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1篇)

來源:文書谷 2.97K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範文(精選11篇)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

教學成功之處:

1、以大家所熟知的一則電視公益廣告(為媽媽洗腳)作為“導入”,很快進入課文情境,也利於啟發學生關注身邊體現親情的鏡頭。

2、教學過程按照我們讀文的思維由“感知”而至“品味”,最後的“課堂延伸” ,讓學生有課堂再到現實生活,使學生“學以致用”。

3、教學之時,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作為參與者、合作者、引導者,必要時加以點撥、指導。以突出培養學生多種能力。

教學不足之處: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的氣氛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新學年新學期伊始師生之間瞭解還不夠,配合不夠默契。

2、第一個班教學中對教學節奏掌控不夠,一節的`內容沒完成,應該在以後的課堂上把握好時間,以保證一堂課的完整性。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2

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我通過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通過朗讀、圈畫、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從中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

在教學方法上,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運用圈點勾畫法、品讀法、討論法,讀與寫(讀與説)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聯繫生活,運用課內外結合的方法,以外促內,以內促外深入理解文本體察生活,將自己的獨特體驗表達出來。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3

教學藝術是不完美的藝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是課堂的氣氛還有些緊張,這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學生在課堂上有很多老師聽課,導致了害怕的心理,還有我在佈置預習時也出現了一個漏洞,就是沒有具體地落實到問題。在這一課中有很多的內容可以作為重點來講,我主要是選取親情方面來延伸。在備課過程中,對《散步》這文本剖析得不夠透徹,文中的有些語句還是可以挖掘得更為深入的,比如文中的“生命”一詞的深刻含義。

其次是學生的競爭機制沒有有效的`發揮,比如小組打分不及時,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這可能是我在實行課改上的一個缺失。

再有,學生在談感想時,很多同學語言蒼白,不夠深刻。鑑於此,我以後的工作有了方向。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4

在課堂上,不僅要重視對文本的細讀,還要重視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更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分析“為什麼作者要用‘摸摸’ 而不用一個‘摸’字”時,學生很自然地回答出“不能”,但是卻説不出理由來。我採用的方法,仍然是“換”,但是這次是在“減一減”的基礎上進行的。“好,我們一起來感受下這兩句話範例的差別,老師拍了XX同學的肩膀,和老師拍拍XX同學的肩膀”,我邊説邊走到某生的身邊,作出相應的動作。學生笑了。這樣一來,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生就很容易感知“拍拍”比“拍”動作更為輕柔,在輕柔中帶有絲絲的愛憐。自然,“摸摸”與“摸”的'比較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我的公開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可能由於自己緊張的關係,放過了學生許多精彩的回答,組內老師給我評價的時候,也提到了這一點,説我比較欠缺追問意識。當然,還有自己覺得很遺憾的是,沒有把握好,雖然朗讀的環節設計較好,但是,卻被我浪費了,挖掘主題的力度不夠。在主題的把握上,主要問題的設計,羅老師也給了我提醒和幫助。希望自己在接下來的教學中,能繼續踏踏實實,有所進步,不辜負語文組老師對我的期望和幫助。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5

《散步》是一篇歌頌親情的文章,子女對長輩的敬愛、長輩對兒孫的疼愛、濃濃的親情流淌於文章的字裏行間。親情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最能打動人心。本文文本短小,寫身邊小事、訴心中真情,學生們讀起來並無難度。

通過對文本的解讀,結合學生的學情和本單元教學主體,我將文章主旨定位於表現濃濃的親情。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體會文中的那份濃濃親情,從而激發學生去感悟親情,擁抱親情,珍愛親情,創造親情。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創造親情的情感。另外,通過品味揣摩文本中能體現三代人濃濃親情的語句,體味三代人互相體諒、互相摯愛的樸實純真的親情。

