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教學計劃錦集九篇

來源:文書谷 7.45K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這也意味着,又要準備開始寫教學計劃了。怎樣寫教學計劃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計劃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教學計劃錦集九篇

教學計劃 篇1

新學期開始九年級地理進入總複習階段,然而,複習課的內容往往因缺乏新鮮感而提不起學生興趣,如何提高效率,使學生複習得輕鬆,有效、有序,既

掌握知識又發展能力,是教師應重視的問題。

一、指導思想

夯實基礎求能力;依據大綱求拓展;把握核心求聯繫。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接手九年級年級一、二、三班的地理教學,對學生具體情況還不甚瞭解,大體情況是一、三班是普通班,二班各方面情況較好;學生個體的瞭解,待教學工作展開逐步進行。

三、本學期教材分析:

上學期的教材是七年級上冊教科書。

第一章:主要學習地球的形狀、大小和地球儀,地球的運動及地圖的有關常識,是學習地理之基礎。

第二章:主要學習地球上的大洲與大洋的分佈、海陸變遷、板塊運動、地震與火山的分佈。

第三章:主要學習天氣的變化、天氣預報及天氣符號,氣温和氣温的分佈、影響氣温頒佈的因素,降水與降水的分佈、影響降水分佈的因素,世界氣候的類型、分佈及影響因素。

第二、三章是本教材之重點和難點。 第四、五章內容相對簡單,主要以識記為主。(下冊暫略)

四、教學方法:

積極實驗探索洋思教學模式; 重視知識的系統整合,引導學生建立知識網絡;注重學法指導,總結解題方法;精講典型例題,培養創新思維。

五、複習過程:

1、指出每一章節需要識記的知識點,讓學生牢記。

2、分析每一章節的重點地圖,學會分析、比較地圖,在分析、比較的基礎上總結出更全面的知識,拓展知識面。

3、教師收集歷年期末考試題中關於本章節的試題,進行測試,讓學生在測試中梳理每一章節的重點、難點,尋找每一個重點、難點的突破口。

4、根據歷年試題結構的分析,本教材的重點在第一、二、三章,第四、五章作為識記內容,也不可忽視。

教學計劃 篇2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八年級共有兩個班xx人,本屆學生基礎較,上進心不夠,甚至有部分學生厭學。但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較為理想,上學期期末考試參考人數xx人,其中xx人及格,及格率為xx%左右;優生只有xx人,優生率為xx%左右,這個成績相對於同類鄉鎮來説應該很好了。這期要參加瀘州市會考,因此教學內容較為繁重,這學期我將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教學成績。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分析:

本學期共五章內容,針對每章內容具體分析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本章學習是以區域為單位,將中國大致按方位分為四大地理單元,在已學的地形、氣候及經濟等方面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方法認識我國四大地理單元各自的特徵和不同地理單元之間的差異。在本章的最後設計了綜合歸納和比較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學習活動,在各大地理單元中,也對認識區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較大意義的地理知識,進行了簡介,意圖通過這些設計和活動,在整體知識背景和區域學習方法方面為後續認識區域部分的學習打下基礎。

本章重難點: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説明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2、能填表比較四大地理單元的特徵。

3、能説出各地理單元自然地理環境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第六章、認識不同區域

在學習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瞭解中國整體概況之後,本章轉入中國分區地理的學習。本章是中國地理“認識區域”部分的主體,課本選擇了東北、首都北京、長江流域、西部地區五個不同內型的區域構成本章的五節內容(另外還有第七章專門講珠江三角洲地區)。課本選擇的區域,縱貫南北,橫聯東西,有利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體地認識祖國,並學會不同類型區域的學習方法。

本章重難點:

1、“運用地圖資料説出區域產業的結構與空間分佈特點”,為本章重點之一。

2、“舉例説明區域內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聯繫和相互影響”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3、“舉例説出區際聯繫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意義”,為本章重點之一。

