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九篇

來源:文書谷 3.1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説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數學説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五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九篇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最小公倍數第一課時。是引導學生在自主參與、發現、歸納的基礎上認識並建立並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概念的過程。

2、結合學情與新課程標準對本環節的要求,分析教材編寫意圖:

五年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新課程標準要求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採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在探索與交流中建立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瞭解了整除、倍數、因數以及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通過寫出幾個數的倍數,找出公有的倍數,再從公有的倍數中找出最小的一個,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接着用集合圖形象地表示出4和6的倍數,以及這兩個數公有的倍數,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後的通分、約分學習打下的基礎,具有科學的、嚴密的邏輯性。

(二)對教材的處理意見

1、教材中鋪磚對於理解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意義,比較抽象,不利於建立對概念的理解。所以把“原來鋪牆磚”的題目改為“找兩人的共同休息日”來建立概念。原因有三:首先,學生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其次,有效的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再者,課堂中最有效的時間是前15鍾,做好這段時間的教學,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把這一比較難理解的環節放在後面。

2、新授課中補充生活實例,引導學生從意義的理解來,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來理解意義。理由是:數學教學應密切聯繫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

3、課堂習題進行了有明確針對性與目的性的改變。(後述)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1、教學目標

(1)理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意義。

(2)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初步瞭解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某些應用,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滲透集合思想,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教學重點

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建立。理由是:《標準》中要求4—6年級的學生能找出10以內任意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應放在學生對數的概念的認識上。

3、教學難點

運用“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理由是:《標準》中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反思等活動獲得基本的數學技能。但國小生的生活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普遍較低,所以要達到《標準》中的要求這無疑是重點中的.難點。

二、説學法

1、學情分析

國小生的動手欲較強,學生認識數的概念時更願意自主參與,自己發現。再者,學生個人的解題能力有限,而小組合作則能更好地激發他們的數學思維,通過交流獲得數學信息。

2、學法指導

通過動手,讓學生在月曆紙的上動手找一找,圈一圈;通過動口,在概念揭示前,學生動口説一説。給學生機會説動手之後的感悟,還可以在個人表達的同時傾聽他人的説法。

三、説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達到《標準》中的要求,也為了更好的解決教學重、難點,我將本節課設計成寓教於樂的形式,將教學內容融入一環環的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的過程中。

1、利用情境引入新課,通過月曆探索新知。

學生在月曆上找日期,清楚形象的看到兩個數的倍數關係

2、順其自然地滲透概念,初步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學生探索後,用自己的語言梳理新知,學生便能在環環相扣的教學進程中順理成章的理解概念,溝通二者之間的聯繫。

3、創設問題情境,嘗試應用,方法提煉。

結合教學內容特徵,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問題情境,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知識背景,鼓勵學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激活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解題技能。

4、鞏固練習、不斷刺激,不斷鞏固提升。

四、教學具準備:

印有月曆紙、多媒體課件。

五、具體的教學過程:

我設計的總體理念:讓學生在自主參與的基礎上感悟、理解、應用、鞏固。將直觀演示與抽象思維相結合。我的教學流程如下:

(一)、利用學具,導入新課(本環節為解決教學重點)

1、學生在預先發放的月曆紙上按照老師的要求,在上面找出4和6的倍數的日期。

2、引導學生觀察所找出的日期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髮現日曆上的有特徵的數,從而引出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

3、把生活問題提煉為數學問題,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的概念。

(二)、創設情境,應用知識:(本環節為解決教學難點)

1、出示同學排隊的題目。理由是:用富有生活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習興趣,再次打通生活與數學的屏障。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方法提煉。

(三)、練習鞏固(講清練習的層次)

1、學會用最基本的方法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用這樣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找生日。基本——拓展

(2)鋪牆磚。用數學方法來解釋生活現象,隱含着求公因數與求公倍數的聯繫。

(四)、課堂小結

學生回憶整堂課所學知識。學生通過這一環節可以將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回顧、按一定的線索梳理新知,形成整體印象,便於知識的理解記憶。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現代國小數學》第八冊).

