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慘世界》讀後感(優選)

來源:文書谷 2.62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悲慘世界》讀後感(優選)

《悲慘世界》讀後感1

“哼,太可惡了,怎麼能這樣呢,太不公平了。”咦,這是誰為誰打抱不平?“冉阿讓的命運太苦了,好可憐。”原來,這是我在讀書時所説的話。是這樣的,昨天爸爸送了我一本《悲慘世界》。這可是我夢寐以求的書,所以爸爸一買來我就開始看了,剛才就是我在為書中的人物而發出的感歎。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現實主義作家雨果的一部傳世之作。這部作品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反映了當時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和純真,批判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

《悲慘世界》這部小説是以主人公冉阿讓的命運作為主線展開情節的。冉阿讓經歷了長期的牢獄之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然而當他一無所有地走上社會時卻遭到了世人的唾棄,不過,在他陷入衣食無着的困境時受到了卞福汝主教的關照,因為冉阿讓有前科,儘管他有強壯的身體,卻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了終身監禁的紅帽子。在海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杆時不慎掉下了大海,冉阿讓不顧自己的`安危救了他,自己卻落入了大海。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看見了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畏,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後來在一次戰鬥中,冉阿讓為了救人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在讀這篇小説時,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社會上的人為什麼那麼討厭冉阿讓,甚至誤解他的好意,而冉阿讓又為什麼對她這麼好呢?讀完這本書後我找到了答案:因為冉阿讓有前科,上流社會的人都嫌棄他,而冉阿讓卻始終用一顆真誠的心來對待別人,説明了當時人性還是善良的。

讀《悲慘世界》時,我的心情是隨着冉阿讓的命運改變而改變的。當冉阿讓出來別人嘲笑他時,我為他打抱不平;當他受到主教的幫助時,我心裏為他高興;當他落入水裏時,我不禁為他的命運而擔憂。

讀《悲慘世界》使我明白無論在多麼醜惡的社會環境下,我們都要有人性的善良和純真,真誠的對待每一個人;無論在多大的困難面前,都不能放棄生活,生活是不會放棄任何人的,我們要樂觀地來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去挑戰困難,並且相信自己一定會成功,要儘自己所能去幫助他人,要有犧牲精神,多關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不要嫌棄他們,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

《悲慘世界》讀後感2

陰暗的囚牢裏,一個衣衫襤褸的囚犯獨自悽苦而茫然的坐着。年僅2歲的他只因飢餓的孩子而打碎一塊玻璃,拿走一塊麪包而被判了年的苦役。後因想念自己的家人,不堪監獄的勞苦,多次越獄,又被追加到9年的苦役。陰暗潮濕的監獄裏,只有牆縫中露出的一縷微光照在他絕望的臉上。

這個不幸的囚犯就是法國偉大的作家最著名的作品裏的主人公——冉阿讓。他經歷了長期的牢獄子苦,終於獲得了自由,當他一所説有的走上社會而又陷入衣食無着的困境時,受到了主教的關照,然而,由於冉阿讓犯有前科,儘管他有着強健的身體,仍無法被社會所接受,就連他的好意有時也往往回遭到人們的誤解……冉阿讓又一次被捕了,他被戴上終身的紅帽子,在船上服苦役,一個海員在修理桅杆時不慎掉進大海,冉阿讓不顧安危救了他,自己卻失足掉進了大海,後來在法國大革命的戰場上,有人又看見過冉阿讓的身影,他英勇無謂,在槍林彈雨中戰鬥救助別人……

夜,沒有星光,一片漆黑,在黑暗中,可能有一個站着的天使展開着雙翅,在等待着這個靈魂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有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卑鄙小人。如一些憑藉職權貪污受賄者;在重大賽事中為得到好成績而服用興奮劑者;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在事實面前只有被革滅。另一種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擁有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正是那個慈悲為懷的心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

冉阿讓離開了悲慘的黑暗的世界,但他的為人,做事都深深印在我的心中。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願他們像純潔的天使般永遠守護着人們心中那份慈悲為懷的心,更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

《悲慘世界》讀後感3

我是在大學聯考結束後的那個夏天,看了這本《悲慘世界》。而我卻是在很小的時候,便聽説過《悲慘世界》。

大學聯考,限制了我們太多。很多想法似乎在大學聯考之後,才噴薄而出。或許是內心想看這本書很久了,以至於一開始看,便被深深的吸引了。

主人公冉.阿讓,為了救妹妹快要餓死的孩子,偷了一塊麪包,卻被判處了19年的苦役。從文字中,我讀到的是無法忍受的煎熬,是對人的摧殘。即使他後來被假釋,卻被貼上了罪惡的標籤,再無法融入這現實的社會。連一個可以容納自己短暫休息的地方都沒有,這該是怎樣的絕望的境地啊!他恨這個社會,他怎麼能不恨?所以在善良的主教大人收留他後,反而偷銀器潛逃。因為,他怕了,怕社會的冷眼決絕,怕沒有錢寸步難行。他的心被黑暗與仇恨籠罩。

