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5.57K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1

前一段時間,姐姐向我推薦了小四的新書《悲傷逆流成河》。姐姐説這本書很傷感,內容悲傷到了令人絕望了的地步。我就買了一本回來翻翻,果然文章字裏行間都隱隱流露出一種無法形容的悲傷。看過的朋友都為易遙的堅強而感動,可是讓我流淚的不是文末易遙,顧森湘,齊銘的死亡,而是易遙的媽媽林華鳳對易遙的`從未説出口的愛。

在易遙12歲的時候,她的爸爸狠心的拋棄了易遙和林華鳳,娶了另一個女人,林華鳳為了維持生計,為了給易遙上學,不得不去做妓的女,還不能對易遙説出真相,只能説易遙的爸爸給付易遙的學費。無休無止的壓抑使林華鳳變得暴躁,常常對易遙拳打腳踢,惡語相向,儼然就是一個潑婦。易遙也無法忍受林華鳳的職業,脾氣,可畢竟是媽媽,易遙很恨她,有時卻很愛她。

正當易遙對心愛的男孩手機上自己的名字是易遙,而不是遙遙而難過時,林華鳳死了。這個讓易遙很恨也很愛的女人在給易遙拿櫃子頂端的學費時摔死了,易遙看到裝着錢的信封上寫着“遙遙的學費”。易遙從未想到自己在一個離自己最近的人的心中早就是“遙遙”了。

看到這兒的時候我哭了,林華鳳一直很愛很愛易遙,只是從未表達。是的,真正的愛也許不是甜言蜜語,拳打腳踢,惡語相向也未必就不是愛。想到前些日子和媽媽鬧矛盾,媽媽除了罵我,基本上不和我講話。那段時間我甚至懷疑媽媽是否愛我,一天媽媽打電話回來我賭氣沒有接。過了一會媽媽就回來了,此後,媽媽對我好了很多,我們之間的冷戰也結束了。後來我才知道媽媽見電話沒人接以為我離家出走,放下電話就哭了。在後來我就從未和媽媽吵過架,因為我知道不能傷害愛我的人。

母愛有時並不表現在外,也許當你真正發現時已經離你而去了,所以一定要珍惜媽媽的愛。別讓媽媽受傷。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2

在這憂傷而落寞的4月,我靜靜的躺在陽光下,細細地讀着小四的《悲傷逆流成河》看陽光大片大片的從雲層裏噴湧而出,覆蓋了城市所有的蒼穹。看憂傷不經意間漫過心靈深處的靈魂,獨自跳着凌亂的舞步。

易遙死了,齊銘死了,顧湘森也死了。三個如花般燦爛的生命就這樣在這個瀰漫着污濁空氣的世界裏轉瞬即逝,來不及挽留,也來不及歎息。

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泰戈爾曾經是這樣説的。生命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名詞?我們是否能對的起生命的囑託。我們可以輕易間讓自己的生命永遠,甚至來不及看清年華的美好與無奈。

花開花謝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春末夏初,花兒芳菲了整個天空生命的本色在剎那間張顯。生命如此脆弱,脆弱的讓人連疼惜也不捨。也許他們那年輕的生命也像花兒般吧,美麗卻短暫。

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抒。他們小、承載了世界上太多他們這個年齡不該承載的東西。所以他們才會選擇逃避吧!我們用我們單純的'眼光看這個世俗的渾濁,也許我們併為真正領悟到世俗的真諦。這是個怎樣的世界?

易遙和齊銘間美好而單純的暗戀,就像一場天光,為漆黑一片的世界增添了異樣的光彩。顧湘森和顧湘西之間那美好的關係,卻被媽媽那封建的思想給打翻了。像一根鞭,打壞了湖面的平靜。

這本書中我讀懂了生命的真諦。我想易遙齊銘和顧湘森他們肯定還沒走遠,或許他們一起飛向那遙遠的國度。一個沒有世俗妒忌的,一個安靜而幸福的,一個美麗而安寧的過度吧!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3

讀完此書,一股沉悶的感覺襲來,感覺像是黑壓壓的烏雲頃刻間緩緩地壓下來,濕濕的水汽中似乎夾雜着甜腥的鮮血的味道,刺激着鼻腔,然後是胸腔。

全書表現的是殘酷的悲傷和死亡的主題,但貫穿全書的是悽美輕盈的浪漫副歌,尤其是兩個女主人公自殺的細節:一個用短信做了死的宣告,鮮血帶着甜腥的味道;一個從樓上輕輕一跳,像影子一樣砸在地上。她們的死,不是痛不欲生的制度壓抑,也不是苦難深重的物質絕望,而是因為愛的.謊言和尊嚴,是因為她們愛的這個世界忽然變的“骯髒”和無法信任。