第七章、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改革開放起步最早、經濟發展創造的奇蹟最多的前沿地帶,是我國一個富有特色的地理區域。因此,本教材選擇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一典型區域作為學生學習區域的基本內容,還同時介紹了與珠江三角洲毗鄰並聯系密切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

本章重點:

1、“運用地圖説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範圍,並對區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簡要評價”,既是重點也是難點。

2、舉例説出影響珠江三角洲農業和工業發展的地理因素。

3、舉例説明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所起的作用。

本章難點:

1、外向型經濟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鎮化發展的特點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周邊地區的聯繫和影響。

第八章、繼往開來的天府之國——四川省

通過本章的學習,讓學生從地理位置、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經濟、旅遊、交通運輸等方面認識我們的家鄉——四川。本章的學習內容多,但需要記憶的知識並不多。

本章重難點:

1、據歷史資料説明四川名稱的由來;用地圖呈現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佈差異大,從而激發學生探究差異巨大的自然環境。

2、在自然環境差異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經濟建設。

第九章、走向世界

三、教學目標:

通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希望這期的地理成績在全縣同類鄉鎮學校排名中提升兩至三名。轉變學困生對地理的畏難情緒,讓每個學生以飽滿的熱情來學習地理。

四、教學措施:

l、鑽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計劃。

2、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3、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

4、認真寫好教案。

5、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盤繞目標進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觀點,正確無誤地傳授給學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離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8、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9、注意教學要領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斗膽探索,勇於立異。

五、教學進度:

本學期課時為38課時,每週2課時,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單元

第一節:北方地區——黑土地和黃土地1課時

第二節:南方地區——濕熱的紅土地1課時

第三節: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秦嶺—淮河1課時

第四節:西北地區——廣袤的土地1課時

第五節:青藏地區——高寒的土地1課時

第六章、認識不同區域

第一節:環境獨特的.地理區域——東北3課時

第二節:首都北京3課時

第三節:長江流域地區3課時

第四節:西部地區3課時

第五節:祖國的寶島2課時

第七章、改革開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第一節:珠江三角洲——黃金三角1課時

第二節:快速發展的經濟2課時

第三節:特別行政區——香港和澳門1課時

第八章、繼往開來的天府之國——四川省

第一節:多彩的四川1課時

第二節:崛起的四川1課時

第九章、走向世界2課時

複習七年級的會考內容4課時

檢測、複習:

本學期共38課時,新課結束共需31課時,剩下7課時用於平時的複習和檢測。本期一共有5個章節的內容需要檢測。利用晚自習時間進行作業評講。

以上是本期八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計劃,若有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教學計劃 篇3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並能正確書寫。理解“威風凜凜”“智慧”“栩栩如生”“舉世聞名”“結晶”等詞語的意思。體會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

2. 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段落。背誦二、三段。

3.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國勞動人民偉大的智慧,激發學生熱愛我國燦爛的民族文化。

教學準備

教師:1. 本課生字、詞語卡片,中國地圖,“走進敦煌”影碟,音樂磁帶;

2. 其他兩大石窟的相關資料。

教材簡析

在祖國西北那神奇的地方,有一座舉世聞名的藝術殿堂,那姿態各異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壁畫吸引了無數中外遊人。栩栩如生的卧佛、姿態紛呈的飛天圖,向人們展示着迷人的風采。人們不由感歎,這一奇觀凝聚了多少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啊!它如明珠般熠熠閃光。讓孩子多讀讀,從讀中定會有不少收穫。

本篇文章描述的內容具有鑑賞性,教學中要注意用圖片和音樂引導學生多讀多想象,感受莫高窟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一、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學會本課的生字;二、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這個過程中,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欣賞莫高窟的美,瞭解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偉大,激發對祖國燦爛的民族文化的熱愛。

建議本課教學1~2課時。

教學計劃 篇4

一、 指導思想:

