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三地理教學計劃四篇

來源:文書谷 1.86W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我們的工作又進入新的階段,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長,是時候開始寫計劃了。什麼樣的計劃才是好的計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學計劃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高三地理教學計劃四篇

高三地理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新課程標準、20xx年考試大綱和考試説明為依據,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法指導,以"專題複習"、"專題訓練"和"綜合測試結合"為主,重在抓知識間的聯繫,實現對地理主幹知識的鞏固、完善,對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發展。

二、具體措施

1、重視基礎知識,強化主幹知識,重整合提升

緊緊圍繞考綱要求,既要夯實基礎知識,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個知識點,又要準確把握主幹知識體系,既不能有知識盲點,也不能漫天撒網,應以幹帶支,重在貫通。

自然地理,應講透原理和規律,形成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自然地理知識較難,但規律性強,應該講清地理概念,講透地理原理和規律,並通過典型例題和變式圖,或者結合區域實際,強化對概念理解和原理運用的能力。

人文地理知識理解並不難,但內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點,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因此在複習方法與策略上,應抓住核心知識,即區位因素(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市的區位因素、交通的區位因素及商業的區位因素等),剖析典型案例,理清知識線索,並用於其他案例的分析。如在學過了美國商品穀物農業後,我們可以借鑑美國成功的經驗,從地理的角度提出我國東北發展商品糧基地的措施:以大規模經營來應對市場競爭;發展先進科技和建立一流的科技服務體系;實行農業一體化經營、延長生產鏈,提高經濟效益等。學習了德國魯爾區的興起,經濟衰退,振興後,聯繫我國的一些老工業區如東北老工業區的振興,煤炭城市焦作的產業轉型,寧夏煤城"石嘴山市"經濟的轉型等都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對於區域地理,應運用系統地理的原理進行分析,提高綜合思維能力

區域地理的綜合複習,一般包括8個方面:位置、氣候、地形、河流、資源、交通、農業和工業。通過對8要素的分析,弄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繫,以及自然地理要素對人文地理要素所產生的影響等,從而使學生對區域的整體性有完整的瞭解。所以區域定位非常重要,這就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記憶一些重要的經線,緯線穿過的地理事物,一些典型地理事物的輪廓,一些關鍵性的符號和註記等能幫助學生區域定位的信息。同時要引導學生進行跨區域比較,通過比較,有利於學生加深對地理學區域差異的認識,有助於開闊思路,提高能力。

2、抓知識結構,查漏補缺,重內在聯繫

對重點知識進行系統整理,形成專題,既要挖掘知識間的橫向聯繫,又要透視知識間的縱向聯繫,構建知識體系框架,重在運用,力求各個擊破。

地理屬於文理兼備的學科,不僅綜合性強,而且邏輯思維性很強。掌握知識的關鍵在於吃透規律和原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同時複習不能簡單的機械的重複,而應是將所學過的基礎知識和已具備的基本技能結合起來用於解決實際問題。通過這樣的複習,將基礎知識進行縱向梳理和橫向延伸,以求達到點線面相結合的知識網絡的建立和完善,並有助於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使學生形成具有地理特點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方法。根據各類知識結構的差異,要突出不同的能力要求。

3、重視文字、突出地理圖表,重圖文轉換能力

強化學生對地理圖表的判讀及分析處理能力,要求學生達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並能從圖表中綜合歸納出各種信息,並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決問題。

資料、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在複習中一個常見的'問題就是學生重"文"輕"圖",對文字知識機械記憶的多,對地理圖表記憶、注意、理解得少。有些學生的複習過程就是背書、記答案的過程。地理圖表是地理學科的特色,學生讀圖、作圖能力的高低,直接關係到地理成績的高低。複習中要強化學生對地理圖表的判讀及分析處理能力,要求學生達到圖文轉換、圖圖轉換,並能對圖表綜合歸納出各種信息,並找出有用信息去分析解決問題。

4、狠抓落實,強化規範答題,重方法技巧培養加強對於"弱點"的針對性訓練。

所謂"弱點"大致有兩種類型:知識性弱點和非知識性弱點。知識性弱點,就是學生學習中有缺陷的地理概念、原理和規律。對這樣的知識,尤其是每次考試學生必定失誤的弱點知識,除加強相關的課本知識複習外,還必須針對弱點強化練習。非知識性弱點,主要指學生的考試習慣和考試素質。如書寫不規範,審題不認真、粗心大意,表達不清楚,術語不規範,心理緊張等導致考試失誤頻頻。這必須通過大量的訓練考試,心理輔導才能得以解決。

5、每週認真組織集體備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6、加強練習的批閲和評講,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高三地理教學計劃 篇2

一、基本情況。

1、課程名稱:地理。

2)教材使用情況:湘教版必修1——3。

3、任課班級: 高三(4)。

4、本學期周課時:3或5。

5、計劃教學時數:90(包括假日活動)。

6、已完成教學情況:無。

二、教學計劃。

根據新課標教材的內容和特點,並按市教研室和學校的.要求,本學期進行第一輪複習,為了更好的指導好高三地理大學聯考複習,特制定複習計劃。具體內容如下:

(一)複習內容:必修1——必修3,地球和地圖。

(二)複習時間:從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月,共21周。

(三)複習安排:

第1周 必修一 1.1——1.2

第2——4周 1.3

第5周 1.4,2.1——2.2

第6-7周 2.3

第8周 2.4,3.1——3.2

第9周 3.3

第10周 4.1——4.2

第11周 4.3——4.4

第12周 必修二 1.1——1.3

第13周 1.4,2.1——2.2

第14周 2.3,3.1——3.2

第15周 3.2——3.4

第16周 4.1——4.4

第17周 1.1——1.4

第18周 2.1——2.3

第19周 2.4——2.6

第20周 3.1——3.4

第21周 複習考試

高三地理教學計劃 篇3

指導思想

以地理教學大綱和大學聯考考試説明為依據,圍繞“全面貫徹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宗旨組織實施教學,充分利用地理課的學科功能,努力探討、改進教育教學手段,完滿完成教學任務。

