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26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信》讀後感

《信》讀後感1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給女兒39封信》這本書。這39封信,每封信都讓我感動,其中《女兒,我拿什麼給你》這封信更是讓我淚流滿面。

文中那位下崗的單親母親被女兒的班主任請到了學校,班主任向母親反映:女兒最近一段時間上課不注意聽講,老愛和同學交頭接耳地説小話,學習成績也有所下降。孩子這樣的表現令母親很生氣,不由分説地給了女兒一巴掌,後來才知道原來女兒的眼鏡被同學不小心打碎了,為了不給家裏增加負擔,不敢與母親説,為此近視的她因為看不清黑板的字,才在課堂上詢問同學的。女兒為了自己攢錢,還悄悄地把早餐的錢也存起來,目的就是為了買眼鏡。母親知道後,心裏那份痛難以言説,於是給女兒寫了一封信。

這封信充滿了愛,充滿了温暖與光明。寫信在家庭生活中已越來越少了,但是依然有一些頑強和深情的母親懷着一顆愛心,鋪展開信紙,伏身給自己的孩子寫信。這位母親向我們展現了她對女兒深厚的情懷,女兒很懂事,她連眼鏡壞了也不向媽媽要錢,目的只是為了不增加家庭的負擔。她知道失去了爸爸,媽媽又下崗後,家庭的生活有多困難,她寧可自己苦一點累一點,也不吭聲。想起我們身邊的同學、朋友,我們在這樣的年齡,也許會為一件新衣服,喜愛的玩具而大哭大鬧,從來不懂得體諒大人的辛苦與勞累。與文中的女兒相比,我們真是自慚形穢呀!

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剛上國中的`兒子,父母每天都要送菜去給他吃,而且都是雞鴨魚肉,這個兒子很懂事,每次父母送菜來,他都含着淚吃個精光,一點也不剩,為的只是讓父母放心,讓父母不帶遺憾地回家。一次,當父母又送菜來時,這位兒子跪了下來,求父母不要再送菜來了,因為他知道自己在大魚大肉的同時,父母卻在吃鹹菜、青菜……這些食物。父母被感動了得哭了,在場的人也都哭了。父母寧可自己不吃也要讓孩子吃上好的,這是怎樣的一種愛,面對這樣的愛,我們情何以堪?

這偉大的親情是温暖的,是光明的,更是最貼心的。每當我想起這些故事,我不禁淚流滿面,面對待我如斯的父母,我總是想:我以什麼報答您——生我育我,愛我遠勝過愛自己的父母!真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信》讀後感2

近期和孩子共同閲讀了《爸爸的十六封信》這本書,感觸較多,分享一下。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讀國小高年級的女孩叫櫻櫻,在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事情,發生困惑,就經常説給爸爸聽,而這名爸爸是文字工作者,下班回家還要緊張地趕寫稿子,只有在吃晚餐的時候才能見他一面,媽媽又不許我們在飯桌上跟爸爸高談闊論,所以爸爸只好等深夜工作完畢後,再給櫻櫻寫信,並放在櫻櫻的書桌上,讓櫻櫻可以在第二天早上讀到。櫻櫻把信保存了下來,到了國小畢業那年,數一數,竟有16封,這裏所發表的,就是櫻櫻所珍惜的那16封完完整整的信。

就這種溝通方式,是現在而言真得很適合。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陪伴非常的少,我的孩子在小時候是奶奶的陪伴,上國小後是媽媽,因為爸爸在外地工作,一直不能很好的陪伴孩子,孩子的成長是離不開爸爸的引導,爸爸會讓孩子學會勇敢,堅強等很多媽媽不能給予的性格特徵。這是現代社會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我翻開書本,讀起第一封信的'時候,講述的是櫻櫻和許達三很要好,他們兩個長得一樣的高,一樣的漂亮,功課也都還不錯,同學們都喊他們“雙胞胎”。可是有一天,櫻櫻拿着一套新買的郵票,而許達三卻沒理她,櫻櫻很生氣,而第二天上學才得知原來許達三媽媽在醫院開刀了。讀了這封信,我很感動,他告訴孩子一個人不能總是等着享受別人對她的歡迎,這個世界不是圍着自己轉,也不是專為你一個人活着的。如果別人冷落了你,把心放寬,不要計較,學會寬待他人,珍愛自己。

當我讀到第十封信的時候,我和孩子一起懂得了:只有在多為他人着想時,才能懂得和平、信義、仁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替子女着想,自然會疼愛子女;子女替父母着想,自然會孝敬父母。一切的美德,不都是替別人着想開始嗎?

