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84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詹天佑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詹天佑教學反思

詹天佑教學反思1

這天上《詹天佑》,這是一篇傳統經典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實現舊教材新教法,確實值得探討。

上課後,我沒有急於説時代背景,而是直接問孩子:“透過昨日的預習,你們有什麼收穫?”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爭着發言,一個孩子站起來説:“我知道詹天佑是個對工作十分認真負責的人。”我很驚奇(正因孩子一般會説詹天佑是愛國、傑出的工程師),我鼓勵他繼續説下去。他説:“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説法不就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從這句話能夠看出詹天佑對工程人員要求十分嚴格,可見他對工作是一絲不苟的。”説得太好了,我因勢利導,再請其他同學補充,從課文哪些地方,還能夠體會到,詹天佑對工作十分負責?是什麼精神力量支撐着他這樣做呢?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了。從詹天佑的工作態度,講到詹天佑為人謙虛、平和(請教當地老農民,與工人同吃同住);從詹天佑的勇氣(受命令於危難之中),講到詹天佑的非凡才智(設計“人”字形線路……)。討論十分熱烈,即使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也能説上一兩句。個性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台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透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立刻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

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

我不敢説,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正因,在那裏,他們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2

《詹天佑》這篇課文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課例。課文內容豐富。敍事較為簡煉,雖文章開篇點題,中心思想一讀便知,但由於文中所寫的事件距今天已將近一百年,學生對當時的社會現實,是十分陌生的,對居庸關、八達嶺、青龍橋附近的地勢,也只能借語言文字去想象。所以如何使學生動情,受到詹天佑愛國思想的薰陶,激起愛國情感,形成立志學習的動力,就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聽完王老師的這節課後,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理解。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這樣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如有關帝國主義者對修築京張鐵路阻撓、要挾、嘲笑的語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部分都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只有讀出感情才能幫助學生理解。在理解“中部鑿井法”“從兩端向中間鑿進”的方法和“人”字形線路時,通過讀重點段、讀重要的句子詞語,學生就能較容易地找出詹天佑當時遇到的困難和採用這些方法的原因和獨特之處,從而體會詹天佑的創新精神。

二、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她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説,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但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便會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理解。

三、相信學生,放手自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閲讀理解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理解並非很難,教學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回來的關於詹天佑的資料,既瞭解了學生預習收集資料的情況,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避免了教師介紹學生聽那種被動學習的情況。

不同的意見:本節課老師在教學勘測路線這一部分時,放手讓學生從讀中總結自己的體會,孩子們思維活躍總結的內容也很具體。可是在後面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內容上分析的就比較唐突,時間有點趕,應該把時間和內容安排恰當些。

詹天佑教學反思3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敍,很有代表性。

教學本課,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於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後,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範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後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悦誠服,不住地稱讚“詹天佑的確是個傑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 儘管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和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2、 教學修築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為鋪墊,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

3、 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4

我在教《詹天佑》時,以“自讀自悟”教學模式為主,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講讀第四自然段“勘測線路”部分時,我分三步走:

第一步、讓學生帶着明確的學習目標充分自由讀:邊讀邊用你喜歡的符號劃出這一段中最使你感動的語句,並想想這些語句為什麼使你感動?

第二步、圍繞這一學習目標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1: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這類説法不就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因為這段話使我體會到詹天佑具有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學生2:最使我感動的語句是:他親自帶着學生和工人,……他常常請教當地的農民。因為讀着這段話,我彷彿親眼見到了詹天佑不辭勞苦地工作的情景……)學生在寬鬆自在的氛圍中漫讀,盡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得,充分比較分析自己與別人的差異,進行自發反饋、調整補救。

