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九篇

來源:文書谷 2.64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模板九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1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標版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關於環境改造與保護的課文—《沙漠中的綠洲》,課文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種植並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結構清晰,重點突出,間接敍述與直接描寫相結合的寫作方式,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可見,這是培養學生語感,強化學生寫作技巧的佳篇。

阿聯酋屬西亞國家,它的地形特點及環境對於學生來説比較陌生,所以學生體會“沙漠如何變成綠洲”這一過程有一定的難度。針對以上學情,根據四年級教材的實際特點及新課程理念,我初步擬訂了如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課文具體的語言材料,瞭解阿聯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的壯舉,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目標3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

以上目標,我初步設想通過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我將採用“質疑讀、合作讀、評價讀”等多個層面的讀來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新課前,我激活學生已有的積累,交流對沙漠的認識。繼而指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放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接着,結合初讀檢查,指導學生再讀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在這個過程中,重點對多音字“漂”進行指導,瞭解它的兩個讀音,運用多重方法理解詞語,如通過查詞典來理解“不毛之地、縱橫交錯”;通過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來理解“侍弄、惡劣、源源不斷”等詞語的意思。在讀的過程中,可以採用指名讀、小組讀、評讀等多種方式,着重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讀流利,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讀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文章脈絡,初步瞭解本文間接敍述與直接描寫相結合的寫作特色。我還為學生布置了這樣的課堂作業,找到“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的句子讀一讀、抄一抄,為下節課進一步品讀課文打下基礎。

下面我將重點談談第二課時的設計

這一課時的教學,我設想以課文中心句為品讀文本的切入點,通過“複習導入,整體感知”“

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拓展延伸,讀寫結合”三個環節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一、複習導入,尋找切入點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一組阿聯酋各城市的圖片,配以生動的解説詞,請學生邊看邊回顧上節課所學的內容,並談談沙漠的綠洲留給自己的印象。這時我適時進行引導:“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沙漠變成綠洲,使沙漠中的人們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呢?”請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尋找最能概括阿聯酋人民做法的的句子。學生不難發現第七節中那兩句話“阿聯酋人民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侍弄着這些花草樹木。正是有了這些綠樹和鮮花,沙漠中的人們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環境。”。我相機出示這段話,啟發學生讀中質疑,教師梳理為兩個主要的問題:“從哪裏可以看出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很精心?他們為什麼那樣愛護花草樹木?”並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二、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圍繞着以上兩個問題,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的2—6自然段,邊讀邊想,課文向我們展現了幾幅畫面,鼓勵學生為每幅畫面起一個名字。如“城市風光”“培養孩子”“愛護孩子”等等,並找到相應的段落,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而後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畫面,用心地讀一讀,抓住重點的詞句圈一圈,畫一畫,邊讀邊想象,並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在組內議一議,談談自己獨特的體會。為交流彙報作好充分的準備。

(一)回顧“培養孩子”的歷程,體驗那人們堅定的信心。

這幅畫面是學生與文本對話的一個重點部分,考慮到學生理解能力和理解層次,我着重對這部分進行了點撥。首先,引導學生找到這一段的中心句,相機出示“可以毫不誇張地説,在這裏,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通過指名讀、齊讀,引發學生的疑問:為什麼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呢?鼓勵學生再讀這一段,抓住重點的句子彙報自己的感受。在學生的彙報中,我相機出示幾個重點句。如:“原先這裏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鹽鹼,好像罩着一層硬硬的殼。這裏,土是鹹的,水也是鹹的,簡直是塊不毛之地!”引導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閲讀方法來體會,可以結合書中插圖,可以抓住“白花花的”“硬硬的”等詞語,可以抓住“!”可以通過朗讀再現等等,來感受那“不毛之地”的一片荒涼的景象。再如:抓住“他們從國外買來泥土,買來淡水,買來樹苗和花草。他們又把鹹而板結的沙石挖去,填上適宜種植樹木的泥土,並在土中埋下自來水管。由總水塔輸出的淡水,通過縱橫交錯的自來水管,源源不斷地送到樹木花草的根部。”中的“買來……買來……買來……挖去……填上……埋下……”採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體會那巨大的困難,巨大的代價,大到培養一課樹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這時,再來回讀這一段,學生能夠更深地體會到阿聯酋的人民不怕困難,改造環境,建設綠洲那堅定的決心。

(二)再現“愛護孩子”的畫面,感悟“精心侍弄”的場景

相信在重點點撥第三自然段的基礎上,學生掌握了更多的閲讀方法,所以這一畫面,我鼓勵學生以小組彙報,其他組補充的方式進行自學交流

其中,我重點安排了了一個想象的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就是那公園裏的小樹,小草,小花,

“呼呼呼-------”一陣狂風吹過,黃沙漫天飛舞,沙子迷住了眼睛,弄髒了臉和頭髮,這時覺得怎麼樣?想幹什麼?好,我就是園林工人,讓我拉出大皮管,打開水龍頭,“沙沙沙------”一陣雨霧灑下來,把你們淋得乾乾淨淨,感覺怎麼樣?這麼一灑,樹葉更綠了,小草更翠了,鮮花更豔了。你們就更漂亮了。你們想對我説些什麼?讓學生交流後,通過朗讀再現這一畫面,學生的理解進入了一個新的層次。

