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數學反思(通用15篇)

來源:文書谷 2.28W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數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數學反思(通用15篇)

六年級數學反思1

第一單元 數據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計的過程,在統計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1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一)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説一説)。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説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説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範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裏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裏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説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範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裏,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佈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説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説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説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説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裏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麼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彙報填寫等)並説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裏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裏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 黃 藍 白

第2課時 數據收集整理(二)

教學目標:

1、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願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並説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數據。 (1)收集數據。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麼,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説説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麼?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 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摺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台桌上。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裏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説,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六年級數學反思2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西師版﹚《圓柱的體積》,以前教學此內容時,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h,讓學生套用公式練習;我教此內容時,不按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新的教學理念,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實踐中體驗,從而獲得知識。對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學生學到了有價值的知識。

學生通過實踐、探索、發現,得到的知識是活的,這樣的知識對學生自身智力和創造力發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有的答案不是老師告訴的,而是學生在自己艱苦的學習中發現並從學生的口裏説出來的。這樣的知識具有個人意義,理解更深刻。

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方法。

新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強調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學生動手實踐、觀察得出結論的過程,就是科學研究的過程。

三、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傳統的'教學只關注教給學生多少知識,把學生當成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學習只是被動地接受、記憶、模仿,往往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維根本得不到發展。而這裏創設了豐富的教學情景,學生在興趣盎然中經歷了自主探究、獨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過程,發現了教學問題的存在,經歷了知識產生的過程,理解和掌握了數學基本知識,從而促進了學生的思維發展。

本節課採用新的教學方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不足之處是:由於學生自由討論、實踐和思考的時間較多,練習的時間較少。

六年級數學反思3

圓柱的體積一課,重點是體積公式的推導。公式導出後,如何進行計算應用。

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是:

1、學生對推導過程理解有困難,不深入;

2、在計算的過程中,單位名稱用錯,體積單位用面積單位。

3、對於書中所給的立體圖形,認識不到位,不能正確分辨直徑、半徑以及圓柱的'高,做題出錯。圓柱的高也可以叫做圓柱的長(個別學生不清楚)突破難點的方法:

1、為了避免單位名稱的錯誤,可在課前複習中設計單位換算的填空題,辨析題等。例如:1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釐米 100平方釐米=1立方分米。

2、在學生利用學具理解公式的推導過程時,應放手讓學動手動腦自己解決,但動手之前一定要把任務佈置清楚,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圓柱與長方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從而推導出圓柱的體積公式。

3、注意引導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突破以往數學學習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通過自己的活動”獲得情感、能力、智力的全面發展。國小階段,操作活動是數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方式。

六年級數學反思4

本節課是在特崗教師培訓時在上前城國小做的一節課。比例尺的教學在本校試講了效果不錯,但是異校上課差異性就較強,學生的學習習慣、方法都不熟悉,這節課讓我感覺力不從心,學生是啟而不發,所以感受也頗深,現就反思如下:

1、這堂課總體學生積極性沒調動起來,我感覺這跟異校教師教學有很大的關係,學生反應也很慢顯得課堂很沉悶,特別是讓學生小組討論時學生參與的很少,大部分學生都只是呆坐着。

2、本節課的導入我選用了生活中的例子以腦筋急轉彎的形式導入,目的在於導出圖上距離和實際距離,這樣的設計既放鬆了心情又為本新課的教學做了鋪墊。這一環節我感覺不足的是應該從這個就引導學生探索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關係,這樣上可能效果會更好些。

3、在畫線段圖揭示比例尺的意義時,浪費了很多時間,這樣就會感覺前部分的.教學不緊湊,學生的表現也比較懶散。在這部分教學中出現了一個不足,比例尺的書寫形式沒強調,放在課的最後強調好像效果不是很好。在本節課中,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學生寫出1:10也有學生用分數表示,當時強調了分數形式的讀法,但是學生在後面又出現讀十分之一時我沒及時強調,所以這塊我引導的不是很好,還需要在下節課中繼續強調讀法。

4、在認識線段比例尺時,我選用了自學的方式,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本節課時間沒把握好,導致課時量有些少,本課還設計了兩個練習還沒來得及出示,總體感覺本節課我的教學不是很成功。

