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來源:文書谷 2.78W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很多人都十分頭疼怎麼寫一篇精彩的心得體會,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

拿到這本書,真想一口氣讀完。但因裏面值得研究的知識太多,不得不細嚼慢嚥。真是一本值得老師認真學習的好書。因為我們不僅教育學生,而且也是家長,更直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的過程中從中獲得有益的方法。該書序言中説,“最好的教育是‘無為’的教育:它不為感知,卻又深深影響着人心靈的教育。”

我認為,最好的教育應是“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教育,但在我們的班級制授課的'教育體制下,又是很難針對每一個學生個體的,我們教師應該在日創新精神,首先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探究力。美國教育家布魯巴克曾説過:“教師最精湛的教育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我探究問題的答案。”

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轉變我們的傳統的教學方式,採用探究學習,探究學習是指從知識獲得的途徑與方式的角度對學習進行分類得出的,是指在教育中,創設一種類似學術研究的情景,透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調查研究、動手操作、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性活動,獲得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過程。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2

看完《愛的教育》的最後一句話,我輕輕合上書,卻在腦海裏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爭吵》讓我明白了朋友之間應該互相信任;《卡羅納》讓我明白,當一個人難過的時候,他需要我們的關心、愛護和安慰。《在一個閣樓上》讓我明白,無論生活條件多麼艱苦,我們都必須努力完成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班級第一名》是我印象最深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説班裏的德羅西是最受敬仰的學生。他的能力驚人。他一目瞭然。他不需要努力就能在任何事情上取得成功。對他來説,學習就像玩遊戲一樣容易,但他總是事事第一。這讓恩里科很難做作業,他嫉妒他。但後來,恩里科發現他原來那麼誠實、自信、有禮貌,於是慢慢改變了對他的看法,從嫉妒變成了對他的尊重和欽佩,願意和他親近。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當別人各方面都比自己優秀的時候,我們應該尊重和敬佩他,而不是羨慕他。相反,當別人不如自己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嘲笑他,看不起他,因為那樣會嚴重傷害他的自尊心。我們應該學會尊重他人。我自己也經歷過這樣的事情。

前幾天發了4單元的數學試卷,我只考了84分。雖然我已經知道了比分,但是我還是很難過,但是我忍住了眼淚。這時,我的好朋友小俊得意洋洋地走過來説:“喂,老朋友,你這次怎麼只考了那麼幾分?”快最後一個了!”我反駁道,“你第二單元只考了73分!那次我的分數比你好很多,但是我有沒有嘲笑你?“但他看起來還是不會等任何人。他越説越多,越説越醜,連旁邊的同學都加入到樂趣中來。

終於,我的眼淚再也忍不住了,嘩嘩地流了下來。我的心像被一塊大石頭壓了一下,感覺好可怕。一股無名火從心底跳了起來。我拿起桌上的水杯,朝小君砸去,只聽“砰”的一聲,杯子掉在地上。小俊嚇壞了,呆呆地看着我。我像失去控制一樣衝過去,把所有東西都扔了出去。全班同學都驚呆了,站在一邊一動不動地看着我。這時,郭老師沒有過來,把我拉回到座位上,安慰了我很久,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現在,我個人已經意識到嘲諷給人帶來的傷害有多大。我必須學會像恩里科一樣尊重別人。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3

寒假期間,我認真研讀《教育新理念》、《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兩本書。從這兩本書中,我認為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道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作為一名平凡的教師,這另本書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

一、用知識武裝自己

通過自學使我體會到作為個體的人必須要進行終身的學習,作為教師必須把教育看作是貫穿與人的整個一生與人的發展各個階段的持續不斷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新的理念,充實自己的頭腦,使自己的思想不斷地更新,與時代同步。知識經濟時代,學習將貫穿於人的一生之始終,可謂“活到老學到老”。

學習不再僅是學生的專利,教育也不再僅是教師的特權。一個真正的終身教育、終身學習的時代也伴隨知識經濟時代同時降臨。教育必須正視現實,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使其形式靈活多樣,促進社會學習化、學習社會化。所以作為教師,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創新,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學習和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思想的內化來指導實踐;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創造新的教育方法,適應學習時代的要求。

二、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

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説某年輕人來到綠洲碰到一位老先生,年輕人便問:“這裏如何?”老人家反問説:“你的家鄉如何?”年輕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討厭。”老人家接着説:“那你快走,這裏同你的家鄉一樣糟。”後來又來了另一個青年問同樣的問題,老人家也同樣反問,青年回答説:“我的家鄉很好,我很想念家鄉的人、花、事物……”老人家便説:“這裏也同樣好。”旁聽者覺得詫異,問老人家為何前後説法不一致呢?老者説:“你要尋找什麼?你就會找到什麼!”