(三)走入“城市風光圖”,感受迪拜的美麗、潔淨

“有了艱苦的開發,園林工人的精心侍弄”自然有了好的環境。這時,我將以“只有園林工人才這麼愛護花草樹木嗎?你從哪裏看出?”引領學生走入如今的迪拜。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我覺得學生在感悟“城市風光”時難度不大,這裏仍放手讓學生自學,學生可以結合課前所看的圖片,抓住“綠樹成陰”、“鮮花遍地”“沒有一片綠葉”等詞句來體會,也可以朗讀來再現畫面,在前後的對比中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迪拜這座城市的美麗、潔淨及人們環保意識。

三、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在總結課文時,學生再一次看到阿聯酋那美麗的綠洲,感受到這兒的人民對花草樹木像孩子般的精心呵護,一定深有感觸。此處,我安排了這樣的小練筆:此時此刻,對阿聯酋人民、對自己、對同學、對那些破壞環境的人……你最想説些什麼呢?請你寫一寫。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得到了集中的體現。

此外,我為學生布置了這樣幾個多項選擇的作業:如仔細觀察題頭照片,以“迪拜街頭風光”為題,寫一段話,寫有關環保的公益用語等等。

以上是我的初步設想,在教學中,我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及調整,以達到最佳效果。

板書設計:

19 沙漠中的綠洲

花大代價

不毛之地———綠樹成陰、鮮花遍地

精心侍弄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愛是什麼》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以“愛是什麼”為線索,一薩勒老師的行動與語言為主要形式,以薩勒老師幫助海倫理解愛為主要內容。學習這篇課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領會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感受來自別人的愛,懂得珍惜,學會感恩。

2、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薩勒”老師對我的愛。

(2)理解愛的深刻含義。

(3)學會感受來自別人的愛,懂得珍惜,學會感恩。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薩勒老師對我的愛。

教學難點:體會愛的深刻含義。

二、説教法和學法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同時也為體現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三個維度的統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教學時我採取引導法,以課文題目“愛是什麼”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後組織學生探究並體驗,最後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從而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語文課的開放性和語文課與社會、與人生相結合的特點。

三、説教學過程

我的課堂結構是: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探究體驗,感悟愛——拓展鞏固,延伸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課伊始,我播放一段海倫的視頻,讓學生對一個陌生的人物加深理解,引入課文情境。營造“課始激情情即生,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課的學習之中。從而導入課文中心:“愛是什麼?”

當學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要線索後,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就為理解和探究作好鋪墊,使探究確定了方向。

接着進入教學的第二階段——探究體驗。

探究定向後,我用課件出示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探究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邊讀邊合作探究學習成果。而我呢,要深入到學生的學習小組中,用信任而又帶鼓勵性的語言引導學生探究,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難免有些片面,這時,要鼓勵學生再合作探究,共同尋找真知。學生由自主探究轉為合作探究。

説到這裏,我想與在坐的各位教師分享一點我的教學心得:引導小組合作學習是我們的教學模式一直努力地方向,當學生掌握了這一學習方法,對於我們老師來説,這是一種福利,因為我們的課堂輕鬆了,為孩子們也學會了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了閲讀能力。但覺不能讓這一學習方式成為一種課堂花哨的形式。所以怎樣讓孩子們在合作學習中儘可能地做到集體參與,就值得我們探究了。在我的班上,我一直採用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讓他們盡情討論,每個人還得把討論結果記錄下來,每個學習小組的組長必須檢查,無一例外。探究完後,再統一彙報交流。

這樣的教學咱們是不是輕鬆多了。(那是題外話。)

我們再回到本堂課的教學話題。

學生通過讀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後理解了愛的含義,從而我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悟,引導説話“愛是什麼?”在學生不斷的回想與回答之中,學生對課文的中心有了進一步的理解,感悟。語文源自於生活,我們得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這樣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學難點:理解了薩勒老師對“我”的愛。

體會了愛的深刻含義。

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後,問題基本明朗化,我根據學生的學習彙報相機板書,並及時出示下列重點句子:

(1)她輕輕地摟着我。

(2)老師把我摟得緊緊地。

(3)愛有點像太陽,也有點像雲彩……

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學要加強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不但要從朗讀技巧上指導,而且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表達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朗讀體驗。把文字的情感通過你的語言表達出來。

在學生探究體驗之後,滲透思想教育,學會感受來自別人的愛,懂得珍惜,學會感恩。

最後進入教學環節的第三部分——拓展鞏固,延伸愛。新課改要求中年級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或感受,並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觀察人生,為體現這一指導思想並突出語文教學讀寫結合的宗旨,同時也為了強化學生感受愛,學會感恩。我讓學生以“愛是什麼”這一主題寫一篇詩歌。

這堂課的教學到此就劃上了句號,謝謝大家的聆聽!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扁鵲治病》,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學情、説教法和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五個方面來對本課作具體的闡述。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扁鵲治病》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寓言兩則》中的第二則。本單元以“故事長廊”為主題展開。《扁鵲治病》講述了蔡桓公諱疾忌醫,最終不治而亡的故事,告訴人們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學段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蔡”等4個生字,會寫“扁”等9個生字;正確讀寫“拜見”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為了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