第三步、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導學生自主感悟。“語言”部分讓學生轉換主角朗讀,體會人物品質:假設你是詹天佑你會怎樣對工程技術人員説這番話?“一千個讀者讀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語言告訴我:他們心目中的詹天佑或語重心長,或和藹而不失嚴肅……“行動”部分讓學生想象畫面朗讀,體會人物品質:讀了以後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此時此刻你心裏是怎樣想的?“心理活動”部分讓學生假設情境朗讀,體會人物品質:這條鐵路一旦修不成就會使中國工程師失掉信心,如果修成了,就能鼓舞人民,突出詹天佑的愛國心。學生深情並茂的朗讀,使我感受到:他們對詹天佑懷着無比崇敬之情。

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我採用了畫一畫,演一演的教學方法。居庸關隧道和八達嶺隧道開鑿的方法各自不同,前者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辦法,後者採用中部鑿井法。這部分資料讓學生在自讀討論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簡筆畫畫出簡單的開鑿辦法示意圖,無須多講,學生就能明白。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工程中,最能突出表現其傑出才幹的地方,就是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講解時,讓學生親自進行火車在人字形線路上的運行路線的實物演示,揭示詹天佑不僅僅是我國的愛國工程師,而且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教學反思5

這篇課文以人物姓名為題,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説明詹天佑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表現了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通過本課的教學,讓學生了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科學、勇於創新、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並且讓學生知道課文是怎樣一層一層把詹天佑修築鐵路的經過寫出來的。在教學中,我圍繞文章的中心詞“傑出”、“愛國”引導學生自讀自悟,主動探索,並充分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和愛國。這樣在學生的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探究的能力,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並在學生互相討論、合作、欣賞中增強學習自信心。 教學完了這一課,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1、大膽放手讓學生品讀文章,踴躍談出自己的體會。

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閲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文中有一句明顯的核心句“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因此在教學中我就大膽讓學生閲讀課文,感悟從什麼地方體現出詹天佑的傑出、偉大。學生充分閲讀,對於文中的描寫進行品味,同時也理解了課文的難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 “豎井開鑿法”,“人”字形線路。更為重要的是通過引導學生把“傑出”與“愛國”整合起來理解,正是因為他對祖國充滿熱愛之情所以他才有這樣傑出的貢獻。讓學生在認識詹天佑的過程中,多次地讀,多次地感悟,多次地提升自己的情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更在朗讀與感悟中加深自己的情感體驗。最後,學生在文本內容的感悟中,也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本文教學中理解“人”字形鐵路是一個難點,我請學生們自己先當工程師設計線路,然後請一位同學上前演示,接着讓學生交流回答這樣設計的優點在哪裏,以及當時世界上有這樣的設計嗎?學生通過思考與尋找文本的內容,找到了答案,也體會到了詹天佑的精神,感動了學生。有些學生在閲讀後仍然在理解中存在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及時進行了生動的動畫課件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加深了理解,同時更增添了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

2、教學媒體使用適時、有效。

在一堂離學生實際生活年代比較遠的課堂中,老師能恰到好處地使用多媒體,顯得尤為重要。在多媒體的使用上,內容不多,但有節有序。如,教學開鑿居庸關和八達嶺隧道時,我採用動畫進行演示,學生看的真切、理解透徹,遠勝教師枯燥的千言萬語。教師的友情提醒更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最後的“人”字形鐵路,讓學生做工程師,多媒體演示火車的行駛過程,學生能夠看得真切,感得真實,更發揮了多媒體的優勢。

3、教學各個環節聯繫緊密。

我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每個環節之間採用合適的導語將整堂課緊密的聯繫起來,為接下來學生的學習做了鋪墊,創設學習情境,加深了對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使學生在充滿創意與激情的.表現裏,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薰陶。 課尾,我啟發學生進行想象,外賓來到中國,看到詹天佑以及他的工程之後,會説些什麼?不僅打開了學生的思維,給他們一次練筆的機會,還讓學生感受了詹天佑為國爭氣的作為等。

4、情感朗讀指導到位。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

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哪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通過多次感性的朗讀,內化為學生的內心體驗。如,教師在指導課文最後一部分的時候,當學生為詹天佑修築成功時,面部都呈現出自豪的表情,我及時指導,慢慢地學生讀出了韻味。並多次使用充滿智慧的評價語,學生在不露痕跡的指導中,掌握了朗讀的技巧,加深了情感的體驗。