六年級數學反思5

百分數複習課複習的知識點主要是以下三個: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小數、分數的互化,用百分數解決問題。三個主要知識點下有許多細分的知識,所以總體看來這一節課複習的知識點比較多,因此我把教材和教參看了多遍,把與百分數的知識點串了一下,明白了本單元的安排特點及目的,然後再來確定本節課我要複習的重點,重點複習用百分數解決問題。重點確定好了,那麼如何將這一節上的有趣?於是我創造了一個需要闖關拿到需要幫助的人信息的情景,激發學生助人精神,讓學生更有興趣來上本節複習課。

百分數來源於生活,那麼本節課我們就從生活中的一些涉及百分數的例子中讓學生猜猜這節課複習的是什麼?讓學生再一次深刻感受百分數來源於生活,接着讓學生拿出自己提前整理好知識網絡圖,想想這個單元學習了哪些知識,學生自主整理的知識網絡圖可以幫助學生更紮實,牢固的掌握本單元知識。最後開始做題,習題的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小數的互化,百分數和分數的互化,這三個知識點比較簡單,作為闖關遊戲,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各種題型均作為需要幫助的人遇到的難題,題目同樣由易到難,緊緊的抓住了孩子的戰勝難題的'勇氣與好奇心,一關一關往下闖,一題一題往下做。上完課後我發現,這個班級的孩子比較聰明很認真,我設計的內容孩子都能和我很好的配合,並且這些問題孩子們都做完了。

最後説説我上這節課的過程,本節課闖關的第一關中,説出一下百分數的意義,沒有將出勤率,命中率等百分數畫出來,學生在回答的時候需要尋找,不太明確問題是什麼,如果先將這些百分數先圈出來,然後提問“出勤率99%表示什麼意義”,這樣學生會更加明確問題,可以更快的回答出來。在本節課中解決問題對於“單位 1”的尋找提的比較少,如果在課上可以稍微講講也許更好。我覺得這節課我的設計比較滿意的是通過整理,給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的知識結構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並且讓學生學會整理,對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課已經上完,因為準備的充分所以自己覺得還可以,現在我的認為,課上的怎麼樣已經不重要了,關鍵的是你在這備課的過程中,成長了,由剛開始的無助、茫然,到漸漸的掌握,吃透,心裏有底。在磨的過程中,迅速成長,迅速成熟,對教材,對教法,以及自己對課的感覺。

六年級數學反思6

認識負數,是國小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當學生第一眼看到這一單元的知識,從心底裏發出愉悦的笑聲:哈哈,負數,我知道,前面帶有一個減號的數;負數是整數的相反數;負數比0小……,聽着孩子們似準確又非準確的話,我知道,他們對於這部分知識有一定的興趣,因此對於這部分的學習,我放手給了學生:孩子們,既然你們對於這部分知識這麼有興趣,能不能自己當小老師把這部分知識解決了?可以上網查資料,也可以問老師同學,還可以查課外書,於是,第一晚上的家庭作業:預習負數的初步認識。第二天,我把課堂這個主陣地教給了同學們。先小組內同學交流個人所得知識,小組長進行整合,再全班交流知識。他們或是用例子表示:如:存入500元,用+500表示,支取500元,用—500表示,有的用氣温來認識,有的用高或低於海平面多少米來表示,有的用數軸來表示,特別是一個組,把什麼是數軸,數軸的三要素利用課件給同學們講了個清楚明白,整個的課堂氛圍熱烈而有趣。在此基礎上,我做了一個引導,同學們對於上節課你們對於負數的認識,你認識哪些地方是不準確的'地方,由此給同學們對於知識重新認識的機會。最後,我出了一個簡單的練習題,考查了一下同學們,真的效果很好。

放手給孩子們展現的機會,正確引導孩子發現知識、理解知識、解決問題,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選擇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年級數學反思7

我們以前用的教材,一般講完一個概念、一條法則,接着講一兩個例題,然後讓學生模仿做幾個練習。這種教材有兩點不足,一是從知識的傳授來説,教材雖然重視知識的系統性,但平鋪直敍,知識內部聯繫不緊密,有些知識跨越程度比較大,形成大大小小的一些教學難點。二是從能力的培養來説,教材中練習的分配是分散的、孤立的,技能的遷移性差,難以形成能力。