易遙,本書的女主角,雖然飽受磨難,但是她一直都在成長,不很明亮但是也絕不黑暗地成長。惡毒母親的狠心打罵,絕情父親的無情拋棄,左鄰右舍的冷嘲熱諷,不良少年的沉重打擊,唐小米的百般刁難、惡意中傷,同學們的流言蜚語,都沒有把她打垮,至少她站住了腳跟,她沒有因此怨恨過別人,更沒有隨波逐流,她只是一直堅持着平靜地過自己的生活。而關於這一切,因為她身後有一個堅強的精神支柱——齊銘,一直呵護,至少是照顧她,讓她覺得温暖,覺得“啊,其實我並不是一個人,我不孤單”。

就是那樣堅強的易遙,我們以為她經歷過如此多的痛苦之後能夠繼續平和地成長,結果她自殺了,因為她最依賴的的齊銘不相信她了,她最信任的好朋友齊銘説他再也不想見她了,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給了她當頭一棒,讓她心灰意冷……

聯想到頻繁發生在大學和高中校園裏的自殺事件,真的覺得很悲哀,有時候我也在想:到底是這個世界真的變得“骯髒”和無法相信了,還是我們太過敏感和挑剔了?我覺得或許都有吧,我想,我們應該在兩方面都找找原因。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4

一口氣讀完了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只覺得讀這本書有像以前看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和《紀城》那般好。直至現在,我依然可以清晰背出上兩部書中我自認為優美的名子。

《悲傷逆流成河》看到最動容的時候,我也會感覺鼻子酸酸的,似乎有眼淚要流出來,但眼淚終於還是沒有流下來,不是祂描寫得不夠悲情,只是很多時候覺得易遙會有最後的結局,雖然有很多原因都是別人的不理解和對她殘酷無情的摧毀。但是她自己犯下了不可能挽回的錯誤。

若當初她不是懷了李哲的小孩,她怎麼會有後面一系列的悲劇呢?在她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與她朝夕相處的同學,不但沒有誰伸出手幫她一把,相反的,她接受的只有別人的冷嘲熱諷。

作者筆下的生活太陰暗,連開篇也這樣寫道:

“拉開門,濃重的霧氣朝屋裏湧。頭頂是深冬裏飄蕩着的白寥寥的天光。

還是早上很早,光線來不及照穿整條宂長的弄堂。弄堂兩邊堆放着的箱子,鍋,以及垃圾桶,都只能在霧氣裏浮出一圈淺淺的灰色輪廓來。”

“兩個人走向光亮的弄堂口,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濃霧裏。

該怎麼去形容自己所在的世界。

頭頂是交錯而過的`天線,分割着不明不暗的天空。雲很低很低地浮動在狹長的天空上。鉛灰色的斷雲,沿弄堂投下深淺交替的光影。

每天放學上學,經過的一定是這樣一條像是時間長廊般狹窄的走道。頭上是每家人掛出來的衣服,梅雨季節會永遠都曬不幹,卻還是依然曬着。”

結局的時候,易遙跳樓自殺了,如果是我,我想我也會選擇死亡。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5

本以為在昏暗的世界中,你是我的一束光,所以努力並拼命的奔跑着,可是最後才發現,原來你也不是光。

——題記

你有沒有努力的在奔跑過後依舊在咬牙堅持?你有沒有看過潺潺的溪流緩緩流進波濤洶湧大河,有沒有想過自己的人生?有沒有遇到挫折而停下腳步。

這本書,不知是在為那弱小的女孩悲歎,還是在為那個為了擁有一切的女孩而宣傳,還是那個為了自己心愛之人的懵懂少年,可是,無論如何,總歸是在這幾個青少年,在這幾個少年圍繞着展開了敍述

