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讀後感【推薦】

來源:文書谷 2.39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史記》的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史記》的讀後感【推薦】

《史記》的讀後感1

今天,我們學習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篇文章之後,我深有感觸,明白了許多道理。

我學完了這篇文章,明白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是朝廷的史官,他到處蒐集資料,要編寫一部史書。但是司馬談沒有實現這個理想,臨終前他囑託司馬遷要寫一部史書。於是司馬遷發憤圖強,到處蒐集資料。正當他專心致志地整理資料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讓他進了監獄,受到了當時最野蠻的腐刑,嚐盡了人世間的屈辱。但是,意志堅強的司馬遷沒有受奇恥大辱的影響,不論是在監獄裏,還是出獄後,他都專心致志的編寫《史記》這本書。他一共用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編成了這部輝煌的史書。

學了本文之後,我想起了司馬遷説過的話:“人固有一死,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這句話講的一點沒錯,是司馬遷的人生寫照。司馬遷發奮寫《史記》這篇文章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地方是: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的`頭上。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司馬遷進監獄受的是常人難以忍受的腐刑。在當時,受腐刑的人會被人譏諷、嘲笑,但司馬遷忍辱負重,堅持編寫完《史記》這本書。

學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明白了:我不論做什麼事,要有司馬遷寫《史記》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能被小小的挫折打敗了。

《史記》的讀後感2

史記是西漢時期司馬遷所作的,司馬遷(前145—?),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夏陽龍門(今陝西韓城南)人。司馬遷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説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就這樣,史記塑造了一個一個的經典人物。比如始皇帝嬴政,漢高祖劉邦,春秋首霸齊桓公還有卧薪嚐膽的越王勾踐。

在中國歷史上史記 後漢書 漢書 三國志並稱前四史

這是我最喜歡的故事,卧薪嚐膽,這是卧薪嚐膽的節選,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這個意思是吳王已經赦免了越王,(讓他回了越國,)越王勾踐時時刻刻想着如何復國,於是就每天勞累地思索着,還把一個苦膽掛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覺之前,都要仰起頭嚐嚐苦膽的滋味,吃飯喝水之前也要先嚐嘗苦膽。他常常對自己説:“你難道已經忘記了在會稽山上所受的恥辱了麼?”他親自到田間種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織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頓飯裏幾乎沒有肉菜,穿的衣服沒有鮮豔的顏色。他降低身份對待下面有賢能的人,對賓客厚禮相贈,扶助貧困的人,哀悼死難的人,和百姓們一同勞苦工作。最後卧薪嚐膽了20年終於把吳國消滅了,最終,勾踐也成為了五霸之一。

《史記》的讀後感3

今天,在語文課上,包老師給我們講了《司馬遷發憤寫<史記>》這一課。使我很受感動,給了我很大啟發,使我在學習上有了前進的指明燈。

讓我最感動的是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課文中是這樣寫的:

正當他專心致志寫作《史記》的時候,一場飛來橫禍突然降臨到他頭上。原來,司馬遷因為替一位將軍辯護,得罪了漢武帝,入獄受了酷刑。司馬遷悲憤交加,幾次想血濺牆頭,了此殘生,但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便打消了這個念頭。他想:“人總是要死的,有的重於泰山,有的輕於鴻毛。我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比鴻毛還輕嗎?我一定要活下去!我一定要寫完這部史書!”想到這裏,他盡力剋制自己,把個人恥辱、痛苦全部埋在心底,重又攤開光潔平滑的竹簡,在上面寫下一行行工整的'隸書。

就這樣,司馬遷寫作用了整整13年的時間,終於完成了一部52萬字的輝煌鉅著——《史記》。這部前無古人的鉅著,幾乎耗盡了他畢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寫成的。

他忍辱負重,歷盡艱辛的精神使我受到了很大感觸我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就退縮了,學完這一課使我懂得了:在今後的學習中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退縮,要克服困難,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計較個人得失,就一定能在學習中取得成功。

《史記》的讀後感4

我利用一個暑假的時間終於讀完了《史記》。這本書的作者是漢代的司馬遷,他幾乎耗盡了畢生的心血,來完成這一部52萬字的鉅作。

這本書主要説的是從黃帝時代到抗擊匈奴的故事,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武王大戰紂王的`故事。紂王性格暴戾,經常殘暴百姓,其中只有妲己最受寵,他還建築酒池肉林,荒淫無度。而在這個時候,反抗紂王的武王,悄然拉起了一支大軍,反抗紂王。因為紂王的昏庸殘暴,眾多的百姓也開始起義。

