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編10篇

來源:文書谷 2.12W

時間流逝得如此之快,我們的工作同時也在不斷更新迭代中,做好計劃,讓自己成為更有競爭力的人吧。好的計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範文彙編10篇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1

知識目標

1、瞭解的概念和用莖繁殖的主要方法;

2、瞭解嫁接的意義;

3、瞭解組織培養的意義、原理和在實踐上的應用。

能力目標

通過植物操作的實習培養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我國組織培養技術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應用實例,增強愛祖國的思想感情,並繼續樹立生物科學的價值觀。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1、嫁接的概念、方法和意義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重點。

從莖繁殖的種類看:嫁接是其中的一種方式。但是,和其它兩種比較(壓條、扦插)操作起來較複雜,技術性相對較強。

從嫁接的意義上看:嫁接又是果樹栽培上一種廣泛運用的方法。它能使一些通過種子繁殖不能保持親本的優良品質的植物,利用嫁接而保持下去。還可以通過嫁接提高植物的抗寒力、抗旱力和抗病蟲害的能力,此外通過嫁接還可以改善果實的品質。所以説:嫁接的技術在農村是有用武之地的。

2、組織培養的'概念、原理和意義也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從概念上講,組織培養指的是:在人工配製的營養物上(培養基)、在無菌的條件下,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並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這種技術雖然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研究,但真正成熟和大規模發展及利用還是近幾十年的事。它是植物學研究的一種重要方法,也是植物生物技術的組成部分。

從原理上講:組織培養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離體情況下,培養植物體上的一個體細胞使其生長髮育成為一株完整的植物體。

從意義上講:組織培養可以廣泛的應用在:植物學基礎理論研究、植物快速繁殖、植物品種改良和細胞大量培養上。

3、理解“細胞的全能性”和準備的教具是本節教學內容的難點。學生一般認為:植物的根、莖、葉等器官都是由種子發育而來的。而植物體上的一個細胞在特定的環境中也能培養出一株植物體,在一定程度上理解起來有困難。所以,教師要設法使學生能夠明白:植物體上的任何一個細胞都含有全部的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下,這些信息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產生完整的植株。

教法建議

本節課的重點,不是要求學生學會的具體技術,而是把與以前學過的基礎知識聯繫起來。例如,扦插時為什麼要選擇健壯的枝條?這可以聯繫有機物的貯藏。

關於扦插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剪取健壯的月季、天竺葵等的枝條,將枝條的下部浸在清水裏,在温暖向陽的條件下,不久就在枝條下部長出不定根,上課時可以展示長有不定根的枝條。

關於嫁接的直觀教具,可以提前對紅梅、碧桃、菊花等進行嫁接,上課時展示嫁接成活的植物體。

為了讓學生初步掌握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本章還安排了一節實習。為了便於上好實習課,也可以指導學生用番茄、菊花以及仙人掌科的植物等進行操作練習。

關於組織培養,最好在課前收集一些圖片資料,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組織培養具有多項用途,千萬不能讓學生得出片面的結論,以為組織培養只是一項用來進行的先進技術。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嫁接的概念、方式和意義;組織培養的概念、原理和在生產實踐上的意義。

難點:通過演示實物或直觀教具,讓學生增加對和組織培養的感性認識。

手段:教師講解與學生觀察相結合。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講比較陌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錄像介紹讓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了解,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1課時)

一、導入:

提出問題:“通過前面幾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瞭解到綠色開花植物是靠種子來繁殖的。那麼,你能舉出不靠種子繁殖的例子嗎?”

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回答問題。

引入新課題:植物體依靠營養器官(根、莖、葉)進行的繁殖,稱為。

二、講授新課:

(一)用莖繁殖:

播放錄像:介紹扦插、嫁接、壓條的具體操作方法。

組織學生觀看錄像。

講解三種的特點。

提出問題:你認為這種的方式具有哪些特點?

組織學生討論。

總結:用可以保持植物體的優良特性,加速繁殖的速度。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

講解:

近幾年的研究發現: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即:任何一個植物細胞內都含有發育成完整植株的全部遺傳信息。在離體培養下,這些遺傳信息可以表達出來,從而使植物細胞(或組織)產生出完整的植株。

播放錄像:介紹組織培養的過程。

講解:>組織培養是指:在人工培養基上,離體培養植物的器官、組織、細胞和原生質體,並使其生長、增殖、分化以及再生植株的技術。

提問:你認為組織培養的技術,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哪些問題?