5、討論熱烈、互動精彩。

在課堂上,即使是平時很少發言的同學,也能説上一兩句。特別是當談到設計“人”字形線路時,許多孩子上台充當了講解員,又是比,又是畫,又是當火車演,通過他們生動的講解,形象地演示了火車爬上青龍橋的情景……不時,有同學質疑,馬上有同學為他解答,從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知識,孩子們交流着彼此的情感和經驗,學得不亦樂乎。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我不敢説,這就是一堂成功的課,但我卻十分肯定地知道,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在這堂課上,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孩子需要這樣的課堂,因為,在這裏,他們個性飛揚!

當然在教學中也有不盡如人意之處:

1、課堂上,注重挖掘詹天佑的愛國精神和卓越才能,但是沒有延伸到對中國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崇敬。

2、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在教學“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學生並沒有提出,為什麼要設計人字形線路?設計這個線路有什麼好處?要是能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3、最後的創意表達,拓展思維,由於時間的關係

詹天佑教學反思6

《詹天佑》是一篇經典的老課文,重點寫了詹天佑一生中最主要的事蹟——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京張鐵路。對於這樣一個較為傳統的課文,為了做到“常教常新”,挖掘文章中經久不衰的魅力,我做了如下設計:

一、有效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

為了有效地整合資源,提高學習效率,課前,我除了要求學生上網查找有關詹天佑和當時社會歷史背景資料外, 還自己結合導學案、課文的重難點和有關資料,充分對互聯網上提供的相關信息進行篩選和分析利用,提取有效信息,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二、品詞析句,加深體會

理解是基礎,體悟是核心,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理解鐵路修築背景及詹天佑“愛國”的特點時,我引導學生抓住了“阻撓、要挾、輕蔑”“精密、不馬虎、中國人、一定”等詞語展開交流,透過對詞語的理解,體會當時修築京張鐵路的艱難和詹天佑強烈的愛國之情。

三、以讀代講,加深體悟

課堂教學中,朗讀是應當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唯有多讀,才能理解, 才能潛移默化地將文本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為了加深學生對詹天佑愛國情懷的理解,在各小組展示了自己的理解和朗讀後,我抓住描寫詹天佑語言、行動、心理活動的句子,為學生創設了多種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朗讀,讀出感,悟出情。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詹天佑的愛國形象在學生的.心中越來越豐滿,越來越鮮活。

四、以圖示意、動畫演示,突破難點

詹天佑的“傑出”主要表現在“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個方面。而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本課的難點, 對於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按照導學案提示,學生在自讀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筆畫出了簡單的開鑿示意圖,感受到設計的精妙,體悟人物的傑出與偉大。在理解“人”字形線路部分,學生先根據青龍橋地形圖,瞭解火車爬陡坡的困難。然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畫圖,再現了火車在“人”字形線路行駛的情形。為了讓學生理解的更直觀,我相機出示了課件,進行動畫演示,聲行並解,讓他們更深地感悟到了詹天佑因地制宜,大膽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讀書和動手實踐,學生的疑難水到渠成地解決了。

課堂是一門藝術,但總留有遺憾。讀是吸收,寫是運用,讀寫結合對於語言文字訓練來説是至關重要的。為了加深對詹天佑的敬佩之情,我設置了“許多到中國來遊覽的外賓,看到詹天佑留下的偉大工程,都讚歎不已。如果你是外賓,你會讚歎什麼呢?”“假如此時此刻,我們一起來到了青龍橋,瞻仰着這位傑出愛國工程師的塑像,你最想説的是什麼?”“以‘站在詹天佑的銅像前’為題寫一段話 。”這一環節,學生通過文字表達,能夠再次深刻領悟課文內容,昇華情感。但由於時間關係,這一環節最後已經沒有了時間,只好刪去,沒有達到目的。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情況,爭取讓他們的主人翁地位得到更大體現,把課堂教學安排調控得更科學,更高效!