教學目的:

1.理解並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通過觀察、操作、概括、總結,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細緻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在總結、歸納“規律”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

熟練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教學用具:

電腦輔教軟件,實物投影,填數用表,數學卡片和一個鈕釦.

教學過程:

一、複習檢查:

1.出示數位順序表:

問:(1)説出每個數所在數位,並表示多少?

(2)看這個表,説明哪兩個數位間進率是10,或者進率是100?

2.注意觀察(電腦演示)

2.576<25.76<257.6

(1)將25.76的“.”向右移一位,變成257.6.

問:1)你看到了什麼?

2)比較25.76與257.6的大小.

(2)將25.76的“.”向左移一位,是2.576.

問:1)你看到了什麼?

2)比較25.76與2.576的大小.

二、導入:

看來小數點的位置直接影響了小數的大小,那麼小數點位置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怎樣的變化呢?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個問題(出示題目).

三、新授:

(一)下面我們以小組合作的方法研究這個問題.

1.(每組一個學具袋一個表),請組長分工,大家一起利用學具按照表上的要求,邊擺邊填,並找出規律.

2.反饋.

3.説説填表的方法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一位,0.6m→6m=600cm.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二位,0.6m→60m=6000cm.

把0.6小數點向右移三位,0.6m→600m=60000cm.

4.獨立思考:將0.6m→6m,0.6m有什麼變化?

0.6m→6m原數擴大10倍.

0.6m→60m原數擴大100倍.

0.6m→600m原數擴大1000倍.

5.你怎樣看出從0.6m→6m,原數擴大了10倍?還可以怎樣想?

①因為6m的6在個位,0.6m的6在十分位,個位和十分位進率是10,所以原數擴大了10倍.

②還因為0.6m=60cm,6m=600cm,600cm是60cm的10倍.0.6m變成6m,原數擴大10倍.

6.從0.6m→60m,擴大100倍,道理是什麼?從0.6m→600m,擴大1000倍,道理也相同.

7.根據大家發現的,你能概括出小數點右移,原數怎樣變化?

小數點右移一位,原數擴大10倍.

小數點右移二位,原數擴大100倍.

小數點右移三位,原數擴大1000倍.

8.老師板書“右移擴”.

(二)

1.還有沒有不同的移動方法?

2.反饋:

小數點左移一位,0.6m→0.06m,0.6m縮小10倍.

小數點左移二位,0.6m→0.006m,0.6m縮小100倍.

小數點左移三位,0.6m→0.0006m,0.6m縮小1000倍.

3.你怎樣看出0.6m→0.06m,縮小10倍?還可以怎樣想?

4.同組互相説其他道理.

5.根據大家發現,請你説説小數點左移,原數怎樣變化?

左移一位,原數縮小10倍.

左移二位,原數縮小100倍.

左移三位,原數縮小1000倍.

6.老師概括並板書“左移縮”.

(三)

1.根據以上發現,我們可概括出原小數點位移的規律是:

2.小組熟讀規律.

3.老師有一問題,請教大家.

(1)把0.6的小數點右移一位,為什麼不寫成06?板書:06

(06是6,沒有小數部分,0省略不寫.)

(2)把0.6的小數點左移一位,為什麼不寫成.06?板書:.06

(因為整數部分沒有數,要補0佔位.)

(四)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不但發現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而且還應記住在移動小數點時要注意添0去0的問題.

四、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入中:

1.把0.09擴大100倍,小數點應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2.把3.72縮小100倍,小數點應向

1.左移二位

2.右移二位

(二)根據箭頭指向,請説明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引起原數怎樣的變化?

