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來源:文書谷 1.91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模板集合9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温度》,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是《生活中的負數》的第一課時,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數的認識範疇。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數的知識,並有了一定的數感,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從學生熟悉的温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負數的學習。掌握好這一內容,為學生下節課學習用正負數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温度計上的温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能正確讀寫温度,難點是比較兩個零下温度的大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於以上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談論法進行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側重關注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負數

課的一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讓學生在紙條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北京和哈爾濱的温度。記錄完成後,我讓學生找出最簡單明瞭的表示方法,從而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負數》。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有趣的記數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在這一環節,我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從實踐活動中,認識負數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觀察活動:學生分組觀察温度計並通過合作交流回答:1、温度計的用途?2、它由幾部分組成?3、温度計上的刻度怎樣排列?通過實物與投影結合來加強直觀性,通過彙報結果突出教學的關鍵點。

(2)、實踐活動:將兩支温度計分別放入温水和冰水中,讓學生通過觀察温度計的變化情況,並請學生來讀出度數,同時讓學生用雙手體會兩杯水温度的差異,體驗温度的高低與讀數的大小的關係。

(3)、畫圖活動:讓學生在温度計圖片上畫出北京和哈爾濱的刻度,並比較兩個温度的高低。讓學生從直觀形象上理解温度的高低。

通過上述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温度的表示方法的認識,同時深化了温度的讀寫,也充分體了温度的差異與讀出度數的差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強化了教學的關鍵點。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負數

“生活中除了氣温,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負數嗎?你知道它們表示什麼意思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馬上會聯繫生活説出見到的負數。通過交流,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開闊了視野,對負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四、在分層練習中,運用負數

為鞏固知識,發展技能,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礎練習,反饋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

2. 綜合練習,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 延伸練習,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這三個練習設計主要體現層次性,實用性,生活性,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穫

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學們對負數還有什麼疑問嗎?你們還想知道有關負數的什麼知識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

葉聖陶老先生説過:“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生活實際中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誘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點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説課完畢,請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2

一、 説教材

《認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認數”86頁至87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的認識。同時這一節的內容為學生繼續學習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以及億以上數的認識作了鋪墊。教材分為三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

二、説教學目標:

1、憑藉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的方法。

2、通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瞭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三、説教法和學法

由於整萬數相對較大,不便以具體形象的實物進行操作,加上學生已經較多的認數經驗,所以我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藉助於直觀教具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並且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開展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四、説教學過程:

為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在課前我安排學生蒐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數。讓學生對大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為新課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新課導入時,用課件出示同學們的家鄉——明光市的有關數據,讓學生通過閲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在學生感受了這些大數後,通過這樣的提問:“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萬、十九億、三千二百七十,這些數中哪些是你學過的,哪些你沒有學過。那麼你沒有學過的這些數是多少呢?怎麼寫呢?”

學起于思,通過這樣設疑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以便來引入第二環節的教學“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於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計數器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通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瞭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在撥數的基礎上,我再趁勝追擊,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例題中的三個數,並讓學生充分地説説你能很快撥出這些數的方法是什麼。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再讓學生撥好後對照計數器寫一寫,讀一讀,並交流讀、寫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寫數時只要在萬級上寫上多少,而個級上全部是用0補足。

接着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通過計數器上的數與所寫的數之間的對應關係,進一步鞏固寫法、讀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學生已經有了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直接結合計數器,自己探索寫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老師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們習慣採用四位一級的分級方法,讓學生説説:從數位順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數級?個級有哪些數位?萬級有哪些數位?此時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請學生讀一讀,然後將每組中的兩個數進行比較,感悟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類似,只要在萬級數的後面讀出“萬”字。

三、聯繫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教學要善於走出“書本數學”,迴歸“生活數學”之中。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通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園的佔地面積,從而去感受天安門廣場和頤和園實際佔地面積的大小。最後讓學生再次出示課前收集有關大數目的信息,請學生來讀一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出及時評價。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為生活服務的。

四、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説説你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不足,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3

一、 説教材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第一課時。教材的主要內容學習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確度量角的大小。數學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學生已學習過角的認識,有了一定的基礎,本節課以學生的好奇心為突破口,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質疑、解疑過程,最大限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小組合作讓學生動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

二、 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提出:凡是學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決不暗示。本節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知識水平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注意貫徹啟發性原則和因材施教原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角色。 依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通過學生的自主觀察認識量角器,知道角的度量單位,會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並知道它的度數。

