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教學反思

來源:文書谷 3W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教學反思

四年級教學反思1

“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古到今人們對於她的謳歌與詮釋從未有過終止。《母雞》,老舍的另一篇佳作,通過描寫對母雞看法的變化,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讚頌之情。在體會作者由討厭到敬佩的情感過程中,緊扣文章的情感主線引導學生把握作者的'情感來梳理文章的脈絡,學生的學習目標進一步的被明朗,學便有了針對性。文章的佈局和教材的處理事實上是有異曲同工之趣的:講究有詳又略,詳略得當。講學習感悟作者對母雞的討厭部分時,放在了整個文本的大背景去體驗,這事實上也是作者寫作手法的體現:欲褒先貶、欲揚先抑、欲擒故縱。故在此環節的處理上無過分的張揚,為體驗後面的主情感“母愛”埋下了伏筆,並進一以貫之。最後讓學生在“品析詞句,體會情感”的學法指導下,在朗讀感悟母雞對雞雛的平凡細節中自然地聯想到生活的場景,層層推進,勾起對“母愛”的回憶,從而揭示出:母親是偉大的,一位母親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題。

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待進一步的思考,過於沉重的表情抑制了學生思維的火花;由於讓學生回答問題時過於猶豫,延誤了時間顯得有些拖沓;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要在平時花功夫加以落實。

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着愉快的精神生活。

四年級教學反思2

《貓》這篇課文是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用生動的語言、細膩的語言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字裏行間的流露了對貓的喜愛之情。

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課伊始,與同學聊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話題:同學們,大家都喜歡哪一種動物,學生的話匣子一下子打開了,正當他們激情洋溢敍述時,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15、貓。

一、質疑切入、理清順序

學習課文的過程實際上,是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學生如果能合理的存疑,一定會很投入地走進文本去解疑。因此,我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充分地質疑,然後我進行歸納總結:老舍先生抓住了貓的什麼特點來寫?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學生帶着自己地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在反饋交流時,學生不僅能解疑,而且行文的'線索也清晰可見,板書: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滿月時淘氣、可愛。

二、品讀課文,方法引領

重點品讀“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部分。1、設疑: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了它的古怪的?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2、出示閲讀要求:默讀課文,找出對應的句子,勾畫、圈點、批註,先自我體會。3、小組交流。4、全班反饋:課件出示“高興………不高興”的句子,讓學生齊讀、分角色讀、教師指導讀,學生很快地感受到了作者運用了對比、反語等手法來表現貓的性格古怪的;然後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繼續默讀課文,課件出示:“老實”,緊扣一個“可是”讓學生體會貓老既貪玩,又盡職的事例反覆朗讀,並用“非……..不可”練習説話,學生通過感情朗讀進一步感受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貓的古怪特點表現出來。過渡設疑:除了寫了它的“老實和高興,不高興”課文還寫了什麼,引出貓的勇猛這個事了。通過以上的學習,我及時做好總結:作者是怎樣把“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寫得生動有趣的?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學法的指導,學生總結為:寫總寫,然後用具體的事例來突出特點。很好地落實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然後方法遷移學習“滿月時淘氣、可愛”。

三、整體感知、昇華理解

當學完課文後,設疑:學生能夠把大貓和小貓給我們描寫的如此生動,他的祕訣是什麼?這一問題的設計,既是師生對話,也是與文本和作者的對話,更是昇華了本節課的內容。學生很輕鬆地瞭解到了: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積累材料。

四年級教學反思3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

人教版四下語文的第一課就是《古詩詞三首》,在以往的古詩教學上,我更注重學生的想象與感悟。

1、對於“詞牌”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所以略進行了介紹。詞牌,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詞的格式和律詩的格式不同:律詩只有四種格式,而詞則總共有一千多個格式②(這些格式稱為詞譜)。人們不好把它們稱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給它們起了一些名字。這些名字就是詞牌。有時候,幾個格式合用一個詞牌,因為它們是同一個格式的若干變體;有時候,同一個格式而有幾個名稱,那隻因為各家叫名不同罷了。(來自百度百科)