(三)電腦出示練習

1.師出生答:34.81→3.481 1.34→134

2.師出生答:(可進行比賽遊戲)

3.師出生答:24.056×1000÷1000=24.056

478.32÷100×1000=4783.2

五、小結:

這節課大家學得不錯,下面老師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故事叫——

小數點的悲劇

有一著名宇航員獨自駕駛“連萌一號”在太空中作業,當他圓滿完成任務返航途中,突然飛船發生了不可解決的故障,原因是由於檢查員的疏忽點錯了重要數據的小數點.在人生最後兩個小時裏,這位勇敢的宇航員沒有悲傷,而是堅持工作着.最後他在與女兒訣別時説:“我要告訴你,我親愛的女兒,我也要告訴全世界的小朋友,一定要認真對待學習中每一個數,每一個小數點,不要再讓小數點的悲劇發生了!”“連萌一號”消失了,這場小數點的悲劇結束了,但是請同學們牢記住這位宇航員的話吧!

下課!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青島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三單元信息窗4的內容:《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

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求幾個幾分之幾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通過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分數連乘法,既為學生提供練習分數乘法計算的機會,又為學生學習分數連除以及乘除混合運算作了準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並結合課標的要求,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制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理解和掌握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分數連乘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在“用數學”活動中,學會收集、選擇和加工信息,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在共同探討中培養合作意識。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和掌握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問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難點是用分數連乘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充分利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化抽象為直觀,把計算學習和解決問題有機結合,並注重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理解數量關係,是突破本課重難點的關鍵所在。

教學方法:

五年級學生的思維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已有了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創造性成分也比中年級有所增強。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取數形結合的方法,藉助線段圖幫助學生分析數量之間的關係,使直觀教學與抽象概括有機結合,掌握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計算方法。基於以上認識,在本節課教學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情境教學法:以教材的情境設計為依託,結合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這幾問題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問題意識。

(2)“探究--研討”法:當學生提出問題後,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形成技能。

(3)數形結合法: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內容比較抽象,理解和掌握有一定難度。教學中採用數形結合的方法,利用線段圖把抽象的知識與具體的圖形聯繫起來,從而有效降低教學的難度,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主要是通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過程,理解概念掌握規律並形成知識和技能,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由於連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分的問題中有兩個單位“1“的量,預計學生在分析問題時會把兩個單位‘1”混淆,因此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解題思路的教學,分析題意時讓學生反覆説每一步是把誰看作單位一在算什麼,使其在理清數量關係的前提下進行思考,達到理解掌握的目的,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過程:

本節課主要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一、回顧舊知,導入新課

課堂伊始,我就讓學生先做一組尋找單位“1”的練習題:

(1)白羊的只數是黑羊的3/8。

(2)梨重量的1/5和蘋果的重量相等。

然後又設計了給上兩題補充一個已知條件口頭提出問並解答的練習:。

(1)有40只黑羊,白羊只數是黑羊的3/8。……

(2)梨重量的1/5和蘋果的重量相等,有40千克梨,………

這節課我們就繼續利用單位“1”來解決更多的問題。

這一環節中兩個練習題的設計,有層次有梯度的複習了有關單位“1”的知識內容,目的是讓學生熟悉單位“1“,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新課導入乾脆、利索、自然,使學生帶着濃厚的興趣參與到新知的學習中去。

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出示課本情境圖:裝一個紅沙包需要60克玉米。裝一個綠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紅沙包的3/4。裝一個黃沙包所需的玉米是綠沙包的7/9。根據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教師根據學生提問板書:

(1)裝一個綠沙包需要多少玉米?

(2)裝一個黃沙包需要多少玉米?然後問學生:解決這兩個問題哪一個稍複雜一些?為什麼?

