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小鴨的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72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醜小鴨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1

《醜小鴨》是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之一,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學生對這篇童話很感興趣,引發了他們很多方面的思考。在教學中,學生的發言,遠遠超出了我預想的範圍。於是我開始思考,如何應對教學中的“變”。

一、 教學設計因學生的提問而“變”。

在教學《醜小鴨》這課時,我是用課前看有關醜小鴨故事的方式激趣導入新課的。故事放到一半時,我對學生説:“我們要上課了,故事只能看到這了,你還想了解醜小鴨的哪些事?”在上課前我也曾設想過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比如醜小鴨以後的命運會如何?後來大家喜歡醜小鴨了嗎?可學生提的問題和我原來設想的完全不同。他們有的説“想知道醜小鴨為什麼這麼醜?”有的説“醜小鴨為什麼會變成白天鵝呀?”有的説“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還有的説“天鵝蛋為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顯然,學生提出的這些問題,就是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所在,如果不理會他們的問題,依舊按照老師設計的教學思路走,就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也會使提問環節形同虛設,肯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所以在教學中必須及時調整教學設計,把學生的問題巧妙的融合到預定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的教學思路是請學生談談通過讀課文,都瞭解了醜小鴨的哪些事,讓學生以讀悟情。當學生説到知道醜小鴨長得很醜時,我就適時將問題推出,問:“醜小鴨為什麼這麼醜哇?”學生説他的樣子醜,和別的鴨子不一樣,和鴨子比,他個又大,嘴又扁,羽毛還是灰色的。難怪哥哥姐姐欺負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還有的説,他根本不是隻鴨子,是隻小天鵝。這時我又順勢引出課前的問題“醜小鴨顯然不是隻鴨子,那天鵝蛋為什麼會跑到鴨媽媽那裏?”這兩個問題都是學生提出的,所以他們特別感興趣,思維活躍,發言積極。有的同學説,是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了鴨窩裏;有的同學説,是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同學説,是因為天鵝媽媽要到南方去過冬,來不及照顧小天鵝了。我肯定了學生的説法,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秋天都要到南方過冬,他們都是集體一起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就這樣留下了這個天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以學生為主體,適時的改變教學思路,也增強了教師自身的駕馭課堂,駕馭教材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這個“變”,“變”得有價值。

二、 教學設計因新生成的教學資源而“變”。

由於都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學生的思維活躍,思路開闊,產生了許多新的教學資源。比如,當講到離家出走後的醜小鴨,仍然受欺負,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時,一個學生提出:“我認為獵狗傻,他為什麼無緣無故追趕醜小鴨呢?”這時一個學生説:“獵狗有他自己的生存領地,當別人闖進他的領地,他就會把那個動物趕出去!”這時我肯定了他的説法,並告訴學生動物在大自然中都有他自己的.生存法則,羣體生活是他們保全生命的唯一方式。一旦離開他生存的領域,離開他的夥伴,就會有生命危險。這樣學生不但瞭解了醜小鴨離家後生活的艱難,還對大自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儘管這只是課堂上偶然生成的教學資源,教師稍加點撥,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又何樂而不為呢?

三、 教學設計因教學效果而“變”。

在《醜小鴨》的教學設計中,我設計了一個擴展的環節。在學生充分理解了課文內容後,我用優美的語言引導學生回味全文:“醜小鴨來到世界上,除了鴨媽媽誰都欺負他。他離家出走想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沒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他只好一個人悄悄的過日子。困境讓他變得越來越堅強,終於,他熬過來了,在丁香開花的季節,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這時我請學生推薦一名同學,配上《秋日的私語》的鋼琴曲,朗讀全文。然後,我提問學生:“你們現在一定有很多話要説吧!你想説給誰聽?醜小鴨?鴨媽媽?他的哥哥姐姐?養鴨的小姑娘?小鳥?獵狗?還是農夫?”可當配樂朗誦時,教學時間已經到了。我想,學生已經在聽配樂朗誦時,進入了課文的情景,如果在這一時刻就用優美的語言結束本節課的教學,效果也許會更好。所以,我臨時改變了原來的設計,用這樣一段話結尾:“醜小鴨經歷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難,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白天鵝。我想他的爸爸媽媽也一定會從南方飛回來與他團聚。幸福的新生活才剛剛開始,讓我們為他祝福吧!”結束語突出了人文關懷,為醜小鴨的經歷設計了一個幸福的結局,又回答了學生課前的問題“醜小鴨會找到他的天鵝媽媽嗎?”,意境回味無窮,深深觸動了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們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望。這個“變”,一舉數得,“變”得妙!

我想,應用教學機智,靈活的應對教學中的“變”,更有利於學生主動的學習,更有利於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學中求“變”,教中求“變”,將是我們不斷追求的目標。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2

《醜小鴨》是北師大版國小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講的是醜小鴨因“醜”而到處受人欺負,在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終因由醜變美而獲得了新生的故事。國小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生動活潑、形象新穎、色彩鮮豔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為他們注意的對象。因此在教學中,我以醜小鴨的圖片切入課文,使孩子們一下子就參與進課堂中了。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覺得在以下幾方面把握的比較好:

一、讀準讀好課文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和空間。例: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從讀中體會醜小鴨的與眾不同;默讀課文三四自然段,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體會醜小鴨的孤零零;指名讀醜小鴨看到湖水中自己變成天鵝時的句子,讓學生學會邊思考邊體會,這些多種的讀書形式讓孩子在讀中理解,真正做到了以讀促教,讓語文課堂充滿語文味兒。

二、充分利用想象是理解和朗讀之間的橋樑

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髮揮想象,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小鳥,你會怎樣嘲笑他?如果你是醜小鴨你會想些什麼?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並讓他們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課文,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體驗自然,想象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在學到醜小鴨變成白天鵝時,我將課後思考題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自己找到文中描寫天鵝樣子的句子,並完整地描述出天鵝的形象,使學生不僅學會了積累,還能將積累到的詞句進行運用,這樣會對他們今後的寫作打好基礎。

本課教學中還有待改進的地方有:

一、在教學三、四自然段時,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想一想,醜小鴨除了遭遇這些不幸,它還會遇到哪些不幸呢?有的同學可能會説它可能會被蛇咬,可能被獵人的槍打死,可能被大象的腳踩死等等,這樣説完就又是一次朗讀訓練,並且更能加深學生對醜小鴨當時處境的體會。

二、在感悟醜小鴨由一隻又大又醜的鴨子成長為一隻美麗的天鵝時,可以引導學生體會醜小鴨當初經歷的苦痛。這樣來引導對於整篇文章的基調以及朗讀可能會更好: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這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他曾經受過的苦難,他曾經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通過對比朗讀,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學生一定會被故事情節感動,被醜小鴨的命運牽着心,讓整堂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發揮童話故事的魅力。

三、在抓讀寫結合時,根據本課的要求,是要用課文中的詞句説一説醜小鴨現在的樣子。但在教學中我的指令不夠明確,導致個別孩子用自己的話亂寫一氣。另外沒有明確要按一定順序來描寫,導致有的孩子眉毛鬍子一把抓,描寫順序凌亂,沒有畫面感。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3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選擇了讓學生自主質疑,然後圍繞疑點深入研讀課文,逐字逐句體會、尋找答案,最終熟讀成頌、昇華感情的方式,帶領學生學習課文,既體現語文課的教學特點,又切實有效地進行了思想教育,一舉兩得。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醜小鴨的種種不幸遭遇,進而感受應對不幸的境遇,要有信心,只要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幸福的生活必須會到來,並且能汲取課文的精神力量來鞭策自我的學習。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在課伊始,理解了課題,簡要學習了生字詞後,我便出示課文最終一段,請學生仔細品讀:“‘新來了一隻天鵝,一隻美麗的天鵝!’孩子們在湖邊叫起來。醜小鴨太高興了,他揚起翅膀,伸長脖子,從心底裏發出歡樂的呼喊:‘我做夢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幸福的一天!’”初讀之後,學生明白這是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興奮、喜悦的心境。但深究下去,卻並不只是這麼簡單。醜小鴨為什麼會有那樣的表現,為什麼會發出歡樂的呼喊?他究竟懷着怎樣的一種感情呢?是什麼讓醜小鴨如此興奮、喜悦呢?這些問題是打開文章思路的重要環節。於是我引導學生針對這段話提出些什麼問題。學生準確的把握住了問題的關鍵,於是課堂的教學因疑而起,學生的'探究熱情開始激發。

二、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課中,我有意識地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遨遊時,總會遇上大大小小的風浪,只要我們不怕困難,勇敢地向問題和困難挑戰,就必須能獲得成功。這節課,就讓我們一齊來解決這些問題,有沒有信心?”這些話既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又暗中滲透了本文的精神――戰勝困難、頑強生活。學生在我的鼓勵下便開始分成學習小組自主學習,讀讀、劃劃、想想、議議,進取從課文中尋出問題的答案,為後一環節的交流作準備。

三、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學生圍繞“醜小鴨為什麼會發出歡樂的呼喊?他懷着怎樣的心境?”兩個問題,自我的發現和理解與同學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將不斷的深入體會醜小鴨所經歷的種種不幸,而教師就在其中起點撥作用,引導學生更深透的領會文章的內涵,進而產生對醜小鴨以前不幸遭遇的同情,在感情上與醜小鴨發生強烈的共鳴,為下一步的昇華感情、明理導行埋下感情的伏筆。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課文學習完了,學生對醜小鴨的境遇已經具有了深深的同情,也為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感到高興。這時,我順勢提問:“學了課文,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就能很自然地説出要像醜小鴨那樣遇到困難不灰心,勇敢應對困難,這樣才有好的結果。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要把課文的精神融進學習領域:“是啊,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如果遇到困難,也應當像醜小鴨一樣樹立信心,戰勝困難,頑強生活。願這種精神能激勵我們在知識的海洋裏乘風破浪、勇往直前!”至此,課文學習與德育滲透已圓滿結束,課雖結,情猶存……

可是,本課的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些許的遺憾,在把握課堂機制上,課堂每一環節再緊湊方面尚需努力。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4

這或許能作為我的教學生涯的第一堂真正意義上的課!作為一個大二的學生,竟能有機會走上講台,完完整整地講授一堂課,是一件幸運的事情。為了上好這堂課,我盡心備課,但畢竟是經驗有限,在講課時難以避免地出現許多失之偏頗之處;讓自己感到安慰的是整堂課算是完整地上下來,也有幾處做得頗為出色。

《醜小鴨》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第28課的一篇童話故事,是根據19世紀丹麥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話改編的,講述了醜小鴨歷經艱辛變成天鵝的過程。

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有兩個方面:一是要學生夯實基礎,積累好詞好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二是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體會醜小鴨離家出走之後的艱辛以及他的堅強、樂觀的態度,使學生懂得善待他人,相互尊重的待人之道。

一、導入精彩 吸引學生的注意

二年級的學生其記憶和注意是以無意識記憶和無意識注意為主。他們好奇心強,對新鮮事物往往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抓住這一點,我的課前激趣便是這樣設計:“同學們,你們喜歡聽童話故事嗎?在故事裏有兇惡的老虎、狡猾的狐狸、可愛的兔子??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了一位童話中的朋友(貼醜小鴨的圖)。大家看看他是誰?”邊説邊向學生展示一幅醜小鴨的圖畫(由於條件限制,無法使用多媒體)。開篇的問題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兇惡的老虎”“ 狡猾的狐狸”“ 可愛的兔子” 引起了學生的聯想,圖畫展示直接刺激學生的眼球。一隻楚楚可憐的醜小鴨讓學生們好奇,想知道在他身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二、以讀為本 把握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

“讀”是語文學習的一個基本途徑,是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自由朗讀、範讀、分組讀、指讀、賽讀等,從初讀到細讀,再到總結性熟讀,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讓學生在情景中朗讀,指導學生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並且每一次的讀都是有目的的讀,採用“引導法”,設置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緊扣作者的思路,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基本做到“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三、夯實基礎 重視語言文字的積累

語文新課標再三強調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討厭、孤單、凍僵”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能更深刻感受醜小鴨的悲慘命運。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中,通過讓學生表演,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為課文的感情朗讀,為今後的作文都做好鋪墊。