重點:掌握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抓住有關語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防微杜漸,懂得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3、教學時間

根據課文的內容安排,我把本課確定為一課時完成。

4、課前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病歷單

 二、説學情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聽、説、讀、寫能力,而且掌握了多種學習方法。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具體感性思維正向抽象邏輯思維轉變,學生對於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策略方面,主要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品味。

三、説教法和學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蔡桓公的病情由輕到重的過程,進而明白防微杜漸的含義,結合四年級學生閲讀的實際情況,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朗讀感悟法、想象感悟法、情境教學法、評價激勵法等教學方法,配合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在學法上,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於是,我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通過自主朗讀、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變成學生髮展的學堂。

四、説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根據“教師指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圖片質疑,引入課題

語文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説過:“在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首先要抓住導入課文的環節,一開始就能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開課之初,我先通過多媒體出示“聽診器”和“切脈”的圖片,然後引出扁鵲的相關資料,讓學生初始人物,拉近了學生和文本之間的距離,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第二環節: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因此,在導入新課後,我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彙報交流時,我先是打破常規,把生字、詞語歸類出示,幫助學生靈活記憶,接着,我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總結出“課題擴展法”。

第三環節:小組探究,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並相互進行交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去學習知識,變被動為主動。

於是,我先提出疑問,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後,小組內填寫、討論蔡桓公的病歷單。進而得出“蔡桓公的病情在不斷地發展,一次比一次嚴重”的結論。接着,我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扁鵲勸説蔡桓公治病的語言,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解讀,引導學生感悟人物特徵,體會人物品質,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最後,我設計一個採訪蔡桓公的環節:您臨終前有什麼話要告誡您的子民嗎?目的是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四環節:課文小結,揭示寓意

為了加深學生對“防微杜漸”的理解,我巧妙地採用了以下方式:

1、聯繫課文內容解釋詞語意思:蔡桓公一開始的皮膚病是微不足道的(板書:微),是由於他不聽勸告導致病情漸漸加深而死的。(板書:漸)假如對細微的小病能積極防治的話(板書:防),就能杜絕它漸漸發展(板書:杜),以致釀成大錯,這就是(防微杜漸)。也就是《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所藴含的道理。

2、巧編對聯:上聯是“悔不聽神醫扁鵲金玉言”,下聯是“歎桓公吃虧喪命在眼前”橫批是“防微杜漸”。

3、拓展相關的俗語格言

 第五環節:結合生活,遷移運用

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從蔡桓公的身上想到生活中的不良行為習慣,並進行拓展練習,遷移知識,昇華寓意。

第六環節:佈置作業,推薦閲讀

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作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生的熱情。因此,我為學生設計了一項作業:同學們,你們知道嗎,其實《扁鵲治病》這則寓言原名叫《扁鵲見蔡桓公》,選自我國古代的一部名著《韓非子》,書中還有很多精彩的寓言故事,老師推薦大家課後去閲讀。

五、説板書設計

這一課的板書,我以歸納人物自身的性格特點和品質,引起學生的思考,從而得出要防微杜漸,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的道理。

總之,本節課通過朗讀、討論、交流合作及多媒體展示等活動,我設想能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使大部分學生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認知新字,讀懂新詞,交流討論,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收穫,同時力求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神奇的機器人是鄂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説明文,他説明的對象是現代社會高科技背景下的各種新型的神奇的機器人。採用的主要説明方法是舉例子。學習本文,要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對神奇的機器人產生濃厚的興趣,對現代科技的進展有所瞭解,對科學奧祕產生探索的慾望。

課文主要介紹了“能追捕罪犯的機器人”、“寵物機器人”、“音樂機器人”、“足球比賽機器人”、“仿真機器人”等數種機器人的神奇功能,説明了現代機器人能幫助人們工作,完成許多人們做不了的事,還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無窮的樂趣。

課文緊緊圍繞“神奇”二字,按照先總後分的結構介紹各種機器人的神奇之處。

1、説教學目標

1)會認9個字,能用“日新月異”、“大顯身手”寫句子。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抓住關鍵的詞句,通過讀、説活動,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説明事物的方法,瞭解常用的基本的説明方法。

4)通過閲讀課文,培養學生對科學技術的熱愛之情,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

2、説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的內容,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體會到機器人的神奇。

3、説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抓住特點説明事物的方法,初步瞭解舉例子、作比較這些常用的基本的説明方法。

二、説教學方法

1、以情激情,使文本煥發生命力

2、創設情景,給課堂注入活力

3、面向全體,讓學生自由表達

三、説教學時間

兩教時

四、説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學習生字,感受課文第2、3自然段介紹的機器人的神奇。

第二教時:

一、回顧上文,引入新課

1、師:上一節課,咱們一齊到機器人博覽會上的一號展廳遊覽了一次,看到了各種各樣的千奇百怪的機器人。(板書:千奇百怪)

還記得他們嗎?

2、師:遇到危險的情況,這些機器人就能大顯身手;一些人們做不了的事,他們做起來卻得心應手。(板書:日新月異)

二、抓住詞句,感受神奇

1、師:那,除此以外,二號展廳裏又會有哪些神奇的機器人,想不想去看一看?快速瀏覽課文的第4-8自然段,你發現二號展廳裏又有哪些機器人呢?

