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來源:文書谷 2.66W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1

劇中的安迪因為妻子及其情人被殺而被誣陷入獄,並被判無期徒刑,由一個風光的銀行家副總裁變成了一個囚犯,並在監獄裏飽受着各種精神和肉體上的摧殘,就是在這種條件下的一個人,心裏還滿懷着希望和夢想,就是這樣的一個堅強的不可理喻的人,在那種很絕望的環境下生活了20年以後,在出獄根本就沒有希望情況下,還能有勇氣向他最好的朋友瑞德繪聲繪色地描述他出獄後想要的生活。他在監獄裏所説的那些好象天方夜譚的夢想,都是有根據的:讓吝嗇的警長請獄友們喝酒;會在太平洋的某小島度過餘生……最後都實現了。不管現實怎樣,即使是在絕境面前,我們都應該心存希望,不是嗎?就像安迪,當他最開始憧憬着要在澤華塔尼開個小旅館買一條小船,日落看星辰,走到沙灘,踩着海浪,感受自由的時候,澤華塔尼還在墨西哥,遠在天邊,而他在美國的肖申克,在監獄裏,連最基本的自由都沒有。然而他最終還是到了那個他夢想中的沒有回憶的地方,美的像天堂一樣的地方。希望就是這樣的一種東西,無論你自由還是不自由,在困境中或是在悠閒地享受生命,還在掙扎着或是已經置所有的一切以度外,你都可以擁有,並讓你可以更加堅強地面對現實。人是要活在希望中的。

當瑞德告訴安迪:“希望是危險的東西,是精神苦悶的根源。”面對殘酷的現實,安迪卻以實際行動告訴瑞德:“有一種鳥是關不住的,它們的羽翼充滿希望的光輝”。怯懦囚禁靈魂,希望還你自由。人就是不能失去希望,有理想才會對未來有必勝的信念。是的',就因為希望,安迪堅持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二十年的時間。安迪拿來幹嗎去了呢?他不斷的在活出自己的價值和展示他自己的才華,他一豐在鼓勵着其他人要擁有夢想,不要輕易放棄。在那樣的絕境下他都能深謀遠慮,足足用了20年時間去打造一條自己的人生路。安迪説:“有人忙着活,有人忙着死。”。

二十年,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怎麼樣?是會變的和肖申克監獄裏任何一個普通的犯人一樣,被現實折磨的放棄思想和希望,變成一個麻木的體制化了的人,被徹底改造,混的好一點的話可能會和老布差不多,再好一點最多也就和瑞德一樣了,在監獄裏做一個能夠弄到東西的人,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活得更接近一點正常人。還是和那個與安迪一起進來的胖子一樣,在一開始就向現實投降,不再掙扎,哭着求饒,最後被獄警活活打死。這些人我都不要做,我一定要成為安迪一樣的人,不放棄希望和夢想去改變現實。因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沒有象安迪承受的那麼多災難,就更沒有理由放棄勇氣和希望,努力就是救贖,就有希望。換個角度來想一下,其實我們現實的生活和他們也是一樣的,只是環境不同罷了。在我們的這個環境裏面,我們都活的和他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不管一開始我們會有怎麼樣的理想,會有多麼堅定的意志,不管我們是多麼的想要把現實的生活變成自己想要的種種,最後我們都只能是被它所同化了,這也許只需要一瞬間的時間,也許會用上10年、20年、30年甚至是像瑞德一樣的40年,我們的意志一點一點地被各種事實消磨殆盡,我們的理想最後也會被自己所拋棄或者忘記,然後我們會象肖申克監獄裏的犯人們一樣,懶散地接受命運給予我們的各種安排,這就是生活——大多數人的生活。其實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在我們的生活中,我看到太多的人因為一點點的挫折就輕言放棄;當環境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樣時就只會埋怨這個社會,看完了這部片子後我一直在想我應該怎樣面對困難和挫折,應該活出真我的價值呢?我又將怎樣去影響身邊的人呢?將來我們又能給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什麼樣的回憶呢?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2

