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四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來源:文書谷 1.18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説課稿,認真擬定説課稿,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説課稿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四年級數學説課稿模板彙總9篇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數學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處,為社會、人類創造豐厚的價值。引導學生學好數學,用好數學,創造數學的價值,就要準確把握課程標準,靈活駕馭教材。

我將從課程標準、教材特色、教學建議三個方面與大家交流。

第二學段課程標準:

1、知識與技能:經歷從現實生活中抽象出角過程;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大小比較。

2、數學思考:通過探索理解角,能用量角器畫角、交流信息,建立角概念。

3、解決問題:嘗試用量角器量角;體會在討論的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4、情感與態度:知道通過測量、討論、歸納得出的結論;體驗角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

內容標準:

內容標準分四個領域。

“數與代數”主要包括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空間與圖形”包括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 ,它們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統計與概率” 主要涉及條形統計圖,是讓學生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實踐與綜合應用” 將幫助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經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與生活密切聯繫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問題,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所交流的內容就是“空間與圖形”領域中的“角的度量”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將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認識常見的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畫角。

下面我結合教材的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內容結構和知識與技能的立體式整合來談談第二方面:教材特色。

教材編寫特點:

特點一:優化大數認識的編排結構,突出數學的文化特色,提供豐富素材,培養學生的數感。

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感是認數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冊實驗教材“大數的認識”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極為豐富。不僅結構合理,而且內容的安排和素材的選擇突出了數學的文化特色。,加強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結合具體的情境和實際活動讓學生感受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這樣的編,學生使能夠接受豐富而系統、邏輯較為嚴密的數概念內容;便於學生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遷移類推獲得新知,形成較完整的認知結構。

特點二:計算教學內容的編排體現改革的理念,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四則計算的知識與能力是國小生學習數學需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國小階段計算教學的分量比較重,但是它有着重要的教育價值。通過計算教學可以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繫,體會到數學是解決問題的重要工具,從而感受數學的價值,為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打下基礎。本冊實驗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順序,加大教學的步子,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間。

特點三: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本冊實驗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兩個單元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其中有些圖形,如線段、角、平行四邊形等,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過。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於直觀的認識。本冊教材要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徵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

特點四: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本冊教材是第二學段的開始,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習新的統計知識──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認識到本冊所學習的統計知識和方法,是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在統計量上進行了分類對比,來表達數據、解決問題,進而使學生對統計知識的認識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教材繼續注意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這樣就把數據分析與解決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統計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特點五: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數學學習不僅可以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能力,而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是數學教學要達到的重要目標之一。本套實驗教材嘗試把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通過學生可以理解的簡單形式,採用生動有趣的事例呈現出來。這一數學思想的引入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特點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本冊實驗教材不僅內容涉及數學教學內容的各個領域,為學生探索奇妙的數學世界提供了豐富素材,而且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安排了許多體現數學文化的閲讀材料、數學史實等,使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豐富多彩、充滿魅力。這些都有助於學生初步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數學的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慾望。

編寫體例:

教材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行編排,以體現數學課程的特點,編寫體例是:激發興趣的主題圖(整體感知、提出問題)――促進思考的例題(促進理解、解決問題)――可操作性方法的小結(歸納概括、得出結論)――多層次的練習(深化理解、拓展應用)――全面的整理和複習(整理鞏固、提高升華)

單元內容結構:

第二單元的內容有: 認識射線和直線;角的定義;比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量角;認識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鋭角、鈍角和直角之間的關係。

每一小節又包括其枝幹內容。其中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度數畫角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

説知識的立體式整合:

本套教材分三個階段編排“角的認識”這一內容。第一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上冊,結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和直角,並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尺畫角,用三角板判斷直角、畫直角。第二個階段,是在二年級下冊,讓學生認識鋭角和鈍角,並能藉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斷一個角是直角、鋭角和鈍角。第三個階段,就是本冊教材這一單元,讓學生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

本單元內容的編排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從直觀過渡到抽象。學生在二上年級認識長度單位時,就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因此本單元教材一開始就藉助直觀,引入了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並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繫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然後在角的度量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另外,本單元教材在編排時,注意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現數學規律。通過畫射線、直線,測量角,操作活動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紙折角等多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

教學建議:

1.恰當把握教學目標。

本套教材把有關角的知識分了三個階段編排,每個階段都有自己的教學任務,但前後又有連貫性。教師要樹立整體意識和目標意識,從整體着眼把握教學目標,明確每一階段的具體要求,理順學科教學總目標、學段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學期教學目標和課時教學目標之間的關係。