組織學生討論、發言。

講解:

1、利用組織培養,快速、大量地生產有經濟價值試管苗,移入苗圃栽培,供應市場需要。

2、利用組織培養進行工廠化育苗。

3、大量生產無毒苗,改善苗木的質量,提高經濟產量。

板書設計:

第四節

一、用莖繁殖:

1、扦插

2、嫁接

3、壓條

二、植物的組織培養:

原理: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探究活動

植物部分器官的生根

用一花盆裝入潮濕的沙子,並放在陰涼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另外要保持沙子的濕潤,你可以在沙子中栽上下面的任何一種植株:

(1)各種球莖;

(2)切一段秋海棠或天竺葵埋於沙中;

(3)切下一塊甘蔗莖埋於沙中;

(4)一段竹子,把節埋在沙裏;

(5)胡蘿蔔、小蘿蔔和甜菜每樣都要帶些根;

(6)一個洋葱頭;

(7)一段鳶尾屬植物的莖;

(8)含有芽眼的土豆塊;

(9)一根柳枝等。

觀察根的生長情況。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2

一、教學總目標

1、認識生物的主要分類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徵。

2、知道動植物的生殖大多是通過有性生殖來完成的,瞭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係,都與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繫。

3、獲得關於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以及與人類的關係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徵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5、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6、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一)教材

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一改過去傳統的注入式寫法,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知識的發生和發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以及終身學習的能力,同時,教材安排了豐富多采的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學生活動。

(二)學生情況

生物知識、現象與人類密切相聯,學生對生物現象產生疑問多,但八年級學生通過一學年對生物學的學習,對生物學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已具備一定的實驗能力,大部分對本科的學習興趣濃厚。七年級學生對生物知識還是新知識,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逐步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熱情。

三.主要措施和方法

(一)措施

1、重視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倡導探究性學習

3、滲透的教育

4、改進教法,加強課堂教學

5、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二)方法

1、實驗探究法:明確探究課題--獲得結論--氧平衡(第19周)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20周)

總複習 (第21周)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需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和特長。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積極倡導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養成學生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七年級教材內容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細胞”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創設學習的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進而領悟生物圈對於人類來説是多麼重要的。與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觀的關係,就是人類的生存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

三、學情分析: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要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指導學習方法。七年級學生對周圍的一切事物都很新鮮好奇,作為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讓學生對知識產生興趣,產生學習動力,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四、具體措施:

1、備課標、備教材

認真鑽研新課標和教材,明確教學要求,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明確本單元本節課在整冊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內容。確定三維目標,同時挖掘教材固有的思想教育因素,寓思想教育於教學過程之中。

2、備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注意課內外活動相結合,加強對學生基本實驗技能的培養。

(1)深入瞭解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能力水平,充分估計學生接受新知識可能遇到的問題。

(2)根據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心理特點,精心設計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

(3)教師能在每一堂課上找到與學生能產生共鳴。

3、備教法、備學法

根據新課標,教材內容、學生實際、突出設計重點、突破難點,解決關鍵的最優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的方法。

4、備習題

要精選習題,以消化、鞏固當堂所學知識為基礎,培養學生能力、開發學生智力。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

教學內容

1

第一單元

第一章 認識生物1節

2

第一章 認識生物2節

3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1、2節

4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2、3節

複習第一單元

5

國慶放假

6

第二單元生物和細胞

第一章 第一節 顯微鏡使用

第二節細胞的基本結構和功能

7

第三節 動物細胞

第二章 第一節,第二節

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8

第三章 第一節動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二節植物的結構層次

9

第三節 單細胞的生物

10

複習第二單元

11

第三單元 第一章 綠色植物 1、2節

12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1、2節

13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3節

14

第三章 綠色開花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1、2

15

第四章 綠色開花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3節

16

第五章 綠色開花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1、2節

17

第六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18

第七 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

19

複習

20

複習、考試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4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基礎學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生物科學從20世紀中葉以來發展極為迅速,取得了許多重大的突破。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更關注學生的發展和社會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最新進展,更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