的確,這個故事告訴大家:當你以欣賞的態度去看一件事,你便會看到許多優點;以批評的態度看,你便會看到無數缺點。反觀我們傳統的教育,多是為了分數的教育,從教師自我出發,而不真正是對幼兒這一主體人的教育,教師的抱怨也就“順理成章”了。而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孩子的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是培養幼兒全面發展(由於個體差異,絕對意義上的全面發展實際上是不可能的。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發展能為個人所駕馭,孩子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出發,自由地從事多方面的活動,充分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何況,“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生”有缺點,“差生”也有閃光點,在我們教師心目中每個孩子都應是有天才的一面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改變教育觀念,重新整合新型的'師生關係,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欣賞者”。從這一角度出發,教師應該尊重幼兒合理的心理需求與個性差異,尊重他們的愛好與選擇,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及時捕捉幼兒身上的“閃光點”,並予以讚揚,特別是對“差生”而言,一兩次別開生面的欣賞不啻是沙漠裏的綠洲,久旱的甘霖,這樣將會激發他們身上的潛能,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

在《教育新理念》中,尤其使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所提出“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書中闡述到“創造始於問題。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美國學生帶着問題走進課堂,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教師並不是以知識的傳授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解決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問題能力在於學生,能不能以問題貫穿教學在於教師。”目前,在農村課程改革的浪潮中,教師們也迷失了方向,把握不住了重點,一學期下來不知道讓孩子們學會了什麼?懂得了什麼?對自己教學產生了懷疑,不知從何處入手。這不由得引起人們深思的是,教育的真正功能究竟是什麼?在文中,袁教授給予了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為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為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為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為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這不由又落實到最根本的就是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師究竟應該教什麼,怎樣教?通過學習了袁教授的《教育新理念》對我們真的收穫不淺!

常讀書和常思考,使我勇於和善於對自己的教育教學作出嚴格的反省和內省,既要不憚於正視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補救途徑,更要擅於總結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經驗,從中提煉出可供借鑑的精華,為理論的突破夯實根基。愚人不才,笨鳥先飛,我願把追求完美的教學藝術作為一種人生目標,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國的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潮之中。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4

讀了《教育的經濟價值》這本書後,引起了我高中時代的一個回憶:在一次8000多人的全體師生大會上,羅校長説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知識是和他的財富是成正比例關係的。”從而也使我想起我家鄉一個真人真事的經典千萬富翁,他是我老師的一個國小同學,因為我和我老師關係好,每次回家鄉我老師都和我到他家玩,他的成功經歷是我親自從他囗中聽來的,真實性可靠。他的起家是從一次偶然的大便開始的。事情的經過我用第一人稱寫較為逼真些,具體如下:

我二十歲的時候自已到深圳找工做,找了幾天都沒找到,身上連食飯都無錢了,睡了幾晚天橋底,真是面臨絕境,又沒有朋友老鄉認識,不知如何是好,暗自流淚,第8天中午去公廁大便,剛好想推門進卡位,突然從我身後跑來一箇中年人可能是拉肚急到不得了,我看見這位中年人急成這個樣子就主動禮讓給他先,反正自己也不急,讓他也沒關係,當時這樣想。誰知那中年人完事後出來全身舒服極了!看見我還在門囗等着!千多謝萬多謝我!誰知等我解完大便後那位中年人又在門囗等我,我問他還有什麼事,他問我做什麼職業在哪工作,我把當時的困境説給他聽,後來他臨走的時侯説:“我給你二十塊錢,就用這錢去收一些舊廢紙或在路邊拾一些廢紙皮,然後拿到我給你的地址,我會安排人幫你收購,”説完就走了。當天我就馬上行動按他吩咐的去辦,賺到五塊多錢,堅持了三個多月,也賺到一些錢,當然不多,三個月後的.一天那中年人又出現在我眼前,他見我挑了一擔舊廢紙就問我:“後生仔你怎解這麼蠢?你每一次拿來的廢紙都那麼幹,不會滲些水進去嗎?會重些,賺多點錢!”我當時即刻答他:“我窮還窮,決不會做出這些缺德的事!”他聽我如此回答,即刻拍拍我的肩膀説:“明天上午9:00到我廠上班!”當天我有一種前所沒有的開心,終於找到一份工作,不用那麼奔波了!第二天我去上班才真正知道那中年人原來是該造紙廠的香港大老闆,就這樣我在他廠整整做了3年,我工作表現非常吃苦勤快,在廠的為人也絕對一流,博得老闆的高度信任!其實在廠的3年裏我基本學會造紙的技術,每天晚上拼命學習!有一日老闆叫我去他辦公室,我以為他知道了我在偷學他的造紙技術,到他辦公室後,他指着枱面那一大把錢説:“這20萬你拿着,回到你家鄉開一間小型造紙廠,這錢不用你還,以後有困難再聯繫我!”當時我真不敢相信眼前是否在做夢!我掌握了技術後天天都想以後一定自己開一間造紙廠,可是沒有資金而發愁!今天終於機會來了!貴人出現了!第二天我拿着老闆的20萬對老闆説:“以後我一定雙倍還給你!”到目前我開的造紙廠是家鄉最大的廠,已有20多年的歷史,全市人都在用我造的紙,稱我為“大便紙老闆”。

