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學計劃(15篇)

來源:文書谷 2.28W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成績已屬於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寫一份計劃,為接下來的工作做準備吧!那麼你真正懂得怎麼制定計劃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品德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品德教學計劃(15篇)

品德教學計劃1

一、指導思想:

以課程改革為導向,以育人為目的,以新的課程標準為軸心,着力從學生成長,發展與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現狀、問題和需要出發,教育學生做負責任的公民,學生有意義的生活,從而培養出一代“四有”新人。

二、學生情況分析

這一屆學生在七八年級的時候,他們的思想品德我都上過,所以我對他們是比較熟悉的。這一屆學生的學習也是很不平衡的,尖子生有,但不多,中等生較少,後進生佔了大部分。很多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學習興趣不高,整體綜合素質不高。

三、主要措施:

1、認真備課、上課,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切近於學生生活的主題與形式來引領學生生活,促進學生品德發展。

3、創設情景,引領學生積極自主地感悟人生的`意義,提升對自我、他人、社會的認識,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基本的善、惡、是、非觀念,學做負責任的公民。

4、將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藴涵鮮活的生活主題之中,注重課內課外相結合,鼓勵學生在實踐的矛盾衝突中積極探究和體驗,落實為學生的道德踐行,促進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

5、突出以學生生活實際為主,促進學生思想品德自主、健康發展。

6、協調將本科與其它學科的關係,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參與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進度:

時間




教學內容




課時安排




第1-4周




第一單元 認識國情理解國策




12課時




第6-8周




第二單元 全面建設實現小康




12課時




第9周




期中複習





第10周




期會考試





第11-14周




第三單元 振興中華笑迎挑戰




9課時




第15-17周




第四單元 立志成才報效祖國




9課時




第18-19周




期末複習





第20周




期末考試





品德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認真學習新課標,加強聽課與書寫反思學校每週的理論學習,深入鑽研教材,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九年級全一冊,內容分為四個單元,共十二課內容,根據本校學生的情況,本學期儘量學完全部內容,由於課程緊,因此應組織好學生平時的預習與課下交流,跟上指導,加強複習,提高學生掌握與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平時多聯繫實際多聯繫課本知識,進行運用。

三、學生情況分析

總體上講,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好,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還需要加強。部分學生學習缺乏興趣,課堂氣氛有待改善。

四、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生生活,適應社會。學習成績力爭上游。

五、教學進度與安排

周次課題課型

1公平、正義——人們永恆的追求新授

2在承擔責任中成長新授

3騰飛的'東方巨龍新授

4、全民共同致富新授

5人民當家作主新授

6走強國富民之路新授

7走科教舉國之路新授

8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新授

9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新授

10複習第一單元、複習第二單元、第三單元部分複習

11複習與期會考試複習

12共同描繪美好未來新授

13走向世界的中國新授

14美好人生我選擇新授

15複習第三單元複習

16複習第四單元複習

17複習第一單元複習

18複習第二單元複習

19總複習1

20總複習2

21總複習3

22複習與期末考試

品德教學計劃3

一、教學目標

國小《生活生命與安全》課程是一門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幫助兒童建立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和諧關係,學會關心自我、關心他人、關心自然、關心社會;培養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護的素養和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國小生活潑好動,身心處於發展階段。國小六年級的孩子已是國小的高段,這個時期的學生在經歷了國小几年的學習和生活,他們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對事物也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但他們對生命與自我、生命與自然、生命與社會的關係認識還不是很全面,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如何通過生活、生命與安全的課程教育,使學生在生活實踐中體驗人生,養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提高自我生存和自我保護的素養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六年級學生的心理、生理、認知等特點,採用適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促進學生學習和身心發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熱愛生命、安全生活、健康生活、呵護心靈、美化生活。

2、凸顯綜合性。本教材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以生命教育為主旨,有機融合了生命教育、人生安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勞動技能及生存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3、體現生活邏輯。本教材以學生的生活為軸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礎,是按照生活的邏輯、心理的邏輯而不是學科的邏輯來設計和編寫的。

4、重視兒童的實踐體驗。從根本上説,本課程不是側重於知識體系的教育,而是在於引導學生體驗,形成關於生活與生存的生命態度與情感,獲得有益的生命經驗,促進生命的健康發展。通過挖掘一些平凡、細微的生活事件,引導學生從平時熟視無睹的現象和事物中發現問題,提升心靈體驗。

5、發展兒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處於發展中的兒童具有利用自身的經驗和體驗進行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終注意調動兒童自身的教育資源,把兒童放在主體地位。

6、趣味性呈現,形式活潑 。內容的呈現採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用了許多精彩的故事、童話、案例,圖文並茂,適合兒童的思維發展特點和閲讀習慣,體現了課程內容設計的人文性,增強了趣味性和可讀性,對學生經驗與認知發展等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四、教學措施

1、採用活動教學。本課程是一種以體驗性學習為主的課程。教師要按照“活動教學”的思想,根據每課創設的情境,以個體經驗為載體,以活動為中介,精心設計活動,通過角色扮演、情境體驗、經驗分享、談話溝通、認知澄清、行為訓練等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師生共同參與,引起學生相應的心理體驗,從而施加積極影響。在活動中建立起為學生所認同和接受的規範和價值,促進學生達到自我認識、自我成長。

2、結合實際,活用教材 。本課程是師生雙方在活動展開過程中逐步建構生成的經驗性課程。它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活動的工具,也是學生開展活動時可以利用的資源。