救人救心,主教大人善意的謊言讓他倖免再次被捕,也拯救了他的靈魂。多年後,他成功的成為了一個為人欽佩的'人,但是命運卻不讓他從此一帆風順。為了救一個被誤認為是自己的可憐人,他勇敢的站出來了。他本可以用着現有的身份,繼續生活,從此安然,但是,他沒有。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勇氣,放棄現有的所有成就,去繼續那苦役的生活。我也不明白,為什麼已經被釋放的人,還會被一直跟隨抓回。大概這就是雨果筆下當時的法國社會的風雨激盪所在吧!

他站出來了,卻逃跑了,因為他答應了臨死的芳汀,那個可憐的女人,最後的遺願——撫養她的女兒珂賽特。八年的四處藏匿,一次機緣巧合,珂賽特與馬裏尤斯一見傾心,但是在得知冉?阿讓的經歷之後,卻拒不接受他。看到這裏,我的心被擰成了一團,那麼多年的付出,我為冉?阿讓感到不值,也為這現實的人性而痛心。最後的結局,垂死的冉?阿讓終被接受,他的唯一願望,是在他死後,珂賽特能為他立一塊無字墓碑。如同我們中國古代女皇武則天般的,或許他也想是非留與後人評吧。

我們的世界是複雜的,身邊的人是複雜的,人心是複雜的,但愛是單純的,靈魂是單純的。這本書激發了我對人性的思考,也給了我靈魂的洗禮。縱使社會複雜,或許所經歷的事情並不如我們想象般美好,唯願一直遵循本心。

《悲慘世界》讀後感4

當看見最後的冉阿讓,陪伴着那盪滌靈魂的銀燭台,寧靜而安詳地閉上了雙眼,我終於止不住淚流滿面。

這本書充斥着善良與邪惡,虛偽與真誠,堅守與迷失。矛盾面淋漓盡致的展現總是令我們不禁心痛,我們的世界似乎還盈滿單純與信任,不能體會人情冷漠下冉阿讓的絕望。出獄後的冉阿讓,揹負着囚犯的身份,承受着世人的排擠,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人們帶着防備、恐懼的目光破碎了他微乎其微的希望,在他再次彷徨、再次墮落之際幸運地遇上了這位善良的教父,給予了他生的希望和人的尊嚴。可冉阿讓再一次的惡性展露偷拿了教父的兩個銀燭台,被警察緝拿帶回教父的收養所時,卻獲得教父真誠的包容,他不僅不計較冉阿讓偷拿了銀燭台,反而將那一對銀燭台送給他,並叮囑到:“答應我,一定要把這些錢用到好的地方,讓自己過得好一些。”這一刻。冉阿讓終於幡然醒悟,體會到了愛與寬容的力量

愛與寬容便是小説所要表達的主題,世態再炎涼,也會有善的棲身所。即使世界充滿了矛盾對立,但是隻要我們堅守自己、堅守本心,擁有愛與寬容的力量,善良終會將邪惡打敗,虛偽終將幻滅,真誠的心將會永恆。或許,當你為自由,為幸福堅持戰鬥的同時,可能滄海桑田、容顏易逝,甚至犧牲了自己,就像冉阿讓,就像許許多多堅守愛的人們,即使他們失去了許多,但他們的力量會一直庇佑那些懵懂的孩子們勇敢成長。

冉阿讓的內心被聖潔的愛洗禮,他學會了愛人,學會了忘記仇恨,淡化苦楚,他的內心得到了救贖,不再流浪。他去了一個遙遠的地方,改名換姓,重新做人,大濟蒼生。他救濟走投無路的芳汀,立誓照顧她的遺孤珂賽特,又救珂賽特於德納第夫婦的魔掌之下,然後撫養她成人。為了使一些陌生的人不再受到傷害。他不惜一次又一次地鋌而走險,不惜暴露自己曾是苦役犯的.身份,因而被當時黑暗社會的忠實守衞者冷酷的沙威盯上。為了珂賽特的幸福,他放棄了現時的安逸,有過上了東躲西藏的痛苦生活,最終珂賽特也得到了自己的幸福。

真正令我痛心的是,冉阿讓為那麼多無親無故的人們付出着,卻一次次受到排擠、不理解。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們需要學會原諒,學會接受。他們也是人,比起那些虛偽貪婪卻苟且偷生的人們,或許他們更能體現真正的人性。