從生活情境入手導入新課,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使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與生活密不可分的道理。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分數的意義》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習中,已經藉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簡單的分數,並且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若干份,取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將會對後續建構真分數、假分數等概念以及學習分數基本性質、分數四則運算、分數應用題等內容奠定堅定的基礎。

二、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學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認知規律,在教學中主要採用了創設情境、動手操作及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即把問、説、講、做的權利和時間交給學生,力途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眼、口、腦、手等多種感官參與認識活動,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使學生了解分數的發展史(2)使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3)通過創設互相協作、積極探索的學習情境,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

2、能力目標:

通過直觀教學和動手操作,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並形成分數的概念;培養學生的實踐、觀察及創新能力,促進其思維的發展;通過同學間的合作,進而促進學生的傾聽、質疑等優秀學習習慣的養成。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建立單位“1”的概念,理解分數的意義。

(2)、教學難點

理解單位“1”的概念。、

四、説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運用“三疑三探”教學法,即設疑自探、解疑合探、質疑再探、拓展運用。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學生認識事物是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學生雖然在前面的學習中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但要使學生理解單位“1”的概念,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必須遵循他們的認知規律。因此,本課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採用啟發誘導、探究等教學法,並穿插自學、練習。通過動手操作、直觀演示,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經過比較、歸納,突破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也可以看作單位“1”這一難點,層層推進、步步深入,並在此基礎上理解分數的意義,培養了學生的多種能力。

五、説學法指導

學生學習過程的始終,都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於教學過程的始終。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教師為學生準備了自探提示,讓學生根據自探提示1引導學生自學分數的意義,並用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分一分、畫一畫、折一折表示1/4。然後觀察、比較他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領悟出單位“1”不僅僅可以是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達到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之後歸納出了單位“1”也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由於分的份數不同,取的份數不同,產生的分數也不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分數的意義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通過自探提示2引導學生理解分數單位,自然數的基本單位是1,分數也有單位,分母不同,分數單位就不同,讓學生總結出什麼叫分數單位。3、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問題,學完本節課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讓學生真正學會本節課。

六、教學流程:

(一)展示資料,瞭解分數的產生對學習分數的興趣,感受到分數產生的必要性。請一個學生用米尺測量黑板的長,説一説用“米”作單位,測量結果能不能用整數表示?在古代,人們已經遇到這樣的問題,請看第60頁上面的插圖。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了平均分配一些東西,也常常遇到不能用整數表示的情況。請看第60頁下面的插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調動了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對分數有了初步再現,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積極傳播了數學文化。

(二)動手操作,理解分數

1、動手操作,感知意義學生利用學具,動手擺一擺、分一分、説一説、你把誰看作了一個整體,你是怎樣分的,表示這樣的一份是幾分之幾?2份呢?3份呢?學生操作、彙報交流展示的是學生把不同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所理解的分數。(課件)此環節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直觀地感知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及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的數,都可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初步感知分數的意義。

2、深化整體,總結意義

在上一環節成功教學之後教師小結“剛才我們把,分別看作了一個整體。”從而再一次揭示了一個整體,通過直觀演示、使學生明確單位“1”可以是一個圓、一個計量單位、還可以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由此拓展“我們還可以把什麼看作一個整體”,學生自由回答,有的可能會説“我把全班學生看作一個整體,把一堆蘋果看作一個整體,把全校師生看作一個整體,把整個地球看作一個整體等等,從而深刻體驗了一個整體的含義,進而引出單位“1”。最後藉助設疑自探,逐步總結出分數的意義,即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一份或幾份的數,叫做分數。進而揭示課題,完成板書。

(三)媒體演示,揭示產生課件其內容就是分數的產生過程,其目的就是創造一種寬鬆、愉悦的氛圍感受數學文化。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點撥,學生是在一種自主、自動的時間和空間中,通過自己的思考,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了先進教育思想與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機融合。

(四)拓展提高

這一環節,教師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控教學,使學生切實掌握知識,達到訓練和提高的目的。為了能使面向全體和因材施教相結合,讓每一位學生獲得成功,我設計下列練習: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塗色部分以上是基本練習題,目的是:突出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化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思考題,此題設計加深了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又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符合國小生的心理特徵,同時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