為什麼把以上的故事説出來與大家分享呢?就是因為我讀了《教育的經濟價值》後,其中作者有一個觀點“無論為了道德陶冶或為了情趣培養所付出的代價,都在經濟分析範疇之內”。 這個觀點令我深思,我家鄉這位千萬富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簡單正常不過的禮讓居然創造了他人生的奇蹟,創造了機遇創造了財富創造了經濟價值,一個字:“神!”,為日後的發展邁下巨大的經濟價值空間。又淡到我們教師本身吧,我們所教過的學生不可能個個都考上大學,既然如此我們就要重視學生的為人、人品、道德、情感、愛心、感恩、禮讓等高尚品質的教育和培養,才能更好地體現教育的經濟價值。其實作者的觀點也很明白:通過各方面論證教育與經濟價值的正比例關係,主張大至一個國家的發展甚至細到每一個人一定要重視教育,大膽地為教育投資。我們作為教育工作應知道:一個人的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相齊並重,一樣可體現出教肓的經濟價值。我們不是常常聽説,某某以前讀書成績很差,現在很會賺錢,成為什麼老闆嗎?這其中的原因在哪裏呢?故我們不但要傳授學生知識文化,還要培養學生人與人之間的交際能力和運用知識等各種能力。

以上是我讀《教育的經濟價值》的一些個人淺感,謝謝分享!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5

在寒假中,我仔細閲讀了華南師範大學教授、著名的博士生導師郭思樂教授的教育專著《教育激揚生命》,這是一本有意義的該書,這是向師本教育工作一次有力的出擊,它把家長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説教的目標羣體,它建立了先進的生本教育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從價值觀、倫理觀、行為觀幾個方面闡述舊有了生本的新生態教育,給予了我深深地的啟迪。

從教十多年來,我清醒地認識到,對於一個真正優秀的教師教職員來説,你教的學生取得了讓你滿意的贏取成績,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比如説讓你的你無比過你的教育給他創造的體驗快樂,你為學生素質業務水平的提高做了什麼,你為學生今後的和諧發展提供了哪些幫助。看了《教育激揚生命》這本書後我感觸頗深,除了吸取它的精華之外,靜下心來思考着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觀念、教育態度、教育境界,讓人對教育產生相同不同的認識、不同的'情感,也各異就會產生不同的教育清晰度,如果我們有較高的教育境界,學生達到這樣的學習境界不就水到渠成了嗎?

對學生的尊重是生本教育的本質和基本原則,我對學生應該是比較尊重和友愛的,但有些學生在課堂上表現了一些隨意、散漫,甚至影響到同學學習的不良現象,某種意義上來説,我的尊重和互愛成了他們不和諧的音符的“温牀”,如何在不變“温牀”為“冰牀”的前提下,能夠讓“温牀”飄出和諧的音符,這又是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我唯有從教學中尋找突破口,發現他們感興趣的興奮點,讓他們愛上學習。

先前的我只是把教育當作一種普通的職業,一種生存的方式來做,因而,即使我再努力,也只能算是一個熟練的教育工作者,而絕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我並沒有深入到真正的教育境界之中去,並沒有與我的學生一起領略迷人的風光,也就品味不到教育給人帶來的無限快樂。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6

利用課餘的點滴的時間,我接着閲讀北師大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儒德的《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一書。在劉教授的心理學研究成果的浩瀚海洋中,40到80頁的規律和效應,主要表達為詹森效應、普雷馬克原理、頭腦風暴效應、雞尾酒會效應……其中不少效應令我觸動,讓我學習到新的心理學知識的同時,常常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

在讀這本書時,我感覺它是一面鏡子,讓我反思我的哪些做法是正確的,哪些又是違背教育心理學的。它是一盞指引方向的明燈,告訴我怎樣做才是科學的、正確的、充滿關愛的;我感覺它是神奇的魔術棒,總是帶給我無限的驚喜和期待,那是一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

其中,普雷馬克原理就是對我們教師和家長有實效的一個心理效應。普雷馬克最早提出,利用頻率較高的活動來強化頻率較低的`活動,從而促進低頻活動的發生。這一原理被稱為普雷馬克原理。由於祖母對付孫子常用這種方法,即“先吃了你的蔬菜,然後你就可以吃甜點。”所以又被稱為祖母原那麼。説的更明確一點,就是先讓孩子做一些不太喜歡做的事情,然後“柳暗花明”,就可以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情。

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和家長的接觸較多。經常聽到家長的訴苦和抱怨:“孩子不好好學習,總是玩電腦、看 ”、“做作業草草了事,應付工事完後就跑出去了”、“讓孩子做事情,他不搭理你,真是氣死人了”……當時我只是粗暴的建議:“你也可以採取強制措施或是適當地懲罰一下孩子,比方回絕給他感興趣的東西或是必須完成這件事,不然就怎麼樣!

現在,《教育中的心理效應》中的普雷馬克原理告訴我,別忘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宛轉,用高頻活動獎勵低頻活動。所以,在學期的家長會上,我會建議家長根據孩子的詳細情況,製作一張“行為矯正表”,讓孩子明白你享受一些權利之前或同時你必須完成相應的任務,否那麼一切免談。休息日,我也事先和學生們約定一天中他能享受的和他必須做到的事情,效果很不錯。選用學生的最愛作為獎勵的方法可以讓家長和老師省去較多的煩惱呢!