2、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學會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並讀出度數。

3、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操作活動,知道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與兩邊的長短無關。

4、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主動參與學習、勇於探究的能力。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量角器,並正確使用量角器。

教學難點是:正確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確讀出角的度數。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將設計五個環節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1、 創設情境、激趣引入;2、 合作交流,觀察研究;3、嘗試量角,探求方法;4、趣味練習,拓展延伸;5、歸納小結,昇華認識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出示簡筆畫並提問:大家從這兩幅簡筆畫中發現了什麼?學生通過觀察發現圖形是由線段、圓、角組成的,從而教師提出問題:你瞭解哪些關於角的知識?簡單的問題,促使學生動腦回憶所學過的知識,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總結,為學習新知做好準備,也為能力較弱的學生提供了一次回答問題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慾望。在此環節根據國小生喜歡簡筆畫的特點,通過簡潔生動的簡筆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順利導入新課的學習。

(二)合作交流,觀察研究

首先出示量角器,讓學生觀察量角器的組成,師問,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麼?小組合作,比一比誰找得多?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並親自將自己的發現通過小組的形式表達出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並使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認知和情感得到同步發展。學生認識了量角器的結構和計量單位,並觀察1度角的大小,觀察量角器的刻度,重點認識內圈和外圈。通直觀演示,使學生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1°角的表象,這樣也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接着讓學生動手在量角器上找找幾個比較特殊的角,在此教師提出探究性問題:量角器上有兩個刻度30 °、150 ° 你認為應該讀哪個才正確,為什麼? 根據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鋭角小於90°,鈍角大於90°,自己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同時使這幾個特殊的角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表象;再通過學生找一找刻度線,讀一讀大小不同的角的度數,來突破內外圈刻度容易讀錯的難點,為後一環節做了充分的準備。

(三)嘗試量角,探求方法

這一環節一開始,教師提出:試着量一量,邊量邊想,你們是怎樣量的?有什麼好辦法?學生帶着問題,親自動手量角,並與同學討論如何量這個角的度數;在學生開始介紹時,引導學生嚴格運用數學語言,並及時糾正,針對難點,設計兩個問題:1。量角器的邊和角的一邊對齊,正確嗎?應該怎麼辦? 2。看度數時,有兩個數,應該怎麼看?什麼時候看內圈,什麼時候看外圈? ,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總結,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深化,是發展學生記憶力、思維力的重要手段。最後,教師在學生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方法,並電腦課件重現量角的過程,既讓學生加深對知識的鞏固,又能對一些學有困難的學生給予釋疑。

整個環節,學生帶着問題,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問題,掌握量角的方法,並充分利用

(四)趣味練習,拓展延伸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本節課的練習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

(1)量一量,排排隊

動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個角的度數,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這些角排排隊,不僅能鞏固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又能及時瞭解學生掌握新知的情況。

(2)量一量,擺擺圖

量出一幅三角板每個角的度數,並擺出75 120 135 180

(3)剪一剪,量一量

動手剪個五角星,小組合作,量出五角星每個角的度數

整個練習環節,讓學生通過比角、拼角、找角、量角等一系列活動,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給學生創設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讓學生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應用過程。

(五)歸納小結,昇華認識

首先讓學生自己説説,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學會了什麼?學生自己小結,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既能瞭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又能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教師及時給予評價,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學習的信心。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4

教案設計流程:

A。知識流程 B。思維編程。 C。學生可接受性D。與時俱進的課堂

課堂知識點:

(一)線段

(1)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線段的長度是這兩點間的距離。距離是指的長度,而不是線段。線段的起點或終點稱為端點。

(2)畫出3釐米長的線段。因為線段的長是3釐米,所以只要把尺子放平,鉛筆緊挨尺子有刻度的一邊,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直直的線,畫到3釐米的地方,最後在兩邊點上端點。

(3)數線段。

一條直線的N個點線段的端點,數以每兩個點為端點有幾條線段?n(n-1)2

(二)直線

(1)一條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直線,直線沒有端點。直線無限長。你能量出直線的長度嗎?直線無法測量長度,直線無法度量長度。直線是無限長的,量不出長度。只畫了這麼長的一條線,來代表在這個位置上,在宇宙空間裏無限穿梭的.那條線。

(2)判斷:6cm的直線比8cm的直線短2cm。( )一條直線長6cm。( )以直線上相隔6M的兩點為端點可以得到一條6M的線段。直線與射線都是無限長的,它們一樣長。( )

(3)過兩點可以畫幾條直線?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有表示存在,只有表示唯一。過兩點必然得到一條直線,但只能得到一條直線。過兩點,有幾條線段呢?有幾條射線呢?