我的內心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吶喊,為什麼不能寬容他,寬容這個一直寬容別人的人,因為無知所以恐懼,因為懂得所以慈悲。人生在世,慈悲為懷,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寬容,我們的內心才能被真正的洗滌。

《悲慘世界》讀後感5

這是一本我去年勞動節讀的一本書,當時在去西安的飛機上讀的,看着一個小偷給為了給飢餓的小女孩偷麪包而做了19年的苦役犯,出來之後,無人可以接受這個表面“惡魔”,內心“天使”的人,在福來教主的指引幫助下,他成了一個無比善良的人。

鏡頭一轉,他成了馬德蘭市長,但誰也也不知道這位偉大的市長卻曾經是一個罪犯呢,呵呵呵。一天早晨,濕透了的路面使一位老農民被自己的馬車壓住了腳,腿骨折,在那裏動彈不得,有人曾試着抬起馬車,無一例外,全都失敗了。但當我們的好市長馬德蘭路過這,看到了此幅場景,先是懸賞讓羣眾去抬馬車,但都不願意,沙威局長説到:“這需要一個力氣很大的人才能抬動,除非是那個人,那個苦役犯。”就只有市長挺身而出,僅僅一人就把馬車抬了起來。“快,快來人幫忙。”一個快要窒息的聲音喊道。此時沙威局長凝視着馬德蘭市長,目光死死地盯住了他,加重了語氣卻又漫不經心地説了聲:“這個人是苦役犯。”可是誰又還會在意這句話呢?

接着沙威局長和馬德蘭的劇情緊接着展開,之後是珂賽特的主線內容,到了最後,那個時間還是到了……該來的'還是回來。這章叫《冉阿讓最後的日子》。最後最後還是一個悲慘世界。這才見證了一個人的人性,從苦役犯變成一個無比善良,無比真摯的人,最後還是一個悲傷的結局。

但這一切的一切,還要從那個人説起,福來教主,這就是一個善良的化身,沒有他,也許就不會讓冉阿讓走上自己的救贖之路,也就不會有一個叫冉阿讓的人。雖然書名是悲慘世界,但混沌的世界中卻有着純潔、温暖的一道道光。冉阿讓對待珂賽特是純潔的,小伽弗落什生活在惡劣的環境中,但心靈是善良純潔的,為革命奮鬥的熱情是真摯的。雨果讓我們在如此痛苦人心的苦難下,看到的卻是一顆顆真摯純潔又善良美麗的心。

何是高尚?高尚不是單單指節操和志行高尚,更多的是指一個人經歷了重重的苦難考驗,卻仍然去執行着善意的法則。何稱純潔,純潔不是單單指行為與表現純潔,更多的是體現在一個人的內心一直都是純潔,人的本性純潔。

下灰機了,嘿嘿。

《悲慘世界》讀後感6

我喜歡讀書,在許多書籍裏,有一些我最喜歡的書,讓我愛不釋手,總是看不夠。其中有一本書我看後啟發很大,這本書就是法國大作家雨果寫的《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這部作品被稱為“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全書講述了一個刑滿釋放的苦役犯冉阿讓受到米里哀主教的感化,洗心革面,立志做人的事。冉阿讓是個普通工人,一直幫助窮困的姐姐撫養7個可憐的孩子。在他失業時,曾為了不讓孩子餓死而偷了一塊麪包,被判5年徒刑;又因不堪獄中之苦4次逃跑,刑期加到19年。出獄後二勞改的名聲使他找不到工作。後來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決心改惡從善,做了許許多多好事,然而法律卻濫判無辜,使他終於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這部作品從公道、人性良心的角度,反對世間的一切壓迫和苦難,表現了人類社會永恆的矛盾。

讀了這本書,我對冉阿讓改惡從善的事情很感動,因為人想從惡變成善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而冉阿讓卻做到了。這要感謝米里哀主教的感化,因為一個改惡從善的人往往都有一個好人在幫助他,但遇到這個好人的.人往往都非常少,而冉阿讓卻遇到了,他是幸運的。如果沒有米里哀主教的幫助,他就不會從一個勞改犯變成一個為窮苦人做好事的人;同時,冉阿讓的命運也是悲慘的,他一生為人民做盡了好事,卻孤單地死去,連他的墓地也是簡單的,埋着他的地方隻立了一塊石頭。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冉阿讓這樣的人,一生為人民服務,而死後卻沒有人能記住他們。比如説那些為了人民解放而犧牲的戰士,他們是為人民而死的,可我們連他們的名字都不知道,他們也沒有宏偉的陵墓。這不正是冉阿讓精神的充分體現嗎?

