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28W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

可取之處:

一是,通過自己的精心準備,課堂上可以説是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教學過程有條有理,教學活動一一進行,各個環節有順。

二是,每個環節的過渡非常自然,不留痕跡,老師的'提問恰到好處,學生回答問題積極,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三是,應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平時上課不認真的學生也被吸引了過來。就這一點,我覺得有可能的情況時,可以天天使用電教手段來上課。

不足之處:

例如,課堂上使用的課件,只是一個表格和三句話,這樣課件太簡單了,在課堂中我認為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如果能再加上旺嘉在尋找幸福鳥所遇到的困難的畫面,是動畫就更好,這樣將使課文內容變得形象化、生動化,對於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一點值得改進是,小組合作學習有待加強練習,這堂課上,小組合作只是流於一種形式了,沒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通過這次備課和上課,我明白了一個道理:課不怕上不好,也不怕上不好課,只要你肯用功夫,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是一定會有提高的,而且會越來越好的。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2

首先我利用“咕咚”聲音調動孩子們的探索和求知慾,接下來利用小兔子擬人化以及ppt進行故事的講述,在故事講述過程中我運用誇張的肢體語言及豐富的表情將故事繪聲繪色的展現給孩子們,孩子們聽的也聚精會神,故事講完後通過幾個小問題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回顧故事的同時對故事中的人物和發生的事件有了細節上的瞭解,孩子們在故事複述及扮演中表現的很棒,我通過一個指導者的身份參與到其中,不僅讓孩子們的思維得到自由發展,同時孩子們也逐漸緩和了緊張的氣氛,慢慢的與我熟悉起來,雖然積極參與的孩子不是很多,但每個孩子都會認真的聽其他人回答,本節課在角色扮演及創編環節中進入了尾聲。

本次教學活動讓我反思到,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一定要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給孩子們提供一個想説,敢説,喜歡説的.語言環境及空間,同時在今後設計課程環節時也要仔細反覆推敲自己的課程,按照領導的培訓及《綱要》中的要求將每個環節運用特色教學手段進行精彩的設計,不要過於心急,這樣一節好的語言課才能很好的呈現,也會給孩子們帶來樂趣和知識!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3

《我的家鄉》這一章節是二年級上學期品生課的一個教學內容,它分為《美麗的家鄉》、《家鄉面貌新》、《我為家鄉做點事》三部分,根據教學計劃我們已經學完了前兩個內容。通過這兩個內容的學習我發現,我們縣城裏的孩子對自己的家鄉瞭解太少了,品生課堂上的'學習只是杯水車薪,根據達不到教學目的,況且品生課堂應是來源於生活,與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應該讓孩子走出去。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時候真的是很無力的,儘管這樣我還是佈置一些課外作業,如讓爸爸、媽媽利用週六、週日帶你到你的父輩生活的地方或者爺爺家去看一看,瞭解一下自己家鄉的一些風土人情,豐富孩子的閲歷,增強孩子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同時,我還想到了這段時間我一直思索的一個問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對於一個家庭來説生孩子,不光是把他養大,更重要的教育他怎樣成長,作為一位母親,感覺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還要重要,在學校學習文化知識因現行教育體制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的學習更重要。就學習〈我有家鄉〉這部分內容,通過家庭的學習孩子要比在學校、在課本里學到的東西更真實,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回農村的老家,參觀一些家鄉的名勝古蹟,一些家鄉舉行的一些大型活動,多在家裏説一説我們家鄉的風士人情,讓孩子更多的瞭解生我養我的家鄉。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語文教師要堅持以讀為本的教學方向,就要在課堂中營造一個有利於閲讀主體情緒化的"場",使他們能主動地去讀,專注地去讀,興致勃勃地去讀。在教學《初冬》的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的閲讀興趣,我大致採用了以下幾種閲讀方式:

一、自由讀。

在組織學生初讀課文時,我安排學生採取自由讀課文這一閲讀形式。這種讀法具有全面性和全體性。讓全班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由地朗讀課文,符合學生的心理節律,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全體學生在書聲琅琅中感知了全文,奠定了情感。

二、選擇讀。

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讀,是低年級學生最喜歡的一種閲讀方式。在學習完有關描寫初冬時節四種景物在霧中和霧後所呈現的不同面貌這部分內容之後,我對學生説:"同樣的景物,在霧中和霧後卻呈現出不同的面貌。那麼小朋友,你覺得這些景物在霧中更美呢 還是在霧散之後更美些 選擇你喜歡的內容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這樣安排,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慾望,學生的朗讀激情再一次提高了,他們都爭搶着讀課文,學習氣氛特別濃。此外,採取選擇讀這一閲讀方式,還使學生學會了選擇,學會了評價,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互相學習和共同提高。通過霧中和霧後景色的選擇朗讀,學生更深切地感悟到了初冬早晨的景色之美。

三、比較讀。

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些閃光的句子。《初冬》中就有這麼一句:"太陽像個紅球,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光,一點兒也不耀眼。"該句比喻運用得十分貼切。在引導學生學習該句時,我採用比較法,出示另外一句:"太陽慢慢地升起來,發出淡淡的光,一點兒也不耀眼。"讓學生進行比較朗讀。學生經過反覆朗讀,比較,不僅很容易地體會到了比喻句的好處,同時也更深刻地感悟到霧中太陽的特點。

四、競賽讀。

在和學生交流霧中的景物都有哪些特點時,我沒有作過多的講解,而是安排學生比賽朗讀,比一比誰能讀出這些景物的特點,誰讀得最好。競賽朗讀大大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在很大程度上還鼓舞了一部分默默無聞的同學,大家在朗讀中你追我趕,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同時,在競賽朗讀的過程中,學生更深切地體會到了霧中景物的獨特的美,有利於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中獲得美的感受。

一堂語文課的`教學中,要求學生讀的形式不可過於單調,同時,讀的時間也要有所保證。我覺得自己在教學《初冬》一課時,讓學生讀的時間比較充分,不同形式的朗讀始終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人人都有讀的機會,真正從實質上培養了他們的朗讀能力。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書千遍,其能自備。"讀是基礎,是根本,語文閲讀教學只有堅持以讀為本,以讀促悟,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5