還有很多想法就不一一表述了,推薦大家和孩子一起閲讀這個好書,特別是爸爸,這本書思路清晰,感情深刻,主次分明,能帶給孩子們富有哲理的人生思考。這就是閲讀的魅力,總能對我們的人生有所啟迪。

《信》讀後感3

誠與信是人們優秀品格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做人的美德,是成就事業、走向成功之路的重要法寶。值得人們去深深地思考與實實在在的踐行。

所謂誠,乃誠實也;信,乃守信,信用也。它是一種個人正直的表現。誠則有信,信則有譽,誠實和信用情同手足,密不可分,它們共同構成事業大廈的頂樑之柱。人們應該積極培養這種優秀的品格。

首先,誠實需要堅守我們的人格。人格問題是一個古老而又嶄新、普通而又現實的問題,用簡單的話來説,人格就是做人的資格和為人的`品格的總和。它是對人的思想和行為進行道德評價的一個概念。我們每個人都要懂得,在自己的生命中,人格是第一寶貴的。人格比“名”更崇高,比“利”更偉大,它是一個人的無價之寶,是任何代價都不能換取的。

其次,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要成為一個誠信的人,就應該辦事實在,不扯謊言。有道是誠信是金,誠信是寶。一個人如缺少誠信是無法立足的。在現實生活中擁有誠信美德是通行人間的特別證件。誠信還是人類社會和平發展,和平相處的基礎,也是人性中最寶貴的部分,它與偽君子無緣,與空談家遠離。

再次,不講誠信的欺騙者往往最後欺騙的是自己。《韓非子》中説:“巧詐不如拙誠。”巧詐的人乍看之下,好象是機靈的策略,但是時間一久,必定會被人懷疑而遠離。應知道世界上假的東西很多,它們在一時間也許會矇蔽不少人,但假的終究是假的,它經不起實踐的考驗,如果靠騙術來行事只會讓自己遭到慘敗的境地。所以做到誠實無欺是贏得眾人之心的關鍵,獲得事業成功的基矗

總之,誠與信是我們通往成功之路的重要利器,天下沒有任何一種廣告能比誠信的美譽更能取得他人的青睞,善於對誠信做出深入的思考,進行認真地實踐,必將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輝煌。

《信》讀後感4

文字,在我覺得那是容易融化並融合的東西。在通信沒有那麼發達的年代,一對愛人因信件彼此牽手,許下“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海誓山盟;親子之間,因信件增進感情。有時,還可以找出來細細品味,從中找回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加深之間的深情厚誼。

人類在感情的天平上總是平衡的。文字其實一直都是人類感情的寄託。這一次的閲讀,使我彷彿深深地陷入了一個感情的漩渦之中。每看一封信都會落淚一次。但並不是因為我太感性,而是因為39封信處處充滿愛意,深深地觸動着最柔軟的感情神經,不經意間就流下顫動着的淚珠。

那位患了重病、 就要永別人世的父親給女兒這樣寫道:“可愛的女兒,爸爸和你玩過好多次捉迷藏的遊戲,每次都是我躲起來,你一下子就把我找出來了。你找不到我的時候,爸爸就自己走出來。不過,這一次,爸爸要藏到一個你找不到的地方,藏很久很久……你先不要找我,等你十四歲的時候,再問媽媽,爸爸藏在哪裏,好不好?不過,爸爸不能隨便跑出來,不然就輸了……”這些話聽起來很平凡,好像在開玩笑。但我心裏總會酸酸的`。我閉上眼睛都能想像出這位父親含淚寫下這封信的情形。父親是在呵護一顆幼小、稚嫩的心靈啊!

我讀懂了爸爸媽媽對孩子的那份厚愛。不久之前,我很想給爸爸媽媽寫一封信。但,發覺紙太不小了,寫不進他們對我的一點一滴,寄託不了我對他們的愛;可又發覺紙好像太大太大,總寫不滿心裏湧出的太多太多的情。於是,捫心自問:我要怎麼描繪才可以將所有的感動儘可能完整?

