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18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桂林山水》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敍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字裏行間洋溢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作者語言的美和描寫的手法。

我在教學過程中把品析第二自然段做為重點,主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如何運用語言文字寫灕江不的特點的`。首先讓學生找出灕江的水的特點,然後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灕江靜到什麼程度、清到什麼程度、綠到什麼程度,運用圖片幫助學生感受,接着讓學生體會排比的表達作用,滲透給學生仿照作者的描寫景物的方法。最後再讓學生思考為什麼開始還要寫大海和西湖?

縱觀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還覺得有以下幾點不足:

1、教學方法單一,不能突破流俗。提問,學生朗讀,學生回答時急於讓學生跟隨着老師的思路,替代學生回答的語言過多,制約了學生的思維。

2、對語文品析式教學的教學方式領悟運用不夠透徹,只是膚淺了追求於已前示範課的模式,不能做到大膽放手,勇敢嘗試。

3、沒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在這節課中只是關注到一部分學生的反映,未能給學習困難生更多發言的機會。而且課上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並沒有及時地採取措施。

4、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的意識。有一部分學生雖然也好奇、興奮,但那種主動的意識沒有被激發出來,沒有參與進去,而只是站在了旁觀者的位置上。

5、沒有做到正確估計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在第二自然段的仿寫練習中學生的思維受到侷限,沒有完全發揮想象,説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水平還有待提高。

6.教學環節不夠緊湊。課文的內容簡短,雖只有四個自然段,但由於沒有準確的把握住教學的時間,故在教學課文的第三小節描寫桂林“山”的時間有些匆促,未能達到朗讀感悟的目的。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必須要駕馭好課堂。在時間安排、環節設計中都要認真思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課文內容的重點出發,力使自己的教學簡單有效。真正在語文課堂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品析感悟的能力。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2

《桂林山水》是一篇經典之作。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它就是一篇文字優美,脈絡清晰的文章,所以至今還能背下來。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敍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我設計的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朗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朗讀和賞析中,讓學生感受灕江水的靜、清、綠;山的奇、秀、險。我們置身於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由於學生課前都進行了預習,給課堂學習帶來了較好的效果。就本節課而言,我努力體現以下三點,並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重視感情朗讀。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朗讀是非常有效和重要的途徑,首先通過讀為學生展現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水特點的句子,結合想象,説説對桂林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然後再講讀課文的基礎上,指導背誦,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能背。

二、重視語言實踐。

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欣賞“桂林山水”,然後睜開眼睛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學生把產生在腦海裏的畫面能講述出來,但不夠美;原因是平時我不注意他們説的能力。這一點有待提高。

三、注重學生想象能力的培養。

如我讓學生看着書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羅列、形態萬千……”讓他們仿寫,學生的語言得到了豐富,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還有一些思考,就是如何提高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麼好的文章,也有的同學居然無動於衷,我想我更應該反思的是,如何調動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利用有效資源,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得語文課人人都有收益。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3

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世界,他會用自己獨特的心去感悟事物,形成自己獨特的心靈世界。在閲讀過程中,同樣會有他自己獨特的感悟。作為教師應珍視學生的這種的感悟。新課程提倡個性化閲讀,“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桂林山水在作者的眼中,在作者的`筆下真得很美。學生從閲讀中能很快地體會到這一點。在教學片斷中,我讓學生感受文本的美,學生很快就從文中找出優美的語句説出自己的感受。同時,我更讓孩子們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桂林山水的美,實現對文本的超越。

學生説能看見小魚在水中眨眼睛,要知道魚的眼瞼是一層透明的薄膜,那麼水有多清啊!而螺螄的蠕動又能感受到水的清洌。這樣的回答引起孩子的共鳴。雖然沒有文本描繪得那樣優美,可我認為這更符合學生的特點,閃爍着童趣的靈性。閲讀教學要讓學生用心感悟。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4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

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小組討論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説説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着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藴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5

首先我用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視頻,説説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着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

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藴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體現“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在聽説讀寫的實踐中,通過“感受──領悟──積累──運用”的正確途徑,不斷吸收和積累語言,習得和積澱語感,從而形成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

在課內與課外、語文與生活之間架起一道橋樑,在不斷擴大的言語空間中自由馳騁。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6

《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的第二篇課文。課文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讚美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篇文章是訓練用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課文內容描述生動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進行具體描寫的寫作方法,是學生學習習作的典範。

