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來源:文書谷 1.1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反思(彙編15篇)

語文教學反思1

如今在深入開展素質教育,已跨進21世紀之際,我們有必要回顧十幾年來國小語文教學的客觀存在的種種誤區,我認為須馬上改觀的幾點需求:

一、吃透課文感性到理性

作業這一課題,教師幾乎天天佈置,但大多數教師佈置作業時打無準備仗,隨定性太強。由於隨定打亂正常,難免作業重複機械,難免作業忽多忽少,難免放棄重點。這樣下去,會給學生帶來負擔過重。甚至會邊做作業邊哭泣的不良效果。如有些教師佈置作業:一到十課的生字抄寫十遍明天早上必須交上來。但有的交成了。也有一部分人未交成,效果交底,當教師聽寫時手忙腳亂的,做起來都交的九霄雲外。

我的觀點:

1、次要的放棄,精而少。

2、要設計有方,最好自己動腦動手做的。

3、改觀重複的現象。

二、提高師資隊伍的觀念

如過去的教學方法是重教輕學,只能想到教師怎樣教才好,切備課,而不去想學生怎樣去學,重課本,輕實踐,只注重書本知識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等等。

我認為:

1、從思想上明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2、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誘導,輔導相結合。

3、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去實踐。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

由於課堂教學難以進行實際鍛鍊,難以傳遞即時信息,難以照顧個性差異等方面的局即性。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將知識運用於實踐,讓學生廣泛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在活動中啟迪智慧,到課外中去實踐。通過拼一拼,捏一捏,剪一剪,縫一縫,使學生手巧,心靈,這樣才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教育戰線上的朋友們,讓我們共同手拉手,為培養好人才而努力奮鬥吧!

語文教學的幾點反思

語文學科既應當是培養語言本事的學科,又應當是培養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當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趣味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進取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於教學的主體地位。於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並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説《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能夠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髮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採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資料,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將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充分調動學生裝的主體情感受,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本事和思維本事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併到達發展。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當人的心理處於興奮狀態時,工作效率異常高。而興趣是學習的先導,僅有有興趣,課堂上學生才會興奮起來,才會樂學,學習才會有成效。創設情境地便是創設氛圍,調動興奮點。在教學中,我常有聯想、比較法來創設問題情境。當學生在剛一接觸課文時,他們應對的信息是陌生的,我們僅有將那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的形象可感的東西加以聯想、比較,他們的心理才會相容而欣然理解。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後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相比較,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和相同之處?因受《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着自我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澱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恆、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吒風雲、建功立業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捲走。但仔細品味,他們也發現了那些語句所藴含的感情色彩略有不一樣。在這教學過程中,我抓住了豪邁的場景,豪邁的感情這些要素,然後經過聯想比較,讓他們積極參與,並讓他們有自由表達的機會而這跳一跳才能抓到的蘋果則激起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第斯多惠曾説過:教學藝術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和鼓舞。而創設情境則便是為了激勵,為了到達“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供給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夢想在於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瞭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教師僅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經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才能讓他們的心動起來,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本事和思維本事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併到達發展。在對真善美的領悟中化解思維疙瘩,解除心理障礙,從而到達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語文教學的幾點反思

課堂上感覺到了幾個亮點,簡單做個記錄。

一、對比中理解

老師的態度前後對比、學生的態度前後對比,老師與父親的語言對比,在對比中感悟“是什麼樣,就畫什麼樣”,並不像説起來那麼容易,必須像課文中父親和老師説的那樣“不要想當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須像文中的“我”那樣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這些道理,經過對比、讀書、思考與實踐體驗的結合。學生理解較深,學習效果很好。

二、質疑在先,引導讀中思

這篇課文泡泡問題設計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如何邊讀邊思考,如何提問題,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怎樣圍繞課文提出更有價值的問題。楊倩的一個問題“學生後來為什麼吞吞吐吐的説話”打開了教學的思路,順着學生的疑問抓住課文裏很特殊的兩組句子(“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五角星。”)比較後再來引導學生通過填空補充提示語,鼓勵學生個性化朗讀。

這是一處前後態度的對比,繼而引發老師的態度對比,在充分理解老師和同學態度變化後,理解文本、感悟文本。

三、滲透習作,總結昇華

父親與老師的話進行對比發下,這些話都説明了一個道理,學生輕而易舉地發現道理,“其道理僅適用於畫畫嗎?你是從哪裏讀出來的?”這一問讓學生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所在。

孩子習作中總出現立意不深的問題,就可以從課後最後一段點明主旨這樣的手法中得以灌輸,像這樣的寫法要應用於自己的文中,不是嗎?

讓學生行在先,順着學生的思路來教學,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我正在努力中,不斷積累自己的經驗和文本的解讀能力。

語文教學反思2

《語文園地四》有四個內容:發現漢字中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和一字多音的有趣現象;積累詞語和學習一篇短文;口語交際續講故事;展示學生課外所認識的`招牌字。本節課教學的是第一和第四個內容。教學目標有以下三個:1、領悟形聲字的構字規律並運用其規律自主識字,認識“擦、攔”等7個生字。2、會讀“長、樂、着”這三個多音字。3、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興趣。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是:領悟形聲字形旁表意的特點,並運用形聲字的規律自主識字。教學準備有兩方面1、課前佈置孩子們在生活中認識招牌字,並將其收集在課外識字本中。2、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設一個美麗的學習園地,帶領孩子們在發現樂園和展示樂園中游玩,其間會遇到一道道難關,學生想辦法解決,最終順利過關。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瞭解學習漢字的方法,陶冶戰勝困難的情操。

設計理念:根據一年級學生特點和語文園地新穎性、綜合性強的特點,巧妙創設活動情景,通過遊戲激勵兒童進行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主動發現語文漢字的特點,主動探究規律,並動用規律自主識字。藉助學習夥伴的引領,為學生課外識字提供舞台。

