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選)《朝花夕拾》讀後感15篇

來源:文書谷 1.59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體會呢?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優選)《朝花夕拾》讀後感15篇

《朝花夕拾》讀後感1

第一次看《朝花夕拾》的時候,感覺不像是名字,反而像是朋友在和你聊天。原來這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在讀《無常》這一章,正好是整本書的一半。《無常》和之前《五猖獗會議》上的堂報、高照、高蹺、抬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喜歡看的,不然怎麼會寫得這麼詳細呢?從此魯迅小時候一定很好玩,但主要體現了魯迅思想中愛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真的很讓人摸不着頭腦,但我覺得這篇文章一定有很深的含義。看來我要慢慢滲透才能得出結論。

説起《狗·貓·老鼠與阿長和〈山海經〉》但我對這本書最感興趣的是,一開始,讀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就像聽故事一樣。文章中的魯迅一五一十地説了他討厭貓的原因。説實話,我也很討厭貓,因為它吃了我最喜歡的紅燒魚。但是,如果我當時把這件事記錄下來,就可以和魯迅先生媲美了,題目叫“我”·貓·雖然我平時不喜歡老鼠,但是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得老鼠也不錯!但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時,我感到有點生氣,也為魯迅失去隱鼠感到遺憾。我覺得阿長真的很壞。他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名強加給了貓!讓魯迅錯怪貓!

從看阿長和《山海經》開始,我現在不恨她了。雖然阿張嘴多,禮儀多,但她直爽淳樸,能幫魯迅買《山海經》,性格也不錯。

《朝花夕拾》的資料很短,但並不缺乏經典。看來要想看透這本書,還是要好好體會的!

《朝花夕拾》讀後感2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的一本經典散文著作,其中不乏有對封建舊制度理性的批判,同時也不缺少對兒時美好童年的回憶。温馨的回憶: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作者回憶了兒時在百草園玩耍和在三味書屋裏學習的枯燥;理性的批判:如《瑣記》,作者批判了衍太太的行為,表現了她是一個自私自利的婦人。

在《朝花夕拾》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是《阿長和》。這篇文章講的是:“阿長”是作者兒時的保姆,她迷信,又很樸實,得知作者想得到《山海經》,為其尋購併將《山海經》贈送得作者的故事。

在文中,我最喜歡“阿長”這個人物。她是一個迷信又淳樸的人,得知作者想得到《山海經》,為其尋購併將《山海經》贈送得作者。先抑後揚,昇華了“阿長”的人性美。

文中是這樣描述《山海經》的:是作者“最初得到的',最喜愛的寶書”“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紙張很黃,圖像也很壞”“甚至幾乎全部用直線湊合”。這説明《山海經》很破舊,但是作者依舊那麼喜愛它。側面描寫出“阿長”對作者的喜愛,作者喜歡“阿長”。

讀完這篇文章,我讀出了魯迅對長媽媽的愛與恨,但更多的是愛。在生活中,親人不也是這樣對待我們的嗎?你要什麼,他們就會給你什麼;如果做不到,也會盡最大的努力幫助我們。這種濃濃的親情,難道我們不能為之動容嗎?

《朝花夕拾》,一本好書,一本經典之作,推薦你去讀一讀!

《朝花夕拾》讀後感3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92年所作的十篇回憶性散文結集,原名《舊事重提》。“朝花”是清晨帶露,香氣芬芳的花,喻指魯迅青少年的往事。“夕拾”是説直到中年以後才在回憶中把它們寫出來,藉以慰藉“夕拾”“離奇和蕪雜”的心情。這本書生動的描繪了魯迅兒童時代故鄉生活的片段,展現了當時的水鄉景緻,民俗風貌,抒發了對親友師長的深切懷念之情。

