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三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11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識字三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識字三教學反思

識字三教學反思1

識字是學習文化的起點,是閲讀寫作的基礎。識字的多少、快慢直接關係到學生的閲讀能力的強弱和寫作能力的強弱。新課標在識字教學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的要求。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應發揮積極的不可或缺的引導作用。由低段教材編排的“專題識字”可見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因此,識字教學設計要充分發揮按“專題”編排教學內容的'優勢,引導學生嘗試自讀課文,自主識字,並能通過同桌、小組合作的方式,在自主學習中,自我獲取知識,教師充當引導的角色,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學生與學生的互動,讓學生在閲讀中,在感悟中識字,積累識字方法,提高識字速度。在識字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還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使學生在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氛圍中保持主動學習的狀態,培養自主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的效率和質量。

識字的學習過程一應該是一個綜合訓練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能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多種學習形式,如:認字與字的音、形、義融為一體等方法;聯繫上下文語境加強字的辨析;根據生活經驗歸類識字等。同時充分利用多讀(指明讀、小組讀、男女讀、齊讀、導讀)的形式,讓學生在讀中識字,課堂的識字效率顯著。

從學生的反饋情況看,必須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課內外閲讀興趣,增加課內外閲讀量,擴大識字量,這樣才真正將語文基本能力落到實處。

識字三教學反思2

《識字3》是一篇識字課文,類似三字經,讀起來朗朗上口。這篇課文雖然只有短短的48個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國的山川大地,黃河洶湧澎湃,長江一瀉千里,珠峯高聳入雲,台灣隔海相望,祖國渴望統一,小朋友應該努力學習,興我中華。需要很多的課外知識,才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本文生字也非常的多,有12個是新認識的字。結合教材和學情,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環節:

一.愛國故事導入:

識字3以三字經的形式描繪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體現了對祖國深沉的愛,所以我以一個科學家的故事導入:有一個身在美國的科學家為了回到祖國曆盡千辛萬苦,回國以後為自己的祖國做出巨大貢,他就是錢學森,而他的祖國就是中國,相機板書祖國全名“中華人民共和國”,讓孩子們朗讀兩遍。再問孩子們你對我們的.祖國瞭解多少呢,在他們説出自己簡單的經驗認識之後以“識字3”幫我們進一步瞭解祖國導入新課。

二.重點難點以課件輔助理解:

課文非常精煉,文中的“湧”“聳”等字都是新接觸的而且是難以理解的詞,於是我用生動的圖片讓孩子們感受黃河壺口瀑布的水流和長江奔騰的浪頭,以圖片和8848米的高度向學生展示“聳立”的含義。“神州”和“華夏”也做了專門的解釋卡片。孩子們對生僻詞有了很好的認識和理解。

三.以歌曲和補充的精彩圖片進行愉悦的教學

在講解“各民族”的時候,我搜集了56個民族的青年朝氣蓬勃的彩裝照片放給學生看,花花綠綠的服飾緊緊地抓住了他們的眼球。在放民族照片的幻燈片時我同時放了《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的歌曲,使他們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感受不同的民族風情,傳授知識的同時傳遞了情感陶冶了情懷。

四.以小組競賽的形式進行朗讀和背誦

由於識字3朗朗上口,所以孩子們很喜歡讀和背誦,這樣很好地訓練了語感。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還注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體現了多元評價下的自主課堂的活力。在給需要認識的字注音的環節,我讓同桌彼此檢查,評價,孩子們寫得投入,評得認真,真正做了學習和課堂的主人。

通過本課的學習,孩子們在愉快的氣氛中認讀和練習背誦了三字經形式的課文,認識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增強了愛國激情,很好得達到了教學目的。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是寫字的量沒有平時的課堂上大,以後注意調節。

識字三教學反思3

識字是閲讀和作文的基礎,寫字則是一項極其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兩者都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新大綱把識字和寫字分為兩大部分,體現了認寫分開、多認少寫的特點,這有利於學生多識字,為儘早地進行閲讀提供了條件。怎樣將國小一年級的識字、寫字教學搞好,讓學生掌握識字技巧、寫字方法呢?下面就談一些個人的體會。