小時候常做同一個夢。

金色的沙灘上,浪如白練。大海作為一個慷慨的饋贈者,時不時地送上一片片精緻的貝殼,在豔陽的照耀下,閃爍着迷人的光芒。而我,正專心地做着沙堡,盼望着自己會成為最偉大的建築師。不經意的抬頭,與那些仰望碧空的臉,打個照面。

夢,到這裏就停止了。醒來後,莫名的惆悵的湧上心頭,生在內陸小城的我是多麼想時常看一看海啊!於是我一次又一次走進這個美麗的夢,無法自拔。但它終是伴隨着童年爽朗的笑聲,在日益繁重的學業中,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直到我看了電影《肖申克的救贖》,那個夢,又清晰起來,儘管那份心境已有些許淡漠,滄桑得如同前世。

我的目光,不停地穿梭,越過時光,越過歷史,到那1949年的英格蘭,到那灰撲撲的肖生克監狀去。

這是安迪到這的第一年,罪名是謀殺妻子及其情夫。他坐在囚車上,兩隻淡藍的,像是被天染過了似的眼,蒙上了一層陰翳,他遲鈍地看着那鐵柵門,隨着刺耳的聲音,打開了,裏面囚犯高亢的聲音,像是海潮淹沒了他的耳朵。

他閉上了眼。

再睜開眼,已進入肖申克高高的院牆,仰望着內部的建築,竟透出雄偉之感。之後,就是無聊的洗澡、撒防蝨粉和典獄長的例行講話,他説的那句“不要侮辱上帝啊”,聽着有些刺耳。

他進入自己的牢房,伴着獄警的那句“熄燈”張望着看到燈一個個的關閉,看到黑暗正踏着靜靜的步子走進這暗無天日的牢房。他也聽着,聽着新來的胖子哀哀地哭泣,聽着那個叫海利的獄警邊叫罵邊毆打着新來的胖子,直到他倒地不起,他沉默着,度過了寂靜的一夜。

瑞德,那個關了十幾年的黑人,就這樣認識了他,那個叫安迪的人。沒想到,他與安迪的友誼,竟持續了二十年。

在這黑暗的二十年,安迪究竟經歷了多少,連身為朋友的瑞德也數不清:被“三姐妹”欺辱,被典獄長利用,被海利毆打,被關禁閉,即使知道自己是清白的,還沒法讓自己從這裏出去!可他的臉,依然是波瀾不驚,如沉靜的海水一般。他甚至,在幫助囚友喝到啤酒時,露出奇異的微笑;在飲集雕刻石頭時,眼中閃爍着光芒;在翻閲書籍時,在深夜冥想時在沉浸音樂中時……你會看見一個優雅而高貴的靈魂,飛出牢籠,飛出柵欄,在遼闊的天空中,伸展出雪的翅膀,像魚兒般自由地遊弋着。

他是天使,坐入凡間的天使。

啊!是什麼使他的翅膀,不被無情的現實泥潭所污染?

是那個夢。

蔚藍的天空下,是一片依然蔚藍的大海,在海鷗的.見證下,他們的脣漸漸靠近靠近--海平線,是脣模糊的邊界--他們相吻了。沙灘是大海長長的金髮,綿延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凌亂而柔軟。而安迪,站在這頭金髮上,髮絲輕輕地鈎住了他的腳。他的手下面,是隻破舊的駁船,正在被輕輕擦拭着,鐵鏽也隨之脱落,落在地上,像是火焰,燃燒着他的熱情。而他的朋友,瑞德,正熱心地拿着冰涼的啤酒邊招待客人,邊親吻着瓶口灌了下去。

船,慢慢的重回年輕,它將載着安迪和瑞德,隨波逐流,直到永恆爬過了他們的額頭,直到孤獨沒過了他們的腳趾,直到,消失在落日的餘暉中,靜靜地地,離開這世間。

那夢,竟持續了整整二十年。二十年,都過了二十年了,那個夢,怎麼還是不肯醒?

因為那不僅是夢,更是希望。

這希望支持着他,令他用難以想象的毅力和一把小小的錘子,鑿開了一條通道。

這通道,通向天堂,天堂的那一側,是芝華坦尼荷,那個令他魂牽夢繞的夢之地。

終於他可以懷着自由的心,看那大海,看那細沙,看那駁船,還有,他朝思暮想的那個朋友。

他們的海找到了,我的呢?