《美麗的願望》是二年級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第一單元是圍繞着“愛”這個主題,這篇課文首先是一首兒童詩,詩歌與一般課文不同,詩歌的語言比較簡練,節奏感強,所表達的內容也非常的豐富。在課堂上要讓學生通過有限的語言文字來想象詩歌裏豐富的內涵,並不容易。在這節課中,我範讀的同時配上動人的旋律,讓孩子們在聽的過程中,抓住詩歌中每句的關鍵詞,並以“奉獻”為情感的基本理念,努力引導孩子們的.生活與文章之間的聯繫,運用直白的語言描述“金色的小花”、“綠色的小樹”、“明亮的小河”、“潔白的雪花”四幅——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好畫面,將文本內容再現為生活中真實可感的生活場景,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使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更好地理解文本內涵。

本課教學亮點:運用配樂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是學生很快進入詩歌的學習。

本課教學暗點:課程節奏不緊湊,示範過多,留給孩子自由朗讀時間過長。

改進方法:上課前要預估每個環節的用時,控制好孩子們的自由朗讀時間,可以運用多種方式進行閲讀,如小組輪流評比,指名閲讀,全班評析等。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6

上課很長時間感覺到自己似乎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也很難融入到課堂當中,對於我近一個多月的教學,我上的最好、令我最滿意的一顆是《難忘的一天》。在備課時,我感覺這篇文章較長,生字較多,課文的對話也較少,對於學生來説,準是一篇比較難啃的課文,也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所以在設計這篇課文過程中我感到很困難。

上課時問題的出現如我的料想,這篇文章太長,生字、生詞梳通課文就用去了一個半課時,但慶幸的是學生終於讀通了課文,生字也都熟悉了。在整篇課文的品讀之前,我引導學生概括課文的內容,可能是學生讀課文的次數較多,他們對課文比較熟悉,當我問他們作者沒表演前心情是怎樣的?他們回答:“緊張、激動”“表演過程當中呢?”“平靜”“表演完之後呢?”“興奮”學生的回答可謂是相當準確,在此過程當中,提問第一個問題時我把手放在胸前,右手按住胸,示意平靜,第二個問題時右手在左手的上方不停地動,第三個問題的時候再從高處放下,同時伴隨着表情的變化,學生對我的身勢語可謂是徹底領會了。

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我將沒個問題的設置放到他們在課本中能找到的地方,激發學生的發現欲,每當有學生的答案呼之欲出又打坷兒時,我都江堰市用着急的語言和身勢語去激發他,也激發其它學生的發言慾望。在這堂課上,每位學生都非常積極,就連平時都不怎麼願意回答問題的學生也行動了起來。整堂課學生的積極性空前地高,與此同時我也發現自己其實也很投入,不論是我的語調變化、身勢語還是表情變化都是一種自然地流露。教學過程要求教師要投入,這種感情的投入應當是不帶有任何的虛假、任何地表演成分,那是一種從心底裏最自然的展現。要想上好課,讓學生緊隨你,那麼我們自己確實必須是真實的。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7

年輕時我表面謙虛,其實我內心很驕傲.為什麼驕傲呢?因為同事們去玩的時候,我去求學問;他們天天保持原狀,而自己的學問日漸提高.

國小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一、學生在"玩" 中學語文

體驗學習語文的快樂

在識字方面

這一學期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

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

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

在教學中

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

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

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

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

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為最有效的識字方法

通過不斷的求異

激活學生思維

"玩" 出價值

如"闖"字的識字

有的學生説:"這是一隻馬跑進門了

""不是

這是馬兒被關住了失去了自由

想衝出門到外面呼吸新鮮的空氣

"有的學生説:"這是"門"跟門有關係

就是衝進門或衝出門的意思"......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

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 中學得快樂

再如用畫畫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

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為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 法

二、在寫字方面

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

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課標》中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

是鞏固識字的手段

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

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

"一個人的字寫得好與否

不僅僅是個人的"門面"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學習習慣、意志品質及性格特點

因此

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 時

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

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

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

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讓學生對老師評頭論足

運用形體動作學寫筆畫、作業展覽、評選書寫閃耀明星等方法

激發了學生寫字的興趣

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三、在閲讀教學中

我反對無目的多讀

強調有層次的讀書

初讀

將課文讀正確

整體感知全文;再讀

將課文讀流利

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

將課文讀出感情

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

將課文讀入心

積累語言文字

在不同層次的讀中

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

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

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

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

説一説自己這樣畫的理由

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

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

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

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閲讀教學任務

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在學生習慣的培養方面

我注意讓兒童在規範中學語文

打下學好語文的基礎

這並不與在"玩" 中學習語文相矛盾

習慣能影響人的一生

"個性" 必須在一定的規範中張揚才不會使學生走上發展的歧途

所以

教學決不能從統得過死轉向放任自流

一定要嚴把"度" 這一關

在聽、説、讀、寫幾方面

都有一定的規範

如:個別同學站起回答時

其他同學要注意傾聽

有意見可以舉手提出;朗讀或回答問題聲音要響亮......語文學習的點點滴滴都需要有規範 都需要我們去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四、在學生學習能力形成方面

提倡學生積極參與各項語文活動

學會參與、學會合作、學會尊重他人

我教學中

我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激發興趣

教給了學生知識

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

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使學生學得有趣

學得實在

確有所得

是孩子們的天性

是孩子們的樂趣所在

將"玩" 引入課堂

使學生對這種活動的動機和興趣逐漸遷移到語文學習上

從中享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在探求語文教學進程中

我力求將"講堂" 轉變為"學堂"

將機械重複的練習轉變為生動活潑的遊戲

讓學生充分體驗語文學習的快樂

為他們語文學習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儘管是"玩" 中學語文

但我們決不是追求形式主義

這裏倡導的"玩" 是一種形式、一種途徑

"玩"是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

培植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以上是我這兩個多月的一點收穫

但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

不斷地探索

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8

《一株紫丁香》主要表現了師生情,學生愛戴老師,老師同樣時刻掛牽着孩子。本次教學我採用了現在比較流行的隨文識字的方式。在教學中還有一些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 隨文識字,可以隨機寫一寫