四、思維拓展 讓學生擦出智慧的火花

在教學中我結合實際精心設置多次拓展延伸,體現語文課堂的開放性和語文與社會、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如,第二自然段,講到醜小鴨來到世界上備受欺負。哥哥姐姐咬他,公雞啄他,連養鴨的小姑娘也討厭他。我順勢問醜小鴨的哥哥姐姐還有那些欺負他的人,他們的做法對麼?應該怎樣做?生答:“不對;兄弟姐妹應該相親相愛,相互幫忙,公雞和小姑娘也不對,不應該以貌取人。”

醜小鴨離家出走,來到小樹林,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他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講到這裏,我問,如果你碰到醜小鴨你會對他説什麼?生答:“我會叫醜小鴨別傷心,我們做好朋友吧。”我肯定了學生,又問,醜小鴨離家出走,想尋找屬於自己的世界,可是沒有想到外面的世界更加冷酷。醜小鴨有想過回家嗎?在家裏儘管有人欺負他,可還是個遮風避雨的地方啊。醜小鴨回去了嗎?他是怎麼想的?你覺得這是一隻怎樣的醜小鴨?

再如,課文的最後一段讓我們知道,醜小鴨根本不是鴨子,而是一隻美麗的天鵝。那麼鵝蛋怎麼會跑到鴨媽媽哪裏呢?這是學生非常感興趣,思維活躍,發揮想象,積極發言。有的説天鵝媽媽粗心,把蛋下在鴨窩裏了;有的説鴨媽媽好心幫天鵝媽媽孵蛋;還有的説天鵝媽媽要到南方過冬了,來不及照料小天鵝。我肯定了學生的説法,也告訴他們,天鵝是一種候鳥,和大雁一樣每到冬天就要到南方過冬,他們是集體活動的。天鵝媽媽必須和隊伍一起走,不能掉隊,也許這樣,就留下了這個鵝蛋。這樣不但使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還向學生潛移默化的滲透了個人要服從集體的意識。

五、神情結尾 讓幸福的翅膀飛翔

故事接近尾聲,如果在這一刻用優美的語言結束本課的教學,效果會是挺好的。所以我説:“醜小鴨經歷了夏天、秋天、冬天的磨難,終於變成了一隻美麗的天鵝。我想他的爸爸媽媽一定會從南方飛回來與他團聚的。幸福的日子將要開始,讓我們為他祝福。”結束語突出了人文關懷,為醜小鴨的經歷設計了一個幸福的結局,意境讓學生回味無窮,深深觸動了孩子小小的心靈,受到了美的教育,使他們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不足之處:

1、 不夠從容,忘記板書

2、 基礎知識不紮實

在第一課時教授生字詞時,我讓學生給“厭”字組詞。有一學生組詞“厭惡(yàn è)”我笑笑反問:“同學們,是念yàn è嗎?”這時許多學生手拿參考書跟着大聲喊yàn è。我竟懷疑起自己,不是yàn wù嗎?難道自己一直唸錯?這時我只好用眼神向坐在後面聽課的班主任吳老師求救。吳老師用手指在空中劃出了“wù”的拼音。這時我的心才定下來,向學生解釋“惡是一個多音字,在‘惡劣’中讀‘è’,在厭惡中讀‘wù’。”

3、 在授課過程中使用的詞語太深奧

在課文第三、四自然段,我問:“醜小鴨來到世界上備受欺負,如果你是醜小鴨,你的心情會怎樣?”生答:“孤獨、可憐、無奈??”。“那現在我們一起朗讀這兩段話,請同學們懷着同情、憐憫的心情,用比較緩慢、低沉的語調來朗讀。”當時,我忽略了二年級的學生還很難理解什麼叫“憐憫”,而“緩慢、低沉的語調”又是什麼。所以學生都只是低聲朗讀,沒有達到預想的朗讀效果。

4、 教學知識缺乏橫向聯繫

在“深入分析 細讀課文”環節,沒有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相對比。在第二自然段,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醜小鴨醜的詞語“又大又醜、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

身子瘦瘦的”,在第七自然段,我也讓學生找出描寫天鵝的詞語“湖面映出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美麗極了”我沒有做到前後照應,應該讓學生把醜小鴨變化前後的詞句都畫下來,多讀兩遍。讓學生在讀中將醜小鴨變化前後相對比,以便更好的理解,加深印象。

5、 引導能力不強

沒有能很好地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沒能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當我提出問題,學生一時無法理解或答不上時,我往往會很着急並不知所措,不能做到很好地引導學生繼續思考,常常是把自己的答案拋給學生。

在講授課文當中抓住重點詞句如“特別”“驚奇”“羨慕”等詞時,沒有讓學生造句,看看他們是否領會。為了讓學生領會“凍僵”一詞,我設置了一個表演環節,讓學生表演一下凍僵是什麼樣子。一個小女孩卻做了一個顫抖的動作。很明顯,學生領會了“凍”,但不理解“僵”。我看了女孩的表演之後笑了。由於顧慮到時間的問題,我沒有給學生解釋,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這個詞語。這時,我應該問:“凍僵會抖的麼?”“同學們想一想,在冰箱裏拿出來的魚是什麼樣子的?”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出媽媽從冰箱拿出凍僵的魚的情景,體會到“凍僵”。由此及彼,自然也就能理解文中“醜小鴨爬在冰上凍僵了”是怎麼一個情形,從而也就使學生對醜小鴨的同情和憐憫又多幾分。

讓學生在領會“凍僵”一詞後,我順勢問“醜小鴨凍僵了,那他會死麼”生答“不會,農夫救了他。”在講到這裏,我犯了一個錯誤。我沒有補充給學生解釋到:凍僵久了是會死的。幸運的是醜小鴨沒有死是因為凍僵不久之後就被農夫救了。如果沒有農夫的出現,醜小鴨是必死無疑的。由於沒有這樣的解釋可能會使學生以為凍僵是不會死人的。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5

《醜小鴨》是人教版二(下)的一篇課文,也是安徒生十分有代表的一篇童話故事,寓意是十分深刻的,但是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是無論無何也不會真正理解安徒生先生寫這篇童話的真正用意的,作為老師我們就應怎樣引導孩子理解課文資料,指導他們讀好這篇童話才是教學的真正難點和重點。