一、教給學生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

教育家烏申斯基説:“沒有任何興趣和僅靠強迫維持的學習會扼殺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種學習是不會維持長久的。”可見,學習興趣對於學生和老師是多麼重要,學生因為有了學習興趣才會產生主動性,而老師因為學生有了學習興趣才能更好地發揮其主導性,識字教學更是如此,因為一年級的學生自控能力較差,他們喜歡新奇的東西,不能長時間地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如果老師不注意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大大下降,教師費了口舌不説,學生並沒有學進多少,這相當於走入了“呆讀死記”的死衚衕,以至於事倍功半。

為了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我從導入課題、讀文識字、鞏固練習三方面入手。

1、上新課前激發學生興趣是前提,良好的開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我往往有這樣的感覺,當一節課我的導入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時,那麼這一節課上下來的效果就要比較好,感覺學生也比較配合。我在識字教學導入中採用了多種方法,有猜謎揭題、質疑激趣、故事導入、音樂渲染、彩圖誘發等等,看得出這些方式孩子們都很喜歡。

2、學中維持興趣是關鍵。為了讓學生在教學中保持興奮狀態,在不知不覺中多學字,我採用了圖文結合、讀演結合、生活相結合的方法。例如:在教漢字“鳥”與“馬”時,我讓學生説一説此二字的不同之處及記憶方法,孩子們天真地回答:小鳥飛得高,到處看風景,所以鳥字裏有一點,表示它睜大的眼睛;小馬要跑第一,不能東張西望,所以不給它畫眼睛。又如,在區別“手”與“毛”時,當孩子們寫了多次仍有同學分不清時,我真是有些着急了,忽然我想到了編兒歌的方法,何不讓他們把這兩個字編個兒歌呢?於是我開頭編了“手”,我説:“小手小手拎魚鈎”,並書空豎鈎,於是孩子們鬧開了,編了許多千奇百怪的句子,通過評選選出了最好記的一個句子:“獅子毛毛甩尾巴”(尾巴代表“毛”最後一筆豎彎鈎)。通過這些方法,每堂課孩子們都興趣盎然,效果還不錯。

3、鞏固時強化效果是保證。經過大半堂課的讀、背、識、記,學生已基本上認識了生字。為了強化學習效果,又使學生不至於失去興趣,我主要採用競賽的形式,如:比一比,小組和個人賽一賽、貼一貼等遊戲來進行鞏固。

此外,新大綱明確要求“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鼓勵學生採取多種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漢字,不要千篇一律。因此,我在教學中堅持先讓學生先學基本字,教好基本筆畫、筆順規則、間架結構和常見的偏旁總產。當學生有了這些基本的知識後就可以自己分析字了,學起新字來也比較容易。我總結了一下,學習新字,學生喜歡用以下幾個方法:1、“以舊學新”,也就是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如:寫字的“字”同“子”聯繫起來,加偏旁識記。2、“比較對照”,往往在一篇課文裏有許多形近字,它們是帶有同一種字的一族字,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舉一反三,很快掌握了字形。

二、加強寫字訓練中的良好習慣培養。

加強寫字訓練也能提高學生的識字質量,同時還能培養學生一絲不苟、持之以恆等良好習慣。寫字教學必須“從扶到放”,引導學生獨立觀察範字,分析字的寫法,在學習寫字之前,瞭解正確的書寫姿勢是至為重要的一步,堅持讓學生做到“三個一”:胸離桌邊一拳遠,手離筆尖一寸遠,眼離桌面一尺遠。除了編成《寫字姿勢歌》教給學生背熟外,老師還要做到隨時提醒,隨時糾正學生的不良寫字姿勢。有了正確的書寫姿勢後,我再讓學生認識田字格和書寫各種筆畫的名稱,待這些基礎工作做完後,再教學生書寫就輕鬆多了。