工作目標

努力提高學生的地理各方面的素質和技能,着力培養學生讀圖、理解、綜合分析和解決地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文科綜合考試中嚴保地理這一關,大學聯考成績力爭使學生、家長、學校、社會各方面都滿意。

工作措施

1、堅持集體備課,理論聯繫實際,加強交流,探索適應本校校情、學情又具有本校特色的地理教學新模式,做教研的帶頭人。

2、複習中運用靈活多樣的方法,如“一課一練一結”。及時總結教改教研成果,在省級教育刊物上爭取發表論文1——2篇。

3、認真學習先進教育理論,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用科學的教育理論、方法來提高地理教學水平,做教育改革的先鋒。

4、努力做好資料的準備工作和教學檔案建設,精選、精編教學資料,建立高三學習、大學聯考課題研究的教學檔案,使教學具有連貫性、整體性。

5、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做到定期自查。

6、講:串講知識要點,梳理知識脈絡,構建知識體系,強化記憶,拔升能力,如區域地理講授順序:①弄清本區在全球的絕對位置(經緯度)與相鄰區域的區位關係;②本區內地形、氣候的特點及分佈,並以此為成因推斷水文、土壤、自然帶、工農業特點、交通等;③相似區域的比較。

7、練:精選精練,要求對每個知識點都力求重現一次,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8、評:針對性的評講,“打蛇要在七寸,用鋼要在刀刃”,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強調得分點,同時由個到類 ,培養髮散思維能力,如:中亞的乾旱與西亞、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東側等地乾旱成因特點比較分析,進行普遍性規律和特殊性區域差異比較訓練。

9、考: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多年來的備考經驗,研究大學聯考考題導向、特點及其答案和評分標準,組編考題,合理安排訓練量,難度係數控制在0.5左右。

10、結:沒有總結,就不會有能力的'提升,僅僅只是知識的再現,遇到新材料,新情景的題就會不知所措,因而讓學生掌握解題的方法和技巧,培養正確的思維習慣很重要。

能力培養總要求:

一、先預習:

1、先認真按提綱提前預習教材,完成提綱所留內容。

2、完成提綱後的基礎訓練。

3、總結:哪些地方還不懂,記錄下來。

二、再聽課:

1、帶着預習的問題認真聽課,作好筆記。

2、如沒聽懂,應舉手詢問或課後詢問。

3、同老師一道完成課堂總結,理清知識脈絡,掌握基礎。

三、課後鞏固:

1、整理筆記,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

2、完成提高訓練。

3、不懂的可與同學討論或請教老師。

高三地理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以省、市、區及學校教學會議精神為指導,以開展“課堂教學效益年”活動和“學查究”活動為契機,突出高三備考、進一步加強高三教學的核心地位;以符合教育教學規律為前提,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不斷提高教育質量為目的,同時加強科研能力培養,使全備課組老師教學、教改、教研水平全面提高,向科研型、專家型轉變。

二、主要任務目標

1。以學生的終身發展為最終目的,20xx年大學聯考為重要目標,確保高三地理教學在全市同比優先位次。力爭在全區模擬考試、全市各次調研考試保持同比優勢並奪取20xx年大學聯考勝利,為學生進入高校進一步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2。積極推行“先學後教、講練結合、當堂達標”十二字教學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全面構建“三為主、五環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學情,鑽研教法,培養學生能力,提高課堂效率。真正做到以學生終身發展為出發點,教學以學生的需要為宗旨,老師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要真正落實。

3。不斷提高業務素質,爭做“名師”。全組老師遵循成型-成才-成家的成長道路,積極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教材,鑽研教法,大膽教改,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爭做學者型、研究型的教育專家。

三、學情分析

本屆學生基礎差別較大,少數學生基礎較好,學習主動性強,但探究的理念不足,研究的深度不夠;而大部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欠缺,做題的規範性不夠。但是目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主動性較強,有很濃的求知慾望,應該説學生的潛能還很大,我們相信在高三一年裏會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四、主要工作和措施

1。加強課堂教學研究,努力提高課堂的效度,發揮集體智慧,認真開展備課、聽課、説課活動。

備課:提前一週確定主備人,由主備人先説課,然後由備課組共同研討,細化到每一堂課的各個環節,形成一致意見後,再定出樣案和各人的詳案,

聽課:堅持全組全員聽課和推門聽課活動,認真填寫聽課記錄,環節齊全,特別要重視教學建議與評課意見的填寫,點明授課人的優點和不足,做到取長補短。

評課:評課要實事求是,既肯定授課人的優點,又不能迴避缺點,針對缺點和不足提出建設性意見,以求完善和共同進步。

2。積極開展教研、教改活動。

第一,注重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繼續深入開展“教學案”模式的課堂改革,提高課堂效率。

第二,注重教材研討及教法研究,積累教學經驗,總結整理,寫成論文。

第三,積極使用本校新的教學模式,力求靈活運用。

第四,加強分層教學,搞好分類推進。

3。進行科學規範考核。

第一,每節課都有當堂達標練習題。

第二,每單元(或專題)都有單元過關題。

第三,每冊編寫階段性測試題。

第四,區統考和全市調研考試都編寫模擬考試題。

備課組對各類題目全批全改,找出易錯點、找出學生的知識缺失,尤其是能力缺陷,並在授課過程中重點強調,加以糾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