一、讀準讀好課文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就應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必須的方法,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和空間。例:揭示課題後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從讀得正確到讀出必須的語感;默讀課文是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指名讀,男女分主角讀,這些多種的讀書形式讓孩子在讀中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二、想象是理解和朗讀之間的橋樑

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髮揮想象,,讓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比如:你是醜小鴨的朋友你會怎樣嘲笑他?如果你是醜小鴨你會想些什麼?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生活經驗,並讓他們帶着自己的感受來讀課文,讓他們用稚嫩純真的童心自由地去體驗自然,想象會潛移默化地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三、語言文字積累也很重要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厭惡、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課文中的很多詞語課後我也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寫一寫,記一記這樣會對他們今後的寫作打好基礎。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6

課前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過分理性的分析,只會有損於文章的整體美感,兒童也難以接受。教學中應關注生本生成,讓學生充分朗讀和吸收。因此,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引導他們自主閲讀,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情感,讓他們聲情並茂地朗讀,讓他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心靈產生共鳴,從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體驗到人生的真諦。

於是,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學習課文,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及語言的能力。

3、通過醜小鴨的故事,培養學生從小和善待人、互相尊重和正確面對困難的思想行為。

目標確定後,教學過程該如何實施?《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於是,我以“整合文本,走進文本,凸顯生本對話”為目標,對教學作了細緻的設計,在學習語言,感悟形象,品味人生三位一體中,努力探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視界融合。

接着,我確定瞭如下教學思路,自我感覺達到了教學目標。

一、利用了多種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生本生成。

美國當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一書中説:“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感興趣。”

國小低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在教學前,我搜索了一些與課文內容配套的圖片,刺激了學生感官,激發了學習興趣。

描寫醜小鴨生活得很不好的句子有四處,如果單一的一種形式進行學習,必然會導致學生厭學,學而無味。於是,我運用了看圖、表演、想象、對比句子、設置情境等學習形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引領學生一步步體會醜小鴨的悲慘遭遇,讓他們的心靈與醜小鴨的心靈產生共鳴,觸發學生的同情心,激發學習興趣。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它應該成為課堂的主題活動。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如個別讀、範讀、男女生讀、帶動作讀,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

二、在感悟文本時,體現了教學中的生本生成。

交流彙報,這是課堂上主要的教學環節。

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做到順着學生的思路進行教學,以最大限度體現生本。在品讀感悟醜小鴨的可憐時,我讓學生默讀課文3到6 自然段,畫出自己認為醜小鴨生活得不好的句子。根據他們的回答,進行學習,以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第七自然段的學習時,我讓學生自由地讀第七段。劃出你喜歡的句子,想想為什麼喜歡?很快學生找出了自己喜歡的句子,在老師的點撥下,並能説出自己為什麼喜歡,使有感情地朗讀水到渠成。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能力不可能一步到位地發揮出來,不可能按照教師的思路一步到位地提高。這就需要老師的點撥、指導。在表演養鴨的小姑娘時,學生遇到一定的難度。第一個學生雖然語言到位,可語氣太温柔,不能體現養鴨的小姑娘的討厭之情。通過評一評,第二個學生有進步,語氣、語言都能做到兇狠,但卻嬉皮笑臉。經過同學們的評論及老師的點撥後,第三個同學終於不負眾望,表現出了養鴨小姑娘的兇狠。我的理解,這就是生成。

在學生學習第七自然段時,畢國鍵很快找出了第一句,可是讓他説説為什麼喜歡,他有些困難。在老師的鼓勵下,他説出了因為醜小鴨變成了天鵝。很明顯,喜歡這一句的原因並不是真正因為這一點。如何讓學生理清自己的思路?我順勢點撥:“你很喜歡天鵝。對嗎?”然後追問:“為什麼喜歡天鵝?”果然,畢國鍵回答説:“因為天鵝很美麗。”恰好正中我的下懷。緊接着,找出描寫天鵝美的詞句,及有感情地朗讀就不在話下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在這裏,我也把他理解為生成。不知這種理解是否正確。請大家一會兒幫我批評指正。

三、在培養學生朗讀、想象及語言能力時,落實生本生成。

教學時,儘量創設情境,讓學生與文本對話,走進醜小鴨的心靈,產生心靈的震撼。

在指導朗讀教學時,有一定的側重點。我把重點定在第一處上,通過看圖觀察、説話,讓學生走進文本,體會醜小鴨的可憐;接着通過教師配樂範讀課文,奠定感情基調,為後面的三處朗讀奠定基礎。

想象是人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每個孩子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充滿着想象和童趣。教學時,我創造了想象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和表達能力。如,小鳥會怎樣譏笑醜小鴨?晚上出來找吃的,會遇到什麼危險?你見到故事中的角色會説些什麼?給學生創造了想象的空間,讓孩子展開了想象的翅膀,盡情地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

重視語言能力的培養

語文課程標準再三強調語文教學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積累、加強感悟。例如:在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中,我抓住“欺負、討厭、孤單、譏笑”等詞語重點理解,通過學生想象,他們更能深刻感受到醜小鴨所遭遇的悲慘命運。在學習第五、六自然段時,我讓學生着重體會“羨慕、凍僵”等詞,並用“羨慕”説話。學生在積累這些詞語的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也能更好地把握課文內容,為課文的感情朗讀,為今後的作文都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學習“醜小鴨來到樹林裏,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他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時,小鳥譏笑他,獵狗追趕他,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感受到醜小鴨的可憐。為了更好地體會這一點,我隨後追問:“晚上出來找吃的,會遇到哪些困難?”有的説:“看不見路,會摔跤。”有的説:“會被獵人抓去。”學生能更深入地體會醜小鴨的可憐。

四、 利用板書,輔助生成。

板書醒目、有提綱挈領的作用。

板書是教師備課過程中構思的藝術結晶,是學生感知信息的視覺渠道。可以幫助學生明確知識結構,正確把握知識內部的各種聯繫。我設計的這個板書具有童話特點,用生動、形象的圖片結合簡潔的文字,直觀表達出文本的感情和內涵。另外,旁邊的輔助板書,也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作用。