我對國小數學教材進行改革,是分兩步走的。第一步,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繫和兒童智力發展的規律,突出教材中那些最基本的概念、法則和原理,並以此為中心,從縱橫兩個方面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把所有有關的、有聯繫的知識串聯在一起,做到有綱有目,使之形成為一個新的比較好的知識結構。第二步,根據培養數學能力的需要,自編能力訓練的教材,充實到新的知識結構中去。改革後的教材,把能力訓練的教材,作為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知識與能力緊密結合的新教材。它既有利於知識技能的教學,又有利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能力。

國小數學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指那些在知識與技能的網絡中,帶有關鍵性的、普遍的和適用性強的內容。如加法的概念、同樣多、差的概念、乘法的意義、小數的意義、分數的意義、倍的概念等等。抓住這些最基本概念的教學,就能使知識產生廣泛遷移,使學生學習起來容易理解,同時也有利於記憶。前面談到從縱橫兩個方面對知識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在“縱”的方面,就是按照知識的縱向聯繫,歸結為計算和應用題兩條線,並使兩條線的知識密切聯繫、互相滲透。基本的概念、法則、原理和數學能力是線上的中心環節。抓住這些中心環節,整條線就帶動起來了。例如,百以內加減豎式計算法則,在計算這條線上,它是一個基本計算法則。重點學好百以內加減豎式計算法則,以後學習萬以內、多位數加減計算時,學生就可以運用舊知識比較容易地掌握新知識,這就是知識遷移的作用。

在“橫”的聯繫方面,就是把教材中有橫向聯繫或互逆關係的知識,編排在一起,形成許多大大小小的“塊”。例如,把十一類一步應用題組成一大“塊”,把多位數加減與小數、分數、百分數加減,多位數乘除和小數乘除、分數和百分數應用題等分別分成不同的“塊”。十一類一步應用題這一大“塊”,又分為四小“塊”,即把原教材中屬於“求和”、“求剩餘”的內容編為一塊;把屬於比較兩個數多少的應用題編為一塊;把屬於“求相同加數的和的乘法應用題和相應的除法應用題編為一塊;把屬於比較兩數倍數關係的應用題編為一塊。然後以基本的概念法則為中心,一塊一塊地進行教學。例如比較兩個數多少的應用題,這一小塊內容,“同樣多”和“差”的概念就是學習這一塊知識的基本概念。

這樣以基本概念、原理、法則為中心,從縱橫兩個方面對原教材從結構上進行了調整和組合,形成了一個新的教材知識結構。

六年級數學反思8

六年級是國小教學的最後一年,面臨着六年來的綜合測試,而我所任教六年級學生數學能力較差。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新理念的教學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

(1)第一學期的前一個月每週星期二、星期四早讀課,都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訓練口算題。(2)課前的3分鐘必須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3)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注重概念、公式、法則的理解應用

概念、公式、法則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就像學好語文必須識字一樣。因此,我授課時,每教一個新的概念、公式、法則都要先複習和它有相聯的概念、公式、法則等,再通過生活中的實例或數學算式來理解新的概念、公式、法則。最後,利用所學的概念、公式、法則解決大綱要求學習的內容。如,講授“分數和整數”的計算法則。(一)約分6/16、5/25等,讓學生用文字表示約分的方法並背熟。(2)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強調學生一定要背熟或會計算。(3)理解:2.6×5,8×6,是什麼意思。(二)新授。通過分餅活動,讓學生理解;3人一起吃一塊餅,每人吃2/12塊,應該列式為;2/12 ×3,就是説3個2/12是多少。學生都弄懂了這些內容後,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三)鞏固新內容。 (1)基礎題。(2)擴展題。

三、加強乘、除數的二、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的訓練。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從新講解二、三位乗、除法的筆算方法,並利用課餘時間,按層次不同的學生,出計算題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四、應用題的訓練

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授課時採用如下幾個方面進行。(1)讀題。我讓學生邊讀邊找題裏的重點字、和相關的句子。如,六年級一班有學生77人,參加合唱隊佔全班學生的 ,參加合唱隊的 有多少人?(重點字是“佔”, 相關的句子是“參加合唱隊佔全班學生的 ”)。(2)思考。讓學生想一想題裏講的是什麼?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那個數字和那個數字可以加,減,乘,除。(3)嘗試。讓學生根據重點句子先列一個相等量的等式,再用數字代入,然後轉換成算術法或方程法。如,參加合唱隊佔全班學生的 ,可以列式:合唱隊的人數=全班學生人數× ,而且六一班的人數是77人,這樣就可以得出合唱隊的人數。(4)進行計數。在計算的過程中讓學生先複習舊的約分方法,再讓學生獨立計算本題,師生共同評議。(5)檢查。讓學生用所得的結果代入等量關係裏,看看是否等式左右兩邊結果相等,如果相等説明正確。這樣訓練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五、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如購物,分東西等,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六、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如創新能力題,星號題等,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一學期就要過去了,在新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教學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時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教學成績上不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後進生的問題最大:

1、儘管我在後進生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從學習成績上看,只是略有進步或進步的幅度小,和我的預想還有一定的差距。

2、部分學生不善於動腦思考,不會舉一反三,被動接受知識現象較為普遍,因此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差或方法不靈活運用。

3、部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起來:①部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沒有養成;②部分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沒有養成。這是讓我非常頭疼的問題,本來非常簡單的問題由於審題不細緻導致錯誤,讓我感到很可惜。③部分學生良好的檢查習慣沒有養成。他們做完題目後不知道檢查、不會檢查,明明錯誤在眼皮底下卻看不出來;有的學生懶於檢查。③部分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沒有養成。

針對以上出現的種種現象,今後在教學中要“精講多練”,儘量採用多鍾渠道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改正上面的不良習慣。提高教學質量。望來年,能再接再厲,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

六年級數學反思9

一、學生對圓周率的認識不深刻

(1)圓的周長除以它的直徑,所得的商是(),用字母()表示。有的學生填寫的是一個固定的數,還有的同學填的是3.14,準確答案是圓周率。

(2)圓的周長總是它的直徑的3.14倍。這個説法是錯誤的,“是”表示“等於”,應改為“約是”才對。

二、學生對圓心的空間觀念及字母表示掌握不佳

(1)圖上標明圓心O,畫有一條半徑8釐米,有的學生誤認為半徑是0.8釐米;

(2)在實際生活運用中不知道“自動旋轉噴灌裝置”是什麼樣的,不能把實際生活與所學知識聯繫起來。射程20米,15米,10米,是指噴灌面的半徑,不是直徑。安裝的位置,是指圓心。

三、學生對組合圖形的周長認識不到

(1)“周長”是指圖形一週所有線的長度,國小六年級階段所認識的“線”只有兩種可以計算長度的線,一是線段,二是圓形的曲線。學生往往會把不在一週上的線段計入周長,也會不計凹進圖形的線,或者減去凹進圖形的線的長度。

(2)對已知長方形的周長和長和寬的比,求長方形的面積學生掌握不佳。主要仍是對“周長”概念的理解不夠,計算是沒有考慮長方形是由4條邊組成的圖形,有2條長和2條寬,而只是直接把周長按長和寬的比進行分配,求出的是兩條長的長度和兩條寬的長度,沒有求出一條長和寬就直接計算了面積。

(3)長方形和其內切圓之間的關係不清楚,看不出長方形的寬就是圓的直徑,找不出長方形的長寬與圓的直徑和半徑之間的對應關係,求不出長和寬各是多少,求長方形的周長就無從下手。

(4)半圓的周長等於圓周長的二分之一加上直徑,有些同學在計算半圓形的周長時總是忘記加上直徑。

四、學生對組合圖形的面積掌握情況較好

(1)由於學生對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比較感興趣,所以對組合圖形的面積掌握較好,大部分同學都能找到比較簡潔的計算方法。

(2)在求半面的面積時,有些學生總是忘記自己求的`是半圓面積,忘記乘二分之一或除以2。

五、學生不願意動手操作

對動手操作題目視而不見,不知道怎樣下手的有。告訴了圓的周長,應當先求半徑,再畫出圓形,標出半徑的長度。

六、兩個圓的半徑、直徑、周長、面積之間的比的關係

兩個圓的半徑、直徑、周長的比是一致的,半徑比是3:1,則直徑和周長的比都是3:1,也就是長度單位的比相同;兩個圓的面積的的倍數關係,是長度單位的平方倍,長度單位是3倍,則面積就是9倍。