2.注意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適度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數學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許多數學知識與生活有密切聯繫,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原型”,兒童的生活經驗是他們數學學習的重要基礎。但數學畢竟是抽象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找不到“原型”的,如直線的概念就比較抽象,教學時很難藉助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其含義。從嚴格意義上來説,數學中所説的“點”是沒有大小的,“線”是沒有粗細的,“面”是沒有厚薄的。正因為如此,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並不都能促進他們的數學學習。有的生活經驗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甚至產生負面影響。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時,日常生活中的牛角、羊角,甚至人民幣的單位名稱“角”等時常會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干擾。因此,教學時必須注意數學學科本身的特點,適時和適度地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

3.加強動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對角已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他們已經學會如何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邊張開的程度有關。教材中的許多結論如“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以及量角和畫角的步驟等都沒有直接給出,並在練習中安排了不少“量一量”、“畫一畫”、“折一折”、“拼一拼”的操作活動,旨在讓學生這些活動中進一步加深對角的認識,並形成畫角和量角的技能,初步培養學生的作圖能力,同時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些知識基礎,在加強操作活動的同時,儘可能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4.努力挖掘教材中藴涵的數學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不單純是數的計算,形的研究,貫穿始終的恰恰是數學思想方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要注意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抓住有利因素,有意識地加以引導,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數學思想方法。如前面提到的“經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和射線”、“經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就可以滲透極限的思想、猜想和驗證的方法。

評價建議:

評價是師生交流的一個平台,利用好這個平台,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潛能;能促使師生彼此走進心靈、情感互動。教學中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展開評價:

1、課堂表現

教學過程中,我特別關注學生自學與合作探究過程,這個過程能充分體現學生的自覺能力。教學“角的畫法” 時,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先自學,再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在巡視參與時,隨時根據學生的表現通過手勢、眼神、表情和語言等方式適時鼓勵。然後結合整體的學習過程從“認真操作,積極討論,得出結論和大膽彙報”幾個方面按A、B、C三個等級進行自評、互評、師評。每週統計一次,期末總評。這種形式的呈現既體現了定量的評價,又體現了定性的評價。

2、知識掌握

知識只有掌握的紮實,才能應用的準確,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學會知識的情況採用了“評比+評語”的方式,從作業和測評兩方面進行評價。根據學生作業完成的情況和每次測評的結果分優、良、合格三個方面進行評比,同時,站在學生的高度上,寫上賞識激勵的語言,幫助樹立信心。如 “你的角如果能像你的字一樣認真漂亮就更好了。”如果有學生對測驗的結果覺得不滿意,要委婉幽默地鼓勵學生重新解答:“試題在向你挑戰呢,去戰勝它。”學生通過努力做對試題,教師可以就學生的第二次答卷給以評價,並給出鼓勵性評語。這種“推遲評價”淡化了評價的甄別功能,突出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推遲評價”能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3、應用能力

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是學習數學的宗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時間和空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同時,要結合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情況進行點評,如,借鑑哲理督促聰明卻懶惰的學生:“梅花香自苦寒來,你要戰勝惰性。”用精妙之語,激勵愛鑽研的學生:“你肯定還有高招,我為你驕傲”。有效的評價能開啟學生心靈,馳騁想象,學生智慧的火花會更加燦爛奪目,進而引起師生情感共鳴。

説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

生活處處皆數學,身邊處處是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幫助學生順利地走入數學課堂,學習數學知識。因此,教學過程中,老師要有效開發校內資源,合理運用校外資源。

教學過程中,教材中的插圖,多媒體教學光盤,網上有助教學的圖片、視頻,都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關小數的知識。

教學角的度數時,需要學生動手測量,可以充分利用學生手中的模擬學具和身邊真實物體這兩大資源來幫助教學,如:測量書本、文具盒、桌椅、門窗、黑板等;學射線的認識時,可以讓學生帶着手電筒。學生本身就是一個有利資源,學生的自學、交流的過程又將其生成為學習資源,特別是彙報時的錯誤信息更要有效利用,它是幫助學生尋找正確答案有利渠道,是有助教學的重要資源。

數字是跳動的音符,數學是神奇的學科!做為數學教師,當我們把數學教學當做追求,潛心研究時,我們會伴着優美的旋律與孩子們共同享受藝術般的快樂!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的內容。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在生產和日常生活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內容的第四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最後一節課,主要屬於掌握知識教學。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能正確地按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使學生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3、教學重、難點

通過舊知遷移新知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理解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4、教法、學法

根據本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難點,按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説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些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1、把下面各數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9865345874131200398210

2、下面的()裏可以填上哪些數。

32()645≈32萬47()050≈47萬

問:(1)你是怎麼想的?(2)四舍是什麼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課

1、導入新課

(1)、有時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商店買菜,電子稱上顯示價錢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們7.5元,這是為什麼呢?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需要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內容.(板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講授新課

(1)、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一個小數根據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説法即小數的近似數,那我們該如何求小數的近似數呢?

