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54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快樂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快樂讀後感

快樂讀後感1

《論快樂》是錢鍾書的第一本散文集《寫在人生邊上》中的一篇。文中作者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反覆闡述了對快樂的種種理解。文章不僅文采斐然,議論也深入淺出,活潑靈動,通篇藴含着濃郁的幽默與睿智。而且這種幽默並不是那種沒有半點營養的滑稽,作者可以説是以一種幽默的情趣,為文章披上一件微笑的外衣,讓人笑過之後又讓人沉思良久,再三咀嚼回味……

在我看來,快樂實在是個是個平凡的東西,因為每個人都有追求它,享受它的權利,我們也確實都在追求它,享受它。千百年來,中國的騷人墨客盡是詠些離愁別緒,懷才不遇的東西,愣是沒讓“快樂”染上些文人的雅氣。但錢鍾書卻在快樂前加一個論字後,好像將本是通俗的東西文學化了,就像是一首打油詩經大師之手後立馬變成了古體詩,頓時讓人覺得深刻了不少。作者站在人生的邊上談論人生的大問題,但卻字字珠璣,大放智慧的異彩,自然地把讀者引入一個廣闊無垠的人生天地,給予我們豐富多彩的人生啟迪。

曾經讀到過這麼一段話:“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恆。人類千方百計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達到永生便會發現,這永生不過是物質的長存,精神卻無法一成不變地存在。”生命如此,快樂亦如斯。錢鍾書開篇另闢蹊徑,從法語、漢語、德語的精微之處分析入手,提出“快樂”的“快”説明“樂”不能持久,“快”意味着人生一切樂事都短暫難留,“歡娛嫌夜短”啊。在生活中,人們也總會有這樣一種感覺,快樂的時光特別容易過去。“永遠快樂”是古往今來人們一直的期待和祝福。

但錢鍾書的《論快樂》卻告訴我們:“永遠快樂”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因為苦難和荒誕才是人生的本質——“我們只是時間消費的籌碼,活了一世不過是為那一世的歲月充當殉葬品,根本不會享到快樂。” 有快樂就意味着有快樂過後的冷清,寂寞;有了繁華也就意味着有繁華過後的淒涼。於是乎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沒有了永恆,能永恆的惟有痛苦,猶如作者説:“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能使你嚐到什麼叫永生的'滋味。”

不過,錢鍾書接着又告訴我們:人生雖痛苦,卻並不悲觀。因為“它終抱着快樂的希望”;因為“精神是一切快樂的依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精神的鍊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於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他覺得:快樂是一種心境,擁有了快樂的心境,就擁有了永久的快樂。在文中錢鍾書舉了穆勒對“快樂”的説法,從對立面的角度論證自己的觀點。“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作比較。” 即把快樂分為肉體而和精神兩種來談,而錢鍾書則反對這一種説法,他認為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於精神的。

儘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但如果精神不痛快,“那時刻的靈魂,彷彿害病的眼怕見東西,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惟有精神上的愉快才能使人真正得到快樂,如果精神上不愉快,那麼再美味的食物也食之無味,在漂亮的花朵也熟視無睹。所以説“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了一步”,也就是説人懂得了怎樣使自己快樂,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源泉,於是便懂得自得其樂。佛家亦有云:“快樂即在你心中”,故快樂是精神上的,是人的一種心態。

接着錢鍾書又用了一系列的事例來説明這一點,他説,世人懂得了快樂是一種心態後,於是便有人從苦中作樂,從病痛裏濾出快活來。如蘇東坡就 説:“因病得閒殊不惡,安心是藥更無方”,還有諾凡利斯、羅登巴煦、白洛柯斯等人都能把忍受變為享受,這是精神對物質的最大勝利,所以保持快樂的心態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我們都希望快樂地活着,但不要指望有這種美事,人只能總是痛苦而偶爾快樂地活着。面對這樣的人生,我們只有時常保持快樂的心態才能把人生過出美好的滋味來。

快樂讀後感2

看完《蒲公英也很快樂》一文後,那如蒲公英般的女孩子,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心中感悟不斷,提筆寫下來,以平息繁複的感情。

  ——題記

我喜歡看名家大作。中有情感深厚者如:“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有歷史名篇如:“運籌帷幄帳房中,決勝千里之外。”有氣勢磅礴者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但這篇現代文,卻讓我不得不為之歎服。它並非人人皆知,卻勝在現實與情感相輔相成。

文章總體記敍了作者在去支教之前,到將要支教的大後部落去考察一番,途中請一位小姑娘帶路去學校,卻被小姑娘希望有一位好老師來教她們讀書的純樸願望所打動,決定留下來支教,讓這裏的每個孩子都能像小姑娘一樣快樂的故事。文章篇幅不長,卻極有特色,極富含人情味兒。

作者一開篇便説明自己對分配到大後部落這個貧窮的地方的不滿。對於一大片黃色的蒲公英的描寫,反襯出她對於這個荒涼而又貧瘠的地方的敬而遠之。“道路崎嶇,房屋破舊,空氣中瀰漫着一般火燒糞便的味道。”都成為了大後部落貧窮的標誌。

常言道:“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誰會願意在這荒涼的浪費美好青春年華呢?作者便暗想“要動用所有關係,逃離這個苦海。”

但這種想法卻因帶她去學校的小姑娘發生了改變。學校的內外景象迥然不同。外表看上去不過是“一間稍微大一點的房子和一個稍微大一點可以勉強當操場的院子。”裏面卻呈現出另一種的景緻:“黑板擦得乾乾淨淨,桌椅也都很整齊地擺放着,窗户也都纖塵不染。”是誰那麼勤勞呢?

小姑娘説,沒有老師願意來這裏上課,但孩子們卻輪流每天打掃教室,把教室拾掇得乾乾淨淨。他們希望老師來了後,不會嫌棄這裏髒,就會留下來了。

接着,便是我最喜歡的兩個片段。一個是小姑娘打掃完後,作者遞給她一瓶冰紅茶,她喝的動作及喝完後説的話。再者,便是小姑娘和作者一起吹散蒲公英種子的情景。

不由得聯想到了我自己。我每每買了一瓶飲料,便一口氣喝了個大半。這不過是為了解渴的牛飲,怎可能品出飲料最美好的味道?不僅如此,我還對這些飲料進行挑刺。

再看小姑娘“呷了一小口”“抿了一小口”,看似重複,卻極妙地體現出小姑娘對這來之不易的冰紅茶的珍惜。“趕緊”則體現出了她的羞怯。“帶回家給媽媽和弟弟嚐嚐。”體現了她對母親的孝順和對弟弟的關愛。

但看到這一句,我便羞愧得臉都紅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孝敬父母本應是中華美德,卻因父母多次的容忍而煙消雲散。每每有了好吃的食物,我卻總是一個人獨享。

蒲公英是極為平常的花,它們大片大片地生長在各個角落,卻因沒有人欣賞而寂寞。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枝”,“虔誠地許一個願望”再“呼”地一下吹散。

“那蒲公英的種子漫天飛舞,像輕盈的雪花,霎時間絲絲縷縷盪漾開去。”好美的場景,聯想到那柔白色的種子因吹了一口氣而飛了出去的情景。那四散着飛出去的,何止是白色的種子,是對有老師來教書的期望,更是對學習的渴望!