六年級數學反思10

近幾年來,我縣國小六年級數學質量檢測題目的靈活性和綜合性較強,針對此種情況,我和各位數學教師們採取了一些相對有效的措施,以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根據學生的情況改進作業的佈置,以加強練習的針對性,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每週還對一週學習的內容進行總結及練習,強化新知的鞏固;還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品質,加強競爭意識;還加強了和家長的聯繫,以取得家長的配合和支持等等。實踐證明,效果是不錯的,但還是通過檢測發現在教學中存在着一些問題,例如:

1、儘管在後進生身上付出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但從學習成績上看,只是略有進步或進步的幅度小,和我們的預想有些差距。

2、部分學生不善於動腦思考,不會舉一反三,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較普遍,因此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差或方法少。表現為:考試時對老師講過的題目會做,題目稍加靈活變化就無從下手;較複雜的應用題不善於綜合性的運用知識解答或藉助畫線段圖幫助理解、分析題意來解答;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的能力差。

3、部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起來。

(1)少部分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還沒有養成。

表現為:在上學期畢業考試中要求列豎式計算的題有的學生最後算完忘記填寫橫式;用遞等式計算的題過程完整;計算結果沒有按要求化成最簡分數;漏數等。(2) 少部分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還沒有養成。這也是讓我們非常頭疼的問題,有些簡單的問題往往由於審題不細導致出錯,讓我們感到很可惜。(3) 少部分學生良好的'檢查習慣還沒有養成。他們做完了題不知道檢查不會檢查,明明錯誤在眼皮下卻看不出來;有的學生是懶的檢查。

針對出現的問題,我認真的進行了思考:

1、後進生之所以很難取得大的進步,主要是他們遺忘知識特別快,可能你早上剛教過的內容到下午他就忘記了。我這兩年教過的後進生學習態度都比較認真,並不是調皮不幹,他們也努力了,在家也完成作業,但是完成的質量較差,因此我們在校給他面批面改。雖然今天的學會了,可是過幾天他又遺忘了,到最後綜合練習的時候,堆積的知識太多了,補不過來。

2、部分學生不善於動腦思考,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原因除了個別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思想懶惰以外,和我們教師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有一定關係。我們擔心學生不理解的知識,往往要講的多一些,這樣留給學生思考、質疑時間就少了,時間一長,學生自主學習的願望就不那麼的強烈了。

3、優秀的學習習慣沒有培養起來不是一兩天的事,有些是家庭教育造成的,有些是學校教育造成的。但是一些審題的方法、計算的技巧等教師還是應該隨時教給學生的,要強調紮實。

通過反思和查閲相關的書籍,我認為除了繼續沿用以前好的做法外,還應積極地採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對於學習落後的學生,一定要讓他堅持達到老師提出的目的,獨立地解答習題。有時候,可以花兩三節課的時間讓他思考,教師細心地指導他的思路,而習題被他解答出來的那個幸福時刻到來的時候,他求知的願望將永遠伴隨着他的學習。教育這樣的兒童,應當比教育正常兒童百倍地細緻、耐心和富於同情心。

2、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在組織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認真探索指導學習的方法,多給學生創造一些自主學習和勇於創新的機會,激發學習主體的自覺性,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討問題、解決問題,主動活潑的完成學習任務,並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以此改變以往老師講得多,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

3、 在改善學生學習習慣方面,需要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結合知識點進行方法和技能的教學(如培養學生解題時必有驗算的習慣);培養學生自我檢驗和自我評價能力,指導學生對自己作業中的錯題分析並登記錯因,認真改錯,提高正確率;每天的作業計時(做的時間、檢查的時間),並取得家長的有力配合(簽字)等等。

4、備課和教研再紮實深入、細緻全面些,發揮集體的優勢,盡最大努力作好教學工作。

六年級數學反思11

1.創設生活情境。數學新課標明確提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歷數學學習的過程”。“座位”是一個學生感興趣且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但由找朋友而引出的座位紛爭卻讓他們初步感受到:要確定位置首先要弄清確定位置的方法。例如導入時的找朋友、根據座號找到新位置的活動和練習時選取的動物園和遊樂場的場景等,都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回顧這節課,學生在有意創設的來源於生活又富有活動性的學習情境中,學得積極主動,趣味盎然,在主動參與數學學習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有效利用學生的思維矛盾,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求知環境。本節課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為主線,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有意地為學生的學習活動設置障礙,從學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其中有三名學生的座號是數對形式,有兩名同學的'數對是不完整的而無法確定自己的位置,從而引發了學生的識識衝突,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引發他們探究確定位置的求知慾,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思維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帶着問題探索、研究知識,層層深入、步步推進,使教學結構緊湊而且環環相扣。