一、國中生物教學現狀

(一)重視不夠、認識不足。所謂重視不夠、認識不足,包括形成了很久的社會認同,學生家長,學校的管理層,也包括任課教師,甚至也包括學生。在形成了很久的社會認同中,將語數外認為是大科,史地生是小科,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國中生物就是一個小副科,學好學不好沒什麼大的必要,這樣的分科意識是最容易導致連鎖反應的,這樣的反應也就造成了生物學科課堂上的弱勢。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國中生物就是一個小副科,學好學不好沒什麼大的必要,在一般的教科研活動中,生物教學也處於微不足道的地位,每週一般每班2課時,多一點是每週每班3課時,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實驗學科。很多知識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但有些實驗卻由於諸多條件限制而流於形式。

我也經常聽到有人説“生物你再學的好有什麼用,會考也不考它。”“到高中我學文,更不用學生物了”“就生物那點東西,我不學都知道”,殊不知,生物學是21世紀的領先科學,即使你高中不學理,但在高中會考中依然會考生物,再説在國中生物學習中你將獲得很多的知識和樂趣。

(二)師資不硬。自己有親身體驗,沒教生物前感覺教生物很容易,教上了生物才知道,課堂上不敢多説話,怕自己誤導學生。知識面的挑戰,主要是對素質的挑戰,並不是誰都能教生物,非專業老師與專業老師差距很大,需要付出更多。在我從事生物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的認識到了生物,説起來很簡單但教好確實不容易,你在課堂上真的不能你想説什麼就説什麼,除非你具備非常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不然你説的話很可能就是對學生的誤導,語言的嚴密性和科學的嚴謹性對生物老師要求是很高的。國中生物教師師資隊伍很多是別科轉過來的,並不是很專業,跟專業老師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專業的生物老師適應起來肯定更容易一些。

二、應對策略

(一)提高認識:

1、理解掌握國中生物的課程性質:

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自然科學領域的學科課程,其精要是展示生物科學的基本內容,反映自然科學的本質。它既要讓學生獲得基礎的生物學知識,又要讓學生領悟生物學家在研究過程中所持有的觀點以及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義務教育階段的生物學課程是國家統一規定的、以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為主要目的的學科課程,是科學教育的重要領域之一。

2、提高重視程度:

學校的領導首先要加強對生物學科的重視,不能從領導的口中説出生物是小科的類似話語,加強對生物學科教科研活動,平時多走進生物課堂,從老師和學生那裏得到反饋,為老師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其次是生物教師更要重視自己所教授的學科,自己是學生最好的表率。老師的熱情在很大程度上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學生會在老師的感染下更好的投入到生物學科的學習中來。

(二)培養專業老師:

專業化的老師具有良好的專業技能,生物專業的老師要比非生物專業的老師具有很強的專業優勢。一個非專業的生物老師至少教5年才能趕上一個生物專業老師的知識,這麼長的時間可以説是對教育資源的浪費,因此儘量讓專業的老師來教生物,如果實在沒有的話,儘量培養生物專業的教師,培養的時候要讓這樣的老師始終堅持在生物學科教學上,讓他多參加生物學科的進修、聽評課活動等。

(三)通過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於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

1、多媒體能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良好的興趣能夠激發學習動機,單獨的靠課本來講解生物課,很多同學覺的很乏味和單調,致使學生學習興趣完全減退。多媒體的使用便可以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教學信息,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進而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慾。例如在講《傳染病及預防》一節時,通過圖片展示一些常見的傳染病表現形態圖片,同時相應體現一些危害,同學的興趣就來了,很想探究一下到底自己知道哪些傳染病,自己有沒有等,接下來同學們在課堂上就表現的很積極了。