吹蒲公英的過程,讓我不禁想到每次過生日時吹蠟燭的`情景。許願時,我總是心不在焉的,因為重頭戲是吃蛋糕。再看小姑娘虔誠的樣子,莫名地覺得心酸。她是如此鄭重,卻僅僅是為了讓整個部落的孩子有一個好老師。

我有極佳的學習環境,有教學經驗豐厚的老師,但我卻不知珍惜。做課外作業時,總是帶了幾分不滿。孰知小姑娘想要讀書,但無奈於沒有老師願意來教書。我只覺得自己太不應該,需要端正自己的態度。

我永遠忘不了那個用蒲公英許願的小姑娘。世界上有太多像她一樣渴望讀書的孩子。但不知有沒有人願意去給她們當老師。只希望那飄飛出去的蒲公英種子,將她那幾近微不足道的願望帶到世界各地,帶到那些願意幫助他們的人的身邊。

快樂讀後感3

喜歡讀書是我學生時代的一大嗜好,徜佯在書的世界裏,真得讓人有一種忘我的感覺。成家之後喜歡讀得書由一些哲理書、勵志書,轉為一些家教之類的書,從家教一類的書中我知道了閲讀對於孩子的重要,因此我常常和兒子同讀一本書,並和他交流一些他容易懂的感受,對於閲讀的情有獨鍾也影響到我教學中,儘管我是一名數學教師,但我經常提倡孩子們多讀書,開闊自己的視野。特別是開學初看了朱永新教授的《開啟快樂教室》,我更加覺得孩子們不是不愛讀書,而是沒有形成一個靜心讀書的環境,讓孩子喜歡讀書,首先教師要愛讀書,因此,我也利用起了課餘這寶貴的讀書時間,和學生一起走進閲讀世界。對於讀書我覺得首先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讀書觀。讀書的目的是促進自己專業的發展,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有效地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有了這樣的思想,便了有讀書的動力。其次,圍繞自己的專業發展去讀書。如今我們特別強調實施新課程改革,在這樣大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必須多方面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理論,從而把握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實質,這是有效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大前提。

俗話説: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知識就是力量,多學些知識是永遠不會錯的.。自從走上了三尺講台之後,由於這職業的原因,我更加喜歡看書、看報,並逐漸對教育書刊有所涉獵,其中我最喜歡《國小數學教師》。

在我的心目中,《國小數學教師》就是我的良師。我和它的相識源於我實習時候的師傅老師,她訂書了這本書,看得很投入,便推薦給我看。書中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對我今後的教學幫助很大.

做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都為我們想到了。《國小數學教師》不僅有吸引人的故事,閃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藝術,還讓我認識和了解到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從他們的教學中學習先進的教育手段,慢慢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國小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她的百家講壇特吸引人,教學點評忠懇,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據瞭解,《國小數學教師》滋潤了無數數學教師的茁壯成長,也為許許多多的青年數學教師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橋樑,是培育教師成長的搖籃。她的風格十分樸素平實。務實、樸實、平實是其魅力的源泉。樸素、精緻、人文是其獨具的特點。她的教學點評中,教案設計新穎,教學隨筆精緻。她貼近教改前沿,是國小數學教改的衝鋒號。

在轟轟烈烈的教改之風中,《國小數學教師》宣揚對學生做為人的尊重;宣揚對學生生命的喚醒與賞識;宣揚人格平等基礎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們用心靈感受心靈,用生命點燃生命,用智慧開啟智慧。因此,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傳授知識給學生卻看到學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時,我都能從《國小數學教師》中再次找尋到信心的起點;每當遇到教學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識時,《國小數學教師》為我解決了燃眉之急;每當我想在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時,都是《國小數學教師》為我導航,讓我有所創想,尋到教學的亮點……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一直堅信多讀一些好書,一定會有許多意外收穫,在這人生的黃金時間,我想我會一如繼往地多讀好書,在書的海洋中揚帆遠航。

如今,做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學方面得到一些切實具體的幫助,《國小數學教師》將怎樣處理教材難點,怎樣設計創造性教學方案等。

快樂讀後感4

我是一個書迷,各種各樣的書我都愛看;有趣的、搞笑的、感人的、哲學的 ……要是讓我給你説我看過的書,我能説出一大堆,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在名目繁多的眾書刊中,我最喜歡的就屬訂閲了三年多的《快樂作文》了。

我跟它的相識是在學校裏。三年前的一天下午,臨近放學時,一本包裝精美的`書送到我面前,上面四個大字——“快樂作文”挺醒目的,一下子激起了我的閲讀慾望,但因為放學時間到了,我只好把它塞到了書包裏。回家後,我迫不及待地將它取出,就這樣,我跟它有了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次翻看它,我並沒有被吸引住,因為裏面有不少內容是關於如何寫好作文的講解啊,方法啊等,這對於一個剛剛開始學習寫作的我來説,太枯燥,又加上那天我的心情很糟糕,就不想費神去研究,去理解,所以一甩手就把它丟在了牀上。

第二次“寵幸”它是在一天晚上。那天晚上,我醖釀一篇作文,絞盡腦汁,冥思苦想,終於確立好了中心,組織好了材料,安排好了結構。但開始落筆時,如何給文章開一個靈動而富有深意的頭又讓我犯難了!我無奈,隨手翻開了被我棄於桌角的《快樂作文》,一位“老師”耐心細緻地把我領進了一個奇妙的課堂:它詳細地給我講解如何使用簡潔有力點明主題的開頭,才不會讓文章廢話連篇;如何使用結尾啟發讀者自己去思考和想象;學會用事情的結果做文章的結尾,自然而然地結束……我聽得津津有味。慢慢地我又讀懂了:“明引”、“暗引”、“比喻”、“擬人” …… 學會了正確熟練地運用這些技巧。那堂課讓我豁然開朗,我拾起筆,一串串字符從筆尖涓涓流出,很快一篇令我滿意至極的文章誕生了。第二天老師給了我滿分,還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文句有一定的內涵、寓意深厚、語言富有文采,能夠從小事上,體現出新穎巧妙的構思。呵呵6快樂作文》真的讓我的寫作變得快樂起來。

從那以後,每天閒暇之餘,我必做的事情就是讀它————《快樂作文》,這位“朋友”帶我和“白鵝女”一起採摘了許多的野葡萄,參加了“山神”與“動物的大會”。“山神”免費把我送到了埃及,在那裏“埃及老人”當起了“老師”,讓我經歷了許多奇特的事,在欣賞“大自然的文字”中,又巧遇老舍遊玩了“五月的青島”,相約賀敬之哼唱了“桂林山水歌”、縱情歌唱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在這熱烈的氣氛中,金波加入進來邀請我們去“看海”,在海邊的“蝦趣”,讓我認識了齊白石老人……遨遊在精妙的文章中,我得到許多的感悟:細緻觀察才能出神入化,作者們之所以寫出如此精美的文章,都源於對生活的熱愛。

當我如飢似渴的讀完新一期的《快樂作文》後,期盼下一期的出版發行成了一個恆定的願望。“太好嘍,又一期新的《快樂作文》,又可以一飽眼福了。”我捧着它,邊往家走邊讀。有好幾次,因為看的太痴迷,致使我的腿腳光榮負傷。每次發生意外,我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念頭就是我的書有沒有損壞?那時候哪還顧不得身上的泥灰,哪還顧得上疼痛,哪還顧得上臉面,忍着痛爬起來,先撿起書拍拍灰,左看看右看看,還好,完整無損!我如釋重負。然後才揉揉自己磕痛的地方,繼續看。到家了我大喊一聲:“我回來了。”合上書一看,呀,走錯門了,我灰溜溜地迅速轉身跑進自己的家……

雖然在看《快樂作文》時,出現過許多囧事、趣事 …… 但是同時也帶給了我許多啟迪:讓我讀出了觸動心靈的感受、讀出了濃濃意味的民俗特色、讀出了身邊充滿趣味的教訓、讀出了四季變化的自然、藝術、人生的感悟。等我長大了回首童年時,那本《快樂作文》,才是留給心靈的寶貴禮物呀!