在這些散文中深深引起我共鳴的就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出了魯迅兒時在百草園的樂趣與三味書屋的乏味,那兒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長吟的鳴蟬、肥胖的黃蜂、輕捷的叫天子……各種動植物,應有盡有。還有長媽媽講的傳説與故事,冬天的麻雀,地上或桂花樹上的`蟬蜕,花壇上的臘梅花。這一切都令作者流連忘返、戀戀不捨。然而,三味書屋的索然無味與百草園裏的無限樂趣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細讀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流露的些許天真浪漫。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面:油蛉在這裏面低唱、蟋蟀在這裏彈琴、翻開斷磚來,有時會遇見蜈蚣。

讀完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字裏行間洋溢的濃厚的生活氣息,令人彷彿置身其中,親切感撲面而來。

《朝花夕拾》讀後感4

童年就像五味瓶,酸甜苦辣,什麼味都有,雖然有些滋味不好受,但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則在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散文集。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先生將自己在童年和青年所難忘的人與事,用語言真情的表述出來。他的童年裏不是很快樂,因為他做的每件事總是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因為這些事而失去信心,而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告訴了我:不要讓他人的看法阻止了我們前進的腳步,而汲取教訓,奮勇向前。

《朝花夕拾》有10則故事,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講述了魯迅在百草園無憂無慮的日子,整日與小蟲子們為伍,彷彿這樣的童年才夠味兒。趁大人們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覺的神速,鑽進百草園。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也會來伴奏,魯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圓舞曲中度過的。

枯燥,乏味,是對魯迅先生在三味書齋的最好的詮釋。稍稍偷懶一會兒,也會被壽鏡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裏去了?”喊回來,整天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閒來無趣。

從書卷裏散透出的.天真爛漫,不經意間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許魯迅的文章真有什麼魔力吧,他用一個孩子處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

魯迅的童年和青年是酸酸甜甜的。我們的童年和青年也像魯迅一樣的。童年和青年處處充滿回憶,充滿美好。

《朝花夕拾》讀後感5

魯迅先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的書卻有很多童年的樂趣。童年時的快樂就像黑暗中的一束光,照亮了艱難歲月,讓魯迅先生在艱苦生活中不再煩惱。

每個人的童年都是獨一無二的,魯迅先生的童年也是五彩繽紛的。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魯迅先生的童年充滿了樂趣。百草園裏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欄杆,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最讓先生覺得頗有趣味的是短短的泥牆根。長媽媽還給先生講百草園中“美女蛇”的故事,先生聽得入迷,深感做人之險。冬天的百草園也有趣,先生喜歡在百草園中抓麻雀。等地上的雪積了兩三天,鳥雀沒有食物吃時,便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隻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撒一些秕穀,棒子上系一條長繩,人跑到很遠的地方,鳥雀一來,將繩子一拉,自然就罩在竹篩裏了。

看到這裏,我不禁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小時候,我經常到老家的稻田裏玩。習習秋風吹過我的髮梢,我和同伴們在田裏跑來跑去玩遊戲,笑聲在風中盪漾開來。村邊的小溪也是我們小孩常顧的地方,赤着腳站在水裏,在那兒互相潑水。

現在,我們馬上就要失去快樂的童年了。

童年的一點一滴逝去了,只留下一些模糊的痕跡。不如看看《朝花夕拾》,找找童年的樂趣。

《朝花夕拾》讀後感6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一切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魯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我家附近有一大片荒地,雜草叢生。小時侯,總愛和小夥伴們一起去那裏玩耍,捉迷藏,享受和煦的陽光,舒爽的清風,還有那些被我蹂躪的野花,使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在無拘無束的自由空間之中自由自在。而如今,荒地上造起了住宅樓,我和夥伴都在為自己的未來努力着,感受不了大自然,也少了許多自由,但我仍舊熱愛自然,嚮往自由。這也許就是我和幼年魯迅的相似之處吧,使我在讀過文章後有了這麼多感動。

童年已漸漸遠去,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7

我對魯迅先生的文章很感興趣,因為他的文章中有許多趣味可愛的地方,比如本文中的墨猴和隱鼠,文筆十分簡練,墨猴的動態卻盡顯眼前,好像它就剛“舐盡了硯上的餘墨”似的。隱鼠也十分乖巧,“緣腿而上,一向爬到膝踝”。