這是郭敬明書寫的《悲傷逆流成河》講述了可憐女孩易遙因為一天毛巾而斷送了自己的一生,校園的欺凌,同學的嘲笑與辱罵,從小到大的朋友之間的不信任,最好朋友之間的不信任,這些成了無聲的河流流向心底最深處,慢慢的存儲,慢慢的變滿,從而超過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以至於自己膨脹而崩潰,易遙曾經説過,仙人掌做不了花,永遠無法被別人捧在心裏,也説過,生活在黑暗中就不會知道陽光的温暖是如此的.沁人心脾,那個年代的昏暗吞噬了這個可憐的女孩,現在的我們生活在如此光亮的地方,從來不知道黑暗是多麼可怕,校園是我們夢的起點,是我們認為最温暖的地方,是我們的家,但是對於這個可憐的女孩來説卻是噩夢,是墜落到地獄的道路

曾經認為世界很美好的我,在成長過後卻漸漸的發現人心的險惡,我們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行走在刀劍上,可是,易遙的無奈與心酸,齊銘的懦弱,與唐小米的欺軟怕硬成為了悲傷的主旋律,如果,齊銘能勇敢起來,那天毛巾沒有毀掉易遙的一生,顧森西能相信易遙,唐小米能關愛易遙,為易遙出頭,同學們能與易遙和平共處,齊銘是明天的明,顧森西是希望的希,易遙不是遙遠的遙,那麼明天是不是易瑤的希望

願我們都被世界美好的對待,願校園沒有欺凌,沒有嘲笑,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願我們是祖國最美的花朵。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6

我又讀起了小四的藝術上還算成功,而思想上一直不夠有深度的小説。學生迷上了小四,我也順便借讀一下,延續高中時代的郭敬明帶來的明媚的憂傷。

《悲傷逆流成河》比他以往的任何一部小説更接近現實,或者説,更接近我自己。

快樂的人都有一樣的快樂,而悲傷的人各有各的悲傷。我時常一個人遠行,我看天,看路的盡頭,看某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只有這個時候,我是完全屬於我自己的。我需要遠離,需要安靜的句型,需要逃避。

易遙,一個孤單的女孩,我深深同情着她,只因自己的命運與她極其相似。

我曾經也有大把的幸福年華,我在十幾歲的日誌中寫過,我的幸福早已終止在十歲那年的盛夏。想念中,記憶中,夢中,不斷深切的,仍舊是那些不復再有的清晨——爺爺隔着鐵門提醒我路上小心,奶奶每天為我精心準備的早餐;或者那些不復再有的傍晚——和煦的晚風,穿着單衣的我挽着爸爸媽媽的手在河邊遊蕩;或者是那些不復再有的子夜——奶奶為我準備的夜宵。“爸爸”這個詞於我已遙不可及,下一次的呼喊應該又是某個葬禮。

那個乾淨的少年,齊銘,曾有那麼多個沉默等待的午後,曾有那麼多次奮不顧身的拯救,無限漫長時光裏的`温柔,無限温柔裏的漫長時光,只是最後的最後,世界放棄易遙的時候,他也鬆開了手,一場青春也散場了。

顧森湘,割腕自殺了。

易遙,墜樓自殺身亡。

齊銘,在黑暗中自盡。

只有顧森西,孤單而堅強地活着。

世界總是沒有錯的,因為慘烈與痛苦本就是世界的原貌,錯的只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着靈魂的病。我不想輕易地去批判他們如何脆弱如何沒有擔當,當悲傷的巨大河流漫過任何一個十幾歲少年的頭頂,都會去質問生命的意義何在。有人選擇離開,我佩服其灑脱;有人選擇留下,我亦欣賞其魄力。

我希望,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那一顆顆薄如紙脆如瓷盛如花的生命,可以在黑暗的悲傷逆流中,靜默着,重生。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7

我又讀起了小四的藝術上還算成功,而思想上一向不夠有深度的小説。學生迷上了小四,我也順便借讀一下,延續高中時代的郭敬明帶來的明媚的憂傷。

《悲傷逆流成河》比他以往的任何一部小説更接近現實,或者説,更接近我自己。

快樂的人都有一樣的快樂,而悲傷的人各有各的悲傷。我時常一個人遠行,我看天,看路的盡頭,看某個漸行漸遠的背影,只有這個時候,我是完全屬於我自己的。我需要遠離,需要安靜的句型,需要逃避。

易遙,一個孤單的女孩,我深深同情着她,只因自己的命運與她極其相似。

我以前也有大把的幸福年華,我在十幾歲的.日誌中寫過,我的幸福早已終止在十歲那年的盛夏。想念中,記憶中,夢中,不斷深切的,仍舊是那些不復再有的清晨——爺爺隔着鐵門提醒我路上留意,奶奶每一天為我精心準備的早餐;或者那些不復再有的傍晚——和煦的晚風,穿着單衣的我挽着爸爸媽媽的手在河邊遊蕩;或者是那些不復再有的子夜——奶奶為我準備的夜宵。“爸爸”這個詞於我已遙不可及,下一次的呼喊就應又是某個葬禮。