看完影片後,我回到家,悵然入夢。那個愛海的男孩,似乎又回到了我的身邊。

我也該尋找屬於我的海了。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3

説實話,我並不是一位影迷。可是當我偶爾看到《肖申克的救贖》後,就被它深深吸引了。影片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都是值得慢慢回味的。儘管影片的大部分場景只是在灰色基調的監獄裏,可是你卻絲毫感覺不到壓抑,看《肖申克的救贖》就像聽一位老朋友的娓娓訴説。或許是因為當前我的情緒多少有些低沉的緣故吧,我覺得《肖申克的救贖》就是一劑困境中的強心針。

由於典獄長利用安迪的知識和才能為他洗錢,那個殺死他妻子的真正凶手的出現也未曾給安迪帶來一絲光明,那個可憐的孩子在典獄長與他在獄牆外的一次談話後而永遠的消失(越獄假象),所以安迪註定是一輩子不能離開肖申克的。在我們看來安迪應該徹底絕望了,然而命運青睞有準備的人,一把藏在聖經裏的巖石錘,一張掛在牆上足可以封住洞口的美女海報,再加上20年的時光(鑿洞用了19年),終於給了安迪自由。相信上帝,更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努力,耐心地等待生命中屬於自己的自由,這就是肖申克的救贖。安迪不僅救了自己,救了好友瑞德,也拯救了黑暗的美國司法。

以下僅談談看《肖申克的救贖》的幾點體會:

1、環境改變人

影片中有一句台詞“體制化”。該片中被體制化的象徵人物是監獄圖書管理員老布,他被關押了50年,這幾乎耗盡了他一生的光陰。然而,當他獲知自己即將刑滿釋放時,精神近乎崩潰,他竟要製造一起“殺人”事件,因為他已經離不開這座監獄,他要繼續留在肖申克。

監獄使他們完全有時間被環境所征服,老布成為環境的一部分,一旦脱離了原有的環境,一切失去了意義。他從內心深處依戀着那間剝奪了他的自由的監獄,所以在出獄後,完全迷茫了,他終於選擇了自殺來尋求自己永遠的寧靜。

2、即便別人有錯誤,也要在自身找找原因

安迪的妻子背叛了他,難道都是妻子的錯嗎?安迪成功越獄後也不得不反思了自己,從某種程度講,是他導演了這場悲劇,安迪不是直接的.殺妻兇手,心理卻揹負着深深的愧疚,他先前在事業、後來在肖申克都是是成功者,然而他卻是一個失敗的婚姻經營者。

3、勿以貌取人

安迪外表柔弱,以至於入獄第一夜勞瑞為他輸掉了兩包煙。當監獄上空飄着《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所有犯人都驚呆了。最難忘是當獄友們在樓頂上喝着安迪用勇氣和智慧換來的啤酒時,安迪倚着矮牆那一次難得的微笑,就如同刺破黑暗的一縷強光。這個世界終究是少數精英的世界。

就像片中那句膾炙人口的台詞:有的鳥是不會被關住的,因為它們的羽毛太美麗了。幾十年裏,人們只有承受,當絕大多數囚徒早已麻木,慢慢失去了對自由的渴望的時候,可在安迪的內心世界一直堅守者自己最初的信念,那就是對自由生活的嚮往。偌大的肖申克,漫長的時光裏,只有一個安迪改變了肖申克的世界。

4、不放棄,相信上帝更要相信自己

“希望是人最美好的東西,只要自己不放棄,希望就會永遠相伴隨。”

犯人走進肖申克,典獄長的第一句話就是:“把靈魂交給神,把身體交給我。”可是真正可怕的還不是肖申克的高牆,而是被犯人們被監獄的體制化所逐漸打磨掉的勇氣與希望。

然而,當安迪冒着被看守長推下房頂的危險,用替警官逃税為夥伴換來啤酒時,當安迪堅持6年給政府寫信終於迎來了肖申克的犯人圖書館和講習班的時候,當監獄上空飄起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的時候,原因只有一個:無論我們曾經怎樣的沉淪和不羈,怎樣的失去光明,但千萬不要放棄理想,放棄那份希望,人類追求自由與公正的腳步是無法阻止的。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4