首先,我要求學生自己預習課文,並動手查閲工具書弄清讀音。讓學生在白板上展示結果,找人改錯,領讀,齊讀。通過引導學生對主旨句的準確理解,並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體驗親情的美好和珍貴。重點扣住這幾個問題:①在散步過程中“分歧”是怎樣解決的? “我”為什麼感到責任的`重大?通過這件事你悟出了什麼道理?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如何理解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③結合親身經歷談談你體會到的濃濃的親情,並説説如何去呵護這份親情?在這一環節學生對最後一句“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理解很有難度。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不足之處是,和學生的互動比較少,大多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在以後的教學中還應多設計一些互動環節。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6

對於親情,很多洋浦的學生不太注重,這或許與地方風俗有關,而今天學習《散步》是一篇情濃境美的文章,也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在文章中記敍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情景,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希望能夠通過今天的學習讓學生真正懂得親情,學會感恩。同時,也以其清新淡雅的語言營造出了一種春意盎然、家庭和和美美的意境。

本來一開始我想《散步》這篇課文應以自主、探索、合作的學習方式,但考慮到七年級學生的水平以及本地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此我還是以點撥的方式進行文本解讀,我也思索着是否向以前一樣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通過字、詞、句、段的講析,品味《散步》優雅樸實而內藴豐富的語言為重點,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取獨特的生命的感悟,我認為這正好體現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所在。所以我們應該把課堂還給學生。應該以教會學生質疑為目標的基本教學設計方向,所以在這堂課我採取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解讀文本。

在教學設計中,我有針對性設計三個環節:首先,“寫什麼”針對課文內容提問,學會從概括段落、辨析人物、歸納事件提出細節問題。其次,“為什麼寫”針對課文的主題提問,學會通過對字、詞、句、段的品析,體會文章的語言和情感;“怎樣寫”針對文章的寫作手法提問。課堂上上還讓學生談談學習這篇課文的感受,學到什麼,有什麼啟發,用這樣的問題設計讓學生把握主題,課後,我認真分析學生的“問題”作業,多數同學基本都學會如何有針對性提出問題,但依舊缺乏有創造性的問題。看來,改變學生學習習慣不是一節課能解決,這是一場持久戰。

反思這堂課,我更深體會到孔子所言:學而不思則罔。學起與思,思源與疑。教學中引導學生質疑到釋疑是思維練習的基本手段,讓每一位學生學會自己學習,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主動地獲取知識和技能,這才能真正落實自主學習的理念。我們平時的課堂往往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按照自己對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設計問題,學生不過是按部就班的回答這些問題。學生在這種接受性的`學習中,長期沒有疑問可質,對什麼結論都深信不疑,慢慢也就失去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會質疑,成為課堂教學過程的創造者;當然假如一味讓學生質疑,學生由於受知識的侷限,往往提不出什麼有價值的問題,或提出的問題會偏離主題。所以在放手之前,需教會他們科學的、有效的、創造性的質疑方法。通過學習本篇文章,讓學生學習到如何享受親情、尊老愛幼,使學生感受人生的責任及親情的可貴,這也是我們學習的目的。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7

當科組長把上一節精品課程課的任務交給我時,我心裏是很沒底的,作為一個新老師,對於平常上公開課都沒十足的把握,更何況是採用一種我從來沒嘗試過的教學模式——“學生講課”。但是為了完成任務,同時也是鍛鍊自己,我還是接受了。儘管由於準備的時間短,來不及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適應這中模式,加之小老師的素質差異,在上課過程中出現了緊張的情況,因而課後的結果並不能讓我滿意,但是我還是從中收穫了很多。