在教學生書寫漢字時,我也是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的`。

1、分析字體。如:書寫“月”字,先讓學生用手書空該字的筆順,教師則在黑板上照實寫出筆順,然後數數該字有多少畫,教師可考學生哪一畫是什麼。

2、筆畫的定位做到一絲不苟。讓學生仔細觀察漢字的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什麼位置,雖然孩子們開始不太理解,但是經常使用,久而久之,他們還是能夠説得出來的。

3、規範臨寫漢字。在掌握了上面的基本知識後,讓學生書寫漢字時還有個嚴格的要求,就是做到漢字在田字格中要“上不捱上,下不挨下,左不挨左,右不挨右”,就是説每個字要寫在田字格的正中間,不能高也不能矮,不能太左,也不能太右。引導學生“一字一比”,定完一個字,()同範字進行比較,找找差距,肯定成績,在對比中使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明確努力的方向。

有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在書寫時故意出點錯,讓學生觀察比較和書上有什麼不同,哪裏不一樣,找出錯誤之處。這種方法,學生比較有興趣,尤其是在書寫比較枯燥的情況下,偶爾出現這樣的小插曲可心集中部分學生的注意力。

總之,識字、寫字教學是個慢功出細活的工程,也不是一兩天的功夫就能完成的,這就要求教師在熟悉新大綱、深入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有足夠的耐心和創新精神,不能用老式的“填鴨”法。只要我們系統地對待漢字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逐個突破,注意其相互之間的結合,們的漢字教學一定會有一個質的飛躍。懷素寫字教學反思二年級寫字教學反思

識字三教學反思4

“識字3”是以對對子的形式識字,對子的內容都與大自然的景物有關。教學這篇課文既要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識字,引發學生喜歡對對子的興趣,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識字為主,激發識字興趣

這一課中的字詞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霧”都是雨字頭。“蝶、蜂”都是蟲子旁,“楊 、李”都是木字旁。在識字教學中可主要運用歸類識字的方式,藉助圖片、課文引導學生反覆認讀,幫助他們逐步發現這幾組漢字的規律:它們都是蟲子旁、雨字頭或木字旁的字,都與動物、雨水、植物有關。

二、教給朗讀方法,讓學生沉浸在經典文化之中

對對子的課文的朗讀方法是注重節奏,大聲讀,讀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學時我先範讀,在我有節奏的範讀聲中,學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腳為我打起了節奏。我順勢引導學生用手邊打節奏邊讀,一遍下來學生有了初步的節奏感。接下來又通過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使學生沉浸在中華經典文化之中。

三、圖片展示,直觀認識,培養審美情操

這篇對對子中有眾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學生對有些景物只懂詞面,具體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瞭然。於是,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就藉助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觀賞。晨霧瀰漫的山村,樹葉上層層粒粒的秋霜,火紅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噴薄而出的朝陽,留戀花間的彩蝶,辛勤採蜜的蜜蜂,這一幅幅生動美妙的圖片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從學生一聲聲的驚歎聲中,我感受到學生不僅通過圖片認識了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發了學生審美的情感。

識字三教學反思5

《識字3》本課的三字經,文字雖少,內涵卻極為豐富,朗讀起來,每一句都氣勢磅礴,擲地有聲。整篇課文洋溢着中華民族厚重的歷史感和濃郁的時代氣息,體現了盼望兩岸統一、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願望。學習本課有3個要求:1、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祖國的偉大。3、有熱愛祖國的.感情,對三字經這種語言形式感興趣。

教學《識字3》首先讓學生嘗試讀文,教師糾正字音,然後教師指導讀,並示範朗讀,熟讀之後拍掌打節奏朗讀,學生大大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最好還進行了朗讀比賽,學生讀得很流利,繼而已經有學生嘗試背誦了!然後設疑:你有什麼問題不明白?例如“我們祖國為什麼被稱為華夏?”“黃河、長江、長城、珠峯”在哪?等等問題,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多種途徑幫學生尋找答案。在第二課時指導學生掌握會認字和會寫字。感覺三字經的文本及這樣的學習方法學生很感興趣。學生學得快,效果很好,連教師也覺得輕鬆!