3、採用多元性、發展性的評價。教師要根據兒童的心理特徵、學習形式和學習特點的差異性,採用多種方式的評價,除選用書面形式的測驗外,更應該採用“調查”、“試驗”、“探索”、“討論”、“服務”、“辨別”、“創造”、“表現”等豐富多彩的評價形式。

五、教學進度

第一單元 熱愛生命 3課時

第二單元 安全生活 4課時

第三單元 健康生活 4課時

第四單元 呵護心靈 4課時

第五單元 美化生活 3課時

品德教學計劃4

一、指導思想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有四個單元,根據國小二年級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從兒童經過一年級的過度,逐漸開始在更大的生活空間裏嘗試獨立生活的需要出發,設計主題單元。在單元的編排和組織上,教科書不強求體系的結構性和完備性,而是遵循兒童生活自身的邏輯,從兒童生活出發,以時間推進過程中兒童自己感知的生活“邏輯”為線索,選擇知道的重心,設計主題單元。同時,本冊教科書還試圖以社會技能、探究過程和方法的指導作為編寫的暗線。

第一單元“難忘的假期”共4課,以學生假期生活的回顧為線索組織主題,一方面從假期生活中歸納總結,讓學生認識每一天的意義,體悟“快樂的每一天靠我們自己去創造”,有效地穩定學生開學初的情緒;另一方面從經驗教訓中歸納總結,為新學期的學習生活提供豐富的引導與借鑑。同時,對學生專門的安全教育,與這一階段兒童獨立活動空間擴大、時間延長的需要是一致的。第二單元“我是中國人”則是從兒童的視角看我們的祖國,以中秋節、國慶節為中介,將學生融入祖國大家庭,融入這個有着悠久歷史的文明過度之中。以兒童的眼睛去看待節日,通過各種途徑開展瞭解祖國的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中華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瞭解,增強學生對我們偉大祖國的熱愛,並激發熱愛生活之情。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是繼一年級下冊“春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天的歌”之後又一個反映季節變化的主題,引導學生感受、欣賞秋天的獨特魅力,初步領會“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培養學生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第四單元“你·我·他”的教學肢體是羣體生活中人際關係和個人與集體關係的指導,單元圍繞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這兩條軸線組織素材,指導學生正確地看待自我、寬容地對待他人,瞭解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以及集體生活的基本原則。

這四個單元從兒童生活的學校、家庭、社區等主要空間出發並向祖國、世界延伸,在教學主題上分別側重重新課標所確立的生活的四個維度:健康安全;愉快積極、負責人有愛心;動腦筋有創意,並同時進行其他射干貨主題教育。

三、學期教學目標

1、態度與情感

體會快樂可以由自己創造,並願意創造快樂。學會從不同的事件中認識每一天、每一件事的意義。能積極地預防、應對外出時可能出現的麻煩。珍愛生命,名隊災害膽大心細。能從成果的展示中發現自己的收穫。能夠感受到過節的快樂和激動,增進親人間的感情。能積極加入到節日的活動中去,體會節日的色彩與樂趣。以積極的態度去了解自己的祖國,增進愛祖國的情感。感受並喜愛秋天的獨特魅力,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願意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珍惜人們的勞動成果。客觀地認識自己的優缺點並悦納自己,樂意向別人展現自我。能真誠地與人相處,尊重他人的獨特價值。

2、行為和習慣

會初步評價自己的生活。能發現並能自己設想外出活動是的麻煩,能處理常見的困難,並對處理方法進行評價。養成在日常生活中防止災害的良好習慣。積極參加小組合作活動。養成從各種渠道收集資料的學習習慣,自覺遵守升國旗時的基本禮儀。積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選擇生活和學習物品時有自己的判斷,不盲從,能細心觀察生活,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並虛心向別人學習。

3、過程和方法

在回顧自己的暑假生活中,學習自我評點,學習發現生活的意義。在模擬外出、面對災害的過程中,學會應對麻煩的方法,學會一定的防災方法。學習小組中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類探究活動中學習提問題、探索問題及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方法,在與他人交流合作中學習表達自我的方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學習讚賞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4、知識與技能

瞭解外出、面對災害時可能面對的麻煩。能發現並理解不安全的情景。有一定的日程防災知識與能力。熟悉校園及居住環境中的消防通道。能以多種形式彙報自己的假期生活。瞭解我國傳統節日。從不同途徑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能描述秋天的特徵、瞭解種子與果實的關係和種子成長的里程。懂得秋季的一些基本保健知識。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知道做人當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初步意識到他人的情感,能設身處地地從他人角度考慮問題,知道集體生活的一些基本原怎,學會友好地和他人交往,初步掌握一些與人交往的方法,嘗試運用這些方法妥善處理人際交往中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

重點:

1、珍愛生命,名隊災害膽大心細。能從成果的展示中發現自己的收穫。樂意向別人展現自我。

2、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3、學習小組中與他人合作的方法。在各類探究活動中學習提問題、探索問題及從多種途徑收集資料的方法,在與他人交流合作中學習表達自我的方法,在人際交往活動中學習讚賞鄙人和向人致歉的方法。

4、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知道做人當自尊、自強、自愛、自立,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初步意識到他人的情感

難點:

1、極參與實驗、觀賞等活動,學會簡單的技能。關心身邊的人和事,主動為別人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2、具有初步的辨別能力、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

四、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平時嬌生慣養,集體主義思想淡薄合作意識很差,法制觀念不強。另外,二年級的國小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二年級的.國小生一種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五、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提高四個意識

目標意識:即活動的目的性。每一項活動,從確定活動主題、選擇活動內容、採取的活動方法,乃至整個活動過程都要有明確的目標,而不是為活動而活動。作為綜合性課程,每項活動的目標也是多重的,有的是顯性目標、有的是隱性目標。教師在完成顯性目標的同時,特別要注意藴含在活動中的隱性目標。