冉阿讓的命運值得我們同情,也值得我們深思。為麼他做了那麼多的好事,警察還是追着他不放?答案只有一個:當時社會的不公平,勢力對人們的壓迫。可現在就不同了,我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做了一件好事就會被別人記住,有的還會得到獎金,與冉阿讓截然不同。

這部作品不僅是雨果的大作,更是人類文學史上的一座不朽的豐碑。

《悲慘世界》讀後感7

《悲慘世界》這個故事的精髓,並不在於它的主線情節,而是對每一個人物我深入的刻畫。

在讀故事的.時候,人們總是認為主角和英雄都是重要的角色,可是,那些反派雖然是壞人,但是如果換一個角度去思考,他不一定是壞人。

你們一定已經注意到了一個人。這是整個故事當中最主要的反派之一。就是一直在追捕冉·阿讓的警察。我們來分析一下幾個主要他出現的情節。

記不記得冉阿讓在救一個老人的時候,他抬起了馬車。這個馬車很重,沒有任何一個活生生的人可以把它給抬起來。只有千斤頂才能做得到。人們已經去叫千斤頂了,但是如果等千斤頂來,老人可能早已被壓死。這時,為了不讓慘劇發生,然而讓就把馬車抬了起來。在眾人一起的幫助下,老人成功脱險。這時,這個警察就發現了破綻。這個警察當然是認識了冉·阿讓的。而且他清楚,這世上,除了他也沒有幾個人能代替千斤頂。警察開始懷疑冉·阿讓。

大家一定為主角感到很擔心吧,擔心主角被他抓住。足以證明這是一個壞人,為了抓住冉·阿讓獲取功名利祿,不惜一切代價。

還有一次,冉·阿讓帶着珂賽特,他派了好多人一起追捕。這些人把這裏團團圍住,設下天羅地網,把冉·阿讓逼進死衚衕。

太驚險了,我們的英雄主角差一點就被這個大反派抓住了。

通過以上兩處情節,我們知道這個警察絕對不是什麼好東西。但是還有一處情節可以反駁我們對他所有壞的看法。他做了壞事,但並不代表他是壞人。

一場惡戰拉開序幕,整個故事也接近了尾聲。這個警察畢竟是壞人,被抓住了。現在可不是冉·阿讓落在警察手裏了,而且恰恰相反,是警察落在了冉·阿讓手裏。冉·阿讓是好人,他的善良不可否認,他並沒有殺死這個警察。

然後這個警察做了什麼?感謝他的大恩大德?磕頭認罪?趕緊逃跑?

他沒有那麼做。他自殺了。因為他沒能抓住一個犯人,反而被一個犯人抓住了。他感到恥辱,感覺自己失職了。

雖然他做的壞事,但它也有敢作敢當、忠於職守的英雄精神。反派就一定是壞人嗎?答案是否定的。

《悲慘世界》讀後感8

經過漫長時間檢驗的傑作,捧讀後將永存讀者心頭的雄渾的人類史詩,具有濃重瑰麗的色彩,磅礴浩大的氣勢,是人類文學史上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典範,它就是——《悲慘世界》。

《悲慘世界》是法國重要詩人、小説家、戲劇家和社會活動家維克多·雨果的長篇小説,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小説講述了苦役犯冉·阿讓,出獄後,受到教主感化,決心從善,廣施仁愛,後來被任命為市長,他為女工芳汀去尋找她的女兒珂賽特,並將她從兇狠的德納第夫婦手中拯救出來,讓她接受教育,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

從文字中,我似乎可以看見雨果對德納第夫婦殘暴而無人性的做法的斥責與厭惡,對冉·阿讓拯救珂賽特行動的讚賞與認同;對珂賽特與芳汀悽慘命運的同情與憐憫。在我看來,雨果其實是把德納第夫婦比作了剝削者,他們殘忍的從珂賽特與芳汀等人民身上榨取他們現時對他們來説有用的利益,無用時便百般喝斥,一旦他們體現出了一定的利益的時候,又將他們好好地利用一番,卻從不顧及後果,這不正如一句俗語“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嗎?。他又把拯救珂賽特和芳汀等人民於水深火熱中的冉·阿讓比作了英雄,讓他與奸詐卑鄙的德納第夫婦進行周旋,將珂賽特從他們的魔爪中拯救了出來,為他圍上了一層英雄的光圈。

有時我會在想,這篇小説是不是作者對當時社會的一個揭示呢?我認為這部作品揭示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的命運,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種種矛盾,反映了法國社會的現實生活,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也體現了作者對黑暗的憎惡,對光明的嚮往。

雨果用他的筆為我們演繹了一場人類歷史發展中的永恆的矛盾,也訴説了生活在那時社會中的`人們的心聲,同時表明作者熱愛和平,抵制戰爭的內心思想,至少我會這麼認為的。正如書中所説,以人類生存的名義去批判一切異已的力量,從而表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永恆矛盾。在這個意義上《悲慘世界》可以稱作一部人類的“苦難大全”。