可是,在隨後一次小檢測當中,其中有個填空:各民族,齊奮發,( )朝夕,( )中華。這裏要填:爭、興。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50人當中居然有28人錯“興”,多數學生寫了“新”!為什麼會這樣?我在反思我的教學到底在哪一環節出了問題!分析原因,無外乎學生粗心大意,音近字、形近字混淆,説起來,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也是造成錯別字增多的間接原因之一。“大量識字和閲讀是義務教育階段新課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課程標準提出,中低年級的識字量在2500字左右。”而這幾乎是以前整個國小六年的識字量。現在的孩子過早識字閲讀,對很多字只是認,又沒能做到仔細認,也沒能反覆鞏固,再加上學生的年齡小,閲歷淺,憑着直覺去念去寫,難免會混淆,寫錯別字。大量的識字方向是對的,只是在現行的考試製度下,如何識字更多,記得更牢?要想減少錯別字,還要加強訓練,反覆才能鞏固!

識字三教學反思6

識字3向學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麗風光,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聯繫課文識記新字新詞,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為基礎,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要一年級國小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還不太可能,因此教師的有效引導顯得更為重要。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主動探究的重要基礎。所以,激發探究的興趣是教學成功的關鍵,是教師應始終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樣使學生對課本上要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這是有規律可循的。我能成功地運用了這樣兩條激發興趣的規律:① 當所學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與自己密切相關的疑問的候,學習者會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② 當所學知識揭示了自己以為常的現象中的新的'含義的時候,學習者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中首先出示與教學內容相關風光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感受美,並説説感受,激發學習的興趣,學生討論熱烈,發言積極。

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繫的橋樑,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在教學中,落實“先學”。“先學”是“指導―自主學習”的主要特徵和關鍵。“先學”是指導學生課前獨立學習,嘗試練習,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通過對學生“先學”的培養,追求學生自我教育意識和自我教育能力的發展。上課前,讓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根據以往的經驗自主學習生字,探究識記生字的方法,課堂上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自如。

課堂上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説;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對子。感受中國文化的美妙。

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還要探索更多的識字方法,使學生學得更多,記得更牢。

識字三教學反思7

今天教學了識字2的字詞。放棄了以前的教學方式,沒有進行韻文的朗讀教學,直接進行教學的字詞的教學。也沒有運用課件,直接用粉筆和黑板進行教學。

識字2生字很多,又全是體育運動項目,如果直接運用配套光盤會讓孩子們在聽中學會了生詞,而自己對生詞並不能有直觀的識讀理解。所以教學時我採取了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學為主,發現不會的提問共同解決,説得規範一點就是運用了自主學習的方法,以學生為主體,教師主導來引導學生在認識各項體育運動的同時學習生字新詞。這一過程用了兩課時,才完成了本課二十個生字、十二個新詞的教學。關於“詞串”的朗讀以及後面的新詞鞏固還要再用一課時,想讓孩子們在對新詞已經認讀的基礎上跟着配套光盤再進行朗讀指導和進一步理解鞏固。

主要的教學過程如下:

一、學生自學生字新詞

要求自己把識字2中的詞讀準,找出自己不會讀的或覺得讀不準的詞提出來與同學商量。

學生主要找出“競走”、“鉛球”、“鐵餅”“標槍”這幾個詞。引導學生認讀後,學生再讀生詞,找找哪些自己認為最難寫,或不易記得的`逐一分析講解。

二、師生共同分析生字新詞。

學生提一個我們就分析一個:基本過程:先説説這是什麼運動,到圖上找出來,會模仿的就自己模仿理解。再根據字的特點進行分析,學習生字,以熟字和部首相結合幫助學生認清並記牢。學生自己描紅,學好一個描紅一個,沒有描紅的就在黑字上跟寫。

難分析的字有這些:足、走、以及足字旁的區分,其他的基本可用熟字來學習生字。()如:跳,桃把木字旁換成足字旁。遠是二兒走遠了。標:木二小就是標,標槍的標。槍:木加倉,就是槍(當然得先把倉進行分析書空)擊:二被山穿透了等等。

三、學生鞏固。

描寫習字冊。

識字三教學反思8

識字4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識字課,全文只有12個成語組成,讀起來朗朗上口,比較容易。本課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成語,體會其中的韻律感。