課堂上孩子們表現很好,但也有個別同學未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可能是公開課,有些害怕,心理承受能力還需加強。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7

《醜小鴨》這篇課文講的是醜小鴨因“醜”而到處受人欺負,在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終因由醜變美而獲得了新生的故事。本課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極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語言優美,富有情感。雖然二年級的孩子對於理解原著的內涵有太大的困難,但因為孩子們對資料已太熟悉了,如果再停留在資料及文本的朗讀上,深度不夠。所以我在處理學習目標的時候,主要把握了醜小鴨不言放棄、勇敢堅強這些文字內層的含義加以體會理解,從而把握本課教學的思想內涵及文本的深度。

一、培養學生的質疑本事

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本事。“學貴有疑,疑則進也”,題目是文章的眼睛,直接導入、板書課題之後,我問學生:“當你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孩子們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根據課題提問題,既培養了學生的質疑本事,又為學生能有目的地和文本對話,儘快與課文融為一體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醜小鴨變天鵝

當我把醜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齊的,問學生:“醜小鴨之後就變成了這樣的天鵝,難以置信吧”學生們也説是的。我又説;“是呀,就連他自我也不相信這會是真的,那麼書中的哪句話寫出了醜小鴨的疑惑?”學生們一下子就找到了那句話:這難道是我自我的影子嗎?反覆讓學生品讀,品味這句話,品味出醜小鴨的心理活動。

三、感悟故事的精彩片段

“當我們和醜小鴨正沉醉在他變成天鵝後的喜悦中,當我們發出“這真是一隻美麗的天鵝呀!”這樣嘖嘖的讚歎聲時,有誰會想到他以往受過的苦難,他以往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他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後,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後投入地閲讀起來。醜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放在了第二課時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我們基本上是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結合。孩子們被故事情節感動着,被醜小鴨的命運牽着心,我被孩子們感動着,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這就是安徒生的魅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的和諧統一。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積累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奇妙,同時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醜小鴨的感受。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8

《醜小鴨》是一篇美麗的童話。課文塑造了“醜小鴨”這一豐滿的人物形象。醜小鴨一出生就因為長得怪模怪樣而被人看不起,一個朋友也沒有,連哥哥姐姐都欺負他,但他仍然沒有忘記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執着追求,最終蜕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一學段童話等文學作品的閲讀目標是:閲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嚮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由此,我明確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認識並理解生字、新詞,共十四個,會寫其中的四個詞語。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於無形中滲透寫作方法。3、體會醜小鴨在困境中的頑強、自信以及對生活的熱愛。

那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走進文本,走進醜小鴨的內心世界,喚起內心深處的共鳴呢?我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生充分朗讀和內化吸收,引導題目自主閲讀,展開想象,體會文章的感情,要讓他們聲情並茂地朗讀,讓他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共鳴,從而感悟到文章的主旨,初步體驗到人生的真諦。我在反覆朗讀了課文之後,有了以下設想。

一、 重組文本,形成對比

我將新課的切入點放在醜小鴨之“醜”與白天鵝之“美”的對比上,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他為什麼被叫做醜小鴨?”經過第一節課的學習,他們很快就能找到“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醜小鴨’”一句,反覆朗讀之後我又出示課文描寫白天鵝的句子,讓學生髮現寫作方法的不同,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知道了同一篇文章中要寫同一類事物可以略微變化,防止重複單調。二年級下冊的學生應該知道一些寫作方法,為三年級的寫作做好準備了。而這種醜與美的強烈對比也會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醜小鴨變成白天鵝時的驚喜、激動之情。

另外,我將課文中描寫醜小鴨不幸遭遇的第三到第六自然段進行大刀闊斧的重組,緊緊抓住“欺負、討厭、譏笑、追趕”等關鍵詞和“他白天只好躲起來,到了晚上才敢出來找吃的”“悄悄地過日子”這兩個重點句子,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深入體驗醜小鴨生活的艱辛。

二、 以“我”代“他”,移情體驗

在學習醜小鴨的“醜”的時候,我先引導他們想象:家裏有小孩出生,我們都叫他什麼?(小寶寶,寶貝,心肝)而醜小鴨卻一出生就被人追着叫“醜小鴨,醜小鴨”,他的心情是怎樣的?然後以“我”代“他”,都來做一做醜小鴨,體會醜小鴨的難過與自卑。學習白天鵝的時候也一樣,我也採用了移情的方法,如果你就是這隻白天鵝,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並以“我”代“他”讀一讀。在學生讀的時候,我還配以各種語言,創設出各種情景,讓學生置身其中,移情體驗。

三、 啟發想象,補充文本

在反覆朗讀了課文之後,我發現課文還有許多地方時值得去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的,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課文背後的情感。於是,我抓住“小鳥會怎樣譏笑他”和“醜小鴨還會到哪裏,遭遇什麼不幸”這兩個點,讓學生展開大膽想象,拓開文本侷限,在前面的感情鋪墊下,學生也給了我精彩的答案,而豐富的`想象背後,是學生對文本的更深刻的理解,對醜小鴨這一形象的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總結“這是一隻怎樣的醜小鴨”的時候,“堅強,勇敢、熱愛生命”這樣的一些詞語就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了。

四、 課堂遺憾,助我成長

不得不説,這次的單元全景式培訓給了我很多啟發,而這啟發有對文本的解讀,有教學策略的選擇,還有很多很多。然而課堂總是有遺憾的。首先是複習詞語贈送卡片環節,我將卡片都贈送給了我身邊的學生,也是平時比較羞澀成績相對不好的學生,雖然也叫了一些好的學生來讀,可這樣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第二是從醜小鴨的“醜”到白天鵝的“美”過渡不夠自然,顯得有點突兀。第三是我雖然把“醜”與“美”單獨提取出來,卻沒有將前後詞句放在一起對比後在多讀兩遍,也沒有將課後練習的“讀讀寫寫”結合進去。

不過,遺憾的課堂才是最美,因為它推動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推動我去追求更多,追求更好!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9

《醜小鴨》這篇課文講的是醜小鴨因“醜”而到處受人欺負,在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終因由醜變美而獲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學中,為了教出祖國語音文字的美,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一片濃厚美的氛圍,我重視學生的感知性活動,讓感知性活動發揮以下功能,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一、發揮感知激趣功能