2、生交流(教師板書名稱)

3、師:看來這次博覽會真是羣英薈萃呀,光瀏覽一遍怎麼行呢,趕快靜心下來,認真地默讀每種機器人的介紹詞,把能讓你感受到神奇的詞句勾畫下來。

同桌小夥伴把你勾畫的詞句讀一讀,把你感受到神奇的地方説一説。

4、全班反饋交流:看來大家都被機器人的神奇給吸引住了,選一種你最感興趣的給大家介紹介紹。

出示句子,強調“惟妙惟肖”、“以假亂真”。是呀,模仿的幾乎一摸一樣,都可以以假亂真了!指導學生讀出“神奇”。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是注音識字,提前讀寫實驗教材的第九冊第七組課文。本組五篇課文都是寫景物的記敍文。《桂林山水》是開篇的精讀課文。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先總體提出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分別對桂林水和山的特點進行了形象生動的描寫,最後又用這樣的山圍繞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着這樣的山和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兩句作結,使讀者對桂林山水產生了一個完整的美好的認識,既照應了課文開頭,又豐富了甲天下的內涵。

重點段分析

二、三兩個自然段分別具體描繪了桂林水、山的特點,是全文的主體,也是重點。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是相同的,也是獨具匠心的。每段都由三句組成,第一句都以別處的秀水或青山作比較來映襯桂林的水和山,其中第三個分句以卻從沒看見過這種轉折語氣的句式來強調、讚美桂林的山或水,並以此句提示下文。第二句由三個並列分句組成,具體地從三個方面,運用排比、對偶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桂林的水、山,每一個分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都是由兩個以上的小句組成,而且前半句寫出山水的特點,後半句補充描寫前半句的特點。第三句都寫作者的感受。所不同的是:寫水句的前半句點出桂林山的特色,奇、秀、險,而後半句以二三個比喻短語組成排比句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相結合組成補充描述句,寫出了桂林山的形態奇、色彩秀、山勢險。

難點分析:最後一段是一個比喻句,中間又夾着一個排比句。這句話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山水是畫的主體,空中的雲霧迷濛,山間的綠樹紅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則是點綴。多美的一幅山水畫!大自然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奪天工的畫卷,作者簡直入迷了,乘着木船,盪舟灕江,感覺到自己走進了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靜美之中。作者這種對桂林山水熱愛的感情的流露,是學生入境動情的難點所在。

整篇文章構思精巧,句段精美,文首引名句,文尾引詩句,以盪舟灕江,來觀賞桂林的山水開始,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結尾,首尾照應,結構渾然一體,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受。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桂林山水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學習課文按總分總和按特點記敍的構思方法。

3、學會生字新詞。

二、説教法

文章是寫景的抒情散文,根據文章的特點,我主要採用以讀代講,以講促讀,這一方法進行教學。

語言文字具有意會不可言傳的特點,許多妙詞佳句往往講也講不清楚。《桂林山水》遣詞造句嚴謹,語言優美,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熱情。如果老師講得太多,文章會搞得支離破碎,整體的美被破壞。只有通過多讀,反覆讀,讀出語感,以讀代講,披文入情,使作者的感情和讀者的感情溶為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我是採用以讀代講安排教學環節的:A、範讀課文激發感情。揭示課題後,老師馬上以飽滿的感情範讀課文感染學生並激起朗讀興趣;B、自由朗讀醖釀感情。當學生激起朗讀興趣後,通過自由朗讀醖釀出與作者愛在一起的感情;C、摳字眼體會感情。老師緊扣甲、靜、清、綠,奇、秀、險等重點詞,讀讀議議,個別讀、齊讀、引讀、議讀,文中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愛之情完全被學生體會出來了;D 、授技巧入情入境。第二小節共三句,第一句話要注意長句的自然停頓,卻從沒看見過合度的重音,才能在比較中顯示出灕江水的獨特風格;第二句讀好啊的音變[靜啊(nga),清啊(nga),綠啊(ya )]和三個並列分句的遞進語勢(聲音由低到高,語速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強),才能表達出灕江的水靜、清、綠到極點的特點;第二句到第三句語氣的轉入要稍停長些,語氣轉入平穩。因為,這時作者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連自己乘坐的船在前進,還是停泊着都沒感到,許久許久才醒悟過來;E、品讀課文抒發感情,通過前四步,學生已經把握作者對桂林山水的熱戀之情,最後學生循作者思路,以真摯的感情齊讀課文,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使孩子們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可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

三、説學法

重點段兩小節的結構、寫法頗相似,因此採用舉一反三法。

舉一即揭示規律,掌握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灕江的水。按這四步來學習。(1)這小節分幾層寫?(2)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3)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4)反覆誦讀。在第二自然段學完之後,讓學生回顧一下剛才我們分幾步用怎樣的方法的學習,現在用這樣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桂林的山。

反三重在比異。因為舉一提供的模式,反三時按圖索驥,多數學生並不會感到困難。容易忽略的恰恰是它們的相異之處。所以重在抓排比句。內容不同:寫水時,寫水態,水色的特點,而寫山時寫山態、山色、山勢的`特點;寫法不同:寫水時後半句用述敍式,寫山時用短語排比和兩個四個字的詞語。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上段學到的適當的停頓,合度的輕重,語調的抑揚,音色的處理與朗讀技巧,反覆育讀,使教師、學生與作者的感性融為一體。