(4)過一點可以畫無數條直線、射線、線段。(5)N個點,過其中兩點,最多幾條直線?n(n-1)2

(三)射線

(1)線段的一端無限延長就是一條射線,射線只有一個端點。

(2)畫射線。確定端點。(虛線、省略號表示無限延長。)

(3)射線是(2)生活中可以看成線段,射線的事物。(光線、子彈的路徑、直繩、物體的邊、物體的稜、紅外線瞄準器)

(四)總結

分辨直線、線段、射線。(關鍵看彎曲與否、端點。)

邊算邊畫。畫一條比14釐米少9釐米的線段。

射線延長成直線。過A點畫射線,再延長直線。

數幾條射線,幾個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有趣的算式》,我準備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説課。

一、説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一)》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為以後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礎。為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並並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為: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 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為: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為: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 教學中,我將通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 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3、 通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説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我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創設有趣的情境——挖掘寶藏。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根據國小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有趣的闖關遊戲活動,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通過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通過四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通過小組議一議、全班交流、老師板書等啟發引導。

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通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第三關:神奇的9。通過設置“9999999×9999999=?”的難題,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慾望。

第四關:尋找神祕的數。通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後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從山腳到山頂有2222222層,每一層有5555555級台階,要走多少級台階才能到達山頂?解決22222222×5555555=?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

(1)理解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平行兩種。

(2)能借助直尺和三角板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平行線。

(3)體會平行公理及其推論。

2、解決問題。

讓學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過程中,體會從數學的角度理解問題,形成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3、情感態度。

(1)通過對生活中平行線的認識,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通過師生的共同活動,促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培養學生的良好情感和主動參與意識。

(3)學生經歷觀察、動手操作、發現討論等數學活動,感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於探究。

教材分析:

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是“空間與圖形”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這些內容學生在前兩個學段已經有所接觸,本節課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繼續探究平面內兩條直線平行的位置關係,平行公理及其推論。這些知識是空間和圖形領域的基礎知識,在以後的學習中經常要用到。同時,本節課充分利用現實世界中的實物模型,讓學生直觀感受,通過設置“觀察”、“討論”等活動來鼓勵學生勤思考、多交流,對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應用意識以及創新能力都有很好的作用。

教法學法:

1、動: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動畫情景,鼓勵學生動手做,動筆畫,動腦想,動口説,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

2、探:教師引導學生操作模型,動手畫圖與合作討論,共同探索出平行公理及推論。同時,通過設置拓廣探索等練習來激發學生強烈的探索慾望。

3、樂:本節課的設計力求做到“與學生的生活實踐聯繫得緊一點,直觀的多一點,動手實驗的多一點,使學生的興趣高一點,自信心強一點”,促使學生樂於學習,樂於思考,樂於探索,樂於創新。

4、滲: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觀察、猜想、歸納、類比等數學思維方法,同時,通過平行公理推論的教學,向學生初步滲透反證思想,讓學生嘗試“説點兒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讓學生感受一組畫面,從而引出本節課題:平行線(板書課題)

(意圖:通過熟悉的畫面,不僅讓學生感受到幾何圖形無處不在,也為後面的探究活動作好了情感準備。)

二、合作交流

1、建立模型。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模型,並思考問題:在木條轉動的過程中,有沒有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呢?

(意圖:利用這個模型引入,可以幫助學生直觀理解平行線的概念。同時,通過學生主動的活動,讓學生親眼目睹數學過程形象而生動的性質,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從中感受到數學的力量,促使學生樂於學習。)

2、平行線的概念。

(1)學生討論得到:在木條轉動過程中存在一個直線a與直線b不相交的位置,這時直線a與b互相平行(parallel),記作a∥b,讀作a平行於b。

(2)平行線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你還能舉出其他一些例子嗎?

(3)動手畫一畫,分小組討論: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有幾種?

(4)動畫演示空間圖形:這樣的兩條直線會相交嗎?那麼它們平行嗎?

3、平行線的畫法。

(1)過直線AB外一點P,你能畫出直線AB的平行線嗎?能畫出幾條?

