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務》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4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做家務》教學反思,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做家務》教學反思

《做家務》教學反思1

《我愛做家務》是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我愛我家》中的一個內容。我們可以讓學生交流在家做家務勞動的情況時,讓學生交流自己在家常做什麼家務勞動,以及樹立學生身邊的愛做家務勞動的榜樣。其實這是利用學生形成的正確的集體的輿論這一寶貴資源對他們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交流當中懂得愛做家務勞動是好孩子的表現!從而使學生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熱情,產生想做家務勞動的表現自我的衝動。於在評價時肯定學生參與家務勞動的熱情和肯動手、肯做的積極的勞動態度,也讓他們在做家務勞動中體驗到做家務勞動的樂趣。使做家務勞動出色的學生獲得成功感,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使稍微遜色的學生有趕超的慾望,保留一顆上進心。

品德與生活課的課堂不是封閉在教室裏的',更多時間是在課外。做家務勞動絕不是一節課就能讓學生愛上他,而相反更多的是要讓學生在家做家務勞動時體驗,積累其樂趣和意義,才能產生愛做家務勞動的情感。先向家長提出教會孩子一兩種簡單的家務勞動,每天給予機會,讓他們參與做家務勞動。讓孩子能真正地在生活中體驗做家務勞動的樂趣,度積累經驗,最終能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在上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如果沒有家長的支持,孤軍奮戰是無法成功的,只有與家長建立了融洽的關係,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發展,我們的教學才會起到“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我們的課程改革的實驗才會得以順利開展。因此,我覺得,要讓家長在品德與生活課中行動起來。

《做家務》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節在課堂教學中某些地方的處理臨時發生了變化,可能是因為時間關係怕完整的教學結構無法展示給聽課的領導,以學生髮展為本思想被淡化,關注學生的地方自然少了些,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並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裏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並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後,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麼關係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於此處編制的。對於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關係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鬆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 李老師説的沒有錯: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麼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麼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髮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麼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

在這節課中顧及過多,想展示的也過多,反而顧此失彼,一些傳統教學中的優點也給忽略了。

《做家務》教學反思3

《做家務》這課是學習2的乘法口訣,課文用數一數有幾雙筷子來引入問題情境,這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着密切的聯繫。由於前面已經學過了5的乘法口訣,在編2的乘法口訣時,學生在已有的基礎上,我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總結編2口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編2的'口訣的規律,學習時既感到很輕鬆又很愉快。

低年級的學生還小,教師在做練習前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讀懂題目,弄清題目的意思再做才能達到練習的效果。在做“練一練”的第4題“4個人有幾隻手”和“8隻手有幾個手指”這道題時,有幾個學生對1雙手和1隻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導看圖説話時又忽略了這個問題,就急着讓學生做,沒想到竟然有一些學生把4個人有幾隻手做成4×5,而把8隻手有幾個手指做成8×10。

《做家務》教學反思4

關注學生的生活、認知經驗是新課標所提倡的。本課創設小明擺筷子的生活情境,喚醒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解決9雙筷子有多少根?的問題,引發學生親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全過程,很好地培養髮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採用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如小組合作學習、多媒體的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本堂課,我嘗試大膽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出2的乘法口訣。

如:1雙筷子有幾根?(學生:2根)裏面包含有幾個2?(1個2)

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12=2

能編出口訣嗎? 1個2就是:一二得二。

2雙筷子有幾根?(學生答:4根。)裏面包含有幾個2?(2個2)

用乘法算式怎樣表示?22=2

能編出口訣嗎? 2個2就是:二二得四。

(最後歸納出:當積滿十,編口訣時不需要得。)

自始至終,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活動,我只是結合具體的情境提出引領性問題,課堂內學生學得輕鬆而愉快。實踐證明,放手讓學生自己經過嘗試,學生學習的效果比我想象中更加理想。因為:①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嘗試解決問題,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②學生有較強的求知慾和表現欲,一旦獲得成功將會更加有信心,他們才更加有動力。