語文教學反思3

此次活動旨在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進行發現,使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的豐富、表達方式的多樣,不斷鼓勵、啟發學生運用這些規律,試着使用有新鮮感的詞句,使自己的語言表達更加豐富多樣。

這次活動安排了“我的發現”“讀讀認認”“讀讀背背”三項內容。其中

我的發現:

教材中列舉了兩組句子,學生在讀完每組句子後,都會有所發現,但是,所發現的內容會因學生不同存在着差異。最簡單的是每一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詞句多。二是每一組的第二句是比喻句,這是從修辭的角度來發現。三是每組的第二句比第一句表達得更具體形象。在教學中不必給學生講有關修辭知識。

“讀讀認認”,安排的是一組反義詞,學生通過這一組內容的學習,既可以複習鞏固已學過的生字,又可以藉助反義詞學習新的生字,同時積累了反義詞。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藉助拼音自己認讀,同桌互相檢查。教師指名認讀字音和朗讀短文。注意“濁”讀翹舌音,“罪”讀平舌音,“廉、貪、偏”為前鼻音韻母。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在列舉一些自己在平時的學習中積累的.反義詞。“讀讀背背”,安排了古詩佳句,目的是積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五組詩句,只要求讀讀背背,詩句的意思一般可不講解。

在課堂上,學生都積極舉手發言,把自己的發現與同學交流,但學生參與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還需繼續加強訓練,有些時候表達不清,對主題不是很理解。另外,對小組的合作交流,自主的學生意識還不是很強,這有待以後的教學中逐步完善和提高。

教學建議

1、在教學前,教師要要求學生先把對韻找出來,進行簡單的閲讀和理解。

2、在教學比喻句的時候不僅要讓學生了解什麼叫比喻,還要讓學生説出日常生活中一兩句簡單的比喻句,學會分析“我的樣子長得像媽媽”究竟是不是比喻句,要了解原因。

3、展示台中,學生需要就環保方面的知識做手抄報或調查,使學生對於環保的內容瞭解更深刻,從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4、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時候需要發揮學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在活動中,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分成若干個小隊,合作完成任務。

語文教學反思4

本次習作,要求寫學生的一次體驗活動。學生只有親力親為,才能寫出真實的見聞和感受。為此,我抓住學校舉行的義賣活動這次契機,首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工作。這裏,既包括活動的具體安排,比如,對開展本次活動的.意義解説,將學生分成宣傳組、營業組、收銀組、情報組,導購組、讓每位學生各司其職,自主參與,積極協作,形成良好的活動氛圍;再如,讓宣傳組、導購組等如何設計“愛心”公益廣告,吸引顧客心甘情願獻上自己的“愛心”,讓營業組、收銀組怎樣微笑服務,真誠打動每一位小顧客。同時,又進行習作前的相關指導,比如在活動時,讓學生們除了忠於職守,還要學會細心觀察周圍的場面、身邊的每一個“愛心舉動”,專心傾聽每一個“愛心話語”等。不僅讓他們要學會從一個場面上去用心感受,而且要讓他們從細枝末節裏精心地去體會。其次,活動後,搞好習作前的引導工作。一次活動,學生的體驗是豐盈的,又是零亂的。因此,必須讓學生圍繞中心,篩選可以入文的材料。四年級的學生,活動類的習作練習相對較少,應該教會學生在全文的佈局上,如何按照事情發展等順序來展開詳略得當地敍述;在某個場面的描寫上,怎樣做到“點面結合”;在某個人的描繪上,怎樣抓住他的一顰一笑,舉手投足,做到形神一致等。此外,必須讓學生會選擇一些成語,運用一些巧妙地比喻、排比,來形容場面的氣氛。

從習作的質量來看,很多學生能做到總分結合,但對買賣雙方熱情的語言、神態、動作還刻畫得不夠細緻,對自己的活動經歷花得筆墨較少,在結尾時,自己的感受較膚淺,不知道怎樣去深入闡述自己的想法。

語文教學反思5

今學期開學初,學校決定由我們四年級組研發《語文園地四》精品課,説實話當時覺得壓力挺大的。

一、磨課,破繭成蝶收穫成功

歷時三個多月的磨課終於結束了,用上“終於”這個詞可以想見我此刻的心情。磨課,那真是一個痛苦而又充滿了希望的過程。在精品課研磨團隊各成員的悉心指導下,我進行了多次試教。試教的那種感覺,常常讓我聯想到數學中的無限循環小數——周而復始,無休無止。可誰知,這種循環遠沒有想象的那樣簡單,每一次試教都是對教學設計和教師課堂調控能力的一次檢驗,一串串問題如列清單似的被羅列出來,問題的指向由最初針對每個教學環節和每個情境的創設,到最後哪怕是一句過渡語、一個神態動作都進行精雕細琢,力求精益求精。經過多次的磨課,使這堂課的環節也漸漸成形,雖然改過的教案還要再推翻,再修改,我們團隊經歷了多次磨課過程,留下的不僅僅是一堂堂課的.記憶,或許更多的是一種種思想的碰撞,理念的洗禮,更多的是那些無形的浸潤。三個多月的時間,可謂是忙碌又充實。生活談不上有多麼精彩,卻處處溢滿激情與幸福。

曾經在《讀者》上看到一則“蝴蝶破繭而出”的故事:當蝴蝶還是一隻小小的蛹時,它被束縛在一個黑暗窄小的繭子裏。蛹為了鑽出這個繭子,每日都要經受着巨大的磨難。為了使自己的雙翼充血而更加有力,蛹用自己瘦小的身體努力的把繭子磨破。蛹鑽出了繭子,變成了美麗的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怡然自得。

磨課的過程就像蝴蝶破繭而出的痛苦磨難。經過反思、修改、理念上的衝擊,最終“破繭而出”看到天地間豁然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快樂的感覺油然而生,成功的滋味回味無窮。