詹天佑教學反思7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怎樣使課堂成為學生揮灑個性、享受學習幸福的棲居地?在這裏,兒童固有的靈性將得以迸發,潛有的悟性將得以喚醒,失落的自信將得以找回。

我在教《詹天佑》一課時,為學生搭建了這樣一個激發智慧、釋放思想的舞台,充分發揮了開放式教學的優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一、開設“小小模擬招標會”。

課文一開始沒有直接記敍詹天佑如何主持修築京張,而是不吝筆墨地展現了上世紀初我們的主人公受命於危難之間的複雜背景和麪臨的巨大困難。――這離學生的生活相差了近一個世紀,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學生開展一個“小小模擬招標會”,引領他們跨入時光隧道,去觸摸一百年前的時代“脈搏”!在“招標會”上,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與險惡用心昭然若揭,他們那黔驢技窮、虛張聲勢、寸步不讓“狗咬狗”的種種醜態被同學們“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當時修築京張鐵路的各種“人為”和“客觀”上的重重阻力便也自然而然地“顯山露水”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愛國工程師的形象也呼之欲出!

二、自讀自悟,多角度探索。

課文的第四小節即“勘測線路”,這一部分一直是一個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深入瞭解詹天佑,領悟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請他們交流讀後的感受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反覆地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最後請學生將感受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有的抓住課文的空白點進行大膽想象寫了一段話;有的以話外音的形式進行了感情豐富的朗讀;有的採用人物評説的方式;有的更有創意。

三、設計圖紙,彙報演示。

為了表現詹天佑的傑出才能,書上舉了“開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個最“經典”的例子,以往我總藉助多媒體或幻燈圖片親自演示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總感覺學生學得很被動,效果不盡如人意!這次,我先將了他們一軍:“同學們,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幫他畫一張設計圖紙,並給大家彙報一下設計意圖嗎?”在冠以“工程師小助手”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來勁了:他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還真是煞有介事的!從中折射出學生難以想象的潛力,每個學生的心裏都充盈着創造的激情、蓄積着表現的慾望、撲稜着翻飛的想法!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四、“老外坐火車”的情景展現。

課文結尾我沒有簡單地喊上幾句口號為詹天佑“歌功頌德”,而是設計了“老外坐火車”這樣一個情景展現,引導學生以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身分,向火車上的外賓介紹京張鐵路。在穿插播放火車鳴笛“嗚…嗚…”聲中,“導遊們”開始有聲有色、興致勃勃地向“老外”介紹起這條“爭氣路”來,請看下面幾位學生的導遊詞片斷:

A、外賓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火車已進入了八達嶺隧道,你是否覺得這條隧道要比居庸關隧道長得多呢?它的開法與居庸關隧道是完全不同的,它採用的是中部井法……

B、現在我們乘坐的火車已停在了南口,我們要給火車尾巴再裝個頭,也許你們感到很驚訝吧,火車幹嘛要兩個頭呢?不急,過一會兒就能知道謎底了!

C、現在我們已到了青龍橋,大家往外看,這就是詹天佑的銅像!我們馬上要爬這個高高的陡坡了!哦,別怕,詹天佑為我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你看,火車到了“人”字形岔道口就換了個方向,兩個火車頭互換位置,原來推的火車頭就拉,原來拉的火車頭就推,這樣減緩了坡度,火車上山就特別輕鬆!

在火車的“嗚…嗚…”聲中,同學們學得興致盎然,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蛋興奮的神采在盡情地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8

本文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敍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詹天佑的愛國精神貫穿全文。在介紹修築京張鐵路面臨的阻力和困難時,着重講了詹天佑面對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和對中國人民的極端藐視,為維護祖國的尊嚴而勇敢受命。在講修路過程時,着重強調,愛國主義精神是他戰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創造性地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是他愛國精神與科學態度、創造才能相結合的產物。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説明了他傑出的成就,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帝國主義者的威風。

在教學本文時,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教學的重點,把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作為教學的難點。目的就是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因為課文講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因此,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閲資料,或看相關的課外書籍,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瞭解。上課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詹天佑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瞭解詹天佑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然後,着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箇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築一條鐵路,為什麼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通過討論,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頂着重重壓力,不怕種種困難,毅然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是受命於危難之際,為中國人民爭一口氣的壯舉,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後,引導學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為了方便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

(1)、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樣説、怎樣做的,為什麼能這樣做?

