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讀書心得

來源:文書谷 2.91W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心得了。你想知道讀書心得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慶節讀書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國慶節讀書心得

國慶節讀書心得1

既然北大縱橫是學習型組織,那國慶節裏自然更要學習。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裏談到了治學經驗,他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在《文學小言》一文中,王國維又把這三境界説成“三種之階級”。並説:“未有不閲第一第二階級而能遽躋第三階級者,文學亦然,此有文學上之天才者,所以又需莫大之修養也。”王國維所引詞句第一為晏殊《蝶戀花》,第二為柳永《鳳棲梧》,第三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王國維先生將三首詞的名句和在了一起,確實獨具匠心。雖然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我認為它可以理解為:

第一:發現問題,並有意去探索;

第二:辛苦坎坷的'探索過程;

第三:經過千錘百煉,有了一定成就, 非常欣慰。

自己目前學習情況在哪個階段呢?自己是否達到了衣帶漸寬終不悔?

忽然聯想到房地產週期和股票市場週期,我們的樓市和股市現在哪個階段呢?

如果説樓市和股市的週期是呈螺旋型上升,那治學當然也可能出現類似現象。為什麼這樣説呢?我覺得樓市和股市週期有大週期和小週期之分,王國維先生的三部曲也有大小之分。

國慶節讀書心得2

國慶假期有一個粗讀精讀10本書計劃,假期過半讀書過半,而且超額,3天讀完6本書。儘管從10月4日期開始加班,但完成既定計劃還是有保證的,因為假期還有三天半,只是邊讀書便抄下來的幾處文字和些許感悟急於與博友分享,便如此這般寫下來了。

1.理想體現於精神狀態和氣質

伏爾泰説:“追求理想是人類最偉大的本能。”然而,現今社會多強調“食色性也”,亦即飲食、男女,人之本能也。孔老夫子講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所謂飲食,等於民生問題,男女屬於康樂問題,人生就離不開這兩件事。收穫之一是知道了“食色性也”不是孔子所言,而是與孟子同時代的告子説的。

李江樹在《有狼的風景》書中寫道:“沒有一個人心中不存在消極心態,但智者與普通人的區別在於,智者不會讓自己沉溺之中。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的一生都是一個不斷使自己變強的過程。如果不持續地修身養性,就是強者也會逐漸弱下來。事實上,理想在不斷使自己變強的過程中,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精神狀態和氣質”。

2.知識分子應該具有獨立品格和社會良知

何謂知識分子?書中説“知識分子”一詞最早出現於16世紀的歐洲。如今由於許多“精英”或“被精英”醜聞頻出,“知識分子”的概念忽然變得模糊甚或莫衷一是。

抄李江樹《有狼的風景》一書中的一段:“長期以來,我們對知識分子一直沿用一個錯誤的感念,似乎受過高等教育、有專業知識技能,並用以換取生活資料的人便可以稱之為知識分子。而真正的知識分子是那些掌握人類創造的文化,具有使命感,具有懷疑精神和批判精神,有獨立品格和社會良知,思考終極關懷的人。他們具有叛逆的氣質和批判的精神。他們保存文化創新文化。他們匡貧濟世,傷時憂國,守護正義,抨擊時弊和社會的種種痼疾”。

許多真正的知識分子,思想敏感又精神痛苦,既有自卑感,又有無端的`清高和帶有傲慢的苦悶。需要現實社會卻又無法融入,不斷地逃避又不斷地追尋。

然而,在精神塌方的季節,在世風日下、亂象叢生的時代,還有幾多知識分子推燥居濕,固坷勞瘁並守護心中的聖燈?現時所指稱的知識分子,相當大的一部分只能説是一些從事知識產業的腦力勞動者。

3.自省與反思應該是每個人的自修課

生活在浮躁的社會不能沒有煩惱,有人拜廟焚香,尋求精神寄託;有人親近自然,享受天人合一;有人釋卷捧讀,字裏行間解疑答惑。這些都是自我選擇的自由。我的選擇是自省與反思。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人之患在自以為是,人之患在自命清高,這些毛病我都有。因此,我選擇自省與反思,絕無矯情和做作。許多天裏,我在悔恨、懊喪、自責中度過,想起那些無知和自負,那些懵懂和虛妄,真真無地自容。過去的我太想追求一種轟轟烈烈的生活,實際上,“大多數人都過着一種平靜而絕望的生活。”美國作家索洛如是説,因為“陽光並不是公平地向每個生靈分配”。

蘇格拉底説:“未被反省的生活是無意義的。”谷文雨説,自省與反思可以使人重新獲得生活的方向和前行的力量

國慶節讀書心得3

當我得知國慶節有十本書要讀時,心裏是十分懊惱的,本還想着好好玩玩,放鬆放鬆呢,但轉念一想,我確實已經很久很久未曾讀過書了。這樣的一個假期能安心的讀讀書,也是十分愜意的事。

當我翻開這本厚厚的研修與成長,發現我們學校某些現狀與實小剛起步處於相同時,我開始越讀越有興趣。我校的某些做法是創造性的學習實小,這使我對學校的發展充滿了信心。

讀完本冊書的一大半,我感觸最深的是教師素養在研修中的提升。我覺得這也是我們目前所急需的。教師的專業發展和良性循環是在每天的教學實踐中進行的,也只有通過研修性的變革實踐才能更好的將是教師的各種素養轉化為教師新的行為能力習慣與專業生存方式。我覺得,實小的研修是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構建的:

