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國小體育課

來源:文書谷 1.73W

體育教學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動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採取一定的教學手段,選擇一定教學組織形式,才能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然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何教學手段、方法的運用都要根據一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而定。那麼,上好國小體育課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呢?

如何上好國小體育課

一、課堂常規要嚴格

體育課常常會受到場地、環境、氣候等因素的干擾,嚴格規範的體育課堂常規能激發學生的意志毅力,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自控能力,幫助學生自覺主動地排除各類干擾,進而積極高效地完成課堂學習任務。因此,體育教師必須嚴格認真、堅持不懈地抓好體育課堂常規訓練,要讓學生明確體育學習的目的,明確體育課的特點和存在的某些危險因素,把常規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根據國小生行為習慣養成的規律,反覆抓抓反覆,努力形成紀律嚴明、精神振奮、練習積極、團結合作、榮譽感強等的學習風氣。

二、課的環節要靈活

體育課一般由準備(開始)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三個環節組成的,由於各環節的教學任務不盡相同,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靈活地組織教學。

1、課前準備要充分。課前準備就是要求教師從新穎、實用的角度出發,備足配齊上課的活動器具,精心佈置好場地器材,設計好各個教學環節的前後過渡方法,以及場地轉換的行進路線等,確保整個教學過程能順利完成。

2、準備部分要新穎。從教室到操場,學生的興趣、注意力和學習情緒都發生了變化,因此課的開始組織教學特別重要。教師要改變過去“整整隊,報報數,慢跑幾圈做做操”的傳統教學方法,可採用趣味練習如:“請你跟我這樣做”或“反口令練習”等方法集中學生注意力;或採用“鬥雞”“抓尾巴”“踩影子”等對抗性小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基本部分要活潑。基本部分教學中應力求精講多練,教師要善於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分解動作的重難點,多提供給學生自由練習的時間,讓學生在自主嘗試、反覆實踐中理解和掌握新授知識。教學形式要活潑,教師要根據學生心理、教材內容、教學要求不斷改變練習方法,通過舉行比賽、組織遊戲等形式,提高學習質量。

4、結束部分要輕鬆。結束部分宜組織一些輕鬆的活動,如舞蹈、放鬆操等,幫助學生調節情緒和恢復體力。同時放鬆活動又要不失趣味性,在輕鬆愉悦的情境中讓學生保持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為下一次教學的成功留下伏筆。

三、教材處理要恰當

1、挖掘教材趣味性。趣味性、娛樂性是體育課的一大特點,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因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於一些相對枯燥的學習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如把壘球投準練習比喻成解放軍打靶,把障礙跑練習比喻成紅軍長征,或將整節課的學習內容編成故事情景,故事內容環環相扣相連,吸引學生參與體育學習。

2、同一教材不同組織。作為鞏固提高的需要,不同課次中常有一些相同的複習內容,但這會降低學生學習的興奮度。因此,對於同一教材的重複練習,教師要進行適當處理,比如同樣是擲準練習,今天練習“打靶”,明天改練為“打野鴨”;今天用的擲準物體是“籮筐”,明天改換成“汽球”,這樣,在更換遊戲名稱、更換練習器具、更換練習情境中,可以不斷剌激學生的學習慾望。

3、不同教材合理搭配。國小體育課的學習內容相當豐富,但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和不同的學習價值。一堂課上教材內容不可過多亦不能過於單一,要從學生能力形成的特點、促進健康生長髮育等角度考慮,教材的搭配一般要做到動靜結合,上下肢協調鍛鍊兼顧,柔韌與力量同步發展,體質與能力共同提高等要求。

四、學生特徵要掌握

1、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心理學研究發現,國小生注意力在課的前半部達到高峯,意志力在課的中後部達到高峯,情緒則在課的後半部達到高峯。根據這一心理特徵,教學中宜將新授知識或技術性強的複習內容安排在課的前半部分,利用注意力相對集中的時機提高學習效率;耐力性、對抗性練習內容宜安排在課的中後部,以鍛鍊學生的意志力;課的後半部分則可安排一些競爭性強的練習,既能滿足學生的生理需求,又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還有利於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

2、靈活選擇教學方法。國小生具有“好奇、好動、好勝”等心理和行為特點,因此體育課中教學手段要多樣,教學形式要“新、奇、活”,教學方法要創新,要敢於打破舊有教學組織形式,以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如課堂中進行隊伍調動,如果傳統的方法過於機械、死板,教師可以在調動隊伍時配以節奏感強的搖滾樂,或者把調動過程編成遊戲或舞蹈等,既會使學生感到新奇,又會使教學活而不亂,提高教學效果。

3、多運用表揚鼓勵。國小生具有向師性,他們在體育課上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與表揚。因此,課堂上教師應該多運用表揚鼓勵手段,通過手勢指揮、眼神暗示、口哨聲音等,結合教學語言的運用,給成功以肯定,給挫折以鼓勵,以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