隱鼠的.活潑可愛就為下文魯迅得知它被貓吃去了的“憤怒並且悲哀”作了鋪墊,為他的“仇貓”作了很好的解釋。

魯迅先生仇貓,他在文中清楚地列舉了三個原因。一,貓的性情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總有一副媚態。三,它吃了魯迅的可愛的小小的隱鼠。文字精練,論點論據俱全,立場鮮明,一目瞭然。我們寫文章也要這樣,要立場鮮明,觀點明確,論據充分。

魯迅先生的兒子寫了一篇文章,他説此刻青年的一代,如果你去問他們“魯迅是誰?”他們就會説“橫眉冷對千夫指”呀,“俯首甘為孺子牛”呀。這太片面,不是真實的魯迅。新中國成立後,魯迅的革命性開始逾越他的文學家和思想家的身份而得到了異常的強調。其實魯迅是個根本的文學家,他的作品的文學價值是很高的。我們應當全面地學習他的文章,多關注其中的文學精髓。魯迅先生那精練的文筆,趣味的傳説和風趣的語言將帶領我走近魯迅,走進他的心靈。

《朝花夕拾》讀後感8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暑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給我的感觸很大。

魯迅的作品能夠説是獨一無二的。他的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好詞佳句的華麗,卻更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比如,範愛濃的眼球白多黑少,看人總像是藐視。又比如卻仍然看見滿牀擺着一個“大字”。這就是魯迅在描述人外貌特徵和習性時的異常手法。他能夠生動地表現出一個人的`特點,又增加了幽默感。

魯迅不管是對他人的讚揚或批評以及對那人的各種看法,都毫不掩飾地寫出來。所以我比較喜歡他的文章,例如(阿長與山海經),資料大概是這樣的:長媽媽是我的保姆,起先我很厭惡她,並且她睡相極不好,但她也懂得許多趣味的禮節,是我不耐煩的。之後,她給我講“長毛”欺壓百姓的殘忍故事,他偉大的神力讓我默默為她祈禱,本文由我一次次對她態度的轉變,突出了阿長的樸實。

《朝花夕拾》十分耐人尋味,它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陋習,有寫人吃血饅頭,吃人肉,人們迷信,古板,纏足,互相欺詐等等都受到了魯迅強烈的批判,也讓我不由得為那些人們感到悲哀。

如今,中國還有很多陋習,我想我會改變他們,把祖國建設得更完美。

《朝花夕拾》讀後感9

《朝花夕拾》是魯迅的一部經典作品。我在暑假裏讀了這本書。他的作品優美而又能吸引讀者,彷彿在給你講故事一樣。

有一篇是記錄魯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學醫事的事情,作者講述了當時清國留學生在外國被欺辱,、並遭到無辜的排遣,嫁禍,冤枉,同時塑造了一位醫學老師藤野先生,他對人公正,為人真誠,正直,深受魯迅先生的喜愛

在“朝花夕拾”中作者將自己在童年所難忘的人和難忘的事,用語言流露出來。説明作者在童年時所難忘的經歷。在他童年裏不是很好的。他做的每件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很難過,但是他沒有感到人生的黑暗到來了。他則是將這些長輩的不認同改為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

魯迅與閏土的童年,可以説是人間比地獄。因為是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的腐朽,使得平民老百姓的孩子從小就要受苦受難。而魯迅正家境不錯,所以過上了相對比較幸福的生活,但卻不及閏土的生活有鄉土樂趣。而今,我們生活的21世紀。再與魯迅的生活相比,生活條件好了,不用在下雪天受凍,有暖氣;不用在大熱天流汗,有空調。我們可不能荒廢這大好時光啊!