當然,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嘗試將普雷馬克原理應用於新知識的學習與穩固。對於新知識的學習與掌握,學生一下子承受是比擬困難的,所以我就將難以承受的大目標或是知識體系分解成一個個學生容易承受的小目標去要求學生,並用普雷馬克原理去恰到好處地鼓勵,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比方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完成識記生字、背誦課文時,我先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正確識記少量的生字,讀熟課文,再在規定時間內給學生增加一定數量或難度,並適時給以合理的鼓勵。在這樣的氣氛中,學生的學習變得更輕鬆、愉快,學習的效果比我一開始就提出一個高目標要好得多、有效得多。

在課堂上,我時不時普雷馬克原理拿來用一下,結果總是有着宏大的收穫。在這一系列豁然開朗後,我更加躍躍欲試,迫切地繼續探究我還不瞭解的規律和效應。我體會到只有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教育的芳草地裏才有花紅柳綠,才煥發春續探究我還不瞭解的規律和效應。我體會到只有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教育的芳草地裏才有花紅柳綠,才煥發春天的盎然。我解讀着這部“教育字典”,從這位良師益友身上,我汲取着智慧的營養、教育的技巧,我不斷進步着,走向超越的高台。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7

在看到蘇霍姆林斯基對於“健康”一詞進行詳細地描述時,我不禁感慨,這往往是我們如今的教育者最疏忽的,卻是最重要的。

他説:“連續幾小時地坐在氣悶的教室裏,從事單調的腦力勞動,缺乏多種室外的活動,總之,處在一種‘氧飢餓’的狀態中,孩子們整天呼吸着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空氣,學生長久地坐在充滿二氧化碳的房屋裏,會引起內分泌腺的疾患,而內分泌腺對食物消化的`作用是很大的。”

所以,平常要多給學生一些鍛鍊的機會:

一、做好兩操。學生每天都要做眼保健操、早操,這是他們運動的好機會。要做好引導和監督工作。讓學生做好、做到位,並且能讓他們有保護自己身體的意識。

二、豐富的課外活動。課間操後的活動是培養學生團結、益腦的活動。

三、利用晨會時間多與學生討論每天的一日三餐問題。提醒學生吃好早飯;中午、晚上的餐食要有營養。不能挑食,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四、教室要注意通風,保持地面乾淨。學生們一天待在教室的時間很長,長時間坐在那裏只會缺氧。如果環境不好,更不會利於他們的身體健康。所以要讓他們注意教室的通風,保持地面乾淨、教室整潔。這樣才能使身心愉悦,使大腦保持清醒,利於他們的身心健康。

學生只有擁有了好身體、充沛的體力和活力,才能去盡情吸收書本上的各種知識,才能不讓“健康、快樂地成長”成為一句空話!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8

在《愛的教育》(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著)這本書裏,作者以一個國小生的名義,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講述了生活中一些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將“愛的教育”融入這些故事,用以培養年輕一代的思想情操。他所倡導的愛的教育,包括熱愛學習、熱愛勞動、熱愛祖國、同情弱小、樂於助人、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和情感。這些小故事,通過孩子敍事的形式表述出來,讓人感覺特別熟悉與親切感人,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這些日記形式的故事一篇篇都不是很長,都是孩子在讀書期間每天發生的有趣,有意義的事,孩子只是很簡單的將這些學習過程,教育過程如實地記敍着,但越是簡單的東西越是可以表達很多的內涵。 因為我們讀者看到國小生將他眼中的老師的教育方法,老師對學生的愛、關心,對學生的幫助,以及同學之間互幫互助,友愛的情感用一些記敍性的文章記錄下來,將一些簡單的情感表達其中,國小生雖小,但卻能深刻感受到老師“愛的教育”感受好與壞,感受愛與憎惡,這一切複雜的感受通過這一篇篇日記表達出來,傳達給我們讀者,引起我們讀者的一些思考,讓我們讀者能切身體會“愛的教育”,感受“童言無忌”。

我在閲讀這本書時,常常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愛的教育並非易事,我們教師應該怎樣去愛學生?怎樣充分運用愛的教育“法寶”?我認為:

因為我們的成績低下的學生,由於進入民辦院校,一些人瞧不起他們,更不用説關心保護他們,理解尊重他們了。把他們當做自己的孩子,當作朋友。對成績低下學生的同情和理解,是愛他們的重要表現。我對那些因學習智力特別差的成績低下學生總是給於特別的關心保護;對那些違犯紀律而抬不起頭、受到責罰而陷入孤立的學生給予同情;對那些因失敗產生心理挫折的學生給予同情;對那些因家庭經濟困難而感到低人一等的學生給予同情。我們的教育學首先是人學;而教育者首先是一個人道主義者,對學生沒有同情心,決不是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所以,我認為,教師更應該對成績低下學生富有同情心和愛心,這是教育的前提和根底。