2、多讀多品,讀出情味,品出意境。在教學過程中,我還發現董元昊同學的品讀非常有滋有味,音色也美,遠比我強。於是充分發揮他的範讀作用,也更激發了他的學習熱情。當朗讀成誦時,仍不忘提醒學生注意語氣與語調的把握,《獨坐敬亭山》讀出詩人與敬亭山的寂寞孤獨;《望洞庭》讀出月色籠罩下的洞庭湖的寧靜;《憶江南》讀出對江南春景的讚美與熱愛。朗讀與理解詞語、詩句的意思相結合,在讀中悟,在悟中讀。

3、詩與畫相融。在讀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一是借用書本中的插圖,再啟發學生用簡筆畫,有能力的用水墨畫來繪出詩句的意境。

4、藉助補充詩句,觸類旁通,豐厚積累。如理解“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的“盡”、“孤”等詞,引用已學李白詩句“孤帆遠影

碧空盡”來體會。另外補充李白的《望木瓜山》、《望天門山》等如許寫山水的詩,比較感受詩人不同的心境以及豪放的詩風,廣闊的胸懷。

5、提煉詩句中修辭的手法運用的巧妙。“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運用擬人手法寫出詩人與敬亭山惜惜相憐的感情;“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上翠,白銀盤裏一青螺”中詩人奇特的想象,確切的比喻,尤其玲瓏別緻。“江南好”好在哪?“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中的對比、比較,突出了花的豔、水的清。

《桂林山水》課後回顧

桂林的奇山秀水一直令我向往,《桂林山水》也是我喜歡吟誦的寫景佳作。本文結構清晰,語句優美,百讀不厭,並能在朗讀中給人身臨其境之感。所以就以讀為主線展開教學,鋪墊美,欣賞美,感知美,體悟美,想象美,描摹美??

1、用聲情並茂的範讀和美麗的圖片喚起學生對課文的閲讀願望。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學習詞語,對進一步朗讀課文奠定基礎。

2、細讀體會桂林山水的特點,入情入境,繪聲繪色地用多種朗讀的手段達到自然成誦。在理解時能把特點相融合:“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既寫出了水的清,也可以體會到水的靜;讀到“無瑕的翡翠”這個比喻,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説“翡翠”是綠

的,因為山倒映在水裏;有的説“翡翠”也可以看出水的靜,説明很光滑連波紋也沒有;還有的説“無瑕”也看出水的清。讀到課文最後“這樣的山圍繞着這樣的水??連綿不斷的畫卷”,孩子們還説知道了灕江的水為什麼會這麼“靜”,被無數的山圍繞着。因此在感悟山的特點時,孩子們也能想到水,想到山水相依。感悟加深了朗讀的情趣,使朗讀更豐富,更有效。

3、背誦是朗讀的提升,課堂上我們集體背、分組背、個別背、組合背、競爭背,孩子們躍躍欲試。然而在單獨背誦的時候總會因為緊張出現不流暢,以至於影響了背誦的效果。當孩子們都不敢有感情地背誦第三小節的時候,我説“我來試試”。最後,他們送給了我掌聲,我説:“我不期待你們的掌聲,期待你們超過我!”而後我聽到了更多好聽的聲音。

4、課堂小練筆,達到讀寫結合,積累與創新同步。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後感

1.收穫:為了彌補學生感性認識上的缺乏,我只有更注重各種形式的朗讀,深入細緻的品讀、誦讀,在葉老先生的'文字描述中賞析遊覽過程中的一景一物。幾個重點句讀得更透徹些,有讀到悟,悟後再讀,有的甚至要求背下來。從途中自然景觀“眼前一片明豔”的描寫中感受春天的美;從“一路迎着溪流。隨着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中不僅感受溪流的活潑靈性,也感受到作者濃厚的遊覽興致。學生在朗讀中還感受了外洞