二、評課,讓我直視不足之處

我曾經看過的一個故事:一個著名的推銷員成功的祕訣就是經常花錢請別人吃飯,在飯席上讓別人指出自己的缺點,他把這些缺點一一記錄下來,然後在以後的工作生活中努力改正,一步步走向了完美。是的,人要學會反思,要

勇敢地面對自己的不足,讓劣勢發展成優勢。除了自我反思,還要從別人身上得到反饋,常言道“當事者迷,旁觀者清”,上課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如果沒有別人指出來,是很難自己發現自己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的。

每次上完試教課後,團隊的所有老師坐到一起,坦誠相待,相互評議,交換心得體會,一方面挖掘課堂的亮點,促進我的信心和熱情,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另一方面,聽課老師都十分誠懇地指出我的不足之處:沒有依綱靠本,把學習的難度加大,學生學習熱情被難題抹殺了;四人小組合作沒有達到老師的目的;學生對“明褒實貶”的表達方式體會不深;故事的趣味性沒有很好地體現:老師引導不夠細緻,學生沒能很好體會到待客之道??大家還滿腔熱情地幫助我分析原因,找出對策,引導我改進教學行為,可以使我有一個很大程度的提升和進步,而且毫不保留地亮出自己的觀點和招數,促使我開拓思路,誘發智慧,促進反思。在評課的過程中,我感受着大家切磋技藝、交流心得的快樂,感受着在不斷思維衝撞中所實現的點點滴滴的進步。

回想磨課的經歷,我是幸福的,回頭看看這條路,也許沿着這條路我們無法走到頂峯,但是沿途的風景已經夠我欣賞的了。更幸運得是在這條路上並不是我一個人,有好多擁有豐富經驗的老師和我一路同行,從他們身上我能感受到不同風格教學經驗,在他們裏我學到了不少教學思想的精華。我相信這種磨課的教學歷練最終會化作我人生的修煉,她必將啟迪我在教學路上奮鬥不息,耕耘不止??

語文教學反思6

《語文園地》的教學,既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同時又能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讓語文園地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語文園地四》緊扣動物主線,安排了我的發現、日積月累、趣味語文,讓學生在充分的感知、體驗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的同時,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在“我的發現”板塊,編者都以“對話”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了一定的啟發。在日積月累板塊,將課內外的語文學習資源整合起來,因日積月累板塊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被調動起來,課內的知識向課外拓展延伸,學生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將會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師要做的就是大膽放手,引導學生去自己理解、運用。趣味語文板塊是個趣味盎然的小故事,故事通俗易懂,教學時重點抓住有趣的對聯,引導學生理解短文的趣味所在。教師鼓勵學生練習講述,課後講給別人聽,進行語言積累。

在這節課中我注重了以下幾方面上好課:

一、回憶所學課文,歸納閲讀方法

首先,讓學生回憶本單元學過的課文,想一想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發現(説説為了能使身邊的動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大家面前,作者用了什麼方法。)並把自己的發現説出來與大家分享。再看看小林和小東同學的發現,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他們的發現。然後,讓師生歸納小結閲讀方法。如:採用明貶實褒的方法能使句子變得更生動形象。最後,讓學生從自己的習作實例中總結的寫作方法。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做有心人,多發現,多收穫。

二、積累關於動物的成語,激勵學生成長

在學習日積月累時,我課前讓學生通過查詞典等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並讓學生收集更多的關於動物的'成語。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小組裏自由讀,然後

讓學生説説這些成語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使學生意識到這些成語中都含有動物名稱,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再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已對成語的理解,並從中選擇一些説説自己的理解,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説話練習。

為了使內容更加的豐富,在語文活動課時,我還設計了考考你環節,繼續交流自己平時積累的包含動物名稱的其他成語,以豐富學生的詞語積累,激發主動積累成語的興趣。

在“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和“趣味語文”這三大板塊內容的教學中,是否注意了訓練方式的新穎和鮮活,是否注意了“由此及彼”的適度拓展,因為這類型的教材,在傳統教學中,一直被定位於“基礎訓練”的層面,教學的主要策略亦長期沒有跳出“熟讀強記”、“爛熟於胸”的怪圈,枯燥乏味之極;而今,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的教學應賦予這些“死”的教材以“活”的情趣,讓它深深的吸引學生。

總之,《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是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學的運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有一定的封閉性。如何在《語文園地》的教學過程中,實現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一;如何開發整合,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動,實現教學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實現教學時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評價,實現教學評價生活化。這是值得我進一步去實踐並不斷提升自己的。

語文教學反思7

在本單元《語文天地》的教學活動中,我深刻地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例如:在“想一想,填一填”中,孩子們一開始受到原有知識的思維定勢,答案千篇一律,在教學中,我給孩子時間先回憶、體會對四季的感受並説一説,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思維一下子開闊了,紛紛説出了自己的體會,有了“熱氣騰騰的夏天,百花齊放的春天……”有的孩子説:“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而且秋天天氣涼爽可以有很多活動,所以我要説‘多姿多彩的`秋天' 。”

可見,這樣拓寬了孩子的思維空間,並且在無形中幫助孩子累積詞彙,為寫作打好基礎。

進入二年級下學期,對學生進行詞句的訓練就更為重要了。本單元在句方面的訓練主要是比喻句式“______ 像________ 。”

對於比喻句,學生在學習《賀年片》一課中就充分地接觸過了。在進行此句式的訓練時,我先讓學生們由小組長組織讀例句,並在小組內説説,然後再進行彙報。在巡視中我發現有一小部分學生雖然用上了“_________ 像_________ 。”的句式,但他們所説的並非比喻句,如一個學生説“我像我爸爸。”就不是比喻句。在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們再讀讀例句“白色的賀年卡像潔白的鴿子”,讓他們説説這句話把什麼比作什麼。學生們漸漸有了感覺,有的説“彎彎的月亮像小船”,有的説“剛出生的小貓像一團毛球”……

