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1.83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1

本課從內容上來看,理解似乎不難,可是台灣看不到雪,還有兩崖兒童盼統一對於孩子來講都比較陌生,教學中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層心理距離,就很難把課上好。

第二課時教學中,增加去年的照片,用動畫的形式出現,在視頻與心靈上對學生產生一種震憾。因為二年級的孩子,他的思維是直觀的,而音樂與圖片的直觀會引起他的興趣。而選擇的是孩子周邊的熟悉的雪景,這就更能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在這基礎上,讓學生用一個詞語來形容自己看到的雪景,對於二年級的孩子來説,雖然有點難度,但是孩子們還是説出了一些常用的詞:雪花飄飄、大雪紛飛、一片潔白、冰天雪地……。就勢我出示六個描寫雪景的詞語: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潔白無暇、玉樹瓊樹、粉粧玉砌、雪花飄飄。學生讀起來有滋有味。通過畫面,直觀感受,再通過積詞練習,培養學生的語感。為後面的教學服務,應該説,從課堂的效果來看,達到了教學設計的目的。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5

今天教學《看雪》這一課,覺得名師教學設計的不錯。於是藉助她的教學設計進行了教學。一開始藉助圖畫引導學生看圖説話。然後叫學生找出與圖相關的段落。再引出課題,學習字詞、課文,並感悟本課文本內涵。結果今天的教學中,我並不是很滿意。似乎學生很難進入角色。雖然對雪景的描寫感覺很美,但他們體會不到台灣小朋友盼望看雪的心情,更體會不到文本的內涵。於是,第二節課又重新導入教學,按平常的導入方式、平常的教學模式又再次進行了文本閲讀,通過反覆讀悟,學生讀懂了本課的內在含義——盼望祖國早日統一。最後,在引導學生讀懂文本後,通過分角色朗讀文本,小朋友感覺好多了,喜歡讀了,有領悟到了,我上起來也輕鬆多了。看來,名師的教案不一定適合我班學生。以後教學中,我一定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學模式,成為自己的教學風格。全心全意為小朋友服務,讓他們在讀中體驗,讀中享受。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2

《看雪》是國小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共11個自然段,講在冬天,我國台灣省很難看到雪,北京卻能看到雪,通過看雪表現了寶島台灣的兒童與祖國大陸的兒童盼望着祖國早日統一的共同心願。

本課從內容上來看,理解似乎不難,可是台灣看不到雪,還有兩崖兒童盼統一對於孩子來講都比較陌生,教學中如果不能處理好這層心理距離,就很難把課上好。

所以,教學中設計“零距離”的情景對視,是教學關鍵。

本課教學,通過讀、想、寫的結合,在情景中學習課文,努力實現情感的交隔。

一、欣賞雪景,走進“雪”的世界

本段設計,由生活中的“看雪”,回到課文中的“看雪”,在現實與虛擬的空間裏,留一條通道——看雪,“雪”中的個味不同。這算是營造了學生閲讀期待的心理。學生在體驗台灣的孩子們看的是“櫥窗裏的雪”和老師看到的“童年玩雪的情景”,情感上就會產生巨大的落差,而這樣的落差,正是課文“情”線產生的“源”,牽好了這條線,教學自然水到渠成。

二、“讀問句”,理心情,感受鄉情。

本文中的四個問句,是教學的另一個重點。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通過朗讀,體會出問話時的心情。在引導的時候,注重與學生的交流。將心情的變化,有試探到驚奇,由驚奇到羨慕,由羨慕到盼望。圍繞“看雪”在情感上產生波瀾。在指導讀的過程中,適時地進行語文知識的滲透,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老師微笑着點點頭”在不同的語境中的含義。課文中是回答問題,表示看過真的雪;在課堂上是表示肯定與讚許。二是“爭着問”,對學生進行詞語積累的教學,認識新的詞語。這節課教寫“爭先恐後”,是堅持每節課都有指導寫字的過程,指導書寫的時候,這四個字都是上下位置的字,因此在特點上相似,指導起來學生收穫的快。在指導朗讀時,注意對學生心理情境的渲染,在對比的反差中,產生學習期待。

三、讀詩句,一家情,邀請“看雪”