3、初步感知成語的特點並培養收集成語的習慣。

一上課,我先讓孩子自己觀看本單元的單元導讀,然後找一位程度較好的孩子把單元導讀讀給大家聽,聽的孩子要從中找出本單元的學習重點。通過閲讀和聆聽,孩子們明白了本單元的主題是:通過成語、寓言故事或者童話故事,明白一個道理。接下來我們簡單的翻看了本單元的其他課文,之後進入識字4教學。

開始學習新課,我先讓孩子們自由讀文,不認識的生字可以利用書上的注音或者請教同伴的方式,先把課文讀通順。而我則利用孩子們讀文的時間把本課生字板書在黑板上。(感覺還是課前板書比較好,節省時間,更高效!)進入識字環節,首先是讓學生自己認讀,然後由小老師領讀,小老師上台首先會整頓紀律,然後會説:“請大家跟我讀!”之後將生詞逐個領讀。現在是嘗試階段,因此小老師的崗位先由平常發音準確、表達自然大方的孩子來擔當。主要是為了給其他孩子做示範演示。隨着小老師角色的開放,班裏更多的孩子已經開始嘗試但當此任務。效果還不錯!結束檢查識字情況後,()進入賽讀課文環節,主要形式有:男女生比賽、小組間比賽、師生比賽……有了前面的認字基礎,讀起課文大家更流暢,而且順利完成了本課的第二個教學目標。在引導學生理解成語大意這個環節中,我也把權力放給了孩子,由孩子自己來談對成語的理解,可是由於年齡小,孩子們不能很好的或者説是準確的把握成語,而此時正需要教師的點撥指導。我卻沒有及時抓住,相機指導。下節課需要再把此環節敲打一下。最後15分鐘是寫字指導。整體感覺老師講的太多,學生動的不足。如果把這個環節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現每個字的關鍵筆畫,也許孩子們寫起來效果會更棒!

這節課有亮點也有許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我覺得今後自己應該在以下兩方面有所改進:

1、每節課或者每個階段都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因為有了目標才能更好的行動。

2、今後的課堂讓學生動的多些,老師講的少一些。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凡事有因必有果,我們今天在課堂上種下的一個因,明天定會收穫相應的果。努力吧!

識字三教學反思9

《識字3》是一篇三字經,在韻文中識字的課文。整篇韻文文字雖少,內涵極為豐富,描寫祖國的山河壯美、各民族團結奮發,體現了盼望兩岸統一、祖國繁榮昌盛的強烈願望。所以我講本課重點放在:1、在韻文中認讀生字;2、體會韻文中藴含的感情。難點在於在朗讀過程中達到識字目的。

對此我設計的三個教學環節,層層深入,以達到教學目的。這三個環節包括:小小讀書郎,小小播音員,小小主持人環節。第一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初讀課文,在課文中識字、讀詞。初讀之後進行詞語認讀。由句到詞,最後再回到篇章。重讀韻文。第二個環節是小小播音員環節。請學生們在已經認讀字、詞的基礎上流利的朗讀韻文。首先讀給自己的同桌聽,然後再由老師點名讀。第三個環節是小小主持人。請學生在欣賞祖國大好山河的圖片、結合教師個人講解情況下,體會這段三字經所藴含的感情。在此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每一位學生都成為一位小小主持人。同時,我對本課進行簡單的總結,讓孩子們説一説自己想對祖國媽媽説的話,進行了適當的擴展。最後,在學生能夠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之後,再進行寫字練習。這堂課主要學習書寫“川、州”

整堂課教學環節緊湊、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積極性比較高。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

1、沒有很好的利用韻文的優勢特色進行識字教學。韻文識字是我國的傳統方式,但這堂課的體現不明顯,沒有充分利用韻文的特色。繼而顯得識字方式比較呆板。

2、細節處理不完善。在識字、認讀這一環節上,我採取了小老師帶讀的方式一讀到底,其他小朋友的積極性沒有調動起來。應該讓更多的學生有讀得機會,使得朗讀的面更廣、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環節的語言過渡不夠流暢,有點突兀,使得學生有部分環節不能跟上老師的思維。有些細小環節的設計還需斟酌,如民族的名稱本不屬於教學內容,可以不用讓學生讀,既花費了時間又打亂了學生的思路;最後一個背誦要求提得過快,學生其實不能流暢、有感情地背誦。還是適合先讀,背誦可要求課後完成。