整堂課教學環節連貫,學生自主性強,教學效果較為滿意。但在教學後,同樣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1.數對的比較應該放在換座遊戲後,根據找不到座位的同學的數對來比較。同時換座遊戲中數對的出示出應該特意給學生設置陷阱。如出示(5,☆)、(☆,3)、(☆,☆)等數對;

2.教學中還應重視學生對起始列和起始行的理解和掌握,否則,學生容易把第二列和第二行看成第一列和第一行;

3.在此堂課的教學中,我發現自己對學生的鼓勵性的評價比較蒼白無力,以後還應加強評價性語言的多變和豐富性;

4.此課內容是否能作為活動課在室外講授,是我正在考慮的問題,也許這樣能更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六年級數學反思12

在六年級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面對知識面廣,技巧性強和難度高的數學內容,感到力不從心,顧上失彼,在作業和席捲中,時常犯同類的錯誤,學生也感到不少的內容十分相似,但又不能以本質上進行區別。在處理這類問題時,經常發生混亂的狀況,但靜下來認真分析歸納之後,不難發現,在本冊的教材中,有不少的內容是前後密切聯繫,互為因果的,都於同一類的問題。因此,在部分課堂的教學中,凡是學生在已學的基礎知識上能夠進行類推的,我都是把課堂的主動權放給學生,老師引導學生進行類推,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這樣得到的知識,學生理解透徹,掌握牢固,能夠理解知識間的區別與聯繫,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有效途徑,這種方法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下面列舉六年級數學教科書中的實例説明:

1、對於兩數相乘的問題。在教科書分成了四種情況來分別進行了講解。

①整數整數;

②分數整數;

③整數分數;

④分數分數。

這樣一種一種情況地分別學習,分別記憶計算法則學生就感到內容繁多,容易混亂,給學生造成了不必要的學習負擔,其實只要將整數看成是分母為1的分數,就可以將四種情況歸類合開成一種情況,即分數分數,計算法則變為一條:分數乘分數,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

2、圓的面積公式s=πr2和圓的周長公式c=2πr。

部分學生在使用時經常用錯公式,計算周長時用了面積公式,計算面積時又用了周長公式,究其錯誤的原因,就是學生對公式的'理解不透徹,記不牢,對相似的公式引導了混亂。其實,教科書在講敍圓的面積公式時,把硬紙板上的圓分成若干等份,剪開後,用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就把圓轉化成長方形,歸為同類,這個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近似於圓周長的一半和圓半徑,長方形的面積=長寬=πrr=πr2,即圓的面積公式s=πr2,理解記住了圓的面積公式也就十分自然地和圓的周長公式區別開。

這種用遷移類推的方法將數學新知識的學習轉化成舊知識的過程,有利於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同時又給學生提供了實踐,動手的機會,使學生初步體驗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並通過實踐活動獲取經驗,培養和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上僅是個人的不成熟看法,一定有缺點和錯誤,望各位老師批評和修正。

六年級數學反思13

1、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例出發”。創設時代氣息感強,學生感興趣的分配利潤的問題,引入課堂,教學內容貼近生活,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更投入。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2、注重學生知識的構建

新課標積極倡導學生 “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于思考”,以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分配利潤的情境,學生通過思考、交流的方式來經歷數學,獲得感性經驗,進而理解所學知識,完成知識創造過程,同時也為學生多彩的思維、創設良好的平台,由於學生的經歷不同,認識問題的角度不同,促使他們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使生生、師生評價在價值觀上都得到了發展。

由此,我覺得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應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設計師、引路人,是課堂討論的平等參與者。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努力做到北師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然還要注重聯繫生活實際,創設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這樣才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在體驗中發現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助。

二.加強四則運算的練習。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能力不好,特別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

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能力更是差,特別是乘法分配律。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這個班的情況,更是特別,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能力都差。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多説、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六年級數學反思14

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結束,靜下心來反思這一學期的教學情況,有苦、也有甜,五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反思。為使以後的工作更順利地開展,現對本學期的工作情況作出總結,總結經驗教訓,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思想方面,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政治業務學習並經常閲讀書籍報刊雜誌,不斷地學習新的現代化教學方法。通過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樹立新的教學觀念,積極探索新的教學路子,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校能遵守學校紀律,出滿勤幹滿點,團結同事,關心學生。