直觀形象是反映在學生頭腦中的直觀印象,反映的對象是非符號性和象徵性物體,國小生們的思維特點是直觀性強,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學《醜小鴨》時,為了一開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利用幻燈和圖片突出了醜小鴨的“醜”,讓學生在感知中體會到了醜小鴨當時的艱難處境,幫忙學生在資料上構成上位概念,並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發揮感知質疑功能

低年級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形象性,所以,感知環境儘量做到能多感官感知,包括視覺、聽覺、動覺等,其中視覺形象直觀性尤為強烈,在教學中,教師經過簡筆畫把醜小鴨生活的環境都勾畫了出來:從家到森林、從蘆葦地再到冰面上,每到一處,都用不一樣的語言配合簡筆畫把醜小鴨的生活環境勾勒出來,並在創設情境中引起學生的合夢想象,產生疑問。

如,在森林中時,教師渲染出了一片歡樂的氣氛:這兒可熱鬧了,聽,松鼠蹭蹭蹭地竄上樹梢;看,小鳥兒正站在枝頭唧唧喳喳地炫耀自我的歌喉呢,醜小鴨心裏很高興。在這歡樂氣氛中引導學生感受醜小鴨的心理活動。熱鬧中比較出醜小鴨的孤單受欺負,從而讓學生自我產生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境況的疑問,併產生對美對醜的正確評價。

三、發揮感知表象功能

感知自身最主要的功能是積累表象。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引導,以積累正確而有序的表象,有用且有意義的`表象。

在教學中,教師主要抓住醜小鴨的醜及受人欺負,感到孤單這條主線來展開感知。經過幻燈、實物、學生表演動作、簡筆畫等手段引起學生對醜小鴨的同情,從而給學生以強烈的印象。

四、發揮感知想象功能

感知想象又叫感知欣賞,這是感知過程中的較高境界。在教學《醜小鴨》過程中,教師把音樂藝術形象與語言藝術形象結合起來,創設與學習資料相適應的音樂形象以渲染學習情境:當春天來臨時,在《春之聲圓舞曲》中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耳邊想起教師的配樂朗誦:

“小草兒路上綠了,耳邊似乎聽到鳥兒的叫聲。春天,是年年歲歲又一次蓬蓬勃勃的開始。瞧。湖面上的冰融化了,透明清亮的湖面上映出朦朧的薄霧,映出潔白的雲朵,更映出了鮮豔的桃花。”

優美的音樂旋律,使學生沉浸在完美的想象中,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10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和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導入新穎

第一課時利用“今天我得0分,明天我得2分,媽媽打我三下,我一噘嘴變成一隻小鴨子”的童謠導入新課,邊説邊根據童謠在黑板上畫出一隻小鴨子;第二課時,我在黑板上畫了一棵蘋果樹,把生字都剪成了蘋果,讓孩子們把認識的“蘋果”摘回家,孩子們的積極性和興趣被毫無保留的調動起來,情緒高漲,為上好這節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注重孩子們良好的讀書、寫字習慣的養成

課堂上,用“123,請坐端”的口號來提醒孩子們要坐端正,注意正確的寫字姿勢,這有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注重對字詞的識記和書寫訓練。

在識字的過程中,找同學到黑板上板演“鴨”字的拼音,既複習了拼音,又提醒同學們時刻不要忘記拼音。識字時,更是採用多種方式進行識記,自認,小老師領認,説識記方法認,開火車認,師生配合認,比賽認等方法,同學們興趣濃厚,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充分識字後,進行了擴詞,説話訓練,注重語文素養的全面提升。

四、使用兒童語言,例如:生字寶寶,新朋友,等等,符合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

五、以“讀”為本,把握語文課堂的主題活動

“讀”是語文學習的根本途徑,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牢牢把握住讓學生進行各種各樣的讀這條主線組織教學,給予學生讀的時間和空間,並藉助一定的方法,激發學生閲讀的慾望。例如:揭示課後題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從讀正確到讀出一定的語感,整體把握課文大意和層次;充分識字後,讓學生牽着字寶寶小朋友一起讀課文,學生閲讀興趣濃厚;第二課時的時候,我還讓學生體會情感的朗讀,默讀,師生配合讀,自讀等形式,充分地朗讀課文。另外,課堂上,我還注意照顧到大多數學生,每次讀後注意朗讀評議。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讀使學生和文本之間展開了較有深度和廣度的對話,利於學生深入地體會情感的變化,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六、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人的一種的特殊的心理活動,沒有想象就沒有創造,沒有想象就沒有創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他們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生動有趣的,充滿着想象和童趣。課堂上,我多處讓學生髮揮想象,並給機會讓學生表演,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課文中盡情地遨遊,讓學生自由充分的表達,做到想説什麼就説什麼。例如:在想象醜小鴨的哥哥姐姐們在咬他時會説什麼的時候,孩子們就想到了“和你做一家人,真是丟臉”“我們怎麼會是一家人呢”……想象的翅膀隨意飛翔。在想象醜小鴨還可能去哪時,有的.同學就想到了,他會來到校園裏,又想到了同學們會説“你太醜了,看到你,我都沒有辦法讀書學習了”“你太可憐了,和我回家吧”……同學們既被“醜”影響了,也發掘出了內心的善良和美。

再如,想象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後,會對他的家人説什麼的時候,有個女同學就説了這樣一段話:“現在我變成了漂亮的白天鵝,比你們都美,可是我不會欺負你們,也不會嘲笑你們,因為你們都是我的家人和朋友,而且,外表美不是美,內在美才是真的美。”聽,多麼有哲理的話。這樣精彩的想象還有很多,看來,她們已經打開了想象的閘門,盡情飛翔在思想裏了。

七、以學生為主體,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

無論是識字,還是朗讀課文,理解課文,都讓學生自己發現,自由發言,自己概括總結,自願評價,把課堂還給學生。

八、教學目標完成較好

首先,孩子們結交了很多生字朋友,積累了本課的好詞佳句,對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起了積澱作用。