3、重視自主探索是發展思維的關鍵。

傳統的教法,通常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學生編寫乘法口訣,會背誦口訣,並會用所學的口訣進行簡單的計算上。 這樣做,通常會把學生的思維束縛在一個小小的圈子裏。本節課,我把教學的落腳點放在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上。不僅讓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用自己的學習方式理解並編寫出2的乘法口訣,而且在練習上進行了由淺入深的設計,例如:在課的.最後,設計了學校舉行運動會的練習,將學生所學的知識應用於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小組討論、自主探索,使學生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乘法口訣之外的乘法計算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因此,只有重視學生的自主探索,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4、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結果的反饋,並及時給予表揚與鼓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

這節課存在的差異是課前沒有充分地估計到學生在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合作學習效果仍然不十分明顯,這是其一。第二是在課堂上出現的關於計算錯誤的問題仍然十分嚴重,對於數學教學來説,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特別是國小一、二年級培養學生的數感,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第三,在做練一練的第4題4個人有幾隻手和8隻手有幾個手指這道題時,有幾個學生對1雙手和1隻手的概念很模糊,而我在指導看圖説話時又忽略了這幾個問題,就急着讓學生做,沒想到竟然有一些學生把4個人有幾隻手做成45,而把8隻手有幾個手指做成810。由於我沒有做好練習前的引導,以至於學生對題目的錯誤解答,這是我的失誤之處。

《做家務》教學反思5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懂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是一種美德;

2、從小培養愛勞動的好習慣;

3、減輕父母的負擔,增強勞動觀念。

教學重點:

1、養成愛勞動的.習慣;

2、掌握勞動的技巧。

教學難點:經常做家務

教學過程:

一、導言

同學們這節心理健康教育課,我們共同探討如何當爸爸媽媽的小幫手。

二、質疑

1、你們在家裏做家務嗎?經常做嗎?

2、能夠做哪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舉例説明

三、表演

具體內容:星期天,小華在家裏幫助媽媽擦玻璃,費了很大的勁,才把整個房間的玻璃都擦完了,心裏特別高興,可是媽媽看見了,卻責怪她説:“玻璃擦得不乾淨,不讓你做的事,就別做,只要把學習搞好就行了”。

討論:

(1)小華和媽媽的做法對嗎?

(2)不對的地方應怎麼做?

四、小品

具體內容:奶奶正在打掃衞生,小剛放學回來了,就喊:“奶奶我渴了,快給我拿飲料。”奶奶趕緊説:“好好好,我馬上給你拿去”。

討論:小剛的做法對嗎?他錯在哪裏,他該怎麼做?

五、小黑板出示判斷

1、小明幫助爸爸抱柴。()

2、五芳和小朋友玩,奶奶讓她去打醬油,她不去。()

3、媽媽不在家,小紅自己做飯。()

4、劉麗高興時,就幫媽媽做家務,不高興時,就不做。()

5、宋佳在班級愛勞動,在家就不幹了。()

六、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有什麼感受?

七、競賽

1、整理書包比賽;

2、以小組為單位,選學生參加做菜比賽;

一組:做糖拌柿子;

二組:黃瓜涼菜;

三組:炒雞蛋。

八、總結

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都懂得在家裏應該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從小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教學反思:

全班同學都能夠幫助父母做家務,而且決心經常去做,並且做好。但要堅持下去,有一定困難,開家長會時跟家長交流,希望得到家長的配合。

板書設計:做家務的能手

主動、經常做家務

《做家務》教學反思6

《做家務》一課我主要是採用通過小明幫媽媽擺碗筷的情境引入,以解決筷子有多少根的問題。本課的導學目標是1.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2.探索出記憶2 的乘法口訣的方法,掌握2的乘法口訣。3.能夠藉由編制2的乘法口訣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而相對的,本課的重點是能夠編制並掌握 2的乘法口訣;難點是探索記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一節課下來,我能夠按照新課標的理念,設計出適合我班孩子學習的教學方法,效果還是比較顯著的。但是相對的也有些不足的地方。