快樂讀後感5

不愛喝咖啡的人,所以説咖啡苦澀;愛喝咖啡的人,卻説咖啡香濃。一杯咖啡,為什麼會有兩種感受呢?其實,品嚐咖啡跟讀書也一樣。不喜歡讀書的人如同不會品嚐咖啡的人一樣,只知道咖啡的苦澀;喜歡讀書的人如同會品嚐咖啡的人一樣,知道咖啡的香濃。

而我從書中享受到了閲讀的快樂……有一次,我因為作業寫好了而感到無聊,所以想去圖書館看書,古人曾説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便撒嬌地對媽媽説:“媽媽,我想去圖書館!下午四點半就回來,好不好啊?”媽媽擔心我一個人去危險,所以不同意。但後來經不住我的死纏爛打便同意我去圖書館,條件是讓我早點回家。我乘公交車到圖書館後,便挑了兩本文學書,走到一個比較安靜的位子坐下來慢慢地看。我的兩隻眼睛如同磁鐵把書給吸住了,我全神貫注地看着每一個字,彷彿已經置身在書的故事裏了。莎士比亞説得好:“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我一頁一頁地翻着書,卻不知道時間也在跟書的頁數一樣正在到達盡頭。“嗒嗒嗒……”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而我看書看得已經入了神,完全不記得自己在家裏説過的諾言了。因為讀書帶給人的並不僅僅是一種心靈的釋放,也是一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快樂。美麗的夜空中鑲嵌着閃爍的星星,朦朧的霧似乎把月給隱藏起來了,月光下我微笑地看着書……“終於看完了!”我彷彿卸下了一個沉重的包袱,我抬頭一看,已經是晚上了。心裏感到一驚,有種不好的預感。果然,我一看手錶已經是晚上六點鐘了,我馬上把書放回書架立刻跑回家。我一進門,就感到一種凝重的氣氛,似乎呼吸都停止住了。媽媽看見我回來了生氣地説:“你到底去哪裏了?怎麼遲才回家!你忘了你下午是怎麼説的嗎?”我低下了頭,心裏感到十分愧疚,便説了一聲:“對不起!”可是我的聲音小得連我自己也聽不清了,也許是怕媽媽的責罵吧!“你以後不能再去圖書館裏看書,你既然連自己的承諾都不懂的得遵守,那你看再多的書也沒用!”媽媽怒氣沖天。我不知道哪裏來的勇氣,居然不服氣地説:“為什麼?不讀書怎麼增長知識?不讀書能寫出好文章嗎?每個人都有讀書的權利啊!我為什麼不能讀書?”我哭着跑回房間,生氣地關上門。

爸爸看到我哭着跑回房,便對媽媽説:“孩子愛看書是好事啊!作為家長我們不應該反對不是嗎?你這樣跟她説,她能聽進去嗎?”爸爸説完便敲了敲門,走進來安慰我説:“好啦!別哭了,你既然説過會早點回家,就應該遵守承諾。你知不知道媽媽剛才多擔心你啊?你去讀書當然好啊!讀書既可以幫助你增長知識,又可以使你感到快樂!”爸爸説完去我的書架裏拿了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我説:“這本書可以讓你知道許多生活中需要做到的點點滴滴,也可以告訴你做人的道理。從這本書裏你會發現自己許多的不足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好好看看吧!”爸爸走後,我擦了擦眼淚,拿起這本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看到一半,我從抽屜裏拿了一本四百格,寫下了自己看完這本書的感受:一看這本書的名字,便可以知道,鋼鐵煉成是需要長久的過程。而我們人生也一樣,要做到最好便要懂得循序進步和努力。這本書中教會了我做人需要的堅強和勇氣,我們在遇到挫折和困難時不應該逃避,而是應該懂得如何去克服和解決。

書是一把把金色的`鑰匙,它能使人通往成功的大門;書是我們的精神糧食,給我們充裕的知識;書是蔚藍的大海,豐富的知識等待着我們的發掘;書是……莎士比亞曾經形象地比喻説:“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象地球失去了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象小鳥失去了翅膀。”。當我打開書本的時候,我覺得我面對的不單單是一本書,而是奔流不息的長江……

讀書是一種享受的過程,隨着閲讀的腳步,我們有時會痛苦,有時會快樂,有時會憤怒。如果書是帆,閲讀是風,那麼讀書便是探險的航船了……

快樂讀後感6

——這是珍妮特?温特森的《我要快樂,不必正常》的讀後感。這是我第二本讀到後來抑制不住哭出來的書。

我是兩天,不,應該是一天內讀完了這本書,不到5個小時。

為什麼?因為我迫切地想要知道後來這個小女孩怎麼樣了。

她有沒有感受到被愛,有沒有原諒或者接受養母。是的,我關心她能找到生母,那個給了她生命又把她遺棄的生母。我和她一樣,對生母有不可原諒和憤怒,又有渴望。

但我也希望她知道,養母是愛她的,用自己所不正常的方式愛她。

比如,他們每年一次一週的海邊度假,屬於她倆的餐館的那頓不甚豐盛的午餐。

自從有了女兒,我越來越發覺:小女孩無時無刻不希望我愛她,在意她,就算生氣發怒,也一直渴望我的懷抱抱,我冷靜下來的温柔。等待我對她説一句:對不起,媽媽剛才不該那樣。

應該説,每個女孩都愛自己的母親,每個女孩對母親的所有言行都超級敏感,每個女孩從母親那裏學會愛學着被愛學會愛自己。這應該是正常的。

可是,不正常,又怎樣呢?!我幾乎是哭着讀完了最後三章。我無法抑制情緒。

”我也知道,真的知道,温太太也給了我她能給的——那是一份黑暗的禮物,但並非毫無用處。”

我是讀到這裏眼淚決堤的。

珍妮特沒有在養母那裏得到應有的母愛,但她也相當珍惜。不然,到了牛津之後依然帶好友回家看母親。不然,在此之後,她不再回去。

獲悉養母是開朗善良的,還健在,她很開心。我也為她開心。

但”我發現自己不喜歡安批評温特森太太。温太太是個怪物,但她是我的怪物。”

等於在説:我知道我媽不好,不完美,甚至很差,可那是我媽,你有什麼資格評判她。

温特森太太有同性戀傾向,組建了家庭卻維持着無性婚姻,領養了一個不願意領養的女兒,給了她儘可能的母愛。儘管,我也非常不喜歡她的冷暴力,經常的.不辭而別,虐待,還有各種不可理解的不喜歡女兒(似乎是重男輕女,開始就想要男孩保羅,並以此來對比出言批評珍妮特)。