這樣,從扶到放,既能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説過程

1、揭題談話:

讓學生説説桂林的地理位置,文章的體裁,簡介作者及有關作品。

2、激情入境:

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聽後談自己的感受、想法。

3、入境動情:

自由讀後逐段指導讀,帶學生入境動情。

第一段:主要理解甲的義和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第二段:輕聲讀課文,講講第二小節分幾層寫?每層各用什麼方式來表達?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老師引導學生一層一層地讀讀講講,講講讀讀,進入作者的意境,用朗讀把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為一體。第三小節運用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朗讀技巧,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語言文字,入境動情。

第三段:老師誦讀配上圖畫帶學生入境,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讀議議,體會作者此時此刻入迷的感情,產生共鳴,抒發自己的感情。

4、以情感人:

老師總結:作者按總分總的結構,抓桂林山水我構思方法,寫出桂林山水甲

天下,表達了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全班女同學齊讀,把這種熱愛之情表達出來,感動別人。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6

一、自主閲讀,激發情感。

上課伊始,根據在第一課時學生學習生字新詞、讀通、讀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我以複習生字詞為目的引出學生説出“我們幹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然後引導:假設現在我們就是那一行遊客,跟着嚮導一起上島,看看在島上我們都做了什麼蠢事。回想自己所做的一切,覺得哪些行為已經是愚不可及?仔細讀課文找出有關內容,細細體會。

出示課件,閲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3——4自然段。

2、找出有關句子,説説自己是怎樣愚不可及的?把你的體會批註在書上。

3、把你的體會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二、抓重點詞句,以問導讀,領悟“道”

我先引導學生推敲文本中的“欲出又止”和“躊躇不前”兩個詞感受小綠龜的處境,讀懂文本傳遞的信息。然後提出問題:試想一下,弱小無助的幼龜面對如此兇猛的天敵,又是啄又是拉,處境多麼危險啊,此時你的心情是怎麼樣的?帶着這樣的感受一起來讀這段話!

學生通過讀,充分理解這段語言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了:我們真是愚不可及啊!緊接着,我引導學生想象補充,個性閲讀文本,體會遊客與嚮導截然不同的態度。我設計了四個引讀問題。

1、如果你就在現場,面對這樣緊張的一幕,你又會怎麼做?那麼同伴,嚮導又是什麼反應?體會我、同伴、嚮導的對幼龜處境的不同態度。

2、沙灘上真的沒有事嗎?(不是)是啊!我們着急,擔心,揪心,可向導卻若無其事,誰來讀讀嚮導説的話?

在我們眼裏嚮導是個什麼樣的人?那我就要採訪一下向導,看他怎麼説?

3、此時,我和同伴對嚮導所説的“自然之道”是怎麼理解的?

4、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的一片的呼喊!同伴們會怎樣呼喊呢?你能用自己的話來勸勸嚮導嗎?再分角色朗讀。

“你得想想辦法啊!”

“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

“不能見死不救”

(這段設計,體現學生個性的閲讀文本,體會文本,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想象中充實閲讀體悟,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分享別人的智慧與成果,提高自己的認識,如能產生思想上的共鳴,這更是閲讀的一種樂趣。)

三、圖文結合讀,通過比較分析再讀,體會結局的殘忍。

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教師範讀,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展示的畫面讀中想像,想象後再朗讀文本,補充文本,通過讀去填補文本中人物的情感、思想,通過想象讓學生走進文本、甚至超越文本。

如:我在出示“不一會,數十隻食肉鳥吃得飽飽的,發出歡快的叫聲,響徹雲霄。”這段文字的同時,我還展示了食肉鳥啄食幼龜的動畫,並配有食肉鳥響徹雲霄的叫喊聲,我問:看到這樣的畫面,聽到這樣的聲音,你的心情如何?嚮導的心情呢?我們再把書讀進心裏:嚮導心裏難受極了:(學生髮揮想象填補心裏的想法)

是啊,嚮導心理難受極了,我們救了一隻,卻傷害了無數只。

教師引讀,學跟讀:

終於,嚮導發出了悲歎:“如果不是我們,這些海龜根本就不會受到傷害。”

現在我們再來回想一下向導之前説的那句話(出示嚮導的話:“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齊讀)還會指責他嗎?現在你該如何體會“自然之道”的含義?(大自然生存的方式)

四、以讀促寫,深化情感

課文讀到這兒,孩子們(出示寫話練習:)

假如我是葬身嘲鶇之腹的一隻小幼龜,我想説……

假如我是一隻吃得飽飽的嘲鶇,我想説…

假如我是親身經歷這件蠢事的作者,我想説……

請選擇一個寫一寫。

學生寫完後交流,教師小結:我們都感受到了人如果遵循自然之道,就會保護幼龜,如果人違背自然之道,就會傷害幼龜。(板書:人違背遵循)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了我們好心辦壞事的故事。孩子們那,我們“我們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

為了鞏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我還設計了拓展延伸內容,讓學生內化“道”。師:回顧我們學過的課文,你還知道哪些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嗎?我們之前學過的,《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拔苗助長》《我要的是葫蘆》《“打掃”森林》,都是講自然之道的課文。學生講述自己生活中的自然之道的事例。

