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三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七篇

來源:文書谷 3.11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數學説課稿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三年級數學説課稿範文七篇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七單元第三課時的內容。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加減法以及對小數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在今後的生活及進一步學習中都廣泛的應用,所以掌握這部分內容為學生以後學習及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根據本節課的'地位及要求我確定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並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出問題,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經歷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和算法。

3、通過讓學生試算小數加減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嘗試精神。

4、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學生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情感和團結合作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使學生學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並根據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如何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尤其要注意小數點對齊。

二、説教法

這節課我主要採用自主探究、討論、發現的教學方法,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觀察計算、探究、討論、比較等方式自由的,開放的去探究,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三、説學習方法

1、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學例3、例4時,讓學生通過自學,根據問題層層深入探究,歸納和判斷,得出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計算、觀察、發現的方法:在講解計算法則時,讓學生自己算,自己發現。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精神。

3、合作學習的方法:<<課程標準>>引導下的學習十分重視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在做習題的時候,讓學生合作交流,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表達能力,協作能力。

四、説教學流程

1、鋪墊遷移,生成問題

複習整數加減法及其列豎式計算,目的是通過讓學生回顧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以便學生將這些知識遷移到小數加減法中來,為本節課學習做好鋪墊。以去商店買商品為話題,讓學生談買東西、花錢、算帳等生活的事情,目的是激發學生興趣,為下面觀察情境圖提出問題打下伏筆。

2、創設生活情境,引領學生探究,明確思路

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不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感悟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同時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和提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藉助已有的知識獨自嘗試小數加減法的計算過程,通過學生討論交流讓他們各抒己見,發揮小組學生集體智慧。

3、巧編練習,逐步優化

設計多樣化的練習,以教材為依據,以學生實際為出發點,以學生接受能力為尺度,挖掘問題的多向性,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使每個學生都成為探索者、創造者。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説課內容:認識小數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認識小數”第一課時。

2、教學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本課內容包括認識一位小數和它的讀、寫法。認識一位小數是小數的初步認識中最基礎的知識,它的學習,不僅為學生準確清晰地理解小數的含義,也為今後系統地學習小數的知識打下初步基礎。同時,小數的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較廣泛,利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技能來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

3、教材簡析:

本課教材的知識結構呈現為:(1)運用分數的初步知識,通過把長度單位分米改寫成用米表示的分數,把貨幣單位幾角改寫用元作單位的分數,説明這些分數還可用小數來表示。利用例1和例2使學生初步認識十分之幾的分數都可改寫成零點幾的形式。(2)初步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理解小數的含義,並掌握一位小數讀、寫法。

本課題的知識結構這樣有層次地呈現,體現了新舊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從易到難,從具體到抽象,分層漸出,既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又利於學生學好課本知識。

4、教學目的:

我是從以下三方面考慮而確定的:

(1)本課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結合元角分和米、分米的知識來認識一位小數,並理解小數含義,掌握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由此,可確定為本課時的知識目標。

(2)運用直觀手段,分析歸納的方法,使學生理解十分之幾的一位小數表示,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理解小數含義,把某些分數改寫成小數,提高學生的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作為本課時的能力目標。

(3)本課時通過把十分之幾的分數寫成一位小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中的變與不變,相互轉化的思想教育。可作為它的情感目標。

本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1、結合具體內容認識小數,知道以元為單位,以米為單位的小數的實際含義。

2、知道十分之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3、能識別小數,會讀寫小數。

5、教學的重點、難點、關鍵:

小數的初步認識是國小數學概念中較抽象,難理解的內容。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的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學生雖然對分數已有了初步的認識,也學過長度單位、貨幣單位間的進率,但理解小數的含義還是有一定的困難的。同時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小數方面出現的很多問題是屬於小數概念不清。因此,理解小數的含義既是本課時的重點、又是難點。在教學中要注意抓住分數與小數的含義的關鍵。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師生雙方為完成目標而採取的活動方式的組合。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選擇了以直觀演示法為主,輔以談話啟發法、嘗試法、引導發現法、講練結合等方法的優化組合。充分發揮教師的.點撥作用,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從而達到訓練思維、培養能力的目的。