我內心特別欣慰,作者能認為她現在所經歷的一切還是幸運的,就代表她已經接受了自己的一生的事實——被拋棄,被不情願的領養,被情緒化的母親給予不正常的愛;但是她遇到了圖書館,在書中度過,在別人的書中和自己的書中得到救贖與原諒。

從小在圖書館幫忙(算不算打工)的時候,在從A—Z閲讀英國文學的時候,那輛破舊的小精靈車裏過夜的時候,在被英語系主任留宿輔導考牛津的時候,在後來遇到她的朋友、女朋友的時候,她有她的幸運。

是的,在不幸中也有幸運。她完成了與自己的和解。她原諒了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她完成了自我救贖。

如同我們在現實中掙扎着努力着,有時候真心絕望,最後與自己和解——承認自己的平凡,承認自己的侷限,承認自己的缺點是一樣的。

她不願去想假如沒被丟棄沒被領養或者在另一個家庭的樣子,因為,她不想否認自己。

如同在説:這就是我,儘管,我並不完美。

世間沒有完美的人,接納自己,是幸福的開始。

世間也沒有完美的母親,在孩子需要的時候,不拒絕不放棄,及時地給予愛,給予温柔,給予温暖,就是一個好的母親。

這本書默默地教會我,如何與自己和解——我不是超人媽媽,在自我學習和愛女兒這兩件事中,該怎樣平衡——毫無疑問,女兒第一。同時,及時告知她媽媽在幹什麼和將要幹什麼,讓她安心。

看到倒數第二章的時候,甜寶説:媽媽,我想吃你煎的餅。我和她商量可以讓爸爸來做嗎?她撒嬌説不行。好吧,我不能一邊為珍妮特掉淚,一邊又讓自己的女兒失望。

快樂讀後感7

錢老的書中總是透露着幽默和睿智。記得高中時捧着《圍城》,幾個同學看的時候笑得抱成一團。《論快樂》是錢老《寫在人生邊上》小集子中的一篇文章,我在中學的時候就讀過。但隨着年齡的增長,看到的,想到的跟以往是大不相同的。因此,現在再重讀這篇文章時,感覺也是跟原來不同的,絕不是原來單純地覺得好笑。現在則會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文章的深層次的涵義了。因為真正的智慧不是直白,它需要細細品味,像酒一樣,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實。同時也能體會到智慧的深邃。《論快樂》就是這樣一篇充滿了智慧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説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説“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説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裏前面的“快樂”意味着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掩卷沉思, (讀書筆記 )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看到的、面對的、經歷的、回想的大多數是拼搏時的艱辛,失敗時的痛苦。而成功時的快樂則是奮鬥過後的一個界碑,那隻能是一瞬間的感受,進步的人在快樂瞬間過後,便會越過這個界碑,朝下一個目標前進。在前進的過程中又將會面對艱辛和痛苦。而不求上進的人雖然可以躺在功勞簿上享受着“快樂”,但那也會是短暫的瞬間,因為歷史的車輪在滾滾向前,社會在進步的過程中就像一個篩子,把落伍的給清理出去。這個時候,他還能快樂嗎?

錢老在文章的末尾寫到,“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人生觀開得玩笑。”“矛盾”這個概念小而理解就是對不相容的事物的一種描述,大而解釋則又是一個深奧的哲學命題。哲學的偉大之處就是它能將不管多大的問題給簡而化之,用一個概念就概括了,但同時又神聖得讓人不敢去觸碰。由此可見,世間萬物都處在矛盾之中,哲學也不例外。那與快樂相矛盾的事物是什麼呢?痛苦、絕望似乎都不能很好地來概括,因為快樂本身就是一個很模糊的概念,誰能給出快樂的具體概念呢?錢老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定義,但是他説了這麼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並且認為“這是最糊塗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這與錢老當時所處的社會背景有很大關係。舊中國,內憂外患,人民生活水平極其低下。而像錢老這樣的知識分子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空有一身的才能卻不能得到施展。在當時,錢老等一大批的知識分子高舉民主救國的旗幟,傳播先進的文化,用滿腔的熱情投入到救國的鬥爭中去,雖然生活上境遇很差,但他們是樂觀的,在鬥爭中他們實現了自己的價值,看到了國家、民族的希望。此時的他們一定是快樂的。

再想想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我們,物質上的富裕並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快樂,甚至物質上的富足導致了精神上的空虛。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西方有句諺語“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想擁有快樂,我們就要先擁有智慧。應該時刻保持刻苦努力地學習,書本中的知識被你掌握了就是智慧。智慧是快樂的源泉,要最終感受到快樂就要去用自己的力量去奮鬥,在奮鬥的過程中你也會遇到痛苦,但那是得到快樂的必經之路,因為尋找快樂,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事物是矛盾而統一的,在奮鬥中慢慢地體會尋找快樂的激情,為了快樂,讓我們去奮鬥吧!

快樂讀後感8

最近,我有意翻閲了《心理健康枕邊書—別讓壓力擠走快樂》一書,讀後受益很大,讓我理解了最深的人生哲理。正如書中所説的那樣:生活中,要面對許多的壓力:工作上的壓力、學習上的壓力、經濟上的壓力、環境的壓力等。是的,壓力永遠都不會自己消失,這就要看你怎麼樣對待壓力,怎麼樣調適壓力,將壓力控制在適當的範圍內,讓它既能促進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又不會影響我們的身心健康。這本書告訴大家這樣一句話:適當的壓力才是美好生活的祕訣。

對於我們幼兒教師來説,又如何面對壓力呢?今天,隨着新課程的改革發展、變化,教師人事聘用制度的引入和實施、社會和經濟環境所帶來的`一系列教育教學問題“困惑”,幼兒教師所面臨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經濟、生活、工作、精神上等許多的困惑接踵而來,不僅工作的積極性和興趣受到壓抑,其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也會直接受到威脅。如何保持一個健康身心、健康的心態,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壓力就像呼吸一樣,如影隨形的伴隨着,如果我們置之不理,那麼壓力會越來越大的。現代醫學證明:壓力與疾病有着直接或間接的聯繫,長期的壓力會造成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假如人的生活中去掉困難、挫折的話,人就會取得榮譽,他們會變得不可一世,驕傲自大,甚至不可羈絆到瘋狂的地步。就像輪船載重一樣,以鎮其平衡。

所以,這本書裏告訴我們:首先,要正確認識壓力。加拿大教授塞勒博士説:“壓力是人生的香料。”他提醒我們,不要認為壓力只有不良影響,我們應該轉換認識和情緒,多去開發壓力的有利方面。我們應該認識到,工作是必須的,伴隨而來的工作的壓力、煩惱也是不可避免的。適當的壓力我們還是應該要承受的,關鍵是學會調整壓力;你可能經歷過挫折、不幸、別人的説三道四,但是我們都可以把它當成土渣、垃圾,統統的走開吧! 其實,讓我們仔細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快樂,不是因為他得到了多少,而是因為他計較的較少。

從此書中,我得到了許多的啟示:正視自己的不足,正確評價自己,我的優點,也許別人就沒有,樂於接受並喜歡自己,允許自己不如別人。 放下架子,虛心學習;熱愛自己的幼教事業,大膽面對現實並積極地去適應環境、教育工作需求。能從愛的教育中獲得自我安慰與自我實現,從有成效的教育教學中得到成就感。學會自我控制各種情緒與情感——繁重的、艱鉅的教育工作要求我們,必須具有良好的、堅強的意志品質;處理問題時的果斷性和堅持性;面對矛盾沉着冷靜的自制力,以及給予愛和接受愛的能力。

