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9.86K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1

高中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台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作為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師我深感責任的重大——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我不斷地努力摸索、學習、實踐、反思,對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學也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備課要認真而充分

結合新課標,在閲讀教材和做大量相關練習的基礎上,再進行備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積極主動地與同事交流,將獲取的信息或者是自己的感悟及時補充到教案中,使教案的內容充實而有條理,知識體系完整而清晰。

在備課時,我覺得要認真地琢磨教法,琢磨怎樣才能讓學生對知識理解得更深刻。我喜歡將複雜的東西簡單化、條理化,因此,遇到難講的知識點、習題我總是反覆研究如何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將難度化解,然後努力由一道題想到一類題的解法,即人們常説的“多題一解”。

二、練就過硬的教學技能

首先,講授知識要準確,語言要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非常重要。物理學是有着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表達要清晰,語氣要抑揚頓挫,要充滿熱情和感染力,這決不是形式主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次,板書要精當,書寫要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同時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也是很重要的。

再次,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要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瞭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恰到好處地使用教具進行教學,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理解更深刻。

三、抓課堂效率

首先,三維教學目標要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教學,採用良好的教學方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地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對一些知識,我們不要自以為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為自己的講解已經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應,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信息,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四、要加強落實

解題要規範。對新生一開始就要特別強調並逐漸養成解題的規範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範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升高了。要將訓練貫穿於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訓練要紮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再有就是作業佈置了一定要收、收了一定要批改、批改了一定要講評、講評了一定要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

總之,教學中只有不斷的進行探索和總結,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使教育教學的成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2

關於物理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遇到學生問這樣的問題:老師,我以前都沒有好好學習,現在想把物理學好,我該怎麼辦,我該從什麼地方開始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認為,完全是沒有完全從頭開始的必要的,因為物理知識的學習是有一定的關聯性的。千萬不可因為前面的知識忘記了,而重新開始,因為這樣的話,很可能會導致在複習舊知識的時候,而跟不上新課,跟不上老師上課的節奏,因此會得不償失。那麼,這部分學生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操作呢?

首先,不要放棄對新知識的學習,因為新的知識最終也是會變成舊的知識,這樣會導致你不停的複習,不停的追趕進度,手忙腳亂,學習的任務不斷的加重,最後不得不放棄!

第二,高中的物理知識是相通的,必修部分的知識真的是很重要的,它是學生學習後面知識的必備的基礎,比如在必修部分我們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那麼學習選修3—1的電場的時候,我們會學習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運動,也會學到帶電粒子在電場中的勻變速運動,在必修部分我們學到了圓周運動的問題,在選修部分我們會學到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這部分也學的時候圓周運動,等等很多,因此我們在努力學好現在的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就是我們在很好的複習,因此沒有必要從頭再來,否則,事倍功半!

第三,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的特點,學生應該多去練習正在學習的這部分知識,和相對應的習題,但是,我們不能一味的去做題,而不停下來進行思考與總結。讓學生不斷做題的目的是為了將知識運用的更加熟練,從而為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做準備,但是如果不停下來思考,它考察的是什麼樣的知識點,和前面我們學習的知識有什麼關聯的話,那麼學生前面學習的知識漏洞還是很難彌補的,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一邊做題,一邊總結,這樣,當題目中不斷的出現必修部分的相關知識點的話,説明這是一個必考的內容,需要加強練習,達到複習最好的效果,這就如同生物上學習的“用進廢退”的原則,經常出現説明很重要,一定要弄清楚,弄明白!

所以,學生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一定要請求一下老師的幫助,給予一定的方法上的指導,避免盲目的去複習,最終,導致學習的壓力倍增!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3

今年的高三上完,我在康中已然完成了14年(完整的4輪+1個高二、三)的教學工作。下面就談談我在剛剛結束的一個學年裏教學工作中的一些體會及反思:

一、要讓我們的學生不僅知識要成串,而且方法要成套

前幾輪的教學中,從自身反思,講知識多,方法少。在課堂上,注重知識的落實,忽視了方法的強調及訓練。但理科學生的思維能力、解題能力,更主要靠快速辨析題型,尋找合理解題方法,一下抓準,快速正確求解。尤其是普通理科班,學生自身能力低,大多數學生不能夠自己形成思路、不會分類型、不講方法、胡用公式、盲目求解,碰對了是運氣,碰錯了晦氣。通過這些年在教學中的摸爬滾打,對物理方法的教學,感覺是越來越迫切,越來越必須。