在整節課裏,我由小明家來客人小明幫媽媽做家務引入到課題數筷子中去,再讓學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筷子來擺一擺,然後再根據自己擺的筷子來完成書上第14頁的表格。完成表格了再引導學生説出筷子是幾個幾。如:師:一雙筷子是幾個幾呢?一個2。能列算式嗎?能。12=2或者21=2。

那兩雙筷子又是幾個幾呢?2個2。算式是22=4。那三雙筷子又是幾個幾呢?3個2。算式是23=6或者32=6。這樣由我來引導孩子説出幾個幾的關係再讓他們來列乘法算式,就為孩子們的學習開了個好頭。剩下的`算式他們就能自己很快在書本上完成了。在學生自己完成算式的基礎上我再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記住幾個幾的答案,這就引出了2的口訣編制。如:我們在學5的乘法口訣的時候,知道了一個5是5可以編一句口訣是 一五得五。

那現在的一個2是2能不能編一句口訣呢?在這裏學生的表現欲就都出來了,都想告訴老師答案。孩子們都可以説出口訣是一二得二。那兩個2是4又不能編口訣呢?二二得四。在這裏我不但讓能編口訣的孩子體驗到了成功的自豪感,也為不會編口訣的孩子做了個示範。這就為孩子們後面自己編制口訣打下了基礎,所以在編口訣時學生都能根據前面已有的知識很快的編制出2的乘法口訣並理解了其意義。同時,在口訣編制完之後我還要求孩子們在書上將幾個幾和補充的第二組算式全部書寫在書上。

這樣,本課的重點就在我的引導下,孩子自主的學習中輕而易舉地突破了。最後,在編制口訣出後,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方式讓孩子能夠較快地記住了2的乘法口訣。當背口訣被困了,不知道如何背下去,這裏激發了孩子的熱情,紛紛都舉手發表自己的意見,説出記住口訣的好方法,那就是每兩句都相差2,記得前面忘記後面的話就加2,記住後面忘記前面那句口訣的話就減2,這樣就可以很快可以記住2的乘法口訣了。

這樣一來,難點就在孩子們熱情幫助下突破了。最後,我設計了小組比賽的練習,讓每個同學都能參與,及時地把剛剛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習題裏去解決問題。這樣一節課下來,孩子都們掌握了編制口訣的方法,理解了其意義,並掌握了記憶口訣的好方法。目標和重難點都突破了,孩子們掌握的也很好。

《做家務》教學反思7

眾所周知,好動是兒童的天性,這不僅僅是指他們愛玩,也包括他們對勞動有着濃厚的興趣,加上孩子們都有較強的表現欲和渴求表揚的慾望,因此孩子們對勞動並沒有牴觸情緒,但由於他們對勞動的意義並沒有深刻、理智的理解,因而缺乏對勞動持之以恆的態度和行為。 因此,教育學生認識到作為家庭一員,應該積極主動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減輕父母家務勞動的負擔,用自己的行動表達對父母的體貼與關心是十分必要的'。這種有針對性的教育是實實在在植根於他們生活之中的,是十分有效的。本課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的生活性和活動性。課上老師沒有做過多的勞動知識講解,而是通過學生自主的活動體驗獲取勞動技能。孩子們可以在活動中培養自己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學習和合作的能力,在觀察,討論,交流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培養自己真摯的情感。

《主動做家務活》是品德與生活下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本節課,教師讓學生回憶自己已有的生活體驗來感知勞動,瞭解勞動,在創設的主題活動中學會勞動的知識,並且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迴歸生活,應用生活。充分體現了品德與生活課的生活性和活動性。本節課,老師沒有過多的、煩瑣的問題,而是運用親切的語言在和學生聊天中引導學生充分的體驗勞動的樂趣,而聊天的話題來自學生的現實生活。本節課活動成了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一些日常家務活的勞動知識是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交流、探討、合作等積極的形式獲取的,真正的培養的孩子們自己獲取信息,處理信息,交流信息,共享信息的能力以及與人學習和合作的能力。此外,本課的最後《我的小計劃》是本次活動延伸,使課程迴歸生活,指導兒童生活中的行為,使得這次教育成為長遠的、有價值的教育。