隨文識字重在識字,在教學時,我在教題目的時候讓學生跟着我進行了一次書空,除了書空也可以及時讓學生拿出習字冊寫一寫,這樣對所要識的字印象會更深刻。

二、 梳理課文,為時過早

詩的第一小節告訴我們學生悄悄地種了一株紫丁香,我教完這一小節隨即就問學生“這株紫丁香能為老師做什麼?”,並讓學生自讀課文找一找,這對低年級的孩子而言似乎難了點,到了這裏,上課的`氣氛也有些冷場,板書這時也像個標籤一樣,沒有了應有的意義。對這部分,可以先帶着孩子把課文梳理一遍後,在來總結紫丁香能為老師做的事,這時學生應該都能答出來。

三、 朗讀需加強

在課堂上,朗讀的時間用了很多,但我感覺效果還是沒有出來,有的地方應該慢點,學生讀起來還是快,雖然有的地方學生處理的很好,但當學生不能將感情讀出來時,老師可以範讀,我在上課的時候似乎把這個方法忘了,只在上課一開始範讀。

雖然課已經上完,卻值得我再回味,把課堂發生的問題一一在日後的教學中解決。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9

這篇課文的教學,使我想到語文教學:

一、要有一條線。

這條線可以是課文的行文主線,也可以是師生的教學線索。本文作者是按“表演前—表演時——表演後”的順序寫的。我在教學中,就按照這樣的`順序組織教學,相得有條有理。

二、要教學的切入點。

利用描寫“我”心情的句子來學習這篇課文,使教學重難點得到了突出,學生學起來也感到很輕鬆。想想自己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旦碰到稍長點的文章,就得花費三到四課時才能完成教學任務,一點一點的學,表面上是感覺文中的重點難點都講到了,可實際上學生從中真正領悟到了多少卻不得而知。我深深的感到任何一篇課文,即使是再長的課文,只要找準突破口,找準立足點,就能最大的程度的優化課堂教學。

三、要讓學生品讀。

從這篇教材來説,篇幅比較長,記敍了一件我為鄧爺爺表演電子計算機,受到了鼓舞的事情。從學生角度來説,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抓住重點詞句反覆進行品讀,讓學生帶進課文描寫的情景中去。

本課不足:

學生朗讀的增量不明顯,朗讀語氣過於平淡,有待以後教學的進一步改進。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0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閲讀課。它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在愉悦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樂學,並積極投入其中 如果學生感到了快樂,那麼他們就會積極思考,主動參與。所以,本課我力爭創設愉悦可持續型氛圍,讓學生樂學,積極投入其中。上第一課時,我們玩“你演我們猜”的遊戲。接着又根據幾幅圖片認識了“猴子”“狐狸”“葡萄”等詞語。識字中,學生認識葡萄園裏的生字朋友,請出捉迷藏的詞朋友,於遊戲中自主識字,合作交流。

在指導朗讀時,學生帶上頭飾進行表演,他們進入了角色,在讀讀演演中積累語言,自悟道理。學生表演後,我激趣引入:“學了這個故事,你一定想給動物們説幾句話吧!”“小動物們你們又想跟大家説點什麼呢?”這樣,課堂自始至終都充滿了情趣,學生興趣盎然,積極投入其中。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閲讀教學中。1、自主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上第一課時我先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再引導他們合作識字,交流方法。我説:“你覺得哪個字比較難記啊?”“誰有好辦法記住這個字?”通過循序漸進的識字過程,學生在自主、合作、遊戲中,識字能力有所提高。 2、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放給學生,鼓勵進行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然後再進行小組展示讀,評讀。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則轉變角色,為學生的`更好學習鋪路架橋。

(三):在朗讀指導,以讀為本中,使學生積累語言,感悟道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1、讀書方式多樣,激趣學文:課文教學中,我力求把讀放首位,通過範讀、自讀,評讀,小組合作讀,小組展示讀等方式,使學生喜歡讀書,並把課文讀準,讀流利,到有感情。 2、在讀中落實重點詞句,感悟課文內容,領悟文中藴涵的深刻道理。如我在教學中重點抓住了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這兩個句子去感悟語句的生動、形象、具體。抓住了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這兩個句子去了解小猴子喜歡吃葡萄和吃葡萄的着急心情。

再回過頭來細細反思課堂,我總結出以下幾點做得不完善,值得自己好好思索

1.組織教學還需加強。

其實,如果不是上賽課,我會在組織教學方面很注意學生的動向。就是因為片面的追求課堂教學的連貫和流暢,所以對於個別因為興奮而疏忽了課堂紀律的學生,我沒有及時予以指正。

2.課堂機智需要灌注

快下課時,正是學生表演到高潮的時候,全班都為這個活動興奮不已,蠢蠢欲動,正好一隻小蜜蜂飛進教室,教室裏就更顯得亂了。這時的我應該好好調整一下學生的動態,比如詼諧的説:“看同學們上課這麼精彩,連蜜蜂都被大家吸引來了。小蜜蜂想知道大家能不能坐得更端正一點呢?”

3.評價語要中肯及時,恰到好處

4.對於生字教學的安排我有些茫然,因為這篇課文內容長,容量大,為了不影響第二課時課文教學的完整性,我把識字寫字都安排在第一課時了。是否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一定在每堂課上都要貫穿生字教學的理念呢?

這節課使我深刻意識到教師的教學基本功,自身素質的高低,對語文課成敗關係重大。我應該感謝這節課,它使我擁有了一個新的體驗,今後,我會沿着這條航線,在教改之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1

識字1教學反思:從圖入手,圖文結合,詞串識字,學生從楓葉聯想到金秋,想象到秋景秋色,串講詞意,學詞性學説話,進而會寫,基本能識能寫能説。

識字2教學反思:本課詞串描繪的是天安門廣場國慶大典盛大場面,具有時代氣息。全課12個詞語,分為四組。第一組詞語表現天安門城樓的景色。第二組詞語表現國慶閲兵場面。第三組詞語表現人民羣眾歡慶的場面。第四組總結中國的發展突飛猛進。我在教學中聯繫即將到來的國慶節,幫助學生識字和理解詞語,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感情。並感受北京天安門廣場節日的歡慶氣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榮,體會祖國的繁榮與強大。效果較好。