(五)、全課小結,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對分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於分數還有很多很多的知識哪!同學們課下繼續去學習、去探究吧!”教師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了下節課。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第三冊教材第二單元第10~11頁內容。 乘法口訣是我國國小生提高計算能力的有趣的工具。5的乘法口訣作為學習乘法口訣的起始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乘法的意義,並具有數數技能的基礎上來學習的,應切實學好。教材創設數松果的現實情境,通過輕鬆的、自然地情景引導學生自覺投入學習活動,主動探索、體會5的乘法口訣的形成過程。教材設計的5 的乘法口訣的練習豐富多彩,既有學生喜歡的遊戲,也有他們力所能及的問題解決。

學情分析:

由於二年級的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動手操作。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採用形象與逐步歸納相結合來組織教學。但是學生對本節課還是比較熟悉。

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和經驗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含義,感知口訣的基本特徵。

2、熟記5的乘法口訣,能靈活運用5的乘法口訣。

3、體會用一句口訣計算乘法算式,感受學習乘法口訣的好處。

4、在經歷編、記、用口訣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本班學生對乘法口訣已經有了一定的接觸,但由於5的乘法口訣是編制口訣的第一課時,還應當做新授課。所以,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歸納5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難點是:理解5的乘法口訣的意義。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為基礎,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和實踐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師的有效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無論是教師的積極引導,還是多媒體課件的直觀、生動呈現,在教學中我都在努力為學生創設一種教學情景,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中,我採用多種形式來訓練學生的數學能力,使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快樂地學習,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掌握《5的乘法口訣》的知識,並加深同學之間的友誼。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一、教材説明

眾數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初步知識和平均數、中位數的基礎上,根據《課標》對國小數學內容新的要求,而安排的一種新的統計量的學習。它在統計中有重要的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非常廣泛。

二、學情分析

眾數對學生來説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學生的認知基礎:在前面幾年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的統計知識,具有一定的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已經能夠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和統計圖、表的觀察中,獲取信息,並進行簡單的分析。另外,學生還具備了一定的觀察,發現規律的能力。這些知識基礎和實踐操作能力都是我們教學中應當利用和開發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自己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本課我擬訂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讓學生在經歷統計的過程中理解眾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的方法。

2、在具體情景中,理解眾數的實際意義。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之間的區別。

3、認識眾數在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統計知識的價值。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眾數的意義,學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的方法。體會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之間的區別。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在實際生活的情景中、數學的活動中體會眾數的實際意義。

四、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並且結合本校的科研課題,更好的體現生命化課堂的特點,提高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我採取了教師創設情景,學生參與統計實踐,觀察分析,合作探究,聯繫生活理解眾數等措施,讓學生主動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從而使教師轉變角色,成為課堂的組織者、參與者。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我會結合課題進行進一步説明。

五、教學過程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和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這一教學理念,本課教學過程的設計分五個環節來完成: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認識眾數

首先讓學生看兩則公司的招聘廣告(出示),然後引出一個人想應聘,但不知該選擇哪一家?讓學生分組討論一起來幫幫他。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同學們紛紛出謀劃策的同時,教師出示兩份公司員工工資表,(出示)再讓學生們幫忙選擇?並談談理由?我想通過一組數據讓學生試着用平均數、中位數等統計量來找出對自己有價值的信息,並加以板書(平均數——整體水平;中位數——一般水平)教師適時鼓勵並引出課題——眾數(集中情況)

第二環節:依據情境,理解眾數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重點,我分兩個小環節完成,先是出例1(出示)讓學生試着來選擇合適的身高,讓學生對平均數、中位數、眾數三個統計量再次進行討論,然後得出眾數的選擇——整齊美觀。

為説明一組數據中眾數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設計了“找眾數”環節:(出示)選擇了兩班同學英語聽寫競賽的成績,其中第一組是有兩個眾數的,第二組是沒有眾數的。這樣學生對眾數就會有進一步的理解了。

【第三環節:在分析比較中體驗,應用眾數

1、分析三個統計量的特點。

下列幾種情況一般使用什麼統計量?