生:思考。

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同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相似,都可以根據"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以該同學的身高為例進行講解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的`方法。

4、把課本上的例題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做。

師:作必要的講解和分析。

5、總結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生齊讀)。

注意: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看第三位是舍還是入。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數,就要看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數。

問:1.0和1數值相等,它們表示的程度怎樣?

a、讓學生明確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準確長度在0.95與1.04之間。

b、讓學生明確保留整數1,原來準確長度在0.5與1.4之間。

即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數1.0,它是一個近似數,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注意什麼?

a、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數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然後按"四捨五入法"決定是舍還是入。

b、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置裏,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0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課本74頁的“做一做”。

獨立完成,個別上講台演做。提問其思考的過程。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1題。

2、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2題。

3、把下面各小數四捨五入。

(1)、精確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確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兩位小數是()。

(五)、佈置作業。

三、説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掌握知識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主觀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後,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這裏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整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後面鞏固練習和課小結的環節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裏,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我選擇的説課內容是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第一課時億以內數的認識。

2、教材地位與作用: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的讀寫認,而本單元則是在以前學習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億以內的數的讀寫並瞭解其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這一單元是在國小階段對整數學習的最後一課。對以後學生在學習中接觸大數,並計算大數奠定了知識基礎,而且初步感知大的數目。

3、教材的編排特點:a.結合實際情境,讓學生感受大數,產生學習需要。b.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經驗自主探索。

本節課的學習,不僅是學生對數認識的一次擴展,也進一步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通過學習,能加強學生對數據實際意義的理解,會用數學的眼光分析身邊一些數據的意義,這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最終服務於生活"的理念!

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具有接觸面廣、獨立性增強、善於觀察和發現、樂於動手操作等特點,而且學生在三年級的時候已經系統的學習過萬以內的整數。結合學生的這些特點,我會做一些課前準備,一是準備了《億以內數的認識》的教學課件;二是準備計數器、遊戲卡片等教具。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和內容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條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

(1)。在認識萬以內數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億".使學生知道億以內各個計數單位的名稱和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關係。

(2)。結合現實素材,讓學生感受學習較大數的必要性,使學生體會較大數的實際意義,感受億以上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

(3)。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和應用數學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自我評價和善於合作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1、學會讀、寫億以內的數;

2、掌握億內數的數位順序表,瞭解十進制計數法。

3、認識數級個級、萬級、億級,會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寫億以內的數。

教學億以上數的讀法與寫法。

難點:1、讀寫數位較大的數目。

2、理解"十進制"計數方法。

四、説教法、學法

教法: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方法方面,我會緊密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有趣的'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和技能。

創設具體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對大數的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大數對於學生讀起來比較困難,教師應充分利用好教材文本,創設具體教學情境,讓學生對大數獲得豐富感受,注意放手讓學生探索,理解大數的讀法後,通過獨立練習,小組合作交流訓練,達到熟練程度。

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教學,給學生留有自主探索的空間,對於數位、數級,十進關係等知識,應該讓學生牢固掌握,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去發現,去體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達到對這些知識的理解。

密切了大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收集大數的習慣和能力,數的產生與發展都是生活實踐的需要,認識數是為了用它來交流,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數學意識。

學法:學生主體參與;動手操作;多向交流;教學遊戲

五、教學理念

堅持以學生髮展為本,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和諧發展打基礎。遵循兒童心理規律和認知規律。加強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學生必須獲得有價值的數學,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在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教師精心組織下充分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億以內數的規律,關注學生個體差異,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成功的體驗。

數學教學立足於學生已有的知識,教師應教給學生藉助已有知識去獲得新知識能力,培養學生敢於自主學習、嘗試新知的研究學習。國小生已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和生活經驗為其獨立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可能。為此,在教學"延伸性、遷移性知識"時,我直接讓學生自己自主嘗試、積極探索,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比較、推理、發現和總結,給學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間、時間,為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發展。

六、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學前準備:口答:一千里面有10個百,一萬里面有10個千;口述萬以內的數位順序。(個位十位百位千位萬位)

2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會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還經常用到比萬大的數。(利用課件出示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數據圖片)你們會讀這些數嗎?瞧,這些數比以前學習的萬以內的數更大,今天我們就來認識更大的數,板書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請學生拿出計數器,一千一千地數,當數到10個一千時問: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多少?(一萬)強調:千位上的10個珠子怎麼辦?

2、請學生10個10個地數,當數到10個一萬時問:是多少?利用計數器問:怎麼表示10個一萬?