(2)、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龍橋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在讓學生理解、思考以上三個問題時,我採用了朗讀和畫示意圖的方法,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理解施工的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施工的示意圖,邊畫邊向學生講解,讓他們思考和討論箇中的妙處,這節課在老師的帶動和引導下,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是學困生,他們對示意圖充滿興趣,然後,我有意請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孩子上講台,到黑板上再次畫出示意圖,並向同學們講解圖意,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節課,他們學得非常高興,學得非常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詹天佑教學反思9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 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敍,很有代表性。執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1、創設情境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2、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3、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閲讀理解、感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4、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通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5、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內容。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我主要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觀看課件解説,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但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為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內容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那部分內容”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麼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籤式的詞語。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內容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4、中心問題“找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為什麼?”針對性不是很強,並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適合。對這篇文章來説,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就要從詹天佑這個人身上做文章,可以讓學生談談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從而讓學生們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同時又是抓住文章的靈魂,精髓之處,讓學生讀中悟情,品味語言和內容及情感融為一體,也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10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敍,很有代表性。

教學本課,為了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我採用了圍繞中心詞,主動探索的學法;畫一畫,淺顯明白;演一演,生動有趣等教學方法。例如:課文寫“勘測線路”這一段,由於內容長,我先讓學生自學:這一段重點表現了詹天佑哪種品質?

再讓學生分四人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又如在開鑿隧道時,先引導學生細讀課文,然後,引導學生畫出兩種開鑿方法的草圖。講解“人字形”線路時,我在黑板上畫出草圖,用粉筆刷當火車,請學生示範開火車,講述情形,然後讓大家用橡皮當火車在文中插圖上試開,邊讀邊理解。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設計心悦誠服,不住地稱讚“詹天佑的確是個傑出的工程師”。

學生通過讀書、動手、動腦等實踐活動,有了較深感悟,從而體會到了在生活中、學習中處處都需要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了啟發,對學生起到了導行的作用。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多種形式的讀,但讀的遍數和時間還不是很充分。

2、教學修築京張鐵路那一部分是時,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為鋪墊,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就會水到渠成。

通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儀篇課文的教學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擇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高質量。

詹天佑教學反思11

我們國小語文教師在教改實踐中,要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使學生在閲讀教學中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夠運用到寫作中去。葉聖陶先生説過:“必須注重傾吐他們的積蓄。”但是有的學生光注重“積蓄”不注重“傾吐”,有的學生注重“積蓄”而缺少書面表達的其他要素,即使有東西也“吐”不出來。這樣,就必須在讀寫之間繫上一根紐帶,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讓讀寫結合,在閲讀中學會習作。蒙老師在這節課上很好的體現了讀與寫的'結合:如在讓學生讀4至6自然時,讓學生邊讀邊寫自己的感觸,這樣就促使了學生在閲讀中學會了寫,使學生不光有了“積蓄”也學會了“傾吐”;如在教學時讓學生給詹天佑寫頒獎詞,教師讓學生在讀文感悟後運用文中一些詞語寫頒獎詞,使學生不再缺少書面表達的詞語,使讀寫之間互相溝通,綠水長流。

這節存在不足之處是:1品讀不是很到位。2創設情景有些欠妥。像學生在念頒獎詞時,教師為什麼只強調要嚴肅認真,而不是快樂、興奮或者驕傲呢?