出示台灣島圖,出示詩句:台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

這節課中,很多發言的同學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這説明孩子如果調控的好,他們還是有學習的興趣的。這需要我再次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從閲讀期待的課題來説,這節課在閲讀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還不夠,語文的思維方面落實的還不紮實,如何形成教學的常態,形成語文的創造與思維,是下一步需要討論的問題。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3

《看雪》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內容很新、教育意義很深的課文。課文圍繞着台灣的小朋友看不到雪而驚奇地問老師為重點,老師又深情地回答學生們的話為難點,從而設計出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們理解。整篇課文主要是老師和學生對話,而理解“深情”是難點。

在備課的時候,根據教學參考書的提示,我就想好了,試着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我想知道孩子們是不是會學習了。因此,在上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了三遍課文,然後便告訴學生這節課將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話一出口,孩子們就樂開了花,也許是新鮮吧,但從他們的表情上我看到了興奮與自信。畢竟是第一次嘗試,所以我不得不羅嗦着提醒學生,每個人都要提出問題,然後大家共同解決。學生們行動了,課堂上完全動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儘管難免有的學生所提問題毫無價值,但所看所聽卻讓我體會到合作學習成為了學生們喜歡的學習方式,四個人一組,配合倒也默契。在接下來的交流中,更是精彩迭出。小組長們認真地彙報了本組的問題及解決情況。用棉花怎麼做成雪?“故鄉”是什麼意思?“順手指了指”是什麼意思?雪毯是什麼?銀裝是什麼?一個個問題萌生並以解決而結束。最讓我興奮的是有三個同學提出:“深情是什麼意思?”這是我最希望學生提出也是最怕學生提不出的問題,藉着這一問題,我與孩子將課文從頭梳理了一遍,輔以我畫得並不美觀的中國“雄雞圖”和狹長的台灣省,使孩子們對“深情”也就理解了,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當然,“動腦小博士”這一雅號便屬於那三個學生了。

一節課下來,我講的不多,孩子們理解得卻多了。想想孩子們臉上流露出的喜悦,倒讓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我們在課堂上的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而今天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讓學生們都參與了學習,更重要的是突出了團結友愛,發散思維,勇於創新的精力。學生們在讀與説的過程中,展示了自我,而且在解決重點疑問的時侯,也解決了這節課的重點。從前的閲讀教學儘管在改革,但仍重在對字、詞、句的理解,深入挖掘,對於一個字,一個詞,左想右説,使學生的思路受到了限制,而現在,學生的思路擴散了,想象豐富,思維也變得敏鋭了。再加上我採用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帶着動作讀,齊讀等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得到樂趣,得到收穫,課堂氣氛很活躍。

通過學習《看雪》這篇課文,的確感覺到在新的教學理念的引導下,課堂教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孌化,我們作為一名教者,要不斷地充實新的觀念,補充多的知識。現在,我己試着在多篇課文學習中採用了合作小組的形式,這樣更方便於課堂教學的有效發揮。探索新思路,樹立新目標,讓我們的每一節語文課都活潑新穎,富有活力,得到真實的收穫。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4

學完課文後,我引導學生觀察42頁下面的插圖(一隻老蝸牛,一隻小蝸牛)。我創設了這樣一個對話訓練:春光明媚,百花盛開,老蝸牛帶着小蝸牛出來散步。看到遠處花叢中翩翩起舞的蝴蝶、蜜蜂,老蝸牛不由得歎了口氣,説:小朋友你們猜老蝸牛會説些什麼呢?學生的回答內容很豐富,也很童趣。有的説:"孩子,你看蝴蝶、蜻蜓它們飛得多高、多快樂啊!要是在以前,它們可真不是我的對手,飛行比賽中是被我遠遠地甩在後面的,要是我不把這個獎盃成天背在背上,説不定我還是能和它們一起自由自在地飛翔了!"有的説"都是這沉重的獎盃害了我啊!"隨後我又為孩子們補充了兩句名言:"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讓學生對課文又更進一步內化。結合課後《補充習題》上的練習,我讓學生對驕傲的小蝸牛説上一句話,有的説:"小蝸牛,謙受益,滿招損,你應該接受這個教訓哪!"有的説:"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小蝸牛,你以後可不能再驕傲了。"這樣巧妙地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展開合理想象,不僅能有效提升學生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又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5