1、典型章節中的典型問題的典型方法

例:平衡和牛頓定律的不平衡問題,一定訓練學生的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而且必須明確什麼情況選什麼方法,優先選什麼方法,具體如何構建△,如何建立直角座標系,一定要講明瞭,講透徹,講全面,別留隱患。

2、不同題型的處理方法

例: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接判斷法、定性分析法、對稱法、假設法、特殊值法、極限法、圖像法、模型轉換法、微元法、等效法、類比法、逆向法、整體法與隔離法、臨界條件法、數理結合法、守恆法等等。

這些方法起碼我們教師要明確,要經常在學生耳邊唸叨,碰到時機就講,慢慢學生就知道並且會用了。

3、教會學生解題的程序

例:明確對象、運動分析、受力分析,選擇方法,列方程求解、分析結果。但前提:讀完題能夠正確建立情景。

此外,在講課中,要講清怎麼建立物理模型;怎樣隨着審題而描繪物理情景;怎樣分析物理過程;怎樣尋找臨界狀態及與其相應的條件;如何挖掘隱含物理量等等。這些,都是遠

比列出物理方程完成解題任務更有價值的東西。實踐告訴我們,在高三學年,同學們畢竟比高一、高二時有了更強的理解能力,有了更強的綜合分析能力的優勢。一旦領悟掌握了方法,就如虎添翼,往往能發揮出比老師更強、更敏捷的思維能力。所以,用方法去解題才是王道,才是解題中的戰鬥機。

二、激發、保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舉一反三”的`能力

陶行知告訴我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為了讓頭腦“能想”到多種方法,甚至能“創造”出更多的好方法,我認為應多進行小組學習,每一個人都自由思考、大家自由討論、自由發表見解,要求所有學生都必須參與,不忽視任何一個微弱的聲音。對個人來説,要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應訓練自己多角度思考問題,多尋找與問題相關的信息及知識,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敏鋭的觀察力,獨特的思考力。

創造性思維是培養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那多題一解則可以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這個能力是真正反映一個人解決問題能力高低的特徵。要擁有多把鑰匙開一把鎖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善於分類、歸納,抓問題本質,異中求同。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上課應該認真聽講,至於學習方法,應該是讓學習方法適應自己,而不是讓自己去適應別人用起來好的方法。

2、做題的時候要多思考,多提問題。“我”做題的速度一向很慢的,但是每次做完題後,都看看是怎樣得出的,看看對以後有什麼可借鑑的,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不是做完後就置一旁。

物理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學科,學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數學知識為基礎,同時更要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很多同學都感到學好物理特別難,尤其是進入高中以後,經常可以聽到同學中流傳着這樣一句話:"物理難,化學繁,數學作業做不完。"於是就更覺得中學物理非常難學。物理固然有複雜性的一面,但是隻要我們抓住物理學的特點,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門功課是完全可以學好的。在此,筆者就想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如何學好中學物理。

四、做不到位的

1、能做到經常反思教學困惑,但總懶於動手,拖延了時機,未將其記錄下來,形成教學論文,這一點必須改。

2、能做到經常反思教法,但和同事就授課方式方法相互交流少。這一點還的多琢磨。

3、反思作業訓練規範練習提高成績

教學只有在不斷的反思中才會有所進步,也只有學會反思的教師,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只有不斷反思的教師,才會獲得學生的喜愛,才會立於教學不敗之地。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4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Posner)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新課程教學呼喚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教師不僅專業學識要較為豐富,而且還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研究和反思。那麼,物理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有什麼幫助?我們物理教師又如何進行教學反思?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做些初步探討。

一、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內涵

早在1910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們怎樣思維》中,就倡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在杜威看來,反思的出發點是對問題情境的困惑,經過分析、假設、推理與檢驗而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是否善於對教學問題進行反思,似乎已成為衡量優秀教師的當代標準。何謂教學反思呢?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就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實踐合理性為目的,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