的寬敞,孔隙的窄小、昏暗,內洞的漆黑、神奇。尤其是從外洞到內洞過孔隙這一部分,那種在昏暗中的感覺,只有一遍遍的讀才能身臨其境般。從孩子們閃光的眼神中我還感受到了他們探索的興致,對景緻的喜愛。

2.助筆:兩年前的一次遊覽雙龍洞的經歷使我在課堂上更自如些,我的適當補充也幫助了學生的理解,收到了意外的效果。首先是簡筆畫。“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我藉助了畫;在學生説不知道石鐘乳、石筍是何物時,我一畫,許多孩子就點頭領悟了。再則,由於時代的差距,雙龍洞景區的開發,我的遊覽所見與遊覽路線都與課文有所出入,我也作了補充。“洞內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着汽油燈??”而今在各色燈光的映襯下,洞內更加迷人了。“我排隊等候,又仰卧在小船裏,出了洞。”如今也不必再走回頭路了,洞外有洞,引人入勝,給學生更強的期待。

《七月的天山》教學反思

《七月的天山》這篇課文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裏的夏天有着春天的魅力,秋天的涼爽,冬天的潔白。

作者從天山的水、樹、花三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整篇文章的字裏行間流淌着大自然的美,洋溢着作者的讚美之情。

教學這篇課文,首先我讓學生欣賞天山美景,一下子就把學生帶入美的境界,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教學天山的水這一方面時,是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來談體會,學生能抓住幾個重要的比喻句,談得有板有眼的。

教學天山的樹和花兩部分時,我放手讓學生自學談論,提示學生用剛才的學習方法。他們小組合作,既能談對句子的理解,又能總結各自的景物特點。特別是在學習“------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時,我用換詞的方法讓學生比較,為什麼用“漏”而不用“照”,學生能把“是因為枝葉茂密,陽光照不到,只能從縫隙裏漏下點點的光”,説得清清楚楚。

又如,學到--------“像--------像--------像--------”這個句式時,我讓學生練習説話,沒想到學生的思維如此敏捷,能説那麼多的句子。在這一段裏,有“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一句話,我問:為什麼一個用“走”,一個用“浮”?學生能聯繫前面 “滿是過高馬頭的野花”來體會用詞的準確性。

教學這一課,我自認為,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愉快。但美中不足的是,我沒把握好時間,把想在課內的寫話練習放到了課外。

四年級教學反思4

《黎族人民愛歌舞》是一首黎族民歌,黎族是我國海南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有着其獨特的民族風情。該民族能歌善舞,特別是竹竿舞、蘆笙舞是他們特有的.民間舞蹈。

這首歌節奏工整,歌詞樸實上口,加上前面的導入活動過程中,學生已多次聽賞了歌曲伴奏音樂,對於歌曲旋律已有了先入的印象,加上四年級學生已有的歌曲學習能力,因此學生在學唱過程應該會輕鬆一些。我安排學生先按節奏朗讀歌詞,然後跟隨琴聲在心中默唱練習,最後輕聲練習歌唱。為了幫助學生掌握四分休止,我引導學生在四分休止處可以整齊地喊一下“嘿”。這一練習既掌握了休止,同時又活躍了歌唱氣氛,學生也會很喜歡這樣的演唱形式。第一段歌詞學會演唱後,第二段歌詞學生有能力自己來學會演唱。為了使學生體會並能用歡快的情緒演唱,我示範演唱個別樂句,讓學生帶着問題傾聽,發現每一句的最後兩個字輕輕唱才能表現黎族人民的快樂,然後嘗試唱一唱,這比教師直接要求效果更好。可謂“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

四年級教學反思5

美麗神奇的大自然是人類的朋友,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僅有愛護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為我們服務,才能帶給我們更舒適的環境。