雖然現代的高科技已漸漸代替了書信的往來。可倘若懷一顆愛心,在紙上寫下所有的感情,寄給那個遠方思念的人,心頭總會繚繞着一種莫名的温曖。

如果父母總會執筆寫下對孩子的殷切叮嚀,以及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果孩子總會記下對家長的感激。在我看來,這個蒼白的世界就是最温馨的了。

39封信,寄託了作者39份的關心。信雖平實但不平凡!給我們留下了濃濃的愛和深深的感動,永遠保留6c44在我們的記憶深處。

李潔瑩

《信》讀後感5

古人説:“開卷有益”。《致加西亞的信》是一本難得的勵志著作,書中的主人翁羅文中尉不畏艱險、千辛萬苦的完成送信的任務。總統布什在送給手下這本書時簽名:“你是一個送信者”,並解釋説:“讓能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讓他們成為我們的一員,那些不需要監督而且具有堅毅和正直品格的人正是能改變世界的人”。

羅文送信的敬業精神、在職盡責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慶幸的是,我們戰鬥在一線崗位的員工也有好多這樣的“羅文”。

第一位是車間電解班的電調工孫佔峯。去年休完年休假回來上班後不久,他發現每次擦完槽子幹完活,他的`手指頭都很疼,不幾天的功夫,十個手指有七八個都逐漸變成灰黑色,就像染過的一樣,他知道這是自己的血小板嚴重偏低、幹活時用手握銅棒、擦接觸點等,使勁太多血脈不通造成的。第二位是車間種板組的徐貴林。作為操作手,每個班他總是第一個來到崗位上。第三位是電工師傅張兆奎。那天修理好吊車,他從吊車上下來時,手裏拿着一箇中車的控制面板,同事説“這個是壞掉的吧?扔這裏好了。”張師傅説:“不能扔。這一個控制面板好多錢呢,回去修一修還能用。”我拿着剛領的新電鈴請他換時,張師傅查了一下電路後説:“不用換,是鈴錘有問題。”説着用鉗子掰了掰鈴錘,調整好後一試,果真鈴聲清脆悦耳響亮;第二次電鈴不響時,也是鈴錘有問題;直到第三次電鈴不響,再無法維修利用時,張師傅才給我換了新的電鈴,這一延長就是大半年,我禁不住對他豎起了大拇指 。

最後説説我的好搭檔王光。説起鎳電解三車間電解班的王光,沒有不豎起大拇指的,大家都笑着説:“全三鎳只有一個王光。”不管是在電調崗位還是出裝崗位、還是樓下燙洗電鎳,都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一把手。

是的,我要為這幾位師傅點贊,點多多的贊。他們就是我身邊的“羅文”,戰鬥在一線崗位上的“羅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盡職盡責的揮灑着青春與激情,忘我的工作精神,紮實的工作作風,即影響了我,也影響了你,我堅信,我們都是能把信送到“加西亞”的“羅文”。

《信》讀後感6

暑假的一天,我興致勃勃地觀看了一部愛國影片《雞毛信》。我被主人公“海娃”的精神深深折服了。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抗日根據地龍門村的兒童團團長海娃,接受了給八路軍送一封緊急的雞毛信的任務。海娃扮成放羊娃去送信,一路上經歷了重重困難,最終成功地把信送到了八路軍的手中。

看完這部電影,我感觸頗深。我被海娃的勇敢、機智以及強烈的責任心深深感動了。“雞毛信”,一封十萬火急的信。我們的放羊娃——抗日小英雄海娃,立場堅定、深明大義、歷經艱險,與日本鬼子鬥智鬥勇,勝利完成任務。他為我們樹立了一座永恆的豐碑,指引着我們少年兒童前進的方向。同海娃相比,我自愧不如。記得有一次早自習,班主任老師讓我收齊昨天的練習本。全班同學我只收齊了一半就該上課了,我急急忙忙把練習本交給老師説:“還有一些同學沒交”。我以為自己順利完成任務了,沒想到老師問我:“那些同學沒交啊?”我無言以對。老師嚴厲的説:“你核對完了在再告訴我吧。”我現在終於明白了,要做好每一件事,不僅要善始善終的'用心去做,還要講究方法,講究效率。