3、照這樣繼續數下去。10個十萬是多少?10個一百萬是多少?10個一千萬是多少?.師:一、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都是計數單位。想一想: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即十進關係)

4、把所學數位按數位順序表排列起來

億級萬級個級

億千百十萬千百十個

萬萬萬

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

1381900000表示8個千萬

為了便於讀億以內的數,我國沿用了四位一級的計數規律,即:從右起每4個數位是一級,分為個級、萬級和億級。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本節內容主要認識遊戲規則的公平性,在學習本課內容以前,學生已經在四年級認識可能性有大小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經驗,教材創設了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下棋時怎麼決定誰先走的情境,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裏層層深入地設計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提出決定誰先走的辦法,第二個問題是討論是否對雙方公平,第三個問題是再設計一個對雙方都公平的遊戲規則。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在猜想、驗證的過程中,體驗等可能性和遊戲規則的公平性。

2、技能目標:在活動中,能正確辨別遊戲規則是否公平,初步學會設計簡單遊戲的公平規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遊戲交流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及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解決生活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

體驗事件發生的等可能性,並會分析、判斷規則的公平性。

教學難點:

能夠設計公平的遊戲規則。

教學準備:

為了上好這節課,根據課堂的需要我在課前為學生準備了硬幣、骰子、紙牌、小紙籤、乒乓球、獎品等。為上好這節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説教法

根據本課內容的特點,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在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通過學生演示、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方式,促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合作探究問題,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表達能力,在玩中學,在學中悟,體驗成功解決問題的喜悦。

三、説學法

五年級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能力,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見現象,能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斷,所以本節課中,我以學生為主體,讓孩子們在合作交流、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體驗探究的樂趣。 四、説教學流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把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這一環節我通過創設學校體育課中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乒乓球比賽前拋硬幣決定發球和場地的情景,從而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熟悉的活動中知道公平對一個遊戲的重要性,並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自主合作、探索方法。

在這裏我是通過三個活動來實際的。

活動一:探索公平的'遊戲方法

通過引用課中圖例,引導學生解決三個問題:

1、提出決定誰先走的辦法。

2、討論方法對雙方是否公平。

3、修改笑笑的方案。這樣層層深入,環環相扣,逐漸把學生引向遊戲公平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是:可能性相等,遊戲公平;可能性不相等,遊戲不公平。

[設計意圖:在這裏通過自主思考、小組合作,互相交流解題思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合作交流能力和口頭表達能]

活動二:放球遊戲

在這裏我要求學生用我提供的黃白兩種球,放入罐子裏,並説出自己的規則 。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操作,並把學生的操作與語言、思維聯繫起來,這樣的操作就不僅僅是操作,而是為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供了源泉,讓學生凸現真實的個性,他們在操作中求新、求異,有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 緊接着我出示了相關的練習,在這我利用了課後練一練,讓學生先從設計好的轉盤描述公平規則,再獨立設計轉盤和規則的過程,[設計意圖:在這些多層次的練習中,運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既是對知識的鞏固,又是對思維的又一次拓展,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驗數學學習的快樂,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活動三:砸金蛋

在這裏由於只有8個金蛋,在這樣的情況下很自然讓學生用剛學的知識從每一組中選出一名學生來參加,當然我還從中選兩名同學説了出是用了什麼方法從組裏被選出來的?以此檢查每一組的公平性。上來的的同學我還要求他們選一種簡單的方法來確定“誰先砸”的順序,這樣我就等於用了兩不同的方法來完成這個活動。

[設計意圖:在這裏我放手讓學生操作,運用不同的學具,制定公平規則,學生從玩中學到了知識,真正體驗到快樂數學的真正含義。] 五、我設計了以下問題讓學生總結這節課: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為要制定公平的遊戲規則,最重要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俗話説:編筐編簍,全在收口,通過總結,促進學生對一堂課的教學進行梳理,並把學習的觸角向外拓展延伸,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

四、説板書設計

誰先走

——遊戲公平

可能性{相等 遊戲公平不相等 遊戲不公平

[設計意圖:這樣的板書設計,既簡單又清晰,能夠將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呈現

於學生面前,用結構記憶的方法,讓學生加深對本節課內容的認識。]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説教材

《折線統計圖》一課是四年級下冊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數據的基本方法,會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結果的基礎上,又一次認識一種新的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單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除了可以表示一個數量的多少之外,最主要的作用是表示一個數量的增減變化情況。本課內容又為以後的複式折線統計圖作準備,通過正確地認讀統計圖,為今後的統計圖分析打下基礎。

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我把本課《折線統計圖》的教學目標定位於以下幾點

1.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瞭解繪製統計圖的過程。

2.根據折線統計圖,學生能描述,分析數據,解決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根據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根據數據的變化,學會預測問題的結果或趨勢,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4.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奧運事業的愛國之情。

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為: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學會製作折線統計圖。

教學的難點則放在: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説教學理念

我確立了“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設計理念

基於這一理念,我在教學過程中力求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從學生感興趣的素材,設計新穎的導入與例題教學,打破了傳統數學課的`枯燥無味,給數學課富予新的生命力。導入用奧運會,畫圖用樂樂的體温表,練習用老總選擇人員進行進修等,從而構建一種自主探究、和諧合作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感受生活中的數學和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説教法