平時的我們,要學會自我放鬆,書中説的,“給自己放個假,讓身體得到解放;給自己放個假,讓精神得到放鬆;給自己放個假,讓活力得到恢復;”正如專家所説的,在適當的情況下想説便説,可以找自己信得過的人,想休息便休息,做到勞逸結合;想娛樂便娛樂可以自我發泄……實在不想做事時可暫時放下,不追求十全十美追求卓越並非追求完美。俗話説得好,記住你該記住的,忘記你該忘記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讓我們永遠具有積極的良好的陽光心態——教育心理環境是否穩定、樂觀、積極,將影響我們教師整個心理狀態及行為,也關係到教育教學的工作效果。學會用換位思考的方法——正確認知壓力,靈活調整自己的心態。例如,當你遇到認為不公平的生活事件或不協調的人際關係、以及不愉快的情感體驗時,能及時進行換位思考。

最後,讓我們始終以陽光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去化解一個個壓力,恢復我們內心神聖的自由與平靜,將壓力變為動力,快樂生活、快樂學習、快樂工作吧!

快樂讀後感9

記不清是從哪一天開始的閲讀《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這本書了,開始閲讀的激情不知被什麼事情給消滅了,中間好長時間這本書都靜靜地放在我的枕邊,這個月(4月)我終於又拿起了這本書接着讀起了沒有讀完的內容,邊讀邊反思着自己的行為,獲益匪淺,今天終於讀完了,掩卷沉思,這是一本讓諸多矇昧父母奉為經典的書!

為了更好的讓書中好的教育思想指導我今後教育的行為,我做了書後的聯繫,以強化自己的教育意識。

閲讀本書後,我信奉的教育格言如下:

1、 在認識教育這項工作的價值方面: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是不能缺席的。孩子一旦降生,她既屬於家庭,又屬於國家和社會。一個品行端正、有良好教育和技能的孩子,成人後會對社會產生積極的作用。因此,培育孩子也和父母們在社會中的其他工作一樣,是有價值的,這項工作的偉大意義需要所有的做父母的人反省的。

2、 在學習教育的知識方面: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須做一些教育的準備:要點鑽研、要點機智、要點忍耐,還需要自我剋制。教育孩子僅僅有愛是不行的。

3、 在培養孩子的智力方面:堅信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相比,僅僅是特點不同而非智力水平有高低,堅信自己對孩子的信心不但可以改變自己,也可以改變孩子。

4、 在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方面:在孩子道德和品質教育中,應更多地採用自然懲罰的辦法,而儘量少地使用人為的懲罰。為孩子創造一個有愛、有同情心、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做一名善良、寬容、積極樂觀、有同情心、公正、民主、整潔、勤勞、節儉習慣的父母,為孩子樹立最好的榜樣。

5、 在培養孩子的身體方面:什麼是人生的幸福?我認為健全的心智寓於健康的身體就是幸福。一個人的身體和心智都健全、健康,經常帶孩子到有許多生命生長的地方,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6、 在培養孩子的心理方面:堅持在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樂觀的心理會帶來快樂明亮的結果,用適時地肯定和讚賞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7、 在尊重孩子的權利方面:給孩子説話的權力,自尊的權力,機會均等的權力,獨立思考和判斷的權力,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有權得到的公平。

8、 在認識和發現孩子的潛能方面:隨時留心觀察孩子,瞭解她的潛能和特點;對孩子表現出有潛能的方面,即使我不希望她選擇這方面作為發展方向,也不要完全取限制她,至少她可以擁有這方面的愛好;不否認每種潛能的價值;對她暫時表現出的.不擅長的方面,也完全可以加以培養;對於孩子在語言方面、邏輯數學方面和對己對人的認識方面的能力,應該作為基本的加以開發、培養;一旦發現孩子在某方面的潛能,應該為孩子設計一份不同階段的計劃,並實施下去,這是決定孩子的潛能十是否能得到發展的關鍵。

9、 在認識孩子的心智成長的規律方面:現在我們明白,任何具有永久用處的東西必須費力才會持久,所謂“來得容易去得也容易”,是一句在財富和知識上同樣適用的話;自己觀察時一切偉大成就的必要條件,藝術家、科學家需要它,醫生診斷需要它,工程師也需要它;在所發生的一切教育的變革中,最值得人們注意的是把知識的獲得當成一件快樂的、而不是苦惱的事情;在孩子表現出疲倦之前功課就應該停止。

10、 在培養孩子的情感方面:首先懂得愛、懂得感激和回報,讓孩子在感恩中體會到友誼、愛的快樂,讓孩子用一種豁達的胸懷去包容仇恨,用快樂去化解仇恨,抓住一些特殊的經歷培養必要的肅穆和敬仰,生活中要刻意地隱藏對孩子的愛,對孩子的愛不僅表現在行動上,要對適時地對孩子説出來,讓孩子感受到被愛和信任。

11、 在培養推動孩子一生的自我教育方面:在自我教育方面,我認為,應該儘量鼓勵孩子自我發展,應該引導孩子自己去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她講的應儘量少,而引導她們自己去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讓孩子更多地體驗快樂的自我教育的過程。

快樂讀後感10

《月亮,生日快樂》,這是一本非常甜蜜、温馨的書。畫面很簡單,但是很美,故事很樸實,但是又很巧妙。一天晚上小熊想要送一份生日禮物給月亮,於是為了送給月亮一份生日禮物。他划船渡過小河、走過樹林、爬到高山上,不辭辛苦想和月亮説話。他和月亮對話,聽到回聲,以為是月亮説的話,非常高興。為了給月亮買禮物,他用掉了存錢罐裏所有的錢,看到落到地上的帽子,以為是月亮送給他的生日禮物。然而,月亮把漂亮的生日禮物弄丟了。但小熊對月亮説:“沒關係,我還是一樣喜歡你!”分享、寬容和體諒,這些概念對於小孩子來説是抽象的。但是如果他心裏一直記着小熊和月亮的故事,如果他記得對別人説:“沒關係,我還是一樣喜歡你!”那麼,他的心裏就已經悄悄種下一顆愛的種子了。

於是我設計了這個語言活動,主要以小熊和月亮的三次對話貫穿始終。

首先,小熊和月亮的第一次對話,我主要讓孩子自己猜一猜。如“小熊會問月亮什麼?月亮會不會回答?小熊又會做些什麼?”在這個環節中,孩子都會問:“月亮你什麼時候過生日?月亮姐姐你想要什麼生日禮物?”在詢問月亮有沒有回答時,孩子都説沒有,祝景儀説:“月亮,沒有嘴巴。”呂博文説:“月亮太遠了。”小熊會做些什麼呢?我把圖片放在一起,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要學會連續觀察,連貫的講述。林周鴻説得特別好,他説:“小熊划船過了河,走過了樹林,爬到了高山上……”把小熊找月亮的過程都講清楚了。