其次,通過朗讀和感悟,孩子們都從中汲取了精華:正確認識了自己,明白要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要善良,別人遭遇不幸時要有同情心……

凡事都有優缺兩面,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一、授課時,語速有些快。對於孩子們來説,話説的太快,不利於孩子們的充分接受和快速反應。今後要多注意,要放慢語速。

二、在朗讀課文和理解課文的時候,應該充分地使用文中的插圖,

讓學生圖文結合的來直觀的感受醜小鴨的“醜”和白天鵝的“美”。

三、板書時應該把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這一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完整地板書在黑板上。

吸取這節課的成功與失敗的經驗,今後,我會更加努力的上好每一節課,做一個在工作中學習的學生,在學習中工作的教師。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11

《醜小鴨》一課是我於今年5月代表油田參加河南省第八屆優質課大賽的一堂課,總體來説上得比較成功,得到了與會教師們的一致好評。

反思這堂課的得與失,我總結如下:這節課我以“一條主線,兩大理念,三點關注,四個板塊“的特色,將一篇著名童話送入孩子們的心中,埋下一顆經典的種子。

一條主線:我以“這是一隻什麼樣的小鴨?”這一統領性的問題貫穿全文的教學,使整堂課渾然一體,環環相扣,思路清晰,並及時地供給了一組詞“醜、孤單、可憐、不幸、幸運、幸福”,幫忙孩子理解感悟,降低難度。

兩大理念:我始終堅持“以讀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緊扣文本,抓住兒童特點,憑藉自身素質,採用靈活的教法,多角度的評價,讓學生掌握新知,培養語感,鍛鍊思維,發展本事。

三點關注:

一是關注知識傳授,在啟發引導中讓學生學會方法,發展語言;

比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作者對醜小鴨外貌的描述,積累詞彙。隨着學生的回答板畫醜小鴨,並巧妙地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之後讓學生把調整後的詞語送回文中訓練説話,最終再以“為什麼大家都叫他醜小鴨”這個問題,練習用“因為……所以”這個關聯詞語説話。環環相扣的語言文字訓練紮實有效,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同時注重學法的指導,比如教學生學會了“聯繫上下文”和“找近義詞”理解詞義的方法,圈點勾畫的讀書方法,授之以漁;在第四自然段的教學中,以“醜小鴨過着一種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教學生學會品讀課文,並積累“忍飢挨餓、東躲西藏、擔驚受怕、提心吊膽”等詞彙,體現了濃濃的語文味。

二是關注本事培養,在主角體驗中培養朗讀、表達和想象本事;

我不斷地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在想象中品賞課文,入情入境地朗讀,從而走進醜小鴨的內心世界,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朗讀、想象和表達本事的訓練。

三是關注兒童心理,在多種形式中激發興趣,激勵成長。

故事導入,貼合低年級兒童喜聽故事的心理;多媒體課件色彩鮮明,圖文並茂;板書和板畫相結合,生動再現課文資料;音樂的巧妙選擇,觸動兒童的心靈;課中配樂表演朗讀,使學生有張有弛,遵循了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最終引入了安徒生的簡介,更加激發了學生在逆境中的'鬥志。

四個板塊,起承轉合,層層深入:

第一板塊:故事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第二板塊:識字寫字,一字一詞見功力;

第三板塊:品讀課文,多元感悟顯個性;

第四板塊:品德激勵,春風化雨潤心田。

任何一堂課都不會十全十美,在不足方面我認為主要是時間安排前鬆後緊:

一是孩子們自由朗讀時,有一個同學讀得異常慢,大家都讀完了,他依然慢條斯理地讀着,毫不在意台下幾千人的關注。尊重每個孩子是我的宗旨,所以也就耐心地等他讀完,這比預計的時間長了;(可是十分佩服這個孩子的膽量)

二是在書寫訓練的時候,這個班的孩子寫字很認真,因為認真而放慢了速度,我等每個孩子都寫完才進行下一個環節,也耽誤了一點兒時間;

三是孩子們發言很踴躍,我不忍心讓他們放下高高舉起的小手,在第一段的學習中,站起來朗讀的同學有些多,放慢了節奏。

以上前半部的學習時間用時過長,顯得前邊有些鬆;為了在40分鐘內完成教學任務,不得不加快後半部分的學習,所以在後邊的環節上採取了“壓縮和刪除”的應急措施:

一是“醜小鴨望着潔白美麗的天鵝驚奇什麼?羨慕什麼?”這一處沒有分析,直接讓孩子想象説話“醜小鴨會驚奇羨慕地説什麼?”壓縮了這一環節;

二是最終一段的朗讀指導不夠細緻,直接到配樂表演讀;

三是刪除了“指名配樂複述故事”這一環節,直接過渡到看板書總結全文。

總之,這節課學生全員參與到課堂的活動中來,踴躍的發言、進取的表現,聲情並茂的朗讀,是這堂課成功的亮點。我靈活機智、環環相扣地組織教學,使駕馭課堂的本事得到了鍛鍊和提升。但同時也提醒自我,在以後的教學中,預設要更充分一些,課堂資料不能設計得過於豐滿,以便於更加遊刃有餘地駕馭課堂,完成目標。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12

出現問題是在教學活動課上:

教師:“小朋友,你喜歡醜小鴨嗎?”

部分幼兒:“不喜歡”

(我很欣賞這些敢於説不的孩子。因為孩子把自己的心理所想直接表達出來,比隨意符合要好的多,起碼她有自己的想法,説出了自己的心裏話。)

分析詢問這些孩子不喜歡醜小鴨的原因:

⑴因為她長的醜。

⑵因為大家都不喜歡它。

⑶綜合原因。

(你看,小小的孩子,也知道醜的不好看,可是,面貌醜就等於真正的醜嗎?我想,這也是這個故事想要向人們闡述的一點意義吧)

解決問組織討論後順勢引導:

⑴“因為醜小鴨長的醜,我們就不喜歡她,不愛她嗎?”

⑵“如果你是一隻醜小鴨,沒有人理你,沒有人愛你,你會覺得怎麼樣?”