關心學生是教師的教育素養和責任心的詳細表現。我們要關心我們的學生,這關心不止侷限於對學生物質生活和身體安康的關心,更重要的是關心學生的內心世界和學生的未來。我們用要心靈來認識自己的學生,感受他們的需要、瞭解他們的動機、體會他們的歡樂和憂愁、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而《愛的教育》正是老師把對學生的愛與關心表達在教育教學中的點滴小事情上,才對學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看了這本書,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我能夠儘自己的最大努力在學習上、生活上關心照顧每一個成績低下學生,讓他們從中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與保護,從而激起他們刻苦學習,自立自強的精神。在我曾經執教過學生裏,有一個非常淘氣的成績低下學生,父母對他的一切很冷淡,甚至不管不問的。這個孩子從小仇視一切,無論是誰和他説話,他都不理睬。以前我對他的教育只是嚴厲的批評,他很少服從老師的教育。

但是,我的一個很平常的愛的舉動卻改變了他。他上課不再成心搗亂,學習肯努力了,成績逐漸上升。這讓我深刻地感悟到:從前我的嚴厲批評,我的屢次説服教育,都沒有改變他的行為,都沒有使他轉變,而僅僅是老師一次愛的行動,卻徹底地改變了一個學生,可見,教師在生活中實際的、真心的去關心學生,保護學生,卻讓一個差生迅速轉變。《愛的教育》這本書,它對教育的`影響很大,是改變教育方式的指南。

尊重學生是教師熱愛學生的詳細表現。尊重包括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和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二者是一致的。自尊心是學生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是他們在學校中參加各項集體活動的重要內驅力和主要的精神支柱。心理學研究認為自尊心是人的一種自我意識的表現,是人們對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種認識和評價。因此,我們在對學生進展教育的時候必須不折不扣地做到尊重學生,特別是在對犯了錯誤的學生進展批評教育的時候,可以用嚴厲的語氣和措辭指出他的錯誤、指出他的缺點和缺乏、指出他的行為所造成的不良甚至是很壞的影響,但不能對學生挖苦、挖苦來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侮辱學生的人格。

回憶我的教學過程,有過多少次對學生的批評教育,那是數也數不清了,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每次我都十分注意自己的用詞並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失言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評也是在肯定學生優點的前提下客觀地指出他的缺乏。《愛的教育》一書中,也有老師尊敬學生的事情,學生用充滿感情的語言表述了對老師的難忘和喜愛。我在教育中,時刻注意告誡自己:不要以為成績低下學生智力低下,在某些人的眼裏隨便挖苦挖苦他們;不要以為他們沒有自尊心而隨意地批評他們,而要時刻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培養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在一個和諧平等的教育氣氛中安康成長。

整本書讀下來讓我最感動的就是貫穿始終的正義、愛(朋友之愛、親人之愛、以及無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中給孩子貫穿的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當這些人類靈魂中如此珍貴的東西再次流淌在我的思想中的時候,在當今社會已經把它們邊緣化的時候仔細品來總感覺有一種感動和震懾。似乎自己也被它帶到了天真無邪的童年,帶到了那個社會依然動亂但他的子民卻是如此善良、勇敢、正直、淳樸的時代。

每一個正常的國家和民族向他們子民傳遞的教育都是正面的、高尚的,但卻不是每一個學校、老師、家長都能把這種教育做到自然,做到不做作,做到潤物無聲,做到水到渠成。而《愛的教育》中滲透和傳遞的就是這樣的教育。

愛國且勇敢,為了維護國家尊嚴不惜受凍捱餓的帕多瓦少年。執着、勇敢為完成使命捨命堅守的倫巴第小哨兵。為了能讓父親多休息又不忍心讓他知道是自己替他做了那些工作而包涵委屈的佛羅倫薩小文書。還有《撒丁島鼓手》,《爸爸的護士》。《羅馬涅之血》中勇敢的為救奶奶而死地費魯丘。向孩子傳遞珍視榮耀的《公民榮譽獎》。曲折、艱辛最後尋得母親的小馬可給我們上演的《六千里尋母記》。還有最後的故事《海難》中捨己救人的馬里奧。 當你的孩子犯了錯誤,當他們沒有領會到問題的主旨,當他在無意中傷害了你或是他身邊的其他人時,作為父母、長輩你該怎樣做?你可以生氣但不要責罰和打罵,靜靜的告訴他他那樣做終究錯在哪裏,以後要怎麼改正。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他還是個孩子,他犯的那些錯誤作為父母你是有責任的。一封信裏承載的文字是有限的但他所能傳遞給孩子的東西卻多得超乎我們的想象。

我們成人有着太多的理由能夠感受得到我們要怎樣把這個道理告訴給那些未曾經歷但懂得之後會更好的促進他們成長的孩子們。《愛的教育》中做到了,因為有母親濕潤的眼眶,有父親正直、無私的教導和全民對生命的敬畏。

如果你對你的朋友不忠誠,如果你有意無意的傷害了你的朋友,如果由於你的過錯而使他人受難,如果……所有的這些疑問《愛的教育》都能解答。因為善良正直的人們在用行動告訴給你要勇於承擔。