本節課上的是《看雪》的第一課時,以認字讀準文為主要目標。

導入部分。導入的環節直接簡單,以謎語的方式導入揭題,學生興趣較濃,很快就能進入正文學習。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這個環節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着讀第二段和第九段,在教學過程中指名讀的學生基本能夠讀準,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讀詞的後面,可以先通過檢查預習課文的要求來先學習生字詞,鞏固好生字以後再來讀重點段落,可能會更好。還有在學生評議的時候,老師應更注意指導學生的一分為二的觀點, 從兩個方面來加以引導。一定要做到及時的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 。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找到不明白的地方,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雖然有幾個同學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問題來,但是大部分學生提的問題五花八門。所以在這個環節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使得後面的閲讀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我覺得應該給學生明確一點的問題,還是要以讀好課文為主,給學生的質疑不要太多,適當就好,就是想各種形多讓學生去讀,想讀,喜歡讀。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6

《我選我》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故事。它講述了在班會上進行的“勞動委員”選舉中,小主人公王寧充滿自信地“毛遂自薦”,表達自己熱愛班級、熱愛勞動,願意為班集體服務的決心和信心,得到了同學和老師的肯定。

“我選我”是多麼簡單的三個字。但是,説出這句話,是需要勇氣的!特別是對於國小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自然大方、勇敢自信地表達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選編這個故事,就是要告訴學生要勇於挑戰自我,積極地為班集體服務;同時,有愛心、勇於擔當也是一種美德。基於以上理解和分析,在設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經過反覆研讀課文,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在“精講多讀,訓練語言”,並關注對學生情感的薰陶。

我首先用“毛遂自薦”這一成語故事導入,生動形象的圖片和繪聲繪色的講述,馬上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也應和了課本上“問題泡泡”對學生進行成語啟蒙的意圖。接着揭示課題,質疑課題:“我”是誰?“我”要選自己做什麼呢?讓學生帶着問題讀課文,繼續訓練學生邊讀文邊思考。由於課前已佈置預習,學生再讀課文後都能輕鬆準確地回答出:“我”叫王寧,“我”選自己做班級的勞動委員。這樣的設計也是對學生進行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訓練。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7

《看雪》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組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講台灣老師和學生在談論雪的話題,台灣學生對北京的雪充滿了嚮往之情。文中暗含有盼望台灣迴歸,實現祖國統一的願望。因為本文內容與兒童生活有一定的距離,所以在內容理解上不做講解。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字,第二課時寫字,認識提示語位置不同、標點不同的用法。

我授的是第一課時,目標為掌握10個生字。別看一節課掌握幾個生字是非常簡單的,其實在平常的課堂上,為了使內容豐富,我們會習很多東西,經常是下課鈴聲響了,我們的目標還沒有完成。對於這節課,我也有這樣的擔心,生怕完不成任務。所以在習上我刻意只習三點:一是拼音整體認讀音節、平舌音、翹舌音;二是“扌”、“釒”的字;三是比喻句。想着有重點的習,有重點的學,任務完成肯定沒問題,結果還是沒有完成。

課上完了,聽課的同事講:“你的教案很完美,但真正實施時,目標沒有完成。”我就思考問題出在哪兒呢?一點一點地看實錄,我找出兩點和完成目標無關或者説聯繫不大的地方:一是習比喻句。這裏用時大約有三分鐘,如果這三分鐘讓學生讀、憶這10個生字,應該完全可以背誦記住。二是習整體認讀音節、平舌音、翹舌音。這裏用時有兩分鐘,省下這兩分鐘,學生可以選幾個字組詞、説話,這些字只有真正運用了,學生才能掌握。那麼為什麼單單找出這兩點呢?習比喻句是在積累“冬天雪景”那一自然段時,引導學生習以前學過的比喻句,積累“冬天雪景”是本課要學的新知,本段有“鋪、銀、仗、毯”四個學習的生字,讀背本段不僅把要學習的字放到句子中,也讓學生積累了描寫冬天雪景的句子。把字放到詞、放到句子中去習,比單個識字要好。所以積累本段是和目標密切相關的,而習比喻句就無關了。對於平舌音、翹舌音、整體認讀音節,幾乎每節課都要習,開始幾天天天習可以,為的是增加習的次數、增強記憶,可是,記憶是有規律的,開始需要天天習,慢慢的天數可以拉長,兩天、四天、七天、半月……前面天天習,本節課甚至以後的幾天都不需要習了,這兩點習可以省出五分鐘時間,把省出的五分鐘時間全部交給學生,讓他們一次次讀這10個字,一遍遍記這10個字,最後收口時,他們就能完全説出這10個字了。這樣,目標也就完成了。