2、多媒體能使生物中重難點知識更加形象和直觀。在國中生物教學中,利用網上圖片和動畫資源創設生物教學情景,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不易理解和接受的內容直觀形象,課堂上收到實效。例如在講解《輸送血液的泵—心臟》一課中血液循環,如果光靠自己的講解我相信很多學生都會糊塗了,但如果通過血液循環Flash動畫展示,學生就很快而且很容易理解並記住了。再如:《只有一個細胞的生物體》中,觀察草履蟲的外形和運動的時候,學生除了自己要在顯微鏡下觀察,但消化過程通過動畫展示,學生很容易理解接受。國中生物書中有很多類似的例子,通過多媒體能夠使生物中難講解的變的直觀和形象,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多媒體能夠擴大課堂教學容量,提升學習效率。在課堂教學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多媒體能使課堂容量增大,並針對本節課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相似點進行課堂練習,能夠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如果教師將題目抄在黑板上或口頭念,既浪費時間,題目容量又不大,而且有些圖片的習題,即使使用小黑板,也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教師使用計算機制作課件,把要講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能使學生很快進入問題的思考,增大了教學密度,加快了課堂教學進程,增加了練習容量。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不同難度的練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從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保持其良好的學習心態,有利於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改變國中生物現狀需要長期的進行,也需要各方面的努力,需要我們共同去探索研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國中生物無論是教學還是社會影響力都取得更大的進步。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5

本期的教學內容: 主要是學習“第四單元、生物圈中的人”從第一章、人的由來”到“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共七章的教學內容和實驗,七年級下學期生物教學計劃4。其中第二章到第六章是教學重點和難點;而第四章和第五章是生物學內容是社會討論和考試的`熱點。通過教學改革落實“雙基”,發展能力,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和觀念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本期教學目的、要求(學生應掌握的知識內容和發展能力方面的要求)及其採取的措施: 1、認真鑽研生物課標要求標和教材內容,搞好教學設計,抓好教學落實,每月一次月考(單元測試),每週一套練習並及時抽查登記反饋調整。 2、堅持啟發式教學,正確處理好“雙主”關係,課堂教學注重師生互動,追求和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學習技能和習慣,掌握學習方法。 3、充分利用課堂45分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開展講論式,啟發式、探究式教學,並應用課堂教學媒體及現代教學手段,充分發揮學生潛能,全面發展學生素質。按大綱要求全面系統地學習學科知識,培養能力,促進學生科學素質的形成和發展。

4、通過生物的學習掌握其本質和規律及其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打好基礎、培養能力。通過生物的學習,掌握生物知識,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生態觀,促進學生能力發展和素質的養成。注重師生交流與信息反饋,給學生的學習創造好條件和學習氛圍。 5、通過抓好教學落實,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和歸納小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 教學進度和課時安排:單 元章 節教 學 內 容課 時四1人的由來52人體的營養53人體的呼吸44人體內物質的運輸65人體廢物的排出26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77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4期末總複習第四單元的第一章—第七章(待定)合計33文 章課件 中國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中生物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繼承我國現行生物教學優勢的基礎上,力求更加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更加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增加實踐環節,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生物,能夠對生物學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為學生們參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適應社會和繼續學習,為將來創造美好是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教材和學生情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內容,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面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具體措施:

1、繼續深入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和轉變教育觀念,在繼承傳統教育優勢的基礎上力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有所創新和提高。

2、通過“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實驗”“探究”等學習活動,加深對科學探究過程和方法的理解。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並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等技能。

3、進一步養成勤于思考、樂於探索、勇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4、充分利用“班班通”和電教館資源,應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技術激活課堂正能量,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積極參加教研教改。上好課,設計好教案,寫好教學反思

5、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運用生動的語言;加強情感教育;精心誘導、強化教學。

6、為探究性學習創設情景。鼓勵學生自己觀察、思考、提問,並在提出假設的基礎上進行探究性方案的設計和實施。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提供相關的圖文信息資料、數據和視頻;或呈現生物標本、模型、生活環境;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經歷中提出探究性的問題;或從社會關注的與生物學有關的熱點問題切入,等等。

7、重視探究性報告的撰寫和交流。培養學生通過文字描述、數字表格、示意圖、曲線圖等方式完成報告,並組織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8、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成課程目標。

四、教學要求

1、在教學中要注意繼續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們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於提高每個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2、教學中要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有所發展,必須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和體驗各種科學探究活動。

3、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特別注意科學研究方法的培養。要注意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力爭創造條件儘可能多開教材中提出的調查、技能訓練、練習、探究和資料分析活動。