我還讓孩子們在班級裏比一比,看誰説得多説得好,孩子們的興趣就更高昂了。本單元語文天地中的仿照例子寫一寫還出現了一個句式,“_________ 送________________ 給_________ 。”與比喻句式“_________ 像_______ 。”相比,這個句式較為簡單,學生很快就能説出“太陽公公送給我温暖的陽光”,“樹林送給動物們一個綠色的家園”等好句。孩子們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了功效,小組成員互補互助,學習更為積極主動,學習方法更加自由多樣,對學習語文的樂趣也更濃厚。

二、插圖入手,理解語言文字,展開想象的翅膀。

本單元的主題是“歲月”,語文天地中的《四個願望》講述的是隨着四季的變更,主人公米佳在日記中記下了他的四個美好的願望,這篇文章不僅體現了單元主題,也進一步揭示了寫日記的作用和意義。

《四個願望》是本單元的一篇自讀文章,行文優美,詞彙豐富,如文中用了“綠茵茵的草地、五彩繽紛的蝴蝶”等詞藻,學生讀後,既受到語言文字美的薰陶,又積累了大量的詞彙。學生們在小組中合作學習,邊看插圖邊學文,他們在瞭解課文內容後也紛紛抒發了自己的美好願望,如長大以後到鄉下一望無際的果園中種蘋果樹,將來當一名科學家到太空中尋找美麗的星球……

孩子們通過自身的情感實踐體會了米佳為何會有這四個願望。不僅如此,還從文中感受到了寫日記的樂趣,在合作探究中也激發了自身豐富的想象力,並且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有了初步的規劃。

在《語文天地》中照例出現了一篇古詩《回鄉偶書》,要求學生讀一讀,背一背。這首古詩把對歲月流逝的感歎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是孩子們由於年紀尚小,還不能體會年華老去的無奈,所以我從插圖入手,儘量用充滿童趣的語言鼓勵孩子去想像圖中人物的心理、語言。我先動情地講了一段故事“在一個鳥語花香,生機勃勃的春天,一位白髮蒼蒼的老爺爺拄着枴杖一步一步地走進一個村莊,他看着村莊裏的一樹一木都已變了模樣,輕輕地歎了口氣。老爺爺原來也是這個村子裏的人,年輕的時候離開家鄉,幾十年過去了,當回到家鄉時,他已經由一位小夥子變成老爺爺了。這時一羣村裏的孩子圍了過來。”

然後,我請學生仔細觀察插圖,想象這羣孩子會對老爺爺説些什麼?老爺爺會怎麼想?學生的想象力非常豐富,他們在老師的故事的鋪墊下,很快就進入了情境中。他們想象村裏的孩子會問老人是從哪裏來的?是不是來做客的?他們還能體會到老爺爺聽了村裏孩子的問話後心理會很難受,因為歲月無情,老爺爺已經老了,一切都變了。古詩的意境很美,但要二年級的孩子理解古詩的含義確實比較困難。所以我通過插圖,讓孩子扮演圖中的角色,揣摩人物的心理,表演他的動作、語言,從而體會詩中的意境。這樣的教學方法很受孩子的歡迎,教學效果不錯。

三、交流方法,分享收穫。

《語文天地》中出現了一個“小統計”,這其實是對孩子學會積累知識的能力訓練。我先讓學生在小組裏完成,與小夥伴分享收穫的快樂。然後,進行班級交流,請認字多的同學介紹好的學習方法,孩子們通過傾聽別人的發言,明白了多多閲讀課外書的好處。這個學期,我們給每個孩子設計了一本《課外閲讀記錄本》,引導孩子重視閲讀與積累。我們發現孩子的閲讀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閲讀水平也有進步。孩子們在閲讀課外書時,慢慢學會歸納內容提要,摘抄好詞好句,並且能把自己的收穫記錄下來。通過交流,孩子們還懂得了在生活中認字。生活是最好的語文老師。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在與語文文字打交道,只要他們肯多問多記,就能認很多字。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往往能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反思8

《草原》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字裏行間浸潤着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敍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後,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脈絡清晰,銜接緊湊,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於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淳樸簡練,生動感人;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草原的讚美之情。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着作家的敍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瞭解西部。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課前,我收集了許多優美的草原圖片和音樂,為上好這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和音樂,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在音樂的伴奏下,我範讀了全篇文章,學生還沒有接觸課文,便被草原的美麗風光吸引住了,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很好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接着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賽讀等朗讀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學生們讀得繪聲繪色,入情入境。充分地感受到草原的碧綠遼闊的特點。

2、然後我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例如: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哪個詞?(生答: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這一設計,讓學生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學習,便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3、在進行“夕陽話別”教學環節時,我創設蒙古包外依依惜別的情境:找同學扮演主人和蒙古族老鄉。設計了一道拓展練習題:此時此刻,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説些什麼?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説些什麼?這些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是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環節,使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情感得到了昇華。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高遠素雅的美麗圖畫。精讀時,透過課文優美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啟發揣摩、品味語言美,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語言描繪的圖畫美,充分發揮想象,受到美的陶冶。先生筆下草原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抓住“明朗”一詞,讓學生再去找出具體表現出明朗的一些句子來品讀,然後讓學生讀出“我”讚美草原美的`方式是“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追問:“為什麼想高歌一曲呢?”學生通過朗讀和理解就瞭解了那是作者受到美的感染,決意用歌聲來讚美草原。

三、不足之處

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還有以下不足的地方:1、在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得不夠,使學生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地鍛鍊;2、老師的評價語過於單一,應具有針對性;3、不能夠兼顧全班學生,對於學困生還需多關注。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人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走進文本。然後圍繞中心問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最後,創設一個夕陽話別時的情景,拓展想象,感受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語文教學反思9

