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08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1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條理清晰,主要分為三步驟:一、情景引入,感知圓;二、動手操作,認識圓;三、圓的拓展深化。其中二、動手操作,認識圓是重點 學習內容,也是學生主要需要掌握的知識點,教學過程主要又分為三步驟:(一) 認識圓心;(二) 認識半徑和直徑;(三) 鞏固和應用。整節課,由遊戲入手,經歷動手操作,再在生活中舉例並質疑,用所學知識解決疑問。

課堂教學中,我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進行反思:

一、對學生的瞭解不夠。

課 堂開始,情景引入,感知圓,就不是很順,這是我預想不到的。1、開始在練習紙上“×”表示紅旗的位置。請你想一想寶物可能在哪裏?用1釐米表示實際的1 米,在紙上用點表示出寶物的位置。這樣的提問,對於境外班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部分學生似乎不太聽得懂老師的意圖,老師在講的時候應該再慢一些,每一 個小問題後面都要停一停,給學生一個理解的時間。2、根據學生所畫的情況討論點可能的位置,像這樣的點我們能找到多少個?(無數個)怎樣的一個圖形能將這 無數個點表示出來?(圓)預設中,這裏學生應該有個頓悟的表現,是很激動的一個小發現。但是,課堂裏也沒有出現。我想原因是前面畫得過程有學生沒有領會 好,沒有充分地畫好,也就沒有後面地分析了。一節課有了好的開始,後面的教學過程就會順其自然,至少比較流暢,前面的疙疙瘩瘩直接影響了後面的學習,而主 要原因是老師對學生的瞭解不夠,沒有讓學生聽明白操作的方法和意圖,沒有等到學生的共鳴。怎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瞭解呢?還是需要多試教,試教不僅 熟悉教案,而且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才能有所瞭解,就是對教學設計學生會有怎樣的反應?是否需要做一些調整?最後上課時才能心中有底。

二、課堂節奏沒有把控好。

動手操作,認識圓中(一) 認識圓心;(二) 認識半徑和直徑;圓心和半徑的學習學生表現得還可以,但是到了認識直徑這個內容時,教學上就顯得比較拖沓。因為前面有了動手操作認識圓心和半徑的過程,這 裏再重複同樣地步驟去學習直徑,學生的興趣已經沒有了,老師應該適時把控教學的節奏,在學生能説出直徑的定義和特點後,比較快地把這個內容學過。這樣,可 以把時間節省下來學習後面的鞏固和應用,也可以讓學生保持比較好的興趣點。課堂節奏的把控是我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一節課的教學中,重難點應該多花些時 間,但是時間具體到每個知識點怎麼分配,什麼時候可以快點,什麼時候應該慢點,比如,一節課上,哪些知識學生已經掌握得比較好了?哪些知識是學生學習的難 點?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在哪裏?學生最困惑的又在哪裏?這些我還是很欠缺。我覺得主要是我對高年級數學知識本身的掌握還不夠,和對學生的瞭解不夠,以及 課堂靈活應變和調控能力不夠。尤其是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課堂,更是覺得難上加難。當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時,老師對於課堂的組織也很重要,直接關係到課堂節奏 的把控。所以,我覺得在課堂節奏的把控上我還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三、學習所得。

我在網上學習了《調控數學課堂的教學節奏,提高課堂效率》,摘錄如下:

1、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為,課堂教學需要師生的共同參與,因此,良好的教學節奏有賴於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的培養,儘量減少各種不利因素。“例如,有的學生 在做課堂作業時拖拉吵鬧;有的在回答問題時過於小聲等,這些現象都會破壞教學節奏。因此教師從上第一節課起,就要及時瞭解學生情況,向學生清楚傳達教師的 要求,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主觀與客觀的統一,師生間配合默契,使各教學要素呈現相對規則的秩序,創造優美的課堂教學節奏。

2、 根據教學目標、內容處理教學節奏,快慢得當,教學速度的過快與過慢都會帶來不良的影響。在引入新課時,學生的精神狀態較好,對新知識充滿好奇。這時教學應 是明快,生動的。在理解與運用階段,應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對於難點應循序漸進,安排多一點時間,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使學生有充分的餘地消化每個教學信 息點,不至於囫圇吞棗。在突破教學難點後要緊緊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迅速、科學地進入知識的鞏固與運用階段,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同時實現教學目標。