主體意識:兒童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精心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以達到學生自主學習、自我建構,改變學生圍着老師轉的局面。

情感意識:以教師的真情實感調動學生的情感,注意通過學習活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動挖掘兒童對生活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形成對人、對事的正確態度。

診斷意識:即注意對兒童課上生成性問題的指導,以及學生對學習的反饋。

2、做到四個尊重

尊重學生的生活體驗。兒童對生活有自己的體驗,與大人不完全相同。因此,要理解和認識兒童本身的體驗、感受在他們認識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過程中的重要意義。給學生體驗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自己得出對生活的看法。而不是用成人的體驗代替兒童自己的體驗。

尊重學生的選擇。學生有自己的興趣和選擇,教師應幫助學生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討論達到目標的最佳學習途徑;同時要給學生一個更寬鬆、更開放的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學習氣氛,在選擇中提高認識。

尊重學生的人格。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具有自己的人格尊嚴。過去我們不太注意保護兒童的人格尊嚴,在教學活動中有意無意地傷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害了兒童的自尊心。這點請老師們注意。

尊重學生的個性。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要轉變觀念,由統一教育向差異性教育轉變,關注每一個學生,能夠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不同的尺度衡量不同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

3、實現四個轉變

由過去的灌輸向積極地引導轉變。過去我們考慮比較多的是教什麼?給學生什麼?重在講道理。教師在備課和教學過程會考慮最多的是怎樣把要教的東西給學生講清楚。現在應從重在講變為重在引,教師要研究學生的需求,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給予積極的引導。

由問題的主考官向積極啟發轉變。過去教師在引導學生研討問題時,更多地是充當主考官的角色,即“我問你答”。現在我們更強調啟發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出問題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課堂上的主宰者向與學生共同探討問題的合作伙伴、朋友轉變。教師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要能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對於自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己的過失和錯誤不加掩飾,與學生一起探討、解決各種問題。

由道德行為的評判者向輔導者轉變。對一個事物、一種道德行為不是由教師來評對與錯,而是輔導學生通過比較、研討學着自己判斷。教師要樹立服務意識,為學生提供學習服務,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和道德行為習慣。

4、體現四個互動

師生信息互動。教學過程是師生間、學生間信息交流和相互勾通的過程。這種交流不是單向的,即僅僅是教師對學生的傳授,而是相互或者多向的。讓大家各抒己見,共同研討,相互啟發。當然,在這裏,教師的引導作用十分重要,教師要善於通過生動而準確的語言表達,通過自己的眼神、手勢和表情向學生傳遞信息。同時,要善於發現和捕捉兒童在研討中的閃光點和生成的問題,並給予積極的引導。

教材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現實的互動。教材是範例,要研究教材,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進行啟發和思考,利用教材中的典型事例來進行研討,不能完全撇開教材。但又不能拘泥於教材,要善於開發教材外的、來自家長、學生、社會方方面面的資源。只有開發教育資源,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生活。

國小二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學習活動與實踐活動的互動。低年級重在養成教育,任何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都不能離開反覆的實踐,要注意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要通過實踐強化和鞏固所學的內容。

兒童個體的獨立學習與兒童間合作的互動。要發揮每個兒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獨立完成一項任務的能力,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都有成就感;同時又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在學習中發揮羣體的智慧。對於低年級學生,到底能在多大範圍進行合作,怎樣有效地合作,需要老師們很好研究。

六、教學時間

按規定時間進行教學。

品德教學計劃5

為了弄好七年級年級政治教學工作,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情,使其健康成長,特制定此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年級學生中有的同學心理素質好,能及時調劑自己適應特定的環境,性情良好;一部份同學活潑開朗,熱情大方,屬外向型性情;一部份同學沉着冷靜,謹慎謹慎、沉默寡言,偏向內向型性情;也有極少數同學存在着嚴重的心理偏差,如性情孤僻,妒忌心強。這些性情各異的學生都需要學習心理品質和道德情操方面的知識,用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熟悉自己,以使自己向着良好的方向發展。

二、教材內容分析:

七年級年級思想品德內容都圍繞着"珍重生命、新的學習環境"這一中心內容來編排,內容編排逐層遞進,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第一冊由六課書組成。書的內容編排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具有時代感,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創新精神,珍惜受教育的權利,加強實踐環節等推陳出新增進素質教育的理念。

三、具體措施:

1、平常教學工作,認真備課、上課、批改作業。

2、上課之前教師先出示所講內容的提綱,學生根據提綱預習,然後教師根據提綱講授。

3、佈置學生到生活中自己蒐集相干的實例,帶到課堂上講解。

4、七年級政治所觸及的'內容都是心理方面的知識,內容相對七年級年級的學生來講較抽象,對課文中的理論論述很難理解,所以教學法中採用結合實例的方法來理解知識點,充分利用課本中的實例和同學們蒐集來的實例,使知識點形象化

5、利用課本中的小欄目進行討論,歸納,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

6、完一節課後,利用練習中的活動材料組織同學討論,交換,教師指導對此章進行課外輔導。

7、學習差的同學多進行課外輔導。

品德教學計劃6

二年級有三個教學班,這些學生活潑好動,上進心和求知慾都很強。這就要求利用品德與生活課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學會做人,樹立班集體榮譽心。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每個人去學習。