那個乾淨的少年,齊銘,曾有那麼多個沉默等待的午後,曾有那麼多次奮不顧身的拯救,無限漫長時光裏的温柔,無限温柔裏的漫長時光,只是最後的最後,世界放下易遙的時候,他也鬆開了手,一場青春也散場了。

顧森湘,割腕自殺了。

易遙,墜樓自殺身亡。

齊銘,在黑暗中自盡。

只有顧森西,孤單而堅強地活着。

世界總是沒有錯的,因為慘烈與痛苦本就是世界的原貌,錯的只是心靈的脆弱性。我們不能免除於世界的傷害,於是我們就要長期生着靈魂的病。我不想輕易地去批判他們如何脆弱如何沒有擔當,當悲傷的巨大河流漫過任何一個十幾歲少年的頭頂,都會去質問生命的好處何在。有人選取離開,我佩服其灑脱;有人選取留下,我亦欣賞其魄力。

我期望,那些栩栩如生的少年,那一顆顆薄如紙脆如瓷盛如花的生命,能夠在黑暗的悲傷逆流中,靜默着,重生。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8

一切都只像是一場夢,醒了,一切都灰飛湮滅。

四個人的世界,四個人的命運,以悲劇收場

《悲傷逆流成河》是郭敬明的作品之一,小説講述了四個主人公,四個人的愛情,四個人的命運。人物的刻畫讓人充分體驗到世態炎涼,人情冷暖,讓人感受到現實社會的殘酷。

“我們的人生就像兩條射線,也許會無限貼近,也可能永遠沒有交點”齊銘,同學們眼中的榜樣,易遙,同學們眼中的“另類”,顧森湘,爸媽眼中的好孩子,顧森西,爸媽眼中的“壞孩子”。

易遙的悲傷是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噩夢,是來自同學的嘲笑,欺負,是因為齊銘的誤解,是媽媽每天的打罵。“我不想再見到你”“我就是恨不得你代替我姐姐去死”。無情的話語是易遙內心最大的悲傷。

“可不可以就這樣,讓我在沒人知道的.世界裏,被時間拋向虛無”。當悲傷逆流成河時,眼淚是滾滾而來的河水,它將無情摧毀一切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淹沒悲傷,流至大海。當眼淚變成奔流到海,一去不返的河水時,那悲傷就是那條眼淚流過的溝壑,比海深一寸的溝壑。易遙的離開,齊銘的離開,顧森湘的離開,留下的是更多人的悲傷,三個如花般燦爛的生命在瀰漫着污濁空氣的世界轉瞬即逝,來不及挽留,來不及歎息。生如夏花般絢爛,死如秋葉般靜美。我們可以輕易間讓自己的生命永遠,甚至來不及看清年華的美好與無奈。

有時候看見生命裏那些來路和去路,就像一場天光,丟失着歲月皚皚,於是我總是習慣在某一個清澈的日子裏把那些記憶拿出來,一遍遍地看,看着夕陽消失的方向,看我們那些清澈的寂寞已被關在另一座山崗。

花開花謝花滿天,紅銷香斷有誰憐。

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抒。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9

深秋的風,帶着初冬的凜冽,直刺人類脆弱的部分;深秋的風,帶着初冬的寒冷,卷席在深灰色的海岸。前一秒的湛藍在下一秒轉而灰濛,沉重的雲積壓在遠處的地平線上,要下雨了,那該是一場怎樣的雨?我們大部分人生活在陽光下,偶爾的黑暗也會被燦爛掩去,我們看見的雨天不過冷了一點,但雨滴依然是白色,依然可以看到水墨般的天空。但在世界的邊緣,世界陰暗的角落裏,那些我們也許一生都不會涉足的地方,那些我們只是聽説便會毛骨聳立的地方,他們的雨又該是怎樣的.?