一、梳理文章脈絡,培養概括能力。

通過上學期的期末考試發現,學生的閲讀能力有待於提高,所以打算本學期從課內入手,提高學生的閲讀水平。這篇文章是訓練用段意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的好例子。教學時,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完成題目:

A、這篇文章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

B、這篇文章可分_______段。

第一段:寫作者觀賞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寫了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

第三段:總起來描寫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訓練,教師的引導,學生很輕鬆的理清了文章的脈絡,為下文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扶放結合,注重學法遷移。

教學第二段時,先讓學生邊讀邊圈出灕江水特點的詞語,並用波浪線畫出具體描寫的句子,邊讀邊想象桂林水的美,這樣學生對灕江水有了大體的印象。接着分析描寫灕江水特點:靜、清、綠,一是“靜”,從感覺上來寫;二是“清”,從視覺上來寫;三是“綠”,運用比喻,從想像上來寫。又讓學生通過句子的比較具體感受灕江的水怎樣靜、清、綠,這樣,層層剖析,步步深入,由語言的變化帶動情感的昇華,體會讚歎之情,體會灕江水的獨特美。最後通過品讀,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水靜、清、綠的.特點。

灕江的山與桂林的水在寫作方法上是相同的,根據這個相同點,在教學桂林的山時,總結學習灕江水方法:讀——找——品——誦,並引導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寫了桂林山的特點:奇、險、秀,抓住關鍵詞,如“拔地而起、奇峯羅列、色彩明麗、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理解感受桂林的山怎樣奇、秀、險,最後通過朗讀感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三、對比學習,總結表達方法。

第二段是寫灕江的水,由大海和西湖引出灕江,突出它與眾不同的特點,然後從三個方面具體描繪了灕江的水的特點,這三個句子,都是表現灕江的靜態特點,構成排比,整齊勻稱,節奏明快,給人以美的享受。段落的結尾一句,是寫灕江的動態特點,將船的“前進”與岸的“後移”進行比較,並統一起來,富有韻味。

第三段是寫桂林的山,也是先由泰山和香山引出桂林的山,然後從三方面具體描寫桂林山的特點,而且,每一個特點之中都運用了比喻,增加了形象的美感,很有吸引力。

學習之後,引導學生髮現二、三段的在表達方法方面上特點,學生感悟了作者採用排比、比喻、對比的手法給讀者描繪了灕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認識不足,提升自我。

1。少數學生還處於假期散漫的狀態,思維能力有些慢。

2。如能在課堂上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效果會好些。

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認真思考,不斷琢磨反思,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課文內容的重點出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效率。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7

《桂林山川》是一篇經典之作。正在我的童年記憶中,它就是一篇文字好好,頭緒清楚明瞭的文章,所以致古借能背下來。作者鬆釦桂林山川的特點,敍道了桂林山川的娟秀多姿。文章譴詞制句鬆散,詩化的語止耐人尋味,字裏止間瀰漫了作者對桂林山川的一片蜜意。那篇課文正在假期中就讓孩子進止了背誦,再加上有預習導讀單的引領,孩子們預習的也很是豐裕。果此,那節課,我旨正在顛末過程學死多種情勢的讀和感悟,讓學死感受到桂林山川的好,體味年夜天然的斑斕和奇異。正在讀和賞析中,讓學死感受灕江水的靜、渾、綠;山的奇、秀、險。我們置身於那樣的好景中,心慌意亂,人與天然也是***共存的。

一、重視朗讀。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得到審好體驗的重要路子,應讓學死正在積極思維和熱情體驗中,得到思想啟迪,享受審好樂趣。”果此,正在教學中,我採取了多種情勢的朗讀。尾先是教師範讀,讓學死對整篇文章有一個團體的.把握,顛末過程教師的語止把他們領進文本;其次是個人讀,讓學死深進文本,與文本對話,從而得到自身的體驗;另外借有小組讀,男女同硯讀等等,讓他們與文本對話,從而能有所思,有所悟。比如正在學死個人讀中,讓學死正在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的根蒂根基上,指導學死默讀課文,讀後組織交換各自知道了什麼。正在交換中,有的學死道:“我知道了作者寫的桂林山川的特點,奇、秀、險,他們奇峯列舉,怪石嶙峋。”有的學死道:“我知道了作者寫了水的特點,水靜、渾、綠。”有的學死道:“我收現作者正在寫那山和水的特點時,應用了排比句,更形象地加深了我對桂林山川的認識。”學死粗彩的答覆告訴我,他們曾初步體味到了文章寫的重要內容。接着,我問:“你們是從文章的哪些地方體味出來的?你能顛末過程朗讀將你的體味表達出來嗎?”學死正在初步感知的根蒂根基上,正在深進朗讀課文。正在讀的過程當中,我隨機指導,從而使學死正在讀中詳細感受到桂林山川帶給人們的好。