五、迴歸昇華,真誠解“道”。

教師總結:其實,大自然的萬事萬物都有生存的規律,如果我們違背規律做事,就會得到與願望相反的結果。如果我們遵循自然之道,就能與自然和諧共存。

六、佈置作業

出示課件:作業:

1、把故事講給家長聽,和家長一起探討有關自然之道的事情。

2、收集有關人類從大自然中受到過哪些啟發,有什麼發明創造的資料。

板書設計:

遵循救

人自然之道龜

違背害

人是萬物之靈,自作聰明,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親》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八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情感型課文。文章記敍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抱起母親讓護士換牀單時,才察覺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輕,不由想起了母親以弱小的身體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往事,心裏很難過,也很愧疚。於是,像小時候母親抱“我”一樣,“我”把母親抱在懷裏,讓母親入睡,結果卻發現母親的眼裏流出了淚水。文章字裏行間洋溢着母親對子女的愛,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因此,“張揚個性,讓課堂噴湧真情”是教學追求的目標。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分三個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敍述了“我”抱起母親讓護士換牀單沒想到母親的身體是那麼輕。第二、三自然段是第二部分。“我”告訴護士,記憶中的母親總是挑着重擔翻山越嶺,“我”總以為母親“力大無窮”,卻不知母親只有80多斤的身體,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第四、五自然段是第三部分,寫“我”突發奇想,想抱母親入睡,結果發現母親的眼裏流出了淚水。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通過合作、探究,理解文章大意,感悟母親胸懷的無畏、博大,激發對母親的崇敬和愛戴之情。

3、體會偉大的母愛,激發學生對母愛的報答。根據實際寫出一段與母親相處的精彩片斷。

教學重難點:

1、學生通過自主提問探究文章大意。

2、通過練筆歌頌母親。

教學準備:

VCD歌碟,演示文稿

教學時間:兩課時

二、説教法、學法。

閲讀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產生優化的效果。我通過抓重點語段,反覆品讀,讀出意,讀出味,讀出情。如抓住母親挑着重擔翻山越嶺的這段描寫,讓學生展開想象,通過語言文字呈現豐富的內心視像,將文本語言伴隨着感性的形象紮根到學生的心靈世界之中,在此基礎上多次朗讀,揭開文本深藏的內涵。再如為了理解母親的一句樸素話語,我通過畫面、音樂的渲染,讓學生對母愛有了更深刻的體驗。

文章其實最感動的是最後一段,那是一顆對母親感恩的心在震撼着我們。所以在處理最後一段時,我讓學生深情地朗讀,將自己和文本融為一體,用朗讀,用思考,用言語抒發着感受。接下來拓展的小詩,又反哺了對文本的感悟,讓學生走進新文本,加深理解和體驗。

在學生的情感巨浪被充分掀起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實踐——傾訴,讓學生表白內心,使他們的情感得到宣泄。

1、巧抓興趣點,教師“循循善誘”

新課開始前,教師將課下收集到的有關詩句,播放音樂讓學生朗讀,感受母愛的偉大。接着,以閲讀的方法入手,教給學生閲讀的方法,並要求學生利用學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節課的學習中,這樣設計學生學習興趣高,容易接受,積極的投入學習當中。

2、巧抓互動點,教師“穿針引線”。

在教學中,我首先創設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自由且充分地閲讀,積極主動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調。

朗讀的牽引。對國小四年級的學生來説,這是一篇難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會而不會言傳。在這樣的情況下,只有反覆地朗讀體驗,以讀促思,才能獲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讀方式上,,我們不僅採用了個別讀、小組分角色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而且還多次採用了師生接讀、合作朗讀。這樣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激情,幫助學生更快地進入情境。

三、説教學程序。

教學設計:

13〈〈第一次抱母親〉〉(第二課時)

一、課前準備:小助手帶領朗讀上節課學習到的詩句。

出示: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幹就濕卧娘身。

兒病恨不將身替,調理湯藥不離身。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二、導入教學

1、出示歌德的話1:會讀書的人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眼睛看到紙的背後。

教師讀。

你懂得這句話的意思嗎?這句話告訴我們,如果你要讀書,就要很好地去思考,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還要讀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這就一定要用心去想,想,不僅是思考,而且要包括想象。這是上課前老師送給大家的讀書要則,希望今天上課時大家能夠照着這句話説的去做。

2、同學們,歌頌母親一直是千百年以來傳誦不衰的主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歌頌母親的文章《第一次抱母親》。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三、指導朗讀,感悟深化

1、輕輕打開課本,請一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認真聽,看他是否讀出感情。(學生評價)

2、出示課件1指導對話。

3、自由練讀,分角色讀。

4、過渡,母親最重的時候80 多斤,現在生病了,還那麼重嗎?(生齊答)母親這麼輕,作為兒子,“我”心裏是什麼感受?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第二自然段,用橫線畫出有關句子。

四、評詞析句

1、出示課件2讀出感覺,竟然是什麼意思?説明什麼?

2、作者沒有想到母親這麼輕,心裏很難過,為什麼難過?答案就在書中,請同學們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3、出示課件。

4、讀課件上的內容,透過圖片和文字,瘦弱的母親的肩頭挑着100多斤的擔子翻山越嶺,是怎樣的情景?,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想説點什麼?