 一、 指導思想

按照課程標準編寫的《品德與生活》教材(人教版),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實現了教材功能的轉變。它不再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而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藉的範例、話題,是與學生進行對話的文本,是引領學生進行生活的橋樑,是學生學習知識的枴棍。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認真研讀新教材,從整體上把握這套教材的設計理念、基本思路和特點。弄清每篇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教學目標,只有這樣,才能用好新教材。

二、本學期課程教學目的要求和任務

本冊三個單元共12個主題,落實了課標四個方面內容要求:

(一)健康、安全地生活

1、秋涼了要添加衣服;

2、秋遊出發前準備什麼,出行安全,怎樣防止丟失和掉隊;

3、學做小雛鷹,要勇敢,不嬌氣。

(二)積極、愉快地生活

1、快樂的暑假生活,我的心願;

2、團團圓圓過中秋;

3、做個“快樂鳥”變煩惱為快樂。

(三)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1、當好值日生、我是小小保潔員、讓我們的'教室清潔又美麗;

2、“好書大家看”同學間的友情;

3、“團團圓圓過中秋”家人間的親情

(四)動腦筋、有創意的生活

1、“找秋天”、“神祕的月亮”發揮觀察力、想象力;

2、“留住秋天”、“秋天的遊戲”發揮想象力;

3、製作“感謝卡”“我的成長包”“樹葉標本”等發揮動手動腦的能力。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年級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平時嬌生慣養,集體主義思想淡薄合作意識很差,法制觀念不強。另外,二年級的國小生思想品德情感形成還不穩定,意志品質的自覺性、果斷性、堅持性和自制力相對較差,但也容易塑造。同時,二年級的國小生一種責任感和自尊心逐漸產生形成,要求自己的一切應比過去做得更好,更認真,就可利用思想品德課,抓住這個極好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和意志品質。學生心目中的榜樣不多,但模仿性較強,因此利用教材讓學生樹立榜樣意識。

四、教學措施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有趣味性的教案,讓學生在輕鬆和諧的環境中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多樣化。

3、採取集中輔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的方法。

4、課堂上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來。使同學們養成愛思考愛生活的習慣。

品德教學計劃7

一、學科分析:

經過了多年的教學積累,我發現,考試的答案不能隨意發揮,必須依靠課本的知識點為依據。於是,總結出以下幾點回答問題的方式:首先搞清題目説什麼,可以用哪課書的知識點(框題、小標題)回答問題,接着找內容(那段話),最後結合題目進行分析。當然,這要看每道題的分值,分值不高,最後一步可免。對選擇題,一定要多看課本,多做練習。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思品上冊的教材的內容,全書共有四單元、十課書。

1、第一單元是相親相愛一家人。這一單元有兩個內容,一是愛在屋檐下,二是我與父母交朋友。這單元的內容主要是講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青少年成長的搖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成長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學會同家長溝通,處理好與家長的關係,對青少年來説是十分必要的。。

2、第二單元是師友結伴同行。這一單元的內容有兩個,一是同儕攜手共進。二是老師伴我成長。這一單元的內容是關於在學校人際交往中,我們同老師,與同學交往出現的相關問題。

3、第三單元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本單元的內容兩個,一是多元文化“地球村”,二是網絡交往新空間。這單元的教育屬於未來教育,可以培養我們面向未來的開闊視野和開闊胸襟。

4、第四單元交往藝術新思維。這一單元的內容有四個,一是友好交往禮為先,二是競爭合作求雙贏,三是心有他人天地寬,四是誠信做人到永遠。中學生要融入社會,瞭解現現代社會的交際方式,注意自身的言談舉止,學會展示自己,就要學會交往。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要求中學生在家庭中要學會與父母交流,溝通,體會家長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長輩,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

2、我們要正確處理學校內的人際關係,養成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在學校這個具體情境中與人流暢地交流,溝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入手,最終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友好交往,同時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是讓我們瞭解網絡交往,學會自我保護,過健康的網絡生活。

4、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竟爭、如何關心他人、如何誠信做人等等。

四、教學重點:

1、在家庭中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教育,子女與父母交往溝通能力的`培養,作為子女要孝敬父母。

2、與友同行的內容,明確朋友的含義和意義,交友的方法和人際溝通的藝術。

3、網絡生活的雙面性,瞭解網絡既有很多優勢,但網絡也會帶來很多傷害,網絡環境複雜,容易對中學生帶來傷害。

4、平等競爭,換位思考,與人為善,平等尊重你我他,誠信守則,誠信的智慧。

五、教學難點:

1、代溝和逆反心理的產生和危害,家庭關係的確立。

2、正確面對青春期男女之間的交往,正視男女之間交往的現象,理智地把握青春,作出負責的選擇,在交往中學會保護自己。

3、自覺遵守網絡規則,樹立自我保護意識,為維護健康網絡環境儘自己應盡的義務。

4、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寬容他人,悦納自己。

六、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課程標準,熟悉教材,通過聽課等方法吸取經驗,把握每節課學生互動的內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2、課堂上注意調控,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發言,發表見解,教師從中點拔。

3、指導學生做好課前學案,養成積累知識、做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堂上多讓學生髮言,培養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

七、教學輔助活動:

1、通過主題探究,讓學生活學

2、通過學案練習與講評,讓學生實學

3、注意總結、積累資料,不斷形成教學反思和教學論文。

品德教學計劃8

學生情況分析

(一)對思想品德學科學習的認識

全校學生對思想品德學科的目的不明確,一部分學生誤認為主科語、數、外就是興趣,會考要考的高分科目就是興趣。興趣對一些基礎不好的學生來説尚無定型,隨着年級升高、任課老師變化而變化。會考壓力越大,對主要學科興趣越高,對一般學科興趣越低,並呈現興趣的多樣性。喜歡某老師,則某老師所任的學科就是最大的興趣。興趣的變化不穩定,反映出學生在興趣上的不確定性,沒有形成自己的獨特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

