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82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1

今天學習《奶奶的白髮》這一課。在導入時,我採用了講故事的方法,在娓娓的敍述中,把孩子們帶入了情境:夏天到了,院子裏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象閃亮的珍珠,向日葵在陽光下張開了笑臉.小花貓躲在樹蔭下,吐着舌頭.奶奶和孫子坐在小院裏,一邊乘涼,一邊説着話,他們在説什麼呢?想知道嗎?一下子激起了孩子們強烈的探究慾望.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説:想!接着,讓孩子們初步預習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

培養孩子的質疑能力,也是本學期訓練的重點,所以,在孩子們讀了課題後,有的孩子問到了:.為什麼奶奶的頭髮是白的呢?這是課文的重點,也是難點,我把問題放在哪裏,告訴他們下節課解決.

今天學習了《奶奶的`白髮》,回顧這篇課文,有幾點感受:

一、情境教學法。

用語言描繪情境,有圖畫再現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他們的心智,啟迪他們的思維。因此,在導入時,我採用了講故事導入的形式,結合插圖,用語言為他們創設了一個生動的場景,使孩子們有了想迫切瞭解課文內容的願望,為後面流利的讀課文奠定了基礎。

二、入境悟情。

這篇課文敍述簡潔,富有情趣,一一篇朗讀的好材料, 也是一篇思想教育的好材料。

因此,在第二課時,我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如男女生比賽讀,師生讀,生生讀,在讀的過程中,孩子們充分體悟語言文字所藴涵的情感,同時,讓他們藉助插圖,回憶自己在所熟悉的生活,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把課堂學習與家庭生活銜接了起來,將生活的經驗運用與課堂上, 加深了學生的體驗,碰撞了學生的心靈。孩子們紛紛説出了在家庭中長輩為自己所付出的辛勞,如:生病了還為自己做飯,媽媽不在家時送自己上幼兒園,爸爸媽媽不在家時陪自己睡覺等等。

三、演練結合。

在熟練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們又分角色表演了課文,大家對從表演者的動作和表情上做了評價,充分發揮了孩子們閲讀的積極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孩子們在演一演、評一評、説一説中更真切地體會到了長輩對自己的愛,為後面的實踐延伸做了鋪墊。

四、實踐延伸

社會是個大課堂,讓孩子在生活中實踐,才能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才能讓他們學會做人。

孩子們通過前面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了長輩為自己所付出的 辛勞。孩子們都明白白髮是不能變黑的,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使他們變的健康、快樂 、年輕。在課堂上我們共同指定了孝敬長輩行動指南,孩子們積極喳喳説了二十多條,有陪長輩散步,給長輩捶背,幫長輩疊衣服、、、、、有幾個孩子還説到了以前不聽長輩的話, 惹他們生氣,以後再也不會了。

行動指南雖然説的很好,但是要真正落到實處,還需要我們隨時督促和矯正。因此, 本週的日記我就給他們佈置的是我為家人、、、、、,本週末將根據收上來的日記和電訪進行評比, 評出孝敬之星。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2

《奶奶的白髮》這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從題目入手,板書課題,教學讀音“發”,多音字,讀好題目後,指出本課的描寫內容圍繞“白髮”展開的。

第一課時,在讀準、讀順句子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整個教學目的還是明確的,教學思路清晰,課堂上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思路展開想象,課堂氣氛不錯。按理,對這樣的教學效果應該還是滿意的,但為什麼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的疲憊呢?再次打開自己的教案,又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在指導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人物説話時的語氣,我注意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對於“好奇”我採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學生很快就接受了。後兩個詞語的理解,我本意是讓學生明白疊詞的作用:加重語氣程度(附教學片段)。(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課文題目。)

師:(出示句子):為什麼我的頭髮黑黑的,你的頭髮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這句話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嗎?

(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説不行)

教師急忙提問

師:不行,能説明原因嗎?

生:書的的

生:……

學生站起來都説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釋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設想的答案)面對時間的'關係,我的心裏很着急,況且後面還有家長在聽課啊!我使勁引導學生説出“加重程度”,最後班上李琬琰學生説出:兩個字放在一起,説明很白。聽到這個答案,我如釋重負,趕緊總結疊詞的作用:加大説明程度。並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練習,強化鞏固。這個答案的出來,好不容易啊!教師多累啊!而且

“程度的加大”這樣專業術語,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説根本不懂。根據教學效果,我請教了其他老師,並修改了自己的教案:

同樣,小黑板出示這句話,指名讀,並讓學生自己評價,對於讀得好的(突出“黑黑的”、“雪白雪白的”

學生,提出:你為什麼要這樣讀呢?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大膽嘗試,反覆朗讀,自然能讀出那種強調的語氣。這種以讀代講的方式,比起自己那種一味跟學生的要答案的方式,效果好多了,而且把主動權發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朗讀,有利於他們自己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為何一定要孩子們按你的意思朗讀呢?再者: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3

《奶奶的白髮》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教育少年兒童要孝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文中有一段情節:當“我”問奶奶為什麼“我”的頭髮黑黑的,奶奶的頭髮是雪白雪白的時,奶奶笑着説:“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此時的“我”內心思緒萬千,課文中沒寫,需要孩子們去體悟。我覺得如果孩子沒有完全理解奶奶的話,沒有理解我為什麼低下頭,那是很難説出真實的心理話的。