個人簡介:我出生於19xx年x月,自19xx年參加工作以來,盡心投身於教育事業,同時也贏得學生家長的好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像地質工作者那樣細心勘探,去發現學生心靈中“深埋在地下的巨大寶藏”。

自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走進語文課堂以來,教師的教學觀念、教學方式都在發生着變化。我欣喜地看到教師的觀念在逐漸更新,教師的角色在悄然變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慢慢的得以顯現。以培養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為目標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正以陽光的心態活躍在教學前台。但也遺憾地看到,由於對新課程標準的膚淺解讀,甚至是錯誤的理解,使語文課有點不像語文課了,失去了“語文味”。教學中對語文領地拓展,使“語文”這個本來就眾説風雲的概念更加含糊不清了。

在新課程思想的指導下,一些老師有意無意地忽視了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亮眼的教學設計,越來越令人眼花的教學課件,越來越熱鬧非凡的小組討論。一節賞心悦目的語文課結束了,學生真正學到了什麼呢?“花枝招展”的課堂設計真的能讓學生靜下心來,對文本進行潛心解讀嗎?一晃而過,讓人目不暇接的課件,留給學生回味只不過是幾張美麗、有趣的圖片罷了。亂哄哄地討論看似探究,但大多缺少明確的指向,學生海闊天空的發言,甚至胡言亂語,卻還會受到表揚鼓勵,名曰:“有新意,有創新。”

我認為,一節好的語文課,應重在求“實”。教師不能為了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而忽略了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面對新課程標準,我們現在缺少的不是激情而是冷靜。我覺得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匡正人心:

一、把握拓展的“度”,潛心於讀文

語文課堂的拓展延伸,如同給學生打開了面向生活、社會、世界的窗户,讓他們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開闊了他們的視野,引發了學生更為深刻的思考,這對於提高學生

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無疑是大有益處的。可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語文學科在課程特性上出現了異化、變質現象,具體表現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有的課堂過分注重內容的拓展,忽視了語文課的本體訓練。一位教師教學《新型玻璃》一文時,設計了這樣的讀研專題:“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五種新型玻璃,它們都有什麼特點、作用呢?請自主選擇一種新型玻璃,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合作研讀,然後向大家彙報。”學生沒費多大力氣就將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羅列出來,至於課文是如何藉助語言對這些特點、作用進行説明的,學生則根本沒有去細細研讀、體味。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所謂的新理念,將《語文課程標準》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在設計研讀專題時,既不注意體現語文學科的特點,又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年齡特徵,結果只能失去語文課應有的本色,“種別人的田,荒自家的園”,將語文課上成常識課,讓課堂成為少數尖子生的“一言堂”。

語文的拓展延伸應以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為基礎,潛心於會文才是語文的根本。試想如果沒有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揣摩品味,沒有對優美精彩文段的必要分析理解,那麼其他的一切活動必將成為海市蜃樓。

二、棄空泛表演,做“實的”訓練

“生活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有的老師為了追求語文課堂形式的多樣化,真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會唱歌的老師在課堂展示歌喉;會畫畫的老師在台上揮毫潑墨。那會武術的老師就該拿十八般兵器在教室逐一亮相。是想:“這究竟是語文課,還是才藝展示呀。”當然,課堂教學中,根據教材的特點針對某個環節進行相關的表演,這確實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組織課堂教學,把主要的時間讓給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思想。但如果不顧文本內容,就是單純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把表演當成課堂時尚的道具,那麼

這種做法就很值得磋議了。有的課堂熱熱鬧鬧、唱歌跳舞,學生的活動形式多,唯獨讀書不多,語文教學變成了藝術教學。例如,某教師教學《狐假虎威》時,是這樣活躍課堂:教師請5名學生分別戴上狐狸、老虎、小鹿、兔子、野豬的頭飾進行表演,其餘學生當導演。當導演的學生給其他同學的表演進行評價。愛表演,愛看錶演是國小生的天性,這一教學活動的確迎合了學生的心裏需求。教師的話剛説完,課堂氣氛變得異常活躍。學生們有的找頭飾,有的戴頭飾,有的扮鬼臉… 在表演、評價中半節課的時間轉眼即過。可細思量,在這看似活躍的課堂中學生究竟得到了什麼呀!

我們不能否認,表演走進語文課堂可以使語文課更輕鬆、更活潑,可以帶給學生歡樂,使語文學習更快樂;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可以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更能體現大語文觀。但藝術究竟該在什麼時機走進課堂,該佔據多大的課堂空間,應以語文學習目標為依據,應為指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和運用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服務,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如果為追求氣氛而“藝術”,結果只能是語文學科丟失本性,異化本質。課堂表演不是萬能的鑰匙,過多的課堂表演必然使課堂流於浮華,它永遠代替不了必要的語文訓練。與其課堂上讓學生脱離文本浮於表面地演一演,無力地説一説,走馬觀花地看一看,到不如為學生多創設一些聽、説、讀、寫的機會,多給學生提供口頭表達和書面練筆的機會。沒有紮紮實實地“雙基”訓練,怎麼能切實地提高語文能力呢?只有少一些空泛的表演,多一些紮實的訓練才能使語文學習擺脱表面的“活躍”,迴歸本源。

三、適度合作,重視品讀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最重要的變革,於是小組合作、討論就成了目前語文課堂上最常見的一種教學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學理念,但有的老師為了力爭更“貼近”新課程標準,為了給課堂貼上一個“新課程”的標識,時不時就來個小組討論,動不動來個合作、探究,不是追求討論的效果,而是追求討論的形式,其結果是事倍功半。合作學習方式,當前被教師視為培養學生學會交往、學會