在教學活動中,推動課堂節奏,陶先生認為“教學法做應當合一”“學的法子根據做的法子。”“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在做上討論,在做上質疑問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一起一伏的教學節奏把握時機,創設活動情景,掀起“小**”。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2

《圓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生們通過操作和觀察活動認識圓的基礎知識。通過這一堂課的學習進一步發展孩子們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探究的意識。這節課由認識圓的特徵、圓各部分的名稱、會畫圓的各個部分開展教學。

在教學圓的半徑和直徑時,讓每個學生通過折一折,學習找圓的圓心和半徑以及直徑。在這的活動中去體會半徑和直徑的關係,這有助於全體學生比較透徹理解,特別是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生理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在探討完半徑與直徑間的關係後,為了為第二課時畫圓打下基礎。我通過自己動手畫圓給學生看,讓他們仔細觀察,圓心與半徑在圓這個圖形中起的作用,自然地引到,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或者直徑確定圓的大小,幫助學生們自發地觀察出問題,並且有意識地提高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新授的最後階段,我讓孩子們通過自己動手用不大小的圓,將他們擺放在不同的位置,拼出他們喜愛的圖形。既為了複習上面所説的圓心、半徑、直徑在圓中的作用,也從實際操作中讓學生們感受到圓的美麗,將單純的圖形教學進一步的提升到讓孩子們懂得欣賞身邊美麗的事物上去。

隨後,我通過一系列地課堂練習,如在圓中尋找半徑、直徑;根據已給的圖,求出該圓的半徑或者直徑;説出太極圖的組成;投籃比賽的規則;思索車輪為什麼要造成圓形的等等,進一步複習剛才所學的新知識。同時,後面一部分的聯繫,我通過緊扣他們的生活實際,希望學生們能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死板的知識點,運用是活生生的日常生活中去。

總體來説這節課上下來思維較為連貫,上課步驟較為順暢,習題的設計也富有一定的遞進性。然而,這堂課還是給我留下了不少的遺憾。第一,在討論個別問題時,我的期待值是課堂氛圍活躍,但是卻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第二,由於開始時的緊張,在引入部分語速較快,沒有兼顧到部分基礎較弱或者進入角色較慢的小朋友的反應。並且結束語有些倉促。

第三,一些數學術語或者小細節的地方仍舊被我忽略,作為數學老師嚴謹是必要的。這點在我今後的數學教學上一定要加強注意,也會向這方面做得突出的老師多加學習。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3

學生畫圓的方法比較集中:(1)利用圓形輪廓描圓(2)利用圖釘和線畫圓。而其中第二種畫圓方法操作起來比較難,非常明顯的凸顯出來。

本節課的“圓心、半徑”知識的教學沒有過去的簡單講授,代之的是充分的活動。第一次畫圓,學生藉助身邊的物體,嘗試通過描圓形表面的輪廓來進行,以此建立圓的外形的認識;第二次藉助繩子畫圓,讓學生感受不是圓的物體也能畫圓;第三次用圓規畫圓,憑藉積累的生活經驗,規範學生的用圓規畫圓,以此初步形成圓的概念,在學生嘗試畫圓的過程中,得出圓心和半徑。然後通過畫大小不同的圓,鞏固畫圓過程的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同一個圓裏有無數條半徑,並且每條半徑的長度都相等。課堂上操作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探究。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此時的數學是那樣的生動具體,學生樂學,高興學。

這節課的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感受數這節課的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充分的活動中感受數學,探究數學,應用數學,發展學。學生在數學活動的探索中感受到了數學的價值和學習數學的樂趣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4

《圓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教材安排4教時。因為學生對圓已經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因此對於這節課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認識生活中的圓,感知圓的共同特徵。

2.通過畫圓,認識圓心和半徑。

3.能用圓規畫圓,並能按指定的半徑畫圓。並能初步知道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圓心確定圓的位置。

4.通過欣賞由圓組成的圖案,感受幾何的美,對幾何產生興趣。

為了幫助學生對圓概念的形成,整節課我主要強調了動手畫圓。首先,在紙上直接畫,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發現其實畫得不圓,從而激發他們去探究怎樣畫才能很圓,為什麼要這樣畫才能很圓。接着,是用紙片畫圓。這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學生在用紙片畫圓的過程中,明確了圓的特點:固定的點,相等的長,也引出了對圓心和半徑的認識。在這個環節中,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用紙片畫圓的操作過程可能存在困難。