每讀一次《悲慘世界》我的內心就為之震撼一次,我不由得感歎道:“在黑暗無助徘徊的人們,他那捨己為人的情操在每個人的心中熠熠生輝,那高大的身影宛如上帝的光輝一般給予人們內心及靈魂上的救贖。他靈魂所散發出來的聖潔的光輝,會照亮善人心中的仁愛之光,會指引在黑暗中迷路的人們通向光明的路。對我而言,《悲慘世界》它是一部能觸及人靈魂的佳作,是明燈,是燈塔,我希冀着更多的同齡人喜愛這部書。

《悲慘世界》讀後感9

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位益友;讀一本好書就如擁有一片燦爛的天空;讀一本好書就似給人生增添了一份充實。在寒假裏我讀了一本書《悲慘世界》。

它曾被哈佛大學113位教授推薦為最有影響書之一,它在世界文學名著寶庫中佔了一席之地,它被譽為人間苦難的“百科全書”。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可悲的法國社會下層人物的生活——因報答姐姐養育之恩卻為飢餓偷麪包成為苦役犯的冉阿讓;因窮困潦倒成為娼妓的芳汀;因母親經濟匱乏被寄養的小女孩珂賽特……雖然他們身份及其卑微,但是他們卻有着無比崇高的精神,是這唯一的力量使他們度過了這困難的一生。終於,冉阿讓的靈魂受到神的洗禮後,為社會盡了一份微薄之力。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傾灑了許多筆墨寫悲慘的生活,到我卻在其中體會出一種對自由和幸福的嚮往;對他人的愛惜和對未來的憧憬,但更多流露出對他人幫助的樂趣。

曾有一件事如今回想起來令我後悔莫及:一天中午,我和別人發生了嘴角,怒氣衝衝的我回到座位,低頭不語。突然,好友小玲的聲音在耳邊浮現。“小雯,你有沒有紙巾?我的手指出血了。”我摸了摸口袋裏的紙巾,隨口説了一句:“沒有!”我看着她默默離去的背影,卻無動於衷,更沒有想衝上去的假想。我卻很冷血地想:小玲你也真是的,看到我正生氣,一句慰問的話都沒有,現在又想問我借東西,沒門!我的手緊緊地抓住那張紙巾。過了一會兒,我拔出手,發現手上沾滿了水珠。又感覺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的'朝我看來,周圍溢出尷尬的氣氛。我看了周圍一圈後,把目光投向小玲臉上,小玲馬上躲避我的目光,低頭奮筆疾書起來……但鮮紅的血依然流下來,闖進我的視線,我卻當做沒看見,繼續做我的事。這件事慢慢在別人的腦海裏卸去,而我卻記憶猶新,比起冉阿讓當馬德蘭市長為民除憂、幫助人民,我感到十分羞慚,我只是一個冷血動物,面對朋友請求都拒絕的無用之才。但雨果告訴我“只有愛,才能消滅世界上一切的不幸”。

這本書使我明白一個道理:人間真情永存,那麼愛就能抵抗世上的萬惡,願這世界裏不會出現冷血動物。

《悲慘世界》讀後感10

雨果是法國19世紀最偉大的作家之一,今天,我偶然在櫃子裏翻到一本書,這便是《悲慘世界》。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冉阿讓出生在一個貧困農民家庭的故事。由於過度飢餓去偷麪包,他在監獄裏度過了19年黑暗歲月。出獄後,他受到人們的歧視,所以冉阿讓完全絕望了。但是奇蹟發生了,仁慈的米麗婭姆主教用他仁慈的心改變了冉阿讓。他決心改過自新。然而,為了救一個可憐的小女孩,他逃脱了警方的層層調查,找回了她一生的幸福。督察沙威,典型的“法律監督者”不相信一個罪犯會改變主意並追求他一輩子冉阿讓,然而,冉阿讓在沙威即將被槍決的時候救了他一命。冉阿讓死後,人們給他樹立了一座豐碑。

讀了這本書,我開始深深地意識到在那個無情的資本主義社會裏有如此真實的聖人。正是主教的寬大和仁慈深深地影響了冉阿讓,正是他重新點燃了冉阿讓,使他徹底懺悔並開始了新的生活。因此,冉阿讓的命運並不總是如此悲慘。可悲的.是當時的整個世界觀。正是因為像主教這樣的人,整個世界都有了救世主,整個世界都可以在熱水中摸索前進。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一個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會被看穿,虛偽只會在事實面前被摧毀。另一個是有高尚情操的人,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光明、善良和寬容。洗過之後,冉阿讓變得仁慈,善良,仁慈的心影響了無情而固執的盲目地追捕他的警察長沙衞!