問題找到了,今後在備課時,我就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認準目標。完成目標是主線,要沿着主線行動,這樣才不會偏離目標。

二是習的適度適時。不要看到什麼都要習,這樣會偏離目標、佔用時間,完不成當堂課的任務。對習的內容老師要精心考慮,把握度和量。

至此,我終於明白那句“完美的教案”的用意了。教案的完美是老師單個的意願,還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老師站在學生的角度備課,才會有完美的教案,完美的課堂!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8

《看雪》一文講的是中國台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

當講到雪景一段時,我便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講:"寒風呼呼地颳着,吹到臉上就像冰打一樣。風停了,鵝毛般的雪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天地間滿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開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樹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樹上生滿了毛茸茸的白髮;松樹穿了件花褂褂;杉樹尖尖像燈塔。我打開門衝進雪地裏,腳底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和小夥伴們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紅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們打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歡聲笑語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講完,學生睜眼。我問:"你剛才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想象像開了閘的水,傾瀉而來:"我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鋪了一牀潔白的地毯。""我家門前的小樹被雪壓彎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勁搖,雪花落在了我的頭上、衣服上,有的落進了我的脖子裏,冰涼冰涼的。可樹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頂,一不小心摔了下來,可一點兒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樣。""我從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飛一樣。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來一團雪,我一閃,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臉上。我倆笑彎了腰。""我們三個堆了一個大雪人,用釦子做眼睛,用胡蘿蔔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還有兩串糖葫蘆插在肩上,它正在叫賣呢。我們圍着它唱啊、跳啊,開心極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腳印。再聽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就像在奏樂一樣。""哎呀!我開着小汽車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接下來我還給學生講了"瑞雪兆豐年"的知識。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馬,循規蹈矩的人,緊緊束縛住它。結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蕩的人,任其胡亂馳騁。精力浪費不少,可最終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馴服它,讓它按意志奔馳,從而使自己充滿創造精神。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9

我在教學《難忘的一天》這課時,提了個問題:"小作者和鄧小平爺爺見面,一開始心怦怦地跳個不停,為什麼後來一下子就平靜了下來?"學生馬上説:"因為鄧爺爺高興地點點頭,還和我握手。"這時孩子已經明白鄧小平爺爺讓小作者覺得很親切,但是如何讓學生充分地理解課文中的描寫呢?我就讓學生帶着問題(還有哪些地方寫出鄧爺爺很親切?請你讀讀第三自然段找出來。)再讀第三自然段。讀完以後就有學生找到"慈祥的微笑"一詞,但是立即有人提出異議:"慈祥是什麼意思?你怎麼認為這個詞就是寫鄧爺爺很親切呢?"學生們對於"慈祥"的意思懵懵懂懂的,於是都把目光投向了我。這時我如果照搬詞典的解釋——和藹安詳,按二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可能都聽不懂,於是我就先告訴他們這個詞是專門用來形容老年人很親切的,接着我讓學生想想自己的爺爺奶奶,然後告訴他們,鄧爺爺的神情就像你們的爺爺一樣,所以用"慈祥"來形容他,通過與生活的聯繫,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慈祥的意思。課堂上發生的這個小細節也告訴我,課堂上師生雙方信息交流出現情況,要懂得及時進行靈活處理,特別是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

從學生角度來説,二年級了,應該具備一些基本的理解詞句、圈圈劃劃的能力。所以,我決定把重點放在詞句的品讀。把圈圈劃劃能力的培養與課文的理解、朗讀相結合。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教師要求劃出相應的詞語,學生容易劃成句子或短句。分不清神態和動作。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10

上完課,勞苦和疲憊九霄雲外,驚訝和欣喜讓我激動不已。我真佩服這些小朋友,他們會讀書,會考慮,會發現,會表達。而作為老師,關注他們,尊重他們,信任他們,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學會欣賞他們的言行,學會領悟他們的深情是何等重要啊!