今日我在一年級上了《走進大自然》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具體名稱卻不瞭解,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引導學生尋尋找找,觀察學校裏都有哪些顏色説説你喜歡哪些顏色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先我們的學校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學生經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你能不能把剛剛説到的這些美麗的顏色從你的水彩筆中找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逐個説出色彩的名稱,讓學生自我動手找找相應的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異常高,部分不認識的顏色很快便記住了。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脱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並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生活相聯繫,創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資料、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託,拓展教學空間,開闊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耳聞目睹領略了大自然的美麗,口頭表達自我的觀察所得,表達自我的真實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是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感受本事、綜合表達本事、蒐集信息本事、互相合作本事等。此次“綜合性學習”活動,創造了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於一種  美術是人類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載體之一,運用美術形式傳遞情感和思想史整個人類歷史中的一種文化行為美術是一種分享人類經驗的特殊方式,是一種特殊語言。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培養學生的視知覺本事。

美術是視覺藝術,在教育體系中,唯有美術課程是訓練人的視知覺方面效果效果最明顯。英國文學家、政治家愛迪生熱情的謳歌視覺:“我們一切感覺裏,最完美、最愉悦的是視覺。它用最多樣的觀念來充實心靈;它隔着最大的距離來接觸外界的東西;它能經久地連續運動而不感到疲勞,對本身的感受不感到厭倦。它能分佈到無盡數的物體上,能包攬最龐大的形象,能觸摸到宇宙間最遙遠的部分。達芬奇也認為視覺是人的心靈與外界溝通的要道,是最準確的感官。它能使學生對視覺現象產生廣泛而強烈的興趣,使學生的視覺激活靈敏、快捷、有效注意的時間延長,分辨層次變得豐富,從形式中獲取對應感情的本事。在教學中我們多給他們看圖片,視頻,激發學生的視知覺本事。如《我們愛卡通》一課,根據不一樣國家教師整理好圖片,讓學生跟着教師的思路觀看圖片,從而到達學生在享受中學習。

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本事。

形象思維是憑藉形象進行思維的,是一個人的形象思維本事與其形象的存儲,是美術活動中的基本思維方式。形象思維用表象來展示自我的基本特徵,經過多層次和立體化的視知,在頭腦裏留下具體的形象。學生的形象思維本事是建立在視知覺上的,經過欣賞再到動手,如《我們愛卡通》動手操作過程,引導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觀察事物,經過動手操作在頭腦裏立起形象,豐富表象。這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得到鍛鍊,在頭腦裏就容易留下清晰的表象,容易使思維具體展開,時間長了形象思維本事就會逐步提高。

三,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本事。

開展有效地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親身體驗,逐步構成一種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激發探索和創新的積極慾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任何富有創新的思維必定經過不斷的探索、實踐,才能得以成功。如《我們愛卡通》我們以遊戲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點燃學生的設計慾望教學過程中,播放幻燈片引導學生對卡通形象、色彩並對人物面部表情誇張處理的方法改善以到達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從而根據自我需要與要求設計自我喜愛的卡通形象,能夠讓學生的想象和思維集中在誇張設計上,鼓勵學生勇於想象,敢於下筆,逐步提高實踐本事。

視知覺本事、形象思維本事和實踐本事是相輔相成的,視知覺本事貫徹始終,形象思維本事為實踐本事打下基礎,僅有實踐才能提高形象的塑造本事,才能逐步改善、提高視知覺本事、形象思維本事。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視知覺本事、形象思維本事和實踐本事。

四年級教學反思6

《觀潮》是國小語文第七冊教材中的一課寫景的記敍文,作者通過對農曆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於景,讚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我在第一課時安排學習潮來時兩個小節,重點體會潮來時的雄偉壯觀。

揭題時,我抓住“觀”字,理解在“觀潮”和“天下奇觀”中的不同意思,讓學生通過自己去理解,這樣學生容易記得住。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找來了錢江潮的錄象,學生觀看時情不自禁地發出讚歎,被那種驚心動魄的場面而折服,看後讓學生説説感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在朗讀方面,我採取的方式是多樣的有個人讀,小組讀,競賽讀,老師範讀,但學生的朗讀水平實在不敢恭維,需要花大力氣訓練,爭取到期末時有一定的突破。