詹天佑教學反思12

《詹天佑》一文重點記敍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在教學本文時,我着重引導學生通過理解、感悟描寫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詹天佑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教學的重點,把理解兩種開鑿隧道方法的好處以及體會“人”字形線路設計的妙處作為教學的難點。目的就是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傑出的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蹟,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作貢獻的思想感情。

因為課文講的是清朝末年的'事情,與學生生活實際相差較遠,因此,為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完成教學目標,課前,我讓學生上網查閲資料,或看相關的課外書籍,以便對詹天佑以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有較多的瞭解,同時也考慮到有些學生條件有限在學案上為學生準備了有關詹天佑的資料和修築京張鐵路的背景資料。上課開始時,我首先讓學生交流詹天佑及當時的社會背景,接着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瞭解詹天佑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然後,着重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開展討論:一箇中國工程師在自己的國土上主持修築一條鐵路,為什麼會引起國內外的轟動?通過討論,讓學生充分感悟到:詹天佑為了維護祖國的尊嚴,頂着重重壓力,不怕種種困難,毅然接受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任務,是受命於危難之際,為中國人民爭一口氣的壯舉,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最後,引導學生了解詹天佑在修築京張鐵路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是如何克服的?為了方便學生理解這個問題我把它分解成以下三個小問題讓學生思考。

(1)、在勘測線路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怎樣説、怎樣做的,為什麼能這樣做?

(2)、在開鑿隧道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龍橋又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在讓學生理解、思考以上三個問題時,我採用了朗讀和畫示意圖的方法,讓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理解施工的情況,同時,在黑板上畫出施工的示意圖,邊畫邊向學生講解,讓他們思考和討論箇中的妙處,這節課在我的帶動和引導下,孩子們的學習熱情高漲,特別是學困生,他們對示意圖充滿興趣,然後,我有意請平時學習積極性不高的孩子上講台,到黑板上再次畫出示意圖,並向同學們講解圖意,讓他們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機會,這節課,他們學得非常高興,學得非常主動,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雖然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學生學得非常高興,但是在完成“為什麼説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這個問答題時,學生不能將自己的理解組織好語言流暢地表達出來,教會學生組織語言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出來的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在以後的教學中注意方法的指導和能力的培養。要把教課文變成教語文,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詹天佑教學反思13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詹天佑》這堂課談談我的感受。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敍,很有代表性。教學課文後,我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

在我的開場白介紹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畫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課堂上採用“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

這篇課文是一篇傳統經典的課文,難點較多,如何較好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地探索學習,我採用了舊教材新教法,總體的感覺還不錯。課堂氣氛較活躍,學生學習的興致始終保持不滅。在課堂上,我與學生之間形成了積極的互動效應。我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與參與者。上課時我與學生共同探討“示意圖”的畫法。既注意認真去傾聽學生的意見,又注重適時的點撥,不斷地提升學生的自我實踐能力。在這堂課上,人人是老師,人人是學生,我,也成了他們中的`一員了。在講讀第五、六自然段“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時,在冠以“工程師”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這種“寓學於樂”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的教育思想。開鑿居庸關隧道採用“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開鑿八達嶺隧道採用“中部鑿井法”,學生不易理解,就讓他們細讀課文後畫施工示意圖,以圖示意,交流心得,訂正錯誤。設計“人”字形鐵路,課文配有插圖,讓學生畫示意圖並不難,而對用兩個火車頭,一個在前邊拉,一個在後邊推“,”過了‘人’字形的岔道口就倒過來,原先推的火車頭拉……“這段話學生不易理解。為此,設計了畫圖和演示相結合的形式。而這些,都緊扣”領會詹天佑傑出的才幹“進行。畫了即説,演示後即解説,加深了對詹天佑創造才能的理解。

”激發學習興趣,變苦學為樂學“,符合學生閲讀的心理過程,使原來覺得乏味、枯燥的閲讀教學變得樂趣橫生。在愉快教學中,兒童情緒歡樂,思維敏捷,語言順暢,沒有精神負擔,沒有心理壓力,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習語言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豐富知識,發展語言,開發智力。