二、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必要性

在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高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如果物理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那麼,教師首先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

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第一、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説,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為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為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高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第二、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為了教好物理課,經常通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通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麼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因而我在動量守恆定律教學中,先介紹了這個定律的發現過程:它起源於16~17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三、高中物理教學反思的途徑

新課程下高中物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可從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教學基本策略方面進行。

第一、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為基礎。

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為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藴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

2.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

思,至關重要。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

首先,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閲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可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其次多關注每年的物理大學聯考題以及科學前沿關於物理學的知識。另外,如果能有機會到高校繼續深造學習也不失為一個好的途徑。

第二、教學基本策略方面。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尤其是公開課,因為有很多比較有經驗的教師,從他們的諸多建議中可以得到很多啟示;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我在設計《人造衞星宇宙速度》課堂教學時,一開始就可以提出問題:能否讓拋出的物體不落地?這時學生十分活躍,議論紛紛:有的會説,將物體上拋,初速度越大,上升的高度越高,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的程度,物體飛到外太空,就不再回來了;有的會説,由平拋運動規律可知,物體從越高的地方、拋出的初速度越大,落地的水平距離越長,當初速度大到一定程度,物體就落不回地面了;還有的同學可能會進行反駁:落地的跨度長了,可地表就不是一個水平面了;也有的同學説,由勻速圓周運動可知,當重力正好提供它作圓周運動所需的向心力時,物體繞地球在圓形軌道上運動就不回地面了。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學生進行獨立思考。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比如,有一次在聽課“摩擦力”中,我記錄了老師與學生的一小段對話:

師:人為什麼會走路?

生:因為人有腳。

師:不對,是因為有摩擦力。

生:(無言、一頭霧水)

課後我經過反思,教師提問題要有一定深度,同時也要與生活相聯繫,要有相關的引領。

能否做這樣的改進:

“假如你走路時,踩到香蕉皮,會怎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

接着再追問,“為什麼?”

“假如大掃除後,走在剛衝完水的地面上,又會怎樣?”(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談談)

這時再講摩擦力、或者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學生會更容易接受,印象也會更加深刻,同時也不至於只停留在“人有腳”的表面問題上。通過反思會促進和提高我們今後的教學效率。

3.堅持寫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説,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如一個實驗,該以什麼形式展示給學生,是以探究的形式,還是以驗證的形式,是以分組,還是以個人演示的形式,這些都是要在教學實踐中加以反思的。

例如我在講摩擦力的方向時,學生總認為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雖然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很清楚,還用動畫展示講解過,也再三強調了,但學生總是難以理解。經過課後的教學反思,我認為,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缺乏直觀實物實驗的展示;二是學生沒有經歷一個從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到找出規律的過程。於是,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採用以下的方法,儘量用實物實驗,它既直觀又令人信服,並讓學生經歷一個從物理現象到物理規律的思維過程。

大多數學生認為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為此,我要學生舉例説明,學生也舉了很多例子,比如用黑板擦在黑板上擦字(滑動),木箱在地面上滑動等。我不但沒有加以否認,而是幫他們再舉一些實例支持他們的觀點。

接着,我託着一塊木板在講台上走動,另一隻手拿着毛掃在板上掃動。

實物演示1、我託着一塊木板在講台上向右走動,另一隻手拿着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右掃動,毛掃相對地面也向右運動,

-----毛掃的毛向左倒,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左”: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實物演示2、我託着一塊木板在講台上向右走動,另一隻手拿着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左掃動,但毛掃相對地面也向右運動,

-----毛掃的毛向右倒,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右”

: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同。

矛盾!