4、教學中要注意合理選擇和組合好直觀教具與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5、按學校要求積極組織好生物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能夠對有特殊興趣的學生進行個別指導。

附:教學進度本學期總課時為48課時,每週3課時。

教學內容及參考課時如下:

第三單元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章 生物圈中有哪些綠色植物(13課時)

第一節 藻類植物4課時

第二節 苔蘚和蕨類植物4課時

第三節 種子植物5課時

第二章 被子植物的一生 (14課時)

第一節 種子的萌發3課時

第二節 植株的生長3課時

第三節 開花和結果3課時

第三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的水循環(10課時)

第一節 水分進入植物體內的途徑 4課時

第二節 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 5課時

第四章 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製造者(3課時)

第五章 綠色植物與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8課時)

第一節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4課時

第二節 呼吸作用消耗氧氣釋放二氧化碳4課時

第六章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2課時)

總之,在新學期中,我會努力以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教學策略和方法去引導教育學生。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由傳授者轉變為促進者,由管理者轉變為引導者,由居高臨下轉為“平等中的首席”,從而切切實實地提高教育質量,取得新的成績。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7

一、教學重點難點

七年級學生對生物方面由傳統的因會考不考而不重視,到現在的重素質教育和史地生八年級、三年級為會考,記入會考成績的動勢,會有一些思想上較好的認識,當然我在上課時對學生進行一點一滴的教導。以使學生有一個較清楚的學習目的。

1、生物教學中存在的難點:《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因環境所限,許多活動課,實驗課難於進行。特別是微觀類的一些知識,無實驗,學生學起來就難。本教材特色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即活動課。

2、突破難點,靠結合現今實情,強調其知識應具有其多面性、實用性,以使學生從本質上學習生物知識。儘可能結合當地實際作物,以及學校的多媒體教具,以使生物課生動,有趣,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

 二、教學工作理念

1、立足生物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思維方法,突出“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

2、着眼於學生未來發展,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突出創新能力培養。

3、強調科學性與人文性有機統一,客觀講述生物技術對人類生活、生產和社會可能產生的正負兩方面影響。

4、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從生活實際引入科學,再回到現實。

5、落實《綱要》提出的具體課改目標,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促進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6、遵循教育規律,注重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7、發揮學科優勢,以科學的生理知識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

 三、教學工作策略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認真研究教材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將新課程理念融會於日常教學活動中,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同學們能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和鍛鍊自己。

2、研究每個知識點,根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層次,嚴格控制深度和廣度,掌握每個重點和難點,採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

3、加強備課的環節和內容設計,既要啟發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新境界。

4、積極參加學校和各級組織的學習進修機會,從各個方面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同時也可以增長見識,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能有較大的進步,對學生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影響。

5、積極向其他優秀教師請教,既包括知識方面也包含教學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的先進的教學經驗,並加以優化利用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6、充分利用我校現有的實驗和現代化教學儀器和教學設施,使同學們體會到科學的不斷髮展給我們帶來的便利,促進他們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信息和毅力。

7、彙總所學知識,使知識系統化、全面化和規範化,對學生進行理論聯繫實際的教育,進行生物與生活相關知識的聯繫練習,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8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是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起始。本學期的主要內容是引導學生在識別身邊生物的基礎上,描述生物的生命現象,認識生物圈中形形色色的動物、植物以及它們與人類的關係,這些知識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讓學生在常見的生命現象層面上説出生物的基本特徵、各類動植物的特徵,瞭解生物的結構與功能想適應,建立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學生對於生物的生命現象已有不少感性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徵,找到學習生物的規律,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 原因:

1、學生對生物比較感興趣。

2、學生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如課前預習,能完成實驗報告冊,課堂練習認真。

3、課堂管理也很關鍵,如果管理不好,再好的方法與技巧也無濟於事。

4、注重通過課堂培優補差,以使部分成績差的學生鼓足學習的勇氣和信心。

5、注意學生的自主管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意識很重要。

6、注重對生物知識的探究、觀察,從感性到理性。

二、本學期的學習內容:

第一單元 認識生物

第一章:奇妙的生物現象

第一節 生物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生物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嚴整的生命結構