“人的本性是趨利避害。”無論面對任何事,任何人,我們都有自己的主觀判斷,這是人的本能,但有時卻會毀掉一個人,不經過思考,和其他人一樣聽信關於一個人的謠言,將它無限誇大,從未想過事實是怎樣的,只是隨大眾的看法。或許在未來我們已經忘記我們曾經如何對待別人,但對於那個人來説傷害卻是一輩子,甚至是一條鮮活的生命。我們不是別人,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體會別人所有情感 ,無法體會他人的無奈、心酸。因此請保持善良,保持理性。不管過去多久,當再次聽到易遙的那句話我依然會心痛,她説的那些話,會讓我們記住許久:你們之後的日子舒舒坦坦,沒有一點心裏負擔,你們回首自己的人生,覺得自己挺好的了,沒有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太噁心了,實在太噁心了。如果我忘不了怎麼被你們侮辱,粉筆灰塞嘴裏是什麼滋味,打火機燒頭髮是什麼滋味,被你們一口個殺人兇手什麼滋味,如果我忘不掉,如果我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你們比石頭還冷漠,你們惡毒又愚蠢,你們膽小怕事,別人做什麼你們就跟着做什麼,你們巴不得世界上多死一個人因為你們真的很無聊,因為你們覺得自己不會承擔任何後果。你們沒有殺過人吧今天在場的這些都是殺人犯。你們動手的沒動手的都一樣!殺死顧森湘的人,我不知道是誰,但是殺死我的人,你們知道是誰。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10

像是遊在黑暗的邊緣,並不斷地向中間毫無阻礙的划動。像是一個人在黑夜走進了沙漠,嚮往回走,卻能錯了方向,一直走,一直走,走向了無盡的黑暗與冷漠。

對於小四的文章總是面無表情的開始看,然後面無表情的殺那間合上書本。而這中間的心痛與悲傷則要這其間一點點地從心頭抽出了,易遙的世界,黑暗而又悲涼,然後在她離開的時候,只要對這個世界,妒意自己在乎的兩個人説一聲“對不起”?還是“我愛你”?

如果信任有足夠大的力量的'話,那麼為什麼偏偏在我説了謊話時,你毫不猶豫的相信了,而且甚至我説是假的,你也會傻頭傻腦地去做,卻又在我説出真話時,你卻沒心沒肺地做出了很不在乎的表情,還很無辜的自以為你做的都是為我好。

究竟當這個世界拋棄你的時候你遲遲不肯鬆手要抓住什麼,究竟你鬆手之後你瞭然了什麼?

如果愛可以超越一切,那你是否以為愛而超越自己,甚至超越關於我的不是?而愛從來都要建立在有一個可以支撐它超越一切的平台上,你還沒有建立好這個平台怎麼愛我?

當我選擇離開的時候,因為絕望,因為再也聽不到心跳的節拍,因為當時的温度以及你的白色T恤後面浸濕的一片已經被冷風吹乾了,我要離開這個時刻都會讓我受傷的地方,但不想去另一個地方,那個地方也有我認識的人,就在你前面,讓你看見我吧,可為什麼到最後你也要給我透骨的冰冷和無盡的悲傷。

悲傷如這樣一條河,它永遠流動着粘稠的液體,發出腥臭。

因為本身就不會游泳那麼抓住一根稻草又有什麼用?只不過是多一個陪葬的人。因為本身就很悲傷的化不開的世界,你進來了,又能驅走多少怨氣?因為心已經千創百孔了,因為身體裏已經沒有了幸福的一丁點的預兆,取而代之的是那無盡的悲傷之後,似乎存在與消失是一個無比美麗與優雅的對比。

你們都可以很傷心很心痛,但你們知道心痛與痛徹心扉嗎?原來痛徹心扉不是形容詞。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11

易遙的原生家庭也許是一切悲傷的起源吧,假設她生長於一個正常的三口之家,那麼她的人生一定是完美的,漂亮的外表,對自己那麼好的青梅竹馬,喜歡自己的男孩子。她也一定有勇氣去迴應齊銘的感情。也絕對不會忍受那麼多同學的欺凌。

唐小米因為齊銘陷害易遙,無非是因為她內心覺得自己可以取代易遙在齊銘心裏的地位。如果易遙和齊銘各方面勢均力敵,那麼唐小米心中只能是羨慕的吧。

齊銘是讓人最失望的.一個人,他非常好,校草,成績好,家庭條件好,對易遙也好。可是他最大的缺點就是太好了,雖然給了易遙為數不多的關心,但是他不能站在易遙的角度來看待問題,易遙受欺負反抗,他説讓她看到世界的美好的一面,易遙被陷害,他給她冷臉不相信她,歸根到底,是因為他跟易遙不是同一個世界,他站在光亮處,而易遙站在黑暗中。