(一)完善教師研修制度,變“專門”為“日常”。

實小的研修形式很多,如“自我研究性學習研修”“論壇式學習研修”“沙龍式研修”研修組織有校級的,有以學科為單位的,也有教研組的`組織形式。注重以課題和專題研究為抓手,促進教研融合。在日常教學中,每一單元的整體設計,每一節課的創新亮點,都營造了濃厚的教研氛圍,形成了教研文化。

(二)建立教學反思與重建制度,讓教師學會思考

教師的反思與重建促使實小教師們持續主動的發展,反思形式也十分多樣,如研討後的教學隨筆,課題式反思,學校通過“上交,上選,上榜,上網”等方式評價,促使教師將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不斷地放大,修改完善,達到提升。

(三)探索新型研修方式,提升有效性

各學科帶頭人立足學科,深入瞭解教材,開展課型研究,創出“案例對比”“前移後續”等校本研修方式,形成“全科教師一個不少”的校本研修格局。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專業能力明顯提升,教學研究方向更明晰,方法也更具針對性。

(四)強化骨幹隊伍建設,突破自我,發展自我

實小為教師們搭建了豐富的成長空間和平台,有傳統的師徒結對,還成立了“磨課俱樂部”,“名師工作站”等,並建立了專項的經費,鼓勵骨幹教師發揮出他們的引領作用。

這些教研活動讓我想到我們康園大家庭,雖然我們缺少骨幹教師,但教研也日漸深入。我們每個年輕教師的心中,拜師活動在校長的努力下正式啟動,我們每個徒弟都有了自己的師傅。外出聽課,抓住一切學習的機會,讓我們每個人變得更主動。在辦公室裏,各教研組就班上出現的問題,各抒己見,想對策。真的希望,在這種教研氛圍中,我們每位新教師都能在康園這個大家庭中快速成長。

國慶節讀書心得4

剛拿到《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首先就被那隻紫色的手環給吸引住了,手環是套在一張卡片上面的。卡片上有這樣幾個醒目的大字:優秀的人,都不抱怨!看到這八個字,我迫不及待地打開了這本書。

作者威爾鮑温認為,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是為了要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就和我們做許多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發現抱怨會帶來許多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和認可。打個比方説,很多的人會抱怨自己的身體健康,卻不是因為真的生病了,而是他們認為作為一個病人會有許多附帶的好處,比如能夠取得他人的同情,使大家可以更加關注自己,更可以逃避一些自己不想面對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考慮起來,我們平時的對朋友、對家人的抱怨,就不僅僅是心理或生理上的一種宣泄而已了。也許朋友、家人的關懷、同情才是我們內心真正需要的,這才導致抱怨變成了我們的一種習慣。

正是因為認識到這一點,個人簡歷威爾鮑温寫這本書來推崇這個紫手環21天活動,將手環戴到手腕上,當自己抱怨,將閒話時就把手環一道另外一隻手上,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到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完成連續21天不抱怨,不講閒話為止。這個説起來簡單但行動起來就不那麼容易了。堅持下去,21天不抱怨手環不換手。三週下來,你的行為和思想都回發生蜕變,同樣的一個世界,在你的眼中卻變得不同,你會發現這世界美好的一面。然後,自然而然的,你會對這個美好的世界充滿希望。就是這樣,一本心靈勵志書,1隻手環21天改變600萬人的命運。

抱怨的深層次原因是缺乏智慧,因為沒有智慧,所以不明真相,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夠利己利人,執着於自己的狹隘的見解,把他人及外界與自己對立起來,因為執着而不能靈活地應對周圍人、事、物的變化,所以處處碰壁,非常可憐。因此我們應該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廣學理論並勇敢實踐,向所有量大的人學習,希望有一天我們也能做到這一點,而圓滿地實現福大。

無意識的抱怨,抱怨天氣、抱怨堵車,我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更沒覺得給我們帶來什麼壞處,真的是這樣嗎?威爾鮑温説:抱怨是在講述你不要的東西,而不是你想要的東西。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生活,而我們的話語有表明了我們的想法。不要總是去抱怨人家的不好,應該多想想人家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值得我們效仿的是那些做到理論完全認識、工作總結實踐圓滿無差的人。

人生的道路是坎坷的,情緒上的高低起伏是總會有的,抱怨是正常的,但是,無謂的抱怨一切並不會改變生活中的不如意。在我們抱怨學習有多累時,不如想想自己是否已經把學習做到位,是否盡力把它做到最好。然後改變方式,提高學習效率,換一種心情去尋找學習中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在抱怨同學的時候,不如去想一想自己有沒有什麼做的不恰當的'地方,一句對不起就可以化解很多矛盾。在抱怨家人的時候,不如多想想那些和他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忘記那些不愉快的。放下抱怨,這並不等於在困境面前選擇放棄、在惡勢力面前選擇低頭、在社會的不公正前選擇沉默不語。相反的,有時候如果我們在學習或者與人交往時帶有一種消極的情緒,才是真正阻礙我們前進腳步的根本因素。

真正的踐行不抱怨,開放得包容接納所有的人、事、物,謙遜地從不同的人身上去學習,從不試圖勉強的去改變別人,最終自然影響了別人,改變了環境。

生活本來就是由快樂痛苦等多種元素構建起來的,我們不可能只擁有快樂而完全沒有痛苦。無論面對的是快樂還是痛苦,我們都應該感謝生活,因為生活本就是美好的,要積極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而不要抱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