武王的軍師,姜子牙建議先將軍心凝固起來,武王聽從軍師的建議。最後,不得民心的紂王不得不跳入火中燒死自己。妲己被殺,奸臣受了絞刑。

從書中我悟出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多為他人着想,將心比心。我覺得做人不能光考慮自己,要從別人角度來考慮問題,紂王就是最好的教訓。周武王的軍隊雖然不強,但是有姜子牙這樣的一位軍師,再加上得民心的軍隊,那就可以用策略擊敗敵人。像荊軻刺秦王、劉邦戰項羽、黃帝大戰蚩尤,還有秦始皇,他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統一了六國,使人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不再流離失所,不再飽嘗顛沛流離之苦,雖説他發起了焚書坑儒,但比起過,他的功勞更大,更讓歷史永遠銘記!

培根説:“讀史使人明智。”我們應該多看看關於歷史的書籍,歷史還有許多的故事,在等着我們去探索思考呢!我們的《史記》就是這樣一個證明,難怪魯迅先生稱它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希望人們多花些去研究歷史,説不定還有新發現呢!《史記》它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見聞,還增加了我們的知識,讓我知道了如何做人最好,要善於聽取良言忠告。更要時時刻刻為他人着想,這樣的人,才是成大事的人。

《史記》的讀後感5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嘔心瀝血、傾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它記載了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三千年的歷史,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等多方面。

在《史記》五十多萬字的長河中,令我記憶最深的便是司馬遷那令人悲憤而又令人同情的.故事。司馬遷是朝廷的史官,他寫《史記》秉筆直書,文章公正,史實可靠,不空講好話,不隱瞞壞事。他敢於批評朝廷,把漢武帝的荒謬行為一一寫在史記中,從而惹惱了漢武帝。當時,李陵攻打匈奴,因寡不敵眾,不得不敗下陣來,當了戰俘。漢武帝為此大發雷霆,眾大臣一個都不敢上前為李陵辯解。唯有司馬遷上前為李陵講話,他例出了幾個方面:第一,李陵攻打匈奴,援軍遲遲不到,才導致戰敗;第二,李陵投降匈奴,是為了儲存實力,將來更好地報效祖國。可漢武帝怎麼聽得進去,一氣之下,想講司馬遷處以死刑。眾大臣紛紛向漢武帝為司馬遷求情,漢武帝才免了司馬遷的死刑,但還是將司馬遷改判為宮刑。

司馬遷遭受了如此奇恥大辱,真想一死了之。但他馬上清醒過來: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如果就這樣死了,不是輕於鴻毛嗎?於是,他發奮圖強,忍受着精神和軀體上所承受的痛苦,日夜不停地着作着《史記》。

我看了《史記》後,對司馬遷的遭遇深感同情。他雖然受到了如此大的侮辱,但堅持把《史記》寫完。我會學習司馬遷那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做好每一件事情。

《史記》的讀後感6

假期裏,我讀了《史記》這本書。它讓我認識了勵精圖治的越王勾踐;智勇雙全的藺相如;優柔寡斷的項羽;善於抓住,利用機會的劉邦和殘暴無理的秦始皇。故事 講述 從皇帝開始到西漢武帝年間,共3000年曆史中發生的重大事件。從中我還可以學習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彷彿真的看見了:皇宮裏的奇珍異寶,百姓們安居樂業。宮裏大臣、大夫玩弄權術,明爭暗鬥。還有秦始皇 焚書的煙塵。有的讓人看了熱血沸騰,有的讓人拍手叫好, 有的讓人恨得咬牙切齒。

我覺得崇尚武學的漢武帝可以再多瞭解一些古今名著成為一名能文能武的好皇帝。唐皇應該讓大臣,官民多了 解一些武術知識,不要光迷戀於書本。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大詩人屈原。他的知識非常淵博。無論是對內政的管理還是對外的交際。他都可以處理的 井有條,讓楚懷王非常看重他。可上官大夫非常嫉妒屈原 的一身才華,所以一有機會上官大夫就會在楚懷王面前造謠 生事。楚懷王開始還只是懷疑,可到最後也就信以為真了。

罷了他的官職,漸漸地疏遠他。清廉的屈原就好像一隻在 污濁不堪的世界裏超脱塵世的'蟬,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皎 潔的荷花。德才兼備又清高孤傲的屈原懷着悲憤的心情, 寫下長詩《離騷》,最終跳河自盡了。

讀了這篇文章,屈原的愛國精神實在讓我敬佩。讀了這本書,我會感歎一句:“真不愧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 《離騷》。”