聯繫生活,理解奶奶説的話的意思。沒有任何的鋪墊,未必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奶奶説的話中的“一半、一半”的意思,讓孩子們讀了這句話之後,啟發孩子聯繫生活實際,想想自己的奶奶是個怎樣的人,平時在家是最辛苦的一個人嗎?都幹些什麼?孩子們紛紛舉手告訴我自己的奶奶很勤勞,有的説自己的奶奶負責接送他們上學放學,有的.説自己的奶奶每天天不亮就起牀做全家人的早餐了,有的説自己的奶奶包了所有的家務,等等。顯然,通過聯繫生活,已經將孩子們感情的閘門打開了,在他們口中,他們的奶奶和文中的奶奶一樣辛苦,一樣疼孫子。接着,我總結了一下:是呀,照理説,爸爸已經成家了,奶奶可以徹底休息了,可是奶奶還沒閒着,她還在照顧着你們,請你們再讀讀這句話,現在你能體會它的意思了嗎?孩子們又讀着這句話,陸續舉起了手,表達着內心的理解。這次,理解的孩子多了起來,他們知道,奶奶的白髮是長期操勞的結果:一部分是為自己的兒子操心,一部分是為小孫子操心。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4

《奶奶的白髮》這篇課文通過奶奶和“我”的對話,洋溢着濃濃的親情。

奶奶為一家人操勞一輩子,無怨無悔,這樣的奶奶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特別是農村的孩子,很多父母外出打工,孩子是爺爺奶奶一手拉扯大的,孩子們對奶奶的感情也格外深厚。

所以在教學中,理解奶奶説的這句話:“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

我讓學生聯繫生活,説説奶奶是如何為我們操勞的,孩子們説了很多,他們從這一件件事情中,感受到奶奶的頭髮為了我們一家人慢慢地變白了。

這時候,我再請學生談談我“低下了頭 ,沒有吭聲。”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心裏是怎麼想的。學生都很願意表達,從他們的'回答中,我知道他們已經懂得了不讓奶奶操心,要孝敬奶奶。

最後我讓他們把心願化作實際的行動,回去為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希望這種孝敬長輩的行為能成為孩子們的一種習慣,貫穿於生活中的每一天。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5

《奶奶的白髮》一文緊緊圍繞“奶奶的白髮”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老一輩人為後輩所付出的勞苦、艱辛,也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敬、關心,洋溢着一股濃濃的親情。

教學時,我問孩子們:“在預習過程中,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孩子們七嘴八舌,問了很多。但問的最多的兩個問題是“這白髮一半是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聽了奶奶的話,我低下頭,沒有吭聲。”這兩句話不太理解。所以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抓住這兩個問題進行教學。第一個問題學生們通過討論很快知道奶奶的白髮是自然規律。教學第二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理清前因後果,回顧課文,由黑髮、白髮的差異帶出了奶奶為兩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態點示了不吭聲的內涵,體會“難受”、“難過”的心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通過引導學生由人及己發散思維,課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為淘氣讓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髮,我們自己呢?這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聯想起讓奶奶操心的種種事情,這時我因勢利導,回到讓奶奶白髮變黑的心願,對學生無疑是一種不着痕跡的教育。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在這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新的方法:讀課文,學着給自己提出三個問題,然後自己試着回答,或者提出後讓其他人回答,每個學生都要提,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激發了讀書的興趣,整堂課,學生爭着提,爭着回答,氣氛熱烈。特別是在討論:“為了不讓奶奶操心,我會怎樣做呢?”這一問題時,學生説的`很多,認識到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能讓長輩為我們操心的道理。以後我要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試着提問,試着回答。又通過分角色朗讀,學生熟讀成誦,效果不錯。

奶奶的白髮教後記

《奶奶的白髮》這一節課,我是這樣安排的:從題目入手,板書課題,教學讀音“發”,多音字,讀好題目後,指出本課的描寫內容圍繞“白髮”展開的。

第一課時,在讀準、讀順句子的基礎上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整個教學目的還是明確的,教學思路清晰,課堂上學生能夠根據老師的思路展開想象,課堂氣氛不錯。按理,對這樣的教學效果應該還是滿意的,但為什麼整節課下來,感覺特別的疲憊呢?再次打開自己的教案,又對每一個環節進行分析,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在指導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深刻體會人物説話時的語氣,我注意抓住重點詞語來理解,“好奇”、“雪白雪白”、“黑黑的”,對於“好奇”我採用表演的方式理解,學生很快就接受了。後兩個詞語的理解,我本意是讓學生明白疊詞的作用:加重語氣程度(附教學片段)。

師:(出示句子):為什麼我的頭髮黑黑的,你的頭髮雪白雪白的呢?如果我把這句話中的“黑黑的”改成“黑的”,“雪白雪白的”改成“雪白的”行嗎?

(學生紛紛發表意見説不行)

教師急忙提問

師:不行,能説明原因嗎?

