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音樂《我和提琴》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2.32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年級音樂《我和提琴》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音樂《我和提琴》教學反思

四年級音樂《我和提琴》教學反思1

在四年級的音樂課上,學習了一首八三拍子的歌曲,在歌曲學會以後,我總感覺學生在節奏感方面掌握欠缺些,一些平時領悟能力強的學生都顯現不出來。於是,我啟發他們來打節奏型,但是他們的興趣一直都不高,情緒也沒上來。我當時很困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後來我想讓他們一小節一小節練習試試,想到這裏,我在黑板上寫出了一條弱起的八三拍的節,先請學生熟悉它的後面幾小節,然後,進行分組練習,每組一小節,一會集體合拍,我和他們合作,來打第一段的節奏,看看誰打得好。話音一落,學生就開心地練了起來,興趣點一下就被找到了,在激烈的分組、合奏、加上最後的.比賽,學生們節奏感表現地非常強,並把這種積極狀態帶入到了下一個教學環節,大大提高了後面的教學效果。下課以後我在辦公室裏思考,這種教學形式以及這樣練習節奏的方法,對這些孩子來説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同時,在節奏訓練的同時,還可以訓練孩子們的肢體協調能力,尤其是用雙手拍出不同時值的節拍。節奏訓練從難到易,多樣地選擇也體現出課堂個體差異,個別指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

四年級音樂《我和提琴》教學反思2

一、教材分析:

《我和提琴》:這是一首D大調的挪威兒童歌曲。3/8拍,一段體結構,全曲由五個樂句組成。表現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音樂執著的追求。

二、教學目標:

通過表演《我和提琴》瞭解挪威人民的民族風格以及音樂風格,體會歌曲所表現得歡快具有舞蹈性的情緒。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在學唱《我和提琴》過程中掌握3/8拍的特點及學習找出曲調中的重複樂句,為今後進一步學習曲式打下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

1、3/8拍的含義及強弱規律在歌曲中的表現。

2、歌曲中的弱起拍,第三樂句的附點八分音符節奏。

四、教具學具:

多媒體軟件、電子琴、錄音機、磁帶

五、課時安排: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1、今天我們將一起走進歐洲的美麗的國家挪威(課件)它位於歐洲北部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出示北歐地圖)“挪威”的意思為“通往北方的路”。它的首都是奧斯陸,是挪威著名的港口,也是全國最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花是石楠花。

(多媒體出示:介紹挪威及風景名勝等)

2、我們瞭解了這麼多關於挪威的知識,今天老師還帶來了一首挪威民歌,大家想不想聽?讓我們聽一聽,這首民歌講了一件什麼事?(多媒體出示歌譜,聽範唱)

【寓教於樂】

1、歌曲中發生了什麼事情?誰來講一講?你來講(作者養了一頭黃牛,每天都快樂的和黃牛生活在一起,但是後來卻用黃牛換來了一把小提琴,後來天天用小提琴演奏動聽的音樂,快樂的挪威人天天湊在一起唱歌跳舞,生活得快快樂樂。)作者把喜歡的黃牛換了一把心愛的提琴,説明作者更喜歡什麼?(提琴)

2、故事講得真好,誰給歌曲起個好聽的名字?《快樂的提琴》,《快樂的生活》很好。老師也起了一個名字《我和提琴》。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3/8拍的挪威民歌《我和提琴》,這是一首三拍子歌曲,大家非常熟悉的3/4拍歌曲《法國號》。3/4拍的強弱規律是強弱弱,我們用拍手來表現。(法國號音樂)。大家表現得很好,3/8拍和3/4拍都是三拍子節奏不同的是3/4拍是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3拍,3/8拍則是以八分音符為一拍每小節有三拍。3/8拍的強弱規律也是強弱弱,指揮圖示是這樣的。(課件)我們再來聽一聽《我和提琴》這首歌曲,仔細體會3/8拍子節奏,可用拍手錶現,也可用指揮圖示表現。

4、同學們表現很好,三拍子的舞步大家還記得嗎?我們一起跟音樂試一試。大家表現的很像挪威人,因為挪威人都能歌善舞。

5、這首歌曲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情緒?(歡快,活潑)