識字3教學反思:本課把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兒童,讓學生自己開動腦筋來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情境,又深入淺出地剖析了漢字的造字規律,有助於兒童的理解和記憶,也符合學習的心理規律,提高了學生自學生字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聰明才智、獨特個性和創新能力,始終圍繞着學生中不斷出現的層層遞進的各種疑問展開。通過討論,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在實踐中既動眼用心,又動手操作,掌握如何寫好字的本領,並在“讀帖”“描紅”“仿影”以及“臨帖”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識字4教學反思:本課運用字盤和卡片識字,學生基本學會10個生字和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個偏旁。並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兒歌。能理解兒歌所表達的意思。

1、秋遊教學反思:本課最成功處就在於能隨着課堂教學的實際需要,以及學生的思維轉化,適時地將課堂移出教室,將走廊作為實際需要的教學地點。體現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尊重學生,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讓學生在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創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培養。讓學生在汲取知識的過程中抒發情懷,迸發靈感,萌發創見,感覺智慧的湧動與爆發所帶來的巨大震憾力和衝擊力。正如一位教育家説的:如果我們來到孩子們中間,會發現他們很有能量,而且不僅有能量還有很大的創造力。

古詩《靜夜思》的正確理解,並知道它的作者是誰,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通過讀、演、説詩意串古詩,引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4、鄉下孩子教學反思:備課時,我分析這課的生字,感覺二會字、四會字特別多,一堂課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每個生字並不現實,所以我選擇四會字與二會字的分開教學。含有四會字的詞語我側重字型、詞意的分析;含二會字的詞語我重視學生是否讀準了字音。把詞語分成兩批來出現並各有側重點的方式我以前教學中並沒採用過,因此學生也覺得興趣很濃,實踐證明這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式。

其次,在四會字詞語教學中,我採用形式多樣的認字方法,比如“懷裏”和“樂壞了”兩個詞中的“懷、壞”的比較是這課要突破的重點,我讓一個小孩撲到我懷裏來,讓學生們觀察,然後我告訴學生“懷裏”是靠近心臟的地方,所以是豎心旁,因為這個場景,相信學生對這一知識點不會遺忘。

在分析詞義的環節中,孩子們的回答也很精彩有趣。如“饞嘴”一詞,有個孩子説,“老師,《西遊記》裏的豬八戒就最喜歡吃東西,他就是饞嘴”,典型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對這個詞語有了最直觀的認識。在孩子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我還指導學生朗讀好一些特別的詞語,如“歡唱”、“樂壞了”,我要求他們歡樂高興的讀出來,為朗讀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的意識和能力,並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但是,由於對學生能力估計不足。對於剛由一年級升入二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不具備一定的閲讀能力,還需要老師引導着,在老師的幫助下慢慢走入課文,逐步完成與文本的對話。而我未作引導就把整首詩“扔”給學生,學生未深入感悟課文,又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問題當然是成堆的。雖説這一偏高的要求(“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是課標對中年級閲讀教學提出的要求)在二年級開始滲透也未嘗不可,但既是培養質疑問難意識,就應在學生提問的基礎上作指導,然後師生共同對問題作歸併梳理,確定本堂課着重解決的目標,再圍繞目標在教師引導下深入學習。

5、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讀後大家一定覺得心裏很甜很甜。這樣的詩情畫意,在滋潤着我們的心。這熾熱的童心,將激勵着我們把這綠葉和花香的情意,化成無盡的關愛送給天真可愛的孩子們。這株紫丁香,不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

生首先要“讀實”例如:讀第一節時讓學生悄悄地小聲地讀,恐怕驚動了,驚醒了老師的語氣,來表達學生對老師的深情的愛。學生讀得有聲有色。讀第二、三、四節時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讀,一名學生手捧鮮花、綠色的樹枝、站在窗口表達情意,其餘學生感情朗讀。這樣聲情並茂,感人至深。讀第三段時,我放錄音風吹樹葉的聲音,説:“老師您聽見了嗎?風吹綠葉的聲音代表我們的心,我們用歌聲來消除您一天的疲勞!”這樣學生完全進入了清境感情非常深厚。

6、有趣的發現教學反思:課文《有趣的發現》講述了生物學者達爾文對太平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的昆蟲的觀察,發現只有適應自然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的道理,在有趣發現中滲透科學思想的教育。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注意利用情境教學,取得了一定效果。在讀了課文達爾文的發現之後,我讓學生演一演達爾文,把那種“奇怪“的感覺説出來。學生非常投入。從語氣到表情,學生可以説表演得非常精彩。在此基礎上,老師悄悄過渡:“是啊,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達爾文想不想弄明白啊?那他又是怎樣做的呢?”學生帶着問題朗讀課文,尋找答案。在這樣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教學自然而活潑。

8、小鷹學飛教學反思:課文中,老鷹在評價小鷹是否會飛時,用了兩次“還不算會飛。”同樣的句子,讀法是否相同呢?為了讓學生有所感悟,我首先讓學生熟讀了含有這兩句評價的1—4自然段,弄清老鷹分別時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説這句話的,接着讓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讀後的感受:第一個“還不算會飛”強調的是什麼?第二個“還不算會飛”又是強調的什麼。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到小鷹只比打樹飛得高,根本不能算會飛,因此,老鷹的意思是説小鷹根本不能算會飛,朗讀重音應落在“不算”上面。而第二次小鷹已經飛得比大山還高了,可以算得上會飛了,只是距離搏擊長空得本領還差很遠,所以老鷹這句話的意思是説小鷹還不能算真正會飛,是在前一句話的基礎上的評價,因此,朗讀重音應在“還”這個字上。