(二)學生學法上的不恰當。

通過上學期未統考來看,學生會讀圖、識圖、漫畫分析的只有三分之二。還有近六分之一的學生不能獨立完成作業。學生考“抄書本”的要佔36.%。鑑於以上情況,許多學生還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停留在“上課記筆記,考試考筆記,抄書本,考後不理解”的應試教育的一套。還是不會“注意觀察”、“思考理解”、“識記聯想”、“應用遷移”。停留在“攙着走”,甚至“牽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問題,任其自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己不會查找材料,不能分析資料、運用資料獨立完成佈置的學習任務,要靠老師、家長指導才能完成。造成考試成績很低。

九年級學生即將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業,面臨着人生的一次重大選擇。每位同學都能夠很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航標,對成才和擇業之路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因而在學習上有一定的學習興趣,學習比較認真刻苦,經過兩年多的學習積累了豐富的學習經驗,有了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能夠做到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自主學習 ,不僅能對簡單的問題做出正確的分析而且還能對一些較為複雜的問題進行分析綜合。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適應探究性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材分析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材主要有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 上學期已經學完,本學期的主要內容是:第四單元: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民族政策常識、時事政治、總複習四部分內容。教科書所設的四個單元的內容是有內在聯繫的:它將引導學生正確認清國性、理解國策;深刻領會我們國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目標的現實需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加強建設。

教科書的呈現方式繼承了前四課的優點,每課內容主要有“探究園”、“國性導讀”、“實踐與評價|”、“閲讀與感悟”四個既有功能區別又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的板塊組成。這是對教科書的'再創造,是“用教科書的”的體現,也是這冊教科書的特色所在。

教材重點難點及突破重點難點的措施和方法

1、什麼是民族政策

2、我國民族關係的原則

3、如何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

4、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

5、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6、三代表

7、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8、科技創新

9、我國面臨着嚴重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

10、為什麼要把計劃生育作為我國的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1、如何理解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2、如何實現共同富裕;

13、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要求;

14、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作中心環節;

15、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體。

針對上述教學重點和難點在教學過程中主要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教學情境打造教學平台,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獲取知識,在討論、辯論中培養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

幫困扶優的措施

通過“你喜歡嗎?”“你會嗎?”“你能行嗎?”“我棒嗎?”“你認為如何?”“請你談談看法”等問卷形式,瞭解學生對思想品德的興趣、參與度、重視程度及對學生的學法、並進行了統計與分析。

課堂是教與學共同活動的場所。在組織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應將主要任務放在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習慣、學習能力上,培養良好的學習素養與探究能力。

1.教會學生學習技能。這是學法輔導中的主要任務。教師需向學生講授學會學習思想品德的方法。首先要學會讀圖、識圖、填圖的本領。通過課文中“閲讀材料”、“活動內容”、“表格填寫”、“問題回答”要求能自己獨立完成,並有提出質疑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對學生活動做具體指導,組織有效的教學。教師多使用談話法,開展“談”、“議”、“講”、“練”、“填”相結合的方法,並利用多媒體教學,不斷給學生以新鮮感。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思維力、創造力。要指出學生不良學習心理的弊端。引導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計劃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計劃學生自己去查尋材料,或者同學之間開展相互討論和幫助等方法來解決,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

要對學生進行思想上和學法上兩個方面的指導,進行心理品質教育和思想教育,要求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創設合適的教學環境。

1.要求學生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增強學習的內動力。

現代社會科學急需大量的懂信息知識的人才,以此激發學生學習思想課的求知慾,激勵學生學好政治課的興趣。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

3.教會學生學習技能。這是學法輔導中的主要任務。教師需向學生講授學會學習地理的方法。首先要學會讀圖、識圖、填圖的本領。通過課文中“閲讀材料”、“活動內容”、“表格填寫”、“問題回答”要求能自己獨立完成,並有提出質疑問題的能力。時事政治會、新聞發佈會,對學生進行時事政治教育。

4.加強雙邊活動、完善反饋機制。為了確保思想政治教學任務的全面完成,使各類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到成功帶給他們的滿足和愉快。有了這種體驗,學生就不再表現出種種情緒上的干擾,從而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

確立的教學研究專題

對九年級政治“綜合實踐課”的思考

活動課作為一種新的表現模式,在新修訂的《課程標準》中應運而生。九年級新教材在每節後都出現了喜聞樂見的“活動課”。怎麼能使“活動課”上得生動而有意義?下面,我就對此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教師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視

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用於開展學生課堂活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於課堂總數的百分之二十。因此活動課是必修課,絕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二、教師對活動要進行適度指導

三、教師要注意“活動”面向全體

“活動課”不是課外活動,它是面向全體,讓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的課。教師要根據活動的內容,學生的具體情況作出具體的部署。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參與活動的全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都有受重視的感覺,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信,才能使學生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從而享受參與的快樂,還能使學生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收集、分析、利用信息材料的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師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活動課”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其參與過程的評價。即評價應反映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表現,以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而不僅僅是針對他們得出的結論。即使最後結果按計劃來説是失敗的,也應從學生參與活動的態度、積極性,獲得寶貴經驗等方面去評價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計劃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品德教學計劃9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以______和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引,在教科室與部教務處的指導下,積極推行學校的“集體備課,資源共享,課後反思”的集體備課制度。加強組內教師教育教學理論學習,深入鑽研教材,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做好教學常規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學習能力、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思想政治基礎。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將學生的視野引向世界,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發展與完善,對學生着重進行心理教育、國情教育,理想教育。本教材可讀性強,教育功能突出,理論聯繫實際,文體通俗易懂,可以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性。突出了重點、熱點、思想點,這是教材特點。重點在於增強學生世界觀、人生觀,,教理導行。難點在於提高學生認識和學生的踐行指導。