《做家務》教學反思8

這是一節開放課,相當多的孩子在學乘法口訣的時候,並不是一張白紙.所以我在設計課的時候考慮到了學生的學習起點。也想給學生一個機會展示自己,教育學生學習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知道光會背乘法口訣而不知道其意義和來源是不行的,應該進一步的深入研究。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在5的口訣教學中是從算式入手來編制口訣,在這裏想打破前一課時的教學順序讓孩子覺得新穎,或者是想讓聽課的老師也感覺有點新意吧,根據學生的回答師按照順序並全部板書在黑板上,原本打算在學生全部列出乘法算式後,對照算式和口訣有什麼關係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口訣原來於此處編制的。對於這種教學思路我還是比較滿意的,但是遺憾的是在引導觀察兩者之間的關係時,只問了一句你知道這些算式和口訣的有什麼特點嗎?當學生還在愕然中便如蜻蜓點水般草草收場,此環節的教學在我的拉拽下學生一句一句的找到了口訣所對應的算式,教學過程不算輕鬆而且也沒有出現我想要的大悟。知道自己要達到一種什麼目的,思考透了,課堂上才會收放自如。在這一環節上雖然知道自己想達到什麼目的但是根本沒有想清楚通過怎麼樣做怎樣引導才能達到這種目的,人們常説細節決定成敗,事實上在一節課上關鍵地方的成功與否也是如此。如果真正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和感受的話,在此時完全可以多花費一點時間,引導學生髮現口訣和其對應的算式的相同與不同,比如算式只是比口訣多了一個乘號,算式是由數字和符號組成的`,口訣是中文大寫,如果把算式中的乘號蓋住的話就能得到其對應的乘法口訣,那麼口訣的來源也顯而易見了。想要學生的恍然大悟也由不得學生不悟了。為了使學生對口訣的結果記憶更加深刻,我安排了學生用小棒代替筷子擺出9個2,記得當時説出了4點要求。

(1)請每位同學用小棒代替筷子擺一擺。

(2)要求邊擺邊説:一雙筷子有2根,2雙筷子有4根

(3)邊擺邊把14頁下面表格填完整。

(4)比一比看誰的動作最快。我認為指出要求過多,不知學生是否聽懂或記住。自認為四點要求條理清楚,之所以提出要求的目的也是為了孩子在做數學時有的放矢,並沒有考慮到孩子們的年齡問題,而且在第三點提出後又恐擔心學生不知道表格的意思,在電腦屏幕上理解了一下每一格所表示的含義,看來插入理解表格學生還是可以看懂的,看來的確有畫蛇添足之嫌。

《做家務》教學反思9

2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生學習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如何編制乘法口訣有了一定的瞭解,教材創設“擺筷子”的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學具的實際操作,探索筷子的“雙”安適與筷子的“根”數之間的對應關係,並把探索的結果填入表格,為編制2的乘法口訣做準備。因此,在這節課中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從生活中引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在這節課裏,創設小明擺筷子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解決“9雙筷子是多少根?”的問題,引發學生親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全過程,很好地發展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數學,在生活中找數學,用數學,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注重學生的主體性。

從編制2的乘法口訣到記憶2的口訣,自始自終,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活動,老師只是結合具體的情境提出引領性問題,如:要想記住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麼好辦法?怎樣很快地記住2的乘法口訣?引導學生尋找規律,歸納記憶的.方法。2的乘法口訣可解決生活中的哪些問題等,?引導學生尋找規律,歸納記憶的方法。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與生活,數學應用與生活,宏觀上引領學生探究活動的方向,整堂課保證了學生探究活動的高效性。