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徵,以及他們現在的知識水平。我主要採用了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儘可能多的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課堂上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同甘共苦”一起體驗成功的喜悦,創造一個輕鬆,高效的學習氛圍。特別是採用了課件演示描點的過程使學生清晰地認識到畫圖的過程,和課件演示線段的的上升、下降及傾斜角度決定增減幅度的特點,從而突破畫圖和歸納折線統計圖的難點。

説學法

教學時,我通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數學,使學生體會到觀察、概括、想象、遷移等數學學習方法,在師生互動中讓每個學生都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説教學過程:

本課分成激趣導入——探究新知——實踐應用——總結特徵——運用知識五塊內容,

在激趣導入部分:通過今年奧運會的知識進行激發學生興趣,從統計表、條形統計圖來直接引入“折線統計圖”。

在探究新知部分:複習統計圖的各部分名稱,瞭解統計圖的製作過程,把統計圖補充完整和根據變化趨勢預測下一屆奧運會中國的金牌數量。

在實踐應用環節,我設計了樂樂的體温統計表:讓學生製作折線統計圖,除了能讀懂圖外,還初步理解傾斜角度是決定了數量的增減幅度。從而總結特點:

先通過條形統計圖與折線統計圖異同點的對比,真正理解把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從不同點來歸納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觀察折線統計圖中線段上升——數量增加,下降——減少,傾斜角度——增減幅度,從而引出不僅能表示出數量的多少,還清晰能表示出數量的增減變化。

最後,在運用環節,設計了三個練習內容:

一是找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並簡單分析數量的變化(股票圖、心電圖)。

二是用江南車城兩個銷售員的的統計圖來選擇進修的名額,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現實的作用。

三是比較兩個內容,從而來選擇哪一個內容適合用折線統計圖來表示。主要是為進一步進一步突出折線統計圖能清晰地反映出數量增減變化的特點。

説板書設計

我設計的板書既簡潔明瞭,又一目瞭然,體現了這一節課的重點與難點。

這節課,我認為學生動手了,但小組合作,討論得還不夠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我説課的課題是《確定位置(一)》。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手段、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預設效果等八個方面進行闡述。

教材分析:

“確定位置(一)” 是國小數學第七冊《 方向與位置 》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這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前後、上下、左右等表示物體具體位置的知識,以及學習了簡單路線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教材編排體現了數學源於生活又運用於生活的特點,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從學生非常熟悉的座位表入手,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從而引出抽象的數對錶示方法,幫助理解“數對”在確定位置中的作用,並學會在生活中加以運用。”在教學中,我還補充了數對發明者笛卡爾的生平介紹,滲透數學文化對學生思想的啟迪。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索確定位置的方法,並能在方格紙上用“數對” 確定位置。

2.能力目標: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方向感和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和數學文化的滲透,激發學生學數學、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

能正確使用數對描述物體的具體位置。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正確掌握確定位置的方法。

教法學法:

人們都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為了讓課堂教學高效而又符合學情,教學中我採用了調查法。課前,我對20名學生進行了抽樣前測,從“你坐在教室的什麼位置?你還能用什麼別的更簡單的方法表示你的位置嗎?你聽説過數對嗎?”等幾個問題對學生進行調查,準確把握教學起點。情境教學法。課中,我把學生置於學習的主體地位,在老師精心創設的情境中展開教學。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師的有效引導下,學生自主揭開新知識的面紗,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喜悦。

教學過程:

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先生説過這樣一句話:“你可以將一匹馬牽到河邊,但是你決不可能按着馬頭讓它飲水。” 這句話也道出了數學教學的靈魂在於主體探究。為此,我從:“問”讓學生自己提;“法”讓學生自己探;“題”讓學生自己解;“情”讓學生自己抒等四個方面設計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

新孔子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確,學生興趣越濃,他的觀察越仔細,感知、思維、聯想等學習活動就越有成效。新課伊始,我播放國慶 60週年焰火晚會片段,學生會對這些圖案是怎樣設計並製作出來的產生疑問。老師此時揭示課題(板書:確定位置)。這樣的導入,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慾望。而且建立了對我們偉大祖國的自豪感,營造出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二、探索新知,營造空間

探索新知的'環節,可謂是一節課中的重中之重。圍繞學習目標,我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展開教學。

1.結合情境,巧妙設題。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課件出示主題圖,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説班長的位置。學生會出現不同的表述方法。老師説明,觀察時一般都是按從左往右,從前往後的順序。(電腦出示分組)

2、導放結合,授人以漁。

古語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知道從左往右、從前往後的觀察的順序,學生們就能比較正確的描述班長的位置了。班長坐在第3組這條豎線和第2排這條橫線的交叉點上,並提問:我們能不能用上一些符號和數字,發明一種更簡單的描述方法呢?