二、重視語止理論,我讓學死閉上眼睛瀏覽“桂林山川”,然後睜開眼睛描寫一下本人所看到的畫裏。學死把收死正在腦海裏的畫裏能陳説出來,但不敷好;原果是平時我不重視他們道的才能。

三、重視學死想象才能的培育。如我讓學死看着書中的句式“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峯列舉、外形萬千……”讓他們模擬道話,有益於進步學死的道話寫作才能。顛末過程操演,我收現孩子們寓止相當缺乏。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8

《桂林山水》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對於這一課,我並不陌生,它是原先六年級教材裏的一篇文章,我曾教學過一次。但那是針對六年級的學生,理解能力和領悟能力已有一定的水平,課文的重點、難點很好掌握。對於四年級的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不是難事,但瞭解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模仿課文例段,學習用相同的句式寫一段話卻是一個難點。怎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設計教學過程時,第一課時我主要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學習生字新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第二課時進入分段研讀階段,然後把指導背誦與理清文章的結構聯繫起來,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練習背誦。最後,讓學生讀一讀閲讀鏈接,再次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並引導學生結合這首詩的內容,進行再創造,也寫一首詩描寫灕江的'水或桂林的山,以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設計歸設計,真正教學過後,才發現自己的教學過程當中存在諸多不足。

在第二課時學習第二自然段環節,我先讓學生了解灕江水的特點,然後説説你從這一段話有什麼發現,學生各抒己見,不用老師講解,就把作者所採用的寫作方法總結了出來。接下來,我要求學生仿照這樣的句式,來説一段話。這可難倒了學生,教室裏一片寂靜,好半天,才有一個學生舉起小手,站起來説了一段不太完整的句子。課後,我反思這一環節,感覺自己有些操之過急,在學生剛剛接觸,瞭解到排比句,就讓他們來寫,確實難度太大。我應該在學習完第三自然段後,在學生對這種句式有了更深刻地體會後,再來試着説一説,寫一寫。我想效果會好得多。

本課語言優美生動,適合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來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體會作者的感情。但由於沒有把時間合理地利用,以至在學生體會寫法上過於繁瑣,沒有好好地讓學生讀書,當然也就更談不上讓學生背誦,讓學生閲讀“閲讀鏈接”後進行再創造也成了一紙空文。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想在時間安排、環節設計中都要認真思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課文內容的重點出發,力使自己的教學簡單有效。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9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課題。

1我們偉大的祖國,江山如畫,風景獨好,有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自然美景,現在請同學們觀賞幾張圖片,説説自己的感受。

2這就是在我國廣西省境內的桂林山水,由於當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質,形成了獨特的山水景觀。今天我們就跟隨作者一起去欣賞那兒的綺麗風光。

二、初步感知,瞭解內容。

1 聽教師範讀課文,説説課文中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2 出示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

指導學生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甲天下。甲乙丙丁,“甲”居首位,“甲天下”即“居天下首位”。“桂林山水甲天下”即“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位”。

指導朗讀,讀出讚美的口氣。

(如有同學可能會找到最後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可隨機出示課文的最後一小節,指導學生朗讀,體會這句是作者游完桂林山水後感受。)

三、抓住主幹,體會寫法。

1找到文中具體描寫桂林山水的小節。

2指名朗讀。

3指導學生運用對比的方法學習:兩個小節在寫法上有什麼共同點?分別寫出了桂林山水的什麼特點?

4 小組學習、體會。

5 全班交流找到的共同點。

(1)運用了比較的寫法,襯托桂林山水的與眾不同。

(2)都用了排比句式,寫出桂林山水的特點。

(3)都運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4)都運用了比喻、聯想等修辭手法把桂林的山水寫具體。

四、深入學習,加強體會

不管用什麼樣的寫法,都是為了突出桂林山水的美,下面我們就去領略一下作者是怎樣運用文字表達這種美的。

1 學習桂林的水

(1)出示填空:

我看見過____________,欣賞過_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攀登過_____________,遊覽過 _______________,卻從沒看見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示波瀾壯闊的大海和水平如鏡的西湖的圖片,理解“波瀾壯闊”和“水平如鏡”的意思,思考:既不像大海一樣波瀾壯闊,又不像西湖那樣水平如鏡的灕江水究竟有什麼特點呢?