冉阿讓説:最高的法律是良心,但法律沒有良心。他理解自己生活的真正意義。他學會了誠實。他讓他的靈魂再次被上帝認出來。然而,法律是一個沒有眼睛的嗜血者。他不會看靈魂,也不會讀心。法律將永遠關注表面。當法律説它是公平的,它扼殺了誠實的善良。事實上,法律拯救的不是人類的靈魂,而是人體。讓你的身體消失,法律就完成了任務。他一直是法律責任的一部分。他的一生似乎像是在玩一場毫無意義的法律遊戲,但他從未放棄在這部戲中做一個善良的人。這本書最讓我歎息的是冉阿讓可以像愛妻子和女兒一樣愛一個陌生人,這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

一個人是強大的,不是力量,不是財力,而是精神!

《悲慘世界》讀後感11

作文這種情況我遇到的多了,我的經驗是:繼續走,別理它?650字作文語言表達題,近兩年主要考查擴展語句、壓縮語段和選用、仿用、換用等能力,語言材料多來自現實生活甚至中學生的作文。湯姆大喝一聲,那隻手的主人―印第安。斷橋,俗話説,孤山不孤,斷橋不斷,長橋不橋!總是想要和你們一起面對、但我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又不見了。

他僅僅是因為偷了一塊麪包,一塊小小的麪包,讓他做了整整十九年的苦役犯,更可憎的是他還被帶上了黃色護照,讓他終身無法自由.他也曾想過要一直錯下去,當個小偷,可是,他被神甫偉大寬容的愛感化了.如果不是神甫,他可能依舊是個小偷,依舊遭受大家的唾罵.但他在神甫給予的愛中,明白了愛,懂得了愛,學會了去施予愛.他無私偉大的愛,終於使那些因為他從前是個苦役犯而嫌棄他的人真心去感激他.從他的.身上,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天使般,充滿愛於偉大的靈魂,一個值得所有人敬佩的靈魂.冉阿讓雖然死了,因為他的天使----珂賽特,已經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他也失去了他的珂賽特.但是,他不是痛苦的,他已經為曾經的過錯贖了罪,也讓很多人得到了他的愛,在那個黑暗的世界留下了他永恆的足跡.

冉阿讓在別人的誤解和惡待中,從不去恨別人,從不去計較,從不以其人之道換治其人之身.而是用他那顆虔誠的心,用他真摯的愛,去給予每一個人愛和感動.認真想想,現實社會中,能做到和他一樣,用愛去對待一切的人,又有幾個呢?沙威探長寧死也不再抓冉阿讓;馬利尤斯因冉阿讓的救命之恩而改變了對他的看法;珂賽特因冉阿讓的收養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冉阿讓的愛,都得到了回報.現在好多人都因為周圍人的不理解,而厭倦了世界,討厭所有的人,覺得活着沒意思.我以前就是這樣的.不過,現在我一定不會了,冉阿讓讓我知道,在他施予愛之前,他也只不過是暫時失去了別人的信任和愛而已.他卻沒有迷失方向,靠自己的努力,重新獲得了這些.我相信,我也只是暫時失去了別人的理解而已,我只要也和冉阿讓一樣,用愛去對待這些,就一定能重新獲得理解的,一定!

冉阿讓,他讓我懂得最深的,就是---愛,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偉大的力量.

《悲慘世界》讀後感12

善良是人世間最高的美德。作為法國的大文豪,維克多·雨果筆下的《悲慘世界》深刻地揭示人性的善良,讓人讀後不由自主地深深沉浸於小説情節之中,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悲慘世界》真實再現了拿破崙戰爭後十九世紀法國的社會面貌。小説的主角名叫冉·阿讓,他是一位苦役犯,因為生活所迫偷了一塊麪包,在監獄度過了十幾年的漫長歲月,出獄後卻漂泊流浪,居無定所。命運如此不公,這不僅改變了他善良的本性,還讓他對未來的生活心灰意冷。

恰逢此時,善良如同一束光,照進了冉·阿讓的生活。冉·阿讓遇到了馬格諾先生——一位善良、大方、無私的神甫,用自己的善良一點點地打開了冉·阿讓的內心,即使他違背承諾,偷走了神甫家的銀器,神甫也沒有責備,反而慷慨“贈送”。冉·阿讓被深深感動,他意識到這個世界上還是存在真善美的。冉·阿讓的心被重新照亮,他迎來了人生的新起點。

可以説,作者塑造的馬格諾神甫是如此偉大,他用自己的善行改變了冉·阿讓,也啟迪着每一位讀者應該如何對待深處困境中的人。他的寬容、善良像是一束光,點亮了人們心中的希望。而冉·阿讓正是在他的引領下,不斷改變自己,用自己的善行來幫助他人,歷經各種悲慘遭遇,從一個苦役犯變成了一個受人尊敬的聖人。