在指導背誦時,我是這樣引入的:作者把錢塘江大潮寫得雄偉、壯觀,有聲有色,讓人如身臨其境,難怪你們喜歡這些句子,可是我們剛才讀句子的時候,把觀潮的順序給打亂了,作者寫觀潮的順序是怎樣的呢?接下來我們完成一個聽的練習。

課件出示有關句子。

教師讀句子,學生聽後記下詞語,填在括號裏。

課件出示句子校對,請學生説説作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潮水的。引讀這段話,留下括號裏的詞,請同學們一邊看潮水錄象一邊背誦,這樣一步一步,層層遞進,減輕了學生背誦的`難度,因此,背誦的效果是良好的。

在詞語積累和運用方面,這節課中我認為做得還是比較到位的,先讓學生搶答,一邊答,一邊出示相應的詞語,然後讓學生自己當小老師進行領讀,最後投影出示一段話,讓學生把剛學到的詞語運用到段落中去,訓練較紮實。

總之,我覺得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互相合作,還有待進一步的培養,不是幾節課就能解決的。

恰當地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為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服務。這堂課採用了錄音和錄像手段。

首先播放江潮來時的錄音,有悶雷滾動的聲音,也有山崩地裂的響聲,讓學生想象,説説自己聽到了什麼,達到“入境”的效果。

接着播放潮來時的錄像:

第一次整體觀潮,對大潮先有感性認識。

第二次結合有關語句相機觀看錄像,讓學生感受觀潮時的氣氛,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

第三次讓學生邊看錄像邊背誦,既幫助學生理解,又能促進記憶。

可以説,這節課的情境教學法落到實處,也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後,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彙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材料,並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

教學時我採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助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着眼點。

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湧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並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着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着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四年級教學反思7

本課學生通過猜想、活動,在對比試驗中瞭解玻璃與塑料特徵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怎樣找出它們的優缺點,怎樣去設計一些新型產品的方法。

以人為本,自主探究,是本課設計和教學中努力體現的方向和目標。“找出玻璃與塑料的優點與缺點”這是不太難但是又不大好回答的問題,我讓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通過課前交流的教室對比,讓學生有了一個對比的`概念,為下一步對比實驗做下鋪墊,在實驗中,通過小組合作,親自探究,親身感受研究的樂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選擇的方法不同,經歷的過程不同。學生在對比實驗中找出了許多玻璃與塑料的特點,並能找出優缺點,而且利用已有的知識去設計一些新型產品。正是這些不同的方法,使每個學生獲得了不同的成功經驗,有了不同程度的感受。

總之,本節課,我努力給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為學生提供自行探求知識的空間和時間,使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四年級教學反思8

本課教學對象是四年級的同學,教學之初我選用軟式排球作為過渡引導同學們接觸排球,學習排球技術,感受運動的快樂。排球是隔網項目,沒有身體的對抗,講求團體的協作配合,對場地要求不高,而且動作優美,深受人民喜歡。

小四的同學興趣廣泛,容易對新事物產生興趣,他們注意力容易集中。但又對同一事物的反覆練習感到枯燥。而且他們正處於生長髮育期的高峯期,適當的刺激有利於他們健康的成長。除此之外他們手掌小,手指沒力,因此在教學上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可以用軟式排球,國小生排球達到安全教學,避免受傷的目的。

剛接觸排球階段,我以激發興趣感受運動樂趣和初步學習基本技術為目標。教學策略上以遊戲,自由練習和比賽為主。通過合作分組,友伴分組,個人和小組的展示增加同學之間交流的機會,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對其中一節課中拍手接球和傳球接力兩個遊戲進行反思。拍手接球:學生每兩人拿一個球。聽到教師的口令後,迅速把球儘量地拋向空中,同時快速擊掌,並接住球,擊掌次數多者為勝。目的:發展學生的空間判斷球的`方位和時間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其中有不少的同學因為持球和用力不平衡的問題,把球拋歪的,講解規則前應該要提醒同學們兩手託球的底部同時用力往上拋到頭頂上方,練習前可以再安排一組專門做拋球的練習。