二十六年後,當安迪?杜佛尼在肖申克監獄外千里之遙的墨西哥邊境小城齊華坦尼荷享受陽光、歡愉、自由時,他一定不會忘記二十六年前向瑞德借小錘子的那個上午,他也許不會想到興之所至的偶然會成就他後半生的自由。

同樣,當瑞德聽到安迪到齊華坦尼荷的邀請時,他也絕對不會想到,數年之後,垂暮之年的自己真的會踏上前往這個異國小鎮的旅程。

還有,當讀者在卷首獨到安迪被判無期,入獄監禁時,也絕對不會想到,二十六年後,安迪會以自己的方式出獄,並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毋庸置疑,《肖申克的救贖》是一本傳奇之書,斯蒂芬·金用許多不會想到,構成了讀者肖申克監獄的全景旅行式欣賞,也構成了安迪基督山伯爵式的逃亡與救贖,更讓每個人都體驗了一次自己的肖申克。

初讀《肖申克的救贖》,就已經為斯蒂芬金所構築的那個世界的真實與殘酷所震撼,不禁感佩於作者筆力的深厚,在讚歎的同時也過一些思考與體味,但是因為當時年齡太小,沒有能夠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思考,也沒能系統的將其整理出來。而今,再讀此書,加以自己以前的感受,拋卻文學性的因素,感到的只是自由與希望的可貴以及人生命的`原始張力。

我相信,任何人在蒙受不白之冤時,都會委屈、痛苦,也會抗爭。但是,當這種冤屈達到了你無法抗爭的時候,你會怎麼辦?放棄,絕望?抑或是繼續?我不敢揣測別人會怎樣,但對於我來説,我也許會失望並放棄,繼續抗爭的機率很小。我很難像安迪一樣,一直抗爭,二十六年一直抗爭,並且在數次絕望的情況下還能繼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這個抗爭的過程中,還能煥發出個性與理智的光彩,感染並改變着周圍的環境和人。我們可以看到,從安迪進入監獄的那一刻起,他就沒有停止過抗爭,他就沒有喪失過希望。他反抗“姐妹”們的騷擾,他挑戰典獄長的權威,他改變監獄的環境,他改善獄友的狀況,他關心自己的案子,他永遠沒有喪失過出獄的希望。很難想象,當他聽到湯米談及他的案子的真相時的激動,又是怎樣在這種激動中受到諾頓的打擊、要挾與報復,並堅持着自己的抗爭;很難想象他是如何在幾近絕望與窒息的監獄環境中維持着自己的理性與希望,並運用它們周密計劃自己的逃亡事宜,充分考慮各種可能性,一直不被發現。不得不説,安迪是一件希望、理性和勇毅加在一起的奇異的作品。他真的能教會我們很多:理智、勇敢、希望。因為希望,他沒有沉淪於監獄的環境,磨滅掉自己的個性;因為理智,他能沒有過於和諾頓理論;因為勇敢,他敢於同那些違揹他價值觀的行為抗爭。這些是我們應該學也必須學的。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節奏越來越快,壓力越來越大。很多人明顯已無法適應,他們早已拋卻了對生活的希望,失去了作為人的理智,丟掉了起碼的勇敢。因此,我們看到自殺率越來越高,年輕人越來越脆弱,社會的神經繃得越來越緊。其實在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想想安迪,想想肖申克。我們大可以像他一樣,對生活充滿希望,即使周遭的環境如肖申克一般:不公、混亂、絕望。我們也不能因此變得沒有目標,變得沉淪現實,變得隨着這個社會而失去了我們個性中的亮點。儘管有人可能像諾頓一樣:偽君子、真小人,並來欺壓們,儘管也許你所面臨的困難難以與之抗爭,我們可以像安迪一樣,靜下來,好好想想,我們該怎做,有一個計劃與方案,去實施,去執行,去追求。真的,我們,應該像安迪一樣:我們,應該好好想想自己的肖申克。