生:書的的

生:……

學生站起來都説了自己的理由,但解釋都差不多,(都不是我教案中設想的答案)面對時間的關係,我的心裏很着急,況且後面還有家長在聽課啊!我使勁引導學生説出“加重程度”,最後班上李琬琰學生説出:兩個字放在一起,説明很白。聽到這個答案,我如釋重負,趕緊總結疊詞的作用:加大説明程度。並出示小黑板讓學生練習,強化鞏固。這個答案的出來,好不容易啊!教師多累啊!而且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6

背景介紹:

新語文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學科最基本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語文學科中,語言文字是工具、是載體、是軀殼,而它所藴含的思想、情感、文化等則是其本質與靈魂。正如著名的語文教育專家於漪説道:“學語文就是學做人,伴隨着語言文字的聽、説、讀、寫訓練,滲透着認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打開教材,股股濃郁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讓教師與學生在教學中感受着濃濃的人情。《奶奶的白髮》就是其中一篇令人心動情往的好課文,它含蓄盡致地表現了老一輩為後輩人所付出的艱辛、勞苦,也不着痕跡地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重、理解、關心。篇幅雖短,卻給人以尋繹難盡之感,值得我們有表及裏地細細品味。

教學片段1:“情感的課堂”——走進“奶奶的白髮”

師:為什麼我們的頭髮是黑黑的,奶奶的頭髮是雪白雪白的呢?請小朋友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然後尋找答案讀一讀。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話。在朗讀過程中,可以加上一些動作。)

師:奶奶説的這句話,你能聽懂嗎?

生1:奶奶經常為爸爸和我操心,所以頭髮就慢慢變白了。

生2:奶奶年紀大了,還要為我們做事,很辛苦,所以頭髮就越來越白了。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你的奶奶為你和爸爸做了哪些事?操了哪些心呢?

生1:奶奶把爸爸養大,要工作賺錢給爸爸買吃的、穿的,供爸爸上學,還要教育爸爸。

生2:爸爸小時候生病了,奶奶會很着急,送爸爸去醫院,在旁邊陪爸爸。

生3:奶奶也為我做了很多的事,每天早上給我做早飯,送我上學,中午接我放學,下午又要送我上學放學。

生4:奶奶還給我縫衣服。

生5:奶奶最疼我了,有什麼好吃的總是給我吃,做什麼事都想到我。

……

師:是呀,你們的一舉一動,你們的一言一語,你們的喜怒哀樂都牽動着奶奶的心。看!奶奶的這一頭黑髮就是這樣為你、為你們、為你們的父親變白的。當奶奶説了這句話後,小孫子可難受了,低下了頭,沒説一句話,這時我在想什麼呢?

生1:我一想到奶奶的頭髮是為我操心才變白的,我就感到很難過。

生2:我想起了以前做的許多讓奶奶生氣的事,覺得自己太不懂事了。

……

點評:學生的生活感受對於課文的理解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生的生活體驗並非一個問題扔下去就會有豐富的生活聯想,完全要靠教師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説出心裏話,道出真情。

教學片斷2:“開放的課堂”——演繹“奶奶的白髮”

師: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奶奶為我們做了這麼多,此時此刻,你想對奶奶説些什麼?

(開頭:我就是小孫子,我想對奶奶説:——)

生1:奶奶操勞了一生,真辛苦啊!

生2:都是“我”不聽話,讓奶奶操夠了心,今後我要做個聽話的孩子。

……

師:小朋友們説的真動人。從你們天真的述説中,我能深深地感受到你們已經長大了,相信奶奶聽到你們説的話後一定會很高興的。課文中奶奶和小孫子一老一少的對話很有趣,讓我們再把整篇課文來讀一讀,看誰的朗讀能打動觀眾。

(學生在自由練習的基礎上,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邊讀邊對同學的朗讀進行品評,説説同學的朗讀好在哪裏?還有什麼地方不足)

師:同學們讀得真動聽,如果能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就更感人了。文中有兩幅插圖再現了課文中一部分內容,圖上還有什麼沒畫,如果你是一個小畫家,你要畫一個怎樣的畫面?先仔細地想一想,然後把你所要畫的畫面,用你的表演展示給大家看。

(注意文本的完整性、擴展性。第一次表演後,可以聯繫課文內容,從人物説話的語氣、動作、臉部表情的變化、內心的感情變化等方面來評論,然後進行第二次表演。)

點評: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注意了文本的完整性、擴展性,利用好文中的插圖,圖文對照,創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課文的語言,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真正的發展。

教學片斷3:“交流的課堂”——感激“家人的付出”

師:除了奶奶,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在關愛着我們,時時為我們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嗎?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但他們的回答遠遠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媽媽整天為我操心,因為我的字寫得不好,媽媽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業本上寫得不好的字擦掉,讓我重寫,經常會陪我很長時間。

生2:我在學校生病不舒服的時候,爸爸不管在哪裏,只要一接到我的電話,總是很快地趕到學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爺爺很關心我,爺爺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但是每天都來接我放學,風雨無阻。

生4:我媽媽很為我操心,因為我成績不好,媽媽把工作辭了,一心來照顧我,輔導我的學習。

生5:我們只要雙休日到爺爺奶奶家,他們一定會做很多好吃的來招待我們。

……

 點評:孩子們人小心不小,他們用自己靈動的心去紀錄下生活中感動他們的`點點滴滴,也許他們説的,現在還做不到,還會繼續讓很多人為他們操心,但只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他們也會讓周圍的人像課文中的奶奶一樣,“操心並快樂着”。

簡要評析:

學生情感素養的豐富,思想和情感的發展,需要用同樣的思想與情感來滋養與陶冶。閲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不僅僅是掌握語言文字的過程,更是學生領悟語言文字所藴含着的情感的心歷過程。

