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26W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親密關係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親密關係讀後感

親密關係讀後感1

作為理工科出身的我,很難在親密關係中無師自通,這部書給了我一個啟示,就是試圖在人際交往尤其是伴侶關係中尋求一套方法或者祕訣的想法是行不通的,這本來就不是依靠理性和邏輯來詮釋的科學原理,可如同宇宙中最複雜神祕的奧祕一樣,無條件的愛和靈魂關係,吸引我們發揮人性最真實和自然的一面—陪伴,可它卻同樣如星雲一樣,充滿綺麗的美妙體驗卻極為難得。

我想如果在一段關係中,彼此感覺到止步不前,或面臨絕望,都可以來看一看本書。幻想的破滅,在書中被形容為月暈,是關係開始前最讓人暈眩的階段,也為以後的相處埋下了隱患,這一段通常我們會充滿失望,偏差行為由此而生,想要改變對方的想法佔據了思維,想要擺脱痛苦唯一的方式就是放棄期待與控制,當愛替我們做出了選擇的時候,再看我們所愛的人就如我們的一面鏡子,接受了自己也就能夠坦然面對伴侶。可即使度過了這個階段,下面還有更危險的一段旅途,在這個階段大部分走散的.情侶選擇分道揚鑣,所有我們童年時期留下的痛苦印記都會在此階段被反覆播放,受害者監牢通常讓伴侶間互相仇視,傷害彼此,一個幾乎貫穿始終的想法就是自己懷疑當初的選擇,認為這時是放棄的時候了。如果我們不停得陷入受害者、施暴者、拯救者三角形的監牢,需求被忽視而得不到滿足,親密關係會給我們的痛楚遠超曾經甜蜜的感受。選擇聽從靈魂,追尋能夠雙贏的辦法是唯一解決的途徑,因為一旦我們選擇了與伴侶對立的立場,我們就永遠沒辦法體會自己和對方真實的需求和感受。

而對於書中結尾裏,達到啟示階段的伴侶,究竟是什麼樣的體驗,未曾經歷我真的想像不到,在這裏作者提到的一個關鍵點,是作者提出要讓個人的需求與真正重要的事情協調吻合,真正的愛不是犧牲、妥協,而是發自內心的給予和信任,究竟我們會到達這個境界,還是我們會原路折返這都是隨時會發生的。

雖然書中很多描述戳中了感情經歷中不少死穴,給出的方向也叫人深省和啟示,可我還是認為作者在書寫上太主觀和隨性了,導致很多時候讀起來接受無能,思維跳躍。而且不單是心理層面的理解程度,一些對於何為靈魂,什麼是對真理的追隨有着雞湯和玄學的影子,所以四星平分。

但對於情侶翻看還是很有借鑑意義。

親密關係讀後感2

對伴侶的需求來源於孩提時代未被滿足的需求,比如父母的愛。幼兒時代兩大需求分別是歸屬感和確認自己的重要性。幼兒時代更容易受到刺激。由於很快忘記了事情原委,卻仍保留着從事件中獲得的狹隘的理論,伴隨自己直到成年。之所以説是狹隘理論,是因為幼小的創傷對於幼小的心靈來説還是顯得有點大。這些帶有閲歷限制的理論可能隨時在與伴侶的相處中爆發出來。親密關係就是通過伴侶之間的相互理解支持,來治癒小時候的心理陰影。幼兒時代一次次未被滿足的需求逐漸構建起來理想伴侶的模樣。事實上很難找到一個完全理想的伴侶,所以這個時候需要適當放棄一些想要強加到伴侶身上的'事物,這樣會好很多。伴侶之間應該會經常吵架,吵架有可能是自己多次提醒的內容對方未引起足夠的重視,或者希望通過提高音量或一種近似威脅的態度企圖控制對方,讓對方聽從自己的安排。

創建親密關係的祕訣就是通過解決現在的衝突來解決內心積蓄的衝突。並且,一旦度過了蜜月期,可能會對伴侶有諸多的意見,找個愛你的人不是換個主角就能過的很好。既然每個人都不希望被改變,但是又要為了伴侶改變自己。主動改變自己,重新審視伴侶的缺點,可能會發現不一樣的體驗。

書中提到一些解決爭吵的小技巧,比如擁抱,親吻。這些動作都能給生氣的人帶來特別強烈的被需要感,這絕對能治癒內心的憤怒。另外一個靠自己情緒的跳躍,書裏稱他為“量子隧穿”。也就是不論我們當前的情緒在何處,都可以瞬間轉換到幸福、開心的狀態裏去。當爭吵的面紅耳赤、且爭執不下時其中一方做出退步對親密關係的可持續發展真是太重要了。