學生設計並展示。根據前測調查,學生會出現這些情況,通過觀察、比較,發現相同點,都有數字3和2,中間都有將兩個數字隔開的符號。這時老師説明:數學家選取了“,”號將兩個數分開,並且在外面加上了小括號,從而引出數對。第3組第2排還可以表示為(3,2),並讓學生説説3和2分別表示什麼?隨後加以鞏固。這樣的設計是希望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和總結規律,突破教學重點。

3、小組合作,集思廣益

數對是一種數學知識,它建立在座標圖中,應該讓學生體會從具體位置中抽象出座標位置。接下來的環節,我在黑板上寫出一組數對:(2,1)、(2,2)、(2,3)(2,4)、(2,5)、(2,6),並引導觀察。學生會發現,數對的第一個數都是2;都是第二組的同學。這樣原來的座位表就變成了一個方格圖,每個同學的位置就在豎線和橫線的交叉點上。藉助多媒體演示,從班級座次表中逐步抽象出座標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座標形成的過程,建立了數學模型,有效突破了教學難點。

4. 輕鬆交流,求異創新

溪水匯入大海,才不會乾涸。教材中的知識點只有迴歸到厚實的數學文化大背景中,才會被深刻地理解和闡釋。接着我通過展示數對發明者法國數學家笛卡爾的史料介紹,鼓勵同學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做一個愛思考的人。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了解了相關的數學文化,獲得了積極豐富的情感體驗。

三、共享成功,評價反思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那數對在現實生活中有什麼用處呢?我通過展示“數對在生活中的應用” “數對在地理學中的應用”、 “數對機械製圖中的應用”“數對在航天飛船上的應用”,這樣的設計使學生拓展了知識視野,感受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實現了把“小課堂”變成“大課堂”的現實。引導學生正確評價自己,共享成功的喜悦。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生成延伸。

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雖然簡單,但能反映這節課的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尤其是學生的板書,真實地再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展現設計思路上的異曲同工。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小數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兩個單位間的進率、

3、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每個學生空白正方形、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和平均分成了一百份的正方形紙各一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出示100,問:認識嗎?一起説(100)、把100縮小10倍是多少?(板書:10)、把10縮小10倍是(1),把1再縮小10倍,你知道是多少嗎(0.1或),把0.1縮小10倍,又是多少呢?(板書:0.01或),接下去是……?(板書:0.001或)

2、師:像這樣,我們可以一直地寫下去(用省略號表示)。

3、這裏的0.1、0.01、0.001表示什麼意思,他們之間的進率又是多少嗎?引出課題《小數的意義》

二、探究意義

(一)教學0.1

1、如果我們用一張正方形表示1的話,請你估計一下,0.1該有多大,用手比劃一下。請將你心目中的0.1在這張白紙上用顏色塗出來。(電腦演示正方形紙、1)

2、(展示、彙報)説説你是怎麼表示出0.1的。小結:要想準確地表示出0.1,我們應該先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成十份,再塗出其中的一份,就是0.1。還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

3、取出一張平均分成了十份的正方形,準確地表示出0.1。

4、請塗出其中的3份,塗色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用分數表示是(),0.3裏面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用小數表示,用分數表示)

5、投影:陰影部分用小數怎樣表示?有多少個0.1,空白部分呢?

6、想一想,1裏面有()個0.1。

(二)教學0.01

1、回顧一下,剛才我們是怎樣得到0.1的?

2、你能在紙上表示出0.01嗎?請你在格字圖上表示出來(生取出平均分成一百份的.正方形紙片)。説説你是怎麼表示的?空白的部分呢?(電腦演示過程)

3、請看老師這張圖片,你想到了什麼小數?

4、看到0.23,你還想到了什麼小數。

5、請你在方格紙上創造一個新的小數,再同桌間説一説這個小數表示什麼意思,看到這個小數,你又想到了那個小數?

6、生彙報

(三)教學0、001

1、對於0.001,你有什麼想説?2.黑板上掩飾0.001

3、看到0.001,你會想到哪些小數?