合作的.最有效方式,風靡小語課堂。但是我們在聽課中發現,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對內容的設計、要求的提出、呈現的方式、活動的展開、合作的組織等有些主觀隨意。只要教師覺得該合作學習了,即使學生沒有進入狀態,毫無探究慾望,也必須迅速加入學習小組;教師覺得該彙報成果了,即使學生正在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正處於欲罷不能的探究狀態,合作學習也必須戛然而止……合作學習成了變相的“拉郎配”,成了許多教師落實新課標、新理念的裝飾品。

例如,有位教師教學《天鵝的故事》一文,一個課時內就組織了三次合作學習。第一次在初讀課文後,要求四人小組談談初讀後的感受;第二次在重點理解老天鵝破冰部分,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你覺得老天鵝是“破冰勇士”嗎?哪些句子表現了老天鵝的勇敢頑強?老天鵝為什麼要那麼做?第三次討論:天鵝們還有別的破冰方法嗎?”第三次合作學習,除了第二次有必要外,其餘兩次純屬為合作而合作,毫無意義。

老師在合作、討論之前缺少必要的引導鋪墊,缺少對文本必要的朗讀品味,在學生對文章的內容缺乏深刻理解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展開討論,那麼合作、討論就演變成了下面的幾種情況:1、小組中有一個成員在權威地發言,其他成員洗耳恭聽,彙報時當然也是小權威的“高見”。2、小組成員都默默無語,自己想自己的事。3、小組成員熱熱鬧鬧地在發言,但沒圍繞主題,時而擠眉弄眼,時而東拉西扯。表面上氣氛熱烈異常,實際卻沒解決根本問題。語文課堂少不了品讀,感悟,思考,對此“心動”比“形動”更為重要,有時“沉靜”比“活躍”更有效。那些見問題就討論,動不動就合作的語文課堂只能是華而不實的泡沫語文課。

四、少點放任,多點引導。

隨着“尊重學生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的教學理念的深入,國小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方法來學習語文。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選擇的背後有許多讓人深思的問題。比如:“你想學哪一段,就先學哪一段”。如同在語文課堂

中設臵了學習超市,教師根據多數學生的選擇進行教學。表面上看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但實際教學中,這種方式對所有的課文都適用麼?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或寫人、或敍事、或狀物、或説理。結構或並列或總分,文體有別,結構各異,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個性,一概以“你想學哪一段就學哪一段未免太放任自流了。

課文永遠不可能激起學生強烈閲讀慾望,學生當然也就不可能對文本產生欲罷不能的情結,讓學生自定、自選學習內容,其結果只能是南轅北轍。如果彙報交流時,學生彙報什麼,教師就教什麼,教學無主次,如此教學如何能有益有效?教師既不能牽着學生鼻子走,也不能跟着學生走。教師應該是學生的領隊,當學生需要“引導”時就站到隊伍前,需要“穿針引線”時就插到隊中,確實擔當起促進者、引導者、參與者的角色。

在這紛繁的課改大潮中,作為一線教師,面對先進的教育理念,我們要善於去偽存真,學會吸取精髓,才能在學習借鑑的同時,減少盲目模仿,潛心提煉,才能教出自己的特色。

語文教學反思10

一.人磨課

《太陽》既是國小語文人教版第六冊第六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又是一篇科普説明文,還是國小生第一次接觸到説明文與説明方法。説明文、説明方法的教學是比較枯燥的。科普文本教學如何突破重點難點、如何激趣、如何拓展是我在磨課過程不斷地進行着思考與改進的難題。

本課的教學內容很多:太陽的知識、太陽和人類的關係、説明方法的運用、句段中的語用等,在最初的上課時,我力求面面俱,結果導致課堂太滿、滿堂學、但學生沒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重難點——説明方法的學習也沒有很好地突破。因此,我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進——

1.講解的順序為重難點讓路:由最開始的從總結段(第8自然段)的講解,總結出“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世界”——進而講解到太陽和我們的密切關係體現在哪些方面(4—7自然段)——最後到因為太陽有如下哪些特點才能與我們關係密切(1--3自然段)的倒敍講解,變為現在的順敍講解。現在的教學主線更突出、明確,教學目標更好地落實。

2.講解詳略合理安排:詳細講解的是太陽的特點(1—3自然段)。課前收集好預習單,整理好預習效果數據後,我就發現了學生對於對於文本的重點部分——説明方法的運用,只看預習單上的説明方法介紹、還是不太能理解什麼樣的句子用了什麼樣的説明方法。於是我以學定教,在教學中必須巧妙的設計了圖文並茂的.課件,以文本為基礎、一個説明方法一個説明方法地落實教學,在教學“太陽的特點”這一部分時、我讓四人小組選擇一個喜歡的特點聲情並茂地朗讀,並以學生喜歡的順序進行教學。本節課中,學生順序是從太陽的“大”到“遠”再到“熱”,在講解“大”這一特點時順勢學習“作比較、打比方”兩種説明方法;從為什麼太陽“我們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麼大”、因為太陽離我們很遠,過渡到講解太陽“遠”這一特點,在這段的教學中學習“列數字、舉例子”兩種説明方法,讓學生用“——”劃出“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這一句話、並寫上“舉例子”三個字、以這一句為例子學習作批註的方法;從“就算太陽離我們不遠箭也不能射到它,因為太陽很熱”,自然過渡到講“熱”,有了“大”和“遠”的學習基礎,學生已經掌握了四種説明方法,在講解“熱”這一段中讓學生給用了説明方法的句子作批註,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從易到難,從扶到放的教學過程,紮紮實實的、一步一個腳印的地進行重難點突破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趣、更輕鬆,更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與老師的主體作用。非重點部分太陽和人類的關係(4—7自然段)告訴學生這是説明方法“舉例子”的運用,大膽放手讓學生説説這一部分列舉了哪些例子説明了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進行充分的説的訓練,教師相機進行概括——太陽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體現在:萬物生存、自然現象、殺菌能力方面。繼而從用關聯詞語“有了……才……”、“如果……就……”説明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過渡到“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世界”。總結全文。