9、青蛙看海教學反思: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演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10、狼和小羊教學反思:課堂上,我安排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議一議,比一比,演一演,説一説,如讓學生自學第二次與第一次比、第三次和第二次比,你發現狼和小羊的態度有什麼變化?猜一猜狼為什麼不想爭辯了?對於這些問題,老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真正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還特別注意學生的參與形式,如分組討論、開讀書會等等,讓學生參與面更廣,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參與的滿足感、成就感,調動了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充分體現了教為學的思想,從而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個人自學、小組交流、全班討論、教師點撥等有機結合,還設計了不少啟迪思維、質量頗高的問題讓學生研討,如:狼和小羊比,真正高大的是誰?你認為狼和小羊最後的結果是怎樣的?你想分別對狼和小羊説什麼?這些問題,注意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讓學生的個性特長有了發揮的機會,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11、狐狸和烏鴉教學反思:《狐狸和烏鴉》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故事淺顯而寓意深刻,很適合學生自己去體會和感悟。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尊重學生,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揣摩、感悟”新理念,我在教“狐狸和烏鴉”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能體驗狐狸的狡猾,設計了讓學生分角色表演的方法。可是,在課堂上卻發現有一個演烏鴉的學生,到該當把肉吐出時,卻怎麼也不肯鬆口。我十分不解,就問這位學生。出乎意料的是這位學生竟然回答説:“我才沒有那麼笨,會把到嘴的肉讓狐狸吃去呢?”於是我趁機讓學生展開討論,如果烏鴉下次再碰到狐狸怎麼樣呢?有的説不會再上當了,有的説還會再上當。我讓學生分別表演,有一個學生見怎麼也騙不出烏鴉口中的肉,就改用罵的方法。果然,烏鴉受不了臭罵,忍不住出口回罵,居然又一次上當了。學生從中感悟了狐狸的狡猾。

識字5教學反思:本課學習12個生字,認識一個偏旁。讓學生認識冬季的物候特徵,讓學生感受到冬天雖冷,但仍充滿着餑餑生機和生活的情趣。我在教學中聯繫天氣變化學習詞串:寒流大雪北風,在指導朗讀中,讓學生通過互動評價,想象北方的冬天開始下雪了,天氣很冷,彷彿聽到北風呼呼地吹彷彿看到雪下得很大。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評價的主體也從單面轉向多面,增強評價主體間的互動參與,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

識字6教學反思::本課採用激趣導入,讓生聯繫旅遊過的地方説詞聯句,然後開書看圖問書上都畫了些什麼?出示生字卡,學習詞串注意詞兒之間要停頓。然後組男女生比賽讀文。同桌相互介紹最喜歡的地方。迎着瑟瑟秋風,來到遼闊的塞北草原,嬌豔杏花,濛濛春雨江南裝扮着江南美麗的春天。再去炎炎夏日下的海島,登上冰雪覆蓋的高原。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讀詞串吧,可以邀請小夥伴和你一塊兒讀,也可以加上動作。

12、要好好學字教學反思:《要好好學字》講述了毛主席教育兩位小八路要好學習寫字這樣一件普普通通而又平凡的小事,但其藴含的意義卻是深遠了,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年輕一代的關心。本課的難點就是理解:“參加革命了,要好好學字啊!”在理解這句話時,我讓學生自己提問題,有的説:參加革命為什麼要好好學字啊?有的説:他們打仗哪有時間寫字啊!這時我不急着讓學生回答這些問題。而是問:你覺得這2個小八路會寫字嗎?聯繫課文第一段想一想。從而理解第一層含義,參加革命給窮苦的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機會。接着我讓學生説一説認識字的好處有哪些?聯繫自己,再想一想小八路識字又有哪些用處呢?從而理解認識字,學好文化可以更好地參加革命。這樣理解使學生體會到毛主席對小八路的關心。最後聯繫現在,毛主席不僅對兩個小八路提出了希望,對全國的少年兒童也提出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殷切希望。進一步進行思想教育。

13、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課文記敍了朱德同志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讚揚了他以身作則,與羣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們帶着情感進入主客觀高度融合的審美境界。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它的豐富性、多變性和複雜性。當學生迴旋於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種渴望表達的衝動時,心靈的`閘門就已經開啟了,人物的個性得到鮮明地再現。教學是一種藝術,讓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出現不曾預約的精彩。

14、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梅蘭芳學藝》一課給我們講述了梅蘭芳小時候拜師學藝、勤學苦練、終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語言精煉生動、緊扣“勤學苦練”,將一個勤奮好學的梅蘭芳展現在我們面前。

由於學生對梅蘭芳瞭解甚少,我決定從課題質疑入手,以學定教,重點抓住梅蘭芳

課文中去發現、聯繫生活探究尋找答案,抓住關鍵詞句深入領悟勤學苦練的學藝過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的過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在理解“眼睛會説話”時,老師採取的是“猜一猜”的辦法,出示四張京劇演員的圖片,讓學生看演員的眼神,猜一猜:從她們的眼神中你看出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猜測,看出了演員眼神中所表現的喜怒哀樂,從而也理解了“眼睛會説話”的含義。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為了讓學生能更深入的體會梅蘭芳拜師學藝時,師傅説他不是唱戲的料時的語氣,我創設了“大家當師傅,都來説説梅蘭芳”的情境,學生紛紛當起了“師傅”,用自己的話説起了梅蘭芳,接着,我又讓學生轉換角色,變成了“小梅蘭芳”,去回答“師傅”的批評;在這樣的對話情境中,學生不僅明確了師傅説梅蘭芳時的語氣,還通過過合理想象,知道了梅蘭芳面對師傅的態度和學習京劇的決心。

在學完第二自然段,瞭解了梅蘭芳“勤學苦練”眼神之後,我緊接着問學生:“要成為著名的京劇大師,僅僅練好了眼神就行了嗎?”學生憑着自己對京劇的瞭解,説出:要成為京劇大師還要練好身段、唱腔、動作等等。從而,對“勤學苦練”的認識更深了,對梅蘭芳這位著名的京劇大師更敬佩了。

教學是遺憾的藝術,由於我在教學第二自然段中,給予學生的體驗的時間較多,在各個環節過渡和小結時語言羅嗦,導致了後面的拓展教學沒有充分地展開、完成,這也提醒我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自己的教學用語,使自己的教學用語更為規範、精練,為學生的學更好地服務。

15、大禹治水教學反思:本課歸納法扣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設計一個個問題就像一個個小鈎子鈎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學生的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自願的心理渴望。同時讓學生聯繫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接着又讓學生分別表演母親和兒子,讓學生將內心的想法通過語言表達出來,學生就能在境中悟情,體會大禹的偉大精神。

16、孔繁森教學反思:本課教學中,讓生讀文説事例,啟發學生説出孔繁森是一個怎樣的人?從而理解這篇課文是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幹部。”而寫的。

17、登鸛雀樓教學反思:中年級的古詩教學目標,要在讀、背、識字的基礎上,加入整體感知詩意、體會古詩描繪的意境的要求。因此在本學段的古詩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創設情