另外我自我感覺,若是小時候家庭有很好的親密關係,離開家庭的庇護之後應該會很快嘗試建立新的親密關係。否則可能不會急着去尋求親密的伴侶關係。由於家庭的傳承關係,可能親密關係也具有一定的傳承。

親密關係讀後感3

最近終於把《親密關係》這本書讀完了,從打開到讀完用了差不多一年多的時間。估計是我讀的時間最長一本書了,上次讀《金字塔原理》用了小一年時間。

親密關係的重要性

人這一輩子,會遇到很多人,會有人陪你一段時間,然後各奔東西,這個過程中我們會認識很多人,有些會成為我們的朋友,有些會成為閨蜜或者哥們。但是最後會發現真正能一起走很長時間的人,真的很少,甚至我們經過很長時間也遇不到互相欣賞的.戀人。我很困惑,為什麼我們會是這樣子,是我們聯繫不夠緊密,還是一起吃的飯次數比較少。我們覺得和自己有關聯的人正常社會交往變得必不可少。為滿足歸屬需要,我們努力和他人建立和維持親密的人際關係,我們還期望與那些關心我們的人交往和溝通。

吸引力的祕密

吸引力的基礎是一種獎賞。和他人會給人愉悦,如果他人給予我們大量的興趣和讚許,我們就會對這種關注和接納感到非常高興。而這種能夠給我們提供的獎賞越多,對我們來説吸引力就越強

俗話説近水樓台先得月,人們更可能喜歡和結識更臨近我們的人,因為臨近常常能夠導致熟識,而熟識又引起喜歡。禮尚往來,我們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對方是否接納自己,是大多數交友時思索的重要問題,而對方也喜歡你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值得被愛,從而找到自己的價值。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我們喜歡與我們想象的人。如果我們能遇到和我們剛好相像的人,與我們同樣的背景,興趣和品味,也會令人感到愉悦快樂。

溝通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些是因為聯繫少而慢慢疏遠,有些是因為吵架而開始互相詆譭,有些是因為聊不到一起,交往是兩個人的事情,也有可能對方犯了一個你無法原諒的錯誤等等。感情的建立和積累需要漫長的打交道,但是摧毀感情基礎,卻有很多道理。所以感情這個東西是個脆弱的東西,有時候不堪一擊,説錯一句話就可能友誼的小船就翻了。

寫到這裏我也不知道怎麼寫了,可能經歷的還是不夠,很多地方還沒消化,只能先這樣了。以後有新的感悟,再進行補充作者:曾永富

親密關係讀後感4

作者把親密關係的過程分為以下幾個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

“親密關係”是為了引出我們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質而存在的,如果總是逃避關係中不好的感覺,一個人就無法真正瞭解自己。“親密關係”的功能,讓人們可以去面對從內心重新浮現的不舒服感覺,以及認為自己不完整不夠好的部分。

當我們摘掉所有面具,放棄所有防衞,消融所有信念,那個設計人生劇本的真正的“我”就會自然呈現出來。會發覺,一切的一切,都是“我”自編自導自演的戲,戲中的“我”藏得很深,為了更加精彩,還在外面做好了各種各樣的偽裝。當劇中的“我”歷盡艱險、痛苦揭開層層偽裝時,終於發現是一場戲,於是我就醒了,毛毛蟲就成為了蝴蝶

毛毛蟲永遠沒辦法知道、也永遠不會理解蝴蝶的`世界,但是,每隻毛毛蟲都可以變成自己的蝴蝶。只不過,在變成蝴蝶之前,自己會先變成作繭自縛的蛹。在繭裏邊面對自己製造的痛苦,任何掙扎或試圖改變的行為都是徒勞的。蛹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放棄所有抗拒、全然接納當下感覺、平靜等待。直到有一天破繭而出成為蝴蝶。這時候,儘管生命從未中斷,但是,蝴蝶已經成為與毛毛蟲完全不同的生命了。當人醒來,生命還是那個生命,但是醒來的人已經不是夢中的人了。