《史記》的讀後感7

輕輕地翻開《史記》,歷史的年輪旋轉着重現於我的眼前,王侯將相的人生無比絢麗,吸引着人們的目光。然而紙上談兵的'慘淡並沒有人去關注,宰予晝寢的故事也引不起別人的思考。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打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少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説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説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長久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兵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40多萬趙軍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射死。

那麼從認識論的原理來看,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兵法是經過實踐而來的,是一種認識,認識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且我們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紙上談兵則用靜止的觀點看待問題,違背了發展觀,所以我們要想某件事情成為現實,不能只憑口頭言論,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實踐。

《史記》的讀後感8

《史記》是我國西漢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一生的心血,我讀了它,腦海中浮現出從華夏民族的祖先炎、黃帝到漢朝三千多年的歷史畫面。

《史記》對古代優秀人物的頌揚,體現了中華民族高尚的.情操。《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繼承父親的遺願,立志編寫《史記》。他遭受宮刑後,不僅肉體被摧殘了,精神上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但他是不是為此毀滅自己的生命呢?不是,他還沒有完成編寫《史記》的使命。他以古代聖賢為榜樣,忍辱負重,傾盡心血,歷經數年,終於完成《史記》,實現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司馬遷這種自強不息、信念堅定、不被挫折打倒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生活中,我遇到點困難就退縮,沒有勇氣再堅持下去。其實,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但只要有堅定的信念,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能度過難關,實現美好的理想。同時,我也要學習司馬遷勇於奉獻,他為了奉獻,永遠比索取愉快,它使心靈豐滿而充實。

《史記》也揭露了一些醜惡的形象,顯示了中華民族疾惡如仇的精神品質。春秋有名的暴君晉靈公搜刮民脂民膏,修建桃園供自己享樂,還在高台上拿着彈弓,對準人羣彈射,以此作樂,只為自己着想,把自己的快樂建在別人的痛苦上。侍臣有過錯,晉靈公便讓兇猛的大狗靈獒咬他;廚師沒煮熟熊掌,晉靈公就將他砍為幾段,視人命如草芥,真是胡作非為。

《史記》的讀後感9

《史記》是我國文化的燦爛瑰寶,它的作者是古代著名文學家司馬遷。《史記》中有許許多多的經典故事,每看一個都會有不同感受,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周幽王烽火戲諸侯了。

周幽王殘暴無道,喪盡天良。可他獨獨喜愛宮中的一位女子——褒姒。為了讓她開心,周幽王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把軍國大事當兒戲,點亮烽火,迫使全部將士匆匆趕來,就為了博褒姒一笑!可長期以往,將士們漸漸對他失去了信任,到戰爭真正來臨的時候,將士們已經完全不相信周幽王了,全都不願前往,最後被匈奴殺得片甲不留。看到這兒,我十分氣憤,周幽王為一代君主,卻只知道吃喝玩樂,殘害百姓。我們可不能學他,做人必須誠實,不能欺騙,玩弄別人,不然終究會自嘗惡果。

另一個讓我回味的,就是聶政以身報仲子。聶政與嚴仲子交上了好朋友,為了討伐俠累,他隻身來到韓國,在眾目睽睽之下刺死了俠累,最後自毀容貌而死。這段故事感人不已,聶政俠肝義膽,是一位了不起的烈士,而言仲子獨具慧眼,善於識人用人,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認可與讚揚!

《史記》中還有很多了不起的人物,如:文武雙全的伍子胥,聰明機智的晏子,善用兵計的孫武等等。在他們的身上也發生了許多感人的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看哦!

總之,這本書給我產生了許多積極的影響,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讓我對歷史有了更深的印象,所以,我十分喜歡這本書,書中的人物會帶領你走入他們的世界!

《史記》的讀後感10

隨着課堂教學的進一步的深化改革,每一位教師都在尋找、積累和建構自己的有《漫畫史記》是一本讓人記憶深刻的漫畫歷史書,用漫畫的方式來給讀者講述了歷史。

説實話,以前我一點也不喜歡歷史,我總覺得歷史太枯燥,不是打來打去就是用什麼什麼計策。而我出奇地喜歡漫畫,不止喜歡它曲折離奇的情節,更喜歡它用一幅幅美圖連接的故事。聽媽媽講,《漫畫史記》是用漫畫來講述歷史,那我應該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呢?