本學期思想品德主要任務是複習,就是備戰會考、衝刺會考,對於教學來講就是要做好最後的複習準備工作,為使本校思想品德的複習有針對性、目的性、做到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真正對學生起到指導性的作用,為會考打基礎的指導方針來制定計劃,實施教學,系統複習,使每一位學生在第一輪複習中夯實基礎,在第二輪的複習中融技巧、方法、思想於一體,獲得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意識。在第三輪的綜合模擬複習中,使學生獲得知識的全面掌握,提高他們的自信心。最後,做好輔導,確保20xx年會考思想品德取得好的成績。

二、學生分析

這屆很多學生學習缺乏主動性、學習習慣比較差,需要老師的監督。具體有以下幾點:

1、本屆學生的整體水平不高,學生的合格率較大,但是優生人數偏少。2、學生對課本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系統,在應用多本書的知識解答同一道大題的能力有待加強。3、學生對思想品德材料分析題全面看問題的能力較差,不能用所學知識點來完整全面的回答,得不全分。

三、複習目標要求

1、要緊扣會考這個中心,注重知識的應用性、探究性、綜合性、教育性與時代性,複習指導的實施要充分體現新課改精神和命題方向。

2、以學生為本,複習備考都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在複習過程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加強對學生全面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

3、加強課本知識系統教學,爭取通過對課本知識的整理疏導,使學生的知識得到鞏固和昇華,進而構成立體知識系統。

4、做好分層輔導和個別輔導,在複習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分層佈置作業,爭取合格率和優秀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複習安排

通過學習借鑑其他學校的複習方法,結合思想品德會考開卷的實際決定在九年級總複習階段採用“三輪複習法”:

第一輪複習:地毯式複習法

即將全部知識點進行總體的、全面的複習,使學生能夠紮實地掌握所應學知識,以便做到理論知識掌握於心,在考場上能靈活運用地解決實際問題。這一輪複習要“過三關”。(1)記憶關。必須做到對基礎知識的領會、記憶,使其系統化。(2)基本方法關。傳授學生解題技巧和做題規律。(3)基本技能關。複習目標要明確,講和練做到有的放矢。基本宗旨:知識系統化、練習專題化、專題規律化。

用來系統複習的時間較短,因此要提高課堂效率,指導學生合理利用課餘時間加強複習鞏固。抓住重點知識點,重點基礎知識突出複習。第一階段的複習既要有知識的系統化,又要突出重點。重點知識是複習的主體部分,在複習過程中要放在突出的位置。

選擇合適的複習方法:根據教材內在聯繫,可採用比較法,把相關的知識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掌握相互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設計針對性強的試題,幫助學生練習鞏固,利用課餘時間注重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提問與輔導。全面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及時反饋矯正”和“因材施教,分類推進”的原則,緊緊圍繞教材,精心選題,顧全上、中、差的學生。通過提問,瞭解學生知識記憶的情況和欠缺的地方,調動絕大多數同學的積極性,保證一節課至少有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發現問題。對學生沒有準確理解或有模糊不清的知識點,進行透徹他講解,幫助學生記憶。

第二輪複習:專題複習。

即教會學生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之間的緊密聯繫,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這部分時間裏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指導學生學以致用。教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題的方法。選時政熱點訓練.就是要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時事思想品德,分門別類進行訓練,並要和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繫起來訓練,注意理論聯繫實際。

第三輪複習:模擬練習。

在最後的衝刺階段通過模擬練習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指導學生查清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緊時間補遺。結合歷年的會考題,蒐集相關的信息彙編成高質量的試題。

要注意的問題:

本階段的複習目標主要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知識的再提高。這一階段主要環節是教師要精心編選好練習題,並定時訓練和講評。

首先,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試題。在複習過程中,教師要縱觀全面,精心設計各種類型的試題。編寫試題首先要選基礎,即通過多練使基礎知識在理解和應用上達到運用自如、熟練、準確、舉一反三。

其次, 選薄弱環節訓練,就是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方面強化訓練,練得多了,就會化難為易了。選時政熱點訓練.就是要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時事思想品德,分門別類進行訓練,並要和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繫起來訓練,注意理論聯繫實際。