(一)讀讀、評評,悟親情

這篇課文的難點是體會老一輩為後輩付出的操勞,懂得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這種體會與感悟是無法通過講授與灌輸獲得的。“新大綱”提出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使自己與文中人物心靈相通,相互融合。所以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通過讓學生交流“生活中奶奶是怎樣為爸爸和

我操心的”來激起學生的生活經歷,感受奶奶撫養爸爸的艱辛和對我的疼愛,然後讓學生通過朗讀進一步感悟和內化這份祖孫親情。

本課所藴含的樸實真切的祖孫之情是需要在不斷地朗讀中感悟、品評與體會,從而融入於學生的生活之中的。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請學生邊聽邊評,説説同學的朗讀好在哪裏,還有什麼地方不足。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從被評價者轉換為評價者,調動學生參與課文教學的主動性,而且使學生在相互評價中更加完善、豐富彼此的情感。例如:奶奶笑着説:“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一句話雖然説出了奶奶的白髮是因為長期為兒孫操勞的結果,但卻沒有絲毫責備之意,語句滿含風趣,慈祥與寬容。在朗讀中,就不能把這句話讀成責怪與抱怨的語氣。又如,奶奶見我不吭聲,又説道:“怎麼啦,不高興了嗎?傻孩子,奶奶跟你説着玩呢。”這裏的“傻孩子”飽含了奶奶對小孫子的疼愛、理解之情,並不是真的説自己的孫子很傻,這種感情的體會學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感悟到。讀讀、評能使情感得到相互補充,從而促使其情感的相互生存,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把課文給讀活了:讀出了奶奶對小孫子的疼愛,讀出了小孫子知道奶奶的白髮是為自己和爸爸操心而來時萌發出的愧疚,最後由愧疚轉為對奶奶的關懷,並且希望通過不讓奶奶操心,讓奶奶的白髮變回黑髮的美好心願,文中的形象也隨之躍然紙上,栩栩如生。此時,濃濃的祖孫親情已溢滿文中的字裏行間。

(二)演演、説説,道真情

新課程推崇“整合”,強調“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整合,強調“過程和方法”、“知識與能力”的整合,強調“聽、説、讀、寫”的整合。編演課本劇則可以將這些“整合”得到整合。在這一獨特的演繹過程中,學生必須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從而將陶冶人情與社會交往的工具性,完美而和諧地統一在一起。在學生充分感悟體會奶奶與小孫子濃濃的祖孫情之後,讓學生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學生興趣高漲,把奶奶慈祥的笑容,痛惜的撫摸以及小孫子天真可愛、懂事乖巧表現得活靈活現。在一句句“奶奶,您辛苦了”,“奶奶,謝謝您”的真摯童言中,我已能感受到學生已把文中的祖孫之情已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最後,在回憶家人對自己的操心後,更加能感受到家的温暖,孩子們一顆顆感恩的心也油然而生。在隨後的日子裏,我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對來接送自己的爺爺奶奶表現得更有情有義了,不再像過去一樣,把爺爺奶奶對自己的好認為是理所當然而視若無睹,也不再對爺爺奶奶隨意地發脾氣了,濃濃的祖孫親情溢滿了學生的生活。

語文教學不僅要育人以知,更要育人以情、育人以魂。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不僅是掌握知識過程,更是感悟語言文字所飽藴着的真情與美麗的過程,從而在學習語文中,學習做一個有豐富情感的人。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7

《奶奶的白髮》一課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教學時,我採用了先聯繫生活,然後再進行分節教學的方法。這是一堂公開課,自己也準備了很長時間,但到正式上時我卻表現很糟糕,由於緊張搞得課堂上激情不高,師生互動較差。我的課存在很多問題:這是一篇比較簡短而又難理解的課文,學生的生活感受對於課文的理解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學生的生活體驗並非一個問題扔下去就會有豐富的生活聯想,完全要靠教師創設一個真實的情境,要引導學生走進情境,説出心裏話。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一是表現得不夠自信——相信學生能行,急於幫學生總結答案,學生説的機會不多,二是對於課堂中生成的教學資源不能很好的把握,當學生答到“奶奶既帶大了爸爸,也帶大了我,非常得辛苦,所以頭髮全白了。”時,應引導學生具體地談一談奶奶為爸爸、我做了哪些事情,而爸爸、我又是怎樣對待奶奶的,讓學生説心裏話、説真話。第二,這篇課文完全可以用表演的方式來再現課文內容,教學也注意了這一點,但卻忽視了文本的完整性、擴展性,如果能利用好文中的插圖,圖文對照,創造想象,真的做到活化課文的語言,那麼學生的表達能力就得到了真正的發展。

通過這堂課的教學以及各位老師給我的建議,我對於“給孩子一個怎樣的語文課堂”這個問題又進行了一番深思,又得出了一些新的觀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忠實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簡單的説,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和“説”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8

《奶奶的白髮》這一課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

上完這節課,覺得在教學生字方面還是上得比較輕鬆的,學生也能夠按着老師的要求認真寫字,下面就重點講講我對本課生字的教學方法。課程標準指出,低年級識字教學的`目標,首先是要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有了這種喜歡和願望,可讓學生學習漢字變得更輕鬆、更主動。本節課中,我並不是只由我一個人一味地講解,而是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分析、選擇記憶字形的方法,學生們有的用部件法記生字,有的用猜謎法記生字,有的用換偏旁的方法記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變化記生字等,在滿足了他們急於實踐的心理渴求的基礎上,再讓每個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牢固掌握生字的記憶方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在識字中表現得積極、熱情、獨立、自主,他們完全成為識字的主人,整堂課緊湊、有序。這樣的識字教學由枯燥變得有趣,由單一變得多樣,識字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享受和生活需要,我想,久而久而之,學生一定能養成良好的自主識字的習慣。