《朝花夕拾》用平實的'語言,鮮活的人物形象,豐富而有內涵的童年故事,抨擊了囚禁人的舊社會,體現了魯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願望。是一本值得我們閲讀的好書。

《朝花夕拾》讀後感10

合上這本書,我仍然沉浸在魯迅簡單有趣的童年故事中,所以我回憶起我無憂無慮的童年,忍不住笑了起來。就像它詩意的名字一樣,它充滿了不同的魅力。我認為早晨盛開的花朵會隨着黎明變得更加嬌嫩。當它們在日落的西邊採摘時,當它們剛剛盛開時,它們就失去了美麗和芬芳,但日落的照射給它增添了一點魅力。淡淡的香氣,如果有的話,在風的氣息中是濃烈的,給人無限的遐想。當我年輕的時候,純真的味道留在我的心裏,慢慢地盪漾而去

魯迅是個鄉下人,但他能像城裏人一樣讀書;少了鄉下人粗野的.瘋狂,但更有見識和理性。我從書中感受到無法抗拒的天真。他感動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鳴。“沙蠅在這裏唱得很低,蟋蟀在這裏彈鋼琴。”我覺得他希望以一種真實的方式擁抱自然,那種休閒和樂趣,奉承和羞辱,以及一絲悲傷事實上,我也有過那些珍貴的童年時光。我也喜歡躲在山林中,俯瞰綠色。我也喜歡整天蹲在草地上看螞蟻。我也喜歡在林蔭大道上瘋狂地奔跑,流淚,拋開所有的不快。我也喜歡為一件小事和我的好朋友吵架。童年的幾年,就像他手中的沙子,不想讓他一個接一個地錯過,但他最終還是做不到。在早花和晚花的字裏行間,作者流露出對美好童年的深切關懷和對現實社會的不滿。魯迅就是魯迅。他敢於愛與恨,而且愛與恨之深。真情是他的本色

瑣碎的記憶在早晚重現。讓我們慢慢品味魯迅的童年,好好回味一下自己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11

就在今天,我知道了一代偉人——魯迅先生,愧疚與他的父親,在他的《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諷刺了當時庸醫誤人,令我感觸很大。

《父親的病》主要講了:在十多年前,魯迅先生年輕時的紹興城,魯迅先生的父親患上了令人畏懼的水腫,魯迅先生花重金請了兩位“神醫”來救父親,開了許多藥方,用了許多名貴的藥材,都沒有見效,到了最後,庸醫誤人,魯迅先生的父親還是因為水腫而病死。可那些“名醫”、“專家”卻都闊氣着,生活的好着呢,聽了就讓人火冒三丈。

讀完了這篇文章,魯迅的經歷令我震驚,原來一代偉人也有被糊弄過的經歷,令人氣憤不已。那些裝作高深的中醫實在是罪惡無比,他們浪費自己的時間,可同時也在消耗着病人的生命啊!可真是十惡不赦,禽獸不如!

我以後要做一個有真本事,懲惡揚善,樂於助人的真正友愛好人,一定會對那些鼓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名醫”以深切的痛恨和鄙視他們的。

不知大家有什麼感想,對於魯迅先生的《父親的病》?趕快去閲讀這篇優秀的文章吧,相信這篇好文章一定會使你受益匪淺!

《朝花夕拾》讀後感12

還未細讀此書,我便已感受到一股韻味,“朝花夕拾”這四字,透露着一些重又回味往事的詩意。但詩意聽來終太過柔美,書中的十篇散文字字是鏗鏘的,總在那生動的嘲諷中射出些批判的犀利,魯迅先生的浩然正氣便在這黑的字中真實地體現了出來。

魯迅的文字總以他獨特的方式暗藏深刻的含義,有時讓我的理解也有些犯難。《二十四孝圖》這篇文章初讀讓我有些摸不着頭腦,前半段批判反對白話的人,後半段卻接連寫下對《二十四孝圖》的厭惡,但多次體味後方略知如此寫作的目的。白話實則更象徵着新的文學與知識,阻礙新事物發展的人必遭譴責,前文交待了這樣的內容。《二十四孝圖》宣傳舊的愚孝,充滿對孩童的殘酷,“肉麻當有趣”,魯迅表其厭惡,抨擊此書,實則抨擊舊文學、復古之説。因此,文章的前後便和諧統一了。