最後, 選類型訓練,要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見多識廣,掌握各種類型題的特點和解題方法,訓練他們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20xx-20xx學年度第一學期的教學工作結束了,回顧一學年期來的工作,在學校領導的關心和支持及同志們的熱情幫助下圓滿的完成了各項教育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驗,同時也發現了不少不足之處,新學期伊始,為了更好的做好下一步的各項工作特制定本學期教育教學計劃。

二、上學期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得失

上學期我擔任八年級三個班生物教學工作,經過一學期來師生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並取得較好的成績。通過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物知識和識圖析圖技能為將來的學習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作為班主任對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中加強其力度。

三、學生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擔任了八年級三個班的生物教學工作,這三個班的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生物是一門基礎的課程,大多數學生對此頗感興趣,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分析觀察地圖的方法和資料的分析,防止有些學生只顧看熱鬧。本學年生物需複習課本和專題複習,在課時量沒有增加的基礎上,容量大大加大,有些同學在知識的掌握上可能有一定困難。且今年生物將參加結業考試,分值較大,並且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這給複習帶來的一定的難度。

四、任務與目標

1、使學生學習一些生物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習幾種常見的識圖方法和一些重要的基礎知識,學習一些填圖和材料分析的基本技能。初步認識生物在實際中的應用。

2、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關心生物,關心社會的情感。

五、採取的措施

1加強政治學習,提高自己的思想認識水平,用自己的言傳身教感染學生,並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樹立遠大的思想。

2深入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學習先進的教育方法。教學藝術,採用啟發式教學,貫徹各項教學原則,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教育活動,認真備課,上課,聽課,聽説課,並及時總結教學經驗。

4工作認真負責,做到不遲到,不曠課,不早退,出滿勤,幹滿點。

5讓學生展開交流,徵求學生意見,調節自己的教學。

6做好後進生轉化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7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

8及時總結平時教學的得失,不斷加強自身的教育讚賞能力。

六、教學進度

(八年級生物將參加生物結業考試,提前兩週,去掉節假日共計15周)

教學計劃 篇6

一、本學期學生現狀分析:

二年級學生在上冊已經學習了新疆動物真可愛這本書,孩子們對地方的學習興趣很高,但部分學生不能夠獨立閲讀地教材中的內容。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較少,因此本學期計 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解決困難,使其形成良好的學 習慣。

二、教學內容:

二年級地方有六個學習單元,分別從野生獸類,美麗的鳥類及有趣的爬行動物開始學習。

三、教學要求或教材分析:

學習新疆動物真可愛,瞭解動物。

四、重點、難點:

瞭解新疆特有的動物獸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主學習蒐集資料。

五、本學期改革課堂教學(及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實施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充分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學生的閲讀能力及實際操作能力。

3.活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每個單元的各個板塊重新編排加入學生身邊的內容。

教學計劃 篇7

第一學期鋼琴集體課教學方案

經過一學期的學習,參加鋼琴興趣班的同學,在本學期內完成了學期初制定的學習目標,即:

1、熟練地掌握五線譜中七個基本音級的識譜。

2、分辨幾種常用音符的時值。

3、能正確演奏所學樂曲。

4、具備一定的樂音聽辨能力。

在新的學期裏,鋼琴興趣班的課程將會在以下幾點進行深化落實與改進:

一、授課模式與內容:

學生們在第一學期均為初學,剛開始接觸鋼琴,我們上課着重於對鋼琴以及五線譜的認識與熟悉,上課以講為主以練為輔,同時配合一些基礎的視唱練耳內容。在慢慢熟悉了鋼琴和五線譜以後,我們將重點逐步轉移到演奏方面,注重演奏技巧的提高。同時加入更多進階的視唱練耳內容,全面培養學生的樂感。

二、示範演奏:

在第一學期裏,我們做到了每一首新學習的曲目都進行多次示範演奏,包括學生的示範和教師的示範。這些示範演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學琴的