傳球接力中,主要是為了引導同學們學習下手墊球(從停球到墊球),但遊戲過程中,同學們主要會犯觸球部位不準的錯誤,和手型不對的問題。後面的教學注意在主要內容教學前多加一組輔助練習,比喻可以比比誰的手型正確;觸球部位可以用粉筆在手上劃上記號,給學生一個直觀的信號,這樣效果會更為明顯。

在教學剛開始的時候,顯得比較急燥,對細節的思考比較少,所以總感覺沒有達到之前的設想,後面的教學要注意突出重點,重點抓,抓重點吧。

四年級教學反思9

這是國小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課。本課是讓孩子對紙認識的更深。它是從一些紙製的日常用品開始的。讓孩子説説對自己身邊一些紙製品的認識,然後讓孩子去探索各種紙製品的材質有何區別。孩子通過摸、撕、揉來對紙進行觀察,通過用放大鏡來觀察紙(蠟紙、報紙、白紙、面巾紙)的毛邊。接着我用滴管在各種紙上滴一滴水,學生觀察時立刻想起了毛細現象。本堂課是通過做一些小實驗讓孩子更加了解了在我們生活中最普通的.紙的性質。

但本堂課不足的地方很多,如當孩子撕掉報紙後觀察毛邊沒多久,老師讓孩子看各種紙它的毛細現象,看完毛細現象又再把其他被水滴過的紙撕掉,再讓學生觀察邊,這樣本堂課就有點亂的感覺。另外,在讓學生觀察中沒讓孩子馬上記錄下來。如果,能在小組活動中,完成觀察報告,並在小組內進行自評與互評,由學生自己為自己的報告評分。培養學生在觀察後及時進行記錄的良好習慣,就比較完整了。

四年級教學反思10

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沒有花架子,沒有與課堂無關的語言和行為,沒有譁眾取寵的調侃和媒體展示,所有的一切教學手段都是為教學服務,為學生服務。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説一説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係“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成功之處:

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不足之處:

1。重難點處理解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

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改進措施: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四年級教學反思11

本文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一篇課文。本文也是蘇軾完成《水調歌頭》的一個心路歷程。要求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從課文中感悟蘇軾“寬慰”的心情以及他那豁達開朗,積極上進的人生態度。 借月抒懷,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力,把原本心中的心緒不寧和埋怨化成了人世界美好的祝願。

一開始,我就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出示蘇軾的《水調歌頭》,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創設清靜,引導學生學習課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和本班的有同學一起讀文、誦詞,品讀本文的獨特語言魅力,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且在課後,我還佈置了相關作業,讓學生利用互聯網去查詢蘇軾的其他詩詞佳句,以求在課內外都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教授本首古詩的過程中,現往學生自習,掃清障礙,繼而在讀中進一步理解詞義,遇到不懂的地方先記下來,然後,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大家把自己弄不懂的問題都拿到小組中去討論,集思廣益。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自學自悟的辦法,這裏就可以讓學生抓住“思念“這個關鍵的詞語進行學習,可以説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在肯定學生的基礎上能夠給予學生歸納總結的辦法。

四年級教學反思12

《甘灑熱血寫春秋》是現代京劇《智取威虎山》第六場“打進匪窟”中楊子榮所唱的第一段西皮快二六。這課,鑑於是京劇藝術在我國民族戲曲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教學重點設計為引導學生感受京劇的藝術魅力,體驗京劇唱腔的韻味,使學生初步瞭解京劇藝術相關的基本知識和歷史背景,對我國的民族戲曲產生初步的興趣。在上課之前,我心裏忐忑不安,因為學生對戲曲太陌生,怎樣才能使他們更快的進入和接受呢?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出乎我的意料。特別是在模仿實踐,使我意識到學生的學習慾望要靠教師來激發;其次,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要過高,哪怕學會一句唱腔,一來教師教學有成功感,二來學生學習有成就感。還有,教師的示範作用也不容忽視,能達到事倍功半的.目的。這節課我將重點放在了唱法上,這段表現楊子榮大膽心細、足智多謀的形象,表現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以語氣一定要堅定自信,氣勢磅礴。由於唱腔不同於通俗歌曲,這時把原本較長的唱腔進行分解,如歌詞“甘灑熱血寫春秋”中的“秋”字,我把它分為三句,分開教學,在連起來,一氣呵成。同學們完成得也不錯。