抗日戰爭年代,無數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今天我們無憂無慮的成長在祖國母親的懷抱裏,社會為我們創造了無比優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想想70年前,烽火少年海娃們在艱苦歲月裏抗日救國的精神,更激勵我們少年兒童要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勤奮學習,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像海娃那樣去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去奪取一個又一個勝利。現在,我把“雞毛信”看作是一封激勵自己不斷進步的信。雖然我們和小海娃成長在不同的時代,但理想是一致的: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祖國對我們的期望是一樣的:強我中華,富我民族。只要我們牢記責任重於泰山,珍惜時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刻苦學習,敢於吃苦,勇於攻破難關,認真做好每一件自己該做的事情,將來就能完成一封又一封“雞毛信”,放飛我們一個又一個理想,才能不斷取得更輝煌的成績!

《信》讀後感7

暑假期間,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雞毛信》。其中主人公海娃為了送一封很重要的信,勇敢、臨危不懼的突破了種種困難,最終把信安全地送到了張連長的手裏。這種勇敢、愛國的精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在抗日時期,小八路軍海娃接到了一個任務,讓他去給張連長去送一封很重要的雞毛信。他挑了一條小路,一邊去送信,一邊去放羊。走着走着,遠遠地看見了一幫鬼子,他急急忙忙的想把信藏起來。忽然,他靈機一動,從身上撕下了一條布,系在了一隻老羊的尾巴上。鬼子問不出什麼,便想抓幾隻羊吃。海娃又用智慧讓鬼子巧妙的避開了那隻老羊。晚上,海娃拿着雞毛信逃了出去。眼看就要到了,又來了幾個鬼子,讓他帶路。他憑着自己路熟,逃走了。海娃飛快地跑到山王村,將信交給了張連長。張連長按着信,帶着隊伍去攻打日本鬼子的炮樓,消滅了裏邊的鬼子,取得了勝利。

我們要學習海娃的機智、勇敢,不怕犧牲的精神,尤其是在敵人的恐嚇、威逼、誘惑面前表現了他那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品質,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相反,對在於和平年代的我們來説,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難就要靠家長,真是和他差了很多,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他那不怕困難的精神,將來為祖國的發展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臨威不懼、視死如歸的品質,不怕困難的精神,靠自己的力量和不怕犧身的精神,為抗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比如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在抗日時期,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衝鋒。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衝鋒的道路。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他抱着炸藥包迅速猛衝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沒有安放炸藥包的地方。他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藥包,使其緊緊地貼着橋底,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隨着一聲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燬,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前進道路。

我佩服海娃的勇敢、臨危不懼,更佩服他的視死如歸的品質。我一生都要向他學習,做一個不怕困難的人!

《信》讀後感8

朱光潛先生的這十二封信主要是談了十二個青年長遇問題。朱先生以朋友的筆調和身份與青年談讀書、動、靜、多元宇宙、作文、情與理、談人生與自己等等。對於十二篇美文我不能一一評析、鑑賞。就個人能力和喜好就寫寫《動》和《靜》吧。

交響

一、讀《談動》

我很喜歡這篇文章,每當我煩悶時,我都讀次文,讀後,煩惱被作者説服,頓時輕鬆了許多。我之所以被説服不再煩悶,不僅因為作者説的句句是實言,而且作者調理性的點到了我心底,並告訴我一些未知的東西。

作者説“哪裏有謂哲學與人生觀!”我覺得這絕不是輕狂,我也曾這樣想過,那些人為的名詞只是講道理弄的更加難理解了。接着作者從自然與生理的條度來講道理和排除煩惱的方法。

“愁生於鬱,解愁的方法在瀉;鬱由於靜止,求瀉的方法在動。”很有道理,將精力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事上,哪兒還記得煩惱啊!

他以自己的人生感悟忠告青少年如何有一個快樂的人生。但我想,如果朱光潛先生沒有憂慮,沒有傷感的思考,是不會有這些理論和感慨的。

最後他説明煩惱是沒有必要,祝青少年們多做自己愛做的事“談談笑笑,跑跑跳跳。”但我想朱先生對類似於他的青年未必會做如此忠告,或許勸他“憂國憂民,探索人生…….”

