不計其數的工作,使他們失去了歡樂,各種各樣的困難,使他們失去了天真,日復一日的上班,使他們缺失了自由,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

很多時候我們會在不知不覺中被生活侵噬的心靈,我們都知道生活是美好的,但我們不妨仔細想一想,追根求源一下,怎樣的生活是美好的?

美好生活的前提就是要擁有天真活潑,自由和歡樂的心理。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是不健康的,那他的生活又怎麼會美好呢?

在任何時候心理健康,都是大於身體健康的,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魯迅先生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一樣去守望好時光,滋養好心靈。

朝花夕拾讀後感5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人不能停止讀書。在這個炎熱的暑假,我不願呆在室外活動,只想在空調房中休息。但這浪費了不少大好時光,所以我決定閲讀下學期的名著。這兩本名著都是比較趣味的——《格列佛遊記》和《朝花夕拾》。我選擇了後者,因為它是魯迅先生著作的。魯迅先生的書我也讀過一些,我覺得他的作品都比較趣味,充滿了童真。

《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裏面用了很多的諷刺手法。比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他先用鮮亮的文字記敍了百草園無憂無慮的生活,裏面的各種小動物也讓我們大開眼界,魯迅在百草園的生活真是趣味呀!在寫到告別百草園去三味書屋上學。他用諷刺的手法反對了三味書屋的乏味生活。在《閏土》中,魯迅比較了他自我與閏土的童年,真是人間與地獄,當時社會的腐朽,導致老百姓從小就得受苦。而魯迅家境不錯,所以過着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沒有閏土的鄉村生活有樂趣。在以我們2世紀的現代生活與魯迅的生活作比較了——我們冷了開暖氣、熱了開空調,更也無法感受到當時生活的樂趣。而其中的《二十四孝圖》也讓我留下了印象,原本為了培養孩子孝心的《二十四孝圖》,竟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可怕的'陰影。可見封建禮教毒害少年啊!

這本書中很多故事都説明了舊中國教育制度的欠缺。魯迅先生以筆做槍,字字擲地有聲,指出了舊中國的弱點。

生活在2世紀的我們,一面慶幸自我出生在祖國富強的年代,一面又得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杯具重演。

在過往的日子裏,祖國忍辱負重,而此刻繁榮富強的日子裏,我們怎樣能不為祖國努力呢?我們的祖國正在崛起啊!

朝花夕拾讀後感6

我喜歡看魯迅先生的散文,尤其是《朝花夕拾》裏的《狗貓鼠》這一篇。特別有意思的是,有時候魯迅先生不只説的是貓,常常會代指一些人。

魯迅先生打小仇貓,用現在的話説就是討厭貓、恨貓。而這個消息成了事實,被許多人知道了,一些人就趁風起浪,寫了一篇廣告詞:“狗仇貓,魯迅也仇貓!”在暗中罵魯迅是條狗,但魯迅先生心胸寬闊,不去計較這些人對自己的人格侮辱,但他也在努力找着狗仇貓的原因。最後只在一篇童話裏看到了些虛假內容,只因為狗把貓錯當成了大象,受到動物們的恥笑,從此以後,狗和貓成了一對仇人。

狗仇貓的原因不太明瞭,可魯迅先生仇貓可是理由充足的。第一個原因是貓的性情與其它各種動物都不太同,凡捕食雀、老鼠,總不肯一口結束它們,而是盡情地玩弄,放走,捉住,放走,再捉住,直到它再沒新的玩法,玩膩了的時候,這才吃下去。讀到這裏,我忽然明白了魯迅先生其實是在筆頭上做文字,是不是僅僅只有貓才會這麼做呢?完全不是,這裏就代指了魯迅所處年代的日本人的`所作所為!他們慢慢地折磨愛國人士,再殘忍的處置他們。

第二個原因是貓雖然與獅虎同為貓科,可是卻有那麼一副媚態!讀到這裏,我忽然又明白了,那個時代的有些人就是這樣,為了努力巴結依附向上爬,才做出一副副媚態,以求討好!第三個原因是小時候他家的大花貓吃掉了他飼養的“寶貝隱鼠”。

魯迅先生的散文,字字珠璣,話裏藏話,露出鋒芒,有些內容我還似懂非懂,但這絲毫不影響我走進大師的世界享受文學的魅力!