教學例題時,充分運用創設情境,直觀演示,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發現規律,溝通分數與小數的聯繫,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概括出整數、小數的概念,歸納讀寫一位小數的方法。在教學中做到有扶有放,使學生愉悦民主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知識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講練結合,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體會,有助學生技能的形成。

三、説學法

“由教材定學法,以學法定教法”教學策略告訴我們,教法和學法是和諧統一的。互相聯繫不可分割的,教學時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誘發其內在的潛力,獨立主動地探究知識,使他們不僅學會,而且會學。如教學例1時,分數的另一種表示形式。接着讓學生嘗試學習例2,遷移類

推出任何十進分數都可用一位小數表示,深化理解一位小數含義。把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狀態誘發為活動狀態,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生的比較、分析、概括出小數的含義,培養了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小數、

1、讓我們一起去商店看一看,價簽上的數,你見過嗎?

2、你們知道這些數叫什麼名字嗎?(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讀小説

1、這些老朋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誰發現啦!

2、讀小數

這些小數你會讀嗎?

大家讀的都很好,誰能説説你是怎麼讀的?

(可以結合25、25來讀)

3、現在會讀了嗎?

再讀:出示6張幻燈片。

4、同學們讀的都很好,那這些小數表示的價錢到底是幾元幾角幾分呢?(填表)

5、同學們能很快的把小數轉化成幾元幾角幾分,反過來把幾元幾角幾分化成小數還會嗎?

二、結合元角分理解小數的意義

1、1角=()元

2、藉助課件理解意義:

因為1元=10角,把1元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角,1角用分數表示是

1/10元,寫成小數是0.1元。

3、學生數算理。

4、有了這個經驗,6角呢?

6角=()元

9角=()元

51分等於幾元幾角幾分?

7分呢?

15分呢?

小結:大家藉助了1元=10角1元=100分這樣的實例得到1角=0.1元1分=0.01元,現在你能借助手中的米尺來發現這裏面的小數嗎?

三、結合長度單位來認識小數

1、1、3米和1、30米有什麼不同?

2、介紹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

3、介紹劉徽

4、練習

四、全課小結,回顧開頭,宣佈歌唱比賽的結果。

説説你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懂得地方?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背景

本課的學習內容是義務教育階段整數乘法的最後一個知識塊。它是學生已掌握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擴展和提升。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學過這三個知識點:

1、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一個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

2、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

3、三位數乘兩位數。因些這節課的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識發展水平出發,引導學生由舊知遷移到新知。

二、説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計算的過程,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列豎式計算的簡便方法,進一步認識0在乘法運算中的特性。

2、培養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和計算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認真計算的.良好學習習慣。

重點:掌握因數中間或末尾有0的列豎式計算的簡便寫法,由其是0和非0數字的對位問題。

難點:這種簡便寫法的算理

三、説設計理念

1、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既可以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材料,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計算來源與生活問題,也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

2、以自主探索的學習方法為主,讓學生自主的利用舊知遷移出新舊。

3、注重算法多樣化,和算法簡便化,但又不拘泥與讓學生使用一種算法。

四、説教學設計

計算課的教學對學生來説是枯燥和乏味的,所以我在教學時儘量讓計算的素材與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聯繫在一起,既達到提高學習興趣,也可以讓學生明白學習計算來源與生活問題,也是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但三位數乘兩位數,因為結果比較大,而且還要是中間或末尾有0,這樣的計算背景,學生平時的生活很少接觸到。所以我設計時也為這個問題而煩過,如果不創設情境,直接引出計算例題,這樣就比較枯燥,如果為情境而情境,不切實際的造一個情境,那又有背數學和生活相聯繫。應該説我還是幸運,在我上課的前一天四3班剛好是第一次去閲覽室看,所以我的教學情境也就從閲覽室裏展開。課前談話我也有意出示了前一天學生看書的照片,然後談談在新閲覽室的感想,然後自然的引入課堂。接着我出示了一組閲覽室信息,讓學生根據這些信息提出數學,並列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算式。達到從生活情境中提練出學習內容。