語感,提高審美修養。但是長期以來,我們的古詩教學似乎都在走着一個相同的模式,不論是以自學為主還是以講授為主,都走的是自讀自悟——交流討論——質疑解惑這樣一個路子。把學習的重點過多地放在了古詩本身上面,忽略了學生自身所具有的學習能力和對古詩的宏觀感受,基於此我決定從一個新的視角出發,上一節不一樣的古詩教學。在本屆可我力求體現兩點,那就是在古詩教學中較好的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及體現學習古詩時的讀中悟悟中讀,使學生眼中有畫心中有情。

為了使學生們在課上更好的理解詩的意境,我提前佈置了以下兩點預習任務:1 積累描寫祖國壯麗景色的故事。2 預習《登鸛雀樓》,試着理解詩意,查閲相關資料。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很好的體會誦讀古詩的韻味,我還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了有形的畫面和意境深遠的音樂。課件的使用在幫助學生把握誦讀語氣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18、青松教學反思:葉聖陶老先生説: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對詩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詞析句,往往對詩的意境領會不深。但是變換了角色,你就是詩人,你就處在詩中情境,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會被激活,他們幼稚天真的話語,往往自然地把詩的意思吻合了。教學的時候,學生讀詩後提出的問題和預想的相差無幾。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鬆高潔”不明白。教學前做了充分估計,也設想了引導的辦法。但是,受《登顴雀樓》教學時讓學生扮演王之渙父子能迅速進入詩境的啟發。我在教學時,注重了讓學生角色的進入。當學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時,我問學生誰知道這個詞語的意思,學生結合插圖,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説出了雪雖然大,但是松樹能挺住,有的説出了松樹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們意會了,但不能言傳。我告訴學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後問誰能做個挺且直的動作,結果,多數孩子都站了起來。他們挺着胸,抬着頭,一幅雄糾糾的樣子。我讓學生説説此時的感覺,學生説,雪太大了,落在我頭上,壓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們就讀一讀,老師聽一聽,是這樣嗎?本來“大雪”讀得虛一些效果才會有,可是孩子們不管這些,喊破了嗓子在讀大雪,我也沒“指正”,我知道這時候講朗讀技藝是多餘的,孩子們已經是小松樹了。“鬆高潔”理解起來確實有難度,引導學生看圖,想想雪化之後松樹葉子的變化,學生説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鮮亮”這個詞我也沒想到,看來,學生有這方面的生活經歷。在網上曾看過花開的聲音老師設計的一個讓雪和松樹對話的環節。還是讓孩子們做松樹吧!“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説些什麼?”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曬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

從學生的需要出發來進行,從而使學生學得快樂,學得靈活,本節教學也正是本着這樣的思想而開展的。從學生在學習過程的表現來看,學生確實表現得更主動。首先問題從學生那裏來,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非常積極地去查閲資料,在自己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就想盡一切辦法求助於家長、老師,甚至於以幫助媽媽打掃衞生為代價請求媽媽帶自己去書店買書這樣在這兒寫下一些有關本課意義或教學內容重要性等方面的總結性陳述。其次,學生非常主動地開動腦筋,以生動的方式來展示資料的資料。有的學生為了能夠吸引大家,把家長當作聽眾,多次把自己的資料讀給家長聽;有的學生下了許多功夫,把長長的一篇文章背誦下來;有的通過生動的表演來贏得大家的喜歡;有的平時都不敢大聲説話的,這時候因為有了充分的準備也顯得落落大方。誰都想讓自己的獨家新聞贏得大家的喜歡。

20、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本課堅持以學定教,以學生的預習實際來確定自己的教學行為,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1.引導學生髮現美。多次讓學生去發現丹頂鶴的美。如:丹頂鶴到底美在哪裏,請小朋友打開書,輕聲自由地讀課文第2自然段,讀完後劃一劃表現丹頂鶴美麗的句子。再如:請同學們自己讀第三自然段,看看美的地方就劃出來,多讀讀。

2.激發學生讀出美。為了激發學生讀出丹頂鶴的美,抓住一些關鍵字詞讓學生品析和體會,如“潔白”,“鮮紅鮮紅”等等,讀好了重點詞語後再讓學生放在句中以及段中讀,層層遞進.並且採用了各種形式的讀:有範讀,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加上動作表演讀,想象讀等,讓學生讀出美、讀出情趣、讀出感情。

3.鼓勵學生説出美。在讓學生完成塗色之後説:”現在你們就是手中美麗的丹頂鶴,能夠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美麗的外形嗎?學生上台邊展示圖畫邊介紹,説出了美。在學第四自然段時,還讓學生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進行説話訓練,再次讓學生説出了丹頂鶴的美。

4.帶領學生感受美。美的畫面帶給孩子美的享受。上課剛開始,屏幕展現一幅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並且配有丹頂鶴的叫聲,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一個個走近了丹頂鶴,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初步感受了丹頂鶴的美。在學了丹頂鶴的顏色美之後,又帶領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給畫塗色,既幫助學生有效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讓學生感受了顏色的和諧之美。在學習”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時,老師又出示了兩副圖,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高雅美。還讓學生看了一段錄像,讓學生感受到了丹頂鶴“引吭高歌“與”展翅飛翔“時的美。最後又讓學生欣賞不同姿態的丹頂鶴圖,讓學生感受到丹頂鶴

受到了震撼,使教學有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21、水鄉歌教學反思:這是一首新詩。從內容來看,課文以輕快明朗的筆調,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雲的水鄉特點,勾畫出一幅鮮明、形象、秀美的水鄉風光圖,歌頌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從詩歌的表現手法來看,詩歌每一小節的開頭都採用問答的形式,迴環復沓,琅琅上口。每小節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為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自主、合作學習提供了可能。詩歌充分借鑑了江南民歌的藝術表現手法,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誦的好材料。

在上這堂課時,首先要解決生字詞,之後才能進行朗讀的訓練。本課共4個小節,除第二小節外,其餘3節生字詞較多,在學習課文之前我先把重點的生字詞單獨提出來學習,然後再回到文章中學習,第二節則是隨文識字。第一課時裏,重點是前三小節的學習,在解決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後,讓學生通過文字瞭解到水鄉能見到的“三多”,即“水多、橋多、船多”,在此基礎上,為下一課時理解水鄉的“歌多”做好鋪墊。在第一課時學習寫了兩個字“鄉、片”剩下的字在第二課時按結構類型來學習書寫。由於課文開頭採用的問答方式引入,因此,我在教學中多次使用引讀的手法,使孩子有興趣讀,更有利於背誦,只是在機制和時機上還有待研究和調整。