二、讀《談靜》

“前信談動,只説出一面真理。人生樂趣一半得之於活動,也還有一半得之於感受。”作者開篇便道出靜與動皆是必不可少的。作者在次文中提到感受力“世間天才之所以為天才,固然由於具有偉大的創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強烈。”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僅是最活動的人,也是最能領略的人。所謂領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尋出趣味,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於天資,一半也由於修養。

尾聲

這本《談美書簡》帶給了我許多新知和感動。那些訴説着我曾欲説而不出的'令我欽佩的,那些恰如其分的用詞令我折服。記得有個人説過“感動是一種養分”,我想這是正確的吧!

我希望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能有多一些的像這樣的書籍,那我們將十分幸福。多一分渴望,多一分努力,多一分收穫,多一分成功!

《信》讀後感9

《給青年詩人的信》是里爾克對創作的思考,更是對艱難、寂寞、愛等人生問題的解答,是給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導。

《給青年詩人的信》的第一封就打動了我。一個陌生青年詩人的來信,裏克爾卻用了極大的謙遜、熱情與愛回覆了,其中談到創作的部分,極大鼓舞與安慰了我。

第一封信提到“你在信裏問你的詩好不好。你問我。你從前也問過別人。你把它們寄給雜誌。你把你的詩跟別人的比較;若是某些編輯部退回了你的試作,你就不安。那麼(因為你允許我向你勸告),我請你,把這一切放棄吧!你向外看,是你現在最不應該做的事。沒有人能給你出主意,沒有人能夠幫助你。只有一個唯一的方法。請你走向內心。這是最重要的∶在你夜深最寂靜的時刻問問自己∶我必須寫嗎?”

我想許多人對於創作,最經常尋找的就是對外的評價,無論是編輯部的回饋,還是其他人的欣賞,常常都讓一個人感到自己是否值得、應該去寫作。但是裏克爾卻説,這些都不是需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的內心是否有一股催促的力量,催逼着我們要寫作,要表達,要創作。這對於我是一個很大的安慰,是因為它讓我知道了原來尋求外界對自己的認同與理解,在絕大部分的人身上是一樣的,為此我不再為此感到沒來由的羞愧。

接着,我也明白了,我需要的不應該是認同,而是我要問問我內心的渴望,這種渴望,“像一個原人似的練習去説你所見、所體驗、所愛、以及所遺失的事物。……而歸依於你自己日常生活呈現給你的事物;你描寫你的悲哀與願望,流逝的思想與對於某一種美的信念—用深幽、寂靜、謙虛的真誠描寫這一切、用你周圍的事物、夢中的圖影、回憶中的對象表現自己。”這樣的'創作渴望,是寫作的原動力,也是創作真正的緣由。也就是説,創作是出於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以及我們表達的渴望,而不是出於外界的評價或者認可。我想起中學時,老師説,我手寫我心,大概是這樣的意思吧。

另外,我為作者這種“素昧平生”的温和的愛所震動,讓我體會到了,封面所説的——愛是最高的工作。

《信》讀後感10

記得那是一個星期一的下午,我們觀看了電影――雞毛信。雞毛信是抗戰時期的一個故事,講述了14歲的海娃送信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海娃。故事講了:一天海娃正在放羊,海娃父親給他了一封信,海娃接過信一看上面插了三根雞毛就知道這是一封很重要的雞毛信。海娃把信裝好準備去信,剛要走就看見山頂上的“消息樹”倒了,海娃心想:準是日本鬼子來了,小路不能走只能走大路了。可是回頭一看,一隊鬼子正在慢慢的逼近,萬一信被鬼子發現了,就送不出去了,怎麼辦呢?海娃看着羊靈機一動想到了可以把信放到羊身上,於是海娃把信放到了一隻帶頭老羊的'尾巴底下。這樣一來就什麼也不怕了。“站住”一個鬼子喊了一聲,接着他又讓他的部下搜了搜海娃的身上,一艘沒有隻好放海娃走了。海娃掉頭就跑,沒想到鬼子又追上來了,他們用槍指着海娃説“我們還沒吃飯呢,這一些羊夠我們吃幾頓了啦!海娃沒辦法,只好跟着走,太陽落山了,鬼子的隊伍來到了一個打穀場上宰了幾隻羊,海娃顧不上心疼他的羊了,他找到那隻老羊,伸手一摸雞毛信還在,就放心了。鬼子們吃飽了就進屋睡覺了,一個鬼子把海娃帶了進去,把他擠在了最裏面。海娃睡不着,他想:我今天晚上不跑掉,明天他們還要宰羊,要是發現雞毛信就完了。海娃好不容易跑出去,一摸口袋信忘拿了,海娃趕緊回去拿,剛拿出來信的海娃高興極了,剛要起身走的時候聽見有人叫他,又是鬼子叫他帶路。海娃把鬼子三王莊前,看到”消息樹“被放倒了,不用説張連長已經知道鬼子來了,可鬼子什麼也不知道。休息夠了一隊鬼子先走,想從小路走,那些鬼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讓海娃帶路海娃越走越快,直到他跑不動了才趴下喊”鬼子來了,鬼子來了!“接着他聽到一陣槍響,他知道這是自己人的隊伍,雙腿就來了勁,使勁往上跑,突然一下海娃中了槍昏倒在地上,他被一位游擊隊員救了。等他醒來,發現身邊的正是張連長,連忙説:”雞毛信。“接着又暈了。