4、設計還可以更加精美。如可融入音樂鋪墊,使得情感更好地滲透。

識字教學是二年級的重點之一。如何讓學生在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要求下高質、高效的掌握生字、詞是我今後還要繼續努力的一個重要方面。對於一個新上路的老師來説,我今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識字三教學反思10

《識字2》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教材以詞串的形式,圍繞國小生每天早晨生活常規這一中心內容,將一組組詞語組成韻語歌,讀起押韻上口,便於誦讀記憶,配以相應的插圖,圖對照,不僅識了字,理解了詞語,而且認識了事物,受到了美的薰陶。

我將這節識字的教學目標定為:學會1個生字,其中4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將畫面描繪的事物與詞語聯繫起,使學生形成健康生活常規的意識。識字2的內容都是孩子們身邊的,幾乎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的,所以小詩的內容孩子們很容易就理解了,由於內容的壓韻,讀起順口,所以在小詩的讀和理解上掌握得還算可以。而識字和寫字是本的重點,也是識字起步的難點。

識字的關鍵在於建立字形與音形的聯繫,我充分發揮教材看圖識字的優勢,利用情境圖,引導學生結合平日的生活體驗,使學生邊看畫面邊識字、學詞,並相機進行説話訓練,力求識用結合。同時還鼓勵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通過想象,補充和擴展詞串內容,從而促使學生主動識字,體驗識字帶的快樂,提高識字的效率。

由於《識字2》是學生書寫漢字的起步階段的內容,在教學中要堅持手、口、腦並用,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記憶字形,掌握常見的基本筆畫名稱及筆順規則,讓學生在描紅、讀帖和臨寫的實際操作中掌握如何寫好字的本領,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如我在教“鳥”字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型,然後讓他們自己説像什麼?很多小朋友都把撇想象成鳥的羽毛,橫折鈎是小鳥的頭,點是小鳥的眼睛,豎折折鈎是小鳥的身子,最後一橫是小鳥的腿,整個鳥字就好象一隻小鳥,用這樣形象的方法,他們很快就記住了,效果不錯。

識字三教學反思11

本課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會認課後的14個生字,會讀會背課文。我的教學過程主要是讓學生用各種方法讀生字,説識字方法來記住生字,用各種方法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但是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這樣的教學方法缺少了趣味性,僅僅是就識字而識字,識字方法過於侷限,沒有教給學生歸類識字,所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就缺乏興趣。因此針對本課出現的問題我對識字教學有以下反思:

1、識字要音、形、意相結合。尤其是有很多漢字都是形聲字,用音、形、意相結合的方法會加深學生對字的理解,便於學生記憶。例如:筷子的“筷”就可以交給學生筷子是竹子做成的,所以是竹字頭,讀音和“快”相同。對於一些同音字,形近字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區分,否則隨着學生認識的生字越來越多會混淆。例如“已”和“以”學生就很難區分,可以讓學生用組詞的方法從意思上來區分。對於多音字碰到就要強調,孩子的記憶總是先入為主的,如果第一次見不強調他們會記不住另外一個音。

2、要進行歸類識字。要培養學生有意識地歸類識字。例如學生在前後鼻音容易出錯,就可以把生字進行前後鼻音的歸類。平翹舌也容易出錯,則給生字進行平翹舌的`歸類。還可以根據生字的結構進行分類,根據識字方法歸類等。

3、除了課堂識字,課後運用豐富的識字方法也可以擴大孩子的識字量。很多時候孩子認識的字並不是課堂上用老師教的識字方法學習的,而是在生活中積累的,所以生活中識字也很重要。例如上個學期,我把每課學過的生字卡片都貼在教室的黑板上,櫃子上,孩子能看到的地方就有,下課就有孩子互相指着生字認。還可以讓學生做一個是識字本,把自己在報紙、雜誌、商品標籤上認識的生字貼在專門的本子上,每週都進行彙報。