散文《散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當代千字美文,在看似尋常的一次家庭散步中,涉及了中年人在生命延續過程中的承前啟後的作用,涉及了尊老愛幼這一亙古常新的倫理問題,還有如何享受家庭親情等。七年級的學生正處於發展獨立思維的重要階段,他們的主動性和求知慾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歡被動地接受知識,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但同時缺乏良好的觀察生活的品質,對生活缺少體驗,對散文知識的瞭解更少,而且由於受社會上許多不良因素影響和家庭的誤導,許多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家庭道德倫理準則。因此如何在“學生講課”的模式下,讓七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本文時明白中年人所處的重要的地位,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是擺在我面前的一個大難題。

為此下來我仔細的閲讀了文本,查閲了很多相關的資料,對文章內涵的把握基本上沒有了問題,但是如何通過小老師的嘴讓學生逐漸理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又是一個大大的難題,為此,我先和幾個小老師在寬鬆的環境下進行了平等的合作和探究。當時的效果還不錯,在我的引導下,他們都對本文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其中有個小老師説“以前還認為當老師很容易,現在真正要讓自己當老師時才發現有這麼多東西要準備”,這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吧,只是這次小老師的人數稍顯少了一點,以後可以嘗試分組,讓每一組的同學準備輪流講課,這樣對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對語文這門科目的整體瞭解會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我忽略了一點,即小老師的表達能力,雖然我挑的這幾位都是語文成績不錯的,對文章有比較深刻理解的學生,但是畢竟要讓他們把他們所理解的東西通過一個一個問題有條理地去引導學生,這方面還是欠缺很多。另外,對於同學們的回答,小老師都沒有很好的評價和引導,只是匆匆表揚而過,這也是一個問題,留待以後解決。

這次課後,我總在想,以前我像一個“救世主”,給學生知識,給學生力量,給學生關愛,引導他們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學生面前我永遠是正義的、強大的、樂觀而豁達的,我因學生的崇拜和尊敬而滿足。但我也深感失落和孤獨,因為這份驕傲是不真實的。現在,我和我的學生一起備課,一起想辦法,一起渡難關,真正去關注語文和生活的關係。雖然有時我也很“無知”,難免臉紅尷尬,但我卻倍感真實而輕鬆,因為我在重新思考生命的意義,覺得生活是多麼美好,生命是多麼可貴。我感謝新課程,感謝《散步》,感謝學生,感謝一切因愛而變得快樂而美好的事物。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8

莫懷戚的《散步》是一篇玲瓏剔透,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文章記敍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野外散步的“生活細節”,表現出一家人之間的互敬互愛的真摯感情,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在傳統觀念逐漸淡化的今天,這一課更顯出他的教育性。

因此,我想通過朗讀、小組討論、揣摩鑑賞引導學生去自讀自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學習,從中體會課文濃濃的親情,並從中感悟出正確的家庭倫理道德準則。

在教學方法上,我選用朗讀法,將朗讀作為主線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朗讀中進入課文,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反覆吟誦,最終用朗讀表達出自己對作品的感悟,對親情的感悟。在突破教學重難點時,我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結合的方法抓住關鍵語句、反覆咀嚼,從而領悟平易樸實的文字下深長的意味。

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同學們自由選擇課文內容,選擇幾名同學讀,其他同學點評,教師在此基礎上適當指導,讓學生在活動中體味課文的語言味和內涵美。例如:在分析文章兩處景物描寫的作用時,我就要求學生反覆朗讀,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通過投影進行展示。

但不足之處是在這一點的處理上,我有些操之過急,急於引導學生回答,致使學生缺乏思考的時間,就給出了答案。我也意識到,在教學上,我對學生總是不敢放手,總想扶着學生走路,免得“摔倒”,今後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相信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

在研讀過程中,我抓住重點語句“我蹲下來,背起了我的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我們的兒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重讀“蹲”“背”“也”等詞以及“我和妻子都是慢慢的,穩穩的,走得很仔細”語句,突出我與妻子心甘情願,主動承擔責任的使命感。並進行示範朗讀,以促進學生的理解,感悟,相信我的緩慢而低沉的一字一句的示範朗讀,以及停頓,輕重,緩急,語氣上的示範朗讀都會起到感染學生的作用,激發了學生試讀的慾望,這時再讓學生試讀,最後再齊讀。這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感悟很深,朗讀的效果也不錯。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播放央視公益廣告《洗腳》,再次從情感上讓學生體會親情,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並且深化了文章主題,有效的完成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效果不錯。