三、注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從課的引入,“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家幫助過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會讓我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小明和你們一樣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等,讓學生感受勞動是光榮的,無不滲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做家務》教學反思10

《做家務》這一課是2年級上冊的有關“2的乘法口訣”的內容,教學目標是要通過老師創設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歸納總結出2的乘法口訣,並通過做遊戲,做練習,加強對2的乘法口訣的掌握。還要讓學生通過熟悉生活情景,在愉快的氛圍中體會乘法的意義。

一、結合學生實際,親切而自然地激發興趣。

為了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和理解2的乘法口訣,我在教學時,首先創設了小明幫爸爸媽媽做家務,“擺碗筷”的情景,這是學生很熟悉的生活場景,所以學生就很快進入學習狀態,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接着就讓學生動手擺一擺。(用小棒代替筷子)進入角色。

二、經歷用2連加的過程,為列乘法算式和編口訣做準備。

學生通過一邊擺,一邊數的過程後,就會很快得出結果,明白是2個2個的增加的,也很容易填出表格。

三、學法指導,自編口訣。

5讓學生回憶5的口訣的編制過程,説説是怎麼編的?嘗試獨立編制2的乘法口訣。將編好的口訣在小組內交流。在全班彙報。在這個環節上,我覺得學生交流的.時間少了點,當一部分優生編好後,我就讓他們在全班交流了。接下來的記憶口訣時。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你有什麼好方記住這些口訣?我就直接讓學生回答了,沒有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餘地。所以學生所説的方法也很單一,特別是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有明白有些同學説的什麼方法。課後想,如果讓學生多觀察算式的結構,把算式與口訣聯繫起來,找出規律來背口訣就更好了,就會有更多的發現,記憶的方法也就會更多。

四、用多種形式鞏固新知。

(1)對口令:生生之間對,師生互動這是學生喜歡的形式,讓學生在遊戲中鞏固了學習的知識。

(2)圈一圈。

讓學生看黑板上的表格,(出示書上15頁的2題)先讓學生讀題。 獨立思考,理解題意。在填空。此訓練意在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3)情景練習:請一個同學站起來並伸出雙手,問:一個人有幾隻手?再請8個同學上講台,讓他們伸出雙手,問:“共有多少隻手?要求其它同學列出每個問題的算式,然後請他們自己完成。這個練習目的是利用情景鞏固練習,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習興趣。但由於時間原因,學生沒有在全班交流。

《做家務》教學反思11

本節課,我先複習5的乘法口訣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在複習舊知時,有意識的詢問學生如果不記得其中一句口訣應該如何解決,學生能道出聯繫上句或者下句口訣的答案來推算。接着我引導學生觀察《做家務》主題圖,由於擺碗筷是學生經常接觸的,所以講起來學生並不感到陌生,還能引起他們的好奇心,究竟擺碗筷和學習數學有什麼聯繫呢?我和學生共同探究了1、2、3分別乘2的乘法算式及口訣,剩下的口訣我請每位學生把所需的筷子數填在表格裏,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藉助小棒擺一擺,讓他們邊擺邊填表,1雙2根,2雙4根……再利用表格列出乘法算式,並根據算式編出乘法口訣,在記憶口訣方面,我先讓學生找出2的乘法口訣的規律,並利用這個規律記憶,再請學生以集體背、對口令等方式記憶口訣。突出了從數數——填表——列式——編口訣——記憶口訣的學習過程。

這節課,我認為成功的方面有:

1、以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入,與生活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創設小明擺筷子的情境,解決9雙筷子有多少根,讓學生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2、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口與同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3、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記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保證了探究活

動的高效性。

不足的方面有:

1、課堂時間的掌控上,由於前期複習練習時間過長,導致後期編制2的乘法口訣時間不夠,並且還未完成表格。

2、能力提升方面。第一,在編制“二五一十”時,我想讓學生髮現這句口訣中同時涉及到“2”與“5”,在今後的口訣中都可以掌握此方法;第二、我還有一個設想,“如果有10位客人需要多少根筷子呢?”、“14根筷子能給幾位客人呢?”此類問題也由於時間不夠未能提出。

3、練習量不夠。在最後的環節上我以背誦口訣Pk賽來調動學生的情緒,如果能留1/2或1/3的時間讓學生練習,可能效果會更好。

學生方面

1、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欠佳,小組合作意識不強。

2、在讓學生動手擺小棒,再編制口訣時,我發現還是有個別學生理解能力差,沒弄清一雙和一根,會給“每位客人”一根筷子。

如果我再上這節課,第一恰當掌控課堂時間,本班學生大部分對2的口訣已經掌握的差不多了,完全可以用激昂的情緒去感染他們、也可以一輪一輪的Pk戰去調動他們的情緒。但我想講的細、精、透,導致語速慢了,時間不夠用;第二,我會在記憶口訣方面多下點功夫,讓學生探索記憶口訣的方法,並根據口訣的規律記憶,請記得快的同學談談記憶方法,並請學生口頭編應用題,如:一支圓珠筆要2元,買6支要幾元?讓學生感受到生活與數學的緊密聯繫。

《做家務》教學反思12

這節課主要內容是掌握2的乘法口訣的計算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課堂開始我以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入,與生活密切聯繫,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創設小明擺筷子的情境,解決9雙筷子有多少根,讓學生經歷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

2、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想、動口與同學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探索精神。

3、課堂上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探索記憶2的乘法口訣的方法。

但是在編制“二五一十”時,我想讓學生髮現這句口訣中同時涉及到“2”與“5”,在今後的'口訣中都可以掌握此方法,但是,學生似乎有點依賴性的每次加2,而忽略了整個算式,造成學生實際性的掌握不紮實。

讓學生動手擺小棒,再編制口訣時,我發現還是有個別學生理解能力差,沒弄清“一雙”和“一根”,會給“每位客人”一根筷子。在完成練習冊仍是沒有注意到“一雙筷子”需要“2根筷子”。

在細節上的教學,我還是應該好好引導孩子認真審題並思考,爭取每個孩子都不會有些粗心的小毛病。

《做家務》教學反思13

1.從生活中引入,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在這節課裏,創設小明擺筷子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通過解決“9雙筷子是多少根?”的問題,引發學生親自編制2的乘法口訣的過程,很好地發展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從編制2的乘法口訣到記憶2的乘法口訣,自始至終,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活動。教師只是結合具體的情境提出引領性問題,如,要記住這些乘法算式,你有什麼好辦法,怎樣很快地記住乘法口訣,2的乘法口訣可解決生活中哪些問題等,能引領學生探究活動的方向,保證數學課堂的高效性。

3.關注品德教育。

從課的引人“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家幫助過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從小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會讓我們成長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小明和你們一樣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等,無不滲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做家務》教學反思14

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甄別和選拔,更重要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品德課堂不同於以知識的掌握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學科,在下課時已經基本能檢測到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穫。也就是説在品德課堂上學生很難從一個量性的評價中看到自己在這門課程中的進步,對他們的道德情感的深化和學習興趣的提升都有一定的影響,這也是品德課程低效的原因之一。

品德課程的終極目標是學生道德行為的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形成的過程就是學生的生活體驗不斷豐富的過程。品德課程除了在課堂上給學生一個質性的評價外,還要重視課堂的'拓展延伸,在具體的實踐中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並給予正確的評價。用公平、客觀、發展性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實踐興趣,鞏固道德情感。當學生在一次一次的生活體驗中不斷得到自己和他人的認可時,成的道德情感就會得到很好的深化。