“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當開始尋覓人生伴侶時,我們通常不會察覺,其實我們真正在追尋的事物,偉大得超乎想象——要比兩個靈魂之間可能發生的事大得多。我稱之為“從親密關係中體驗到的真理”。在“靈魂關係”的路途上,我們不單是在尋覓愛情,還是在尋找一種能讓我們一再陷入熱戀的經驗。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聖盃一樣,我們希望從親密關係中得到能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表面上看來,我們似乎只是孤單,或渴望能有人分享我們的喜怒哀樂。但事實上,在每段親密關係的背後,我們的靈魂在運作着,引領我們去體驗靈性上的滿足。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想要親密關係,並且需要的不只是慰藉與陪伴,這本書就是為這些人寫的。我們需要的是能鼓勵我們超越自我的伴侶;我們在追尋的是能激發人生意義與方向,並在我們受到考驗時,給我們幫助的人際關係。這也就是“靈魂關係”。

親密關係讀後感5

曾思索一個問題:戀愛、乃至婚姻,之於我們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常理來看,交友戀愛、結婚育子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必走的過場,似乎經歷過這些才得以圓滿。然而,它是非做不可的事情嗎?經歷與否給我們的人生究竟有何影響?

一個人若能在生活中強大勇敢、內心足以堅強應對任何風雨波瀾,且更加嚮往獨立與自由,真切享受獨自行走的狀態。那獨自一人或許便已足夠,是否有人同行,已然不是非常重要。不得不説,這十分令人欽佩讚賞。

然於我恐怕沒有足夠的信心與勇氣獨自“走在冷風中”。

於我而言,戀愛或是婚姻,是尋找同行人,尋找一半、一伴,尋找生活路途中有幸相互契合、相互扶持的人。至於戀愛還是婚姻,不過是形式、是狀態、是過程。

那又不得不問,為什麼還要另尋他人呢?自始相伴的`父母、姐妹兄弟不可以嗎?血緣至親難道還不夠嗎?親情的陪伴非常重要,它佔據了我們人生的前半程,如果非常幸運的話,會一直延續到我們生命的盡頭。但是受到人生長規律的限制,從年齡和身體機能上來看,原生親情的陪伴便是一場漸行漸遠的相送。另外原生家庭本就是同一的環境,我們之間或許就有同樣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缺陷,手裏拿着相同的拼圖,拼來拼去可能更多是重疊、衝突,而難以相互補充、擴展。

所以我們“手裏拿着拼圖”,開始尋找可以滿足自我需求的碎片。有一天偶然發現一個人,手中握着我們需要的碎片,拼湊在一起竟還是一副不錯的畫面。既然這樣,何不同路而行,互相取暖?

所以我覺得,戀愛、婚姻於我而言,是一種自我和他我的補充、滿足和實現。就像那段話説的“我曾走過山,走過水,其實只是藉助他們走過我的生命;我看着天,看着地,其實只是藉助他們確定我的位置;我愛着她,愛着你,其實只不過藉助別人實現了我的愛的慾望”。

親密關係讀後感6

其實這本書很多地方沒讀懂,一方面是涉及很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本書是譯作,讀起來沒有那麼通俗易懂,甚至有很多抽象詞彙,比如靈魂關係、被害者監牢、投射等。但整體上給人的觀念衝擊還是蠻大的。幸福婚姻應做好以下幾點:

第一,婚姻是一個人的事,需要一個人百分之百負責。如果你覺得應該每人一半,那麼雙方都會認為自己比對方付出的更多,不滿、抱怨、批評、指責就會及時趕到並不斷圍繞在你們身邊,讓你們相互攻擊,直至你想要結束這段婚姻。因此,聰明的伴侶,要把責任全部攬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推給對方,當然承擔責任並不是讓你成為犧牲者,比如説地髒了沒人拖,你不必強迫自己去幹,也不必要求對方去幹,只要等到你想幹或對方想幹時再去幹就行了,不要擔心沒人幹。

第二,不要對伴侶抱任何期望。期望是憤怒的前身,對對方期望值越高,你的憤怒就會越強烈、破壞力也越大。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比如,你不要期望他會理解你,滿足你內心的要求,只要你有期望,受傷的.肯定是自己。

第三,你覺得伴侶是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是什麼樣的人。伴侶是你的一面鏡子,比如,你指責伴侶懶惰,其實就是自己懶惰,如果你勤奮也就不需要她勤奮了,也不會在乎她是否勤奮了,正是因為你的懶惰,你才會要求她勤奮並把責任推給她。這就是投射,是不是很神奇啊。所以要改變別人先改變自己。

第四,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愛。即接受對方的一切,包括優點和缺點,因為人不可能完美。如果你開始討厭對方了,説明你們之前的愛是不真實的,是建立在相互滿足的需求上的,是經不起現實的洗禮的。