另外,在這教學片段中,我着力啟發學生想象,抓住“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啟發想象“我”沉默不語的原因,繼而想象此時此刻“我”的心理活動。這樣的啟發引導,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懂得長輩為後代的成長付出了許多艱苦和勞累,我們要孝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的這一道理。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9

《奶奶的白髮》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要讓學生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認識到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要尊敬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難點是理解奶奶説的一句話“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含義。教參中也明確要求“要讓學生在動情的朗讀中積澱語感,增強情感體驗。”那麼,我想用特級教師高萬同老師曾説過這樣一個九字決“讀進去記得住 用得出”來分析本課。

 一、讀進去

1、融入情境:

利用聽課文的配樂朗讀,首先把孩子帶到情境中區,再利用多媒體幻燈片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圖文並茂更好地幫助孩子們理解文中人物的內心情感,這樣才能讀進去。

2、多樣的形式:

從讀的形式來看,有老師師範讀,指名讀,加動作讀,賽讀,齊讀,分角色讀,表演讀。通過多樣的形式來吸引孩子融入情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創造性。

3、感悟讀:

在課文中多處讓學生換位思考和聯繫自己的實際來感悟奶奶的慈愛、辛勞,體驗小孫孫的懂事、天真。通過自由發揮想象,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體驗人物情感。

二、悟得到

通過老師的引導區感悟兩種情感。一個是體驗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和勞苦,及對我們的疼愛,為我們付出了太多,任勞任怨,為了後輩人能生活得健康、快樂,吃再多的苦都覺得是值得的。第二個是要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在家裏幫助長輩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孝敬長輩的懂事的孩子。

讀得出在體會了人物的情感後,發揮自己的`想象,通過不同的語氣,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動作來讀出人物的情感。

當然,這三者在實際教學中,不是截然分離的教學環節。而是讀中悟、悟中讀。讀進、讀出是一個相互依存的、互為一體的過程。動情的朗讀本身就是感悟讀進的過程。()怎樣才能知道“讀進去悟得到”,這本身也是一個需要讀出來體現的過成,讓學生“讀進去悟得出”也是一個體現“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的組織、引導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人物的情感體會得很好,在換位思考,聯繫自己的實際説話時也説得很實在,真正地把課堂學習與家庭生活銜接了起來。但是經過多次講解、分析,變換形式的讀後,效果不佳。回想起,原因在於對孩子讀課文的評價不夠。在讀奶奶的話時,學生始終讀得比較地生硬,其中有個男生讀得很棒,無論是表情,語氣都恰到好處,應該讓她到前面來面對所有孩子師範讀,讓其他孩子去模仿讀,不僅模仿讀的語氣還有讀的表情、動作。另外讀的形式列舉出來很多,但是沒有很好的交差利用,導致孩子們失去了讀的興趣,感覺一絲的枯燥。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欠缺,需要不斷地磨練。

只有吸引了孩子的所有注意,讓他們的思維跟着老師轉,老師主導,學生主體,多方位地為讀做準備,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更輕鬆地學習。憫農教學反思民族國小教學反思民間玩具教學反思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10

原文:

一天,我指着奶奶的頭髮好奇地問:“奶奶,為什麼我的頭髮黑黑的,你的頭髮是雪白雪白的呢?”

奶奶笑着説:“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奶奶説:“怎麼啦,不高興了嗎?傻孩子,奶奶跟你説着玩呢。”我抬起頭,望着奶奶的白髮説:“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髮還會變黑嗎?”奶奶撫摸着我的頭,笑了。

教案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認識1個多音字。

3、認識到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芝苦,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能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妙詞侍句。

2、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第2自然段。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步理解課內容。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

2、課文應該寫什麼?你想知道什麼?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

2、學生自由練讀,師巡視指導。

3、檢查自讀情況。

4、師範讀課文。

5、全班齊讀課文。

三、教學生字。

1、複習鞏固生字的讀音。

2、教學新偏旁。

3、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4、指導寫字。

5、生描紅,師巡視指導。

四、師小結。

五、佈置作業。

六、教學後記:指、跟難以掌握,對課文有了初步瞭解。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到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和芝累、懂得要尊重長輩,不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教學用具:

生字卡片,投影、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二、細讀課文第1自然段。

1、自由讀,

2、讀後你知道了什麼?

3、“雪白雪白”是什麼意思?

三、細讀課文第2自然段。

1、指名讀。

2、指名讀寫奶奶和“我”的句子。

3、出示重點詞句。

4、聽了奶奶的話,“我”為什麼低頭不説話?

5、請同學們想一想:這時候,他心裏會想些什麼?(齊讀)

6、為了不讓奶奶操心,“我”會怎樣做呢?