接着,小熊和月亮的第二次對話,我是以玩“回聲”遊戲為主,讓孩子在理解“回聲”的基礎上,表演小熊和月亮的對話。我聲情並茂地給孩子講述了小熊和月亮的對話。我問:“小熊問了什麼問題?月亮是怎麼回答的?”並且出示了相應的圖片標記。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驚訝地發現,咦?月亮和小熊説的話是一樣的。於是,我問:“為什麼呢?”有的孩子説:“這是回聲。”我問:“什麼是回聲呢?”沒想到,我們的孩子生活經驗還是很豐富的呢,他們會説:“當你説一句話時,遠處也會傳來這句話。”呂博文説:“我在車庫的時候就會聽到回聲。”錚錚説:“在山上的時候也會聽見的。”於是,我扮演小熊,小朋友扮演月亮,我們進行對話。我説:“嗨!”孩子們響亮的也説“嗨!”這個反應是在我意料之中的。於是我問:“月亮的聲音是比我輕還是響?”他們説:“輕。”“為什麼?”“因為是回聲。”然後,我的每一句對話,他們都能很形象生動的表現對話內容。為了加深他們對於小熊和月亮的對話內容,我們又交換了一下,他們做小熊,我來做月亮。接着,我還請個別的.小朋友來嘗試表演小熊,孩子們都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中。

最後,在小熊和月亮的最後一次對話中,其中藏着一種情感——“寬容”。因為小熊把月亮送給他的帽子弄丟了。小熊去找月亮,孩子們都做出小熊很傷心的樣子,説:“我把你的帽子弄丟了。”月亮也説:“我把你的帽子弄丟了。”我問孩子們:“小熊聽到月亮也把帽子弄丟了會是什麼心情?”有的説:“會更傷心了。”我請孩子學一學小熊傷心的樣子,其他小朋友做月亮也做出傷心的樣子。有的説:“會很生氣!”我請小寶也來學一學小熊生氣的樣子,其他小朋友也做出生氣的樣子。我問小寶:“你看到月亮也很生氣,心裏開心嗎?”他説:“不開心。”我説:“如果你弄丟了了別人的東西會説什麼?”孩子們説:“對不起!”我説:“恩!聽到別人道歉了,你會説什麼呢?”大家異口同聲地説:“沒關係!”我請錚錚來做原諒的表情,大家(月亮)也做原諒的表情。我問錚錚:“看到大家都笑嘻嘻原諒你了,你心裏怎麼樣?”他説:“很開心!”原來,有時候你對別人是什麼表情,別人也會用什麼表情對你。如果你會原諒別人,你就會收穫快樂!

當然在最後的環節,對於孩子來説,有些深奧,但是,我相信在孩子再次欣賞小熊和月亮的故事時,孩子慢慢會體驗到繪本中流露出的“愛”的教育,並會在生活中學會寬容和分享!

快樂讀後感11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是教師的首要任務,教師的天職在於育人,在於培育學生美好的心靈。正如家赫〃斯賓塞先生在《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中這樣寫道:“無論是家庭教育還是學校教育,它在本質上除了知識傳遞,道德培養之外,就應該是對孩子權力的尊重。不明白這一點,任何苦心孤詣的教育都是會失敗的。”

初讀《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後,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措手不及,覺得更應該補充一下對教育孩子的知識空缺,於是才着手閲讀了這本書。

這本書既關注了兒童的智力因素,又關注了兒童的品德、情感、習慣等非智力因素,而這些都是在“快樂”中不知不覺地進行着的。在讀這本書時,我感覺少了閲讀教育理論專著的生澀,多了那份親切與共鳴。我深深地被斯賓塞富於人性的教育思想所震撼,為他奇妙的開創性的教育方法所吸引,為一百多年前他那先進的教育理念而驚訝。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學海無涯樂作舟”,看完《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一書後,我才真正領悟到:只有“快樂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孩子的求知慾、創造欲和自信心。我想,快樂應該是學習的真諦,是人生的真諦。有時我也在反思自己,確實會因為自身的其他因素影響了情緒而牽累到孩子,看着孩子那無辜的眼神而心生內疚;也常常為自己在日常教育中曾經有過的一些過失和錯誤判斷而慚愧;也為自己偶爾的一些與斯賓塞的方法相同的教育方法而高興。中國曆來都崇尚頭懸樑、錐刺股的學習方法,並長期認為學習是嚴肅得近乎苦“差事”的事。學習之苦猶如咖啡之苦是無法剔除的,但人們是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卻很少有人是為了享受來學習。書中談到,教育者要有效地教育孩子,就必須做一些教育的準備:需要點鑽研、需要點機智、需要點忍耐,還需要自我剋制。拋卻機智不談,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更多的是找出孩子的不是,卻很少真正地分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很少給予孩子真正的關懷。

有一句話講得真好“在教育你的孩子時也要進行對自己的教育”。我們總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卻往往忘了讓自己不斷地接受教育。

而對於知識的學習,斯賓塞談到:痛苦的功課使人感到知識討厭,而愉快的功課會使知識吸引人。那些在恐嚇和懲罰中得到知識的人們,日後很可能不繼續鑽研;而那些以愉快的`發現獲得知識的人們,不只是因為知識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許多快意和成功的體驗將促使他們終身進行自我教育,這不就是教育的真諦嗎?我相信每一個有責任心的老師都如我一樣,希望自己的課堂成為愉快的課堂,希望自己的學生快樂學習並學有所成,這也將成為我們共同努力的方向……

斯賓塞還這樣説:“愛,真的需要説出來。美好的情感當你説出來時,也會喚起別人同樣美好的情感。”最令我難忘的是這樣一個章節《走進孩子內心的12 張卡片》,不管怎樣的學生,他都需要交流,他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有首歌這樣唱:你快樂嗎?我很快樂。我想,快樂應該是人生的真諦。

當孩子失敗的時候,告訴他:一切都可以重來; 當孩子遭遇不公的時候,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 當孩子悲觀的時候,告訴他:你已經開始走向成功了; 當孩子怨恨時,告訴他:每個人都會出錯的,寬容一些,對大家都有好處。

讀着這本書,我也很羨慕斯賓塞先生,因為他説他可以完全按自己快樂教育的方法來教學,而我們現實的教育卻有着種種束縛,但不管怎樣,我們都期待着能以斯賓塞快樂教育的精髓,努力學習做一個快樂的教育者,帶着孩子們去“享受學習的快樂” 其實,每個教師都對他們的學生懷着一腔赤誠的愛,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師愛。但愛和有目的的教育是不同的,它更需要一些耐心、技巧,只要我們本着尊重孩子的原則,一定能夠創造出和諧的育人氛圍。

快樂讀後感12

初讀青山七惠的《快樂》,像是在讀小説家試圖擺脱過去而創作的習作,讀完心中會疑惑:這部小説確實是由一位曾獲芥川獎的作家寫出來的作品嗎?面對這個問題,我開始反思:小説家的意圖是這麼輕易就可以看透的嗎?這麼輕易對一部作品做出這樣的評價,未免也太草率了。

我再次翻開書,書中的四位主人公正在就“真品”“仿製品”提出自己的看法,其中,耀子説了這麼一段話:“不光是這個城市如此。我認為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謂的真品。不光是真正的寶石、真正的畫之類的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東西。比如啊,年輕人經常説的‘真正的自己’、‘真正的愛’之類的……這都不過是一些文字遊戲,是人們隨意在頭腦中捏造出來的幻象。所謂真正的珍品,都不過是個幻象而已。”

全書閲畢,再來讀這段話,對於小説家的意圖似乎有些眉目。她已經在小説開始的部分告訴讀者:這部小説試圖講述那些高度抽象、只留存於人腦的情緒。那麼,問題來了,一部小説真的可以把那些高度抽象、轉瞬即逝的情緒講述出來嗎?