然後,是用圓規畫圓,並會畫指定半徑的圓。通過幾次畫圓,學生認識了圓心和半徑,也瞭解圓心和半徑之間的關係: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在這節課裏,我還設計了一些環節。如:關於圓的半徑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學生畫的圓心和半徑,其實他們畫的半徑和我在黑板上畫得其實是一個方向,但我在展示時把他們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讓學生在老師這種無聲的教學中感悟圓的半徑其實有很多條。接着,我又出示了4個圓,繼續辨析哪些半徑是正確的,來加深對半徑的認識。在教學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探究的環節,主動探究圓心和半徑,把一些書本上沒有提及的知識讓學生自己把它挖掘出來。

在整節課的教學中,我覺得最難就是關於半徑的教學。因為書上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只是説從圓上任一點到圓心的這一段相等的距離,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徑。為此,這一環節我經過幾次的修改。最先備課時,我並沒有使用紙片畫圓,而是直接用圓規畫圓,從使用圓規中發現針尖固定的是圓心,而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就是半徑。但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學生連使用圓規都不是很熟練,更不用從畫圓中認識圓心和半徑了。然後,我又進行了改進,用紙片畫圓,觀察老師畫的過程,再通過動手畫,感知固定不動的那個點就是圓心,從圓心到圓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離就是半徑。雖然這一過程學生較易接受,但反饋過程中又發現學生心裏明白,但表述起來有困難。最後,我把這個過程改進成今天這節課,把畫圓的過程概括成兩點:固定的點,相等的長。從中直觀而形象的引出半徑就是從固定的點到圓上的這一段相等的長。

在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還存在一些問題,希望各位老師能夠指正。

圓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

《圓的初步認識》一課,以“感悟數學在生活中的魅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為主題展開教學,把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採用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在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通過自我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掌握的基本特徵和圓心、半徑、直徑等概念,基本上完成了預設的目標。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生活味濃

新課程目標指出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應用於生活。《圓的初步認識》這節數學課從整體到局部無處不體現着生活數學這一教學理念。從整體看,吳老師以學生們乘坐各種交通工具上學的錄像短片作為導入,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讓學生觀察、找出各種交通工具的車輪是圓形的,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又以欣賞生活中的圓、科技中的圓、自然中的圓的短片作為總結,從圖形又拓展到實際應用;從局部看,圓心的講解這一環節也是由生活實物圓形卡紙抽象到概念圓心,再到實際應用安裝車輪的。這樣的精心設計充分體現了數學濃濃的`生活味。

2、趣味性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圓的初步認識》這樣的概念課來説,尤為重要。吳老師就注重了這一點。課一開始吳老師就拿出口袋問” 你們看這是什麼?你們平時都是怎麼玩的?”這樣的設計充滿了童趣,同學們紛紛説起自己對口袋的玩法,使數學課在一種輕鬆、愉悦的氣氛中拉開了帷幕。

其次,在練習中採用了分組比賽,搶答得分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課件使用上,把圓規擬人化,用孩童的聲音,像一個好朋友一樣引出了畫圓的工具,充滿趣味。

3、重視概念生成,重難點突出

這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圓心。吳老師利用折一折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找出圓心,讓學生通過自我實踐總結出概念,有利於學生理解、識記。之後,又通過親自動手安裝車輪使學生了解了圓心的作用,説明當圓不可以摺疊時,可以通過找圓內最長的線段來找圓心,使學生初步掌握了另一種找圓心的方法,使教學重點突出,紮實。在講解直徑時,通過讓學生動手畫一畫的方法,很自然地找出了直徑,接着,又通過分組量一量、比一比的動手實踐,得出同一圓內直徑都相等的概念,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最後,吳老師使用一根繩作為活動的直徑進行操作,讓學生觀察、親自總結出半徑是直徑一半的特徵。突出了學生動腦、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培養。

這節課的難點是畫圓。吳老師將畫圓安排在圓心、直徑、半徑的概念生成之後,讓學生在理解圓的特徵的基礎上畫圓,並通過多媒體課件和實物投影演示教授畫圓方法,在學生親自動手畫圓後,又公開輔導、糾正,使難點得以突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