從文章中我體會到海娃雖然才14歲,已經成為一個勇敢、機智、毫不畏懼,而且不惜任何的代價為了送一封雞毛信,他的精神可敬可佩,更值得我們學習。

《信》讀後感11

用了兩個晚上的睡前時間和今天的晨起時光,讀完了瑞典作家巴克曼的《外婆的道歉信》。

信中的內容不多言了,喜歡的人自然會一點點讀下去,不喜歡的人看了之後會覺得不過如此。每個人的閲讀喜好不一樣,也不需要強求。於我而言,覺得這本書還不錯,至少可以引發人的`思考。

一個離異家庭的孩子,如何在父母都各自重組家庭後找到自己的定位。這一點對於很多孩子來説都很難,應該説是問題家庭造成了孩子成長中的種種問題,書中的愛莎雖然才不到八歲,可是,她會漠視那個“受所有人喜歡”的繼父,原因是她怕一旦她真的把繼父當作父親,等媽媽和繼父有了屬於他們的孩子後,繼父會不再愛她,與其到時候再承受那份痛苦,不如不要開始好好相處;她想和爸爸去共度愉快的週末,又怕自己在爸爸的新家庭裏格格不入,於是,一次次地放棄了把自己的想法説出口;媽媽懷孕了,她一次次地敵視這個孩子,覺得這個孩子如果出生她連媽媽都會失去,於是一次次和媽媽衝突……

好在她有一個視她為最愛的外婆,活着的時候全心全意地疼愛她,為她打造了想象中的無限大陸,在因癌症去世後也通過讓她一點點找線索,給鄰居們送信來了解身邊的人,最終,她走出自己的不安,成為一個快樂的孩子。可是,還有那麼多孩子沒有走出內心深處的被拋棄感,他們的傷口只是表面癒合了,其實會在很多的時候仍然隱隱作痛,而這份疼痛,很有可能會伴隨他們一生,最後形成種種不同的偏執的性格。也許一本書改變不了什麼,但覺得還是值得一讀,學着如何同自己和解。

每個孩子都曾經是好孩子,他們的未來都曾經有着無限的可能性,可是,很多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把自己內心中的天使弄丟了,於是,變成了連自己都無法接納的樣子,而珍貴的人生也似乎變成了可以同樣輕易捨棄的東西。可是,事情不是這樣的!

生命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對於我們來説有且僅有一次,雖然有着種種苦惱、磨難,可是,也正因此而變得更加豐富,更加璀璨。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天使,與自己和解,與生活和解,接納可能會遇到的不美好,珍藏偶爾相逢的小確幸,把日子過成自己真正想要的樣子,畢竟人生只有一次,不要辜負!

《信》讀後感12

讀完了寫給加西亞的信,我沒有想象中的活力和情感,因為我理解書中所表達的精神,並且經常在無意中這樣做。因此,對我來説,它只是澄清和系統化了這一精神,並輔以實例。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書中的材料,也不是書中提倡的精神,而是讀者的服從是下屬應該做的事情。生活中最基本的真理是,孩子們應該贍養父母,飯後洗碗,但這項工作應該大力開展。有這麼多的讀者,從側面説明這是一個嚴重的人性問題。如果是這樣,我會很難過。