6、有沒有信心學會這首歌曲,我們只要學會這三樂句,這首歌就算學會了。

(課件)第一句是弱起節奏,一二從第三拍開始唱。找同學起來唱,連唱兩遍注意第一遍的結尾唱兩拍,第二遍從第三拍開始唱也是弱起。

第二樂句有一個附點八分音符(課件)跟老師一起連起來唱。和第一句一樣結尾兩拍反覆一遍從第三拍弱起開始,但這兩遍不完全一樣,第一遍以5結尾,第二遍以1結尾。我們試一試。

第三句是結尾句,請仔細聽(教師範唱)跟琴教唱。

7、大家學會了嗎?我們跟音樂完整的輕聲唱一唱試一試,(範唱)你覺得哪一句還比較難唱?

8、大家都學會了嗎?我們跟琴完整的唱一唱試一試。

【表現歌曲】

1、同學們,大家都唱出了挪威人民歡歌笑語,載歌載舞,幸福生活的心情,下面我們分組表現歌曲,哪一組願意來為歌曲伴舞?哪一組願意為歌曲用打擊樂伴奏?其他的同學來演唱歌曲吧。

2、各就各位,音樂會現在開始吧。

【拓展創編】

1、提到了提琴,我們不得不提一下我國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在我國的音樂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們一起來欣賞。

(多媒體:聽《梁祝》)

2、小提琴奏出了這麼美妙的音樂真讓人陶醉,除了小提琴你還喜歡那些樂器?(揚琴,鋼琴,吉他……)你能不能把自己喜歡的樂器放到今天學習的歌曲中唱唱試試呢?(自由創編)

找同學起來唱。(學生評,教師評)

【完美結課】

音樂能啟迪智慧,帶給我們無窮的快樂。請大家象挪威人那樣繼續追逐你的音樂夢想,讓音樂伴隨我們的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同學們,讓我們盡情地唱起來、跳起來吧!學生在《我和提琴》歌舞活動中離開教室。

【教後反思】

通過這次教學我認為,老師不僅應該多關注學生,也要充分的相信學生,並把更多表現的機會留給他們,因為真樣就能讓能力稍弱的孩子也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把課堂還給學生的理念在今後的教學實踐活動中還要加強。

四年級音樂《我和提琴》教學反思3

從整節課來看,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我認為這節課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四點:

第一、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於是一首外國的歌曲,大多學生對挪威這個國家缺乏瞭解,我藉助多媒體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資源廣的特點,解決了這一困難,讓學生以最便捷的方式初步瞭解挪威的風土人情,使學生輕鬆舒暢的投入學習。此外,在課上,老師還提供與課內相關內容的網站給學生,注重引導學生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自主學習音樂,對提高學生在信息技術素養方面的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注重音樂的`體驗,理解音樂內涵

我把這節課定位為綜合課,也就是説,不僅僅是一節唱歌課,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我更注重,讓學生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來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真正體會歌曲所表達的內涵。在這節課中,我就是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如:唱、跳、拍,演等等)來表現和理解歌曲。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獲得感知。

第三、自主、創造性的學習音樂。

在教學中,我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敢於嘗試以及與他人合作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他們體驗到合作的愉悦,例如:三拍子舞步這一環節中,完全可以讓學生直接跟老師學習幾個簡單的舞步,但我讓學生自己即興創編,使他們在自主創編的實踐中,感受三拍子的特點;還有讓學生通過聆聽,找出基本重複的樂句,發現歌曲規律以及創編課題等等方式進行自主學習,這不僅加深了印象,同時在音樂創作中,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充分挖掘學生的自身潛能。

第四、滿足學生願望,用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獎勵。

課改以來,獎勵的方式愈加多元化,我時常也會感到困惑,不知道該用什麼方式激勵學生的積極性,因此,一開學,我就對整個四年級的班級進行了調查,瞭解學生最希望老師給表現突出的同學什麼樣的獎勵,有的同學説:給予精神上的鼓勵就行了、如:老師的一個微笑,或是點點頭,或是你真棒!有的同學説給小禮物,這個班有一位同學説,想得到一個音符,我當時聽了,覺得這個點子真不錯,於是,這節課,我採用了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獎勵,而不是,老師的“一相情願”式的獎勵。感覺效果不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高。

不足之處:關注個別生不夠,應多鼓勵這部分不夠自信的孩子也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讓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