當收到《漫畫史記》中的一本時,我就這樣帶着疑問,迫不及待地坐在沙發上翻看着。沒想到不一會兒,我就被這本書裏表情豐富的人物畫,精彩有趣的故事內容所吸引。從楚漢相爭到武帝本紀,劉邦和項羽的`戰爭,比的是智慧;呂后的執政,靠的是冷靜;文帝的成功,依的是仁這一個個有故事,精彩紛呈,讓我目不暇接!這一次看歷史書,我空前沒有不耐煩,安安靜靜地看着,時不時地大笑一陣,時不時思索一陣。

我一口氣看完了整本書,閉上雙眼,細細品味着每一個細節,每一張圖片,還真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呢!真沒想到,歷史竟然這麼有趣!讓一向不喜歡歷史的我,深深被吸引了。聽説這套書一共十二本,而我只試讀了其中一本。那《千古一帝》説的是誰呢?《千古悲歌》又是什麼旋律呢?《楚漢風雲》又是如何悲壯呢?我充滿着好奇,也充滿着期待。

《史記》是一本偉大的歷史書,被魯迅稱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現在我們能用漫畫的方式來近距離地接觸它,太幸福了!

《史記》的讀後感11

項籍,子羽。自刎烏江而死,項籍出生於將門貴族。

項羽善戰,憑藉自己的武力打下一片天地,但缺乏謀略,只可謂“有勇無謀”。他太過信任自己的武力,並沒有軍事謀略的'天賦——説到這裏,還能回想起一個細節:項籍小時候學書學劍都因“不能敵萬人”而不用心;後又習兵法,卻也只略知其意就罷了。過於自滿,缺乏耐性,從小胸懷大志的項籍,也在此時註定了失敗。

籍做事風格粗暴,甚至殘忍;他疑心太重,甚至逼走了范增;他不體恤民情,沒有紮實的羣眾基礎,贏了戰場,卻輸了人心。

但他仍是一個英雄,勇猛,豪爽,有着不凡的氣概。美人虞姬一直伴在他身旁,最後為了不拖累項王而自刎;駿馬烏騅隨項王一生,項王死後跳入江中不知所往。他值得被追隨,但他終是敗了。

籍敗於垓下,聽四面楚歌,以為漢已取得楚地,失了決心,感慨悲歌。第二日趁夜突破重圍,迷路之時又被路邊老農指入死路。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今日固決死,願為諸君快戰,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之罪也。”

烏江邊,心愛之人離他而去,又中了韓信的“四面楚歌”。無法容忍自己的兵敗,這位氣概不凡的英雄,決定死在自己手下。

許多人對這位英雄感到惋惜,但這也許是項王最好的選擇——若項王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那麼他也同樣無法改變結局。這是歷史的選擇,是項羽性格的註定。他是一位英雄,卻敗給了自己。

《史記》的讀後感12

《史記》是一部史書經典,記載了我國從黃帝到漢朝三千多年曆史的變遷,講述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其中最讓我欣賞的,就是管仲和鮑叔牙之間讓千古傳誦的友誼。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比較窮,鮑叔牙比較富有。二人早年合夥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時卻拿很多錢。鮑叔牙對此毫不計較,還問管仲:“這些錢夠不夠?”因為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負擔重。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結果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説:“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成熟,你別介意。”管仲曾經三次做官,但三次被罷免,鮑叔牙不認為是管仲無能,而認為管仲沒有遇到賞識他的人。管仲參軍打仗,卻臨陣脱逃,鮑叔牙沒有嘲笑管仲貪生怕死,認為管仲是牽掛家中年邁的母親。

後來二人都從政了。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公子糾在爭奪王位中失敗,別的大臣都自殺殉節,管仲卻甘願被囚受辱。鮑叔牙沒有恥笑管仲沒有氣節,他知道管仲是為了圖謀大業而捨棄一時的名聲。最終鮑叔牙説服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自己卻甘心做管仲的'助手。管鮑齊心協力,成就了齊桓公的春秋霸業。“管鮑之交”也成為千古傳誦的佳話。

從管仲與鮑叔牙的故事中,我明白了友誼的真正含義。超越富貴貧賤,超越得意失意,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扶持,這樣的友誼才能萬古常青。

《史記》的讀後感13

寒假裏,我閲讀了一些古文書籍,其中《史記》中的《貨殖列傳序》與《太史公自序》令我深思。

《貨殖列傳序》講的是人和經濟的關係。文章裏面有許多句子、語段告訴了我們關於經濟問題的答案。比如説美國為什麼會這樣強大呢?因為他們跟各個國家交易。假如美國像文章第一段寫的一樣“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樂其業;至老死不相往來。”去做的話,我相信美國不會像現在這樣在世界的舞台上耀武揚威。一般,人們去買同一個物品,都會去便宜的商場買,而不是去貴的商場買。有些人會特地去買便宜的東西,再拿出去到別的地方提高價錢去賣。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大家都有個“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的小癖好,也就是都想自己賺。