好了,文行至此,話已不多,早該作結,只是突然想到舒婷的一首詩,叫《這也是一切》,其中的最後兩句,我覺得可以用來貼切的形容肖申克中的安迪,也可以作為我們的自勉,閒暇無事時可以仔細體味、感受,去體會生命真正的況味——希望,並且為它鬥爭,請把這一切放在你的肩上。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5

摘要:影片中,牢獄生活到點起牀集合,到點熄燈睡覺,還有圖書管理員分發書來看,突然閃現的念頭是這樣有規律的生活其實挺像學生時期的寄校生活。想到學校鳥籠大的宿舍擠八個人還上下鋪,就順便調侃下牢房能單間,真幸福。

N年前看的片子,當時覺得真不錯。具體不錯在哪裏?或許是因為結局不錯,主人公最終成功越獄到達夢想之地,觀影者藉以給自己希望,以為自己也能達到自由的彼處。

第一次看完後其實只記得了故事情節大概和那無比美妙的結局。多年後看到豆瓣評分介高,揣着“有那麼好嗎”的疑問,忍不住重温了一遍。依然覺得這是個精彩的電影,依然不明白為什麼豆瓣分數給得這麼高。

影片中,牢獄生活到點起牀集合,到點熄燈睡覺,還有圖書管理員分發書來看,突然閃現的念頭是這樣有規律的生活其實挺像學生時期的寄校生活。想到學校鳥籠大的宿舍擠八個人還上下鋪,就順便調侃下牢房能單間,真幸福。

如果説主人公Andy的毅力和堅持不懈,我們常人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那麼他的天才加全才已經不是常人單純想要靠努力就能達到的。不得不承認有基因這種東西的存在。聖經信口背來,第幾章第幾節記得一清二楚,印證了一句名言:天才必是記憶力極好之人。所以作為一個銀行家熟知税務章程事項自然不在話下,會計活對他來説是小菜一碟。還是個地質學熱愛者,很懂石頭,似乎是雕刻家,又懂音樂,也很會教書。

被深深打擊到了。因為像我這樣過目就忘的.人是很容易妒忌記憶力好的人的。像這樣的天才花幾個月時間記得滾瓜爛熟的,常人得花個幾年,天才一年間熟讀的書,常人要花一輩子,於是人的學識深度和廣度的差距就這麼顯現出來了。

Andy這樣的人是人中神品,就如同喬布斯之類,不是常人讀幾本勵志書看幾部勵志電影能達到的境界。可是常人容易為這樣的天才及天才的成功激動。搞不懂激動個什麼勁,又不是我們擁有高智商外還付出牛逼百倍的努力。

或許給這部片那麼多的五星是因為它講出了我們對自由的渴望並實現了我們自由的希望。可看了兩遍後發覺其實它給了大多數無天賦無毅力的普通人無法自由的絕望。

像主人公這樣的天才靠毅力靠天賦也要花近二十年青春已流逝的時間去搭建自由的高塔,那些鮮有天賦卻堅持不懈的人在臨終閉眼前能實現願望也算夠萬幸。而多數雙無的普通人只會在看到自由的海市蜃樓時瞎興奮一下。

我説多數人沒能力自由,這“能力”,不僅僅是IQ、EQ之類的資質,還有一個人內心對自由到底有多少的渴望和尊重,讓自己獲得自由不是基於破壞別人的自由。自由亦不是眾人無病呻吟地把它當作嘴上的追求和夢想,而內心卻是“我愛體制,它給我保障給我安全感”。

與其説給這部電影評一顆星,倒不如説我們這些人只值一顆星:口口聲聲説着嚮往自由,抱怨體制化,實則心甘情願地享受着體制化帶來的好處(既然體制自有體制的自由,那就請別抱怨了);我們叫喊着崇尚自由,卻在節假日歡笑着擠在人堆裏去動物園海洋館看那些被關起來的動物和它們的表演,以為動物都愛被囚禁起來給人看給人表演呢,(不知有多少動物是習慣了這樣的生存方式如同影片中在監獄呆了一輩子的BROOKS,又有多少是真的愛show),當看到天鵝只能在動物園溝渠大小的水域中十秒一個來回地游來游去,飛鳥們被罩在三四米高的網下面無法飛翔,海豚不是在大海里自由跳躍,這時如果我們還能歡笑,那就請別説我們多渴望多尊重自由,也不配給這部電影五星。