3.有效拓展

葉聖陶先生説:“課文無非是個例子,藉以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太陽》這篇課文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對某一事物進行説明的很好的例子。因此,在學生學習完《太陽》這篇課文後,嘗試做運用説明方法的練習題。

再設計小練筆:用上本文中學到的四種説明方法來寫一段介紹仙人球的話。教師設計的小練筆讓學生將在閲讀中學到的知識——四種説明方法自然地遷移到“寫”中去,學生在閲讀的基礎上得到寫的訓練和提高,紮紮實實的寫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簡而言之,教學過程實行“一課一得”的策略,巧抓文本的軸心問題重點——説明方法進行高效學習,其他語用、語法不作詳細講解,

二.課磨人

經過了本次精品課的磨課,我有不少的感觸:

1.教學要落到實處,

2.語言要乾脆,不要囉嗦,

3.不管什麼文體的文本教學都要有激情,有趣,教師要熱情高漲,學生才能學得興趣盎然。

語文教學反思11

1、這篇教學設計共設計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主要以生字學習為主,為後面進一步閲讀教學掃清文字障礙,在預習檢查的這一個環節裏,我培養學生通過預習,培養他們自學能力的方法,為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的條件,接着組織學生反覆朗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課時主要引導學生再次閲讀課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我層層設疑,用課件抓住文章的重點句段進行分析課文,同時,適時抓住學生的情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2、 在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

3、 由於學生對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的意識較淡薄,因此在“如果你的.父母也遇到了小麻雀類似的遭遇,你會怎麼做?”這一問題時,學生的回答很牽強,沒能挖掘出內在的愛以及有關的反哺之類感恩教育,有待於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地滲透類似的教育,讓感恩的心伴隨着學生的一生!

語文教學反思12

期末成績均分84.37,比四班高出4分,比第一名低4分,語文教學反思。批改試卷的老師和同年級的老師都誇讚:我們班進步很大。接任之前,就有人告訴我:這個班均分倒數第一,比其他班低十幾分。如今能取得這個成績,已經很不錯了。

我反思這一學期對語文教學做了什麼:什麼也沒做!不但沒特別做什麼,語文課還少上了幾節,要麼是排節目,要麼是參加活動,交給數學老師了。我們班的後進生兩隻手抓都抓不過來,我哪有精力一個個給他們補缺補差;我也沒有像數學老師那樣經常耗在班上一個個面批,也沒有像英語老師那樣經常把後進生帶到辦公室補。只是偶爾象徵性地懲罰不寫家庭作業的。應該説,我骨子裏就是“懶”教師,從教以來,就厭惡把孩子拎到辦公室訓斥啊、補作業啊.......

看上去,我什麼都沒做。但我也的的確確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在學校的.時間都傾注在孩子們的身上了。應該説,都滲透在與學生點點滴滴的互動中了。通過這一學期我們的學習成績,以及這幾年的思考,我肯定:讓學生健康(包括心理)成長,提高學生的成績,絕不是靠教師整天耗在學生身上,不是經常把學生拉在自己身邊補缺補差,不是一對一面批,也不是大量題海戰術。這些只能起到一點點輔助作用,把握不好,反而抑制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厭學。內動力激發出來了,這些教學手段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13

高二是高中三年中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學生經過高一一年的適應,對高中語文的特點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高二這一年對學生來説是掌握基本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的黃金時期,在這一年裏我們更有必要不斷反思,不斷審視我們的課堂教學。在期會考試即將來臨之際,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做一個梳理,這對接下來的教學和複習將有很大幫助。

一、備學生:

任教現在的兩個班級快一年了,我對他們也有了一定的瞭解和認識,感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沒有信心,應付學習

部分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沒有想過自己在學業上有什麼發展,對學習總是採取應付的態度,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大致完成老師佈置的書面作業,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2、學習表現全憑個人喜好

有些學生的學習狀態很不穩定,對學習缺乏思考,沒有輕重也沒有主次。是否要學全憑個人喜好,喜歡這門學科,聽講就認真,作業就完成。喜歡這個老師就發言積極,主動參與。有時候即使是喜歡的學科喜歡的老師也要看學習的內容,沒興趣的內容即使是難點重點,也不會多做留意。

3、沒有方法,效率低下

有些學生的學習態度很好,整天都在學習,但考試結果總是不怎麼理想,這類學生大多是女生,上課筆記記得書滿本滿,實則並未掌握。課堂上不掌握解題思路,基本方法,而是滿足抄抄寫寫。課後不能有效複習,而是機械完成作業。學習沒有科學方法,效率很低。

二、備教材

本學期我們將要完成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的學習,教材的目標:

1、閲讀古代優秀的詩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用歷史的眼光和現代的觀念審視古代詩文的思想內容,並給予恰當的評價.

2.藉助工具書和有關資料,讀懂不太艱深的我國古代詩文,背誦一定數量的古代詩文名篇.學習古代詩詞格律基礎知識,瞭解相關的中國古代文化常識,豐富傳統文化積累.