(3)出示排比句式。

默讀第二小節,圈出能概括灕江水特點的詞語。

(4)學生交流,教師板書:靜、清、綠

(5)指導學生用不同的句式把三個詞連起來,説一句話,概括灕江水的特點。

(灕江的水又靜、又清,又綠。

灕江的水不但很靜、很清,而且很綠。)

(6)如果用感歎讚美的語氣怎麼説?

灕江的水真靜啊,

灕江的水真清啊

灕江的水真綠啊

指導讀出“啊”的不同讀音。

(7)説説課文是從哪些角度具體寫出這些特點的?

(學生從感覺到的、看到的,聯想到的品讀作者觀察方法的'不同。)

(8)齊讀第2小節,讀出氣勢,讀出灕江水的柔美。

2 學習桂林的山

過渡:灕江的水是如此的美,那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呢?

(1) 自由讀課文第三節,出示填空:

桂林的山雖然沒有_________________,也不像__________________,但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點。

(2)課文是怎樣具體寫這些特點的。再讀課文,填寫下表:

桂林山的特點。

具體描寫。

(3)哪個特點給你的印象最深?

(4)理解“拔地而起”、“奇峯羅列”的意思。

(5)播放桂林山的視頻,感受桂林的山的獨特。

3 指導朗讀。

全班同學挑讀自己喜歡的小節,朗讀第二、第三小節。

五、深入感悟,增強情感

過渡:單看桂林的山,很美;但看桂林的水,也很美;桂林的山水交融,那就更美了。你們看——

1 出示課文最後一節,師生共讀。

2 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含義。

因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麗的畫卷,因此小船在碧綠的江面上行駛,人就彷彿置身於畫卷中。

3 這幅畫是誰畫的?

4 小結 :大自然用它那絕妙的彩筆為我們描繪了這麼美妙的一幅畫卷。

六、總結方法,仿寫練習

桂林山水的美深深地感染了多少人啊。作者便用手中的筆把美麗的桂林山水描繪了出來。為了寫出桂林山水的美,他用對比的手法來襯托,用排比的句式來讚頌,用比喻、聯想來修辭,把文章寫得具體、動人,使人身臨其境。我們也來學學作者的寫作方法,寫桂林的另一處美景。

1出示例段落:

桂林的溶洞

桂林人常説:“寧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遊桂林,看桂林,一看山,二看水,三看洞。如果不看洞,等於沒有到過桂林。

由於桂林特有的溶巖地貌,那裏的溶洞特別多。七星巖、蘆笛巖、銀子巖、冠巖、豐魚巖、龍巖、羅漢肚巖等等星羅棋佈。每一個溶洞,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桂林的溶洞一般都是連環洞。洞相套,洞相疊,洞中山峯雄峻,碧流潺潺,千景萬物,好像具有生命,充滿生機;

桂林的溶洞大。大的可以放下千軍萬馬,大的可以行舟走船,大的你一眼看不清盡頭,大的可以乘電梯提升,大的可以“海陸空”旅行。

桂林的溶洞奇。奇形怪狀,變幻莫測,石灰巖水晶巖神祕的結合在一起,發出致幻的光芒。紅得像珊瑚,綠的似翡翠,黃的像瑪瑙,白的似堆雪。

遊人進入其中便像進入神話世界一樣,迷幻如臨仙境,置身像在畫中。鐘乳石、乳柱、石花、石林、石幔錯落其間,琳琅滿目,像一件精雕細刻的工藝品,令人驚歎不已。有的溶洞充滿石筍、石柱、石幔,它們身上如鑲嵌上千顆明珠,在燈光的照射下,放出五彩繽紛的光芒,彷彿置身仙境。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0

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按總分總的寫作方法,以優美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此類寫景的記敍文本班學生在上學期已學過,學習起來困難不是很大。

執教完本課時,現反思如下:

一、教學內容的分析

這篇課文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以優美、簡練的語言,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達了作者對桂林山水的喜愛之情。

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學習,來欣賞桂林山水的美,感受桂林的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與此同時學會默讀課文,從中學習作者用詞的準確,體會語句的具體形象,領悟課文的寫作方法,學習並體會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的反思