三、提煉小數意義

1、請你觀察這三組的數,你有什麼新的發現?(得出:一位小數、十分之幾,兩位小數、百分之幾,三位小數、千分之幾等等)板書: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2、小結:像這些用來表示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的數,我們把它叫做小數。(完善板書)

3、師:其中的一份,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我們把它叫做計數單位,也可以寫作0.1、0.01、0.001等等。如0.3的計數單位是0.1,它有3個0.1。0.25的計數單位是(),它有()個0.01。

4、思考:(電腦)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

四、解決問題練習

五、總結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決問題的策略”是國標蘇教版國小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中的內容。解決問題的策略是解決問題必要的一種問題解決思想方法,它是正確、合理、靈活地進行問題解決的思維素質,掌握得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數量關係及解決問題的經驗,初步瞭解了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本課系統研究用列表的方法收集、整理信息,並在列表的過程中,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有效方法。學好本課知識,將為以後學習用列表等方法來解答求兩積之和(差)等的實際問題奠定知識、思維和思想方法的基礎。

教材安排的例題,主要是呈現生活情景,提供數學信息,讓學生經歷列表整理信息的全過程,再通過“尋求策略—解決問題—發現規律”的系列活動,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列表整理數據信息策略的價值,併產生這一策略的心理需求,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情分析

對本課所研究解決的數學問題,學生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在生活的實踐體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經驗,但一般處於無序狀態,通過今天的.學習,將學生無序思維有序化、數學化、規範化。

(三)目標定位

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及本課的知識特點,預定如下幾個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生活情景,藉助生動的、有趣的、富有挑戰性的研究內容,使學生在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感受列表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還會通過列表的過程分析數量關係,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

2、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經歷提取信息,發現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知識獲取過程,從中培養學生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發展他們的推理能力。

3、通過對類似歸一、歸總的實際問題的探索,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點:

使學生經歷列表整理、分析數量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並列式解決問題,體會列表這一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價值,並能運用該策略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正確整理、分析數學信息關係,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策問題解決策略,並內化成自己的問題解決策略。

二、説教學程序:

鑑於本課教學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實際情況,設計如下四部分展開教學。

(一)聯繫生活,激趣引新:

教學一開始,通過班內學生比賽,發現課程用列表的方法呈現更加清晰、整齊,從而出示本課課題,並説明列表整理信息的方法是我們解決較複雜數學問題時的好幫手。

【設計意圖: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用學生感興趣的小比賽引入新知,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並針對學生現有對信息的蒐集和觀察能力,讓學生感知列表呈現信息的優點和便利。】

(二)合作探索, 領悟內涵

1、初步感知列表

例1主要教學兩積之和的實際問題。這也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需要用三步計算解決的實際問題。教材提供了兩組數據,分別是小芳家栽桃樹、杏樹和梨樹的行數,以及三種果樹每行栽的棵樹,同時提出第一個問題: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由於題目中的條件比較多,數量關係相對比較複雜,由於之前的引導,學生們很快聯想到可以用列表的策略整理這些條件。潛移默化中,學生經歷了從現實情境中選取有用信息並形成結構完整的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也充分感受列表整理條件的優點。

【設計意圖:教師充分讓學生自主活動,經歷列表整理的全過程,一方面在現實情境中收集數學信息,另一方面找到各個數量在表格中的位置。並使學生理解表格的結構和內容,是為了積累學生用列表的方法解決問題的經驗。】

2、分析數量關係

本環節中啟發學生思考:你能根據數量之間的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嗎?這樣在關鍵處加以點撥,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容易理解:根據題中的條件,“可以先分別算出桃樹和梨樹的棵樹”;根據題中的問題,“要求桃樹和梨樹一共有多少棵,可以先算桃樹和梨樹各有多少棵”。這裏讓學生自主經歷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其意義不只在於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理解題中的數量關係,更在於這一過程中學生切實體會到:分析數量關係既可以從條件想起,也可以從問題想起。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列式解答,並進行檢驗,同時留出空白,以便於課堂上的反饋與評講。接下來,提出第二個問題:杏樹比梨樹多多少棵?放手讓學生按照解答第一題的過程,通過獨立思考完成解題。

3、回顧和反思

在解決完兩個問題後,引導學生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第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説説解決問題時一般要經歷哪些步驟,並通過交流,總結和歸納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第二個問題引導學生反思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説説自己的體會,以進一步提煉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的認識與經驗,體驗分析數量關係的一般過程與方法。

這樣,已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主線,引導學生經歷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有利於學生深刻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逐步形成策略意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實際問題的教學走出教師教題型、學生記解法的困境。

(三)鞏固練習,深化發展

【設計意圖:準備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通過層層深入,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本課知識,形成技能,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讓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的樂趣。】

1、“練一練”第一題以圖文結合的方式呈現實際問題,同時提出“先整理題中的條件,再解答”的要求,有利於學生進一步體會列表整理題中信息的方法,感受列表整理對理解數量關係的作用,初步形成策略意識。

2、第2題以純文字的形式呈現的實際問題,有利於學生更深刻體驗綜合運用從條件和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係的過程,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全課總結

最後,讓學生説説在這節課上學會了什麼知識?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鞏固。

四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9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的是新北師大版義務教材四年級下《數學好玩》單元中的《數圖形的學問》。