國中時候在學校躲在被子裏打着手電看這本小説,當時就覺得這本小説結局太不如人意,主角幾乎全部去世,沒有生離,盡是死別。現在看這部電影,雖然情節有所改動,但依舊戳中我的淚點,讓我看完之後留下説不清的遺憾。

我一直會選擇性的遺忘生命中的一些不好的事情,可能也是因為我沒有感受過別人對我太大的惡意,我也不想去面對一些不好的結果,所以我才一直沒能成長吧。人總是要經歷一些事才能夠長大。

看着周圍的人一次次的喜歡上一個人,而我從來沒有喜歡上一個人,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看破紅塵,現在想想可能是因為太膽小沒有勇氣面對被拒絕的結果,所以就很被動。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12

第一次在《最小説》的創刊號上看到了《悲傷》,這貌似是創刊號上唯一一篇令我有點感觸的東西。一直都不太喜歡郭敬明,但是因為《最小説》裏有很多很讚的插圖,年年的,樑喧茗的,還有很多美文,落落的,消失賓尼的,所以每一輯都有買,所以《悲傷》的連載自然一期都沒有錯過。

感覺郭敬明這男人很噁心,他似乎老是很喜歡用女性的口吻來寫文章,如《夢裏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對於《悲傷》,我更是覺得奇異,那些××的東西,他怎麼會知道的那麼清楚,難道是生理課學太好了。

《悲傷》的題目,就已經註定了一個悲哀的結局,但是我也沒有想到會悲哀的那麼徹底。顧森湘是無辜的,她是那麼清高而純潔的女子,但是為之自殺,仍然顯得欠考慮了些,忽略了那麼多人的感受,也間接造成了易遙的死。易遙的死,可以説是齊銘和顧森西一手造成的,湘湘那樣一個如花的女子已經離開了,他們卻不肯放過可憐的易遙。易遙至始至終都是一個悲劇人物,齊銘和顧森西這兩個一直幫助着她的男人在湘湘的死上,卻無法對她產生信任。不過,這大概也是可以理解的吧。畢竟顧森西是顧森湘的親弟弟,齊銘是顧森湘的男朋友,他們到底是和顧森湘更親一些吧。但是,把顧森湘的.死完全推到易遙的身上去,並且不聽她的任何解釋,這令易遙該如何自處。他們都叫易遙去自首吧,但是這原本就不是易遙的錯,她要去自首什麼呢?在那樣的情況下,易遙似乎除了用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以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吧。文章的最後是齊銘擰開了煤氣,也許他是為易遙的死感到自責了吧。

討厭郭敬明,好好的四個主人公害死了3個。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13

一口氣讀完了郭敬明《悲傷逆流成河》,只覺得讀這本書有像以前看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和《紀城》那般好。直至此刻,我依然能夠清晰背出上兩部書中我自認為優美的名子。

《悲傷逆流成河》看到最動容的時候,我也會感覺鼻子酸酸的,似乎有眼淚要流出來,但眼淚終於還是沒有流下來,不是祂描述得不夠悲情,只是很多時候覺得易遙會有最後的結局,雖然有很多原因都是別人的不理解和對她殘酷無情的摧毀。但是她自己犯下了不可能挽回的'錯誤。

若當初她不是懷了李哲的小孩,她怎樣會有後面一系列的杯具呢?在她最需要幫忙的時候,與她朝夕相處的同學,不但沒有誰伸出手幫她一把,相反的,她理解的只有別人的冷嘲熱諷。

作者筆下的生活太陰暗,連開篇也這樣寫道:

拉開門,濃重的霧氣朝屋裏湧。頭頂是深冬裏飄蕩着的白寥寥的天光。

還是早上很早,光線來不及照穿整條宂長的弄堂。弄堂兩邊堆放着的箱子,鍋,以及垃圾桶,都只能在霧氣裏浮出一圈淺淺的灰色輪廓來。

兩個人走向光亮的弄堂口,消失在一片白茫茫的濃霧裏。

該怎樣去形容自己所在的世界。

頭頂是交錯而過的天線,分割着不明不暗的天空。雲很低很低地浮動在狹長的天空上。鉛灰色的斷雲,沿弄堂投下深淺交替的光影。

每一天放學上學,經過的必須是這樣一條像是時間長廊般狹窄的走道。頭上是每家人掛出來的衣服,梅雨季節會永遠都曬不幹,卻還是依然曬着。

結局的時候,易遙跳樓自殺了,如果是我,我想我也會選取死亡。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14