(2)動畫演示平行線的畫法。

(3)練習:過點P畫直線MN的平行線。

4、平行公理。

(1)討論:在前面轉動木條a的過程中,有幾個位置使得a與b平行?如圖過點B畫直線a的平行線,能畫出幾條?

(2)類比前面我們學過的“垂線的性質”,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3)歸納平行公理。

5、平行公理的推論。

(1)討論:過點B、C分別畫直線a的平行線b和c,那麼b和c平行嗎?由此你又能得出什麼結論?

(2)歸納平行公理的推論。

(3)平行公理推論的説理。

三、反饋練習

1、鞏固練習。

判斷正誤

(1)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叫平行線。( )

(2)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必平行。( )

(3)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直線,必把這個平面分為四部分。( )

(意圖:通過練習,鞏固平行線的概念及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落實基礎知識。)

2、綜合運用:P13、練習。

説明:(1)學生畫圖、小組討論、交流。

(2)教師巡迴指導、集體講評、示範。

(意圖:這組練習是“基礎練習”與“複習鞏固”的綜合。讓學生通過畫圖進一步鞏固平行線的畫法及平行公理,使學生能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圖形語言。)

落實新知

3、拓廣探索。

小紅的媽媽是舞蹈教師,有一次快到六一兒童節了,需要編排一個舞蹈,規定排成三行,然後變換各種隊形。小紅一聽,高興地對媽媽説:“這是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讓我來替您參謀參謀。”小紅利用我們剛學過的知識:平面內三條直線的位置關係,設計出了四種隊形。小紅的媽媽一看,果然好辦法,隊形變化多端。

你知道小紅是怎樣設計的嗎?

説明:學生分組討論、設計並在全班交流,然後教師利用動畫展示。

(意圖:通過拓廣探索,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服務於生活。同時,通過學生設計不同的隊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悦。)

小結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説明:學生分組小結,各組代表發言交流體驗,教師及時給予肯定、讚揚。

(意圖:讓學生自己小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佈置作業

1、讓學生利用平行線設計一些圖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體驗平行線的美學價值。

2、讓學生利用相交線和平行線畫出自己家住房的平面圖,自己設計一個户型,增強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板書設計:

5.2.1 平行線

1、平行線的概念練習書P13

2、平行線的畫法

3、平行公理

4、平行公理的推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課時《大數的認識》。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準備、過程設計六個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材分析

“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認識和掌握了萬以內數的基礎上學習的,是萬以內數的認識的鞏固和發展,本節課內容是今後學生進一步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知識的重要基礎。

(二)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萬以內的數。在日常生活中也碰到過比萬更大的數,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但大數的讀寫對於學生來説比較抽象,數位、數級增多,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對本節課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結合以學定教的教學原則,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計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和“億”,掌握數位順序表,知道億以內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2、在認數的過程中,結合現實素材,使學生感受億以內數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數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較大的計數單位,掌握億以內數數位順序表。

教學難點是:能夠根據數級正確地讀出億以內的數。

(四)教法、學法

本節課所採用的教法是遊戲激趣、情景體驗、知識講授。

學法是小組合作、自主探究、獨立思考。

(五)教學準備

在本節課中所需要的學具是撥珠計數器,教具是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突出需求

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創造的先導。因此,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一組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儀式現場直播收視率的有關報道:國內騰訊等多家視頻網站對閲兵進行了網上直播。截至9月3日19時,各大視頻網站“閲兵”主題視頻共1381個,拿優酷網舉例,累計觀看人次超過25881296人,最高峯同時在線人數超2323500人,再次創下直播時段內歷史新高。

出示的這組數據中有一個是學生已學過的萬以內的數,有兩個數是將要學習的億以內的數,提問學生:這兩個大數你會讀嗎?

用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在躍躍欲試的情態下進入新課的學習。此時我順勢引出課題:億以內數的認識

二、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這一環節是本課的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安排了以下4個學習步驟:

1、創造計數單位“萬”和“十萬”

在剛才複習了有關數的知識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挑戰性問題:9999的最高位是千位,那麼比千更大的計數單位還有嗎?怎樣在計數器上表示出來呢?