一、教材分析。

《數圖形的學問》是簡單的排列組合問題,它不僅是學習統計概率的基礎,在生活中也有着廣泛應用。

這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角、長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圖形之後,繼續讓學生在經歷不重複、不遺漏地數圖形個數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有序思考的習慣,感受問題中隱含的數學規律,發展初步的幾何直觀能力,促進數學思維品質的提升。這樣的安排落實了《課標》提出的“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的要求。

二、創新思考。

主要基於以下三個方面。

1、嘗試翻轉課堂,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和能力。讓學生先通過課前微視頻學習,完成圖形計數問題。在自主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本課只是檢查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存在問題進行鞏固強化,在學生掌握了數圖形的方法之後,進而拓展延伸,探究更高層次的知識,就是解決生活中的“握手問題”“車票問題”“比賽場次問題”。

2、滲透數學思想,培養數學歸納能力。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應注重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這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本節課我也是嘗試在課堂中滲透數學思想——從簡單入手——探究規律——運用規律解決問題。旨在從能力和方法兩個方面讓孩子同樣有所收穫。

3、數學生活化,學有價值的數學。新課程理念還強調課程生活化,加強課堂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必要性和價值,體會生活即數學,數學即生活。所以,我從身邊的握手,車票,比賽入手進行設計。

(新課程理念還要求,數學教學活動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下來我來分析一下學生情況。)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平面圖形,線段、角、三角形、長方形,並且在以前教學中也進行過數數的拓展,已經能夠數出簡單的圖形的`個數,但是不一定做到按着一定的順序來數。只有極少數學生知道數圖形的規律並用算式來計數,絕大多數同學並沒有發現數圖形的規律,更不會用算式來計數。更談不上離開圖形,上升到數學計算來解決生活中的類似問題。基於以上情況,我在設計中注意兼顧各層面學生的不同需求,做到有層次、有梯度,促使學生積極地、富有個性的學習。

(根據自己對設計理念的思考,結合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課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四、 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經歷把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抽象成數圖形的數學問題,並利用多樣化的策略解決問題的過程,發展幾何直觀。

2、在數圖形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有序思考的習慣,發展推理能力,感悟數形結合的思想。

3、積累有序思考及從簡單入手解決問題的活動經驗,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信心,提高探索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1.經歷探索的過程,體驗、發現數圖形的學問。

2.學習解決問題的思維策略,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能力。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在教法學法選擇上,我進行了以下考慮。)

五、教法學法。

1、説教法:教無定法,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發現法展開教學。通過《課前預習任務單》與《課堂探究任務單》的設計以及對課堂有效調控,落實教師的有效引導,較好地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運用引導發現法有助於在“做”的過程和“思考”的過程中經歷圖形計數的完整過程,積累圖形計數及解決問題的經驗。中思維得到發展。

2、説學法:學生學習知識是發現、創造的過程。因此,本節課我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展開學習,組織學生在操作、觀察、猜想、推理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獲得“四基”,提高“四能”。

六、教學流程。

(一) 回憶視頻,交流收穫。

教學預設:通過回顧微視頻,檢查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由於學生已有數圖形經驗,再結合微視頻講解,學生應該基本能按照順序數或按照規律進行加法計算。

(二)自主探究,建構模型。

1. 拋出問題,引發思考。

據瞭解今天到會的有21位老師,如果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一般遇到困難的時候怎麼辦呢?)

教學預設:這個問題引入主要是想激發學生思考,認知產生困難,引入轉化,化難為易,化進為退。

2.拓展新知,探究算理。

(1)從簡單入手畫一畫、數一數。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次

4人握手。 6次

21人握手。 ?次

(2)再次從簡單入手探究算法。

2人握手。 1次

3人握手。 3×2÷2=3次 (重點引導為什麼除以2)

4人握手。 4×3÷2=6次

3.你發現了什麼?

4.應用規律,解決問題。

21位老師,如果每兩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呢?

教學預設: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在畫圖、和兩種規律計算中,比較,優化,掌握更為簡便的解題策略。

(三)學以致用,解決問題。

(1)車票設計問題。

(2)比賽場次問題。

教學預設:在學生掌握了握手問題的規律和解題策略之後,解決類似的問題,在練習中尋找聯繫,在練習中鞏固知識,拓展知識面。

(四)總結回顧,反思收穫。

同學們:你今天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心情怎麼樣?

你還想了解哪些知識?

教學預設:讓學生在總結反思中回顧課堂所學,從知識、能力、情感多方面談談自己收穫。也為今後學習留下懸念。

七、 板書設計。

我力求能突出本課重點,從簡單入手,尋找規律,解決問題,這

一核心思想,同時也要體現數學學科的簡潔,明瞭之美。

對於本課教學重新建構,我是大膽的嘗試,希望各位批評指正。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