三、學生情況分析

總體上講,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好,紀律性與自覺性比較強。但部分學生學習缺乏興趣,課堂氣氛有待改善,學生思維靈活性不夠強,目的不明確。

四、教學目標

培育學生具有世界眼光,能正確處理國中學生畢業所面臨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國情教育,理想教育等。掌握知識,在明年會考取得優異成績。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教綱。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積極參加集體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有“書”。認真細緻的批發學生作業,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

2.虛心學習,本期聽課要不少於20節,多聽與政治科相關教師的課。

3.認真及時寫好計劃和總結,按計劃實施教學工作。

(二)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科組、學校的教研活動,承擔學校安排的本期政治的教研課,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化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閲讀、自學、練習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積極靈活的學習同時輔助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提高了差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自信心。

3、開展“一幫一”活動,鼓勵優生帶差生,把每個班分成若干學習小組,落實責任和要求,組長監督學習,檢查複習、預習及練習,及時反饋,提高整體教學效果。

4、雙邊活動,嚴抓課堂紀律。瞭解學生,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瞭解學生學習及思想狀況,及時做好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學好習。嚴格要求學生,一視同仁。

六、教學進度與安排

周次課題課型

1第二單元:(第三節)新授

2新授

3第三單元(第二節)新授

4第三單元(第三節)新授

5第四單元(第一節)新授

6第四單元(第二節)新授

7第四單元(第三節)新授

8第五單元(第一節)新授

9期中複習複習

10期會考試、試卷講評講評

11第五單元(第一節)新授

12第五單元(第二節)新授

13第五單元(第三節)新授

14八年級上冊複習(一、二單元)複習

15八年級上冊複習(三、四、五單元)複習

16八年級上冊複習(一、二單元)複習

17八年級上冊複習(三、四、五單元)複習

18期終複習複習期終考試

品德教學計劃10

一、本冊教材的總體構想

國中生的生活領域不斷擴大,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為主,逐漸過渡到公共生活、社會生活。從關注自我、家庭與學校,開始思考個人與社會、人類、自然的關係。

本冊教材比起前三冊教材要抽象、枯燥些,教學難度也大些。

本冊教材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進行有機整合,按照學生身心特徵和思想品德形成規律,針對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學會交往合作、增進學生與父母、老師之間的關係;學會正確交友;明辨是非、認識自我;學法、知法、懂法、守法;正確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等內容,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經驗、情感和能力,加深學生對自我、對他人、對國家、對社會、對自然的認識和理解。從而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統一的教學法目標。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特點:本冊教材以學生生活主題模塊的方式建構,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通過單元主題引領板塊主題及各課內容,有大量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實踐,重視以品德教育為核心,並注意自然滲透。每個單元都將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和知識加以整合,使學生良好品德的養成,在認知,情感,能力等各個方面得以均衡發展。

2.知識結構:本冊教材以學生生活主題為主線,在知識要求上循序漸進,逐漸加深,不斷增加問題的挑戰性,儘可能促使學生將所掌握的學習生活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加以應用。

3.知識內在聯繫:教材考慮了前後呼應、層級銜接、螺旋上升、每個單元既相對獨立,又是整個教科書體系中相互聯繫着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學情分析1.學生知識能力基礎:學生知識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事情問題都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進入青春期,自我意識和自尊心不斷增強,他們喜歡懷疑、探索、爭論和批判,但同時缺乏足夠的理智。

2.個別差異:各方面的原因,個別學生可能出與大家不相符合的思想和行為,需要教師專門引導。

3.學生難以理解的問題和容易出現的錯誤:怎樣交友。我分析八年級違紀學生的原因和現狀,很多學生不願意説出同學做的不對的事,他也知道不對,但是就是不説,包括平時學習表現都非常好的。即不能正確區分真正的友誼與&“江湖義氣&”或&“哥們義氣&”。還需要教師正確引導。

三、教學策略

有針對性指導

本冊教材以德育教育為主,從思想上要讓學生有所領悟,並在行動中進行實踐,對差生進行補差,優生培優;從而達到本冊教材所要達到的`要求。

教學手段與方法

本冊教材有大量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實踐,所以以學生活動體驗為主,採取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等方法。教師進行指導。

課件教具自制教具或多媒體資料,並應用於教學。

綜合性練習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作業方式,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的統一性。

四、教學實施

本冊教材從國中生的生活領域不斷擴大,從個人生活、學校生活為主,逐漸過渡到公共生活、社會生活。從關注自我、家庭與學校,開始思考個人與社會、人類、自然的關係。

本冊教材比起前三冊教材要抽象、枯燥些,教學難度也大些。

五、課時分配

1第一單元自然的聲音(6課時)

2第一課人類的朋友

3第二課哭泣的自然

4第三課做大自然的朋友

5第二單元公共利益(6課時)

6第四課共同的需要

7第五課公私之間

8第六課公共利益的維護

9第三單元在同一片土地上(5-6課時)

10第七課中華民族大家庭

11第八課共同的願望

12第四單元勞動創造世界(6-7課時)

13第九課人類的需要

14第十課尊重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

15第十一課樂於勞動,善於勞動

16第五單元市場考察(6課時)

17第十二課走進市場

18第十三課法制:市場經濟的護衞者

19第十四課品質:市場的通行證

品德教學計劃11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國小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教學策略

