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集合七篇

來源:文書谷 7.63K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是時候開始制定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集合七篇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三年級上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主題,即:“我的家”,“我學習和生活的地方”,“我在生活中長大”,“我和規則交朋友”。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説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思想素質比較高,上進心比較強,人人熱愛班集體,個個能為班集體爭光添彩。學習的勁頭足,互助精神強,差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好轉,成績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幹部責任心強,有為大家服務的精神。衞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衞生習慣已經養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優差懸殊較大,存在着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車”,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六、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盡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七、附教學進度:略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教科書編寫的目的及編寫指導思想

1、使學生充分體現教育以人為本的現代價值取向。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即以“學會做人”為中心,發展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使自己的發展有助於社會的進步,幫助教師克服傳統教學觀念的慣性,充分關注學生的主體人格發展,從而使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在教學中得到有效落實。

2、使學生成為從社會生活出發實現知識整合的過程。從學生社會生活的原型出發,多視角(地理、歷史、社會、文化等角度)地分析,探究社會事物和社會現象,向學生展示一個完整的社會生活,以便讓學生了解社會,適應社會,參與社會,在此過程中實現學科知識的整合,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參與社會的能力。

3、使學生成為在實踐、體驗、感悟中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幫助學生掌握體驗,感悟建構的學習策略,關注思維過程及其體驗,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並在主動參與過程中得到充分的發展,幫助教師超越,以知識直接傳承,思維單一路徑為特點的傳統教學方式,實現從直接傳授轉向間接傳授,從簡單呈現結論轉向關注過程體驗,從信息單向傳輸轉向多向交流和多元選擇的教學策略的.轉變,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在實踐體驗,感悟中,通過自己的建構實現發展的過程。

一、教科書的主要特點

1、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係為基本要素整合學習內容。

2、採用跨學科的編寫方式,體現同時學習的原則。

3、具有充分的活動性,彈性和延展性。

二、教科書的體系結構和體例

1.教科書的體系結構

<1>總的框架結構:各大單元下均包若干單元(長單元,短單元結合)。本套教科書所含單元的次序主要以學生的心理髮展和生活經驗為依據,再考慮邏輯次序。因此,每一年級教科書包含從個人到世界的8個單元。

<3>學習信息的呈現結構:文字、圖像、學習活動三個系統相互滲透,有機融合,形成生活情景——問題線索——參考信息——行動方案——方法建設(工具使用)的內容呈現結構。

<2>學習重點:旨在引導學生多問學習的方向和重點。教科書標明“關鍵詞”,明確將要學習的品德與社會的核心概念。

<4>學習活動:即活動部分,教科書力求形式多樣,如角色扮演,辯論,演説,實地參觀,調查訪問,影片欣賞,展覽,競賽,討論,小新聞,小評論等,依據教材內容加以設計。

二、學情分析

本班有____________個學生,大部分學生思維敏捷,活潑快樂。本人已任教了一學年。對全班每位的個性特點,愛好特長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因而對本冊內容的學習不會有困難。再加上我校處於城郊交際處,學生的見識面也較廣,課外知識也較豐富,上課積極發言,肯動腦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這些條件對完成本冊教材的教學都能起到有效的幫助。

三、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動的取長補短在成長過程中的重要意義,既不自滿也不自卑,善於為別人擁有長處而欣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競爭,又要相互合作,才能獲得成功。

2、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關愛,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

3、感受從小愛學習的重要性,能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懂得學習需要耐心和毅力,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培養積極上進的學習生活態度;懂得時間非常寶貴,要珍惜時間。

4、懂得社會是個大家庭,不同的職業為社會做出了不同的貢獻,各種職業的勞動是光榮的,要珍惜勞動成果,要養成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二、能力目標

1、能正確地看待自己的缺點,欣賞別人的長處,並能自覺地主動地學習他人的成長,初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能自覺的遵守競爭意識。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儘量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各種科學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逐步學會綜合思考問題、以探究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三年級上冊的教學重點是:有系統地開展觀察活動,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對科學觀察的理解。

二、教材分析

本冊內容由“植物”、“動物”、“我們周圍的材料”和“水和空氣”四個單元組成。將帶領三年級剛開始科學學習的同學們,展開四段不同但有聯繫的科學學習旅程。

在“植物” 單元中,學生們將對生活在周圍的不同植物進行觀察比較,通過比較陸生植物(大樹、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魚藻、水葫蘆)的不同特徵,通過觀察植物的生長和變化,對植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

在“動物”單元中,學生們將通過飼養和觀察蝸牛、蚯蚓、螞蟻和金魚,認識它們的生存需要,對動物的共同特徵形成初步認識,並在“植物”單元的基礎上共同形成“生物”的概念。