總之,教學是一門較深厚的藝術,我們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反思,才能不斷進步,從而使自己教學之路走得更長、更好、更有意義。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9

根據學校的要求上新課前要用導學案引導學生提前獨自學習。做導學案前,我對課文內容、理解的重點難點做了很全面的分析,花了兩個晚上才把導學案做出來了。導學案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引導學生閲讀課文,第二部分質疑有聲,需要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思考,並提出自己的問題。

老實説,我對學生沒有多大的把握,我不知道他們能不能達到我預設的教學目的。在檢查導學案時,我很驚喜,因為在質疑有聲這個部分,學生的問題基本上都是課文重點或者難點的地方:比如對兩段景物描寫的作用分析,對文章最後一段的分析(這是文章的中心)等等。

我對這些問題做了充分的準備,預備他們答不出來,親自出馬以顯示老師的'地位。

可是沒有想到,在小組討論後他們把每一道題都探究的非常到位,並且不少學生的理解符合文本又很有自己的個性。可以説對問題的理解分析非常準確深刻。

比如譚小雨就談到對文句“整個世界”理解,她認為現在很多人的生活世界裏只有金錢名譽地位,他們勾心鬥角,沒有兄弟姐妹之情沒有孝順之心沒有夫妻之情更有甚者不撫養子女。而文中的我的世界裏卻有這麼和諧温暖的家庭,他重視愛母親兒子妻子,他重視親情,所以“我”很了不起。還有同學質疑文中的孫子的行為,他認為孫子肯定應該知道奶奶生病了,他應該順從奶奶走大路。

討論後又有同學質疑文中“我”處理問題的方式,他覺得“在到底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分歧前,“我”不應該擅作主張,我完全可以跟孫子溝通:奶奶生病了,我們應該照顧奶奶。而文中的“我”完全是一個大男子主義的典型,媽媽聽我的,妻子聽我的,兒子聽我的。所以解決分歧時,“我”一個人説了算。如果有了溝通就會更加和諧,而且這樣既是抓住了教育的一個契機,也告訴我們家庭出現了矛盾有了分歧,應該依靠相互的理解和溝通來解決,而不是家長一方的主觀願望。這是文章的敗筆。

學生能夠這樣深入的理解文章,並大膽提出自己的個性化的創意的理解,這在我的意料之外。我第一次覺得上語文課做語文老師原來也可以這樣的常興奮和激動,當然我也感覺到了壓力。不過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大踏步的前進。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定要認真認真的備好每一節課,否則就不會有進步,否則就要落在學生之後了。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0

《散步》是當代作家莫懷戚的一篇優美散文,它篇幅短小,語言雋永,但又情意濃濃。主要通過寫一家三代四口人外出散步的經過,表達了濃濃親情以及強烈的生活責任感。文章雖只有580字,讀來卻意藴深長,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歷來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也常常成為語文老師上公開課的選擇對象。