如今,像羅文這樣的人很少。為什麼?真正的原因不是人們不想做事情或把事情做好,而是存在“瓶頸”,主管給了他一項任務,但他有十幾個問題,“我很忙,沒有時間”,人很少,我做不到,能做到這一點很好。“不要太空想”我的下屬想法不好,我不能“讓某某做可能更好”等等,他提出這些問題是為了以下目的':

(1)製造困難,讓你降低要求;

(2)設置困難是為了讓你覺得別人這樣做會更好,這樣他就可以偷走時間;

(3)事先説一句話,如果事情做得不好,你不能完全責怪他,你會理解他的;

(4)希望你幫助他解決困難。

也許有人想問:當老闆給我們一項任務時,我們只能説:“沒問題”,我們不能問其他問題嗎?事實並非如此。如果主管讓你把材料送到a市,而你不知道怎麼去a市,順便問一下,a市在哪裏負責,怎麼坐公交車,在哪裏找到,99,這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為什麼不呢?但是,如果連主管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一切都必須由他自己解決如果你不能幫助主管解決一些問題,你有什麼用?

我們一直敬佩羅文;派羅文去加西亞的人,但我們忽略了兩個重要的人:派羅文去送信的人美國總統麥金利和推薦羅文的人;情報總監阿瑟·瓦格納上校如果沒有阿瑟·瓦格納和麥金利的信任、洞察力和才能,就不可能派羅文去送信,那麼馬匹就不多,伯勒就更少了。因此,美西戰爭反映了僱傭來自西班牙的人的重要性

《信》讀後感13

童話對於一個7歲的孩子的意義,就好像天空之於鳥兒,那是他們的思緒得以恣意遊走的温柔鄉,是他們可以天馬行空盡情幻想自己是超人模樣的自由之地,當然,也是生命得以存在最初的意義。

如果有一個人,

她永遠接受你的一切想法並欣賞和認同它們,你沒法不愛她。

如果有一個人,

她永遠都是你最堅強的後盾,總在你需要的時候就挺身而出,你沒法不愛她。

如果有一個人,

她為了趕走你的噩夢而築造一個童話王國給你,你沒法不愛她。

對於從小沒有接觸過外婆的我充滿期待和幻想,看了《外婆的道歉信》內心滿滿的羨慕。

巴克曼筆下的外婆是個古怪且與眾不同的人,

向警察丟糞球,躲在雪裏嚇唬人,翻牆帶孫女去動物園,令人刺激的又很尷尬。

外婆有句話告訴愛莎:“最優秀的人總是與眾不同---看看超級英雄。所有不同意的人都需要去檢查一下腦袋有沒有毛病”。愛莎很喜歡這樣的外婆,因為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外婆都在她這邊,無條件的支持和愛她。

愛莎是一個7歲的女孩卻有着老城的'思想,在校與同學不和,老是被人欺負,打架,校長叫家長。外婆是她唯一能訴説心事的朋友,也是唯一敢對校長髮飆的外婆。

外婆在患癌症後交給愛莎9封道歉信,讓她幫忙轉交給那幾位被惡搞的鄰居,為了完成外婆的心願,愛莎硬着頭皮送信的過程瞭解了外婆年輕時是一名外科醫生,這些鄰居都接受過外婆的幫助。

外婆説:生命真正的陷阱在於幾乎沒有人是徹頭徹尾的混蛋,也幾乎沒有人從未做過混蛋事。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需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大笑,要做夢,要與眾不同,人生就是一場冒險。

當愛莎把信都送完,她才發現世界原來跟她理解的不一樣。

以前愛莎在外婆編織的夢裏,夢裏有騎士和無數的探險,

然而現實卻是人們那麼冷漠,生活那麼無聊。以前愛莎覺得“此刻”的生活不重要。

現在愛莎明白了,要努力的過好每一天的生活。

這是一個教人成長的故事,每一個在蜕變的過程中都要體會的歷程。走出陰霾,走向陽光。

《信》讀後感14

此書到我手中已有些時日了,但整天疲於生活、工作的種種,一直未能靜下心品讀。終於由於某個原因必須讀了,於是,花了三個晚上完成了任務。

掩書思量,感概頗多。 此書內容實屬不多,上篇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深刻剖析了“忠誠、敬業、服從、信用”等對於引起經濟起飛所依賴的基本的商業精神;下篇則講訴了美西戰爭發生後,當時的美國總統為了聯繫上能給這次戰爭帶來決定性勝利的古巴將軍加西亞,派羅文中尉給加西亞送信,羅文歷經艱辛,把信圓滿送到加西亞手中的故事。這個送信的傳奇故事之所以在全世界廣為流傳,主要在於它倡導了一種偉大的精神:忠誠、敬業、勤奮,這正是人性中光輝的一面。出版家艾爾伯特·哈伯德在此書中倡導的觀點是:戰役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加西亞將軍,而是羅文中尉,那個把信帶給加西亞的人。