同學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規範》指出:“各地區都藴藏着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而語文課程是隨“具體的兒童”來的,它將“具體的兒童”引入教育殿堂,只有關注“具體的兒童”的人才會有真正的課程意識。那就應該以同學為動身點,在開發的過程中充沛相信同學的能力,因為同學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課程資源。假如教師真正做到了尊重同學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關注每一個同學的學習情緒,學會傾聽,學會發現,學會激勵,學會鼓舞,學會組織,學會引導,讓同學在學習的過程中依據自身獨特的體驗方式建構知識,形成能力,掌握方法,健全人格,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那麼,他們的求知慾望、表達熱情讓你驚訝,他們發揮出的巨大的潛能令你震驚。

放開手,同學會走得更好。以前,我們對同學不敢放手,更不會放手。教師“前怕狼,後怕虎”,結果同學膽小怕事,不敢躍雷池半步。如今,教師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評價者,而不是凌駕於同學之上的保守師者形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從保守的一包到底的角色中解脱出來,已經成為教師可以充沛發揮的無形資產,然而教師不可能完全理解同學的思維,甚至不可能覆蓋他們的知識面。這種角色的變化,的確對教師在教學的組織、引導有着更專業化的要求,但絕對不是通才、全才的要求。這個時候,就請所有的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同學吧!”這是我們在課改中最響亮的聲音。

請你堅信,你的同學就是最可利用的課堂資源,請充沛利用來自課堂的、來自同學的資源吧!真正實現由“老師教我學語文”轉變為“我們一起學語文”。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11

《看雪》一文講的是中國台灣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了自己童年在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願望。

當講到雪景一段時,我便讓學生閉上眼睛聽我講:“寒風呼呼地颳着,吹到臉上就像冰打一樣。風停了,鵝毛般的雪紛紛揚揚地飄下來,天地間滿是雪花在舞蹈。大雪整整舞了一夜。早晨,打開窗户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上、樹上、房上、地上全是雪,白茫茫的一片。柳樹上生滿了毛茸茸的白髮;松樹穿了件花褂褂;杉樹尖尖像燈塔。我打開門衝進雪地裏,腳底下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我和小夥伴們打起了雪仗,堆起了雪人。你看,那雪人多美,紅高鼻,大眼睛,扁嘴巴。再看打雪仗,他們打得轟轟烈烈、熱火朝天。歡聲笑語把樹上的雪都震落下來了。”講完,學生睜眼。我問:“你剛才看到了什麼?”學生的想象像開了閘的水,傾瀉而來:“我看見白茫茫的一片。大地像鋪了一牀潔白的地毯。”“我家門前的小樹被雪壓彎了腰。我心疼地跑去使勁搖,雪花落在了我的頭上、衣服上,有的落進了我的脖子裏,冰涼冰涼的。可樹伸直了腰。我看着它笑了。”“我爬上了房頂,一不小心摔了下來,可一點兒也不疼,就像落在了棉花上一樣。”“我從山上一下滑到了山下,像飛一樣。好爽啊!”“我和小亮在打雪仗。他向我扔來一團雪,我一閃,馬上扔去一雪球,正好打在他臉上。我倆笑彎了腰。”“我們三個堆了一個大雪人,用釦子做眼睛,用胡蘿蔔做鼻子,用辣椒做嘴巴,再戴上一頂尖尖的帽子,還有兩串糖葫蘆插在肩上,它正在叫賣呢。我們圍着它唱啊、跳啊,開心極了。”“我呢,在雪地上踩了一串串深深的腳印。再聽那嘎吱嘎吱的響聲,就像在奏樂一樣。”“哎呀!我開着小汽車在冰河上奔跑,跑得真快。”接下來我還給學生講了“瑞雪兆豐年”的知識。