——以此文寫給自己,激勵自己和那些同樣缺乏或快失去毅力的人,如Andy般堅持下去,終有一天獲得自己內心想要的那份自由!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6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生活在監獄裏,沒事就鑿鑿牆。

看過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的觀眾,想必都不會忘記這樣的場景:電影裏面的主人公安迪。杜佛蘭,用他從獄友瑞德那裏買來的一把鶴嘴鋤——小小的鶴嘴鋤,在20年不到的時間裏,利用每一次雷雨交加之夜,靠着雷聲對鑿牆之聲的掩護,成功的在獄舍的牆上,敲出了一個大大的牆洞,並通過這個牆洞,最終找到並踏上了一條通往自由之路。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有一天,你不幸發現自己身處監獄裏面,在看不到希望、百無聊賴的時候,千萬別忘了:“沒事也得找點事情來做做”,比如説——鑿牆。

所以,每天早上當我從睡夢中睜開眼睛,發現自己依舊身處監獄,頓覺心灰意懶、感覺人生了無生趣的時候,我便用杜佛蘭的這句話來安慰和勉勵自己——(既然是)在監獄裏,沒事也要找點事來做做。

然而,並不是每一個身處監獄裏面的人都能夠認識到他所生活的環境,其實就是一個監獄的。

有些人,可能從一出生起就生活在監獄裏,對他來説監獄就是他的家,在監獄裏面的衣食住行和勞動,以及監獄裏面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相關政策,構成了他生命的全部。比如説表現好加分、表現差減分政策、積分落户政策、醫療制度、教育制度、養老制度、薪酬制度、等等,從此他這一生,就在為這些政策和制度而奮鬥。殊不知,這些所謂的政策和制度,都是典獄長和獄警們制定出來用來管教囚犯的,他們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所有那些被管教的囚犯,都窮盡一生為那些“政策和制度”而奮鬥。

不僅出生在監獄裏面的人會被監獄制定的這些“政策和制度”給困住、窮盡一生在為這些政策和制度在奮鬥,並且視監獄為家,那些原本生活在自由社會、但在監獄裏面呆久了的人也會,比如説肖申克監獄裏面的老布(布魯克斯)——

整整50年的監獄生活,已經把老布(布魯克斯)給制度化了,而且老布所在的圖書管理員崗位,也是監獄裏面很多囚犯們羨慕嫉妒恨的崗位。老布已經不甘心也不捨離開這個環境了,為了能留下來,他甚至還手持刀具劫持了獄友,但心地善良的老布最終還是在杜佛蘭的勸説下放下了刀子······

假釋出去的老布,最終還是因為對監獄外面得自由世界充滿了不適應和恐懼,在一家小旅館裏面選擇了自我了斷。

對於那些離開了監獄就喪失了生存能力的人來説,自由簡直太可怕了!所以,對那些早已經習慣了監獄裏面的生活、被監獄給制度化了、而且對監獄外面的自由世界充滿了恐懼和排斥的那些人,我是不忍心打擾和破壞他們的幸福的,監獄的高牆和槍口帶給了他們足夠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我衷心希望他們在監獄裏面都能夠早日坐到類似“圖書管理員”這樣的位置。

然而他們似乎忘了,監獄與國家所不同的是:監獄的槍口是對內的,而國家的槍口是對外的.。他們錯把監獄當成了國家。

今天我的這篇文章,只為那些認識到自己身處監獄、嚮往牆外的自由卻又無法離開監獄的人而寫。這些人就是瑞德所説的、擁有着奪目的羽翼、永遠也無法用籠子關住的鳥兒,當他們飛走的時候,你心裏會很清楚:把他們關在籠子裏,是一種罪惡。

所以,當每一個這樣的人意識到自己身處監獄,暫時又無法像鳥兒一樣飛走的時候,那麼他最好的生存方式,就是在沒事的時候,總得找點事情來做做:像杜佛蘭一樣,沒事就鑿鑿牆!