22、雲房子教學反思:課一開始,我就出示詞語:“傻傻地橫着美美地開着笑眯眯的太陽水汪汪的藍天大禮堂小麻雀嘰嘰喳喳”學生充分自讀後,我説:“這些詞語給你什麼感覺?你能讀出你的感受嗎?”指導學生在讀正確的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詞語,為下文學習做準備。接着創設情景,説:“哪隻小鳥最想來造雲房子?想造雲房子的一起站起來告訴老師。”引導學生相像自己就是小鳥來造雲房子,抓住關鍵詞語,啟發學生想象雲房子的樣子,反覆朗讀品位,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隨即説:“小鳥們在做些什麼呢?小鳥你也想邀請好朋友到你家去嗎?好,那現在請小鳥們飛起來吧,去邀請你的好朋友吧!”啟發學生想象小鳥們在説些什麼?通過課堂中創設的情境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深入體會小鳥的快樂心情,感受雲房子的有趣,在此基礎上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後,我説:“雲房子不見了,雲房子沒有了,看,圖上還有什麼呢?看了圖畫,你有什麼感覺?”讓學生感受雲散後天空的美麗,並通過課外補充資料,想象練説,感受課文所描繪的美景,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良好習慣。

語文課上,最動聽的聲音便是書聲,沒有琅琅書聲是語文課堂的悲哀。早在南宋,著名

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牽強暗記,只要是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口誦心惟”即邊讀邊思,尋言明象,入情入境。讀課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發現問題,在通過反覆地讀去分析、解決問題。“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應該就是這個道理。在本課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不離課文,不離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求懂,在讀中學會,在讀中獲得閲讀能力。首先,通過繪聲繪色的範讀,激起學生讀的興趣,誘發他們模仿的慾望,同時增強學生讀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懼情緒。接着,我重點指導學生讀書,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課文,在讀中弄清課文大意,讀得融會貫通,讓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深入體悟,不斷吸收,真正體現了讀中有“教”,寓“教”於讀的語文教學思路。

閲讀是極個性化的行為。作為不同的生命個體,每個人對同一文本的解讀角度往往是多維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因此我們應留給學生充足的個性體驗的空間。這堂課中,我説:“你們這些小鳥想不想造雲房子呀?那你們想造怎樣的雲房子呢?”給學生戴上小鳥頭飾,讓他們成為小鳥中的一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置身於特定的情境中,有益於學生認知心理的發展,而且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在這個極為個性化的環節裏,學生的表演五花八門,精彩分呈的。

本課的最後,學生通過説一説,將課文的“符號語言”內化為“感於內而發於外”的現實語言;學生所説出的已不僅是課文已有的符號的意義;而且補充、增加了許多遊離於字裏行間的言外之意;課文所表現的人、事、物、景,由於學生賦予了情感與生命而得以復活;課文中隱含的思想、觀念,因為與學生的經歷接通而產生巨大的説服力與震撼力。在此基礎上,學生的大腦就會如電腦被訪問一樣,把所有感悟的語詞、圖像、情景、事件等都貯存入記憶倉庫中。可見口語表達,能使學生更好的感悟文章,並使其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

23、夕陽真美教學反思:本課教學的一大特色,也是較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簡筆畫來理解詞語,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這樣能讓學生對較陌生的夕陽西下能更直觀易懂。此外,隨文學字也是我的一點小嚐試,效果一般吧。還是覺得放在後面會更好些。感覺不足的地方是:

1、對第二段中的“披”字有所疏忽,應在山頭用粉筆畫上淡淡的顏色。2、要在課堂上留下3分鐘左右讓學生練習寫字,這也是低年級的教學目標、重點。3、我自己覺得主線抓得還不是非常清晰。因為用了簡筆畫、課件等輔助教學,課堂上的思路會容易亂,不過效果和目的達到了,還算成功。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2

1、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展開教學。

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圓,對二年級學生來説,到底認識了多少呢?認識了,有點認識,還是不認識?《標準》積極強調要找準學生的認知基礎、知識基礎。為了體現《標準》精神,我經過了兩次不同的試教。第一次,按學生還不認識這些圖形進行教學,結果在認識圖形的環節中出現了與預計不符的情形:原本想利用讓學生給圖形取取名字來製造課的亮點(預計他們在取名字時會出現百花齊放的場面),以此來培養他們的創造性、發散性思維,誰知他們都輕而易舉説出名來,而且説出的名是與書上一樣的。我原本以為的亮點頓失光彩。當時我馬上追問了一句:你們是怎麼知道的?學生們自豪地説:我們早就知道了。冷靜分析後,其實原因在我,在我不瞭解學生的知識起點,不尊重學生生活經驗。於是,我設計了一張調查表,調查我所教的兩個班111名學生,看看他們到底有幾人認識了這些圖形,結果在所調查的學生中,111人都能叫出這些圖形的名字,也就是100%的學生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有些學生還知道了橢圓、三稜柱等。既然學生都已經認識這些圖形了,也就不需要再讓他們為圖形取取名了,可以將重點放在如何把知識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體現出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高一個層次展開教學。

就這樣,第二種教學方案誕生了:直接從學生已經認識了上述圖形入手,展開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2、 從學生喜愛的事物出發展開教學。

魯納説過:最好的學習動機莫過於學生對所學材料本身具有內在的興趣。孔子也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讓學生樂之,學習效果一定明顯。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我引入了他們所熟悉、喜愛、樂見的卡通人物黑貓警長來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特別是讓他們幫助警長破案,這些對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非常有效。當遇到疑問時,大家運用圖形知識仔細分析,尋找線索,排除一個個可疑對象,直至最後抓到小偷。整個破案的過程,既是鞏固知識的過程,又是嘗試成功的過程。在小結時,有的學生説:想不到這些圖形有這麼大的用場,還可以破案。課後,還有很多學生圍着老師説:這節課真是有趣。