冉·阿讓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他也如同一束光,開始照亮他人,為他人帶來希望。離開馬格諾神甫十年後,悲慘的冉·阿讓通過技術創新獲得成功,成為一名企業家。他化名馬德蘭,幫助了很多人,得到人民的.愛戴,被任命為市長。他救助了紡織女工芳汀,收養了她的女兒——珂賽特。

善良是一束光,它足以穿透一切醜惡與黑暗。沙威是一個冷血無情的警察,為了追捕冉·阿讓不惜一切代價。但當他越瞭解冉·阿讓,就越清晰地發現自己錯了,他不能去抓一個好人。他千辛萬苦抓住了冉·阿讓,最終卻還是放了他,這令他非常煎熬。他不知道應該遵守上級的命令,還是遵從內心的道德準則。於是沙威瘋了,他跳河自盡。

在我看來,冉·阿讓一生中最開心的一段時光是他臨終前。他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不白之冤得到洗涮,又看見了珂賽特,看到自己心愛之人能夠幸福地生活。

善良是一束光,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善良之光照亮了悲慘境遇之中的冉·阿讓,也照亮了那個悲慘的世界,讓我們見證了人性之美。讀完這本書,使我們相信永遠不要低估一個人的善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堅守善良的本心,讓善良之光普照人間。

《悲慘世界》讀後感13

19世紀初,法國人民正遭受着資本主義社會的剝削和壓迫.就在這時,法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作家雨果創作了一部經典的作品—━《悲慘世界》!它強烈地抨擊了資本主義的黑暗,對那些貧窮的人民寄予了真摯的同情!

這部著作的大致情節為:失業工人冉阿讓為外甥偷了一塊麪包,被判處苦役十九年.出獄後,一個主教改變了他的命運,使他成為馬德蘭市長.天真純潔的少女芳汀,被惡濁的社會玷污後,受到了眾人的嘲弄,她的女兒珂賽特也被別人當作奴隸,遭受百般折磨.最後還是被越獄的冉阿讓所救……

這部作品毫無保留地向我們展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我感到就因為一塊麪包判冉阿讓19年苦役實在是太殘忍了,他也是迫不得已才來偷這塊麪包的.如果當時政府讓窮人們衣食無憂的話,他也就不會來偷了,所以,讓人民遭受痛苦的罪魁禍首是政府官員!出獄後的冉阿讓受到了一位主教的教育,便決定重新做人.不久後,他竟成為了令人尊敬的馬德蘭市長.他不斷幫助窮苦的人民,為他們排憂解難;他和那些整天沉迷於吃喝玩樂的政府高官真是天壤之別!他寧可自己捱餓,也不讓老百姓受苦,他才是一個真正的好官,才是一個真正愛崗敬業的人!讓我們向他致敬!

在他擔任市長時期,在路邊看到一位衣衫破爛,傷痕累累的小姑娘手裏拎着一桶水,走也走不動.冉連忙奪過水桶幫她拎.原來,這個小姑娘名叫珂賽特,是一個老闆的奴隸,受盡折磨.經過一番周折,冉阿讓終於使小姑娘逃離了魔爪,自己收養了她.多麼具有同情心的人啊!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但是他不忍心這個小女孩,是他那顆善良的心改變了珂賽特的命運!那些資本主義的高級官員們,當你們看到這一切時,難道一點也不會內疚嗎當你們看到那些被剝削的人,難道會非常高興嗎你們可以醒悟過來了!

讀完這部小説後,我感到作者對這種殘酷,剝削,黑暗的社會充滿了厭惡,非常希望有一個博愛,仁慈,道德的環境.再仔細想想,我們現在不就是生活在後者之中嗎為何還不去珍惜呢

為何還要去蹉跎光陰呢我們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要想立足於這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你不得不用知識來武裝自己.讓我們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共同來迎接那光輝燦爛的明天!讓光明永遠圍繞在我們的身邊!