看過這部小説內容簡介的人大概都可以猜想到,這部小説要講述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我們不得不感慨,時代真的變了,男女之間連眉來眼去都是禁忌的時代,似乎從來不曾存在過。幾年間,描述不倫的日劇、電影層出不窮,到了20xx年秋季檔,我們甚至看到有一部叫「フリンジマン~愛人の作り方教えます~」,豆瓣頁面上還有個簡單粗暴的譯名,直接就叫作《我出軌我驕傲》,男男女女女之間,好像誰都沒有把“婚姻”放在眼裏。

大家都只是為了得到快樂啊!有句名言説得好:不要壓抑自己的天性。“婚姻”這樣一種形式能且僅能束縛住男女之間(我們還是討論最普遍的婚姻形式,其他婚姻形式會讓這篇書評變得過於複雜),作為“人”這個實體,但是,肉體、精神和情緒是很難被調動的。那麼,人為了得到快樂,可以做的事情就真的太多了。

原來,快樂竟然是一種如此自私且損人不利己的情緒。很難想象吧,在日本那樣一個社會裏,會發生像這部小説裏這樣的故事。所以,故事背景理所當然地選在了遙遠的意大利威尼斯,當日本被視作遠東,而意大利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裏的人都生性浪漫多情,不是傳説意大利男子都擁有見妹就撩之神技能嘛……

快樂,和其他情緒都是一樣的,都由人的大腦來控制,分泌多巴胺就會快樂,多吃些巧克力就會快樂。快樂不是什麼很困難的事情,那麼,青山七惠又為什麼要寫快樂呢?這部小説,或許可以理解為,一個創作者意欲突破自己創作侷限的一種嘗試。最明顯的`區別是,讀她以前創作的小説,很多時候,我的腦海中會閃現出吉本芭娜娜的名字,而在讀這部小説時,這樣的感覺消失了。我們看到太多她描述人的成長,看到的是她寫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其中卻積蓄巨大能量;而現在,看到的是她正在力圖培養自己把一種抽象、不可觸及的東西實體化的能力。

當然,我並不知道,這到底算不算是青山七惠在寫作上的某種野心,就當是我的一種過度解讀吧。只因我實在不願意承認,這本書的全知視角成為閲讀過程中的障礙,從某種角度而言,這樣的方式把讀者閲讀的快感都抹殺了,讀到最後會有無聊的感覺。

我喜歡的一段話出現在文章即將結束之處:

“她閉上眼睛,等待這種疼痛轉化為自己焦急期盼的那種快感,等待一九九七年那個冬天的續篇,那時迸出的閃光,母庸置疑的快樂,不會再有第二次的真是瞬間,等待着靈柩的沉重棺蓋開啟,在裏面沉睡的那個年幼的少女醒來,把現在的這個她打碎,讓她消失得無影無蹤。

但是,她等來的只是另一種冰冷。”

我猜想,這也是青山七惠想和我們説的吧。我一直覺得,人生啊,就是一個一直走下坡的過程,我們越長大越發現,我們最終都會長成我們討厭的那個樣子。快樂,真的不是什麼很重要的事情。

快樂讀後感13

有幸閲讀學習了潘繼雲老師的《走進快樂語文課堂》,使我感到受益匪淺。這本書總結了潘老師近二十年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潘老師始終致力於探討如何實踐“快樂語文”的教學理念,營造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愛上語文,積極快樂地學習語文。

書中潘老師介紹了他營造的快樂課堂,快樂讀書,快樂寫作,快樂實踐,並將教學觀點和方法的闡述與教學實例的分析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內容緊扣教學實際。

每每看完一章,不免要和自己的教育實踐相對照,思考我的課堂上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哪些地方可以借鑑。讀後我覺得的確,如果要想讓學生真正走進快樂的語文課堂,我覺得還需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創造輕鬆愉快學習環境,引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説:“在課堂教學範圍裏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是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學生就會認真地把它學好。”可見,學生的興趣將是學習的強大推動力,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總有快樂、滿意等肯定的'情緒伴隨。而要讓學生進入愉悦的心境,並能夠樂此不疲地學習,就需要教師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興奮地進行學習。這個情境可以是畫面情境。

二、充分鑽研教材,認真備課,在各教學環節中增加趣味性。

有趣的課堂氛圍並不是信手拈來的,有時需要我們老師苦心孤詣地思考如何去激發他們的興趣。俗話説的好:磨刀不誤砍柴工,老師充分鑽研了教材,認真的備課。

魏書生老師説過:“語文教師不應像食品廠的推銷員,以把食品賣出去就算完成任務,而應當像保育員,以考慮孩子的胃口、心靈的需要為己任。”不同的課,不同的教師,常常會有不同的導入設計。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教師教學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不能為了導入而導入。教學導入不僅要有啟發性、趣味性、知識性,還要講求藝術性、簡潔性,切實做到為學生服務,為課堂服務。

三、及時評價,獲得成功的體驗

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應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積極鼓勵學生質疑問,並以及時恰當的評價行為,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魏書生老師曾説過:“一件事情有一百種做法。”“一句話有一百種説法。”這就是説,作為教師,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見解,要科學地運用“無錯原則”來評價學生的每一次發言。比如一句口頭表揚、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個表現機會的給予,都可以樹立起自尊、自信,幫助學生驅逐心靈的陰霾,從而展開思與想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

另外,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模式、思維技巧、乃至異想天開的創意,標新立異的觀點。對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考,師生可以一起談觀點,説認識,訴感情。只有如此,才能消除學生創造的心理障礙,有效地發展和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在得到老師的肯定與讚許後,信心倍增,興趣更濃,將會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學習中去。

“問渠那得清如許,惟有源頭活水來。”激活快樂語文課堂教學的“源頭活水”有許多,只要我們努力去研究,去探索,而這樣做的目的只有一個,要讓語文課堂充滿快樂,要把它變成學生樂於學習的場所,使學生在輕鬆中思考學習,在活潑中發展能力,從而促使學生的知趣、理趣、語趣與個性得到和諧發展。讓我們一起努力,讓這股“源頭活水”像清泉一樣,滋潤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充滿活力、充滿生機,讓素來被視戴着鐐銬的語文教學可以無拘無束地手舞足蹈,讓我們共建快樂的課堂。

快樂讀後感14

雖然這個假期裏我因為各種事情的原因,一直忙忙碌碌的到12月中旬,才有空閒時間靜下心來,以輕鬆愉快的心情細細地品讀《快樂教學》這本書。這本書主要以斯賓塞的成長為經歷,以快樂教育為主題,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講訴着快樂狀態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學習。

“講台,不只是教師的舞台。”“課堂,可以是所有孩子的天堂。”這是《快樂教學》一書中封面上的兩句話。這兩句話道出了快樂教學的真諦。是啊,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只有學生感到學習是快樂的,才會認真、努力的去學習,教師也才會更快樂。為了學生快樂地學習,與學生共享講台又有何妨?