接着我讓學生比較這三個算式與前一課學習的區別,明確這節課學習的目的。又讓學生回憶0在乘法中的特點,特別是複習了三位數乘一位數,第一個因數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乘法筆算和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的算理。為下面自主探索遷移作知識準備。

然後我讓自主嘗試探索末尾有0有乘法,併為學生設計了一張表格,表格中有學生喜歡的方法也有方法一、二,體現算法多樣化。然後讓學生自己上台來給大家展示各自的算法,並討論比較那種算法更簡便,從而總結出末尾有0的乘法列豎式的簡便方法。為了解決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在這個環節裏又有針對性的設計了兩個練習,一個是0和非0的對位,還有一個是積末尾補0。在教學因數中間有0的乘法,因為學生有了前面的基礎,所以我直接讓學生在兩個問題中選擇一個解決。重點強調了因數中間0不能漏乘。

在練習方面,我設計了看誰的眼睛亮,通過找錯誤,再次突破本課的重點。一題是因數末數一共有二個0,而積的末尾應該有三個0。還有一題是因數中間0不乘的。第二練習的圍繞課開始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對閲覽室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引出兩個合理的建議,並滲透了數學問題。培養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在最後一個問題還滲透了乘法的估算和13乘105,兩位乘三位數第二個因數中間有0有乘法。因為新教材的乘法第二個因數只學到兩位,所以我本來想這塊內容當作是拓展內容的。

五、反思

1、在列豎式時用口算的方法來列可不可以。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2、教材地位作用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並利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樣安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更為今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總結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學生自己親身探索公式的過程,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與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推到過程以及計算方法。

二、説教法和學法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如下教學方法:一是自主探索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自主研究才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通過學生探索、驗證後,再運用概括、遷移的.過程來完整地體驗知識的形成與應用就是本課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

三、説教學設計程序

(一)情景引入

1、課件出示“運動會”情景(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屏幕上出現的田徑場和舉重場,從場地中發現學生熟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並通過師生談話激發學生計算面積的興趣。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設動物運動會的故事情景,不僅趣味濃厚同時也通過田徑場和=舉重場很自然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為接下來的探索工作做了鋪墊。

(二)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設計了四個層次猜想—驗證—概括—類推。

1、猜想

在這一層次裏首先讓學生猜想要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呢,會有學生回答與圖形的長和寬有關。

設計意圖: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因此會聯想到面積計算也可能和周長有關,而且猜一猜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開拓學生思維。

2、驗證

a、探索

讓學生帶着猜想,利用教師提供的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各種不同的長方形,並把它的長、寬、面積記錄於表中。

長(釐米)

寬(釐米)

面積(平方釐米)

並思考: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和它的長與寬所含的釐米數有什麼聯繫?它的長、寬分別是多少?面積呢?

設計意圖: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工具,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更符合了人人蔘與數學活動的數學理念。

b、結論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數據並提問:你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係了嗎?學生髮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係,並且是長乘寬就可以求面積。長方形面積=長×寬(板書)。

設計意圖:此結論並不是最終結論,提出此結論讓學生獲得了探索後的成果,但是同時又為學生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即要驗證此結論的正誤。使學生思維進一步拓展。

c、驗證並概括

師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乘寬的方法來計算呢?我們再來研究幾個例子。隨後再讓學生同坐之間互相再用小正方形擺擺看並自己做記錄。發現:長方形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剛才的結論有可能是錯的,因此再次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並與同桌互相合作驗證出長方形面積就是長乘寬,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出最終結論,獲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感覺到探索道路的艱辛,數學知識的寶貴。

3、類推

師提問那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呢,學生髮現正方形面積是邊長乘邊長,並引導學生説出正方形是長與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很容易類推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過程中不僅回顧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78兩題做一做;