3、藉助多媒體計算機演示,使教學更貼近學生。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現代教學媒體,製作了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配套、簡單又實用的課件,實現了人(師、生)機(黑貓警長)對話,通過幾句簡單的人機對話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還把各種交通標誌牌,破案情節中的各種腳印、汽車以及四個案發時到過現場的人的圖片(GIF文件)通過電腦搬到教室的`大屏幕上,使教學更貼近學生。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激發了孩子思維的火花。例如,課件中出示各種殘缺的鞋印,讓學生猜測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圖形,學生們想像豐富,得出五花八門的結果。這些猜測有助於學生觀察、分析能力的發展。通過多媒體動畫的演示驗證學生的猜測,又使學生從中體會到:要正確猜測形狀,就必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有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思維方式,提高學習的專注力。同時,由於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融化了知識的難點,讓學生學得更有趣、輕鬆,更有收穫、值得回味。

4、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

《標準》積極主張營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本節課中,教師力爭與學生打成一片,為學生創造極大的創造空間:教師站在學生當中或乾脆與一位學生合坐在一起,傾聽他們的討論或參與他們的討論。當老師成了學生的夥伴,成了學生的朋友後,在與學生一起探究知識時,學生便無拘無束,敢於大膽地説,表達自己的觀點。

5、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1)關於起點。在引入環節,讓學生塗一塗時,沒有預計到大部分學生用彩色筆塗的速度那麼慢,所需的時間那麼長。以致影響了整堂課的時間,因此,對學生的起點不能侷限於知識起點的研究,還應涉及到技能起點等諸方面。

(2)關於傾聽。能傾聽同學的發言,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傾聽,有利於提高自己,達到取長補短之目的。幾次試教下來,發現學生要表達自己觀點的慾望極強,舉起高高的手,有的甚至情不自禁站了起來,惟恐叫不到他(她),場面是熱鬧之至。但是傾聽他人發言的習慣很差,同學在回答問題或表達觀點的時候,另外的同學卻往往表現出煩躁、不經意、無所謂甚至為沒被叫到而懊惱的現象,或是還是一直舉起高高的手,等着老師叫到他在同學回答問題時,卻忙着管自己,學習效果往往打了折扣。

因此,如何讓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進而養成他們自覺、主動傾聽的習慣,是值得每位新課程老師研究的。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3

《大熊貓出國》一課很有特點,課文以自述的方式先介紹大熊貓的樣子,再介紹它的習性,最後以護照的形式介紹大熊貓的姓名。國籍等內容。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運用多種方法識字,紮實的進行識字教學。如講“副”fu,和前段學習的“幅和福”進行比較,並説一句話。“川”出示了像水流形狀的.甲骨文,“肩”是會意字,並結合實際理解。“毛茸茸”,並多説幾個這樣的詞,總之每個文字處理方法都不同,不但注意讀音。字形與組詞,同時也用就字遷移,不斷變化,一步步紮實記住獲得的新知。

抓住文本的教學價值,課文2自然段在表達上很有特點。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逐句閲讀,知道作者從哪些方面表現大熊貓樣子可愛的,然後指導學生説出各部分事物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感受疊詞在表達上的效果及作用,進而是現在閲讀中積累詞語。

同時重點處理了第三部分“護照”。引導學生在讀中瞭解護照內容並認識護照,瞭解其在生活中的應用,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最後我讓學生用描寫大熊貓的方式描寫其他小動物,説一段話,很多孩子都能仿照來説,為今後寫作打下基礎。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4

本文設計以“執着”為主題,意在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度對待所有的困難和挫折。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讓學生體會小板凳“很不像樣”和“更不像樣”的含義,強調了對比。在拓展想象環節,我設計了小練習“當凳腿短了時,愛因斯坦……”等4個句子,這樣,不僅突出了重點,降低了難度,也更好地讓學生體會理解愛因斯坦那種不放棄的精神。我們運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個性化朗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等,提高了課堂實效,增強了語感。

此外,我注重聯繫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談自己捏的小板凳怎麼樣,但同時這也是不足之處,沒有把學生的作品進行展示,體驗不夠充分,以致導入時稍欠妥。在教學中,我對於學生錯誤答案的評價不夠深入,有點走過場,還有就是在想象環節的空間不夠大,未能充分引導學生在實際情景中想象老師和同學具體會怎麼改變對愛因斯坦的態度。

二年級上語文教學反思15

課程理念提出了:課堂教學不僅僅是一種信息傳遞和反饋的交流過程,更是師生雙方情感交融與共鳴的過程。 鑑此,課前,教室裏播放《我把祖國愛在心窩裏》的歌曲旋律,屏幕上投影着美麗的山水畫面,黑板上飛駛着一列長長的火車。我認為,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入作者描述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1、找一找。讓學生通過自由朗讀,在文中各找出一個字概括田野、高山、綠水的特點,這不僅是在訓練學生初步的概括能力,而且也是一種讀書方法的訓練。

2、比一比。從概括的語言又回到課文中具體的語言,然後進行三組句子的比較理解,這樣,孩子們在老師的幫助下,得到了寫作上的啟發,(不光要把句子寫具體,還要富有變化,這樣,讀起來才更有味道。)快樂的表情洋溢在他們臉上的時候,這難道不是教師最快樂的事情嗎?

3、猜一猜。國小生愛比試,以遊戲的形式來“猜一猜”,激發學生質疑的興趣,達到理解文中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

 4、演一演。學生在深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提高一個層次,以自身的理解來進行動作表演,既適合兒童好動的特點,又開發了學生智力,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一舉三得的目的。

 5説一説。這是熟悉課文,理解課文的進一步延伸。學生詞彙的積累,語言文字的運用,是應該得法於課內的。因此,模仿課文片段進行説話訓練,這也是口頭作文的一種形式,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對深化課文理解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6、看一看。從課文中的`語言轉換為屏幕中的圖片,把抽象變成了具體,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鑑賞審美能力,使學生在深層次上又大大邁進了一步;也激發了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7、畫一畫。從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來看,學生具備了初步的鑑賞審美能力後,應該把這一種能力進一步拓展提高,讓它們轉化為實踐動手能力,這也符合新課程理念中變“死課堂”為“活課堂”的一種具體體現,達到了動口、動腦、動手的目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