第五,允許。允許她睡懶覺、允許她不會做飯、允許她不會打掃衞生,總之允許她所有的缺點。

想要做到這五點,確實不容易,但若你做不到,那就説明你不愛她。怎麼辦呢?如果你決定要跟她幸福的走下去,那就去愛她吧。愛是一個動詞,只要你決心去愛了,感覺就不一樣了。

也許有人會説,如果是這樣,我還有必要跟她在一起生活嘛?這隻能説明一個問題,你真的不愛她,因為你還沒有去嘗試就動搖了,就放棄了。

親密關係讀後感7

同伴閲讀的第一本書:有師友的夾持,有學委及學委助理的鼓勵,有陳老師、丹姐姐和玉姐姐等書友的精彩分享,讓渺小的我獲益匪淺,感恩有你們一路陪伴、閲讀與前行,讓我感覺自己無論是外貌還是心靈,都變美啦,渾身充滿了愛的能力!

本書閲讀不易,不知是翻譯緣故,還是作者表達因素,有時一句話,我反覆閲讀與品味,才能明白它的意思(也不知道自己理解的到底對不對,哈哈)。故每次閲讀時,我都會提前做些心理建設與精心準備:打開加濕器、泡一杯檸檬精油茶、外加播放輕音樂,先讓自己整個心靜下來,慢下來,細細品味這份跌宕起伏的親密關係。

臨近大作業,我把自己閲讀時塗塗畫畫的部分,串起來再欣賞了一遍,內心還是會怦然心動,還是會傷心與難過,最後感受到一份美美的愛在心中流淌。

親密關係旨在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進而療愈自己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過去的創傷並不會隨時間而逝去。每個自我侷限的信念,都來自過去的創傷。你情願自己是“對的”,還是“快樂的”?痛苦雖不能避免,但要不要受苦卻可以選擇。如果你想一窺自己的宿命,只要看看你的'心態就可以知道了。所以説,決定權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要找到並做回真正的自己。

我很喜歡本書對伴侶的定位,伴侶不是你的愛與幸福的來源,滿足你的期待與使你快樂不是他的職責。

他會在你的人生需要時扮演三種角色:

①一面鏡子:讓你看見引發你關注的不舒服感;

②一名老師:在你探索真實自我的時候,激勵與啟發你;

③一名“玩伴”:開啟並陪伴你一段生命的旅程。

懂得了這層伴侶的定位,相信對我的愛情之旅加足了燃料,插上了翅膀,靜靜地等他來,然後與他一同步入這人世間充滿煙火氣息的美好幸福生活。

親密關係讀後感8

1.宇宙中心呼喚愛

如果是以懷有發自內心的愛來面對問題,問題能夠得到創造性地解決。

2.關係中的組合關係

一對關係中常常出現類似相反面的角色扮演,它們能夠組合成一個整體,深處其間的人,是問題的製造者和參與者,擁有療愈過去傷痛的機會。

3.事情發生本身是中性的

現有事件會激發我們的情緒,這種情緒是由過去,我們對某件事情的看法而產生的'。我們所需要反思的也是對從前那件事的想法及感受。

4.生命自有其指引

“選擇愛、真理或靈魂之光,並決意去追尋它們,就能讓生命的恩典幫助我提升並且超脱痛苦。”貫穿全文的説法,讀來盛滿聖經的影子,如果體會過平靜的喜悦,大概是能夠理解作者所説的面對問題時,用有創意的,自發的,充滿愛和真理的方式來處理事情,是什麼感覺的。

5.不要固執地認為,你應該跟目前的伴侶過一輩子

”你的心最關心的不是你在親密關係中的去留,而是怎麼樣做才能讓你瞭解真正的自己。如果你願意順從自己的心,你自然就會領悟出處理親密關係的方法”

一開始翻開這本書的時候,是執着於尋找到使得關係永葆親密的法子的,昨天看到1/3左右的位置後,和一羣書友分享了最近看的這本書,講了其中的某一觀點後,他們也是問我,那書裏有講到解決的辦法麼?我被問住了,只説我還沒看完,今天再往後翻翻,感覺這本書大篇幅是在展示,關係中的人,他們為什麼會遇到衝突,共有的情緒指向,慣有的應對方式是什麼,關係中的人如何懷有覺知來應對。也從親身經歷來説明,即使有覺知如作者一般的人,在處理親密關係中出現的問題時,也時常會有落入陷阱的時候,提醒我們,要有永懷愛和追求真理的意向和決心來應對問題。書的末尾,留下了一個提示,這本書並不是讓你在一段不適合你的關係裏死磕的,是去是留,你要問你的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