進一步分析:

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右掃動,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左”;

毛掃在板上相對板向左掃動,滑動摩擦力方向“向右”。

從而讓學生自己得出結論:滑動摩擦力方向是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而不是與物體“運動方向”相反。

在後來的教學中,學生對滑動摩擦力方向與“相對運動方向”相反,不但能很好地記憶,也能很好地理解,如對“靜止的物體也可以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他們也可以舉出例子,用實物演示出來。

無論是課後小結,還是反思隨筆,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只要教師能夠及時記錄下自己的教育教學心得,就可以對今後的教育教學產生很大的幫助,就可以提升其作為教師的專業生活品質。對於教師來説,無論是教學得失、教學機智、教育偶得還是學習所悟,只要能夠記錄自己的教學事實,梳理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或特別有感悟的事件,就是一個重新認識並整理自己思維的過程,就可以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教育教學中的不足。有教師真誠的投入與深刻的反省與思考,就是成功的研究,我們的教學效果與質量就會不斷得以提升。

總之,物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反思型的教師。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5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於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持.因此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曬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温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温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於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徵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並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後,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6

物理教師的教學反思

在深入開展“三查、三促、三提高”活動中,我潛下身來仔細回顧了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認真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尋找新的突破點,以實現自己專業又好又快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1、缺乏持之以恆的學習態度。雖然這幾年一直能保持一種飽滿的激情,教學成績也不錯,但是由於平時只顧忙於繁瑣的教育教學工作,而忽略了學習,沒能及時地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體會進行總結反思,在科研型教師的路上步子邁得還太慢太慢。我深切地感覺到自己的專業成長還不夠理想,也感到了自己知識的貧乏及欠缺。

2、業務知識不夠鑽研。 對待工作不夠主動、積極,只滿足於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在工作中遇到難題,不善於思考、動腦筋,説一步走一步。對業務知識的掌握不夠重視,缺乏一種敬業精神,認為自己已有的一些業務知識可以適應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瑣、複雜的事情,會抱有可拖就拖的心態,今天不行,就等明天再説,對問題採取逃避的方法,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尋找對策,而是等待辦法自己出現,雖然感到有潛在的壓力和緊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氣和刻苦鑽研、鍥而不捨、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和態度。沒有深刻意識到業務水平的高低對工作效率和質量起決定性作用。自己沒有一整套學習業務知識的計劃,所以在工作、學習中比較盲目。

3、缺乏創新精神。不能摒棄原有的定勢思維,因循守舊、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對已經成為一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很依順,不太動腦筋去創新嘗試,不夠大膽,害怕失敗。

4、工作作風不夠紮實。工作時間久了,沒有新鮮事物出現,會有一種厭倦的情緒產生,對待工作有時抱有應付了事的態度,沒有做到腳踏實地,總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徑,最好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好。有時除了自己必需完成的以外,可以不做的就不做,省得惹禍上身。做事情只安於表面處理方法比較簡單,有沒有創新精神,工作作風還不夠紮實,對問題不作深層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有時還會把工作作為負擔,卻沒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動力。

二、整改措施

1、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自己

一位優秀的`物理教師,絕不會教死書、死教書,要會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為了適應新課標,教師的角色至少要發生這樣的變化:由傳授者轉化為研究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由實踐者轉化為研究者。職業角色的轉換要求教師成為反思型的研究者,教師只有把自己定位於一個反思型的研究者,才能成為教學改革的主動參與者和很好的適應者。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具有成功的經驗行為,還要具有理性的思考,具有全面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的能力,只有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才能完善自己的教育實踐。

2、不斷學習,在學習中提升自己

在這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應該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也是教師成長的一種途徑。當前,教師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學習,甚至是不學習。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如果不瞭解新世紀國際教育發展的新理念、新動向,如果不瞭解教育政策、教育形勢和教育改革的趨勢,就無法適應新課程的教學。

從客觀上講,教師的教學工作和非教學活動負擔沉重,特別是在“會考指揮棒”的禁錮下,教師們提心吊膽地守着自己的學科教學,生怕把不好關,考不出好成績。於是,“沒有時間”成了不學習的“堂而皇之”的理由,這種惡性循環導致老師們本來就不豐厚的底藴就更加薄弱。我發現,教師不重視學習的原因不是“沒時間”,而是沒有欲求、沒有渴望、沒有習慣。因此,我要千方百計地從非教學活動中解放出來,通過學習,把精力用在潛心鑽研教學上,走上終身學習之路。我要做以下幾點嘗試:

(1)瞭解一些常見的物理教學雜誌:如:物理教師、中學物理教學參考、物理教學探討、中學物理、物理週刊、物理教學、物理通報、中學理科月刊、一些報紙:物理天地、數理化天地等。