7、指導朗讀奶奶第二次説話和“我”的話。

8、奶奶聽了“我”説的話,為什麼會笑了?帶着高興的心情讀最後的一句話。

9、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

10、學生分角色朗讀對話。

四、總結課文。

五、指導背誦。

六、教學後記:

1、學生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拉近了學生和老人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認識到了老一輩為後輩人付出的艱辛、勞苦,懂得了要尊重長輩,不要讓長輩為我們操心。

3、本課的生字學生掌握的較好。

4、課的要認讀的生字學生交難掌握。

5、本課含義較深,學生較難理解人物內心的心理變化。

教學反思:

《奶奶的白髮》一文緊緊圍繞“奶奶的白髮”展開故事情節,表現了老一輩人為後輩所付出的勞苦、艱辛,也表露了小輩對長輩的尊敬、關心,洋溢着一股濃濃的親情。

教學時,我問孩子們:“在預習過程中,你產生了哪些疑問?”孩子們七嘴八舌,問了很多。但問的最多的兩個問題是“這白髮一半是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聽了奶奶的話,我低下頭,沒有吭聲。”這兩句話不太理解。所以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抓住這兩個問題進行教學。第一個問題學生們通過討論很快知道奶奶的白髮是自然規律。教學第二個問題時,我引導學生理清前因後果,回顧課文,由黑髮、白髮的差異帶出了奶奶為兩代人“操心”,又由“我”的情態點示了不吭聲的內涵,體會“難受”、“難過”的心理,使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更加透徹。通過引導學生由人及己發散思維,課文中的“我”理解了自己因為淘氣讓奶奶操心以致早生白髮,我們自己呢?這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聯想起讓奶奶操心的種種事情,這時我因勢利導,回到讓奶奶白髮變黑的心願,對學生無疑是一種不着痕跡的教育。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11

《奶奶的白髮》這篇課文用生動簡潔、富有情趣的語言描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濃濃的親情。本課的教學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訓練和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1、解讀重點句子。

(1)奶奶説:“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話滿帶風趣,而又內涵豐富,表明了奶奶的白髮是長期操勞的結果,表現了奶奶為兩代人操心的實際情形。但是,對於這個句子,學生難以理解:白髮長在奶奶頭上,怎麼會是爸爸和我“給的”呢?

在教學時,我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理解:

“平時,你的奶奶關心過你嗎?”

“關心過,我的奶奶非常的疼愛我。”

“她是怎樣關心和疼愛你的?”我接着追問。

“我一到奶奶家去,奶奶就給我做好吃的。”

“小時候,爸爸媽媽上班,都是奶奶在家裏哄我”

“有一次,我感冒了,奶奶一直陪着我,還給我喂藥。”

“奶奶很關心我的學習。”

“小時候,奶奶還經常講故事給我聽呢!”

“有一次,我把課本拉在家裏了,是奶奶給我送來的。”

“每天放學,都是奶奶來接我。”

至此,學生對奶奶説的'“這白髮,一半是你給的。”恍然大悟。那麼對“一半是你爸爸給的”理解起來就易如反掌了。這樣,為學生的理解設置了梯度,減少了難度,

2、 指導學生讀好三個問句。

下面三個句子後面的標點叫什麼?這樣的句子你會讀嗎?試試看。

(1)“奶奶,為什麼我的頭髮是黑黑的,你的頭髮是雪白雪白的呢?”讀出好奇、疑問、驚訝的語氣。

(2)“怎麼啦,不高興了嗎?”語調要輕鬆、柔和,表現了奶奶對孫子的疼愛。

(3)“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髮還會變黑嗎?”讀出我的天真可愛,對奶奶的關心。

先讓學生結合對課文的體會進行朗讀,讀出每句話表達的情感。雖然同時是疑問句,但表達的情感不同,讀起來也要有變化。這幾句話讀起來語調要輕柔,語氣要上揚,要讓學生在讀中認真體會。

3、樹立課程資源意識,恰當的進行拓展訓練

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話;“我低下了頭,沒有吭聲。”,引導學生想象“我”沒有吭聲的原因------“文中的‘我’為什麼‘低下了頭’?‘我’當時會想些什麼呢?請同學們想象一下,並説一説。”

“奶奶,原來你的頭髮是因為為我操勞才變白的呀!”

“奶奶,我讓你操了多少心呀!”

“奶奶,我知道你的頭髮為什麼會變白了。”

“奶奶,你為我和爸爸操了這麼多的心呀!”

“奶奶,我原來真的是太調皮了,讓你整天為我擔心!”

……

課文的最後寫道:我抬起頭,望着奶奶的白髮説:“奶奶,要是我不再讓你操心,這白髮還會變黑嗎?”奶奶撫摸着我的頭,笑了。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體會:“奶奶的頭髮會變黑嗎?”“奶奶為什麼笑了?她會想些什麼呢?”

“奶奶的頭髮會變黑,她可以染髮呀!”多麼有趣的想法!

“奶奶的頭髮會變黑,如果她以後少操心,可以返老還童呀!”多麼美好的願望!

“奶奶的頭髮不會變黑了,但我可以讓奶奶今後少為我操心,讓奶奶更加快樂!”多麼情真意切的語言!

……

學完課文,可以讓學生説一説:“你打算怎樣讓爺爺奶奶少操心?” 這樣,對學生進行的尊敬老人的教育也水到渠成,真可謂是“潤物細無聲”。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12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台,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台。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説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簡單的説,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讀”和“説”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奶奶的白髮》教學隨筆

《語文課程標準》在談到“綜合性學習”時,提到“應着重考察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對於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識字量較少,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思維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顯然不能和中、高年級學生比,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往往會感到開展探究性學習比較困難。不過,只要立足語文課堂教學,抓住語言文字訓練的一些基本環節,引導學生在提問中探究,同樣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

“研究始於問題”,低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一切都喜歡問為什麼,這種自發的提問會使人想方設法弄清楚新奇事物的背後發生了什麼,從而使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質疑、探究、思想的過程。在學習《11、奶奶的白髮》一課中,當學生讀到“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時,我引導學生質疑,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們提出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生1:這白髮是奶奶頭上的,別人怎麼可以給她白髮呢?