讓學生帶着思考在計數器上撥珠數數,創造出新的計數單位“萬和十萬”,學生在撥珠的過程中也明確了10個一萬是十萬。

2、創造更大的計數單位

奧蘇泊爾説過:只有學生親身經歷、感受的東西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我大膽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小組合作,,想一想,運用計數器撥一撥,想辦法創造出更大的計數單位,學生有了前面的認知基礎,在撥珠過程中在創造等大的計數單位的同時就比較容易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教師板書),從而進一步得出結論: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為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一億究竟有多大,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數概念,我出示多媒體課件將“一億”具體形象化,讓學生學會了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

3、整理數位順序表

課標指出,教師應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因此,我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學課本第3頁有關數位順序表的知識,在學生自學後再互相交流,從而讓學生在輕鬆的自學交流中完善了數位順序表,學生的'自學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4、學習億以內數的讀法

讓學生藉助數位順序表讀數和脱離數位順序表直接讀數,並讓學生思考:大數怎樣讀才能讀得又對又快?從而引導學生髮現:在讀大數時,可以從個位起每四個數位進行分級,然後再讀就比較容易了。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億以內數的讀法”在學生的自主探索中像一卷畫軸一樣,徐徐拉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

三、拓展應用,思維提升

我本着“重基礎、驗能力、拓思維”的原則,設計瞭如下幾道練習:

1、小遊戲(同時用課件出示):用數一數的方法求出一艘遊艇的價格(這時要給學生提出數數要求:95萬以上,一萬一萬的數,是103萬)、一列火車的價格(20xx萬以下,一百萬一百萬倒着數,是1400萬)

2、課件給學生提供一些生活中的信息套餐,讓學生讀一讀信息中的大數,並説出橫線上的數字表示的含義。

練習的設計,鞏固了學生的所學知識,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練習的需求。

四、課堂總結、感情昇華

提問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以及課件演示每人節約一粒米、一分錢、一滴水的生活情境,再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大數都是積少成多的,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

五、説板書設計

各位評委老師請看,這一部分就是我對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億以內數的認識:10個一萬是十萬10個十萬是一百萬;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10個一千萬是一億;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十。

六、教學風格

教育家波利亞曾經説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現。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立足學生的發展”,組織學生在有效地數學活動中認識大數,體驗大數,應用大數,讓每位學生親歷新知的動態生成過程,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不知我以上的觀點與分析是否合理、到位,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我的説課就到這裏,謝謝大家!(鞠躬,擦黑板)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1.內容簡析

直線、射線和角是人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中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本課內容是本冊第二單元角的度量起始課,這節課的內容是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進行復習、擴展和提高。有關線段、角,在第一學段已經學過了,二年級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線段和角,但當時的學習是初步的,屬於直觀的認識,本課內容在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對這些內容加以概括和提高,加深對圖形本質特徵的認識,對圖形之間內在聯繫的認識。本節課在內容編排上,注重了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從直觀過渡到抽象,既讓學生藉助直觀,引入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並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繫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這節課的重點應該放在教學直線和射線的認識上,關鍵是要讓學生弄清楚直線、射線和線段的聯繫與區別。對於角,則着重在射線概念的基礎上説明角的含義,至於角的表示法,它是一種規定,可以直接告訴學生。

2.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進一步認識角,知道角的含義,能用角的符號表示角。

(2)通過畫一畫、數一數等活動,初步感悟射線、直線的特性。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繫。掌握角的特徵。

教學難點:直線、線段、射線之間的聯繫、角的形成。

4.突破方法

首先引導學生從實際生活中來認識射線、直線、線段和角,通過比較,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通過動手操作,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形成對圖形的理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課標指出:數學的學習過程充滿着觀察、實驗、模擬、推斷等探索性與挑戰性活動。教師要改變以例題示範講解為主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活動中去,本課教學設計了以學生自學為主,伴以小組合作為輔的教學模式,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進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師還鼓勵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合作,以達到開拓思路,取長補短的功效。

二、説教法和學法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去探究發現、分析比較地構建和獲取,與人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課我主要從構建主義理論和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出發,選擇合適的教法來體現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運用了: 1、猜想發現法2、分析比較法3、合作探究法4、多媒體演示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主動。

在學法方面,我注重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索的空間,倡導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學生在組內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啟發,共同理清思路,運用這種方法,便於培養學生參與合作的精神。

三、説學生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學生對圖形的基礎認識,內容比較形象直觀、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比較,認識掌握比較容易。學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獲得直觀的感性體驗,再在小組交流中形成知識技能。3幾何知識與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聯繫,教學中要積極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加強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説教學實施過程。

基於上述認識與理解,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出示毛線,引出線的三兄弟

2. 複習線段的特點(兩個端點,直的)

3.引導學生回顧線段的量法

4.畫線段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的線引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而放手讓學生用線表示自己身邊的一些事物的簡單特徵。根據學生畫出的各種線,按直的、曲的分成兩類,巧妙的引入了本節學習的內容是認識直的一類線。

(二)認知射線,從生活中引入

1.觀察激光筆

教師打開激光燈,光線射向教室對面的牆壁上。

提問:在牆上你看到了什麼?(一個光點)這個光點是從哪裏發出的?