一切的一切傳遞的都是真善美……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9

假期裏,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意大利亞米契斯著的《愛的教育》,我非常喜歡,一口氣就讀完了。

“愛的教育”這四個字,説來容易,做起來又何其難!在安利柯的生活中,父母老師如此細膩的用行動教會孩子怎樣去愛。《愛的教育》中,作者把愛比成很多東西。的確是這樣又不僅僅是這些。我想:“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是沒有限制的,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人們的一個微笑……透過安利柯的描述,我瞭解到什麼樣的師愛才最讓學生感到温暖:把學生當親人的老師!當安利柯的老師説道:“你們以外,我沒有別的家屬在世界上,除了你們,我沒有可愛的人!你們是我的兒子、女兒;我愛你們,請你們也喜歡我!你們之中,我一個都不願責罰,請將你們的真心給我看看!讓我們全班成為一家,給我慰藉,給我榮耀!”先生的這些話,讓所有的學生都信服於他,這位老師的坦誠深深地打動了我!他讓我們意識到,老師或家長用平等的'目光看待孩子是多麼重要!每個人在生活中,在成長過程當中,不可能不犯些錯誤,可是我們作為小孩子,卻常常受到嚴厲的批評;而我們的進步卻常常會被忽略!每個人都不希望成為老師心目中的差生,或者爸爸媽媽不喜歡的壞孩子。“只要你們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我絕不會責怪你們”這是安利柯的老師給我們最好的安慰,也是最深刻的愛。

這本書教會我們要真正的把愛心,獻給需要的人,應當從點滴的小事做起,從換位思考做起,學會理解、諒解和寬容。這不僅是大人們的事,我們逐漸長大了,很多事,同樣也需要去理解辛辛苦苦教我們的老師,和養育我們的父母。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0

我看完《愛的教育》以後,深受啟發。作者亞米契斯,寫他上國小四年級的生活。這本書有他和同學之間的友誼、師生間的感情。內容感人肺腑、扣人心絃,是風靡世界的文學名著之一。

最令我感動的是《倫巴第的小哨兵》(每月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六月的一個早晨,一小隊意大利騎兵正在前進。他們看到了樹林中有一個農舍,裏面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這屋子裏只有少年一個人,家人都逃走了,他想看打仗,所以留了下來。官兵爬到屋頂,向遠處望,可是屋頂很矮,看不到遠方。於是官兵讓少年爬上樹,看看遠方有沒有敵人。少年不一會兒就爬上了樹頂。他往前看,看見有兩個敵人,離這兒只有半里路。官兵又讓他看右邊,他説:“墓地那邊的樹林裏有東西在發光,好像是刺刀。突然一顆子彈飛了過來,落在了房屋後面。他仍然看左邊的情況,官兵大聲喊他下來。這時,又一顆子彈飛來了,這次更低了,聲音尖利,從少年身旁掠過,少年嚇了一跳。“快下來!”官兵又喊道。少年把身體左轉,大聲説:“左邊,在教堂那兒,好像——”第三顆子彈打斷了少年的話,他從樹上掉了下來死了。官兵把三色旗蓋在他的身上,把他埋好了。

看完了《愛的教育》,我是多麼感動啊!倫巴第的.少年為了他的國家,把自己犧牲。這多麼偉大,多麼光榮,當第一顆子彈向他打來的時候,他仍然在樹上看敵情,第二顆子彈飛向他的時候,他嚇了一跳,但是他還在樹上看情況,但是第三顆子彈向他打來的時候,他中彈了。我為這個倫巴第少年的死,而感到驚訝。這讓我想起了嶽少雲,他寧可活活被燒死,也不願暴露自己,為了祖國,勇敢無比。

《愛的教育》讓我深深的知道,在祖國需要我的時候,我應當奉獻自己的一切,哪怕是最珍貴的生命。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1

“起始於辛勞,收結於平淡。”這是我們教育一線工作者的一生寫照。也許有人會埋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太枯燥、太平凡、太瑣碎。然而,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因為可以與淳樸天真的孩子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咀嚼到甘甜,體味到精彩,這全都源於一個字——愛,她是那麼真切地瀰漫在我們的周圍,一個微笑,一句問候,一個眼神亦或是一個手勢,讓我們隨時都能感覺到它的温馨,都能感受到她如冰雪融化時,潺潺地清亮透徹的流水聲。

1、以教育為主題的美麗、可愛又動人的故事,應該很多,發生在你我大家的身上,大家都在從事教育工作,而且是最基層的教育工作人員,所接觸到、感受到的故事應該最多,也最深刻,只是大家都沒有把他記錄下來而已,如果有機會加以

整理,如同本書一樣,一定叫好又叫座的一本好書。

2、我們不要過分執着一個觀念、一種行為模式、一種習慣,而要常求突破,要從不同角度,正、反方面整體思考來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養成反省思考的習慣,對任何事都要下困思勉型的功夫,才不至於被外界所困惑。