積極性與趣味性,也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告訴學生哪些是正確的演奏方式。在第二學期裏,要讓學生進行更多的示範演奏,讓每個人都有充分的機會展示自己,同時也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我們要通過對一些關鍵性要領的示範,把學生可能犯的錯誤消滅

在萌芽狀態,提高授課質量。

三、共同作業與齊奏:

通常低年級的學生掌握知識比較慢,高年級的學生比較快,我們讓高年級的學生帶動低年級的學生,讓他們共同作業,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高年級的學生在教別人的同時,也在鞏固着自己的記憶。下學期會增加齊奏的時間,在齊奏中鍛鍊整齊劃一的節奏感和良好的整體音樂感,並且互相激發學習興趣。除了齊奏,還會採用分組演奏和接力演奏等競爭性強的內容,強化集體課的效果。

教學計劃 篇8

1、本學期教學目的與要求

20xx年,我校根據教材“在改善知識結構上,教材從大語文觀出發,既注重語文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又擴大語文的外延,將語文學習與學生的社會生活融洽在一起,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上獲得重要的體驗,修養上得到大幅提升。”的特點,我們結合起來,通過寫作檢驗學生的閲讀效果,瞭解學生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學目的)

通過全面系統地介紹寫作客體、主體和文本等基礎知識以及公文、事文、文學類文體等各種類型的文體寫作知識,要求學生掌握寫作基礎知識的技能,掌握常用的主要類別文體文本寫作要領。要求學生寫作訓練有素,打好紮實的基本功,注意構思立意、言辭表達,平時注意多閲讀多積累,鼓勵學生結全實踐寫作。(教學要求)

2、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體驗感悟,打破學生在國中階段對寫作課所形成的思維定勢,發掘愛好寫作的潛能,引導、培養和展示他們的寫作才能。一般採用閲讀分析滲透寫作知識,引發關注生活素材,課後寫作,精批總結,再進行課後賞析,展示佳作,激發學習興趣。

3、教學時間及安排:

教學時間共20周,60個學時,每週3個學時,已授課6周。

4、教學內容安排:

第一週

周次教學內容:應用文的概念、分類的方法;應用文的特點及作用,應用文通知的學習。

第二週

周次教學內容,應用文的寫作要求、寫作素養、寫作步驟;主題的含義、形成及其表現;決心書的學習。

教學計劃 篇9

本學期我任教六年級四班、五班、六班、七班的綜合課教學。

一、指導思想

繼續貫徹落實新課程改革思想,實施素質教育,更好的培養學生各方面綜合實踐的能力,帶領學生走入更廣闊的社會活動空間,豐富學生的知識、情感等方面的體驗。活動課程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和真實的社會環境,並有一定的研究難度和研究意義。在開展活動課之前,要儘可能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情分析

我任教的六年級四個班的學生近五百人,學生在過去的幾年中參與研究了許多課題,有一定的研究經驗,對於研究新鮮事物很感興趣,本學期配合日照提倡的文明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公民。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使學生對自己身邊的環境瞭解的更加透徹。

三、活動目標

1、在情感態度方面:

使學生了解日照的人情風物文化,關心父母的工作環境,關注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和義務的態度,培養合作精神和自我發展意識;培養學生珍視生活、熱愛生活。配合日照大力提倡的文明城市主題,教育學生做一個文明人。

2、在能力方面:

要着重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各種形式的表達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等。

3、在知識方面:

主要是通過學生探究學習,發現和獲得知識。即不再是以間接經驗為主,而是直接經驗為主。讓學生了解日照的名人,關心日照的未來,關注周圍環境。

四、教學措施

1、教學方法採用根據不同的內容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把模仿、體驗、探究、反思以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社會實踐等方式融合好,使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過程成為手腦並用,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充滿樂趣的過程。

2、瞭解和研究學生,把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聯繫。努力創造條件,使全體學生都能主動愉快地學習,進行自主探究,儘可能注意個性的培養,指導學生在主動學習中獲得成功,並分享成功的快樂。

五、內容安排

本學期主要以“日照文明”為大主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