總之,識字教學應該多樣化,趣味化,並且有針對性。

識字三教學反思12

“識字三”是以對對子的形式識字,對子的內容都與大自然的景物有關。教學這篇課文既要引導學生多種方式識字,引發學生喜歡對對子的興趣,同時也要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一、圖片引入,直觀認識,培養審美情操

這篇對對子中有眾多的景物很美,而且學生對有些景物只懂字面意思,具體事物的形象不一定很瞭解。於是,課開始我就藉助課件中的圖片讓學生觀賞。晨霧瀰漫的山村,樹葉上層層粒粒的`秋霜,火紅的朝霞,五彩的晚霞,噴薄而出的朝陽,留戀花間的彩蝶,辛勤採蜜的蜜蜂,這一幅幅生動美妙的圖片深深吸引着學生的眼球。從學生一聲聲的驚歎聲中,我感受到學生不僅通過圖片認識了這大自然中美好的景物,激發了學生審美的情感,同時也為對對子內容的學習做了鋪墊。

二、識字為主,激發識字興趣

這一課中的字詞主要是自然景物,而且“霞、霜、霧”都是雨字頭。“蝶、蜂”都是蟲子旁,“楊、李”都是木字旁。在識字教學中可主要運用歸類識字的方式,藉助圖片、課文引導學生反覆認讀,幫助他們逐步發現這幾組漢字的規律:它們都是蟲子旁、雨字頭或木字旁的字,都與動物、雨水、植物有關。所以本節課圍繞這一識字主題展開探索,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對於學生來説不僅能體會到漢字的神奇,更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並初步瞭解到一定的識字方法。

三、教給朗讀方法,讓學生沉浸在經典文化之中

對對子的課文是學生第一次碰到,他的朗讀方法和其他課文全然不同,不必輕重緩急,其朗讀的音步和節奏是相對固定的,注重節奏,大聲讀,讀地朗朗上口就可。教學時我先範讀,在我有節奏的範讀聲中,學生情不自禁地用手和腳為我打起了節奏。我順勢引導學生用手邊打節奏邊讀,一遍下來學生有了初步的節奏感。我繼續要求:要是能再大聲一點讀,肯定會讀得很開心很痛快的。()學生在我的鼓勵下第二遍合着節奏大聲地讀起來。這一遍讀得一氣呵成,孩子們已經有了朗讀的方法和興趣。接下來又通過師生對讀,男女生對讀等方式,使學生沉浸在中華經典文化之中。

四、注重學生習慣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讓學生糾正讀寫姿勢,上課學會傾聽,學會朗讀,學會尊重他人。學會合作,學會自主學習。

識字三教學反思13

這節課在我自己看來在這節課上我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許多預設的點也達到了,我的精神狀態一直是飽滿的,沒有緊張,比較以前自己講的課要穩一些,沉着一些,在這節識字課上,學生對花的樣子是比較感興趣的.,所以對本課的生字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回答問題情況較好,學生的識字和寫字情況是比較好的,都寫的非常認真,非常漂亮。

但是在本節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

1、整節課圖片的部分佔用的時間較長,應該再簡略一些,所有導致後面的兩個字沒有寫完,整節課有點前鬆後緊的感覺。

2、學生在回答句子:”池塘裏開滿了許多荷花”。一句時候,沒有給予糾正,滿和許多重複。

3、學生的説草字頭的筆順時,第三筆説的是豎,教師沒有及時糾正。

4、在書寫“梅”字的時候,寫得不夠好,應該用板擦擦掉,不應該用手,這樣做學生會模仿,養成不好的習慣。

5、在黑板上貼上認讀和寫的生字以後,應該整體指明讀,或是指明領讀,或是齊讀。

6、在書寫生字的時候,應該指明部分同學大黑板前來書寫,指出共同存在的毛病。

本節課還有許多不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更新知識,把更多的知識教給學生們。

識字三教學反思14

這節課是本學期的第一節公開課,為了準備這節課也花了不少心思。首先選定課題,因為自己本身比較喜歡這種對子歌,而且本文篇幅較少,所以就選了這篇。

前期準備時參考了一些教案,也觀看了一些名師的視頻。再加上對自己班學情的考慮,初步確定了教案。整堂課上下來,有些許收穫,更多是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一、導入