再問:如果把激光燈的發射點和牆上的光點看作兩個端點,那麼中間的一條光線可以看作什麼?

提問:如果把激光燈射出的紅色光線射向天空,你還能找到光線盡頭的那個光點嗎?(不能)這條光線會怎樣?(這條光線會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

追問:這條光線還能用線段表示嗎?為什麼?

講解:對!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光線看作是射線。(板書:射線)

提問:這幅美麗的夜景圖中,那五光十色的燈光都可以看作是射線嗎?為什麼?

2.學生動手畫射線

談話:但圖上只能看到這些光線的一部分,你準備用什麼方法清楚地畫出這些射線呢?請大家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着畫一畫。

反饋時引導學生通過交流、比較,明確:射線只有一個端點,可以向一端無限延長。

提問:你還能舉出生活中有關射線的例子嗎?

【設計意圖】:揭示了線段的概念後,通過光線射向天空,射得很遠很遠,看不到盡頭,讓學生初步感受無限。同時,讓學生在嘗試畫射線的活動中理解和體會無限延長的含義,感受並理解射線的特點。]

(三)認識直線在操作中體會

1.談話:想象一下,如果把線段的兩端都無限延長,會得到怎樣的一條線呢?你會畫一畫嗎?

2.學生動手畫

3.師生共同評價,並通過討論明確:直線沒有端點,可以向兩端無限延長。

4.講解:(指學生畫出的直線)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板書:直線)

5.討論:那你會把一條射線變成一條直線嗎?

指名在實物投影上把射線的一端無限延長,得到一條直線。

6.小結:直線有哪些特點?

7.創造三兄弟的肢體語言

【設計意圖】:在對射線充分感知的基礎上,讓學生大膽想象,自己畫直線,使學生對直線的認識建立在實際操作和想象的基礎上。同時,要求學生將射線變成直線,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體會射線與直線的聯繫與區別。]

(四)形成概念在比較中整理

1談話:我們在認識了線段的基礎上,又認識了射線和直線,請同學們思考一下:線段、射線、直線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可以在小組內互相討論。

四年級上冊數學説課稿 篇9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四年級數學:筆算除法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闡述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本節課的設計。

一、 説教材。

1.首先,我來説説教材。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節,教科書第81、82頁的內容。

2. 本節課是學生已經學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和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首先呈現圖書室的情景,並藉此場景引出問題,然後,讓學生分別通過估算、擺小棒、圈劃方格圖,來幫助學生理解筆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試商的方法,然後再引導學生學習除法算式的寫法及意義。之後,教材還安排了一些相應的練習題,其意圖在於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並能夠熟練的進行計算。

為了幫助學生順利掌握本節課內容,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我對原教材進行靈活的處理:用選拔配音員的情景導入新課,力求讓學生把枯燥的計算學的興趣盎然!。

3.對於本節課來説:一方面,學生已經掌握了筆算除法的基本方法,本節課試商的難度加大,計算的過程更加複雜;另一方面,我校地處偏遠農村,學生的接受能力較低,而且,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都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因此,學生在試商方法的掌握會上存在一些困難.

4.綜合各種實際情況,我特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除數是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知識自主探索筆算時試商的一般方法,並會確定商的一般位置;

(2)使學生會用估算的方法計算除數是整十數、商一位數的除法,養成估算的習慣。

(3)使學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4)通過本課學習,培養學生書寫整潔、認真計算的良好習慣。

5.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掌握筆算除法的算理,和正確的書寫格式,能正確筆算。

教學難點是:試商的方法及商的位置的確定。

6.為了順利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準備了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具,此外,我還為學生準備了小棒和方格紙作為學具。

二、説教法、學法。

接下來來説説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基於上述的教育理念,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突出了以下三點

(一)是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讓學生深深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是生活。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放手,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用數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此外,數學教學應該讓學生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的發展。

三、説教學程序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共分為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在本環節,我首先要對學生説:同學