生2:我不再讓奶奶操心,奶奶的白髮會不會真的變黑?

生3:人的頭髮怎麼會從白變黑呢?

在教學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能夠回答的問題,鼓勵他們再次認真朗讀課文,並和同桌合作進行討論交流,學生們會得出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奶奶的白髮其實不會再變黑,人老了,頭髮就會白,奶奶為了養育我爸爸和我,操勞了一輩子,如果我們不再讓奶奶操心,奶奶就會少一些辛苦,會感到很欣慰。這樣討論、交流的環節就使他們感受到,在學習中遇到的疑問可以通過積極主動的發言得出結論,在提問、答問這樣互動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他們的探究意識、探究能力也會逐漸提高。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13

這篇課文,是一篇親情文章,一年級的學生讀了可以啟發他們關心長輩,懂得長輩的酸甜,不容易。在課文中有幾處地方是可以啟發學生讓他們來説一説,談一談的。我原本以為,我們班的孩子應該説還是比較能説的,估計稍微提一提,大家就能説一説。課前我做了充分的準備,先啟發學生們想一想自己的奶奶,或者是外婆,外公平時是怎樣為自己操心的,再讀課文。結合想象,然後再來説一説。可是好象只有幾個人理睬我,和我交談交談,大多數的學生只是困惑地看着我,時而抓抓頭,時而皺皺眉,時而還咂咂嘴,長歎一聲。我看了,更加面部誇張地去講解引導啟發,卻還是接受了不願看到的場景--舉手的人數和原來一樣。。

我當時心理有點急了,心想設計的好好的過程怎麼能就這樣進行,不行。於是,我臨時做了一點調整,課文中奶奶説的一句頗有內涵的話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原本我是讓孩子們自己讀,讀完之後,説説你讀懂了什麼。結果只有幾個能夠説一説。於是我接着問;白髮是長在奶奶的頭上的,為什麼奶奶説,一半是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多了幾個舉手的人了,因為是奶奶為我們操心的。我接着引導問,奶奶是怎樣為你們操心的?課堂上開始有了一點生氣,孩子們開始興奮起來,奶奶每天給我們燒飯。奶奶每天都送我上學,還接我放學。……奶奶每天要為我們做這麼多的事,你看奶奶累嗎?學生們還沉浸在剛才的話題中,至此,我問這句話你讀懂了什麼?孩子們終於開始漫漫走入了正軌。

由此,我發現,課前雖然進行了精心的.備課,但有時仍然會出現一些突發事件,可能問出的問題沒有幾個人回答,也或者沒有任何反映,甚至更難堪的場面,或更悲慘的是,在有人聽課時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平靜自己的心情,千萬不能緊張,其次,漸漸地降低問題的難度,選擇一個大家可以回答的高度,漫漫引導到設想的問題。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14

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突破了教學的難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開始,教師直接問學生:“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奶奶為什麼這麼説,你們明白嗎?”,目的是喚起學生的疑問,引起學生的共鳴和關注。當學生搖頭示意不明白時,教師並沒有將“標準答案”直接“告之”,而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舉例。“誰能説説奶奶是怎樣關心你們,為你們操心的?”這一問,一石激起千層浪,奶奶平時關心自己的一幕幕情景,立刻浮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髮言積極踴躍,情真意切。在例舉中,學生感悟到由於奶奶辛苦與操勞,所以頭髮才變白了。對於祖母的深情與厚愛,學生已有深切的領悟。接下來,對於“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的理解,學生自然是舉一反三、水到渠成。至此,學生在例舉中,深刻領悟了“這白髮,一半是你給的,一半是你爸爸給的”這句話的意思。此教學過程實踐了葉聖陶先生説過的一句話:“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是相機誘導”。

那麼,聽了奶奶的這句話,“我”有什麼表現呢?

在學生理解了奶奶説的那句話以後,教師並沒有就此瞭解,而是抓住“低下了頭,沒有吭聲”,啟發學生想象“我”沉默不語的潛在原因,“此時,他心裏會想些什麼呢?”,這一問,承上而啟下,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慾望,學生表達出了對奶奶的愧疚、對奶奶的敬愛,表達出了希望奶奶過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情……學生在表達中自然流露出對祖母的深情,孝心一片,深切感人。

反思五: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

對於這樣一篇以“親情”為基調的文章,我把重點放在讓學生練習實際體會長輩對自己無私的愛。讓很多學生説一説平時在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為自己做的事情,讓學生從這些點點滴滴得小事中感受到長輩對自己不求回報的愛。同時引出練習裏的“情深似海”、“恩重如山”兩個成語,讓學生看着字面意思想一想成語的含義,孩子們都能説得出來。

我問學生:除了奶奶,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人在關愛着我們,時時為我們操心,你能感受得到嗎?