(1)指導學生説一説。(1,從腰和腿來説明擔子重不重2、從汗流浹背來説明累不累3、從挑着糧來説明難不難。)

齊讀讀出母親身上擔子的重、身體的累和生活的難。

(2)翻山越嶺是什麼意思?難道只是翻過一座座山,一道道嶺嗎?(是母親走過生活中的一次次坎坎坷坷,一個個難關)

師説:現在你知道翻山越嶺背後的意思了嗎?

(3)出示課件4讀重擔是什麼意思?母親除了每天要挑起100多斤的擔子還有別的擔子嗎?

師説:遇到重擔母親總是叫我們放下,為什麼?(板書:母愛偉大)

(4)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處不有,出示課件配樂。

(5)多麼偉大的母親呀!多麼感人的母愛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請你有一句話來表達你的感受。(生説)

(6)好吧,請同學們拿起書,就讓我們一起來讀這段話,讀出母親的累,讀出母親的偉大。讀句段“在我的記憶中,母親總是手裏拉着我……沒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體,去承受那麼重的擔子。”

過渡:母親的一生用80多斤的身體承受着這麼多的重擔,而我卻不知道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生答,師出示有關課件)

(1)愧疚是什麼意思?我為什麼感到後悔?(母親躺在了病牀上我才來關心,傷了母親的心)

(2)而面對我的愧疚,母親卻母親笑了笑説:“提那些事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母親一生中為我們做過那麼多的事,她卻提都不讓提,這是一種不圖回報的愛,一種無私的母愛。板書。)

(3)同學們,母親付出那麼多,護士誇她,她笑了笑説:“提那些事情幹什麼?哪個母親不是這樣過來的。”從母親的表情,從母親的話當中,你看出了什麼?(分析:1、提那些事情幹什麼2、哪個)

(4)所有母親都是這樣做的。母愛是最無私的,是最偉大的,有人説,世界上的是海洋,比海洋大的是天空,比天空還大的是胸懷。其實不然,比天空還大的是母親的胸懷!這就是母親,這就是偉大的母愛!就連護士也為之動情。

(5)出示6: 接讀:護士動情的説:大媽,你真了不起!指導大聲的讀三遍

過渡語:同學們説的真好!老師聽到你們的心聲,也被感動了。

(6)面對此情此境,你想為自己的母親做點啥?(生答,師評價)

過渡語:多麼懂事的孩子呀!作者面對病牀上的母親他最想幹什麼?他是怎樣做的?請同學們自讀課文最後兩個自然段畫出有關語句。

生彙報。師相機,出示課件

(7)指名讀圖中文字,其他同學邊聽邊觀察圖畫。

師: 看到母親眼角流出的淚水嗎?為什麼流淚?(邊説邊板書:無數次)這是什麼樣的淚水?(生答)

小結:母親的淚水是欣慰的淚水,是激動的淚水,是幸福的淚水,是又苦又甜的淚水。小時候母親曾經無數次抱我們,作者僅僅是第一次抱母親,母親就那麼激動,如此比較,把最想説的話寫一寫。以“媽媽,我想對您説——————”寫一段話。出示“媽媽,我想對您説——————”(學生展示)

過渡語:太感人了。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體會母愛的偉大。

(8)配樂朗讀課文最後一段。。

五、總結課文

1、今天我們讀《第一次抱母親》一文,用一隻眼睛讀課文,用另一隻眼睛感受天下所有母親無畏、博大、無私的胸懷。我們正像哥德説的那樣,是用兩隻眼睛去讀書的,我們的母親是應該得到崇敬和愛戴,我們無論走到哪裏,都要深深記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作業超市

一、以“媽媽我想對你説”寫一篇小練筆。

二、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三、蒐集有關母愛的資料,為“誇誇我的好媽媽”主題班會做準備。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8

—、説教材

1、《語言的魅力》是四年級下學期21課,是一篇略讀課文。

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的是抓住文中重點段落、語句去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它既是第四單元抓住人物特點描述的延續,又為第六單元抓住事物的特點打下基礎。

2、這篇略讀課文是一篇打動人心的好文章。課文講述的是在繁華大街的街頭,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討,他的身邊立着一塊牌子,上面寫着“我什麼也看不見!”但是沒有人幫助他。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組成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打動人心富有詩意的語句,結果巴黎街頭的行人變了,他們從開始對老人的冷漠無情,到後來的熱情相助,老人獲得幫助後,從心底顯出了喜悦之情。從故事中,人們可體會到語言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四年級是國小階段由低相高發展的關鍵階段。大綱明確要求,能抓住重點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根據大綱要求,課文教學的規律以及《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特點,應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A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增強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B明白語言運用的恰當,有非凡的感染力。

C教育學生關心幫助他人的思想教育。

情感目標:

A學生會認識生字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語句。會用引號的用法。

B給課文分段。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啟發學生創設更多有魅力的語言。自制警上示語。