們,你們喜歡看《喜洋洋與灰太狼》嗎?今天老師就為大家帶來了其中的一個片段,請看(播放)。 播放動畫片的同時,我會説:怎麼沒有聲音呢?你們能給這個動畫片配音嗎?那老師就要進行一個小小的面試,看哪些同學能當上這個動畫片的配音員。這樣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起到了課未始,趣已生的效果。這時,我再出示條件,讓學生根據信息提出問題。這樣的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的良好習慣。這時,學生的學習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第二環節:合作探究,建立模型。

本環節中,我一共設計了三個層次。

1、.教學兩位數除以整十數。

在這個層次的教學中,我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重點研討、反饋練習來體會試商的方法和除法算式的.意義,把探索的時間交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

這時,我要對學生説:為了儘快選出動畫片的配音員,這三個問題中,哪個問題的解決可以達到目的?當學生説出是第一個問題時,我就讓每位學生自己解答“要多少天才能面試完”的問題,並且提示學生:可以聯繫舊知、也可以利用學具擺一擺、圈一圈來幫助自己解決問題。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當我發現學生能能夠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時,我要及時給以鼓勵,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之後,我再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和解決方法。這樣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之後的交流,讓學生感受到別人的思維方法和過程,改變自己認知上的單一性。這時,學生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筆算的算理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

接下來,我會告訴學生,本題的計算還可以用豎式表示,這就是我們本節課學習的內容:筆算除法,並且板書課題。接着,我放手讓學生把舊知遷移到本題中來。學生列豎式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掌握學生的豎式寫法和學生知

識遷移的水平。我發現學生能正確列示時,就及時給予鼓勵,並請他將自己的算式進行板書。接着,我引導學生重點研討:商應該寫在什麼位置上?商不為0時,餘數怎麼寫?商和餘數的單位各是什麼?在集體研討時,將豎式與學生的口算過程進行對比,使學生明白3必須寫在各位上的道理。這時,我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題,在訂正時重點檢查商的位置。這樣,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就更加徹底了。

2.教學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在本層次的教學中,我首先要對學生剛才表現出來的積極性給予鼓勵,增強學生繼續學習的自信心和決心。

這個層次中,我主要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重點研討、算式對比、迴歸生活來達到教學目的。我會對學生説:如果要求當配音員的同學增加到了140人,每天還只是面試30人,要多少天才能面試完呢?你能列出豎式來計算一下嗎?這樣設計,是放手讓學生把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算式的寫法進行遷移。在學生獨立探究的過程中,我進行巡視,對於書寫正確的學生,我首先要給予鼓勵,並讓他板書自己的算式。這時,再引導學生進行合作研討:説説自己是如何試商的?並解釋商寫在個位上的理由。我還要根據教材上的示意圖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算理。這樣設計,使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對試商的方法和商的位置有了更加透徹的理解。利用直觀圖形來幫助學生理解,也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身心規律。接下來,引導學生對兩個除法算式進行對比,找出兩個算式的異同,並且重點引導學生説説:三位數除以整十數,當前兩位不夠除時,應該怎麼辦?用來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和記憶。最後再引導學生思考:要用幾天才能面試完?使學生明白:需要5天才能面試完,因為餘下的20人,大約還需要一天。這樣的設計,是數學與生活實際緊密的聯繫起來。

3.看書質疑,解答疑問。愛因斯塔説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重要。因此,我十分重視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來的每個問題,由此來了解他們在認知中的疑點,及時給予解決。這樣,不僅使學生在課堂上消化理解教學難點,更重要的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

第三個環節:內化應用,形成能力。

為了讓學生增長智力,形成技能,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設計了一下幾組練習題。

第四個環節:總結全課,交流評價。

課堂總結是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以及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為此,我設計了一張評價表:“課堂閃亮星”.這張評價表是要求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價,最後再數一數自己得了幾顆星。這張評價表既是對本節課掌握了多少知識進行了解,也是對自己的情感態度進行評價。

四、説教學隨想

最後,我來説説教學隨想.多年來的教學生涯,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是一門藝術,在這門藝術中,老師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導演,學生才是真正的演員,因此,我在設計本節課時,立足於學生的實際情況,着眼於學生的持續發展,積極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索的舞台,為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課堂上認真思考、主動探索、積極討論,而教師,只在關鍵處恰到好處的引導和藝術的點撥,從而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情感體驗,因此,課堂才會閃現出思維的火花,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