“送信人”成為忠誠、敬業、勤奮的`代名詞。我們,作為戰鬥在教育一線的教師。需要“送信人”的精神嗎?有“送信人”的精神嗎?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常説我們所從事的職業是一種良心的職業,是塑造人的職業。何為為人師表?只有當我們教師自己對待教育事業忠誠、敬業、勤奮了,才能感染到學生,學生才能從我們身上學到人性最善良的品質。

而本人,在教育這片芳草地默默耕耘已近二十年,對待我所從事的這份神聖而艱鉅的工作,思想上也曾有過一些掙扎,但隨着時間的推移,自己的思想也慢慢積澱下來。做怎樣的人?教怎樣的書?目標越來越清晰,定位越來越明朗。於是,慢慢地,自己也在盡力成為“送信人”,一個能夠對待工作全心全意、盡職盡責的人。當然因為自身修為還不夠,偶爾還是會有抱怨,遇到困難仍然會有遲疑,但都會調整心態盡力而為。正如書中談到的:“當我們將敬業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應該全力以赴、盡職盡責地去完成。小任務順利完成,有利於你對大任務的成功把握。一步一個腳印地向上攀登,便不會輕易跌落。通過工作獲得真正力量的祕訣就藴藏在其中。”

願我們身邊有更多的能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人,那麼我校的明天一定會更加和諧、美好!

《信》讀後感15

這兩次的文章推薦都是拖到最後期限了,才想起來拜讀。但是談讀書裏的第一段就給了我當頭一棒,是我真的沒有時間,還是我沒有決心。有了決心,那麼很多事情就自然得多了,有了決心,那麼你就會把讀書當成你生活的一部分,有了決心,那麼你就能每天堅持了。現在終於知道我為什麼減不下肥來了,原來是我沒有下定要減肥的決心,也沒有拿出要減肥的魄力,更沒有做到所謂的堅持。

“你如果沒有一種正常的嗜好,沒有一種在閒暇時可以寄託你的心神的東西,將來離開學校去做事,説不定要被惡習慣引誘”,原來平時老是覺得無聊的時候,漫無目的地看着網絡的各種是是非非時,也可以把這種漫無目的轉變為自己的饒有興趣。人的心智空間是一定的,如果被你正常的嗜好佔滿了,那麼你就不會被不良嗜好所影響。如果説我現在還不清楚自己所希望的正常嗜好是什麼,也不知道用什麼來打發自己的閒暇時間,那麼就用用心思考一下吧,或者追求自己所喜歡的東西。當然我們平時所能做到的便是如此,總是有各種大理想,大的抱負,但是捫心自問,這些都只是空口而談,真正能落到實處的又有哪些呢?可能這個問題又迴歸到了其所説的決心問題上吧。

讀到一談讀書,覺得文字頗好理解,並且都會有上句話的.解釋,這對於我這種頭腦簡單的人來説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而後讀到二談動,同樣的感覺,特別是談談笑笑,跑跑跳跳,多麼樸實的語言,沒有太多的裝飾,現在一談到好文章,便是文采較好,用字謹慎云云,其實對於我個人還是喜歡這種一説到底的文章,一遍讀過,便能明白作者的真正含義,不需要像散文那樣來回斟酌了,不過或許正是如此才顯示出了中國文字的精神吧。

雖然這十二封信我沒有完全讀完,但是我會利用接下來的時間慢慢讀得,雖然裏面有些章節感覺可能不太適合現在的步調,但是事物都是相通的,都會或多或少能從中得到你所想要的東西,得到你所希望領悟的精華。也希望羣裏的朋友們能利用空閒時間認真地讀讀這十二封信,不是希望你們來完成某些任務,而只是希望你能從中發現某一個觸動你內心深處的句子足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