《朝花夕拾》中的選文是回憶性散文,我曾在鑑賞魯迅文章的書中看過對此的'詳解。書中寫日本學者曾指出魯迅文中記事與事實不符,質疑文體的確立。其實回憶性散文雖源於事實,但為突出中心,也常將材料適當典型化,且魯迅在《小引》中也寫,“與實際內容或有些不同”。我便略微總結,回憶性散文取材於真實經歷,但又不缺乏文學性、藝術性。我也明白了,寫作需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需突顯中心。

閲讀《朝花夕拾》,魯迅先生那幽默而又有力的文字給我的心帶來極大的共鳴。我感受着他為後人走出文學之路的堅實、賣力,這一刻的我不禁又潛入文字中,重品花香。

《朝花夕拾》讀後感13

冬日的陽光透過窗子,照進我的房間。手捧着膾炙人口的著作——《朝花夕拾》,我擦拭掉上面的細小的灰塵,輕輕翻閲起來。

魯迅先生寫這本書時,定也想起了自己年少的童真吧?魯迅先生的'兒時生活並不無趣,他可以在擁有無窮樂趣的百草園中玩耍,可以在三味書屋讀書,儘管枯燥乏味,但也苦中作樂。看到這些,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我站在河邊,數着正在游水的鴨子,那稚嫩的聲音説着:“一隻,兩隻,三隻,五隻……”我在院子裏光着腳丫跑來跑去……

我最喜歡的是《阿長與山海經》,這篇文章講的是魯迅兒時的保姆,也就是長媽媽,她雖然謀害了小隱鼠,懂許多麻煩禮節,喜歡切切察察,睡相不好,但她買了魯迅日思夜想的《山海經》,她真誠,善良,樸實,關愛孩子,她真是一位好人。

《朝花夕拾》不僅有魯迅先生的美好的童年生活以及難以忘懷的人和事,也有在夾敍夾議中對反動派的抨擊和嘲諷,例如,《狗貓鼠》中,嘲諷了像貓的正人君子,“到處嗷叫”,“時而一副媚態”等特性的憎惡,追憶了童年時就養的一隻可愛的隱鼠遭到摧殘的經歷和感受,表達了對弱小者的同情和對暴虐者的憎恨。

魯迅就是魯迅,敢愛敢恨,大愛大恨,真情流露方是其人本色,瑣碎的記憶在《朝花夕拾》中重現,讓我們慢慢品味它,也好好品味自己的美好回憶吧。

《朝花夕拾》讀後感14

《朝花夕拾》是作者從“記憶中抄出來的”,大多用凝練的手法摘取那些深藏記憶裏的難忘的生活片段加以描述,選擇具有象徵意義的情節和描寫人物的神情心態,使作品的生活氣息更加濃厚,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動人。

魯迅,這個人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印象之中,在國小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名字,卻只是朦朦朧朧的知道而已,卻不是有那麼深刻的瞭解,讓我對魯迅有進一步的認識是在國中,國中的一篇名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是一篇散文,選自《朝花夕拾》,《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散文很吸引我,自然而然我就找來了《朝花夕拾》來讀。不可否認,我喜歡魯迅先生的文筆,沒有大師的架子,平易近人,讀魯迅先生的文章就好像每一個故事情節,故事人物都活靈活現的展現在了世人的眼前。

魯迅先生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寫出了舊社會的黑暗,一個人吃人的世界。這些都深深的刺痛了我,讓我明白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在過往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為未來棟樑的我們,怎能不為了中國而去努力呢?從《朝花夕拾》中,我看見自己的影子,一個堅定的影子!在以前的日子裏,我把大多數的時間都揮霍掉了,從現在開始我一定要好好讀書,長大後為祖國做出貢獻!

《朝花夕拾》讀後感1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享受着不時從字裏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爛漫,我的眼角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的這篇充滿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着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彷彿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白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採摘野花野果;然後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於性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媽講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園中的'那條“赤練蛇”。在三味書屋,雖然有老先生嚴厲的教誨,但仍敵不過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入神時,卻沒發現他的學生正在幹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玩,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一起感受都是那麼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想必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親切,充滿激情。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些散瑣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和魯迅一起熱愛自然,嚮往自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