第一節 顯微鏡的結構和使用

第二節 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第三節 細胞的分裂和分化

第四節 多細胞生物體的結構層次

第三章:生物的生活環境

第一節 生物圈與棲息地

第二節 環境對生物的作用

第三節 生物對環境的適應與作用

第二單元 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第一章: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第一節 綠色植物的主要類羣

第二節 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

第三節 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四節 綠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五節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二章:生物圈中的動物

第一節 動物的主要類羣

第二節 動物的運動

第三節 動物的行為

第四節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節 病毒

第二節 細菌

第三節 真菌

第四節 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第四章:生物的分類

三、新課標對本學期內容的要求:

1、理解科學探究:體驗到科學探究是人們獲取科學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意識到提出問題是科學探究的基礎,解決科學問題常常需要作用假設。科學探究要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等多種途徑來獲取,同時也需要進行推理和判斷;更需要正確地表達、需要與人交流與合作。

2、理解有關細胞的知識,教師為學生提供機會,引導學生探究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初步學會顯微觀察的方法和技能,激發探究的興趣。

3、指導學生用調查和觀察的方法,加深到生物與環境關係的認識。讓學生形成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以及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十分重要。

4、加深學生對生物圈中綠色植物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理解生物結構與功能的統一性,並注意引導學生到周圍環境中去觀察動物的動物和行為,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學習興趣。

6、理解病毒、細菌、真菌的形態結構特點及與人類的關係;細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認識領域:

獲得有關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命活動、生物與環境、生物進化以及生物技術等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的基礎知識。

知識生物科學技術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

五、情感領域:

1、瞭解我國的生物資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不責任感,提高環保意識;樂於探索生命的奧祕,具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定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2、關注與生物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衞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

六、能力領域:

1、通過科學探究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能力。

2、根據自己所學的衞生保健知識,指導自己的生活實踐。

3、讓學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4、初步學生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在科學中發展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七、本學期的主要措施:

1、提高課堂效率,向課

堂45分鐘要質量。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形成為志趣。

3、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讓學生科學探究,學生探究的一般方法。

4、加強優化課堂教學的研討工作,以使每一位學生在課堂上都儘可能多地掌握知識。

5、紮實落實好新的教學改革,將新課改落實到每一節課。

6、加強教材研討的力度,使自己能靈活把握新教材,教學時做到“遊刃有餘”。

八、教學進度表:見下頁。

學期教研課題及重大教學

活動安排:

一、教研課題:

1、加大課改力度,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爭取課堂教學改革有較大成效。

2、努力進行校本教研。

二、重大活動安排:

1、加強集體備課的力度,發揮其優勢。

2、積極進行教學研究,探索新的適合學生的特點的教學方法。

3、積極聽評課,進行課堂研究。

4、紮實落實教務處的各項常規。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9

一、教學目標:

(1)、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瞭解並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

(2)、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必須的科學探究和實踐潛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3)、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好處,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4)、初步構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二、教材和學生狀況分析

教材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及特點,構建突出人與生物圈的知識體系,設計了許多系列化、多樣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潛力,培養學生的協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刪除了部分死記硬背的資料,以靈活應用的'知識點為主。在時代性,增加與科技社會相結合的知識,注重反映生物科學的新進展,大大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剛步入國中,應對繁多複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狀況。所以,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存在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

三、教學的措施和方法

針對教材和學生的總體狀況,在備課時,知識的難易程度要控制好,應適應大部分的學生。實施教學時,靈活、應變,既讓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又要讓學習層次較高的協商有發展提升的空間。同時,注意學生的動手及協作探究潛力的培養,從學生的現有知識及生活經驗出發開展教學,培養學生以生物學的角度發現生活中的問題,並能對之加以解答或尋得答案。

四、教學進度及課時安排(共30課時)

第一章:周圍的生物3課時

第二章:探索生命3課時

第三章: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2課時

第四章:生物體的組成4課時

第五章:綠色植物的一生10課時

第六章: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7課時

七年級生物教學工作計劃 篇10

一、教學知識要點和教學目標

生物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研究各種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本套教科書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是以生態學為主線,突出人與生物圈的關係;同時滲透了科學、技術、社會關係的教育,注意貼近學生的生活;還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構建了系統的、循序漸進的能力體系,強調對學生的觀察、操作、探究、思維和應用等能力的培養。具體本冊包括2個單元7章,23節內容。第一單元《認識生物》包括了中的第2個主題所要求的全部內容以及第1個主題和第3個主題的部分內容。本單元的內容安排考慮到學生是剛開始學習生物學,要讓學生初步樹立什麼是生物的概念,初步學會探索生命奧祕的一般科學方法;初步認識生物體的結構概況以及生物對環境的依賴關係,為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生物圈中的動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和生物圈中的人等章節的學習打好基礎。