3、看過的書頗多,很少再回味一遍,重新再來;寫過的報告、資料也不少,也很少再重新翻開研讀,事實上偶而重新品味一番,箇中滋味又當從何説起?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我們經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只顧往前衝,忽略了反省與自覺的功夫,也常常在不知不覺當中,忽略了別人的感受。

4、時代的產物中,造就了很多的.讀書人很會讀書,很多學生光會讀書,不會讀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個人過度重視IQ,忽視EQ;;是學術界的巨人,卻是生活中的侏儒;可以和電腦、機器、實驗室對話,卻無法與人溝通。

從事教育工作,針對教育問題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這個問題值得探討和研究。

一、教師的“要”:

(一)教師要教育不要訓斥:教育是引導而不是灌輸,視學生為「有」而不是「無」。訓斥則不容許學生説「不」,教育則潛移默化。

(二)瞭解學生、認識學生、適時的讚美和接納、鼓勵與協助,培養學生挫折和容忍的價值判斷能力等等,讓學生快樂成長、茁壯,更會利用各種機會和家長取得聯繫,適時的提供教養子女的諮詢與方法,共同為學生的未來而努力。

(三)教師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學生的感受,學生的反應、學生的心聲也該仔細的聆聽看看。

(四)教師要多憐愛和鼓勵

(五)教師要專業,專業的精神表現在對國家、社會、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之認知

二、教師的“不要”:

(一)教師不要認為這行業是鐵飯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師不要訓斥與灌輸,不強迫學生學習。

(三)教師不要妄想“教育萬能”,不是萬能丹也不是特效藥,有其極限。

(四)教師不要過分執着“立竿見影”,潛移默化的過程導向,注重人格的培養,身心健康的引導。

(五)教師不要悲觀,要樂觀以對,充滿希望與理想。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2

説起素質教育,總有種“老虎吃天,無從下口”的感覺,在新華書店看到這本的時候,才感覺到,素質教育並不是高高在上,無法觸及,素質教育原來就在我們左手和右手的轉換之間·····

我喜歡讀教育的書籍,但是卻不喜歡讀長篇大論的純理論書籍,在新華書店淘書的時候,無意中翻看了其中的兩篇,就吸引了了,這是一本遊戲的書籍,暢談在玩中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概述主要是結合班主任在管理中遇到的問題,提煉了一些有代表的一般行為,針對性的設計了一系列教育遊戲的方案,一些小遊戲看簡單,卻藴含了很大的教育智慧。

下面以遊戲’寸步難行“為例來介紹自己的感受,這是一個配團隊精神的遊戲,10人以小組,各組員每兩人之間在兩腿的.膝蓋處用紙條打結,班主任一聲令下,組員要齊步從起點走到終點,若途中紙袋滑落要重新開始,若有人走的太快就把紙條撕破,必須在斷處重新打結,重新比賽,短的次數越多,紙帶就越小,難度就越高,”這雖是一個小遊戲,但是藴含着很深厚的道理,考考驗每一個學生耐力,培養學生犧牲自己,容忍他人的能力,在學習生活中也是如此,共同完成任務時,該如何妥協等,就如同大家熟知的刺蝟取暖的故事。

還有報數的遊戲,簡單但是可以暴露出學生的許多問題,比如急躁,喪失信心等,針對暴露的問題在進行必要的教育,告知學生如何不拋棄,不放棄鞥等,遊戲雖然簡單,但是藴含的道理很深刻,看後感覺對自己的收穫很大,對自己的教育班主任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3

九年級第二卷第七單元的主題是“愛”,有着純潔的友誼,有着海峽兩岸的血緣親情,有着強烈的師生戀,有着同學間的親情……下課後,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他們借《愛的教育》這本書,我在課餘時間又看了一遍。

《愛的教育》是用一個九年級學生日記的風格寫的。它每天都在講述小英雄安利柯的故事,字裏行間都有一個“愛”字。父愛,母愛,師生情。愛就像空氣一樣,看不見摸不着,瀰漫在我們周圍,卻不被我們注意到。其實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生活。看了《愛的教育》,更確定愛情是世界上最美的情感。最讓我感動的是月度故事——《小抄寫員》。

《小抄寫員》講述了一個有很多孩子的`貧窮家庭的故事。他父親白天工作,晚上覆印文件。小蘇利歐看着父親早生白髮,就想幫父親複印文件,多賺點錢。但是因為父親不同意,他每天都要半夜起來偷偷幫父親抄。這樣,家裏的情況改善了很多,但是因為長時間睡眠不足,小蘇利歐上課不能認真聽講,回家也沒精打采。爸爸很生氣,反覆罵他。雖然小蘇利歐受了委屈,但他還是幫父親幹活。直到有一天父親發現了這個祕密,他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兒子,感到非常內疚。

看完這個故事,我很感動,被小蘇利歐的實力所感動。雖然出身貧寒,但他不僅努力學習,還默默為家人分擔心事。即使被罵,他也默默忍受。這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他也想過停止複製,他知道這是永遠行不通的。但是一到十二點,有一種力量促使他去做。不做就像從家裏偷了幾塊錢。這是什麼力量?是責任感。

“窮孩子早當家”,蘇里奧從小就承擔了養家餬口的負擔。多麼有價值的東西!而且,他用父親的罵幫父親抄,是一種力量。為了看到爸爸的笑臉,他寧願默默嚥下眼淚和委屈。如果是我,他肯定會氣得跟爸爸不幹了。蘇里奧的責任心和實力難道不值得學習嗎?