三、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

課堂上應給予學生充分的讀書、思考時間,且讀得有趣,讀得有法,要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循着”疑“去探求,自尋答案,自我領悟,真正做到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我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話又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四、多媒體的巧妙運用,使得”人“字行線路的設計形象直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能力。

這堂課的不足之處:

一、在教學中,雖然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得還不夠,閲讀教學中以讀為本的理念貫徹不到位。六年級學生讀書的興趣和熱情不如低段高,但責任還在自己,不是為讀而讀,而要精心設計朗讀環節,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過程中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能做到”書讀百邊,其義自見“ 。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我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閲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

二、在課堂上,學生學得不夠主動。在比較機械地跟着我的思路走,沒有什麼自己的創意。所以,我感覺到,自己的啟發還是不夠的。

總之,我認為這堂課還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因為這堂課充滿了感情的交流,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人人蔘與,平等對話,個性飛揚!

詹天佑教學反思14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敍文,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語言文字訓練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築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説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兩處記敍,很有代表性。執教了這篇課文之後有這樣的幾點反思:

一、創設情境的這個環節,在音樂的渲染下,在教師語言的感染下,將學生帶到詹天佑的銅像面前,使學生對這個人物產生興趣,做到激發動機時入情。而且在整堂課中教師都很有激情,在語言上努力打動學生,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

二、體現了多種形式的讀。例如對於“詹天佑經常勉勵工作人員説……不就應出自工程人員之口。”這句話,教師為學生創設了三種情境進行情景體驗。對於“遇到困難,他總是想……失掉信心。”這句,讓學生體會你想強調那個詞?教師引導學生體會理解的角度不一樣,朗讀的側重點也不一樣。

三、以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貫徹課堂教學的始終來進行閲讀理解、感悟。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使詹天佑這個人物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越來越豐滿,受到其人格的薰陶。

四、在這樣的交流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課標中強調的以學定教,透過交流,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從而達成共識、共享、共進。

五、對於教學難點的處理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就是“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這兩部分資料。這兩個技術性比較強的問題教師採取了直觀教學的手段,讓學生畫示意圖和觀看課件解説,從而也能感受到人物的傑出與偉大。

六、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的情感體驗還不是很深刻,學生的回答也還是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面上,談得也比較泛泛。我想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儘管採用了多種形式的讀,但是讀的時間和遍數還不是太充分。閲讀教學還是就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

2、因為我在這堂課中處理的資料是“直接寫詹天佑修築京張鐵路的那部分資料”沒有以理解“社會環境中的困難”作鋪墊,把任務放在了背景之外,那麼學生的情感當然很難調動,所以導致學生談起來蒼白無力,語言多是貼標籤式的詞語。

3、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型線路”的兩部分資料時,我儘管採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學生也理解了設計的巧妙,但是對於詹天佑的設計並沒有產生真正好處上的讚歎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資料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傑出”水到渠成。同時這也是教給了學生一種讀書的方法,即聯繫上下文。

4、中心問題“找出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為什麼?”針對性不是很強,並不是任何一篇課文都適合。對這篇文章來説,既然是寫人的文章,就要從詹天佑這個人身上做文章,讓學生談你認為他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裏得出的這樣的結論從而讓學生們在表達上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同時又是抓住文章的靈魂,讓學生讀中悟情,品味語言和資料及情感融為一體,也能夠提高課堂效率。

透過這篇課文的教學,讓我明白了每一篇課文都有自己獨特之處,要針對文章特點選取教學方法,採用多種有效的方式喚起學生的精神世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實踐證明,教學與研究相結合,教學與反思相結合,還能夠幫忙教師在勞動中獲行理性的昇華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維品位,使教師能夠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好處。

詹天佑教學反思15

作為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怎樣使課堂成為學生揮灑個性、享受學習幸福的棲居地?在這裏,兒童固有的靈性將得以迸發,潛有的悟性將得以喚醒,失落的自信將得以找回。我在教《詹天佑》一課時,為學生搭建了這樣一個激發智慧、釋放思想的舞台,充分發揮了開放式教學的優勢,把課堂還給了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一、開設“小小模擬招標會”。

課文一開始沒有直接記敍詹天佑如何主持修築京張,而是不吝筆墨地展現了上世紀初我們的主人公受命於危難之間的複雜背景和麪臨的巨大困難。——這離學生的生活相差了近一個世紀,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種情況,我建議學生開展一個“小小模擬招標會”,引領他們跨入時光隧道,去觸摸一百年前的時代“脈搏”!