(2)多讀一些理論書籍:如:物理教學論、物理教學心理學、物理學習心理學、物理課程論物理教育學、教與學認知心理學等。

(3)瞭解一些知名有用的物理網站:如:丁玉祥物理網(免費)蘇科物理、物易天空、物理教研、人教網中學物理。

3、提高專業能力,用專業能力提高自己專業化水平

物理專業能力包括:板書和版畫模型應用、信息媒體的綜合應用能力、重視教師的表達能力、解題能力、組織教學能力和教學機智、觀察與實驗能力、教材分析能力。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提高,要積極參加市區教研活動、學術會議,進行高一級學歷進修,外出交流等。

教師專業提高首先要立足一個“新”,因為教師是一個面向未來的職業;其次要着眼一個“寬”,教師要注意不斷拓寬知識面,滿足教學的需要;再次適當注意一個“專”,應適當加強專業的深度,做到居高臨下;最後,落實一個“用”,即加強理論與知識的應用,增強所學知識的實用性。

4、整體把握教材,提高駕馭教材的能力。

以書為本,這就要求老師對教材充分的瞭解,課本中的每一節在整章的作用,這一節要掌握到什麼程度,教師應該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可能避免浪費時間或留下後遺症。我在教學中是這樣做的:

(1)認真閲讀整套教材,注意觀察知識點之間的聯繫,這樣可以分清主次輕重緩急。

(2)多做題目。要想教好物理、把握好重難點內容,做題時少不了的,理科大多教師都要通過做題來把握重難點以及獲得新信息、新知識,多做題還可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解題能力。

(3)多想有經驗的教師請教。

在自己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向老教師請教,多聽優秀教師的課,這樣可以吸收優秀的經驗,把握教學的各個環節,提高教學質量,避免走彎路,會使自己早一些成為一名優秀的物理教師。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7

新課程實施以來讓我們耳目一新,使基礎教育煥發出勃勃生機。隨着新課程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物理課堂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現象:課堂活躍但易失控,時間浪費多;新型的學習方式流於形式;真正的知識點無法落實,班級內部出現“兩級分化”現象;借新課程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

教學實踐中,每走一段路,我們都應該回頭看,對每個教學環節、細節進行冷靜客觀的洞察、反思:新課程實踐中,我們是否真正能夠領悟新課程的理念,我們都做了些什麼,做到了些什麼。我們應執着地保持清醒的反思狀態,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反思一:抓住基礎,發展能力

教育教學無論如何發展,夯實基礎與發展各種物理能力都是物理課堂教學的目標。

然而,新課程的實踐中,我們往往忽略了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積累與最基本的物理能力的培養,急迫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根基不牢,任何能力的發展都是一場空談。

可以舉一些物理公開課常見的迷惑:

如教“平衡條件的應用”,任課教師花了大半個課時來展示通過網絡蒐集到的許多與力平衡的應用相關的素材,如:體育場館、雜技表演、建築和橋樑等等。給人一種這是一堂美術欣賞課,並不是物理課的感覺。誠然,通過這種方式拓寬學生的視野、讓他們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等出發點無可厚非,但實際上這是一堂“物理課”,教師應該抓住物理教學最本質的東西,分清主次。

這些現象應值得我們反思:新課程實踐中,該怎麼教才是物理課堂的目標?我想,應抓牢雙基,當堂鞏固,形成科學的學科體系,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基礎知識的技能。

反思二:理性學習,高效合作

“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其中“過程和方法”最為關鍵,因為它關係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投入的“情感”、“態度”,更關係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運用何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新課程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但是,課堂教學中,對於這些學習方式的引導和運用,我們仍存在許多誤區,出現了學習方式流於形式,作秀味道太濃。因此,在實施每個教學內容之時,我們有必要對諸多學習方式加以比較與分析。

首先是傳統學習方式與新型學習方式的思考。

教學改革是否就意味着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全然摒棄?傳統教學模式與方法如講授法等,它們能較長時間地被運用,説明它自有其值。我們在探討與嘗試新的學習方式時,不能一味地放棄舊有的方式。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自主學習不是盲目自發的學習,應是一種理性探索性的學習。