如果説“植物”和“動物”展開的是一段生命世界的學習旅程,那麼“我們周圍的材料”將讓學生經歷物質世界的探究之旅。學生們將比較木頭、金屬、塑料、紙、磚瓦、陶器、瓷器等常見材料在硬度、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異同,認識到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特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氣”單元,是一段充滿挑戰的旅程。學生們要想辦法來解決、用證據來證明在探究水和空氣過程中產生的許多問題,最終,學生們將在事實的基礎上,認識到水和空氣在重量、體積、形狀、佔據空間、流動等方面的許多特性,並且對固體、液體、氣體、物質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三、學生情況分析

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學生,對周圍世界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國小生的生活,三年級的學生必 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激發和呵護學生對科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同時,由於受年齡和其他條件的限制,學生的科學常識極為缺乏,科學探究能力也較弱。家長和學校某些老師偏重於語數教學,使學生沒有多少時間和機會接觸大自然,更沒有得到大人和老師及時、周到的指導,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這更需要我們科學教師傾注更多的精力。

四、教學目標及措施

本學期的課程設計了大量的探究性活動,學生對每一個科學概念的發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認識、探究所獲得的事實和邏輯思維加工的基礎上。同時希望學生在具體概念的基礎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獲得概念性理解。

在科學探究方面,培養學生基本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發展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力是同樣重要的。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將重點發展學生想辦法解決一些簡單科學問題的能力;進行持續、細緻、有聯繫的兩兩對比觀察能力;多次重複,進行簡單對比實驗的能力;綜合運用觀察和 實驗所得證據,經過思維加工並嘗試進行解釋的能力。在對科學的理解力方面,希望學生能認識到,將觀察和實驗結果用於科學討論和解釋,更具説服力;探究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有必要重複實驗;運用工具會幫助我們更精確地獲得事實。

對證據的重視,理性的思考,大膽的質疑,是科學態度的重要標誌,也是本學期中發展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重要內容。同時,由於學生剛開始科學學習,需要加強和培養小組中友好合作的意識,積極參與班級討論的習慣。

在本學期教學中將引導學生恰當運用概念圖和圖表來記錄和表達所得到的信息。

五、主要材料清單

“植物”單元

水葫蘆、金魚藻、狗尾草、多種植物的葉、放大鏡、塑料尺、蠟筆、水槽。

“動物”單元

四種小動物——蝸牛、蚯蚓、螞蟻、金魚,飼養箱(或廣口瓶)、飼養盒、魚缸、金魚藻、放大鏡、泡沫塑料、盤子、玻璃杯、菜葉、青瓜、西紅柿、麪包片。

“我們周圍的材料”單元

木條、金屬條、塑料條尺、白紙、各種紙製品、滴管、塑料杯、筷子、毛巾、磚塊、陶瓷。

“水和空氣”單元

信封或者黑色塑料袋或者其他不透明的袋子、透明塑料袋、密封袋、石頭、木頭、樹葉、醋、牛奶、塑料杯、玻璃片、蠟光紙、筷子、試管、細木條、玻璃杯、塑料瓶、水槽、食用油、洗潔精、滴管、吸管、量筒、紙帶、膠水、打火機、吹泡泡器、玻璃瓶、注射器、紙巾、橡皮泥、長木條、細線、皮球、托盤天平。

六、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1 科學課始業教學 我們看到了什麼

2 校園的樹木 大樹和小草

3 水生植物 植物的葉

4 植物發生了什麼變化 植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5 尋訪小動物

6 蝸牛

7 蚯蚓 螞蟻

8 金魚 動物有哪些相同特點

9 觀察我們周圍的材料 那些材料硬

10 比較韌性 它們吸水嗎

11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磚瓦和陶器、瓷器

12 給身邊的材料分類

13 水

14 水和食用油的比較

15 誰流得更快一些 比較水的多少

16 我們周圍的空氣 空氣佔據空間嗎

17 空氣有重量嗎

18 學期複習

19 學期複習

20 學期複習

21 學期考查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4

一、 新課標對本冊教材的要求

根據國小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及發展需求,國小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文化,培養學生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材分析

按單元形式整體設計和編寫,採用“教案式”編排體系。第一冊(下)全書共6單元,2個複習單元。每單元分“ABC”三個部分。教師可自由地選擇並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全書配有彩色卡通式插圖,設計新穎活潑,生動有趣。本教材的設計與編寫體現了對傳統外語教學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在比較、分析和研究多種國內外國小英語教材的基礎上,博採眾長,取其精華,形成了本套教材特有的編寫體系。本套教材的編寫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和語言結構為主線,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意義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可以有選擇地、靈活地安排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