故事的結尾是,3個年輕的生命對這個世界如此失望。他們累了,選擇了離開。那個上海陰鬱狹小的弄堂裏,寒冷中的燈光慢慢暗下來,暗下來。

一直都覺得郭敬明的小説是囉裏八嗦莫名其妙的呻吟,而且抄襲風很重,分不清哪一句才是真正出自他的筆下,於是我在百無聊賴之下看了《悲傷逆流成河》,沒什麼特別的感受,就是心裏會有那種揉進碎玻璃的疼痛感,確實悲傷。

總的來説,24萬字的《悲傷逆流成河》在整個故事的結構和內容上是繁榮的,關懷的`領域也是瑣碎而龐大的,日日穿梭的世界裏,有多少時刻我們想要逃避卻一直掙扎着?夜夜漂浮的睡夢裏,有多少東西值得我們用甜蜜的微笑來回復?愛慕,嫉妒,曖昧,早熟,隱忍,偽裝小四撒下一張糾結的網,包裹起小説裏的每一個人物,讓他們如匕首的綠光般鋭利。

齊銘和易遙其實是同一個人,他們需要對方的温暖。他們都是孤獨的,只有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完整的。而悲劇的所在,恰恰是他們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即使當他們嘗試以一種顯而易見卻又模稜兩可的的曖昧去索取温暖的時候,那片天空轟然開裂,是青春的單薄作祟。

每個人似乎都不可能完全對自己的感情誠實。林華鳳更是那樣極端的存在着,她對易遙的打罵何嘗不是一種逃避呢,她其實也是一個被生活折磨的柔弱者。於是很惆悵,我們都能對自己的感情誠實,可以挽回多少錯過和傷害。悲哀就是,我們只能看見彼此的微笑和哭泣,而聽不到那破碎在涼風中的歎息聲。

像是砂紙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揉搓不停,沉澱下的,是他們幾個那些彼此的習慣,而喧囂起來的是對這個世界的懷疑和詰問。悲傷的感覺,塵埃一般翻滾在刺眼的白光下,靜謐無聲,匯流成河。這個世界,有多少值得我們守望,又有多少值得我們停留。

《悲傷逆流成河》的讀後感15

昨天剛剛做了一份自己的《日常生活計劃》,因為自己很想改變,改變討厭的自己,改變生活的現狀,改變現在自己的一切。

看了《悲傷逆流成河》之後,真的挺多感想的,主角易遙只是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成長的一個縮影,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在每個人成長的環境裏,都閃着不一樣的光,有的人頭頂着太陽,一路成長透着陽光和熱度,目光所及,是這個世界所有的美好,對於未來塗抹在畫板上的都是多彩的芬芳和太陽般的光芒。而有些人,即便已經很努力了,想要活成最普通的人,也成了奢侈的夢幻。家庭環境就是一把刀,肆意在身體上劃破皮肉,滲出的血水無關痛癢,而侵入骨髓的寒毒則烙印在了心靈最深處,融入進性格,人格,人生觀,價值觀的基石,塑造成型,很難改變!

我的成長環境沒有電影主人公的那麼灰色,很普通的一家四口之家,只是這個家庭缺少歡笑和言語,日復一日面對的是嚴肅臉和無言的關愛。不缺少關愛,卻少了表達愛的'語言和愛的微笑。很多時候挺羨慕別人的,那種其樂融融,無拘無束打成一片的和諧,自己永遠體會不到,也做不到,因為成長環境已經影響到了性格,將自己的言行束縛的嚴嚴實實,很難心隨所動。

小時候自己很瘦弱,經常病體纏身,在別人眼裏總是病懨懨的,眼神透着憐憫,從小不愛動,不調皮淘氣,做着一個安安靜靜的小男孩的角色,給人一個孤僻,自卑,沉默,但也乖巧懂事的形象。

現在的我已經三十多歲了,依然單身,很多環境形成的東西已經融入血液,很難去除,即使你真的不喜歡不想要也揮之不去,內向,自卑,安靜不善言語,這些伴隨自己長大的標籤依然在那裏,撕不掉也塗抹不去。

不管怎麼樣,我依然渴望改變,會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去努力,為了不把這些標籤留給今後的家庭和下一代,自己必須作出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