由於缺乏明確的目標和指導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在許多時候演變成了無效的討論。專家認為:合作的目的是“1+1>2”,因此,在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我們必須力求做到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其一:精心選擇合作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有的問題不太複雜,這樣的問題,可通過形象思維、直覺思維和邏輯思維這三種思維的一般加工方法和策略解決,這就需要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採用不同的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

其二:加強對合作學習方法的指導。一次合作學習下來,通過實驗中的合作,學生會感受到這種方法比自己一個人單槍匹馬蠻幹效果要強得多。方法比知識更重要,在適當的教學內容中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漸漸地,他們就會自覺地運用這一方法進行相關的學習,自覺地掌握更多的知識。

當然,還要給學生提供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否則合作將難以進行。

在學生的學習中,應當引導學生根據學習主題重點運用何種方法,並切實根據學生自身實情,靈活結合其他學習方式進行學習。每一次的課堂教學之中或之後,我們有必要反觀所運用的學習方式,冷靜分析當與不當。適時的反思會讓我們及時地走出學習方式運用的誤區,更好地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

反思三:冷靜判斷,適當引導

新課程在運用新思想、新理念嘗試與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情況:沒有考慮到教材和學生的實際,完全摒棄以前舊有的模式、方法,熱情高漲地運用新型的學習方式進行驚天動地的嘗試,課堂活躍了可學生真正“學”不到什麼;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於是觀望徘徊,出現急躁。

反思四:借新課程之名,行應試教育之實

有的教師在實施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教授新知識時感到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太麻煩;或者覺得課時過少浪費時間,以至於不能在計劃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於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假探究、假合作;更有甚者,把題海訓練當作是新課程的自主學習,把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習題訓練當作是重視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是探究性學習,把教師對學生的解題指導當作是師生的合作學習……有人曾這樣描述:新課程喊得驚天動地,應試教育搞得紮紮實實。

結語:課程之旅,與時俱進

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中心環節,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學生掌握終身學習的方法及其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程的精神、理念要轉化為實踐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因為改革是個漫長的旅程,它註定是一條崎嶇不平、充滿荊棘的道路。然雖“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廣大的教師仍將在教育改革這條路上“上下求索”,在實踐中反思,不斷地認識理念與實踐的差距,冷靜地分析與解決,以改進教學,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在反思中實踐,找到理念和行為之間的差距,使新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使中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為中國培養更多的人才。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8

新課程改革從去年新學期開始到現在已將近一個學年,在教學工作中,我通讀教材,查資料,聽課,請教,精心編寫教案,落實教學目標,上好每一節課,傾注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新課上下來,常感覺效率比較低,很是困惑。如今再回過頭教高一,翻開以前的教案,反思當初的教育教學方式,感觸頗深。

1對高一新生引導的反思

高中的物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同時高校要求選考物理學科的專業佔的比例相對較多固然是個有力條件,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客觀地分析,教學的起點過高,“一步到位”的教學思路是導致學生“物理難學”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高一年級的物理教學首先是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跨上由國中物理到高中物理這個大的台階,其次是要讓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物理知識基礎,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提高。

例如,關於“力的正交分解”這一基本方法的教學就是通過分期滲透,逐步提高的。這不僅是一個遵循認知規律的需要,其意義還在於不要因為抽象的模型、繁瑣的數學運算沖淡物理學科的主題,通過降低台階,減少障礙,真正能夠把學生吸引過來,而不是把學生嚇跑了,或者教師一味的強調物理如何如何重要,學生就硬着頭皮學,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的狀態甚至變成了物理學習的“奴隸”。如果我們老師有意識地降低門檻,一旦學生順利的跨上的這個台階,形成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再提高並不晚。可是,一般新老師並沒有很快領會這種意圖,因而在實際教學中不注意充分利用圖文並茂的課本,不注意加強實驗教學,不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只靠生硬的講解,只重視告訴結論,講解題目,這怎麼能怪學生對物理產生畏難情緒呢?學生如果對物理失去興趣,對基本概念搞不清楚、對知識掌握不牢也就不足為怪了!我們不妨再舉一個例子,有的老師在教完“力的分解”後,馬山就去講解大量的靜力學問題,甚至去講動態平衡問題,試想這時學生對合力的幾個效果尚難以完全理解,對平行四邊形法則的應用還不夠熟練,學生解決這類問題的困難就可想而知了,這種由於教師的引導方法不當,導致學生一開始就覺得物理如此之難,怎麼能怪學生認為物理難學呢?我們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目標選擇不當的責任推向學校的考試,推向市場上的參考書,這實際上是站不住腳的,應該多從自身的教學思想以及從對教材的把握上找原因。