2、發展練習:課本P80第8題。

課本P80第10題。

設計意圖:設計有層次的練習,把鞏固計算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體現了數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和練習的挑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全課小結

1、學生談談本節課收穫;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談體會隨後教室作適當的評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教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更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本課時的教學內容是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它主要突出乘的順序及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幫助學生理解筆算的算理。它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因為學生掌握了不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以後,進位的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就迎刃而解了,還為學生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因數是更多位數的乘法問題打下了基礎。

教學目標:

1、學生經歷算法多樣化,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2、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新知,培養學生表達自己意見的能力和參與的能力。

3、通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獲的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重點:理解算理,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理解乘的順序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二、説教法:

1、情景教學法:創設學生熟悉和喜愛的情景,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迫不及待獲取新知的慾望,發現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產生積極的數學情感。

2、遊戲教學法:在練習的時候加入遊戲環節使學生愉快的學習。

三、説學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實踐”是新課標特別提倡的學生學習的方法。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經歷算法多樣化,將其所學新知不斷內化到已有的認知結構當中去。

四、説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引出新知

我結合學生積極進行少科院研究,引出買書這一話題,引導學生解決買書中的數學問題:24×2,24×10,24×12並引導學生解決,既複習鞏固了兩位數乘一位數的筆算、兩位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及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為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做準備。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自主嘗試,算法多樣

學生獨立嘗試計算,不規定算法,給予他們充裕的思考空間,培養他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小組合作,全班交流

為緩解學生的表現欲,讓他們先在小組裏講一講,使每一個學生都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然後由學生代表講講算法。(轉化為加、拆數——連乘、乘加、乘減、筆算這幾種)

3、呈現算法,突破難點

學生的方式多樣為建立與筆算乘法的聯繫我首選了這樣的算法,它有利於知識的遷移。

三)聯繫實際,理解算理

結合複習導入部分的買書,讓學生理解算理。第一步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第一個因數是舊知,我就一筆帶過;第二步用十位上的()數去乘得到是幾個十,所以要寫在十位上,從而突破難點。第三次聯繫導入部分的買書,讓學生理解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然後通過個別説,同桌互説逐步掌握計算方法。

四)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練習是掌握知識,形成技能重要手段,也起到了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作用。

考慮到學生在45分鐘學習中難以始終集中注意力,我在練習中特別加進闖關遊戲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關:填空我能行

第二關:計算我能贏

第三關:錯題我來改

第四關:問題我來解

第五關:拓展我最行

練習設計由淺入深,有扶到放,讓學生逐步掌握並應用,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小結反思,回顧新知。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從知識、數學思想和方法兩方面進行回顧,讓學生在收穫知識的同時受到數學思想與方法的薰陶。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6

説教材:

“等量代換”是指一個量用與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數學中一種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數思想方法的基礎。通過蹺蹺板平衡的原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使學生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以後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等量代換的理論是比較系統的、抽象的思想方法,在這節課中只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題材,初步體會這種思想方法,為後繼學習打下基礎。

説學生:

由於“等量代換”需要抽象地想象替換,對還處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的三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的困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應邊引導邊讓學生在經歷中感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什麼是等量,等量可以怎樣代換,讓學生親歷解決問題的整個探究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感知、體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説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學會根據已知信息尋找事物間的等量關係,能解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簡單問題。

2、通過觀察、猜測、操作、交流、驗證等活動,能用一個相等的量去代換另一個量,初步體驗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方法。

3、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4、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等量代換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及應用價值;體驗成功,增強自信心。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難點:能應用等量代換的思想解決問題。

設計理念:

三個大的環節。一是,結合典故,引出等量代換的思想;二是,創設情境,將等量代換不同類型的三種情況,融入到三個不同的情境中,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逐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三是,圖形之間的代換,從實物過渡到圖形。