(一)、本冊教材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1)能聽懂、會説12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説、認讀(包括動物、食品、數字、同學、家庭成員、數字等6個話題)的單詞,並能簡單的運用;

3)能聽、做、演遊戲;

4)能聽、做TPR活動;

5)能學會書中的小製作;

6)能唱書本里的英文歌曲;

7)能聽、説、唱書中的歌謠;

8)能完成8個形成性評價活動;

9)能聽懂6個幽默小故事;

10)能瞭解6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二)教學重、難點

1、 能掌握26格外字母的`正確書寫方法和格式。

2、 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

3、 活用四會句型,

4、 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音正確。

5、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三)教學關鍵

1 .強調語言運用本套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運用功能的培養。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

等方面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語言的交際功能。2 .注重能力培養力求用生動簡單,通俗易懂的方式滲透學習策略目標鼓勵學生能動思考,主動做事,自動調整學習方式發掘他們積極求知,努力進取的潛能。

3 .突出興趣激發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禎設計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國小生的需求。

4 .重視雙向交流選編了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與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同步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5 .融合學科內容十分重視在學習內容上與其他學科知識的兼容幷蓄,精選學生最需要了解的,最感興趣的,最易學會的,最有普及價值的與學生日常生活聯繫最緊密的學科知識內容,融如語言材料之中。

6 重視靈活擴展運用有效的編排形式,使教師充分發揮特長,使學生能夠各得其所。

7 實現整體設計運用整體系統的合理編排力求達到各階段的教學內容與目標自然銜接,以確保各階段的順利過渡。

(四)教學方法:

1 會話教學。融會話教學於情景表演之中,讓學生在表演中練。2 詞彙教學。巧用實物和卡片,融詞彙於會話教學中。

3 歌曲與歌謠教學。在每節課中滲透,靈活運用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唱演結合,培養藝術素質。

4 趣味故事教學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5

1、 建立和諧、民主的教學環境,形成學習對話的良好氛圍。

通過複習與新授對話內容有聯繫的已學過的對話,為新對話教學作好輔墊,並可以以此導入新對話教學。從而達到以舊引新,更好地為新授打好基礎。對話的方式可以有:教師與全班對話(個別學生也可),或是讓學生問候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2、 以學生為中心,設置場景,表演對話。

在教學對話前為學生設計場景,營造氛圍,誘發學生的語言動機。讓學生髮言,教師稍稍加以引導,將他們的句子串聯成對話。請學生跟讀。然後操練幾遍,便可讓學生在設置的場景裏進行表演,充分利用道具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而下面的學生當“觀眾”並打分,並請打分的同學説説為什麼打這個分?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説能力,更能夠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怎麼説?對不對?應帶怎樣的表情?怎樣演會更好?學生無論是表演的還是看錶演的,都會在打分時找到他們需要的答案。

3、 通過娛樂、競賽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國小生中,就是再高年級的學生還是非常愛玩。我們可以利用國小生愛玩的天性。在對話教學中,設計各類競賽、遊戲。讓學生在比中學,猜中學,玩中學,唱、跳中學。如:藏卡片、快看快説、快聽快指等。印象會特別深。

4、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手勢。

把一些單詞、短語、甚至是句子與手勢或是肢體語言相結合,讓學生全身活動,手腦並用,即加深了記憶,又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5、注重字母教學

26個字母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學好26個字母對學生以後的發音、拼讀和記憶單詞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針對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儘可能採用多種生動活潑的教法,使字母教學真正擺脱聽、説、讀、寫的枯燥訓練。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 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三(1)班的品德與社會課,通過了解,三(1)絕大部分學生能遵守學校各項規章制度,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但也總會有幾個學生頑皮,組織紀律渙散。雖説家庭教育也十分重要,但孩子們接受的品德教育和常規教育大部分還是來自於學校,這就需要老師能耐心地指導,對他們進行自律教育和常規教育,多與學生溝通交流,督促學生改正缺點。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它將我國國小低年級原有的思想品德、自然、勞動、手工和活動課程等進行高度整合的基礎上生成的新的課程。它包括品德教育、科學教育、社會教育、生活教育、勞動教育等內容,但主導價值是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課程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的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別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三、教學目標

總的來説,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瞭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瞭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瞭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羣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碰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準確的判定和評價。

4、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信息,能夠運用簡樸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説明問題。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老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四、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改變過去偏重知識學習,忽略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觀念,通過多種教學活動,掌握必備的知識,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德育教育和環保教育。

2、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面向全體學生,充分調動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都參與討論和交流,大膽發言。

3、創設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使用電教手段為教學服務,提高思品教學質量。進一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和心理壓力。