朝花夕拾讀後感7

當我拿起魯迅先生的書—— 《朝花夕拾》並開始仔細閲讀時,我發現一種奇妙的感覺,像一座小橋和流動的水令人耳目一新。

《朝花夕拾》這本書主要講述魯迅從童年到青年的人生軌跡和經歷,向那些難忘的人和事表達了最熱烈的情感,生動地描繪了晚清的生活圖景。讓我們舉幾個例子:《故鄉》生動地描繪了魯迅和潤土的童年。魯迅的家庭很富裕,但他並不自由。潤土一家很窮。他有自由,但他渴望更好的生活。長大後,這兩個天才發現自己被一道厚厚的牆隔開了,他們美好的童年再也不會回來了。《藥》,通過茶館老闆老栓和他的妻子給兒子蕭栓買血饅頭的故事,反映了愚弄人民的犯罪行為和革命者的無私奉獻。從這兩個例子來看,我們都看到了舊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平的.判斷。相比之下,我們現在過着美麗的生活,有衣服可以伸出手,有食物可以張嘴。相比之下,這確實是一個不同的世界。坐在乾淨明亮的教室裏學習,一些學生仍然沒有完成作業,一些甚至拒絕做作業。我認為這真的不應該!現在我們沒有不公平的法律,我們沒有生活在恐懼中,我們沒有飢餓和寒冷的日子,我們沒有外國侵略。我們有充足的食物和衣服,普通人有舒適的生活,一個強大和富裕的國家……我們在21世紀享受了巨大的幸福和甜蜜。你想吃什麼,想穿什麼,想去哪裏玩,想做什麼都是可以用手指實現的小事。但假設是在魯迅的童年?它能實現嗎?不,這很難理解。對富裕家庭來説,這是可能的,但對貧困家庭來説,能夠填滿肚子是件好事。我們如何實現那些我們甚至不敢去想的願望?現在我們應該理解我們的父母,停止任性。如果我們把它放在過去,我們怎麼能讓你幻想呢?也許你連一本書都不會讀。

《朝花夕拾》這本書是對過去歲月的回憶。這是極其可悲的,但它使人無能為力。有時快樂,有時不快樂,讓我記住。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我手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從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年少輕狂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飄向了那些曾經屬於我們的逍遙日子。

《朝花夕拾》這本膾炙人口的鉅作,正同它的名字一樣,是魯迅先生在中年寫下的回憶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另有一番滋味吧。就如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豔,到夕陽西下時分去採摘,雖然失去了剛剛盛開的嬌嫩和芬芳,晚霞的照射卻讓它平添了一種風韻。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送導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魯迅先生的童年並不乏味,他懷念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與小動物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精彩,趁大人們一愣,以神不知鬼不覺的速度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魯迅先生在三味書屋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給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就是讀書,十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先生的文章有什麼魔力,他用一個孩子純真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有人説:“要看一個人是不是真的會寫文章,最主要還是看他的文章裏有沒有感情。”老師也曾經説到:“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變得有血有肉。”我不得不承認魯迅確實厲害,他的話語雖然平淡樸實,赤熱的情感卻展露無疑。他希望與大自然真正擁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間留連,嚮往與小動物們打成一片的日子。讀着讀着仿若中年的魯迅頓時變成了一個活力四射的小孩子,身上散發着陽光般的氣息。

每個人都阻擋不了時間的腳步,童年總會漸行漸遠,留下的是一個個美麗的回憶。讀《朝花夕拾》去領略一下魯迅的童年,慢慢體會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吧。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不一樣的年代,不一樣的快樂。

朝花夕拾讀後感9

魯迅先生的文章多是有些晦澀難懂的,故每每我讀先生的文章都要讀上許多遍,使得自己能更好的讀懂先生的意思。而先生的這篇《五猖會》,讀得不花我半分力氣,卻委實讓我引起不小的共鳴。

文章的開篇便是寫的兒時的先生對於“迎神賽會”的一種期盼和嚮往,由於居住在偏僻的處所,雖然是對於這樣的活動充滿憧憬,但是確實從來沒有看到過真正的書中所描寫的“迎神賽會”,只能不斷的從書中看到這些描寫加以自己的想象,最多隻能花上一文錢買上一個“吹都都”。在寫滿對這類“迎神賽會”的憧憬之後,峯迴筆轉,先生即將遇到“這是我兒時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去東關看五猖會!而這五猖會是全縣中最盛的會!兒時的先生必是神往不已,而確實也有這樣的.一個機會,先生要隨家人同去看着五猖會!這不僅可圓了夢,也是兒時童趣的一個所在!可偏偏在大家準備出發的時候,“父親”卻成了一個最最不和諧的音符,非要讓我背書!《鑑略》中的二三十行。這對於一個孩子來説,無疑是兜頭一盆冷水,各種強記之後終於能過了“父親”這一關,而起初那種興奮卻蕩然無存!這種封建禮教的威儀,不可撼動的地位,無疑給先生兒時的內心留下了不好的記憶。