二、在教學方面,以課堂教學為載體,實施新課程標準精神。備課認真仔細,盡力做到科學、準確、嚴密。備課時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認真編寫教案,力爭突出新教材新思路新方法,教學反思《五年級上學期數學教學反思》。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後記。教學工作中,我立足於課堂,努力將新課標的精神體現於每節課中。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以啟發式教學為主,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路,針對不同的數學內容和孩子的年齡特點,靈活設計教法,積極引導學生在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領悟和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注重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在平時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儘量做到關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儘量使每一位學生進步。努力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學生多談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與生活上的各種困惑。練習設計有度。由於三年級的學生比較小,自主能力比較差,所以在練習設計時,從班級實際出發,設計不同層面,不同要求的習題,以中等學生為主,形式多樣,循序漸進,讓後進生吃得飽,又吃得好,力爭使好、中、差學生都有收穫。

三、學習教育理論,參加教研活動。

課餘時間,我經常與同事們一起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從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的作用,堅持課後反思,通過反思我也認識了自己的許多不足。每個月堅持閲讀教育教學類的報刊雜誌,從中學習別人的`長處,領悟其中的教學藝術。勤記業務學習筆記,並將學習到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中。

四、今後努力的方向

今後我要加強自身基本功的訓練,課堂上做到精講精練,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和習慣的培養,知識上做到課課清,嚴格知識點把關。對差生多些關心,多點兒愛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們在各方面有更大進步。

六年級數學反思15

六年級的國小數學教學內容很多很雜,而事實上國小數學六年級的總複習,一直讓老師很為難,假如一味地將知識重新再現,學得好的同學認為自身都會了不要聽,學得不好的同學也沒有定心聽,老師覺得上覆習課很痛苦,該怎樣防止枯燥重複,又能體現同學的主體精神呢?我在概念課的複習教學上做了一次小小的嘗試。

假如按課的類型分,可以分成計算課、概念課、平面圖形課和統計課等,每種課的類型在複習時各有特色。數學的複習過程,其實就是同學的認知結構不時重組,並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的過程,從而形成一個知識的.網絡體系。在此過程中,同學的自主整理和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畢業班的複習課注重協助同學把分散在各年級、各章節中有關的數學知識上下串聯,左右溝通起來。因為“獲得的知識假如沒有完滿的結構把它們聯在一起,即是一種多半為被遺忘的知識。”理清知識體系要充沛調動同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同學自身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協助、點撥和補充。

我執教的《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為了讓同學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掌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舉一反三,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同學“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假如這樣處置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這一環節的處置旨在激發同學“自主萌生出整理知識,梳理結構”的需求,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同學在明確了學習要求之後學習的願望得到了滿足,同學學習方向明確,學習要求具體,認知牴觸相對集中,這樣同學的興趣濃厚了,每一位同學有了具體的任務,防止了小組學習只搞形式同學無事可幹的尷尬局面。本課從構思到實施已是幾易其稿了,我的矛盾在於同學將知識圖表化的過程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假如把這一過程放在課堂上的話可能會“浪費”很多時間,但是假如放在課前去完成的話,同學的整理只是把概念抄一抄而已,還是缺乏知識的系統化。在經過一番思想鬥爭之後,我決定還是把這個過程放在課堂上去完成,因為一直有一個信念在支撐着我:複習課我該給同學些什麼?難道僅僅就是一些題海戰術嗎?我想應該給同學數學思想和方法,這才是同學一生都受用的。事實上,每一門學科有自身的特點,而同一學科的不同類型的課也各有特色,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複習重在強化轉化思想,計算複習課重在計算的戰略與實際運用,統計複習課重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並能對統計結果做出正確的分析,而概念複習課則在於選擇合適的方法將相關概念系統化,同學能對之整體掌握,進而形成清晰的認識。

因此我覺得這“浪費”的時間是值得的,同學經過自身的努力而整理出來的知識體系,同學理解得更深刻,記憶得特別牢固,而且能有效地鍛鍊和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總之,通過列表的方式使學習的知識系統化,也明確了各知識點的共性和個性,表示了同學對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滲透了同學對各類信息的整合、梳理,培養了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同學學會學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