四年級教學反思13

《長城》是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對整個單元有開篇的作用,而且其中還連帶着單元的習作,所以,它的地位不言而喻。

開篇,我讓孩子們分享了提前準備的長城的資料,拓展了一些關於長城的知識,接下來出示了長城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然後,讓學生説説你眼中的長城。孩子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不吝讚美之詞。我順勢提出,作者眼中的長城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同學們觀看課文朗讀視頻,找一找。學生找的又快又準,直接找到了文章的最後一段,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句。

接着,我檢查了同學們的預習情況,通過叫小老師領讀詞語,和強調易錯字,讓學生學習本課的生字詞

進而,讓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感受這世界奇蹟—長城,並叫人單獨朗讀,再同學單獨朗讀的時候讓其他同學思考,每一段都講了什麼內容。

我點撥指導朗讀,引導他們用一個詞概括出每段的內容,效果很好。每一次我都回到中心“奇蹟”。

最後,我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本文用了什麼樣的寫作順序,文章結構是怎樣的?他們都能發現並準確的説出。

不過,本節課還存在不少不足之處,特總結如下,有待改正:

一、沒有大膽地把學習自主權交給學生。牽着學生的鼻子走,急於求成,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思考、討論或朗讀。

二、對學生的評價語言不夠準確,評價語單一。

三、不善於引導孩子朝着我想要的方向走,這一點需要多多學習。

四、教學設計簡單、常規,沒有亮點,第一次單獨授課語文,還不敢大膽突破創新。

四年級教學反思14

《搭石》全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裏行間洋溢着濃郁的生活氣息。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着想的傳統美德如“搭石”一般於默默無聞中凸現。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學生閲讀能力只有在自主閲讀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鍊與提高。”結合本課教材特點,我在教學中以學生自讀自悟為基礎,注重引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體驗、感悟,在讀中積累、內化,在讀中欣賞、昇華。倡導個性閲讀,珍視獨特體驗。以“美”作為這篇課文的主線,貫穿課堂始終。

(一)以“尋找美”統領全文

這篇課文文字並不艱深,但其間傳遞的情感卻是豐富的。這正為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提供了想象的空間。“請細細地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體會,文中的那些詞句讓你感受到美呢?”這是一個難度很大的問題,同時又是一個透過文字直抵內心的引子。學生潛心全文,完全可以得出各具個性的閲讀體驗。學生帶着任務讀課文,讀書目的性自然體現,又增加了語言的積累。以“美”為切入點,帶着學生走進了小村莊,開始感受“搭石”,欣賞“搭石”,尋找美的畫面。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

(二)、以“欣賞美”感知全文

學生在體驗訴説這些美的畫面時,腦際其實已經生成了豐富的人物形象,此時,老師適時地指導朗讀,力求通過有感情地朗讀進一步強化這種細膩的情感體驗。

讀書是師生,尤其是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在學生對“搭石”有了一定的瞭解感悟後,再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進行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使其感悟體會“搭石”的美,欣賞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從而實現教師、學生與課本對話的目的。

心靈美、友善美、自然美、團結美、善良美、奉獻美......

美是永恆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三)以“發現美”延伸課文

美無處不在,就連搭石這麼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從一件很小的'事物中發現了美。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小事中哪裏也可以找到美?使學生的情感又進一步得到昇華。

四年級上冊語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愛是人間永恆的主題,是人間最美好的感情,今天,我教了頌揚人間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文章主要講述這樣一個童話故事:大陸青年小錢患了嚴重的白血病 , 台灣同胞冒着生命危險 , 用愛心挽救了小錢的生命 , 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峽的生命橋 .