在《我愛做家務勞動》的教學中,為了豐富孩子們的生活體驗,讓他們養成愛做家務的好習慣,鞏固課堂上形成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課後佈置實踐作業讓孩子每天在家長的指導下堅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並請家長按老師的表格登記下來,班級根據孩子們的表格上登記的情況和家長的推薦進行評比,評選出“家務小能手”。 這種生活體驗活動,能讓他們體會到勞動帶來的樂趣,也能讓家長、老師和同學的讚揚進一步激發他們參與家務勞動的興趣,願意積極主動參加家務勞動。

《做家務》教學反思15

在本次我校舉行的公開教學活動中,我執教的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個知識點《做家務(2的乘法口訣)》。

這一課是在學生學習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和經驗上進行的,因此本節課我儘可能放手讓學生通過“遷移”學習2的乘法口訣。自我感覺比較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注重提高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

1.在出示主題情境圖導入這一環節,我沒有籠統地問:在圖中你發現了什麼?而是問:從圖中你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學生根據這一提問,仔細觀察圖,去努力尋找有關數學的信息,從而達到與圖充分地對話。

2.在學生根據情境完成表格這一環節,我沒有直接把表格拋給學生填,而是先讓學生讀表格,弄懂表格中每個格子表示的意義,讓學生與表格進行了充分的對話,為後面完成表格做了很好的鋪墊。

3.在找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繫時,我沒有口述課本中淘氣和笑笑説的話,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理解文本的能力。

 二、從生活中引入,喚起學生已有知識經驗。

在這節課裏,創設小明“擺筷子”的生活情境,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通過小棒的實際操作,探索筷子的的“雙”數與筷子的“根”數之間的對應關係,為編制2的乘法口訣做好準備。很好地發展了學生抽象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數學,在生活中找數學、用數學,理解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已有學習及生活的經驗,從而突破本課重點。

對於乘法口訣學生不完全是一張白紙,有一部分學生已經會背2的乘法口訣了,但只會機械背誦,並不知道口訣是怎麼來的及口訣的意義。因此本課重點放在編制口訣的方法上。為突破這一重點,從編制2的乘法口訣到記憶2的口訣,自始自終,都是學生主動探索的'活動。原想為了提高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讓學生自己看課本上“編口訣”這一環節,但又因為課本上已經呈現了每個算式及口訣的前半句,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口訣的編法。所以在導學案上設計了:一雙筷子是2根,就是幾個2?乘法算式怎麼列?口訣怎麼説?然後在這個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自己編剩下的口訣。當學生編口訣中存在問題時,(2×6=12的口訣編成六二十二)我又問:學習5的乘法口訣時我們已經知道口訣前半句表示什麼?(生答:乘數)兩個乘數的位置怎樣放?(小數在前大數在後),這樣學生重新認識了編口訣的方法,加深了對口訣的理解和記憶。

 四、注重學生的情感價值觀。

剛一上課,我就問“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在家幫助過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小明和你們一樣是個愛勞動的好孩子”等,讓學生感受勞動是光榮的,無不滲透着思想品德教育。

五、注重課堂宏觀調控,及時處理突發事件。

課上一學生突然生病,吐了一桌子,引起全班學生注意,這時我沒有慌,及時處理,然後用“關心完司霖鑰同學,咱們繼續上課”一句話將學生的注意力扭轉回課堂上。

不足之處有以下幾點:

1.學生在“編口訣”這一環節進行小組交流時,給學生的時間太少,交流不充分,學生沒做到自己發現問題,嘗試解決問題。

2.當學生出現了類似“4雙筷子是2個4”的問題時,點撥不到位,學生理解不透徹。我想導學案如果設計成:“4雙筷子是()根,就是()個2”以上情況就不會發生了。

3.學生在記口訣時,給學生留的時間少。致使有的學生課上沒背熟。

4.課堂前鬆後緊,學生做“達標檢測”和“拓展延伸”的時間倉促。

針對以上問題,主要原因是老師一直在趕時間,總怕課上不完,有完任務的思想。所以以後還要加大學習力度,時時給自己充電,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個學習型的、與時俱進的人民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