(讓幼兒換位思考、用心感受孤苦伶仃的感覺)

幼兒沉思後熱烈的回答:我會很難受,會不高興,會哭的……

(我想,有這樣的答案,就説明孩子已經認識到了問題的實質,已經用心認真的考慮過,問題就這樣解決了)

美與醜,善與惡幼小的孩子來説只是表面的認識。孩子看到美,就認為漂亮,看到醜,就以為不好,他們對事物的辨別是最直觀的,毫無遮掩的,也是很浮淺的.。如果任由發展,就會在他們幼小的心靈形成定勢,把表面的,膚淺的形成永遠的,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這雖然只是一個很美的童話故事,但生活中卻處處有這樣的事情。所以當孩子回答不喜歡時,我並沒有直接否定,也並沒有做肯定的答覆。而是從孩子的心理考慮,認識孩子的認識,理解孩子的理解,一塊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孩子明白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而生活中的美與醜更不是表面的,教師應及時引導鼓勵孩子用心靈感受美、體驗美,用眼睛發現什麼才是真正的美!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13

《醜小鴨》全課,有如下亮點凸現:

一、藝術性導課

俗話説:“萬事開頭難。”能高中國地進入課堂教學情境,對學生的意趣、情感、學習成果都有重大影響。

劉教師以書中、電視中、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小鴨子憨態可掬的形象,反襯出了醜小鴨的“嘴大大的,腿細細的,身子瘦瘦的。”這一醜象,利用兩者強烈的比較和反差,給學生以強刺激,勾起學生的求知慾,使心靈有了震撼和啟迪。然後,很自然地在課件中點擊出重點詞“怪模怪樣”,讓學生自析,既解決了生字詞的學習,又使得到的'第一印象深刻起來。

整個導課流水般自然、生動、富有情趣。

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徹底改變學生以往“拉着教師的衣角過河”的學習方式,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成為真正的主人,並學有所成。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14

感知性活動是個體各種感官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視、聽、聞、觸動等感知外界事物特徵的活動,從中產生對學習對象的興趣和注意,觀察瞭解學習對象的特徵和聯繫,激發對感知到表象進行想象思考,從而既獲得認識的提高,又發展感知能力。

《醜小鴨》這篇課文講的是醜小鴨因“醜”而到處受人欺負,在經歷了種種挫折之後,終因由醜變美而獲得了新生的故事,在教學中,為了教出祖國語音文字的美,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一片濃厚美的氛圍,我重視學生的感知性活動,讓感知性活動發揮以下功能,從而引導學生進行想象。

 一、發揮感知激趣功能

直觀形象是反映在學生頭腦中的直觀印象,反映的對象是非符號性和象徵性物體,國小生們的思維特點是直觀性強,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

在教學《醜小鴨》時,為了一開始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利用幻燈和圖片突出了醜小鴨的“醜”,讓學生在感知中體會到了醜小鴨當時的艱難處境,幫助學生在內容上形成上位概念,並培養他們的語言感受力,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發揮感知質疑功能

低年級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點是形象性,因此,感知環境儘量做到能多感官感知,包括視覺、聽覺、動覺等,其中視覺形象直觀性尤為強烈,在教學中,老師通過簡筆畫把醜小鴨生活的環境都勾畫了出來:從家到森林、從蘆葦地再到冰面上,每到一處,都用不同的語言配合簡筆畫把醜小鴨的生活環境勾勒出來,並在創設情境中引起學生的合理想象,產生疑問。

如,在森林中時,老師渲染出了一片歡樂的氣氛:這兒可熱鬧了,聽,松鼠蹭蹭蹭地竄上樹梢;看,小鳥兒正站在枝頭唧唧喳喳地炫耀自己的歌喉呢,醜小鴨心裏很高興。在這歡樂氣氛中引導學生感受醜小鴨的心理活動。熱鬧中對比出醜小鴨的孤單受欺負,從而讓學生自己產生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境況的疑問,併產生對美對醜的正確評價。

三、發揮感知表象功能

感知自身最主要的功能是積累表象。這就要求教師進行引導,以積累正確而有序的表象,有用且有意義的表象。

在教學中,老師主要抓住醜小鴨的醜及受人欺負,感到孤單這條主線來展開感知。通過幻燈、實物、學生表演動作、簡筆畫等手段引起學生對醜小鴨的同情,從而給學生以強烈的印象。

 四、發揮感知想象功能

感知想象又叫感知欣賞,這是感知過程中的較高境界。在教學《醜小鴨》過程中,老師把音樂藝術形象與語言藝術形象結合起來,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適應的音樂形象以渲染學習情境:當春天來臨時,在《春之聲圓舞曲》中醜小鴨變成了美麗的白天鵝,在音樂聲中讓學生閉上眼睛,耳邊想起老師的.配樂朗誦:

“小草兒路上綠了,耳邊似乎聽到鳥兒的叫聲。春天,是年年歲歲又一次蓬蓬勃勃的開始。瞧。湖面上的冰融化了,透明清亮的湖面上映出朦朧的薄霧,映出潔白的雲朵,更映出了鮮豔的桃花。”

優美的音樂旋律,使學生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產生了情感的共鳴,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醜小鴨的教學反思15

[反思]

正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由於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情感活動各異,知識經驗深淺不一,我們應當允許學生對同一文章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描述和説明;對同一事物的觀察有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對同一情境的刺激有不同的反映和表現。只有這樣,語文學習的過程才能成為學生展現個性、表現個性、培養個性和塑造個性的過程。

傳統的教學過於強調統一,要求學習內容、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學習評價等方面完全一致,忽視了學生的差異,忽視了學生的個性,這樣必將限制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潛能的開發。長期以來,我們強調同一的教學目標,規定同樣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用同一種學習方式,最後得出同一的結論(教參上的説明、教案上的設計作為所謂的標準答案),不容許有任何的偏差和背離,不能有任何的疑惑和反思。在這種教學制度中,怎會真正學好語文?怎會有個性的.發展?

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閲讀”,“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思想產生碰撞,自然會產生一些個人體驗。當然,學生的個性閲讀得出的結論有時難免有不大成熟或不夠完善的地方。對於體驗中的侷限性,我們不要輕易否定,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給予學生犯錯誤的權利,讓學生意識到“與其重複一句正確的話,還不如試着説一句錯誤的話”。個性閲讀的意義還在於: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