《貨殖列傳序》道出了當今市場交易的本質,而《太史公自序》説明了一本千古絕唱的鉅作是怎樣磨鍊出來的。

《太史公自序》是《史記》的最後一篇,是《史記》的`自序,也是司馬遷的自傳,人們常稱之為司馬遷自作之列傳,是研究司馬遷及其《史記》的重要資料。《太史公自序》一文是太史公(司馬遷)因為替李陵求情而被囚禁在監獄,他在裏面回想起西伯等著作的作者,便把他的感想和他們寫著作的經歷用筆寫在紙上,就成了這篇流傳千古的好文章。文中圍繞着“艱難困苦,玉汝於成”來寫,舉例了七個鉅著的作者:西伯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孫子、呂不韋和韓非子,並寫出了他們寫鉅著的艱難困苦。我讀完後有着深刻的感想:一個人只有受到了艱苦的磨鍊,才能變得強大起來。

這個寒假,我背誦了幾篇古文。古文豐富了我的知識,開闊了我的視野。因此,我要多看些像《史記》這樣的經典書籍。

《史記》的讀後感14

這幾天,我讀一本關於歷史記載的書,名叫《史記》。《史記》的作者是司馬遷。他記載了從炎黃時期到漢武帝時期共約三千年間的政治,文化,經濟等要緊歷史。我發現,《史記》,它雖然是記載古時候歷史的書,但不枯燥,語句十分優美,易懂。

《史記》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品。史記共有一百二十六卷。分別記述了許很多多懲惡揚善,捨己為人精神的故事。通過查資料,我知曉了《史記》包括“本紀”、“世家”、“列傳”和“書”、“表”,共計一百三十篇,五十萬字。

《史記》中,有一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是《五帝本紀·大禹制水》的。在堯帝在位時,就常常發生水災,堯帝就派大禹去治水,大禹同意堯帝交個他的任務後,下決心不解除水患就不回家。大禹在治水時,和老百姓一塊開鑿大山,並不擺當官架子。在大禹治水的三十年裏,多次經過家門,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一次,他的.老婆生下一個兒子,大禹非常想進來看一看兒子,可一想到沒完成的任務,昂首走過了家門。我真佩服大禹那勤勉不息的精神,為了治好水災,三次經過家門都不進來。大禹的手指甲都被磨光了,手和腳都長滿了繭,走起路來都痛。

《史記》是國內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國內歷史學,和文史學史上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只言”的偉大著作。我想:這麼好的一本關於歷史記載的書,肯定深受讀者喜歡吧。事實也這樣。

《史記》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大家應該都閲讀這種的書,知道更多歷史記錄,故事,增加讀歷史的認識度。查完資料,知曉了那樣多以前我不瞭解的常識,我愈加喜歡《史記》這本書了。

《史記》的讀後感15

歷史是現實的寫照,人類社會發展每天都在我們眼前不斷更迭。有人説歷史是最最好的教輔書。是的,我們可以通過歷史看見我們的過去,預測我們的未來。這讓我們在歷史的輪迴和變遷過程中,我們能夠更加從容,這些都是歷史教給我們的。

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從來對《史記》不吝嗇讚美之詞,它也完全配得上的這樣的讚頌。《史記》是文學和歷史的兩座高峯,幾千年後的今天也一直都是學界,探討學習的典範,足可見其影響力。司馬遷在受到極大屈辱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經典,他的精神令人驚歎。正如他在《史記》中所提及的那樣,成就偉業的人誰不是輕易享受俗人之福的,他不是一個追求功名利綠的人,他只是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就算是沒有受天底下最大的屈辱,我相信他依然能夠創作出這篇經典,只不過這樣的遭遇讓人能夠更清楚的認識到這部作品和作者的偉大。換言之,是理想讓他有屈辱着活下去的勇氣和意志。人固有一死,或輕如鴻毛,或重於泰山。死很簡單,但是如何活下來卻不易。苟且偷生,享受殘生不是司馬遷所想的,他是以這樣的'方式明志,他有比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因為他知道就這樣死去,歷史上將只會留下茶餘飯後的笑談。

歷史上有很多像司馬遷這樣身處逆境的人物創作出偉大的作品的,蓋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孫臏,呂不韋,韓非……他們之所以能流芳百世,不僅僅因為他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精神,他們都領悟了人生的真諦。我們當代人不應該學習他們這種常人很難擁有的毅力嗎?聖人之所以為聖人的道理大概都清楚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