愛情其實很簡單。無論是父愛、母愛、友情、師生情、愛國,它始終伴隨着我們。愛情就像一米陽光,親暱温柔地愛撫着你的身體;愛情就像一杯清水,總是滋潤着你的心;愛情就像田野裏一條無盡的小路。野花盛開,需要隨時發現採摘。愛,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愛誰就活着。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4

《吳正憲的兒童數學教育》

手捧《吳正憲的兒童數學教育》,封面中題目下方的一行小字引起了我的同感:真心與兒童做朋友。這句話看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恐怕還是不容易的。真心與兒童做朋友,我們該通過什麼的方式與兒童做朋友,這些方式能夠被兒童接受嗎?什麼樣的方式才是與兒童做朋友的最佳方式?何謂真心?這樣一些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所以,我迫不及待地翻開了書。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由史雲中教授寫的總序,史教授在總序中主要提到了教育家應該具備的四個條件,即真心地熱愛教育事業;有自己獨到的教育理念;能夠全面把握學科知識;會反思和會研究。

書中一個個的案例,讓我認識到吳正憲老師偉大的人格魅力。她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讓她的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感受到了對數學的興趣,感受到被尊重的快樂。吳老師常説:“智慧不能像知識那樣直接傳授,更不是知識的簡單堆積。

吳老師的數學教育價值觀認為:國小數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讓學生掌握一些數學方法和規律,解決一些數學問題。數學教育要用教師的智慧不斷喚醒、點化、豐富、開啟學生的智慧,要以教師的人格魅力影響、完善、健全學生的人格,使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的教學目標三者和諧有機地結合。

吳老師追求的是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她以“傳授知識”“啟迪智慧”“完善人格”的三維教學目標為依託,為學生創造喜歡的數學課堂。在吳老師的課堂中,處處是真情流淌的生命課堂。在她的課堂上,沒有“失敗者”的角色,她會對學習有困難的孩子付出加倍的愛,幫助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吳老師課堂教學風格中的一個成功之處就是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喚醒什麼?喚醒的是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因為一個人不可能超越自己的知識經驗理解新的知識。所以,吳老師的追求的是經驗對接的主體課堂;更是思維碰撞的智慧課堂;機智敏鋭的靈動課堂;縱橫聯通的簡潔課堂;以做啟思的實踐課堂;追本溯源的尋根課堂;充滿魅力的生活課堂。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時刻要讓學生透過數學知識,看到數學思想方法。學會“數學的看問題、數學的想問題、數學的解決問題”。

教育讀書的心得體會15

我村的“農家書屋”建立後,我和呂瑤娜、劉佳檸、盧雅婷只要有空閒總是到這裏津津有味地看着書,把農家書屋當成了自己的小天地、增長知識的好地方。

今天是雙休日,我做完家庭作業,閒着沒事就約夥伴們到“農家書屋”去。對於我們農村的孩子來説,不像城裏的孩子到圖書館隨時看書或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是常常閒在家中,無所事事,就來這裏看看書。這一回我看了《愛的教育》後很有感觸,要是大家都有一顆善良的心,那該多好啊!《愛的教育》裏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會引起我的思索。“每月故事”裏的《海難》最吸引我了。它講述了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在輪船上遭遇了暴風雨,小男孩的頭被磕破了,不省人事。在小女孩的關心和幫助下,小男孩終於醒了。可他們的噩夢並沒有隨之結束,暴風雨反而更大了。在狂風巨浪的攻擊下,船艙漏水了,船上的人企圖放下救生艇,可都失敗了。好不容易成功放下一塊舢板的時候,板上站滿了人,只剩下一個空位了。在生與死的關鍵時刻,男孩選擇了退讓,把生的希望給了女孩,而自己卻被無情的大海吞噬了。他們彼此的關愛,甚至不惜生命的代價,多麼如此感人啊!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世界會變得多美好。

我合上書本,不禁陷入沉思,想到非常關心我的姐姐。只要我想要的東西,她都會讓給我。即使我的`不對,她不僅用愛去寬容,還有一顆善良的心。記得有一天上午,姐姐和我去玩。在大街邊看見一個乞丐穿着破爛不堪的衣服,跪在地上向行人乞討,但沒有一個人理他,我也如此,而姐姐不一樣。她在乞丐面前停了下來,從口袋裏掏出幾塊巧克力給了他説:“對不起,我只剩下這幾塊了!”乞丐看了看姐姐,伸出一隻黑乎乎的手接過巧克力並點了點頭,就迫不及待地吃了起來。看着他可憐巴巴的樣子,我突然想起《海難》中的男孩。

在這世上,如果每個人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

熱門標籤