讀到此處,不禁勾起我的共鳴來。每每要出去玩耍,父親或母親總是不會站在我們的立場上考量問題,非要出個名目讓他們還“稱心如意”了,而我們再得以出去玩耍時,早失去了先前的心氣兒。

讓我用先生文章的結尾做個結尾吧: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個時候叫我來背書。”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初讀《朝花夕拾》不覺得這像一本名著,反而覺得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才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時,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這“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樣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一定也很貪玩,不過這裏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着頭腦,只是覺得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含意,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説起《 狗、貓、鼠》 和《 阿長與〈山海經〉》可是我在這半本書最感興趣的文章了。

一開始,看這本書的

第一篇文章就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説了一遍,説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的,也是因為它吃了不該吃的東西我最愛的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記錄了下來的話,就能和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太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其實有隻“隱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的那一段時,感覺真有點氣憤,同時也為魯迅失去“隱鼠”而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禍強加在了貓的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從看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已不記恨她了。在《阿長與山海經》中的她,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朝花夕拾》的內容簡短但不缺乏經典,看來我想讀透這前半本書,還得好好體會、體會!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最近,我看了《朝花夕拾》這本書,這是一本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記述了魯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時代求學的歷程。

在《狗貓鼠》中,是針對“正人君子”的攻擊引發的,嘲諷了他們散佈的“流言”,表述了對貓“盡情折磨”弱者、到處嚎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恨;追憶童年時救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現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在《阿長與山海經》中,作者憶述兒時與保姆長媽媽相處的情景,描寫了長媽媽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性格;對她尋購贈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繪圖《山海經》之情,充滿了尊敬和感激。

在《二十四孝圖》中,揭示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鯉”、“老萊娛親”、“郭巨埋兒”等孝道故事,指斥這類封建孝道不顧兒童的性命,將“肉麻當作有趣”,“以不情為倫紀,誣衊了古人,教壞了後人”。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得到的樂趣和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兒童廣闊的生活趣味與束縛兒童天性的封建書塾教育的尖鋭矛盾,表達了應讓兒童健康活潑地成長的合理要求。

在《父親的病》中,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作玄虛、勒索錢財、革菅人命的實質。

《朝花夕拾》是魯迅對往事的回憶,有趣的童年往事、鮮明的人物形象,一件一件往事,同時也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表現了魯迅對艱苦勞動人民的惋惜、同情,也表現了對當時社會的厭惡,告訴我們不要再回去那讓人受苦的社會,更表現了對阻遏人民前進、折騰人民、損害孩子、保留封建思想的人的痛恨。讓我們瞭解歷史,感謝美好生活的由來。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不明白魯迅為什麼把“舊事重提”改成了“朝花夕拾”,但不得不説,夕拾的朝花,不僅是舊事的,反倒是新事,開心事,傷心事。

這篇文章可分為五種味道:酸、甜、苦、辣、鹹。

酸。的確,魯迅的文本有點酸,什麼酸?心酸。

你看到《父親的病》,作者從不正面寫家道衰敗的頹唐,僅從父親口裏説的噓噓的話,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顧後的疲態,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裏卻按捺不住,到最後,衍夫人唆使作者喊父親,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

感人肺腑的是,暗地裏不乏對衍夫人自私的多話做出不良形象的諷刺。

甜。不要説阿長與過年行禮的温馨,也不要説,也不説看社戲、看五猖會時的快活熱鬧,單提起百草園“油蛉在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的童趣,一切心裏感受的天真浪漫,一切體味的親切柔情,又似乎搭上了獨特的魯氏橋,進了甜美的童年故鄉。

苦。成了“名人”“君子”的仇是苦,阿長,父親的死是苦的,藤野先生的死是苦的,跳進了老家裏的“大染缸”不自由,是苦的。辛亥革命苦了,人民苦了,魯迅苦了,也苦出了這本書,在暴虐、黑暗、瘴氣的旅途中《朝花夕拾》。

辣。魯迅的本色。辛辣的筆風,自然會有它的筆尖指向人羣。那句“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形象塑造了一個堅強的男人,對反對派、保守派勢力的攻擊和奚落是無情的。

比如,對陳、徐的尖酸刻薄的諷刺在嘴裏有點辣,但入肚卻穿腸蕩胃,甚是尋味。

鹹。眼淚的味道。簡單感人的散文,足以讓人流淚。老一點一點的,是《朝花夕拾》能被啜泣的鹽,染鹹的是回憶,濺起的是讀者深思的心。

讀過回憶錄的人,也都是風月殘花,追風尋影的閒情逸致,卻沒有看到夕拾的朝花也別有一種味道,也就是,百味不離其宗,朝花夕拾一樣豔。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風兒吹過,樹葉沙沙輕擺,吹動已然出了頭的草,使得綠草起伏,蟲鳴不斷,奏出生機的樂,催動成長的弦。孩童們在這其中,嬉戲,玩要,與舞蝶為伴,鳴曲為奏,抒寫着天真爛漫。望着這些情景,我不禁想,魯迅先生的童年亦是如此耶?