在“招標會”上,帝國主義者的狂妄自大與險惡用心昭然若揭,他們那黔驢技窮、虛張聲勢、寸步不讓“狗咬狗”的種種醜態被同學們“刻畫”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當時修築京張鐵路的各種“人為”和“客觀”上的重重阻力便也自然而然地“顯山露水”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愛國工程師的形象也呼之欲出!

二、自讀自悟,多角度探索。

課文的第四小節即“勘測線路”,這一部分一直是一個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深入瞭解詹天佑,領悟人物的精神面貌?我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能力,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然後請他們交流讀後的感受及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通過反覆地在讀中悟、在悟中讀,最後請學生將感受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出來:有的抓住課文的空白點進行大膽想象寫了一段話;有的以話外音的形式進行了感情豐富的朗讀;有的採用人物評説的方式;有的更有創意,通過採訪詹天佑的工友恰當“真實”地表現了人物……

每種做法,無論優劣,都是學生自己通過摸索得來的,遠勝於教師直接把答案奉送給他們!在這裏,學生從靈魂深處感受到了自己是學習的主人,他們活力四射的個性得到了無限的舒張,鮮活四溢的思想得到了自在的飛翔!

三、設計圖紙,彙報演示。

為了表現詹天佑的傑出才能,書上舉了“開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兩個最“經典”的例子,以往我總藉助多媒體或幻燈圖片親自演示幫助學生消化理解,總感覺學生學得很被動,效果不盡如人意!

這次,我先將了他們一軍:“同學們,假如你是詹天佑的'小助手,你能幫他畫一張設計圖紙,並給大家彙報一下設計意圖嗎?”在冠以“工程師小助手”頭銜的“誘惑”下,同學們來勁了:他們三人一羣,五人一夥,畫的畫,演的演,講的講,還真是煞有介事的!從中折射出學生難以想象的潛力,每個學生的心裏都充盈着創造的激情、蓄積着表現的慾望、撲稜着翻飛的想法!每位學生都認為自己的設計圖紙是最佳的,在他們激烈的討論中,課堂成了他們彼此交流、合作、享受成功的樂園!

四、“老外坐火車”的情景展現。

課文結尾我沒有簡單地喊上幾句口號為詹天佑“歌功頌德”,而是設計了“老外坐火車”這樣一個情景展現,引導學生以導遊小姐或導遊先生的身分,向火車上的外賓介紹京張鐵路。在穿插播放火車鳴笛“嗚…嗚…”聲中,“導遊們”開始有聲有色、興致勃勃地向“老外”介紹起這條“爭氣路”來,請看下面幾位學生的導遊詞片斷:

A、外賓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火車已進入了八達嶺隧道,你是否覺得這條隧道要比居庸關隧道長得多呢?它的開法與居庸關隧道是完全不同的,它採用的是中部井法……

B、現在我們乘坐的火車已停在了南口,我們要給火車尾巴再裝個頭,也許你們感到很驚訝吧,火車幹嘛要兩個頭呢?不急,過一會兒就能知道謎底了!

C、現在我們已到了青龍橋,大家往外看,這就是詹天佑的銅像!我們馬上要爬這個高高的陡坡了!哦,別怕,詹天佑為我們設計了“人”字形線路,你看,火車到了“人”字形岔道口就換了個方向,兩個火車頭互換位置,原來推的火車頭就拉,原來拉的火車頭就推,這樣減緩了坡度,火車上山就特別輕鬆!

在火車的“嗚…嗚…”聲中,同學們學得興致盎然,那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蛋興奮的神采在盡情地飛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