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教材的特點設計的教學模式,這節課分為三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複習導入新課;第二環節品讀課文,深入感知課文內容;第三環節課堂小結,激發情感。

在這一課時中我由複習導入,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再次理清課文的寫作方法(總—分—總)。品讀課文時學生在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自讀課文,並引導學生讀課文中描寫桂林山水的優美詞句,來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根據學生所説,我出示了描寫“水”的句段,讓學生説説課文主要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讓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來説,接着就反覆朗讀,幫助學生記住這樣的描寫方法。在教學“山”時,也是讓學生品讀有關的'語句,結合圖文指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體會桂林山的“奇、秀、險”進而理解課文內容。

不足之處是課堂上老師講得比較多,忽略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有一些知識的理解不到位。

三、教學效果的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讀得挺多,但為了分析課文段落中桂林水的靜、清、綠;桂林山的奇、秀、險。我只抓住了重點語句讀,忽視了段落間的讀,只是在學習每段後對課文進行了重讀,總的來説還不是很到位,離語文以讀為主,讀中感悟還有一些距離。本節課講得太細,各環節的時間分配不均,導致精讀沒有時間,只是粗讀。在今後教學中要注意。

一節課下來,有成功,也有不足,留給自己的是更多的思考。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多反思,不斷探索、改進、創新。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1

當我打開本冊的語文書,再次讀到《桂林山水》這篇文章,仍然被作者所描述的美景深深的吸引並自熱而然地陶醉其中,如此優美的語言文字如果不讓學生美美地讀,盡情地讀,就太可惜了。因此,我把有感情地朗讀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帶領學生體悟文字的精美,領略桂林山水的迷人。學生也很自然地投入其中,一邊讀,一邊想象灕江的水是那麼的清,那麼的`綠,那麼的靜。然後通過自己的朗讀展示出來。我班學生在讀文表現“靜”時,常常會把聲音壓得很低,雖然學生表達出了靜之感,但是卻讓人覺得底氣不足,聲音傳遞不出來。我又教給他們朗讀發聲的技巧,學習用氣息來控制自己的聲音,不是用聲音小來展示靜。經過技巧練習,學生讀得又動聽一些。在一些朗讀指導時,我們也不能忽略技巧的指導,因為學生年齡小,朗讀經驗孱弱,雖然對文本內容有感悟和體會,但在朗讀時也會出現處理錯誤的現象。

在對桂林的山學習時,我嘗試放手讓學生按照學習第二段的方法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髮現,兩段的句式驚人的相似,學起來也比較輕鬆,在各式的朗讀,想象中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險!總體來説,學習效果良好,學生們也深深喜歡上了桂林的山山水水。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2

《桂林山水》是一篇語言優美流暢的課文。短短四個自然段,卻讓桂林山水的獨特之美躍然紙上。抓住山、水的特點無疑是本課的一個重點。當然,我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自己找出了作者眼中桂林山水的特點,但這還不夠,怎樣讓學生通過學習本文領悟到如何寫作才是更重要的。於是在教學本課時我做了一項説話訓練。

為了培養學生想象,讓學生透過文字看到桂林山水之美,領悟全文意境,在學完全文後,我還設計了讓學生當導遊向大家介紹桂林的環節。為了激勵學生大膽介紹,我還創設了一個情景,把我當成説服的對象,通過自己的介紹要讓我對桂林產生一個好的印象,有一種特別想去看一看的願望。為了成功説服我,孩子們都積極抓住桂林山水的特點介紹起來。一些形象、生動的話語,看出孩子們對文中一些難理解的詞語已在頭腦中形成了印象;一些書中詞語的運用看出孩子們對課文內容熟悉,為背誦課文打下基礎。有學生還拿出自己的社會書(其中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課)結合其中的內容介紹了一些書上沒寫的地方。抓住契機,我讓所有學生都自己讀讀社會書上的內容,再將自己學《桂林山水》一課後的感受寫在書上,也可以用吟一首詩來表達。巡視時發現每個孩子都寫得非常認真。心中有了真切的感受,寫出來才不困難吧。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3

朗讀,不僅是感悟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也是體現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重要特徵。重視朗讀,能充分激活學生的內心世界,引發個性張揚,享受閲讀教學的無限樂趣,從而使語文學習變得生氣勃勃和靈性跳動。朗讀一旦進入充滿情感的表達狀態,它就會不斷超越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積極的創造精神,從而促進學生語感能力發展。