(1)五年(1)班有50人,五(2)班有45人,要比較兩個班的學習成績,應該選取。

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

(2)在演講比賽中,某個選手想知道自己處於什麼水平,應該選。

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

(3)要統計同學們最喜歡的動畫片,應該選取。

A.平均數B.中位數c.眾數

2.123頁,做一做。通過對五年一班同學視力統計表的分析和對問題的解答在生活中應用眾數。

第四環節:迴歸生活,體驗應用

出示生活中的數學,有關均碼的介紹,拓寬知識面。讓學生髮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濃厚興趣。

第五環節:全課小結,課後延伸

談談這堂課的收穫,加深整堂課的理解。

六、板書設計

眾數

眾數(集中情況)

平均數(整體情況)

中位數(一般情況)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國小五年級數學上冊説課稿:《可能性》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西師版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統計與可能性》的第一課時《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以及遊戲規則的公平性》。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五年級上冊的“可能性”是一個新增的內容,它是建立在三年級上冊的“可能性”初步認識的基礎上,要求學生通過學習來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恰當的詞語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而且會用分數描述事件發生的概率。雖然在國小的教材中,內容佔的不是很多,但它卻是為國小生步入中學學習概率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基礎。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結合“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理念”,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在遊戲活動中,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與遊戲規則公平性之間的關係,會用分數求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能力目標:讓學生在觀察、思考、討論、交流中探索新知,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公平、公證意識,促進學生正直人格的'形成。

本課教學重點是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初步學習用分數表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教學難點在於:充分經歷、體驗“可能性相等”的過程。驗證拋硬幣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二分之一。教學的關鍵是理解等可能性與遊戲公平性之間的因果關係。

二、説教法學法:

“可能性”是生活中的常見現象,但將它從生活中抽象出來,學生仍然會感到有些陌生,需要教師用一種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來吸引他們參與課堂。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打算創設情境,讓學生經歷“現實生活問題——探究解決——得出結論——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本節課主要採用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線,以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要形式的“探究學習法”。目的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小組活動,以合作學習促進自主探究。

三、説教學過程:

圍繞等可能性這個知識的主軸,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同時結合新課程理念,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主要設計為四個環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實踐深化,發展能力——聯繫生活,思維拓展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為了讓學生儘早進入學習狀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一開始,我設計瞭如下的情境:從而向學生直接出示了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研究不確定事件的可能性。(板書:可能性)這一環節的教學,很自然的揭示了課題,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了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二)、猜想驗證,探究新知

引導學生弄懂遊戲公平性的數學含義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這節課,我引導學生理解“公平”、“等可能性”分三步走:

第一步,出示主題圖,猜測遊戲是否公平。

在這一環節,學生憑藉已有的生活經驗,和三年級打下的基礎,通過簡單的推理,可以得出:硬幣只有兩個面,拋一次硬幣,會出現兩種可能,一種是正面朝上,另一種是反面朝上,用分數表示每一個面的可能性是1/2,所以都會説遊戲公平。而這個結論只是停留在表層,在這裏大多數學生把“公平”理解為絕對的公平。為了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公平”的數學含義。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 説教材

1、教材內容:國小數學第十冊《解簡易方程》及練習二十六1~5題。

2、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和數量關係,掌握了求未知數x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等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為今後學習列方程解應用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方程的意義、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2)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驟,會解簡單的方程,培養學生檢驗的習慣,提高計算能力。

(3)結合教學,培養學生事實求是的學習態度,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滲透一一對應的數學思想。