那麼在現實中,我們在與學生的相處、學習、活動中如何營造和保持快樂的心情與氛圍呢?書中説到:如果對孩子多一些擁抱、撫摸,有時甚至親暱地拍幾下,孩子在對外交往以及智力、情感上都會更健康。在這方面我深有體會,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同。有的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向您傾訴心中的事情,喜歡獨自一個人靜靜玩耍的孩子經常給一個温暖的微笑,或者輕輕地拍拍他鼓勵他,主動和他聊聊天,慢慢的孩子會變得活躍起來,會主動親近你、主動向你傾訴心中的話語,性格也會慢慢地變得活潑,看到他更多的笑容。對於情緒低落的孩子,一個輕輕的擁抱,一個安慰的眼神,幾下親暱的撫摸,孩子一會兒就能從低落的情緒中走出來,找回陽光般的笑容。所以對待學生,哪怕他有很多的缺點,我們都不要吝嗇我們的微笑、擁抱和各種方式的鼓勵。

斯賓塞設計的12張走進孩子內心的卡片讓我們知道怎樣在一種輕鬆愉快的環境中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知道他們內心的祕密,並幫助他們解決心中的困惑,理解他們的事情。但在這方面,我們作為老師,首先要做好榜樣,真誠地對待自己所面對的每一個孩子和每一個問題,這是走進孩子內心的前提!

用興趣誘導孩子快樂學習。“興趣是學習和求知最大的動力”,這句古老的諺語今天和以後都不會過時。這不僅僅是一種方法,它所包含的是人類知識獲取的一個古老而充滿智慧的法則。同樣,“誘導是教育和培養孩子的最好的方法”,這句話今天和以後也不會過時。當孩子對某一項事物產生興趣之後,教師及家長沿着這份興趣進行誘導,促使孩子加強對這事件興趣學習的主動性,使他的學習變得更為的輕鬆,在這興趣中當然最為重要的是誘導,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孩子對着泥土、蟲子、螞蟻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現象有着濃厚的興趣,雖然我們對孩子的興趣並未進行阻止或扼殺,但也並未為其誘導,致使孩子們在玩、觀察中探索了很長的.時間卻收穫甚小或最後對其卻毫無興趣。這一切都缺少了我們有目地的誘導,孩子在自己毫無目地的探索之下因無任何的收穫,他的興趣自然而然的開始減弱。雖然我們都不是什麼教育方面的專家,在興趣方面的誘導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難度,但我們可以像斯賓塞所説的那樣加入孩子的“興趣小組”和孩子一起探索,共同學習(通過各類方法:如查閲資料、請教等)並將這一系列的內容利用文字、繪畫、書籍等方式進行記錄,而這一切卻可激發孩子保持着有趣和快樂,更激發孩子不斷探索學習的激情。

本書中的快樂教育一切也都以孩子快樂學習為基礎,斯賓塞的“快樂教育”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讓我們從中越來越多獲得全新教育方法,正如顏真在序言中所説的它是隨着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但卻對人類有着永恆的價值,就像寶石,經過時光的打磨,反而更加光彩奪目。

快樂是學習的一種能量,也是學習的一種激素,它能讓孩子在學習中產生強大的動力。快樂無價,學習無憂。要想讓孩子成為快樂的人,作為教師的我們首先要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快樂的教育者,讓我們和每一位孩子在快樂中生活、學習、成長!

快樂讀後感15

“是積極樂觀地對待人生,還是消極悲觀地對待人生?我們的人生將很不一樣。”是稻盛和夫的《活法》一書中的一句話。稻盛和夫的這本書給了我巨大的影響,這句話成為我開啟人生快樂之門的鑰匙。

稻盛和夫告訴我,人生是否快樂,不在於境遇的不同,不在於命運的安排,而在於自己,在於自己心靈的色彩,在於自己對於境遇和生活的感覺,在於自己是否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

稻盛先生主要向我們訴説了實現夢想的方法,和他年輕時經歷的種種煩惱。他年輕時的人生可以説是挫折的延續:小時候患了肺結核,險些丟掉了性命,又兩次沒考上理想中的中學——鹿兒島一中,而費盡力氣也只能考上非名牌大學,且求職歷盡艱辛和挫折等等。這些都讓他懊惱不已,心裏頗感委屈。但在種種煩惱過後,他告訴自己不能一味怨天尤人,這樣不會讓自己的人生時來運轉,相信上蒼一定會授予我幸運。最後,他終於締造了兩個世界500強的企業

稻盛先生小時候得了肺結核。他非常擔心自己像大叔一樣因肺結核而死去,惶惶不可終日。當時肺結核是不治之症——家裏出了病人就瞞着鄰居,由親戚在家中護理。 回想我小時候,也得了一場大病,還開了“病危通知書”。一場厄運剝奪的我説話的權利,還留下討厭的後遺症,我的口水流個不停,還讓我的手腳變得不靈活了。之後免疫力變得極差,幾乎每個月都要去醫院掛鹽水。

懷着大愛,不顧自己的安危,照顧小叔到最後的父親沒有受到結核菌的侵擾,而刻意躲避的稻盛先生卻病魔纏身。他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省,感覺到人的心態是多麼重要。也許心態發生變化的緣故,同時空襲加劇,使得他不能卧牀,必須奔波逃命,在這個過程中,他恢復了健康。可憐的我,與稻盛和夫同病相憐,我,每當去醫院時,心情總是很糟糕。滿臉愁雲,眉頭緊鎖,一副痛苦難耐的表情,感覺中,護士都是白色妖魔,手裏拿着的針頭就是殺我的刀子。每當這時,媽媽總是拿出一本童話書,繪聲繪色地講着迷人的故事。此時,童話書就像一把快樂的鑰匙打開了我的心門,我好像來到了動物王國,聰明的小松鼠在我眼前跳來跳去,兇惡的大灰狼朝我張開血盆大口,可愛的小兔子瞪着紅紅的眼睛……從此,我便喜歡上了讀書,更喜歡上了上醫院!

稻盛先生創建了兩個世界500強,78歲高齡的.他還接手已宣告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幾個月後,日航的單月核算就由赤轉黑。和稻盛和夫一樣,在我這裏,有夢就有歡樂,有歡樂就有收穫。細細品味,我頓悟,其實“命運女神”眷顧我,稻盛先生沒考上理想中的中學,而我卻上了我理想中的中學——我市一所重點中學。更幸運的是,在校園裏,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獲得了老師、同學們的關愛。雖然我做事、吃飯動作比別人慢,雖然我還要忍受人們異樣的目光,雖然雙休日別人在學習而我卻在醫院做康復治療,雖然醫生一再囑咐我要多休息多睡眠,雖然我以後的人生路上還有很多的坎坷需要面對,但這些又算得了什麼呢?厄運摧殘了我的身體,但摧殘不了我的夢想!有夢想就有希望。

是的,在稻盛先生這裏,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夢中的七彩陽光。他是我的榜樣,是我夜黑路上的明燈,雖然我不再可能像他那樣率領世界500強企業,但是我可以像他那樣熱愛生活,執着於生活,期盼未來,快樂生活每一天。 雖然生活真的很不公平,讓我遭受了這麼大的磨難,但是隻要用積極向上的心態、百折不饒的堅持,盡心盡力去追求夢想,只要每天一步一步積累就會產生魔術般不可思議的幾何級數變化的效果,每一天紮實的努力所產生的小小的成果,會催生進一步的努力和成果。人的過去不等於未來,夢想一定會實現。

稻盛先生,請你相信,我已經從你手中接下了金鑰匙,那門已經打開,我生活,我快樂,我有夢,“命運女神”正向我走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