第二單元《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涵蓋了中第4個主題、第6個主題的全部內容以及第8個主題中的大部分內容。本單元的內容安排充分體現了的主題思想,貫穿了這一主線。從具體內容看,每一節的內容就是一個小的知識單元。節以下的標題(四級標題)就是具體的知識點。在每一節和具體知識點的引言部分,都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命現象或生活經驗、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入手,把學生帶入問題情景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好本知識點的信心。然後,通過不同的活動方式(如、或等)探索有關生命現象及其規律,從而得出結論。由此可見,無論從宏觀上還是從微觀上看,本冊教科書的知識內容體系是系統的,層次是清楚的、鮮明的。本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是關注大多數學生將來成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在參加社會生活、經濟活動、生產實踐和個人決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學素養,而不是隻關注將來有希望成為生物學家的少數學生。因此在教學中要關注最大多數學生的需要,但同

時也要注意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留有空間。所以在全書的探究活動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安排他們參與科學探究過程,並鼓勵同學之間合作交流。

二、教學措施及教學方法

在教法方面,課前充分備好課,包括教材、教參、相關教具及學生上節説學習狀況。上課嚴肅紀律,首先自己不遲到,不早退,也不拖堂;上課有教學目標,突出教這重點,引導學生攻破難點。維持學生課堂秩序,保持大部分同學進入學習狀態。適當活躍課堂氣氛,讓部分同學能對本科產生濃厚興趣。

在學法方面注意引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生物知識。例如:可佈置課外做實驗、觀察、調查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但提高了能力,也獲得了知識。同時注重訓煉學生的自學能力,使他們能利用現有資源:教科書、課外書、網絡資源獲生物學知識。還注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給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的課題題目就是:校園綠化設計方案。

本學科運用以探究為核心的多種教學方式,提倡以探究為核心的`主動學習方式是本學科的教學改革研究主題。探究是生物學科學的基本特徵之一,生物學教學應該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生物學的這一特徵,讓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使他們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領悟科學的特點,獲取知識和能力,形成科學態度,本教材在每個單元中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不同選題的探究活動,本人就根據本校的實際條件,向學生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參與探究。這種有目的、有步驟的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要求學生對生物及其相關事物進行認真的觀察、記錄、描述、提出問題、從各種信息渠道尋找相關信息、做出假設、設計實驗、驗證假設、收集數據、做出解釋,並與他們協作和交流,探究性學習活動是重要的教學方式,但不應成為唯一的教學方式。所以本人在教學中會運用多樣化的教方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多種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方法,達到課程目標。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本人根據教材內容、要求不同,計劃採用以下教學方式:講授與演示、模型製作,小組討論、角色遊戲等。另外本人將與其他老師結對子,進行互幫互助,使教學工作得到更大的進步。

三、佈置作業和單元測試

配合教學進度按時完成教材課後設計的作業,及《金榜學案》作業,可適當提示、輔導,每教完一章要求學生上交作業(《金榜學案》)進行批改,並進行講評。可不需要另外佈置作業,以減輕學生負擔。期中、期末之前各進行1次單元考試,第10周要進行期中複習。期會考試題不能出得太難,讓好學的學生有較好的成績。期末統考前要留有充分的複習時間。

四、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內容安排

課時數

第1周

開學分班

第2周

第一單元第一章第一、二節

第3周

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第4周

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二節

第5周

國慶節

第6周

第一單元第二章第三、四節

第7周

第一單元第三章第一、二節

第8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9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節

第10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

第12周

期會考試

第12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四節

第13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五節

第14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15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16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一節

第17周

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二、三、四節

第18周

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一、二節

第19周

第二單元第三章第三、四節

第20周

綜合複習並檢測期末考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