如果我們作為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高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

2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知識、能力、情意三類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為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譬如,教師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的方向與相對滑動的方向相反”時,如果對“相對”講解的不透徹,例題訓練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滑動摩擦力的方向判斷錯誤的現象;對學生能力的訓練意識要加強,為了增加課堂容量,教師往往注重自己一個人總是在滔滔不絕的講,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少,學生的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還有一個就是要善於創設物理情景,做好各種演示實驗和學生分組實驗,發揮想象地空間。如果僅僅侷限與對物理概念的生硬講解,一方面讓學生感覺到物理離生活很遠,另一方面導致學生對物理學習能力的下降。課堂上要也給學生創設暴露思維過程的情境,使他們大膽地想、充分的問、多方位的交流,教師要在教學活動中從一個知識的傳播者自覺轉變為與學生一起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方法,重視學生地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3對物理教學前概念教學的反思

前概念是學生在接觸科學知識前,對現實生活現象所形成的經驗型概念。而由於中學生的知識經驗有限,辯證思維還不發達,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不成熟,考慮問題容易產生表面性,且往往會被表面現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質。所以易形成一些錯誤的前概念。這些錯誤概念對物理概念的正確形成極為不利,它排斥了科學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學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伽利略和牛頓以前,人們對生活經驗缺乏科學分析,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所不可缺少的。由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提出了一個錯誤命題:必須有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才運動,沒有力作用,物體就會停下來。這個錯誤一直延續了2000多年,由此可見前概念對人們認識影響是巨大的。

在物理教學中,不能忽視學生大腦中形成的前概念,對正確的應加以利用,對錯誤的要認真引導消除,否則正確概念難以形成。

一、加強實物演示,豐富感性認識,有利於消除錯誤前概念,確立正確概念

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在很大程度上屬經驗型,需要感性經驗支持。因此教學中應瞭解學生的實際,通過實物演示消除錯誤概念。

太陽曝曬下的木塊和金屬塊的温度如何?學生最容易根據自己的感覺,認為金屬塊温度高,形成錯誤認識。所以只有通過實驗測定後,使學生認識到自己感覺的錯誤,才能消除錯誤前概念,否則任何講授都是蒼白無力的。

由於學生思維帶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他們往往以物質外部的非本質的屬性作為依據,形成錯誤認識。如學生認為馬拉車前進是馬拉車的力大於車拉馬的力,從而對牛頓第三定律產生懷疑。所以教學中針對這種問題設計一個實驗:2個滑塊,2個輕質彈簧秤,使一個彈簧秤兩端分別固定在兩滑塊上,用另一彈簧秤拉動連在一起的木塊,去演示使一物塊前進時,另一物塊同時前進,通過彈簧秤顯示兩物塊之間相互作用力,這樣就可以排除學生形成的錯誤認識,進一步理解牛頓第三定律。

在“自由落體”一節教學中,學生對任何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從同一高度豎直落下時,不同的物體將同時落地很難想象。因此教學中應強調“自由落體運動”是指在只受重力作用下的豎直下落運動,但在實驗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氣等阻力影響,結果當然不會完美。當然,更重要的是做好演示實驗也就是要重複“伽利略斜塔實驗”,使學生建立密度和重力都不相同的物體在空氣中,從同一高度落下,快慢幾乎一樣的事實,然後對自由落體運動加以分析、研究。