課文先後描寫了同一時間海峽兩岸的兩個不同場景:第一個場景是在杭州某醫院的病牀上 , 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錢 , 他在靜靜地期待着那來自海峽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個場景是在台灣花蓮的慈濟醫院 , 李 博士正在餘震的危險中抽取台灣青年的骨髓 . 他們冒着生命危險 , 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 , 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 所有的這一切 , 為的是挽救海峽彼岸一個年僅 18 歲的生命 . 兩岸同胞相距雖遠 , 心卻是緊緊相連的 . 反思這節課,存在着許多的不足與遺憾。

首先,在課文講授中,對學生朗讀指導還欠缺。引導學生深入課文,體會語句含義,激發起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感情表達出來。學生有時朗讀不到位,例如: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餘震,使針頭從肌膚裏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

重點是要學生體會到當時情況很緊急,很危險,朗讀時要要讀出這樣的感情來。雖然我叫了好幾個學生來讀來感受,但是學生讀的仍舊不夠到位。感覺完全是為了讀而讀,朗讀時聲音也不夠收放自如,因此感情沒有到位,沒有達到朗讀的目的。如當時,老師能夠給予恰當的範讀,從聲音帶動學生,將會對學生進一步感受文本,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起到作用。

在課文講授中,忽視了對關鍵詞語的感悟。比如“輾轉”“突如其來”學生都很難理解,雖然我放在課文中最突如其來進行了簡單的解釋,但是沒有去深入挖掘,突如其來我還可以設計這樣的一個環節,這裏為什麼要用這個詞,用這個詞,你有什麼感受?這樣對課文的內容和就挖的更深了,學生也學會了怎樣來運用了。這才是語文教學的目的所在。

課文的主題是頌揚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但是對於這個主題的點撥和深化還不夠。語文課堂跟思想教育應該是合二為一的,語文教學不能脱離了思想教育而只進行文本,這樣的語文課僅僅是工具,忽視了其人文性。

通過講授這一課,還暴露出自身應變的能力的不強。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對課堂上出現的種.種情況沒能進行很好的處理,特別是出現了很多口誤,把台灣青年説成小錢而把小錢説成台灣青年,説明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也反映出自身應變能力不強,沒能很好地處理自己意料之外的情形,還需在教學中多多鍛鍊。

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踏踏實實地把課文中的最基本的、最優秀的東西,教給學生。

四年級教學反思15

為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合理的動作用力順序是基礎。合理的上肢動作對整體動作的影響是該階段教學的一個重點,本節課以跪跳起為教材讓學生體驗上肢動作形成對整體動作的影響。

為了更好的感知跪跳起的動作本次課安排了熱身操、擺臂、小腿腳面壓墊、練習本部分是本課的重要環節,由前面的輔助練習過渡到跪跳起,嘗試由跪立站起來(選出正確的雛形動作)→教師示範(講解動作要領擺、壓、收)→學生擺臂練習→擺臂壓墊練習→學生嘗試跪跳起→優生示範→糾錯(擺臂制動、壓墊、收腹,針對於壓墊練習,針對於收腹練習小墊豎起橫放跳過)→集體練習提高學生的練習熱情→兩人一組互相配合觀察互相提高→分排展示→正確評價自已→連續完成動作示範。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快樂,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發揚學生團結協助能力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在玩中得到身體的鍛鍊。

本課在練習中我採用了幫教法,根據學生能力不同,幫教法就能夠很好幫助那些學生樹立自信心,在幫助的情況學生嚐到了成功的喜悦,為接下來獨立完成動作建立基礎。

反思不足

1、教師是學生的楷模,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有着深遠的影響,通過本次講課,感覺自己的基本功還需要提高,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

2、練習手段過多,對學生的的水平把握還不夠準確,對學生的期望值過高。糾正方法:和學生溝通的時間很短不夠深入瞭解學生,設計貼切的'練習手段。

3、評價不夠及時,不能準確把握學生的情緒。糾正方法:抓準時機,評價有針對性,簡單扼要。總之,本課的教學一般,學生基本能按照教學思路,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參與學習,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和教案的設計。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加強自身的教學、教研能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