這樣的人一旦覺醒,認識到他身處監獄之中,此生也許就和杜佛蘭一樣,只剩下一個選擇:要麼忙着死(or get busy dying ),要麼忙着活(Getbusy living)。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觀後感7

公司組織大家一起看肖申克的救贖這部電影,而且是英文版的,所以我看的特別認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

回憶一下電影裏面的情節,安迪為朋友門贏得了啤酒,在夕陽下大家喝着很久沒有品嚐到的啤酒,在那一刻,大家歡快着,內心深處的快樂油然的從臉上顯現出來,我能看出來,他們是真心的快樂而且得到了短暫的滿足感,黑人老頭情不自禁的説了句“在那時,我以為我們已經得到了自由。”在整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不是安迪最後通過了那根又長又臭的管道,而是他不顧一切的衝進了監獄長的辦公室,非常認真的把傳到擴音器的話筒擺端正,然後放起了莫扎特的那首曲子,曲子很快傳遍了整座監獄的每個角落,所有的囚犯眼睛望着懸掛在監獄高高的牆上的擴音器,眼睛裏露出了光芒,耀眼的光芒,深深的渴望,那不是慾望,而是另外一種本能。如果開始安迪為朋友門贏得啤酒是感動,那麼在這裏,絕對是對所有人的震撼,沒有任何時候的快樂比的上這種愜意,把2只腳放在桌子上,手放在腦袋後,閉上眼睛,沉醉在美妙的曲子當中,身體隨着奇妙的曲調輕輕的`搖動。

從頭到尾,有3個人走出了監獄,老布,黑人老頭,主角。老布在監獄裏度過了自己的大半輩子,終於回到了社會,迴歸了自由,但是卻一點也不適應現在的社會,不適應而轉變成憂鬱,最後終於自殺了,其實他自己也知道出來後會是什麼樣子,一度用非常極端的方式來阻止事情的發展,但是還是得面對!黑人老頭,我想他是最幸運的一個人,因為他遇到了安迪,他的遭遇和老布是一樣的,但是他記住了安迪對他説的話,他按照安迪説的做了,所以他做到了!安迪,就不用多説了,匍匐式前進了N遠,在月黑風高的晚上終於在雨中咆哮出了對自由的擁抱。我想作者是有意安排這3個比較,不正和這個相像麼,為什麼老佈會自殺,因為他沒有了希望,他已經被監獄的制度所同化。而黑人老頭其實也是和老布差不多的,惟獨安迪是不一樣的。電影裏,安迪第一次和黑人老頭説話,談到了希望,安迪用非常自信的聲音説,這個世界唯一能穿越監獄的高牆的,在我們內心的深處,就是希望!而黑人老頭則用非常黯淡的語氣説,希望只會讓自己更痛苦,甚至希望就是痛苦的根源………對待希望的態度造就了他們各自不同的經歷。監獄束縛住了他們的身體,甚至監獄的制度束縛住了他們精神的自由,但是放棄了希望,是多麼的灰暗,多麼的了無生趣!

影片好象一直都在闡述着“自由”,自由到底是什麼定義,老布出去了算不算是自由,但是他在自由下面居然自殺了;安迪到了外面如魚得水,快樂的活着。我想也許對每個人追求的自由都是不一樣的,也許有的人覺得不進監獄就是種自由,但我覺得,自由,就是酣暢淋漓,無所顧及,無拘無束。我討厭每天起很早,但是我不得不起牀;我討厭毛躁的音樂,我喜歡輕音樂;我相信嬰兒的眼睛,但我卻不得不賠已笑臉。這一切是為什麼,我覺得是社會的體制,因為體制讓我不得不面對這些,想起一句經典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可是無規矩不成方圓,何為自由呢。也許窮其一生,都是在追尋着自己的自由,被體制化似乎是必須要經歷的過程,不知道這算是一種悲哀,還是一種生存的法則。

影片的結尾,倆個老友在陽光爛漫的沙灘上緊緊相擁,陽光好耀眼。是向我展現了苦盡甘來,和陽光,和自由,和希望接觸到的甜蜜!我不知道我自己是否會在社會中被體制化,不知道自己的自由能否做到,不知道在追求自由的過程中會不會放棄,安迪驚人的毅力,對自由的追求,對希望的堅定,讓我看到了曙光。我想夢幻的結尾是在告訴我不要放棄希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