3、教學重難點

體會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的魅力所在。

4、教具:CAI課件畫面

5、教學時間:1課時

二、説教法

遠用電教手段,創設情景。通過語言進行聯想、想象,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情感”。教育離不開愛,教學情為先。我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美麗的春景之中,調動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可是盲老人的眼前一片漆黑,他什麼也看不見,利用課件出現的這兩幅圖畫的巨大反差,強烈對比,使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將他們的情融為一體,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深刻。利用這種情境教學法,學生對這句話產生的巨大作用就容易理解了。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同時還能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陶冶情操,對開發學生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有獨到的作用。

三、説學法

教學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覺主動的學習過程,要真正讓語文教學的課堂從過去的“講堂”變成學生的“學堂”,必須優化課堂學習結構,提高教學效率,把課堂這一個廣闊的舞台還給學生,提高學生素質,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學生採用看、聽、讀、品的方法學習。

這節課我説的是第二課時。

四、説教學過程

1、 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語言的魅力》一文,現在請同學們將課文自由地讀一遍,在這篇課文中哪句話最有魅力?請把它畫出來,並概括文章的故事主要內容。學生回答後,教師出示課件,這句話從重點句子入手和整體文章出發,把握文章的內容,為學習下文奠定了基礎。

2、 借電腦課件突破重難點

CAI出示一幅春天美景的畫面,並配以悠揚的音樂,使學生陶醉在那美麗的景色之中,這時課件出現盲老人衣衫襤褸地站在巴黎的街頭乞討的樣子,周圍的世界是漆黑一片,與剛才的情景出現強烈的對比,使學生產生共鳴。

(這樣,給學生一個獨立學習的空間,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閲讀,並大膽表述自己觀點,使學生成為真正的主人。視覺反差,啟發思維,讀其文句,品其藴意)

3、 設計作業:

填空(感悟其義)

CAI出示填空題

當人們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

當人們看到“我什麼也看不見”,想到-------心情----------,

於是對老人產生了----------,是---------產生了這麼大的作用,因為它有----------。

(目的:學生通過看、聽、讀、品,理解重點句,從而理解其中心思想,體會到盲老人的無助和人們的幸福兩種心情,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

4、可以用採訪的形式檢查學生對課文的自悟感情情況。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進入角色,學生的情感緊緊地被這句話所打動。學生表演得積極投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從而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加深對課文的感受。教師導,學生演,體現了以學生髮展為主的宗旨。

5、 學以致用,向詩人學習,自己創設語言去打動別人,教師給出一定處所範圍。如:在學校,有些學生亂踩草坪,隨地吐痰,亂扔廢紙,請同學們寫一句打動人心的話,呼籲人們愛護環境,保護校園

(花在微笑,草在睡覺,手腳留意,別打攪。。。。。。)

(設計意圖:學習在於運用,教給學生方法,重視語文實踐,在合作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陶冶學生情操,提高語文素養,關注學生髮展。)

6、 板書設計 21 語言的魅力

什麼也沒有得到 春天到了,可是

我什麼也看不見!給錢的人多極了

板書設計抓住了重點語句,引導學生加以概括,歸納,總結,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瞭解,提高學生閲讀理解課文的能力,提高學生布局謀篇的能力。

總之,《語言的魅力》這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藉助、運用電化教學的先進手段,採用了情景教學法,發揮學生課堂教學 “三為主”的調控作用,圍繞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的重點,訓練項目,教師注重導方法、導技能,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對學生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又滲透了思想教育。當前,教育面臨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新課改又注入了生命力。為此,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加強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研究,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為培養跨世紀的人才而努力奮鬥!

四年級下冊語文説課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國小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爬山》的第二課時,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過程,説板書設計四大方面進行展示。

一、説教材

本單元的課文重在説理,都是把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寓於具體事例之中。本課主要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時,父親教育兒子要努力征服自己,盡力做好每一件事,還啟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這篇課文具體體現了本單元的重點訓練目標:不僅要使學生獲得語文知識和技能,而且要讓他們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針對學生及課文特點,我確定了第二課時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難點:

1、我能講出父親説的話的含義,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重點)

2、我能初步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體會“青山的沉靜”和“父親的智慧”指什麼。(此條預設不呈現在學案的目標一欄中)

二、説教法、學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漁不如授人以漁場。”這節課,我利用導學案的“漁場”功能,在每個環節中充分挖掘適合學生嘗試的學習方法,盡最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合作、交流和反饋能力。藉助導學案採用了“三大導學方式”,即:目標導學、學法導學和問題導學,再加上穿插學習過程中教師的適時點撥,它們構成了我本節課的教學方法,統稱為“導學法”。那麼,新課改主張的“獨學、對學、羣學”就必然成為了本節課的主要學法。

在本節課的重點問題處理上,為了改進閲讀教學結構,我根據課文的主要內容、體裁和寫作思路,準備嘗試運用列表助閲讀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預習、講練和小結。

三、説教學過程

在“高效課堂”背景下,我將教學流程設計為:定向——導學——合作——點撥——檢測——評析六個環節。具體如下:

第一步:定向(時間大約為5分鐘)

課堂開始,我設計了“複習鋪墊”這個環節,主要有兩道習題。第一道是複習題“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用回憶法來統領全篇。第二道是填空題,考查的是課文第一句話“父親愛 ,愛 ,也愛 ,——尤其是 。”用來引出下文,順勢設問“作者為什麼這樣説呢?”引入新課,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