4、充實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教學時數

第一週 我的自畫像 2課時

第二週 別人眼中的我 1課時

第三週 心中有陽光 1課時

第四周 温馨的港灣 1課時

第五、六週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1課時

第七週 爸爸媽媽的心,我能懂 1課時

第七週 説説我們的學校 1課時

第八週 校園裏的發現 1課時

第九周 給學校畫張“地圖 1課時

第九周 在學校工作的人們 2課時

第十週 我能為學校做點什麼 2課時

第十一週 看地圖,找家鄉 2課時

第十二週 家鄉的山和水 2課時

第十三週 我的家鄉變了樣 2課時

第十三週 家鄉明天更美好 1課時 第十附近 我喜歡過年 1課時

第十五週 家鄉的風味小吃 2課時 第十六週 小城故事多 2課時 第十七週 一起採風去 2課時

三年級上冊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這些學生都是第一次學習英語,以前基本沒有接觸過英語,要求他們從基礎開始學習,所以對學習英語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就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養成學習英語的興趣,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始終保持高昂、積極的熱情。從上學期的期末成績看,這個班的語文、數學學科成績較差,因此,要從根本上解除他們學習差的顧慮,向他們講明英語是三年級的起始學科,要想學好英語並不難,只要從現在開始,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大膽説,積極做,努力唱,就能學好英語。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特別注意發現他們的閃光點,抓住這些閃光點,及時對他們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激起他們對學習的自信心,然後逐步提高他們的成績。這是一個漫長的進化過程,不能急於求成。對班裏一部分優秀學生要教育他們不要驕傲,不要以為自己的語文、數學成績不錯,就不用努力了。這樣認為就錯了,要教育他們英語同其他學科沒什麼聯繫,要從頭開始,同其他同學展開比賽,比一比,看誰學得,記得快。

總之,要通過種種手段和方法,對他們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各方面教育,使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勇往直前,不甘落後,這樣,使他們處在一種比學習的氛圍之中,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養成愛學習的好習慣。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分11個模塊,內含一個複習模塊。每個模塊分兩個單元。一般情況下,第一單元呈現本模塊所要學習的語言內容,第二單元提供若干任務型練習,包括一首歌謠或小詩。在這一冊,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所以設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語句,主要內容包括:問候並回應;詢問姓名、年齡、地點、物品名稱,並給予回答;數字1———12;談論人、物品、地點、動物;表達自己的喜好等。所有內容都是依據語用、語境和語義相結合的原則而呈現的,通過學習讓學生結合語用和語境掌握語句和語詞的基本語義,逐步獲得最基本的'運用英語的能力。

這冊教材編寫的總思路是以話題為綱,以交際功能為主線,兼顧語言結構,逐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完成有實際目的的語言任務。即:話題——功能——結構——任務。

教材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他們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的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培養學生一定的語感和良好的語音、語調、書寫基礎,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

想象和創造能力。適當介紹中西方文化,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世界意識,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這冊教材吸收了交際教學思想,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教材在整體構思、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教學方法選用等方面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語言的交際能力。貫徹語言應用的基本原則,把知識和技能目標融會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從而體現教材提出的把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結合起來的總思路。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起始階段採用“全部動作反應法”,讓學生在有節奏的説唱中體驗語言,在輕鬆愉快的行動中輸入語言,讓他們在做中學,在唱中學,在表演中學,從而為培養他們運用英語進行順利地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知識結構:

這冊書在內容安排、活動設計和學習評價上都貫穿“學會學習”的主題。還特別設計了學習評價的欄目,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有效地增進他們的自我評價意識,以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突出興趣激發,教材從內容、形式、方法、插圖及裝禎設計等方面都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教學內容緊密聯繫國小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選擇話題充分考慮國小生的需求,如學校、家庭、飲食、玩具、動物、顏色、數字等。語言材料真實地道,活潑有趣,讓學生易學樂學。教學形式強調多樣化,其中包括對話、歌謠、小詩、歌曲、遊戲、活動、繪畫、剪貼等,使學生能夠在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課堂活動中感知語言,習得語言。

重視雙向交流。這冊教材注重中西方文化的滲透。如:本冊第一模塊安排了“Greetings”,通過學習這一模塊,使學生了解東西方國家的人們在見面時的問候習慣是不大一樣的;第四模塊安排了“Colours”,結合學習顏色的詞彙,讓學生辨認中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的國旗的式樣與顏色;第五模塊安排了“Numbers”結合學習聽詞,讓學生了解中西方的幸運數字;第八模塊安排了“Friends”,結合學習詢問年齡,讓學生知道在西方國家,對小孩子可以詢問他們的年齡,如果對成年人,尤其是婦女,就不能這麼問,因為那是很不禮貌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