説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結合歷史故事,引出等量代換的思想。讓學生回顧我國古代非常聰明的孩子曹衝,他稱象的故事。讓學生簡要的概括曹衝稱象的過程,通過大象的質量和石頭質量相等的這個關係,引出數學中重要的思想“等量代換”,由此引入新課,並激勵學生在生活中能像曹衝那樣敢於挑戰生活中類似的難題,初步讓學生感受到等量代換在解決問題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創設情境,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創設了三個不同的情境,一是動物園中小動物們的水果交換大會,在同學們的幫助下小動物們成為好朋友,高興地相約到遊樂園裏玩耍,玩的種類很多,通過過聚光燈的效果聚焦在了玩蹺蹺板的兩個小動物身上,自然地過渡到第二個情境,蹺蹺板遊戲;隨着時間的推移,到了中午時分,小動物們戀戀不捨的離開遊樂園去餐廳去吃漢堡、薯條和可樂去了,從而引出第三個情境,快樂的餐廳。三個情境串聯了起來,讓學生在小動物們快樂的氛圍中,逐步地學習新知。

三個情境,前水果交換大會和蹺蹺板遊戲突出了等質的兩個量之間的交換,而快樂的餐廳則是等價的兩個量之間的交換。在教學中側重點不同,下面做具體的説明。

情境一:水果交換大會。三個層次,首先換的'是菠蘿和蘋果,體會天平平衡時,兩個量之間相等的關係,體會只有兩個量相等才能代換,得到“1個菠蘿的質量和3個蘋果的質量相等”,形成第一個條件;第二次換的是蘋果和香蕉,得到第二個條件“1個蘋果的質量和2根香蕉的質量相等”;這兩次交換都是可以直接換的,第三次是用菠蘿換香蕉,讓學生體會到它們之間必須通過中間量“蘋果”進行代換,並要求小組合作在作業紙上畫一畫、圈一圈,清楚地體現出代換的過程,彙報交流時,利用視頻台展示學生的成果,交流換水果的方法。並利用白板在演示中的強大的互動優勢,讓學生在白板上自由的拖拽,演示把蘋果換成香蕉的過程,學生邊説邊演示,不僅形象的再現了替換的過程,而且鍛鍊了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互動交流,形象的再現,是白板賦予了課堂以生機和活力。另外,通過對比換前圖中有蘋果和換後圖形中只剩下了菠蘿和香蕉,讓學生明顯的感受到蘋果這個中間量在前後代換中所起的作用,

總之,在換不同水果的過程中,學生不僅體會到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同時強化了“質量相等,可以代換”的思想,而且讓學生在換的過程中想一想、畫一畫、圈一圈,利用白板的互動作用,體會中間量的作用,逐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方法。

情境二:蹺蹺板遊戲。首先,是兔子和猴子玩蹺蹺板,蹺蹺板平衡,得到2只兔子的質量和1只猴子的質量,然後,直接引出問題:2只熊貓要和幾隻兔子玩才能使蹺蹺板平衡?在這裏故意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明確要想解決這個問題,缺少條件,也就是熊貓和猴子的關係。接着教師隨着學生提出的建議,補充條件“4只小猴子的質量和1只熊貓的質量相等”,讓學生小組合作在作業紙上,用比較簡捷的方式,體現等量代換的過程,在視頻展示學生做法後,仍然藉助白板讓學生演示代換的過程,清晰明瞭,並標註算式,將演示過程抽象出算式,指導今後的學習。

總之,在蹺蹺板遊戲的過程中,一是重點突出,讓學生尋找、補充缺失的條件,感受要找到必要的等量關係才能進行代換,體會中間量在等量代換中的作用和重要性;二是學生經過獨立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代換的全過程,從不同等量關係入手進行等量代換,展示出學生靈活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是重視語言表達、推理説明,通過語言,將操作逐步內化為學生的認知,為建構完整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體系打下基礎。