3.學習鑑賞詩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詩歌的藝術特性,注意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現作品意藴。

三、備自己

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閲讀、一次一次説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 我在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思考:

1、 教學內容要能體現主體需要,能激發主體興趣

備課時要勤思考,多動腦。站在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選擇他們的學習興奮點。教學實踐中,要創設有利情境,正如愛因斯坦所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將重難點知識用學生們感興趣的方式加以呈現。一篇文章要講的東西太多了,而一節課的時間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們每節課都有所取捨,抓住一些關鍵性的要素,運有各種條件和手段,努力創設情境,使每節課都有亮點,更有效地吸引學生參與課堂。

2、 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樹立學習信心

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自信心對於我們的學生更為重要。我們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 建立成功目標。 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着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 例如 :默寫滿分的學生、背書最積極的學生、上課回答問題最快的學生、進步明顯的學生、書寫認真的學生、作文完成好的學生等等。還有上課時有針對性地提問,把“適合的問題”問給“適合的學生”, 但無論怎樣,我通過做這樣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快樂 ,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3、 強化基礎,反覆訓練

這一點是我感觸最深刻的,即使是上課,聽課很認真的學生,他們也做不到提前預習,課後複習。尤其是“軟作業”基本就等於沒有作業,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及時做了調整,把作業落實到筆頭上,同時強化課堂上的動筆,及時提醒,及時督促,及時檢查,這樣的情況目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樣的問題還要繼續探究。

主要措施:

1、 充分備課(備學生、備教材、備自己),注重課堂教學,選取詩詞教材中的要素,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上好每節課,

2、 精心編寫學案,引導學生把握“雙基”(詩詞教材的名句、古詩鑑賞的基本方法等)有做有改,有改有評,提高學習效率。

3、 多做限時訓練,多做綜合練習,在練習中逐步養成規範答題的習慣。

4、 合理佈置作業,給不同學生布置不同作業,作業要求更加靈活,只要能達到鞏固目的,想怎麼寫就怎麼寫。(詩歌賞析作業,角度自選)

5、搞好第二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文學名著,多讀健康有益的課外讀物,走上講台和同學們分享,既能提高學習興趣又能增強信心。

6、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增強學習的後勁,為學生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語文教學反思14

《故宮》是一篇介紹建築物的説明文。學習這篇課文,要學生了解故宮博物院建築羣規模宏大、建築精(桂林山水》教學反思)美、布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創造精神。能夠真正讀懂課文,能達到真正領略故宮博物院的宏偉藝術魅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是有一定的困難。

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在學生學會課文的生字詞語讀通課文的基礎上佈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把課文當成一名導遊,自己是遊客,跟隨着導遊去遊故宮的每一座宮殿,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學自悟,在每一座宮殿旁邊做上旁批。學習任務一佈置下去,同學們都安靜的默讀、自學、體會、做旁批。

約莫20分鐘,感覺大部分學生做好了。我就抽學生起來彙報自己學習的結果,彙報他們做的旁批,在全班進行交流。結果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學生都説的很好。比如有學生説到太和殿的時候,發表感歎到太和殿真大啊,如果在裏面藏迷藏肯定很過癮。説到金鑾殿的時候,好多同學説皇帝的龍椅真漂亮,如果能穿上皇帝的龍袍坐在上面去拍張照片那該有多神氣呀!

説到御花園的時候,孩子們感歎到御花園真美,有那麼多的奇花異草,風景該有多好,空氣該有多麼清新,如果能居住在那裏生活該是多麼享受啊!最後,在彙報交流完後我再要學生們有感情的朗讀全文,通過學生們的朗讀,我感覺到了學生們真正領悟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聰明的智慧和精湛的技藝,他們真偉大。增強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完成了課文教學的情感目標。

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於我來説,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温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一、根據計劃,我認真抓了課堂內的效率,增強課堂內的容量,提高課堂內的訓練效率;根據學生的學情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運用靈活多樣教學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面向全體學生,依託中間兼顧兩頭,佈置不同要求的作業,即使是佈置同量的作業,也是分不同的要求,好的要完成得’好、準、快’,中等的要完成得’好、準’,中下的只要完成好就行。

二、在基礎知識方面,提倡自學,依據教師教的方法,以個人完成任務為主,團結協作為輔,在平時的生活中主動積累並逐漸形成習慣。促使他們積極歸類知識,在多看多説中掌握。針對新題型,在老師的帶領下,作一些典型訓練。

三、在古詩詞的積累方面,狠抓背誦。除教師在課堂上指導他們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背誦外,重要的是督促檢查他們靈活運用方法去巧記,注重實效,抓重點,突破難點,對詩詞作適當的歸類,對一些名句則多角度地訓練和思考,在實際的語言中靈活運用。

四、在閲讀訓練方面。從課堂內開始嚴格訓練,依據課改新理念,利用現在有的各種參考書、材料、工具,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運用瀏覽、略讀、細研等方法,在多讀中整體感悟,快速理解課文。在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後,深入重難點,細細體味,在團結互助協作中多方研討,儘量讓文本成為他們提高語文水平的一個工具,而不是他們一定得記住的死知識。課外注重培養大語文觀,多閲讀欣賞各類文章,增長見識,不斷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從學生掌握的情況看,古詩文的課外閲讀和現代文的課外閲讀得分率較低,閲讀依然是個薄弱環節。快速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依然是今後一個長期而艱鉅的工作。

五、在寫作方面。書寫仍然影響其得高分的一個直接原因,書寫差的學生總與高分無緣。雖然我也狠抓了這部分學生的書寫,但都堅持不了多久,在老師督促檢查下也改觀不了多少,國小時形成的書寫的不良習慣,一直難以糾正,即使原來書寫好的學生,在作業成山的面前,想寫好也難。因此,書寫依然是嚴峻的問題。其次是仍然需要練筆,每週要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一至二篇練筆,在多寫多練中增長能力。再次,注重總結和歸納,在老師的歸納總結性的習作評講中得到提高。最後要充分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及時發現他們的長處,順勢引導,在相互模仿中得到提高。

六、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我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

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我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七、重視朗讀、培養語感。利用早讀課時間讓學生大聲朗讀,以提高他們的語感。選擇美文,讓學生感悟理解。八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精彩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精彩美文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紫藤蘿瀑布》的閲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這樣品評:“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麼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説一説。”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

八、無論任何時候都要注重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的培養,這樣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我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説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薰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後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穫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係。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覆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今後我定會在教學中不斷改進,以適應教育改革的新浪潮,努力使學生的成績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更大的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