因為教材已不是顯性的道德説教,而是採用隱性的、滲透的方式實施對學生的價值引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動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感覺去進行體驗。教學中可採用對話性、活動化、體驗性、開放性和價值滲透性的教學策略。

1、對話教學策略。教學中,要藉助教師的引領,開展學生與文本以及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元、多維式對話。教師特別要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問題,大膽質疑,掀起對話波瀾。對話能否順利推進並取得實效,關鍵取決於教師的反饋信息是否及時、得當且具有較高質量。反饋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注重激勵性;既要洋溢着活力,又要對師生互動有所推進,並添加進新的意義。要從關注學生生命的高度提高對話的質量。教師的反饋越精彩,就越能對學生起引領作用。

2、活動化教學策略。教學時,不要引導學生進入文本機械地去學習、掌握有關科學知識、生活技能、道德觀點和社會常識,而是要充分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尊重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在引導他們全員、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參與、親歷活動。這裏所説的“活動”,包括外化顯形的具體操作型活動和內涵隱形的心智型活動。“全員參與”,就是讓全班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不讓一個學生被排斥或遊離於活動之外;“全程參與”,是指學生的參與不能是一陣子,而是要在系列主題活動的銜接和滾動中自始至終地去參與;“全身心”,是指學生不僅要用身體去經歷,而且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多感官”,就是要發揮多種感官的功能,讓學生用耳朵聽聽、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用鼻子聞聞、用腦子想想,以強化對外部世界的感受。

3、體驗性教學策略。在傳統教材中,編者對教與學所追索的意義都進行了預設。這種預設的意義或結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變更性。要求學生無一例外地去認同、去掌握,由此導致教學步入硬性灌輸和“齊步走”、“一鍋煮”的誤區。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具有開放性,主要是引導學生去參與活動,在活動中去感受、體驗個人與他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我(即發展的“我”與現實的“我”)的關係,從而建構和生成課程的意義。

4、開放性教學策略。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材不是不可變更的靜態文本,而是包含了多元性和差異性的教學素材,為教師創造性地開發、利用本地區、本校以及家庭和學生本人的資源,提供了範例和空間。教師要想借助教材成功地引領教學,就要從傳統的傳授教材的角色轉變為教材使用中的決策者和創造者。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重組,使教學呈現出動態的、富有彈性的流程。

品德教學計劃12

一、學生分析:

1、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了一學年的新教材學習,掌握了一定的與學生日常生活比較密切的心理品質知識和一些法律常識,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他們比較自覺認真地學習。一學年下來,特別是學生的閲讀能力、分析問題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2、八年級學生特點:總體上講,學生學習積極性比較好,普遍都有自覺性。但是課堂氣氛有待改善,學生思維靈活性不夠強,部分學生學習缺乏興趣,目的不明確。

二、教材分析:

八年級政治上冊的`教材的內容,全書共有四單元、九課、十九課時。教材可讀性強,教育功能突出,理論聯繫實際,文體通俗易懂,可以調動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積極性。突出了重點、熱點、思想點,這是教材特點。

教材重點、難點:重點在於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教理導行,學會做人。難點在於提高學生認識和學生的踐行指導。

三、指導思想:

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和科教興國的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本學期八年級政治歷史教學要發揮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以認真完成學校工作任務為己任。

四、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要求中學生在家庭中要學會與父母交流,溝通,體會家長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長輩,處理好同父母的關係。

2、我們要正確處理學校內的人際關係,養成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在學校這個具體情境中與人流暢地交流,溝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3、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入手,最終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民友好交往,同時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再是讓我們瞭解網絡交往,學會自我保護,過健康的網絡生活。

4、進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如何合作竟爭、如何關心他人、如何誠信做人,遵紀守法等等。

五、教學措施

(一)、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1、認真鑽研教材和課程標準,熟悉教材及其指導思想,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授課“胸中有‘書’,腦中有‘綱’,目中有人,手中有‘法’。把握每節課學生互動的內容,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2、課堂上注意調控,讓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發言,發表見解,教師從中點拔。

3、指導學生做好課前的收集資料和圖片的準備,養成積累知識、做筆記的良好學習習慣,課堂上多讓學生髮言,培養學生的口頭表述能力。

4、認真細緻的批改學生作業,全收全改,及時收發。嚴格要求學生獨立完成作業,及時檢測。重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給學生的學習方法。

(二)積極參加教研活動,提高業務水平

1、積極參加科組、校的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能力;積極撰寫教學論文或教學設計。

2、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理論水平。平時注重再學習,瀏覽百科,攝取與政治學歷史科相關的理論知識和當代社會新科技發展信息,滲透到教學中去,使教學更有説服力。

(三)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1、優化課堂教學。教學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採用討論、演講、閲讀、自學、練習,小論文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化。

2、引導優秀生積極靈活學習,同時輔助好差生,做好差生個別思想工作,利用課餘時間輔導,充分調動‘差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品德教學計劃13

一、教材分析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本冊共有四個單元,每個單元下設了3—4個主題,各單元體例結構如下:

主題文字:引出一個話題或對某個話題進行提升,一般是該主題主要思想和觀點。

提示語:一般作為對某個話題的的拓展,引導學生思考或開展相應的活動。

旁白:作為和學生對話、溝通的主持人,有時為前後內容起傳承作用,有時為學生提高一種思考方向或揭示某個觀點,有時向學生提出問題。作用相對靈活。

情境對話:一般是經過錘鍊的真實生活的再現,幫助學生對自己得生活經驗進行反思和整理,深入地感受自己、感受他人。

照片:真實地呈現社會現實,包括學生的活動場面。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認知、加深體驗、開展活動等。