《桂林山水》這一課,用優美流暢的文字描繪了桂林山水獨特的美,如何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呢?首先我用圖片展現了桂林如詩如畫的`美景,激發了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接着讓學生找出描寫桂林山水特點的句子,結合看到的圖片,説説對桂林山或水某一個特點的感受,以此引導學生主動體會,形成讀的見解,並通過讀表現出來(即自我體會的情感朗讀);接着在品讀、評讀、誦讀、挑戰讀、引讀、配樂讀……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觸發、使每一個學生想讀、能讀、愛讀,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在學生對朗讀的評價中,教師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確定重點詞語進行品析與體會,或結合語境理解,或積極啟發想象,或對照圖像認知,在讀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進朗讀;同時,朗讀吸引了學生主動融入閲讀情境,感受語言的神奇、內容的豐富多彩、內藴的意味綿長,感悟美、體驗美,得到愛的撫慰、情的薰陶。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4

《桂林山火》是一篇寫景的經典之作,以生動形象的筆觸刻畫了桂林山火的娟秀風光。緊扣桂林山火的特點,在教教中,我認為以下幾點做得鬥勁成功:

一.抓住主線,認識課文內容

進修這篇課文,起首要讓教生知道作者的寫作順序遞次。課文開首一段援引名句“桂林山火甲世界”,以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火的偶麗之景堪稱世界第一。第2、3自然段圍繞這一名句劃分寫了桂林的山、火的特點,先寫灕江的火靜、清、綠的特點,接着寫桂林的山偶、秀、險的特點。第4自然段寫了作者不雅欣賞桂林山火所獲得的總的印象,以“船行碧波上,人在繪中游”的詩句掃尾。抓主線,使作者的思緒戰教者的教路有用暢通領悟,快速認識了課文,前進了課堂教教效力。

語文新課標指出“朗讀是獲得審好體驗的重要路子,應讓教生在主動腦筋戰情感體驗中,獲得思惟開導,享用審好愛好。”因此,在教教中,我採用了多種情勢的朗讀。讓教生讀中有思慮,讀中有感悟。教生對讀書的`思慮戰感悟常常還遏制在表層,在教教中我不休引導戰點撥,該當説這節課中,文本的朗讀是充裕的扎真的,重要蒐羅朗讀整篇課文或自然段、抓住環節詞句朗讀(非但凡顛末過程“啊”在不同字音前面的讀法更是前進了他們的朗讀愛好)。起首讓教生充裕練讀後,按照本人的感悟,把本人喜歡的段降語句讀給教員同教聽,師生共同評議。教生有了充裕的自由,變得愛讀,想讀,帶着情感戰體會分明課文內容,讀出文章的味道,語感也便隨之產生了,使以內化為本人的語言。在如許的課堂上,教生作為審好的主體,顛末過程感平易近與心智來感傷感染、來體驗。

三.啟示想象,教生進進意境

愛因斯坦説:“想象力比常識更重要,因為常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前進,而且是常識進化的源泉。”語文教教如何激活教生的想象呢?為了可以培養蒔植提拔教生的想象力戰表達能力,在教教桂林山好景的時分,讓教生按照本人的想象説一説山的模樣,給它與個名字,有的説“好男”“公雞”“擎天柱”,在教生充裕練説的時分,教生的腦筋被激活了,課堂氣氛很熱烈,孩子歉富的想象力讓我為他們感到願意。然後教生再練讀,感傷感染山火的特點。

深思本人整堂課的教教,固然本人做了年夜量的預備。然則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非但凡語文教師,面對新時代有更高要求的孩子們,更要“多閲讀重積乏”。

兩.讀讀悟悟,感傷感染桂林山火的好。

《桂林山水》教學反思15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

1.運用媒體素材、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會。

2.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字詞目標: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灕江、無瑕、翡翠、峯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將媒體素材和課文有機結合,瞭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導入語:同學們,你們聽説過這樣一句話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它是什麼意思?請有實地感受的同學具體談一談。

2.選擇部分精彩圖片和一段視頻素材播放給學生觀看,再讓學生説説感受。

過渡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體會作家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讚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再想想人們為什麼都説“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後整體,先山水後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萬千、遠處雲霧迷濛、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樂範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3.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4.檢查自讀效果。

(l)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2)引導學生體會本課新詞。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灕江水”。

思考:灕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麼不同呢?

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灕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着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並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

2.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並解疑。

①體會“奇峯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峯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後你有什麼感受。

2.走進課文,瞭解作者的感受。

3.讀課文最後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麼。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着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