情境三:快樂的餐廳。重點是讓學生運用“推理聯想”的方法,解決等量代換的問題。當課件呈現了“4個漢堡的價錢等於8份薯條,3份薯條的價錢等於6杯可樂”兩個條件時,讓學生展開聯想,為解決下面的問題創設條件,使問題趨於簡單化,由於有聯想作為基礎,學生很快的解決了“1個漢堡,3個漢堡可以換成幾杯可樂”的問題,

最後小結:“中間量”就像是一座橋,它溝通了兩個量之間的關係。

第三部分:鞏固應用,提升等量代換思想的現實意義。通過圖形代換,貓,狗,雞玩蹺蹺板的遊戲,以及古人換物。設計意圖:用現代生活和古人換物的不同事例,對比出等量代換思想的重要性,體現其現實意義,增強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部分:回顧總結,交流提升認識。讓學生説一説學習的收穫,明確今天所學的“等量代換”中的“等量”,可以是同等質量,也可以是同等價錢、同等數量……,我們可以用這種方法解決更多的問題。

三年級數學説課稿 篇7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一、説教材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個內容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二節的內容,本單元共有兩個內容,包括《小數的認識》和《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個內容是在以前學習的整數加減法的基礎上安排的。

教學目標: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一位小數加減法,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總結並理解算理

教學用具:

二、説學情

三年級下學期的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瞭解了小數中各個數位的含義,並且學習了整數的加減法,很清楚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所以對於這個知識的學習並不會感到困難。

三、説教法、學法

根據我區的教學實際設計如下內容

1、教學模式:三段一思

2、教學方法:因為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有內在的聯繫所以採用遷移類比法引入,並根據這個教學內容的特點所以採用問題引導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四、説教學程序

一段:學什麼

1、複習導入:出示兩道整數加減法計算題83+59 83-59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整數加減法,你能準確又快速的計算出得數嗎?

(1)學生用豎式計算

(2)你是怎樣計算的?(説算理)

師導入:今天我們來學習《小數加減法》師板書

2、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計算探索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2)能正確地列豎式計算。

方法:自己讀後指名讀,這樣目標就清楚了。

二段:我來學:

1、用情境導入法出示——購物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説説知道了那些數學信息。

2、出示:文具超市裏的三種文具學生説出名稱和價格:

卷筆刀:0.8元,橡皮鉛筆:1.2元,綠鉛筆:0.6元。

3、出示學習提示:

(1)根據已有信息提出一個加法問題和一個減法問題。(口頭提出問題)

(2)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先獨立計算,再同座互查。

(3)小組討論: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試着總結出計算方法。

(4)時間為10分鐘左右。

設計理由是:首先培養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的`能力,然後先獨立學習,再同伴互助然後小組交流。

4、學習後一個或兩個小組板前展示,老師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撥和強調。

三段:我來用

因為本課內容需在計算的基礎上總結計算方法(算理),所以安排以下有基本算理練習、典型的錯例分析練習、解決問題練習等系列練習活動。

1、填空: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要將( )對齊,也就是( ),再從( )位算起,得數裏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 )。(先自讀再自己填完整,然後齊讀。)

2、下面的計算正確嗎?把錯誤的改正過來。

5+2.4=2.9 7.5+1.5=8.0 3.2-1.6=2.6(給出豎式,判斷)然後列出正確的豎式。(先獨做再小組檢查)指名説説每道題錯哪了,應該怎麼做。

3、列豎式計算

98頁3題選4道題(同桌互查後説出結果,錯的改過來)

4、解決問題:《動腦筋》6.8元 《童話故事選》3.4元。

(1)《動腦筋》和《童話故事選》一共多少元?

(2)《動腦筋》比《童話故事選》便宜多少元?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內互查。投影展示講評,各組長檢查一下有錯的嗎?如果有改正過來。

5、根據實際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學生要認真讀題目選擇合適的條件)

一件上衣:27.9 元 一條裙子:54.6元 一條褲子:38.7元

四段:我來思

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自己的學習情況談談本節課的收穫。

板書:板書:

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小數點對齊 ,從末位算起。

學生板演 學生板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