打算上《散步》一課時,其實一直在猶豫:那麼多人上過這篇課文,包括我本人也在幾年前作為公開課上過,怎樣才能上出新意呢?於是,我仔細閲讀了單元提示及課文,課文文字較少,且內容簡單,編者的要求也不高。當我讀到課後練習題時,引起了我的注意。課後一共設置了三道題目:一是為課文該換標題,意在把握課文內容;二是研讀課文最後兩句話,意在把握文章的主題;三是比較閲讀作家林文煌的《三代》,意在培養學生的閲讀及鑑賞能力。於是,一個大膽的思路便形成了,我何不圍繞三個題目來設計教學呢?針對三個題目我設置了讀出畫面、讀出情感、讀出故事三個教學環節,後來,我又加入讀出感悟的環節,作為前三個環節的補充,從而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同時,這節課我還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不讓學生帶課本進教室,更不準帶教輔資料,只准帶新華字典、筆、本子。這樣做的目的,只想讓孩子們去思考,而不是做一名搬運工。把資料書上別人整理好的答案搬到書上,然後再進行所謂的交流,這種做法學生獲得的閲讀感悟是極少的,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自己的閲讀體驗,根本沒有去思考。我一直認為,現在的孩子很懶,不是手腳懶,而是大腦懶,不願多用腦,倒是願意動手抄,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是提高的很慢很慢的。我也一直認為,學生的語文能力是需要訓練的,朗讀、寫作、交流表達等等,都需要在老師的示範、引導下來訓練提高。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從學生的`表現來看,基本上還是可以的,七年級的小孩畢竟還小,思維、表達的能力還有限。雖然分析膚淺,但有真意;表達生澀,但有真情。我相信,通過長期的薰陶、訓練,他們的閲讀、表達、思考、寫作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縱觀整節課,最大的失誤應該是似乎與課改的距離很遠,嚴格的説教學的理念距離課改不遠,但形式卻遠離了軌道,這也是我上語文課的最大痛苦。如何把自己教學的理念和課改的形式有機結合起來,應該是我今後課堂教學努力的方向。現在課堂教學很流行一個詞語:高效,到底什麼樣的課堂才算是高效的?也許很多人都沒有科學的答案。市教科所沈老師來我校調研時,我特意請教了這個問題,他説高效的課堂不是指你的課堂容量有多大,不是學生做對了多少題,而應該指學生思維的容量有多大。他説,他也不能做出多麼完整的科學的解釋。但他的這句話卻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課堂一定要讓學生去思考,否則,無論多熱鬧的課題,學生的收穫都不大。

語文教學永無止境,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的課上的非常好,我感覺他的教學之路會越來越窄,因為已經沒有提升的空間。我一直認為我是語文教學道路上一名學習者、探索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願與從事語文教學的同事們,在語文教學之路上共同成長。

七年級《散步》教學反思 篇11

本次活動是目標是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瞭解毛毛蟲變成蝴蝶的基本過程。學習量詞:個、根、顆、塊、片;學習説短句:毛毛蟲找到了X個X色的XX。在活動中,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故事,我製作了一個PPT,採用邊講邊提問的方式,PPT畫面比較直觀,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邊看邊回答,當我問小朋友:毛毛蟲第一天找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它找到了一個紅蘋果;它找到了一個又大又紅的蘋果。接下來,我仍採用邊看邊回答的方式。幼兒的注意力比較集中,能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發現。為了讓幼兒學習故事中的量詞,我在活動中設計了讓幼兒回憶毛毛蟲這幾天吃的東西,鞏固幼兒對量詞的認識,幼兒講述後我用PPT展示。通過欣賞故事,幼兒對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有了初步的'瞭解,為了讓幼兒真正感受毛毛蟲的演變過程,我讓幼兒看一段視頻,視頻較好地展現了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邊看邊拍手,覺得這個演變的過程十分奇妙,讓活動達到了高潮。

情況分析:

通過毛毛蟲圖片以及聽故事的引子部分,讓幼兒來猜猜故事的內容,使幼兒知道故事主要講述的事情。活動中採用分段欣賞及問答的形式,使幼兒知道故事的內容,並能學説短句,掌握其中的量詞,比較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觀看視頻,讓幼兒對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整個活動中,幼兒比較投入。

反思與措施:

整個活動過程還是比較清晰、流暢的,幼兒的注意力比較集中,整體效果較好,如果能在環節的設置時,採用遊戲的方式,做到了動靜交替,這樣課堂氣氛會更活躍,從而,使每個孩子都沉浸在一種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之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