想象力就像一匹烈馬,循規蹈矩的人,緊緊束縛住它。結果是平平淡淡一生,放蕩的人,任其胡亂馳騁。精力浪費不少,可最終一事無成。聰明的人馴服它,讓它按意志奔馳,從而使自己充滿創造精神。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12

第一個問題:

“我們班為什麼要‘補選’,原來的勞動委員呢?”引出第1自然段的朗讀。抓住“李小青是我們班的勞動委員”這句話,進行一般陳述句的句式變換,把它轉變一種説法改寫為“我們班的勞動委員是李小青”(當然這些專業術語不能告訴學生)。通過講解和訓練,學生掌握了這種“誰是什麼”“什麼是誰”的句式互換,從而實現訓練學生語言、積累句子的目的。

第二個問題:

“王寧為什麼要自己選自己?從大家的掌聲中你明白了什麼,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引出課文第3、4自然段的朗讀理解。選班幹部是一件學生熟悉的事兒,將課文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會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自己選自己的事情卻並不多見。所以,在學生朗讀感悟的同時,通過師生的交流談話,教育他們向王寧學習做事有自信,學會正確的自我表現,更主要的是要擁有一顆樂於為別人服務的心。

在理解句子意思之後,用補充人物對話提示語的方法進行感情朗讀指導。先讓學生想一想王寧當時是用怎樣的語氣回答的,填一填:“王寧( )説:我和李小青是……我要向他學習熱愛勞動、關心集體。”學生有的説王寧自信地説、有的説王寧勇敢地説、有的説王寧是認真地説……我都一一給於肯定,並順勢引導學生分別帶着自信、勇敢、認真和堅定等語氣來朗讀王寧的話,使朗讀指導不露痕跡,春風化雨!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13

用識字三的詩句:台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提升渴望祖國統一的思想感情。而借用給台灣小朋友寫信,邀請他們來銅陵作客,一方面是加深海峽兩岸的骨肉情感,另一方面是想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寫話水平。安排邀請來看雪,而不是作客,是想將課開始的時候欣賞的銅陵雪景,引導學生描述出來,同時渴望學生能夠運用書上的詞語和提供的雪景詞。從實際效果來看,同學們有序地介紹銅陵的雪景能力還比較差,但是一些同學已經能夠用學到的描寫雪景的詞語。設計還是達到了目的。在有序的表達上,如果在邀請信的設計中,將地點明確,可能會更好。我想,也許孩子們説得説會更豐富。背誦的環節其實比較簡單,大部分同學選擇的都是“童年玩雪的趣事”,因為前面指導的時候比較細,所以會背的同學很多。

因為學校的電子白板沒有弄好,所以這節課是借的一年級的教室,重新回到一年級呆過的教室,學生的興趣還是很濃的。這節課中,很多發言的同學是自己沒有想到的。這説明孩子如果調控的好,他們還是有學習的興趣的。這需要我再次地審視自己的教學。

從閲讀期待的課題來説,這節課在閲讀期待方面所做的努力還不夠,語文的思維方面落實的還不紮實,如何形成教學的常態,形成語文的創造與思維,是下一步需要討論的問題。

二年級看雪教學反思14

本節課上的是《看雪》的第一課時,以認字讀準文為主要目標.

導入部分.導入的環節直接簡單,以謎語的方式導入揭題,學生興趣較濃,很快就能進入正文學習.

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這個環節我一開始就讓學生自己試着讀第二段和第九段,在教學過程中指名讀的學生基本能夠讀準,我覺得這個環節可以放在讀詞的後面,可以先通過檢查預習課文的要求來先學習生字詞,鞏固好生字以後再來讀重點段落,可能會更好.還有在學生評議的時候,老師應更注意指導學生的一分為二的觀點,從兩個方面來加以引導.一定要做到及時的鼓勵學生,給他們自信.

有感情地朗讀對話.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剛開始的時候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找到不明白的地方,由於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不夠全面,雖然有幾個同學能夠提出一些比較好的問題來,但是大部分學生提的問題五花八門.所以在這個環節用了比較多的時間,使得後面的閲讀時間就相對少了一些.我覺得應該給學生明確一點的問題,還是要以讀好課文為主,給學生的質疑不要太多,適當就好,就是想各種形多讓學生去讀,想讀,喜歡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