風輕輕地翻開了《朝花夕拾》,一頁頁紙被打開,喚起了一段段斑斕的回憶。

百草園裏,石井欄光滑,碧綠的菜畦,皂莢樹高高挺立,綠得髮油的桑樹葉,紫紅的桑椹點綴其中,油蛉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一雙小手隨意撥開叢草,迫切地尋找着新奇的`事物。這裏是魯迅童年的開始,是孩童們天真的樂園。覆盆子酸甜,心中卻發澀,魯迅的童年,在我看來並不快樂。

我似能感受到他的不滿,枯燥、乏味,這應詮釋了魯迅先生對三味書屋的感情。私塾剝奪了孩子們快樂的權利,可剝奪不了兒童對自然的嚮往。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寫下的對往事的回憶。早晨盛開於朝陽的花,放蕩不羈,被少年氣息所縈繞,從枝頭悄然落下,又於晚霞之間輕輕捧起,細細觀摩,雖已枯黃幹萎,卻是別具風韻。

我想魯迅先生回憶起這記憶時,心中應是酸澀的吧。父親對他雖嚴厲苛刻,卻處處流露出那藏不住的愛意,可昏聵的庸醫,讓他的父親永遠斂去了愛,離他遠去。他痛恨這樣的社會。孤獨無助中,卻又有着像長媽媽這樣善良質樸的人,“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願在你懷裏永安她的靈魂”是魯迅先生對她的懷念。《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對穿着不拘小節,對工作卻一絲不苟,孜孜不倦的教海,永記魯迅心中。

魯迅先生用筆抒寫着對師長的懷念,三言兩語道盡了無盡思念,亦將社會腐敗的面目一一剖開,簡短几句卻引人思緒萬千,他想用這樣的方式告訴人們封建的腐敗,訴説自己的疼,亦訴着自己的思。

風輕輕地拂過,書頁被合上,可我對《朝花夕拾》的愛卻停留不下來,我愛這樣的《朝花夕拾》,亦愛“無情未必真豪傑”的魯迅先生。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翻開《朝花夕拾》,在墨的幽香裏,發現另一個魯迅,拾起花之記憶。——題記

1926年,在北京大學正春風得意的魯迅收到了一個沉重的打擊:因為自己對學生運動的支持和各種對當局所不利的文章發表,遭到了當局的通緝。無奈之下,魯迅只能跑到南方避難。然而,他不得不遠離在廣州工作的妻子,在廈門大學工作,還要受到大學裏一羣反對自己的人的排擠。這令他情緒萬分低落。魯迅想,那就回憶往事吧,讓自己開心一點。於是他寫下了《朝花夕拾》。

文章都在追憶往事,從童年到少年到青年,卻常夾着辛辣的批判。於是我記憶最深的為《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是因為它收入了課本,極好分析,又或許也為其中的因素——但我愛的`,是那語言流露出來的發自內心的歡樂與童真。

童年魯迅,活潑有趣,似乎一草一木都是生動的,有趣的。靠近泥牆的一大片野草,他都能觀察上一天,從中找出一堆生物,抓蟲拔草不亦樂乎。聽長媽媽講故事,能聽到它的“重點”——別人叫你的名字不可答應——還是千萬。都跑到書屋裏去了,在課間也找蟬蜕抓蒼蠅。如此心大又沙雕的玩法也只有孩童能看到。

但是這朝花,再也拾不起了。父親生病,庸醫亂治,一夜間天真少年郎立下學醫志向,拯救千萬生病中國人;外出留學,電影,匿名信讓魯迅發現中國弱到可悲。他棄醫從文以筆為武,向敵人們發出犀利的攻擊,望那個捉蟲拔草,爛漫少年變成了尖鋭無情,在爾虞我詐中頑強鬥爭的戰士,昔日美好,在黑暗社會中消散了。

若魯迅先生生於這個時代,他或許就會像冰心一般吧!他會寫出千萬美好,但絕不會如當今這般偉大——那個時代造就了他,而那個時代也需要他;需要他為美好發聲;需要他為美好戰鬥,為之付出,為之犧牲。

只願魯迅在那個世界,能拾起朝之花,拾起美好。

那個世界,你依舊是昔日那個少年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