4、教學重點及難點: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

教具:天平一隻,算式卡片若干張,茶葉筒一隻。

二 、説教法學法

(一) 創設情境,自主體驗

本課以遊戲導入,通過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以激趣為基點,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交流等活動中感知平衡,自主體驗,積累數學材料,為更好地引入新課,理解概念作鋪墊。並且無論是生活中(cn—teacher。com)有趣的平衡現象,還是天平稱東西的實際狀態,都無不放射出科學的光芒,它們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興趣的激發,知識的體驗,更有潛在的科學態度和求真求實的精神。

(二) 突出重點,自主探索

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是本課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通過列式觀察,自主探索,分析比較,逐次分類,討論舉例等一系列活動去理解方程的意義,掌握方程與等式之間的關係。使學生把知識探究和能力培養溶為一體,鍛鍊了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投入。同時層層深入的設疑和引導也滲透了教師對學生科學思維的鼓勵和培養,使學生在探索與實踐中不斷親歷求知的過程,如剝繭抽絲般汲取知識的'養分。

(三) 自學思考,獲取新知

在教學解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時,通過出示兩道自學思考題

(1)什麼叫方程的解?請舉例説明。

(2)什麼叫解方程?請舉例説明。”改變了以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帶着問題通過自學課本,將枯燥乏味的理論概念轉化為具體的例子加以闡明,既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也解決了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依賴於直觀這一矛盾。

正是基於以上考慮,在教學解方程的一般步驟和檢驗方法時,也採用了讓學生通過自學來掌握檢驗的方法及規範書寫格式。

(四) 使用交流,注重評價

要探索知識的未知領域,合作學習不失為一條有效途徑。新的教學理念使合作學習的意義更加廣泛,有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等等。生生合作有助於相互驗證、集思廣益。師生合作體現在“師導”,尤其在學生思維受阻,關鍵知識點的領會上,在本課中,有多處讓同桌互説互評互查的過程,合作的力量必將促使學生認知水平的提高,自評與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也將更好的有利於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形成。

五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下午好!

一、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認識負數》,它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一些負數的知識,有助於理解生活中負數的應用,拓寬數學視野。同時還能擴展對數的認識,更好地理解自然數、整數的意義。因此《新課程標準》將負數的認識調整到第二學段“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

教材選用了“氣温”和“海拔”這兩個熟悉的情境,教學負數的意義,讓學生初步認識負數,掌握負數的讀、寫法。在認真研讀教材後,我認為學生對“海拔”的認識比較陌生而且有難度,所以,改變了教科書原有的編排,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水果批發市場的物品記錄單引入教材,讓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探究負數的知識。同時將“海拔”高度等知識在練習應用中呈現出來。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

二、説教學目標:

我是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設計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認識負數,能認、讀、寫負數。學會用正數、負數描述現實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讓學生經歷創造符號表示相反意義量的過程,經歷數學化的過程,享受創造性學習的樂趣,相機發展學生的符號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介紹古代中國認識和使用負數的情況,讓學生體會到中國古代文明對於數學發展的卓越貢獻,激發民族自豪感。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從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年齡特徵出發,我理解本節課的

教學重點:在現實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能對正數、負數和0的大小進行比較。

四、説教法和學法:

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我準備採用如下的教法和學法: (1)合作探究法。教師通過設疑,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逐步啟發學生探究負數意義。增強學生探索的信心,體驗成功。(2)練習鞏固法。力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運用知識、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體驗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説教學過程:

為了能很好地達到以上教學目標,我將本節課的教學分為四個板塊來進行:1.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2.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3.迴歸生活,拓展應用——應用負數;4.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下面,我就來具體闡述教學環節以及我的設計意圖。

一、巧設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負數;

課前我設計一個熱身遊戲,名字叫《截然相反》。要求學生根據老師的語言,説一句相反的話。比如:上――下、哭――笑、向前走2步――向後退2步、轉來了2名同學――轉走兩個同學、存了300元――取出300元、運進2噸――運出2噸等等。這樣設計既活躍了課堂氣氛,拉近教師和學生的距離。又與所學的負數有直接聯繫,能迅速地把學生帶入到“相反”的意義中,為負數的學習做好鋪墊。