所以,抓住中學生學習物理的思維特點,充分利用實物演示及創造條件進行實物演示,積極消除學生的錯誤前概念,對提高物理學習效果是重要的。

二、重視物理模型的運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消除學生思維障礙

物理模型是物理學中對實際問題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經過科學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通過運用物理模型可以突出重點,抓住本質特徵和屬性,可以消除學生思維方面的片面性和表面性,提高學生思維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創造性,從而使學生能夠對自己從生活中形成的樸素物理概念分析區別,拋棄錯誤概念,形成科學概念。如:伽利略在研究運動的原因並指出,亞里士多德觀點的錯誤時,設想的“理想實驗”就是建立了一個沒有摩擦的光滑軌道的物理模型。在建立物理模型後,問題便簡潔多了。

這是我在新教材教學工作中對以上三點的一點教學反思。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續堅持與寫好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通過這半年的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在新課程下,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還要繼往開來,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心得,促使自己成長為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的物理教師。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反思9

廣大教師的實踐也證明:凡是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較強。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應把提高學生擔負邏輯思維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呢?

就思維發展來説,學生“在活動中產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維結構之間的矛盾,這是思維活動的內因或內部矛盾,也就是思維發展的動力。”環境和教育只是學生思維發展的外因。作為中學生,其主導活動是學習。而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掌握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的活動,是一種社會義務,從某種意義來説,還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它對學生思維發展起着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學習內容、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對思維發展的影響上,即學習內容的變化,學習動機的發展和學習興趣的增進,直接推動着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思維發展的過程包含着“量變”和“質變”兩個方面。學生知識的領會和積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維發展的“量變”過程;而在此基礎上實現的智力或思維的比較明顯的、穩定的發展,則是心理髮展的“質變”。教師的責任就是要以學習的難度為依據,安排適當教材,選好教法,以適合他們原有的心理水平並能引起他們的學習需要,成為積極思考和促使思維發展的內部矛盾。創造條件促進思維發展中的“量變”和“質變”過程。應該看到,這兩個過程是緊密聯繫的,缺一不可的。教育並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學生思維的發展,它必須以學生對知識的領會和掌握技能為中間環節。而智力、思維的發展又是在掌握和運用知識、技能的過程中才能完成的。沒有這個“中介”,智力、思維是無法得到發展的。但是教師教學的着重點應是通過運用知識武裝學生的頭腦,同時給予他們方法,引導他們有的放矢地進行適當的練習,促進他們的思維或智力盡快地提高和發展,不斷地發生“質”的變化。這也就是學生思維結構的`“質變”過程或稱“內化”過程。

具體到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智力,特別是思維能力這個問題上,我國一些心理學家經過研究與實踐,提出了“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思維能力的突破點,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好途徑”的觀點,並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因為智力是存在層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維的個性差異確定的,這種差異體現為個體思維品質,包括敏捷性、靈活性、深刻性、獨創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維能力的表現形式。因而由此可確定思維能力的差異;思維品質的客觀指標是容易確定的,使定量研究成為可能;研究思維品質的發展與培養,有利於克服傳統教學的一些弊病,並對之實施改革;思維品質的發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標誌。其中思維的深刻性,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以及思維活動的廣度、深度和難度——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就思維結構來説,皮亞傑提出了“發生認識論”,強調“圖式”概念。他的心理學思想中有着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他認為“圖式”即心理或思維結構,“圖式”經過“同化”、“順應”和“平衡”,構成新的“圖式”,不斷髮展變化,不僅有量變,也有質變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圖式的量的變化,“順應”是圖式的質的變化。

任何一間科學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規律、基本方法等組成的。概念、規律、方法等是相互聯繫的;不同的概念、規律、方法之間也是相互聯繫的,從而形成了該門科學的知識和邏輯結構。當然這種結構也在變化和發展着。應該説,人的思維結構和各門科學的知識、邏輯結構都是人們對客觀現實世界的反映,是緊密

聯繫的。因此,從教學必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上來説,正如傑羅姆·s·布魯納所説:“不論我們選教什麼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這也符合現代系統科學(控制論、信息論、系統論)的觀點,系統科學認為結構與功能是對立的統一。不掌握學科結構,就難以發揮該學科的功能。不僅如此,還認為任何系統都是有結構的,系統整體的功能不等於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而是等於各孤立部分功能的總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聯繫形成結構產生的功能。

新課程改革給教學實踐的改革提高創造了條件。我們要領會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積極思考,探索新的教學模式,迅速提高我們的教學能力,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