《悲慘世界》讀後感14

在這個寒假,我讀完了《悲慘世界》這本書,讀完的那一刻,我被主角——讓·瓦讓這個平民階級的一位英雄深深打動了。

讓·瓦讓年輕時因為太飢餓了,偷了一塊麪包,被捕入獄,又因為刑期內逃獄延長了刑期。結果最後一出獄已經成了一個大叔,他對社會充滿了憎恨,想要報復,卻遇到了一個很好的主教,可他卻偷了主教的銀餐具,當警方趕來時,主教卻説這是送給讓·瓦讓的。使他被感化了。幾年後,他隱姓埋名拿着主教給他的錢去一個小鎮上開辦了工廠,使人民富裕起來,理所應當的成了人人愛戴的富翁和市長。但終於還是被一個叫沙威的探長知道了他的身份不得不繼續逃亡。經過重重困難後他收養了受盡折磨的珂賽特,當做自己的女兒照顧她。之後,珂賽特愛上了革命者馬裏尤斯使他也被捲入了戰爭,可一次誤會使馬裏尤斯帶着珂賽特離開了讓·瓦讓,這讓他鬱鬱寡歡。最後當馬裏尤斯覺悟時一切都晚了,讓·瓦讓最終病死在女兒懷中,孤獨的躺在了公墓一個偏僻的角落。

這本書出自語言大師維克多·雨果手中語言引人入勝,當初他決定寫下這本世界名著時,正是法國戰事最多的年代政權,革命等事件,讓這位語言大師感受最深的便是,為了權力的.爭奪,最苦的人,是法國的平民啊!在創作這本鉅作的30餘年裏,雨果也是受盡折磨……

雖然我並沒有親身經歷此般混亂的社會,不過我也明白,那個社會是充滿黑暗的,為了一塊麪包,使主角入獄19年之多。不知當時的富人麼,是如何思考的,如果他們是受到最大創傷的平民,會怎麼做?如果如此飢餓的是他們,又會怎麼做?那個黑暗的年代人們心中都只有自己,從不為別人做半分思考,而這時,出現了一位聖人一般的英雄,讓·瓦讓!他並沒有被社會的黑暗、混亂衝昏頭腦,心中始終有着他人。辦廠使人民至富;拯救落水犯人;收養可憐的女孩兒珂賽特……這個社會在他的努力下開始透露出一絲光明,這一絲光明的發源地來自那可充滿勇氣,熾熱的心。可是人終會離開這個世界,讓·瓦讓在革命結束時,在那個自己最親的人的懷中死去,躺在一個公墓的偏僻角落,任荒草掩埋,雨水沖刷。擺脱了社會的苦難,去了一個幸福的地方。用臧克家的一句話來説“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他的精神在我們腦海中留下一個深深的烙印。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能做的事是無限的,讓我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吧。

《悲慘世界》讀後感15

《悲慘世界》是法國維克多·雨果的作品,描繪了1851年拿破崙慘敗滑鐵盧到1833年在巴黎人民舉行七月王朝起義的法國社會生活。

《悲慘世界》是一部探討社會問題的作品,動筆於1845年,直至1862年才出版。冉阿讓原是一個貧農出身的工人,偷了一塊兒麪包,被捕入獄十九年。後又有偷竊行為,但被米里艾主教感化重新做人。成了樂善好施的大富翁,並推為市長。可又因為暴露身份再次入獄。逃出後完成了女工芳汀的遺願,救出她的孤女珂賽特。後又不斷遭到通緝。後來,珂賽特與貴族青年馬留斯產生了愛情。經歷了種.種磨難在一起。冉阿讓老了,珂賽特大了。馬留斯與珂賽特一起跪在老人的病榻前二人緊緊握住老人的手,冉阿讓安詳地離開了人世。

《悲慘世界》我已讀了多次,每讀一次我都會被深深的感動一次。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馬留斯與一些年輕人的對話。年輕人説:“拿破崙扼殺了法國大革命養育的自由嬰兒!”可馬留斯卻認為拿破崙是一位偉大的英雄。馬留斯説:“這個世界上恐怕還沒有什麼是憑藉個人力量改變歷史更偉大的吧!”這時,一個一直未曾開口説話的青年,忽然鎮靜地對他説:“我覺得最偉大的應該是使大家都享有充分的自由!”這句話讓馬留斯感到無比慚愧,他默默的低下了頭,好像被人當頭打了一棒。從此,馬留斯便投入到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運動之中。比起馬留斯,我更欣賞那個青年。是啊!如果讓大家都不能享有充分的自由,又如何能談上“最偉大”呢?比如説:你在某一方面有了巨大的成就,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你卻連讓一隻你的籠中鳥飛回大自然都不願意的話,你又如何談得上最偉大?鳥兒也有它們的自由,你不能使他們自由,你談不上最偉大。我們人也一樣,在以前,許多有錢人家會找家丁如:女僕、園丁、管家……許多人都必須盡心盡力的伺候他們的主子,沒有自由更不能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一切都是主子做主自己若不聽話就隨時可能人頭落地。不過好在現在這些情況少了很多。一個人可以憑藉個人力量改變歷史是很偉大,但能使大家都享有充分的自由才是最偉大的!

《悲慘世界》就是這樣,一本以冉阿讓的一生充滿牢獄與苦役和顛沛流離的痛苦,作為主要線索來反映當時的情況的一本書,令我印象深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