數學來源於生活,作為教者應在課堂上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給予一個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課的開始,利用課件,創設水果批發市場的情境:運進蘋果2噸,運出香梨2噸。從管理員小王的物品進出單入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運進2噸”、“運出2噸”,比比誰記錄得既簡潔又準確,讓人看了一目瞭然。開放性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有的用符號“√”,“×”、相反方向的箭頭;有的用“笑臉”,“哭臉”;還有的用文字説明等,當然也有學生用正數、負數嘗試着區分。雖然學生的答案豐富多彩,但本質上都與正、負數有着密切的聯繫。教師適時地引出負數的數學史話,向學生展示在歷史的長河中,數學家們對負數探索與研究。

在欣賞數學史話的同時,我引導學生適時反思:在這麼多方法中,你最欣賞第幾種?通過反思與追問,尋求統一、簡潔、通用的方法。這樣的設計實現了數學學習的再創造,學生由被動化主動,簡約地經歷了人類探索負數的歷程,體驗了由具體到抽象的數學化過程,並逐步符號化,學生認識逐漸清晰。

然後利用課件,讓學生感受中國是最早認識和使用負數的國家,並描述性的介紹正數和負數的概念,以及它們的讀法與寫法。

二、體驗內化、探求新知——認識負數;

温度計是學生認識正、負數的有效載體。教學中我利用課件播放中央電視台某日的天氣預報,介紹温度計的基本知識,提出兩個問題:你認為温度計中哪個刻度最重要?温度計中的這兩個5表示的温度一樣嗎?通過問題激起學生用正負數來表示的慾望。

學生的智慧在指尖上。操作練習可以深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教學時,我首先撥動温度計,讓學生知道零上温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温度用負數表示。接着,又設計了一個反向練習,讓學生撥出上海5℃和北京-5℃,也就是零下5℃。如此,改變教材直接呈現三個城市的温度方法,讓學生撥一撥,可以化靜為動,通過小小的“撥”,喚起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要在温度計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確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計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感悟到:温度中,0℃是區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點,零上温度用正數表示,零下温度則用負數表示。同時通過動手操作,學生興趣盎然,既將正數、負數、零有機地整合到了一個新的概念框架中,實現了對0的再認識,又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突破了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的教學難點。緊接着設計一個基本練習,寫出三個地方的温度,這樣既能鞏固所學知識,又能初步感知正數、負數的大小比較。

三、迴歸生活,拓展運用——應用負數。

數學與生活緊密相聯,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運用數學的語言來表達生活。在練習環節,我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問題,使練習變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設計了三種練習:

1.電梯中的正負數:比如去五樓開會和到地下二樓,應按哪個鍵?

2.海拔中的正負數。因為學生對於海拔並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課件讓學生知道什麼是海平面,什麼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讓學生知道高於海平面的用正數表示,低於海平面的用負數表示。

3.存摺中的正負數。讓學生解釋存摺中的一些信息,並加以拓展練習,提出存摺上還有多少錢這一問題,滲透正負數的運算,讓學生學到實用的數學。 四、課堂總結、知識延伸——拓展負數。 課堂的總結和延伸可以幫助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激發學習興趣。在這個環節中我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讓學生進一步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負數,並以《生活中的負數》為題寫一篇數學日記,豐富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加深對負數意義的理解。 各位領導、老師: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只有在親身經歷或體驗一種學習過程時,其聰明才智才能得以發揮出來。任何學習都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建構過程。有這樣一句話:聽見了,忘記了;看見了,記住了;體驗了,理解了。回顧本節課的教學,我讓學生感受數學、經歷數學、體驗數學,學生在知識性目標方面應該能夠很好地落實,同時學生對已經學過的數初步地形成知識系統,對負數的知識也能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情感性目標落實到位。

以上就是我對《認識負數》這一課的設計,不足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多多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