我以做對子游戲導入,學生畢竟是孩子,有着愛玩的天性。一聽遊戲馬上來了精神。對子從簡單到複雜,孩子也慢慢投入進來。這個導入一則和課文有關聯,二則快速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

二、教學過程

1、讀

對子歌最主要就是通過各種讀去感悟那些韻味。我這節課主要採取個人讀和集體讀。但是發現學生在集體讀的'時候沒有氣勢,沒有精神。有些學生起來讀的時候其他學生沒有認真聽。這些我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及時做調整,導致整堂課的集體讀有氣無力,讀不如不讀。這也和我備課過程中預設不足有關,這是我非常值得反思的一點。

在教學字詞這塊,我通過字形變化,意思理解,圖片藉助理解等方法來學習。在學習“朝”和“夕”兩個字時,我讓學生自己組詞,而因為積累有限,大部分學生都回答不出來,這裏我其實可以自己出示詞語讓學生認識。最後迴歸詞語環節忘了處理,本來打算讓一個同學當小老師讀的。圖片幫助理解倒是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在最後打拍子讀的環節也沒有處理好,可能也因接近下課,我也就匆匆而過了,導致這一環節顯得蒼白。

2、寫

這節課主要寫“秀”和“和”兩個字,這兩個字都有一個“禾”,但“秀”的禾撇捺要舒展,“和”的捺要變點。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不同點,再範寫。在巡視過程中,發現有些學生寫不好“秀”下面的“乃”,掌握不好結構。這也是我頭痛的問題,如何能讓學生對寫字興趣。

總體來説,值得改正的地方還有很多,以後上課之前要多瞭解學情。希望自己再接再厲,繼續加油。

識字三教學反思15

有經驗的老師都説,三年級是漢字回生現象比較嚴重的一年,作文中的錯別字是比較嚴重的。有不少人認為,到了三年級,我們可以不必像一二年級那麼重視識字教學了,所以識字教學由一二年級的中心位置開始邊緣化。對於這些看法我是瞭解的,而且在三年級上學期對此有了切實的感受。我在三年級上學期開始將識字教學邊緣化處理,把教學的中心放在了閲讀理解和作文教學上。半年下來,我有了這樣的發現:第一,三年級的識字教學任務並不少,甚至是比一二年級少不了多少的,給我的感覺是任務很重;第二,識字教學邊緣化的結果就是學生的識字狀況不很理想,掌握得不是很紮實。

在每篇精讀課文的後面,都列着生字條和寫字表,要求學生生字條的'生字必須會認、寫字表的生字必須會寫。雖然生字條的生字不是很多,但是寫字表的生字若要會寫必須會認,所以加起來需要認識的字數量是很多的。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對這些生字都要經過自學、聽取指導和練習三個過程。

自學階段,學生要在朗讀課文的時候遇到這些生字,給每個生字標上拼音,會給生字口頭組詞。在指導階段,我檢查學生對讀音的掌握狀況,糾正錯誤讀音,讓學生寫出每個字的偏旁,組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詞語。讓學生找找有特點的生字,説説特別在哪裏,怎樣記得牢。在練習階段,()學生有時候在本子上給生字組詞,有時候寫一張生字學習表,在做《創新》的時候學生也會碰到這些生字,從而對本課的生字進行鞏固。

對於略讀課文的生字如何處理呢?學生在自學階段就要把課文中所有帶拼音的生字找出來,自己製作出一張生字條,標上拼音。課堂上,我會加以指導。學會以後,也是要做練習的。

總之,三年級的識字教學任務依然很繁重,邊緣化處理帶不來好的結果。識字教學需要教學時間、教學策略的保證,才能取得好的結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