雖然是一年級的小朋友,但他們的回答遠遠超乎我的想象:

生1:我媽媽整天為我操心,因為我的字寫得不好,媽媽每天都要耐心地把我作業本上寫得不好的字擦掉,讓我重寫,經常會陪我很長時間。

生2:我在學校生病不舒服的時候,爸爸不管在哪裏,只要一接到我的電話,總是很快地趕到學校,接我去看病。

生3:我的爺爺很關心我,爺爺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但是每天都來接我放學。

生4:我媽媽很為我操心,因為我成績不好,媽媽把工作辭了,一心來照顧我,輔導我的學習。

生5:我們只要雙休日到爺爺奶奶家,他們一定會做很多好吃的來招待我們。

《奶奶的白髮》教學反思15

《奶奶的白髮》是(蘇教版)語文課本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寫了奶奶和孫子之間的一段對話,表現了兩代人之間的親情。它篇幅雖短,但意趣橫生,意藴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課文。

教學理念

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讀書和心靈交匯為主要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盎然趣味中產生閲讀的激情;使學生在解讀交流中流露真情;幫助學生在想、述、演、議中內化語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閲讀理解課文,體會老一輩對晚輩的成長付出了心血,要懂得孝敬長輩。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收集長輩關懷晚輩的圖片。

教學片段:

師:同學們,從小到大,我們都生活在父母長輩的關懷和呵護之下,尤其是我們的奶奶,更是對我們疼愛有加。今天,老師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篇關於奶奶的文章。

生:齊讀課題。

師:讀了課題,你知道奶奶的頭髮為什麼是白色的嗎?

生1:奶奶老了。

生2:人老的時候,細胞死了,所以會變白。我是從廣告中知道的。

生3:小孩頭髮裏有黑色素所以是黑的,人老的時候頭髮裏有空氣,所以變白,我是從課外書上看到的。

師:對於同學們的回答都有道理,説得都很精彩,那奶奶的白髮到底是怎樣變白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認真讀讀課文,看看答案和你們説的一樣的嗎?

學生們投入地讀起課文來。

師:讀了課文,我們知道奶奶的白髮雪白雪白的,那她的頭髮為什麼這樣白呢?文章的小作者也有同樣的疑問,他好奇地問奶奶——

(引讀:“奶奶,為什麼我的頭髮黑黑的,你的頭髮是雪白雪白的呢?”)

師:奶奶是怎樣回答孫兒的問題的.呢?

生:奶奶笑着説:“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

師:誰能講講奶奶這話是什麼意思?

生陷入沉思,無人應答。過了有一分鐘,胡從正小手舉起來了。只聽他説:“奶奶生兒子的時候,頭髮變白一點,等生孫子的時候又變白一點,所以就雪白雪白的了。”鍾文昊:“奶奶生了兒子,變老了些,兒子長大結婚又生了孩子,奶奶更老了,所以頭髮變白了。”

我忍不住笑了,孩子們也笑了。我説:“你説的有道理,説明你用心思考了,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是這麼回事嗎?

師啟發:同學們,想想平時在家,我們的奶奶都做些什麼?(生議論開了。)

生1:奶奶每天為我們做飯,做菜,奶奶做的飯菜可香了。

生2:我們家的早餐都是奶奶做的。

生4:奶奶也很辛苦,每天要做很多的家務活,不僅要照顧她的兒子,還要照顧自己的孫子、孫女。

……

師:是啊,我們的奶奶每天洗衣服做飯,問暖問寒,關心家裏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她們為了家人做了很多很多,用一個詞語來講,就是“操心”。奶奶,她年輕的時候為你爸爸操心,現在年紀大了,還在為自己的孫子 操心,為這個家這樣操心,能不老嗎?所以頭髮變白了。

課堂反思:生1:我明白了,奶奶的白髮一半是為了我爸爸操心操出來的,一半是為我操心操出來的。

生2:我明白了,奶奶的白髮是為全家人操心操出來的,我以後不再讓奶奶和媽媽操心了。

……

課後反思:

語文課堂應和社會生活相融,每個人每天都存在於生活之中,在生活中成長,在生活中完善。學習也是生活的一個部分,離開生活的學習活動是孤立的,不易被人接受。就如我們的課堂教學一樣,如果教師不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大多數孩子肯定不會去關注,因為對於一些常見的事情,孩子們往往是無視的。如果不去關注生活細節,孩子們肯定無法體會到奶奶照顧家人,為家人而操心的辛勞,更別説去體會“這白髮,一半是你爸爸給的,一半是你給的。”這句話的含義了。老師即使在課上費心講解奶奶如何如何地辛苦,但在孩子們的心理上,還是會因為沒有留心而把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忽視,也不會去好好體會和思考,所以很難獲得真情實感,那樣的課堂勞動是費力、費心又費時,而且教學效果也不理想。課堂上,我讓孩子們回想平時奶奶在家做過的事情,慢慢引導到操心上來,讓孩子們自己到生活中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那就可以把老師上課時空洞的講解填補了。而且,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讓語文課堂走向生活語文,讓語文學習生活化,用生活常識來為語文課堂做鋪墊,這種做法恰恰符合了兒童的認知規律。事實也證明了:課堂上,我沒有過多地講解,孩子們已經能理解 “白髮”的意義了,這樣的教學省力、省心又省時。由此讓我認識了,充分挖掘我們的課程資源,必須讓課程與生活密切“鏈接”,課程只有以生活為基礎,才更容易引起共鳴,才能融合兒童對知識的接受,讓孩子的理解能力更趨於完美,讓生活融入我們的語文課堂。關注生活,把生活與學習有機結合,就一定能達到理想的結果。正如我今天的課堂不就證實了這一點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