圖標:包括“活動、交流、小資料”等,引導多樣化的學習活動,啟發學生調查、體驗、討論、探究、閲讀、製作、蒐集整理信息等。

學生作品:有時是提供一個可供討論的案例,有時是體現學習過程、呈現學習成果,使學生產生親切感,增強其溝通與表達的慾望。

白框:啟發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對生活的體驗,記錄自己的學習成果,引導他們成為學習活動的主動參與者和創造者。

二、指導思想

1、積極轉變觀念

(1)樹立綜合的、開放的課程觀

綜合的課程觀要求我們走出以往的學科教學模式尤其是説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學生的生活,根據學生實際需要組織教學活動,積極引導他們在生活中饒有興趣地學習、探究、體驗,在學習中愉快地生活、成長,獲取對社會的整體認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觀。開放的課程觀要求我們充分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要注意聯繫本地區和學生的實際,官職社會中新的信息、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對教科書中提出的問題、預設的活動進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時、合理地調整教學目標,靈活有效地推進教學過程增強教育的針對性、生動性和實效性。

(2)樹立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我們引導他們去關注生活,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強調體驗式、探究式和研討式等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嘗試着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權利和個性發展,在基本的是非標準基礎上,允許他們在多元價值中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悦。

(3)樹立與時俱進的教師觀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是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組織者、支持者和參與者。我們的任務不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幫助學生去體驗、去探究。為達到這樣的目標,我們要放低姿態,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要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不用既定的結論代替學生的思考;要和學生交朋友,勇於面對真實的自己,要關注生活,開闊視野,勤於學習,不斷吸收時代的信息,與時俱進;對於教材倡導的教學活動,要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和創新。

2、注意整體把握

為了體現一種兒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為學習喜愛的朋友,讓他們願意與教材中的兒童對話,教材中呈現的內容有很多細膩的生活場面和真實個案。然而教材中的範例只是一種提示,它並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因此,我們要通過這些提示去整體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這些範例豐富學生認知和情感體驗,又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要進行合理的取捨,或加以適當的拓展。

三、教學理念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目標的三個方面是一個有機結合的統一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從而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

2、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在教學時要善於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結合學生現實生活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共同探究學習主題,不斷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經驗,使學生在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中,形成符合社會規範的價值觀。

3、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教師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4、充實教學內容: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注重與語文等學科教學內容的緊密結合,注重與學生生活和社會的聯繫,要把靜態的教學內容和學生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內容可以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包括社會生活中對兒童發展有意義的題材,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聯繫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及時豐富、充實課程內容,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

5、拓展教學空間:

教學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教學空間不侷限於學校和課堂,應創設條件儘可能向社會延伸。為此,教師應積極地開發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創造條件讓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體驗社會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獲得經驗,逐步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的能力。

品德教學計劃14

一、學情分析:

六乙班有 50 名學生,本班學生在學習習慣、行為習慣較好 ,但許多孩子來自農村,視野不開闊,因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規定,兒童年齡與生活的實際,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編寫的,它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只是在相互關聯中得到發展,以較好的落實三維目標。

全冊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學會合作》,意在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學會合作,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第二單元《放飛和平鴿》,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第三單元《只有一個地球》,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二、全冊教學要求:

1、瞭解地球的基本知識,熟悉世界海陸分佈等情況,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性,瞭解中國的面積、行政區劃、地理位置,讓學生知道各國在經濟上互通有無的重要性,正確對待互聯網。

2、使學生有意識地關心和愛護人類共同的生存環境,學習一些常見自然災害中的自救知識,理解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重要,增強學生自覺主動保護物種的意識和情感,幫助學生

逐漸養成節約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的良好習慣。

3、和兒童一起走進多樣化的世界。培養學生開闊的視野、寬容的心態,正確認識其他文化,積極吸取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好的發展本民族的文化傳統。

4、使學生懂得和平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確對待科學技術,初步瞭解聯合國的性質和宗旨以及重要作用等。

5、使學生能夠逐步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並據此獨立安排自己的生活,發展他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直面並審視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學會確定自己的生活和學習目標,學會獨立。

2、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

3、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

4、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四、提高質量措施:

1、教法與時俱進,適應學生的實際,以及新課改的需要。

2、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使課內與課外有機的結合起來。

3、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

4、經常開展與課堂有關的活動。

5、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全冊教學進度安排表:

第一單元 學會合作 第1周至第3周

第二單元 祖國我為你自豪 第4周至第6周

第三單元 放飛和平鴿 第7周至第12周

第四單元 只有一個地球 第13周至第15周

第五單元我的未來不是夢 第16周至第18周

品德教學計劃15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為落腳點,繼續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探索課內外相結合、師生相協調的課堂教學優化模式,切實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二、 具體教學研究目標:

根據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及少先隊工作計劃的安排,結合教科室工作計劃,經本教研組老師的集體討論,本學期擬開展以下主要工作:

1、 低段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學,要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用三條軸線和四個方面組成課程的基本框架,並據此確定課程的目標、內容標準和評價指標。三條軸線是: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四個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通過教學,培養學生“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的思想情感。使他們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2、 中段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要根據國小中段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瞭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交互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本學期將圍繞以下內容展開教學及教研活動:A、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B、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C、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D、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E、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 高段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是我國學校教育社會主義性質的重要標誌之一。通過教學要培養它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養成文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起着重要的指導作用。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文明禮貌、遵紀守法的行為習慣;初步使學生在基本的思想觀點與道德觀念上具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在瞭解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樹立崇高理想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社會責任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